【课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高一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_第1页
【课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高一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_第2页
【课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高一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_第3页
【课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高一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_第4页
【课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高一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高中物理2019人教版必修一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0tv1、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2、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的推导方法,掌握位移公式。3、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及其应用。4、理解v­t图像中图线与t轴所夹的面积表示物体运动的位移。5、会选用公式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问题进行简单的分析和计算。6、通过近似推导位移公式的过程,体验微元法的特点和技巧。学习目标分别画出速度为5m/s的匀速直线运动和初速度为5m/s,以0.5m/s2的加速度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10s内的v-t图象。5100t/s105v/m·s-15100t/s105v/m·s-1新课导入一、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匀速直线运动,物体的位移对应v–t

图象中矩形的面积。

5100t/s105v/m·s-1x=vtx=-5×10m=-50m在t轴下方的面积,表示位移方向为负方向,位移为负值。-50v/m·s-1t/s105100t/s105v/m·s-1分割和逼近的方法在物理学研究中有广泛的应用。早在公元263年,魏晋时的数学家刘徽首创了“割圆术”——圆内正多边形的边数越多,其周长和面积就越接近圆的周长和面积。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5100t/s105v/m·s-1方案一:以初速度5m/s作为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估算:x=5×10

m=50m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方案二:将整个运动分为5小段,以每段初速度作为平均速度。估算:x=(5×2+6×2+7×2+8×2+9×2)m=70m对比方案二和方案一,比较估算结果与实际位移。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5100t/s105v/m·s-1方案三:分为足够多的小段,每段初速度作为平均速度x=v1×Δt+v2×Δt+v3×Δt+

…如果Δt足够小,v×Δt就能非常准确的代表物体的这一小段位移。很多很多小矩形的面积之和就能非常准确地代表物体的位移。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otvtvv0v0tx=v0t+at212—三、位移与时间关系v0tatat212—v0

二者相加x=(v0+v)t12—

v=

v0+at

由联立可得求初速度为5m/s,加速度为0.5m/s2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10s内的位移?5100t/s105v/m·s-1面积位移x=75m三、位移与时间关系tvv0v0t匀减速直线运动v0tatat212—x=v0t-at212—v0三、位移与时间关系x=v0t+at212—因为v0、a、x

均为矢量,使用时应先规定正方向。(一般以v0的方向为正方向)若物体做匀加速运动,a

取正值,若物体做匀减速运动,则a

取负值。代入数据时,各物理量的单位要统一。公式只适用匀变速直线运动三、位移与时间关系1、航空母舰的舰载机既要在航母上起飞,也要在航母上降落。(1)某舰载机起飞时,采用弹射装置使飞机获得10m/s的速度后,由机上发动机使飞机获得25m/s2的加速度在航母跑道上匀加速前进,2.4s后离舰升空。飞机匀加速滑行的距离是多少?(2)飞机在航母上降落时,需用阻拦索使飞机迅速停下来。若某次飞机着舰时的速度为80m/s,飞机钩住阻拦索后经过2.5s停下来。将这段运动视为匀减速直线运动,此过程中飞机加速度的大小及滑行的距离各是多少?例题讲解(2)已知v1=80m/s,t1=2.5s,v2=0,求

a1和

x1?飞机加速度大小为32m/s2,滑行距离是100米。解:(1)已知v0=10m/s,a=25m/s2,t=2.4s,求x?飞机匀加速滑行的距离是96米。例题讲解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还等于这段时间初、末速度矢量和的一半。ov0vtttv四、平均速度和中间时刻的速度射击时,子弹在枪筒内加速。已知a=5×105m/s2,枪筒长x=0.64m,求子弹出枪口时的速度。我们首先想到的是:1)先根据位移时间公式,求出总时间t。2)再根据速度时间公式求出v。五、速度与位移的关系如果题中不涉及时间t,可将两个公式联立,消去t,就直接得到位移与速度的关系式。五、速度与位移的关系解析:由得:五、速度与位移的关系射击时,子弹在枪筒内加速。已知a=5×105m/s2,枪筒长x=0.64m,求子弹出枪口时的速度。2

、动车铁轨旁两相邻里程碑之间的距离是1km。某同学乘坐动车时,通过观察里程碑和车厢内电子屏上显示的动车速度来估算动车减速进站时的加速度大小。当他身边的窗户经过某一里程碑时,屏幕显示的动车速度是126km/h,动车又前进了3个里程碑时,速度变为54km/h。把动车进站过程视为匀减速直线运动,那么动车进站的加速度是多少?它还要行驶多远才能停下来?解:设前一过程的末速设为vm。已知初速度v0=126km/h=35m/s,末速度vm=54km/h=15m/s,位移x1=3000m,求加速度a。例题讲解2、动车铁轨旁两相邻里程碑之间的距离是1km。某同学乘坐动车时,通过观察里程碑和车厢内电子屏上显示的动车速度来估算动车减速进站时的加速度大小。当他身边的窗户经过某一里程碑时,屏幕显示的动车速度是126km/h,动车又前进了3个里程碑时,速度变为54km/h.把动车进站过程视为匀减速直线运动,那么动车进站的加速度是多少?它还要行驶多远才能停下来?后一过程。初速度vm=54km/h=15m/s,末速度v=0,加速度a=-0.167m/s2,求位移x2。例题讲解1、一辆汽车以1m/s2的加速度加速行驶了12s,驶过了180m。汽车开始加速时的速度是多少?解:由得即汽车开始加速时的速度是9m/s

v012svt课堂练习

这辆汽车在12s末开始刹车,由于阻力作用,以3m/s2的加速度运动,问刹车后10s末车离开始刹车点多远?解:汽车12s末的速度为:汽车刹车后的位移:汽车停下的时间:av=0vt课堂练习

2、一质点以一定初速度沿竖直方向抛出,得到它的v-t图象如图所示.试求出它在前2s内的位移______

,后2s内的位移______,前4s内的位移_____

。正方向x1=5m5mx2=-5m-5mx=00-50v/m·s-1t/s524课堂练习3、骑自行车的人以5m/s的初速度匀减速上一个斜坡,加速度的大小为0.4m/s2,斜坡长30m,骑自行车的人通过斜坡需要多少时间?解:以初速度v0方向为正方向已知:v0

=5m/sa=0.4m/s2

x=30m由位移公式解得t1=10s,t2=15s把两个时间代入速度公式可算出对应的末速度:v1=1m/s,v2=-1m/s答案:t=10s课堂练习课堂小结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公式位移公式平均速度公式速度位移公式2、说明:

v0为初速,

v为末速,

x为位移,a为加速度。以上为矢量式,要选正方向。一般选v0为正方向,加速a为正,减速a为负;

v与v0同向为正,反向为负;

x在出发点正向一侧为正,负向一侧为负。➀1T末、2T末、3T末…速度之比v1:v2:v3

…=1:2:3…➁1T内、2T内、3T内…位移之比x1

:x2:x3…=12:22:32

…拓展: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规律01T2T3Ttv1v2v3xⅠ

xⅡ

xⅢx1x2x30v1=aT,v2=2aT,v3=3aT01T2T3Ttv1v2v3xⅠ

xⅡ

xⅢx1x2x30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规律➂第一个T秒内、第二个T秒内、第三个T秒内…

的位移之比为:xⅠ:xⅡ:xⅢ

…=1:3:5…

➃从静止开始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的时间比为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规律01x2x3xxt1t2t3拓展:中间时刻和中间位置的速度v0vta10t/s10v/m·s-1234510t/s10v/m·s-12345不管是匀加速或匀减速直线运动都是<中间时刻和中间位置的速度拓展: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的求法x1x4x3x20123456x5x6方法一只用两个数据,不可取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的求法方法二:分组隔项逐差法求a平均值,充分利用数据,减小偶然误差。x1x4x3x20123456x5x6在“测定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电源的频率为50Hz,图为一条纸带,纸带上每相邻的两计数点间都有四个点未画出,按时间顺序取计数点,用米尺量出各点到0点的距离。计算计数点4的即时速度大小和小车的加速度大小。

课堂练习012345601.403.556.4510.1514.5519.70解析:(1)第4个记数点在3到5的中间时刻,根据中间时刻的速度等于这段时间的平均速度T=0.02×5s=0.1s单位:cm课堂练习012345601.403.55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