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监理实施细则_第1页
测量监理实施细则_第2页
测量监理实施细则_第3页
测量监理实施细则_第4页
测量监理实施细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一、编制根据 -2-二、监理工作范围及重点 -2-三、测量工作流程 -4-四、平面控制网CPI、CPII和二等水准控制网复测及CPII加密控制测量 -6-五、路基施工测量 -24-六、桥涵工程测量 -25-七、隧道工程测量 -2-八、构筑物的变形测量 -5-九、线下工程竣工测量 -17-十、无碴轨道铺设阶段及竣工测量 -20-一、编制根据(一)新建贵广铁路工程监理GGJL-6标段《监理规划》;(二)《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101—;(三)《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601-);(四)《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条文阐明)》TB10601-;(五)《全球定位系统(GPS)铁路测量规程》(TB10054);(六)《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七)《铁路工程卫星定位测量规范》TB10054-;(八)《测绘技术总结编写规定》(CH/T1001-);(九)《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24356-);(五)《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7—);(六)《贵广铁路沉降观测实行细则》;(七)设计单位提供的有关资料。即技术原则,线路总平面图、纵断面图,GPS平面控制桩表、水准基点成果表。二、监理工作范围及重点(一)监理工作范围:1、测绘资质、测量人员职称及测量仪器的审查:施工单位的测绘资质应满足所要进行的测量任务的规定,不得从事资质证书容许范围以外的工作;测量人员职称应满足工作规定;测量仪器的功能、精度必须满足规范规定,并在有效的标定期内。监理组测量监理工程师负责、所管辖范围内的审核工作,监理项目部测量监理工程师督促、检查监理组工作。2、平行测量:对重要的控制桩,关键工程的放线测量及对有疑议的工程测量,监理应独立的进行平行测量。并按10℅的频率进行平行测量,业主有尤其规定的除外。CPII加密点,隧道、特大桥平面高程控制网为重要的控制桩,监理组测量监理工程师负责所管辖范围内的测量工作,监理项目部测量监理工程师督促、指导监理组工作。3、测量旁站:所有的控制测量(CPI、CPII、CPIII)均应在监理旁站的状况下进行,并与相邻标段搭接闭合。对施工放样、沉降变形观测、竣工测量、轨道铺设测量按20℅的频率进行监理旁站。监理组测量监理工程师负责组织所管辖范围内的旁站工作,监理项目部测量监理工程师监督监理组工作。4、资料审查:对CPI及CPII精测网复测资料、CPII加密点资料、CPIII测量资料进行审查;对路基、桥梁、隧道坐标及高程放样数据进行抽查核算,对的无误后方能签认并容许进行施工。监理组测量监理工程师负责所管辖范围内的测量资料审核。监理项目部测量监理工程师督促、指导监理组工作,对需测量认证确认的工程量,进行核算签字后,方可结算。5、换手测量:督促施工单位对所有的控制测量和施工放样测量,必须进行换手测量,对工程中的关键测量项目必须实行彻底换手测量,互换所有人员、仪器及计算资料,一般测量项目应进行同级换手测量(互换测量和计算人员)。监理组测量监理工程师负责所管辖范围内的换手测量监督工作,监理项目部测量监理工程师不定期检查监理组及施工单位工作。6、CPI、CPII及加密点定期复测:CPI、CPII精测网及加密点每年应进行二次复测。水准点除每年复测二次外还应满足沉降观测的需要。对特殊区域性沉降的高程控制点,可特殊看待规定施工单位进行复测。监理组测量监理工程师负责所管辖范围内的复测工作,监理项目部测量监理工程师督促、指导监理组及施工单位工作。(二)监控重点:施工准备—设计交桩的复测、加密及保护路基工程—中线测量、高程测量,尤其是加强对曲线过渡段、线桥过渡段的测量。桥涵工程—中心线位置,基础桩基中心及承台四角、桥墩中心及轴线,支座中心平面位置及高程;截面中心,位置及平面尺寸。隧道工程—洞外导线联测及洞外向洞内的引伸测量,洞内平面控制测量及横向、高程贯穿。开挖断面抽检、监控量测、模板抽检测量等及多种平检测量。变形监测—对构造物的沉降变形监测,满足无碴轨道铺设条件规定的工后沉降变形量,检查、指导和督促组里做好沉降观测平行观测工作。检查施工单位沉降变形观测工作。三、测量工作流程测量监理工作分为施工准备阶段、施工阶段、竣工验收阶段、变形测量的监理,测量监理通过程序控制进行测量监控,程序控制是保证测量精度及进行过程控制的重要手段,测量监理工作程序详见下页流程图。测量监理工作流程图监理阶段监理阶段承包单位监理工作内容监理单位施工准备阶段接桩编制负责实行负责实行编制报送交桩线路贯穿测量测量成果资料督促、协调审批旁站、监督验算督促、旁站、抽查审批工程施工阶段实行并内部复核实行并内部复核实行并内部复核实行并内部复核实行并内部复核桥涵工程测量隧道工程测量路基工程测量站场构筑物测量轨道工程测量旁站、抽检、签认旁站、抽检、签认旁站、抽检、签认旁站、抽检、签认旁站、抽检、签认质量控制内容精测网复测变形测量方案报批数据采集审查方案旁站、平行审批资料审批竣工验收阶段施测整顿汇报请示验收测量、固桩竣工测量资料桩位和资料移交检查监督检查参加四、平面控制网CPI、CPII和二等水准控制网复测及CPII加密控制测量本阶段测量监理工程师的工作重要是:审核施工单位精测网复测方案、进行全过程的旁站、对外业资料进行审查、对内业资料进行验算。监理组测量监理工程师负责组织所管辖范围内的旁站工作,并负责外业资料的审查和内业资料的验算。监理项目部测量监理工程师负责精测网复测方案的审核,并督促、指导监理组工作。(一)平面控制网的布网原则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工程测量平面控制网按三级布设。第一级为基础平面控制网(CPⅠ是按GPS的B级网精度施测),第二级为线路控制网(CPⅡ是按GPS的C级网或二等导线精度施测),第三级为基桩控制网(CPIII是按三等导线精度施测)。各级平面控制网的作用为:1、CPⅠ重要为勘测、施工、运行维护提供坐标基准;2、CPⅡ重要为勘测和施工提供控制基准;3、CPIII重要为铺设无碴轨道和运行维护提供控制基准。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高程控制网按二等水准测量精度规定施测。构筑物的变形监测应充足运用CPⅠ、CPⅡ和二等水准基点作为水平和垂直位移监测的基准点或工作点,建立独立的变形监测网(二)一般规定1、工程动工前,施工单位应会同设计单位参与由业主组织并有监理单位参与的测量控制桩和测量成果资料交接工作。监理组测量监理工程师督促、协调设计和施工单位的交接桩工作,并完善各方交接手续,监理项目部测量工程师督促、协调全线的交接桩工作。2、施工单位应对设计单位交付的CPI、CPII平面精测网和二等水准控制网进行同精度复测。监理组测量监理工程师采用“旁站”的方式对外业工作进行监控,并做好旁站登记表和测量资料。内业工作进行100℅的审查。监理项目部测量监理工程师督促、指导监理组测量监理工作。3、为保证铁路轨道的线性及平顺性,相邻施工标段之间应共同协商并现场确认交界处附近的同一对CPI及CPII平面控制点和同一种水准点作为搭接和公共点进行复测。双方应签订共用控制点协议并使用满足精度规定的相似坐标和高程成果。标段内各工区也需要进行确认搭接,并现场放样检查。监理项目部测量监理工程师负责监督各标段之间的联测工作。各监理组测量工程师负责相邻工区的联测工作。4、线下工程动工前或在构造工程施工前应完毕CPⅠ、CPⅡ控制点和二等水准点的复测工作。5、基础平面控制网CPⅠ应采用B级GPS测量。线路控制网CPⅡ宜优先选用C级GPS测量,也可采用常规二等导线测量。CPⅠ控制网复测工作一般宜单独进行。当接受机数量较多时,也可和CPII的复测同步进行,但应分别处理数据。由于精度等级不一样样,CPII需要附合到CPI控制点上。CPII的复测与加密工作可以同步进行,但加密点的数据处理应在完毕CPII数据处理的基础上进行。6、高程复测应采用几何水准测量。根据《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跨河水准可以采用三角高程法、GPS高程法。但应符合测量规范的操作规定。平面、高程控制网布网规定应按下表规定执行:控制网级别测量措施测量等级点间距备注CPⅠGPS二等≤4km一对点点对间距≥800mCPⅡGPS三等600~800m400~800mm附合导线导线三等CPIII自由测站边角交会一50~70m水准基点几何水准二等≤mCPIII控制点高程测量几何水准精密水准50~70m7、平面控制网的重要技术规定应符合下列规定:(1)GPS测量的精度指标应符合下表的规定:控制网级别基线边方向中误差(″)最弱边相对中误差可反复性测量精度(mm)相对点位精度(mm)CPⅠ≤1.31/180000108+D×10-6CPⅡ≤1.71/1000001510可反复性测量精度:控制点两次定位坐标差的中误差或补设、增设控制点时,由既有已知控制点发展的新控制点相对于已知点的坐标中误差。(2)导线测量的精度及重要技术指标应符合下表的规定:控制网级别附合长度(km)边长(m)测距中误差(mm)测角中误差(″)相邻点位中误差(mm)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限差方位角闭合差限差(″)对应导线等级CPⅡ≤5400~80051.881/55000±3.6√n三等CPⅡ加密≤4300~50012.511/40000四等8、测量仪器的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GPS接受机:CPI控制测量应采用双频接受机,CPII控制测量可采用单频接受机,其标称精度应不低于5mm+D×10-6;同步观测的接受机数量应不少于3台。(2)全站仪标称精度应不低于2″,2mm+2×10-6×D。(3)水准仪标称精度应不低于DS1并应配置对应的铟瓦尺。9、GPS测量外业应按照《全球定位系统(GPS)铁路测量规程》(TB10054)、《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101—)的有关规定执行外,还应满足下表的规定:GPS测量作业的基本技术规定:级别项目B级C级静态测量接受机双频单频卫星高度角(°)≥15同步有效卫星总数≥4≥4时段长度(min)≥90≥60观测时段数≥21~2数据采样间隔(s)10~6015~60PDOP或GDOP≤6≤810、当CPⅠ、CPⅡ复测与设计的坐标X、Y较差分别超过20mm时,二等水准复测基点间高差不符值超过6√L时应再次进行测量确认;当核算复测精度符合对应等级规定后,施工单位应将复测成果报监理单位审核后,再报贵广铁路企业组织专家组评估。评估合格后,应采用设计成果(三)基础平面控制网CPⅠ复测1、复测CPⅠ时应采用边联结方式构网,并构成三角形或大地四边形相连的带状网。联测CP0时,可将其纳入CPI控制网。每个CP0最佳有三个方向与之相连。2、完毕基线向量解算后,应检查同步环和独立环的闭合差以及反复观测基线的较差,并应符合下表的规定:基线质量检查限差表检查项目限差要求X坐标分量闭合差Y坐标分量闭合差Z坐标分量闭合差环线全长闭合差同步环独立环(含附合路线)反复观测基线较差≤注:σ—对应等级规定的精度,。当使用的接受机标称精度高于等级规定的a、b值时,应采用接受机的标称精度计算σ。n—闭合环边数。当闭合环由长短悬殊的边构成时,宜按边长和等级规定的精度计算每条边的σ,并按误差传播定律计算环闭合差的精度,以替代表中的√Nσ,计算环闭合差的限差。最简独立环或附合路线边数的规定等级B、C闭合环或附合路线边数≦53、坐标转换时,应使用WGS-84参照椭球参数为基础,采用工程椭球直接投影法将大地坐标系转换为高斯平面坐标系成果。复测后的坐标计算应使用与设计坐标系相似的基准,如中央子午线经度、坐标系投影面高程和高程异常值等。4、CPⅠ控制点复测成果与设计成果比较可采用点间距离、方位、坐标比较的措施,以鉴别控制点与否满足精度规定。当X、Y坐标较差超过限差20mm时,应再次测量确认。CP0联测:作为CPI基础控制网的起算基准,假如有WGS-84坐标则可与设计坐标直接比较。一种CP0点,仅作为CPI控制网的位置起算基准坐标,需要提供(设计)WGS-84三维坐标,尺度基准需要顾及;有多种CP0点,作为约束平差的条件,位置、方位、尺度基准都可以处理,一般软件需要的是二维平面坐标;假如跨投影带,则需要分别提供各投影带的二维坐标作为约束条件。没有联测CP0点时,需要对作为起算数据的CPI控制点的兼容性进行检查,然后作为约束条件进行平差,但处理总归不够严密。长标段施工提议处理措施:复测时由施工单位按测量技术方案、精度规定分段进行GPS测量,距离CP0近的,需要联测CP0,提供合格的基线向量成果数据,然后各标段统一处理联测了(1个以上)CP0点的GPS网。设计单位应提供对应的基准参数。兼容性检查措施:选用测网两端附近的两对CPI点,检查基线的距离、方位,相邻边的距离较差满足(2S/25万)、方位较差满足1.8”5、复测成果比较表:CPI、CPII坐标比较表序号点名设计坐标(m)复测坐标(m)坐标较差(mm)限差

(mm)合限

状态XYXYdxdy1±202±20注:CPII坐标限差也按20mm计。相邻CPI点对比较表序号起点终点设计距离(m)复测距离(m)较差(mm)限差(mm)合限状态设计方位复测方位方位较差(“)限差(“)合限状态1注:距离较差限差按2√2*S/250000,方位较差限差按1.3”*2√2=3.7”相邻CPII、CPI点比较表序起点终点设计距离(m)复测距离(m)较差(mm)限差(mm)合限状态设计方位复测方位方位较差(“)限差(“)合限状态1注:距离较差限差按2√2*S/150000,方位较差限差按1.7”*2√2=4.86、观测(1)观测组必须遵守调度命令,按规定的时间同步观测同一组卫星。当不能按计划抵达点位时,应及时告知其他各组,并经观测计划编制者同意对时段作必要的调整,观测组不得私自更改观测计划。(2)观测者抵达测站后,应先安顿好接受机使其处在静置状态。并应在关机状态下连接接受机、控制器、天线、数据链间的电缆。(3)一般状况下,安装天线应运用脚架直接对中,对中误差应不不小于1mm;当精度规定较低时,可用带支架的对中杆对中,观测期间对中杆上的圆水准气泡必须居中;需在觇标基板上安顿天线时,应将觇标顶部卸掉,将标志中心投影到基板上,依投影点安顿天线。(4)天线定向标志宜指向正北方向,对于定向标志不明显的接受机天线,可预先设置标识。每次应按此标识安顿天线。(5)天线高应在时段观测前、后各量取一次,其较差不不小于3mm取平均值作为最终的天线高。当较差超限时,应查明原因,提出处理意见。天线高应根据仪器类型,量取至厂方指定的天线高的部位,并应注明天线高的类型(斜距、垂距)。一般量取三个方向高度进行检查。(6)经检查,接受机的电源电缆、天线电缆等项连接对的,接受机预置状态正常后,方能启动接受机开始观测。(7)接受机开始记录数据后,应及时将测站名、测站号、时段号、天线高等信息输入接受设备。观测过程中,应注意观测并记录卫星变化的升落时刻、各通道的信噪比、接受信号的类型和数量、卫星信号质量、存储器余量与电池余量等。对特殊的变化过程(如刮风、下雨等作业中出现的异常状况)、仪器显示的警告信息及处理状况等均应作必要的记录。(8)一种时段观测过程中严禁进行如下操作:关闭接受机重新启动;进行自测试(发现故障除外);变化接受设备预置参数;变化天线位置;按关闭和删除文献功能键等。(9)观测员在作业期间不得私自离开测站,应防止碰动仪器或仪器受震动。注意防止行人和其他物体靠近天线遮挡卫星信号。(10)观测时,使用对讲机应距天线10m以上,使用车载台应离开天线50m以上。(11)雷雨过境时应关机停测,并卸下天线以防雷击。(12)观测记录应包括如下内容:①接受机自动记录的信息包括:相位观测值及其对应的时间、卫星星历参数、测站和接受机初始信息(测站名、测站号、时段号、近似坐标及高程、天线及接受机编号、天线高)等;②测量手薄的记录内容应符合本规范附录G的规定。记录手薄中的记事项目应现场填写,不得事后补记或追记。(13)经检查,调度命令已执行完毕,所有规定的作业项目已经完毕并符合规定,记录和资料完整无误后方可迁站。(14)外业记录的管理应符合下列规定:①当日的观测记录数据应及时录入计算机硬盘,并拷贝成一式两份;数据文献备份时,不得进行任何剔除或删改,不得调用任何对数据实行重新加工组合的操作指令。②测量手薄应按控制网装订成册,交内业验收。7、数据处理(1)在基线的质量检查符合规定后,应根据控制网技术设计方案,以所有独立基线构成控制网,以三维基线向量及其对应的方差——协方差阵作为观测信息,以一种点的WGS——84的三维坐标为起算数据,进行无约束平差。(2)平差计算应进行如下检查:①观测值的误差分布与否合理,检查误差与否存在粗差。若有粗差,则剔除该观测值,重新进行平差和检查,直至参与平差的观测值无粗差为止。②控制网方位角中误差、距离相对中误差、最弱点中误差应满足对应等级规定的精度指标。(3)无约束平差结束后,应提供各控制点在WGS-84下的三维坐标,基线矢量及其改正数和其精度信息。(4)联测的大地点和高程点应进行可靠性和稳定性检查,并应符合下列规定:①联测大地点的可靠性检查可采用边长比较法,其较差:三等点不应不小于每公里±12.5mm,四等点不应不小于每公里±25mm;当联测点数量多于三个时,对三角点间构成的角度也应进行检核,其较差应不不小于2mβ(mβ②国家三角点检查也可以采用其他合适的措施。(5)运用无约束平差后的可靠观测量为基础,在国家坐标系或地方独立坐标系下,进行三维约束平差或二维约束平差。作为约束条件的已知坐标、已知距离、已知方位角、可以作为强制约束的固定值,也可以作为加权约束的可变值。(6)约束平差基线向量改正数与无约束平差的同名基线改正数的较差(dvx、dvy、dvz)应符合下式的规定,否则,认为参与约束的已知坐标、已知距离、已知方位角误差太大,应删除误差较大的约束值,直至下式满足:dvx≤2σdvy≤2σdvz≤2σ(7)平差结束应输出国家或地方坐标系的坐标、基线向量改正数、边长、方位角、转换参数及其精度信息。(8)当卫星控制网长度太长、横跨多种投影带,在联测的三角点数量充足时,可采用分区平差。平差时相邻两分网应有一定数量的重叠点,重叠点在两分网中坐标之差不得不小于点位中误差的2倍。(9)隧道、桥梁控制网应采用WGS-84无约束平差成果计算施工独立坐标。进行无约束平差时,应选用工程始端轴线上的控制点作为的WGS-84起算点,施工独立坐标可采用工程椭球直接投影法或其他合用的措施计算。(四)线路控制网CPⅡGPS复测及加密1、复测线路控制网CPⅡ的构网应以边联方式为主,构成大地四边形、三角形,并附合到就近的CPⅠ控制点上。复测和加密工作可同步进行。2、CPII基线解算、基线质量控制、坐标转换等应按照基础控制网CPⅠ复测处理的措施和规定进行。控制指标按C级网精度规定。3、计算复测控制网平面坐标时,采用满足精度规定的CPI控制点数据对CPII进行约束平差。4、当复测与设计的坐标X、Y较差超过20mm时,应再次测量确认。(五)线路控制网CPⅡ导线复测及加密1、线路控制网CPII的复测和加密测量可同步进行。2、导线水平角观测应采用方向观测法。导线边长测量应进行仪器加常数、乘常数和气象改正,距离应归算至工程设计的投影高程面上。导线水平角、距离、竖直角观测应满足下表的有关规定。表5.1导线水平角观测技术规定及限差规定控制网等级仪器等级测回数半测回归零限差(″)差2C较差限差(″)同方向各测回间较差限差(″)CPII和CPII加密DJ16696DJ268139表5.2CPⅡ导线测边技术规定和限差规定仪器等级距离和竖直角测回数一测回读数较差限差(mm)测回间较差限差(mm)来回测平距较差限差Ⅰ2232mdⅡ4573、导线的测角精度和测边精度估算应符合下列规定。(1)测角中误差应按下式估算:(4.3-1)式中:fβ——附合导线或闭合导线的角度闭合差(″)。n——计算fβ时的测站数。N——附合导线或闭合导线环的个数。(2)测距中误差应按下式估算:(4.3-2)式中:b—比例误差(mm/km)。D—测距边长度(km)。4、CPII导线复测和加密控制导线测量的测角精度、测边精度、以及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的限差和方位角闭合差的限差,应符合上表的规定。CPII复测和加密控制导线的外业结束时,应进行上述各项精度和限差的检查。5、平差时,应将CPII作为附合导线在CPI的约束下进行平差。CPII复测的平差成果满足精度规定后,再对加密点进行平差。按验后精度估算的CPII相邻点位中误差不应不小于14mm。CPII加密点相邻点位中误差不应不小于7mm。6、完毕CPⅡ控制导线复测后,应将复测成果与设计单位成果进行比较。复测与设计的导线水平角、导线边长和导线点坐标较差的限差应符合下表的规定。CPⅡ导线复测成果限差规定一测回内各方向2C互差(″)测回间边长较差限值(mm)Δx、Δy坐标限差(mm)9320实测距离必须进行高程面投影改化、高斯投影改化计算后才能与设计点间距离比较。7、当复测成果不能满足上表各项限差规定期,应再次测量确认。(六)高程控制网复测及加密1、二等水准基点的复测和加密测量可采用几何水准同步进行。2、高程控制网复测宜优先使用满足精度规定的电子水准仪。若采用赔偿式自动安平水准仪时,其赔偿误差△α不应超过0.2″,并应符合《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7-)、《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的有关规定。二等水准测量的重要技术原则应符合表5.2-1的规定。水准测量作业的重要技术规定应符合表5.2-2的规定。观测的读数限差应符合表5.2-3规定。表5.2-1水准测量重要技术原则等级每千米偶尔中误差(mm)每千米全中误差(mm)水准仪等级水准尺来回较差或附合、环线闭合差(mm)二等≤1≤2DS1因瓦4注:L为来回测段、附合或环线的水准路线长度,单位为km。表5.2-2水准测量作业的重要技术规定等级水准尺类型水准仪等级视距(m)前后视距差(m)任一测站前后视距差累积(m)视线高度(m)二等因瓦DS1DS05≥3且≤50≤1.0/1.5(数字)≤3.0/6.0(数字)≤2.8且≥0.3表5.2-3水准测量观测限差(mm)等级基、辅分划读数差基、辅分划所测高差之差/两次读数所测高差之差(数字)检测间歇点高差之差二等0.50.61.03、二等水准测量应进行测段来回观测。测站观测宜采用下列观测次序:往测:奇数站采用“后-前-前-后”,偶数站采用“前-后-后-前”。返测:奇数站采用“前-后-后-前”,偶数站采用“后-前-前-后”。由往测转向返测时,两根标尺应互换位置。光学和数字水准仪的观测措施略有不一样。数字水准仪统一按往测的观测次序。4、二等水准测量观测读数和记录的数字取位:表5.4.1二等水准测量读数取位仪器读数取位(mm)DS050.05DS10.1数字水准仪0.01表5.4.2二等水准测量计算取位等级来回测距离总和(km)来回测距离中数(km)各测站高差(mm)来回测高差总和(mm)来回测高差中数(mm)高程(mm)二等0.010.10.010.010.10.15、水准测量作业结束后,应对外业观测数据进行各项指标检查,各项指标应满足下表的规定。各项精度指标和限差满足规定后,采用严密平差计算。水准测量精度规定水准测量等级每千米偶尔中误差MΔ(mm)每千米全中误差MW(mm)限差(mm)检测已测段高差之差来回测不符值附合或环线闭合差二等≤1.0≤2.0644每千米偶尔中误差按下式估算:(5.5-1)每千米全中误差按下式估算(5.5-2)式中:△——测段来回高差不符值(mm);L——测段长或环线周长(km); n——测段数; W——水准路线的环线闭合差(mm);6、当用每条水准路线测段来回测高差较差算得的高差偶尔中误差M△和按环闭合差算得的全中误差Mw超限时,应先重测不符值或闭合差较大的测段,使其满足精度规定。与设计较差超限的测段应再次测量确认。7、水准基点和加密水准点应整体平差后求得高程成果。联测深埋水准点或基岩水准点:来回测量高差符合4规定为合格取平均值;与设计高差比较符合6规定为合限;成果处理:以基岩水准点或深埋水准点为起算高程点,推算高程,与设计高程比较。(假如有,则需顾及水准面不平行改正);或者使用设计高程作为近似值运用自由网转换措施,处理复测成果,然后与设计高程比较,以期发现沉降趋势或规律。8、一、二等跨河水准测量的技术规定应满足下表的规定。一、二等跨河水准测量的技术规定跨河视线长度(m)一等二等双测回数半测回中的组数双测回数半测回中的组数100~3004222301~5006422501~8008664801~1000106841001~1200128861201~15001481061501~180018121281801~2012148>10s127s8注:1表中S为跨河视线长度,单位为km,尾数凑整到0.5或1。2各双测回的互差dH应不不小于按下式计算的限差:。式中:MΔ-每千米水准测量的偶尔中误差(mm)N-双测回的测回数S-跨河视线长度(km)9、复测成果比较表:复测高差登记表序起点终点距离L(km)往测高差(m)返测高差(m)来回测高差较差(mm)限差4√L(mm)合限状态1与设计高差比较表起点终点距离L(km)复测高差(m)设计高差(m)与设计比较较差(mm)限差6√L(mm)合限状态高程复测比较表序点名设计高程(m)复测高程(m)较差(mm)110、水准测量注意事项:(1)测量前需对水准仪进行常规的i角检校,圆气泡检查等。(2)为防止水准尺晃动,应配置撑竿以稳定。测量前水准尺的圆气泡必须居中。(3)尺垫必须踏实后才能立尺,防止下沉。风太大不能稳定水准尺,不适宜观测作业。(4)仪器脚架架设必须稳固,防止下沉。(5)数字水准仪对震动较敏感,测量时注意避开。(6)测量读数前,必须精确调焦。(7)测站数应为偶数。注意对的的观测次序。(8)水准点应提前20天以上埋设,待其沉降稳定后再行观测。(9)晴天观测时必须打伞,防止太阳直晒,减少观测精度。(七)提交的测量成果汇报1、平面控制网复测成果汇报应包括如下内容:(1)工程概况、复测范围、设计CPI、CPII控制网概况、测量时间、新增水准点等状况。(2)CPI控制网测量网形略图、CPII测量网形略图。(3)测量仪器、人员状况。(4)测量外业作业状况(技术指标)与测量成果(含闭合环、反复基线检核)。(5)网平差与后处理成果(基准数据的采用与检查、基线边改正数与精度、无约束和约束平差坐标及其精度、基线边距离和方位及其精度等)。(6)复测与设计成果比较成果(坐标、距离、方位等)。(7)复测结论。(8)标段搭接测量用桩协议。(9)重要测量人员的专业证书、仪器检定证书、测绘资质附件。2、高程复测成果汇报应包括如下内容:(1)工程概况、复测范围、水准网布设概况、测量时间、新增水准点等状况。(2)测量仪器状况、人员状况。(3)测量外业作业状况与测量成果(来回高差测量汇总)。(4)数据平差处理和成果(约束平差高程机器精度)。(5)复测与设计高程或高差比较成果。(6)复测结论。(7)标段搭接测量用桩协议。(8)测量人员专业证书、仪器检定证书、测绘资质附件。五、路基施工测量本阶段测量监理工程师的重要工作是:审核施工单位施工测量放样方案、按20﹪的频率进行旁站。监理组测量监理工程师负责所管辖范围内的测量放样方案的审核、旁站和平行测量工作。监理项目部测量监理工程师督促、指导监理组工作。(一)路基测量包括路堤、路堑施工放样测量、地基加固工程施工放样、桩板构造路基施工放样。地基加固范围施工放样和路堤、路堑施工放样测量可在恢复中线的基础上采用横断面法、极坐标法或GPSRTK施测。(二)地基加固工程中各类群桩基础的桩位,应根据设计规定在已测设的地基加固范围内布置,一般采用横断面法测设。为有效控制地基不均匀沉降,规定相邻桩位距离限差不不小于50mm。(三)桩板构造路基是一种特殊的路基构造,由下部钢筋混凝土桩基、上部钢筋混凝土承载板与地基共同构成,钢筋混凝土承载板直接与轨道构造相连接。桩板构造路基平面控制测量可采用GPS测量、导线测量,规定桩位及承载板平面控制点的线路纵、横向中误差不不小于10mm;高程控制测量采用水准测量,桩顶及承载板高程控制点的高程中误差不不小于2.5mm。六、桥涵工程测量本阶段测量监理工程师的重要工作是:审核施工单位的桥梁施工独立控制网测量方案、审核施工单位施工测量放样方案、按20﹪的频率进行旁站。监理组测量监理工程师负责所管辖范围内的桥梁施工独立控制网测量方案的审核并报监理项目部、负责测量放样方案的审核、旁站和平行测量工作。监理项目部测量监理工程师对桥梁施工独立控制网方案进行最终的审定,并督促、指导监理组工作。(一)建立桥梁施工控制网1、特大桥、复杂大桥,在CPI或CPII控制点下加密的桥梁控制网精度不能满足桥梁施工测量的精度规定期,应建立独立的桥梁控制网,并符合《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暂行规定》(铁建设[]189号)的规定。独立的桥梁平面控制测量可结合桥梁长度、平面线型和地形环境等条件选用GPS测量、三角网测量或导线网测量。2、桥梁独立平面坐标系统宜以桥中线为坐标纵(X)轴,里程增长方向为其正向;与X轴垂直的方向为坐标横(Y)轴,选定桥轴线上较为稳定的一点作为坐标起算点,其里程值即为X值。桥梁墩顶或梁底平均高程平面为坐标投影面。独立的桥梁平面坐标系统应与CPI控制点或CPII控制点进行联测,以获得坐标换算关系。3、桥梁桥址里程系统宜与线路里程系统一致。当采用假定的里程系统时,必须与线路里程系统进行联测并确定换算关系。4、桥梁控制网的建立与测量和施工放样,测量监理工程师应进行旁站、换手和平行测量。5、按下列规定检查复测特大桥及重要大桥的控制测量:(1)控制三角网的等级和精度应按下表5-2规定执行。(2)测得的斜距应加常数改正、气象改正、倾斜改正、投影于轨底(或墩台)高程的改正。(3)水平角观测测回数按下表5-1规定执行。水平角观测及计算成果不得超过表5-3规定限差。三角形闭合差的限差应符合表5-4的规定。(4)用极限误差椭圆原理计算的投影于桥中线上的位移限差按±(2~3)cm计。(5)水准测量等级的合用范围按下表5-5规定执行。(6)水准测量视线长度、前后视距累积差及高度限差应符合下表5-6的规定。桥梁施工平面控制测量等级和精度表5-l等级测角中误差(〞)桥轴线边相对中误差最弱边相对中误差一±0.71/2500001/180000二士1.01/001/150000三士1.81/1500001/100000四±2.51/1000001/70000五±4.01/700001/40000水平角观测回数表5-2三角网等级仪器等级一二三四五J1级 159642J2级12962水平角观测限值(")表5-3仪器等级测微器两次重叠读数差半测回归零差同测回各方向间2c值互差化归同一方向后同一方向各测回互差J1级1696J2级38139三角形闭合差(")表5-4三角网等级一二三四五限差 ±2.5 士3.5士7.0±9.0±14.0桥梁施工高程控制测量等级合用范围表5-5项目桥长1000m≤S≤3500桥长S<1000m跨河水准测量二等三等网中高程控制点间联测三等四等网的起算高程引测二等二等注:表中桥长除跨河水准测量一项系指正桥桥长外,其他均包括引桥桥长。位移监测水准测量视线长度和高度限差(m)表5-6等级仪器等级视距前后视距差(m)前后视距合计差(m)视线离地面最低高度(m)基本分划、辅助分划读数较差(mm)基本分划、辅助分划所测高差较差(mm)一DSo.5≤15≤0.3≤1.0≥0.5≤0.3≤0.4二DSO.5≤30≤0.5≤1.5≥0.5≤0.3≤0.4DS1≤30≤0.4三DS0.5DS1≤50≤2.0≤3.0≥0.3≤0.5≤0.7四DS1≤75≤5.0≤8.0≥0.2≤1.0≤1.5注:①:前后视距累积差系指由测段开始至每一测站的前后视距差的累积。②二等水准视线长度不不小于20m时,其视线高度不低于0.3m;③三、四等水准采用变动仪器高度观测单面水准尺时,所测两次高差较差,应与黑面、红面所测高差之差的规定相似。(二)墩台施工测量岸上墩台中心定位可直接运用桥中线两侧的墩旁控制点按光电测距极坐标法进行测量。并由不一样控制点进行放样检查,由不一样控制点进行放样的点位偏差不不小于20mm,取其两个放样点连线之中点作为墩台中心点。1、水中桥墩基础采用水上作业平台施工时,用光电测距极坐标法或交会法进行墩中心定位。使用方向交会法测设时,应至少选择3个方向进行交会。2、水上桥墩基础施工采用单侧(或双侧)栈桥时,则沿栈桥布设与桥中线的平行线,通过岸上桥中线控制点,沿平行线方向用直量法设置墩中心里程点,并与交会法提供的坐标比较,互差的限值为20mm,以直量法为准。水上平台或栈桥上设置的墩中心点,在水下基础施工过程中要加强检核,及时掌握平台或栈桥的位移状况,当两次测量不符值不小于20mm时,其墩中心点位置应重新设置。3、并行线桥梁施工放样应以左线为准,先放出左线墩台位置后,再根据设计图上左、右线墩台关系放出右线墩台位置。左、右线间距较大的双线桥,设计图上两桥分开设计曲线布置的,应按两桥分开放样。4、测设墩台中心时,应自一端向另一端依次进行,距离方向应起、闭于桥头控制点。也可根据地形自中间墩向两端测设。5、桥跨短、跨数多的曲线桥采用偏角法测设曲线,确定墩位。首先测出各墩位的线路中心,然后从线路中心向曲线外测量出偏心距E值定墩位中心。桥跨长、跨数少的曲线桥,采用导线法确定墩位,偏角总闭合差的容许误差为:β=±10√n式中:n一桥梁总跨数。用光电测距仪测量时,可采用长弦偏角法。用交汇法测设桥梁墩台中心时,至少选择三个以上方向交会。6、墩台施工前应设置墩台中心护桩。7、架梁前应精密测定墩台中心,实测或求算的跨距与设计跨距的差值超过±2c8、架梁前应检查垫石面的高程,梁一端两支承垫石顶面高程差不不小于4mm,砼墩台支承垫石顶面高程容许偏差0~-10mm。七、隧道工程测量本阶段测量监理工程师的重要工作是:审核施工单位的洞外、洞内控制网测量方案、审核施工单位施工测量放样方案、按20﹪的频率进行旁站、按10﹪的频率平行测量。监理组测量监理工程师负责所管辖范围内的隧道施工控制网测量方案的审核并报监理项目部、负责测量放样方案的审核、旁站和平行测量工作。监理项目部测量监理工程师对隧道施工控制网方案进行最终的审定,并督促、指导监理组工作。(一)一般规定与限差规定1、应保证在隧道贯穿后使两对向施工中线在贯穿面不超过容许的横向贯穿误差;使隧道中线符合设计的几何形状;并保证隧道在施工过程中及竣工后,衬砌及洞内建筑物不侵入规定的限界。测量的重要内容为施工控制网建立、施工中线控制测设与检核以及临时中线点的测设。洞内施工测量的精度应与无渣轨道铺设测量的精度相匹配。测量设计的规定:隧道长度不小于1500m时,应根据横向贯穿精度的规定进行隧道平面测量设计。隧道相邻两开挖洞口(包括横洞口、斜井口)间的高程路线长度不小于1m时,应根据高程贯穿精度的规定进行隧道高程控制测量设计。2、隧道内相向两施工中线在贯穿面上的限差应控制在(不不小于4Km时,横向贯穿差限不超过40mm;不小于4Km但不不小于7Km时,横向贯穿误差不超过50mm;高程贯穿限差50mm)之内。3、洞外、洞内控制测量误差对每个贯穿面上贯穿误差的影响值不应不小于下表的规定。洞外、洞内控制测量的贯穿精度(mm)测量部位横向中误差高程中误差两开挖洞口间长度(Km)<44≤L>7洞外30mm40mm18洞内40mm50mm17洞外洞内总和50mm65mm25注:重点检查受洞外控制测量影响所产生在贯穿面上的横向中误差。4、测量计算的规定:测量工作中的各项计算,均应由两组独立进行。计算过程中应及时校核,发现问题及时检查,分析原因并及时纠正。(二)洞外控制测量的检查内容1、洞外控制测量应在隧道开始衬砌前完毕。2、三角锁或导线的布设原则:三角锁或导线应尽量沿两洞口连线方向布设,以减小对横向贯穿误差的影响。洞外控制测量应在每个洞口附近测设不少于三个平面控制点和两个水准点。构成三角锁或插网的三角形,其支距角不应不不小于30º。3、测角精度、仪器等级和测回数的规定:洞外控制测量的水平角观测,以方向观测法为主。方向观测法的测回数、可按测量设计的测角,结合所使用仪器等级参照表。测角精度、仪器等级和测回数三角锁和导线测量等级测角中误差(”)仪器等级测回数二±1.0J19J212三±1.8J16J29四±2.5J14J26五±4.0J224、方向观测法各项限差规定见下表方向观测法各项限差(”)仪器等级光学测微器两次重叠读数之差半测回归零差各测回同一方向两倍视轴差(2c)的互差各测回同一方向值互差J11696J23813105、水平角观测应根据测量设计的精度规定进行。其值应满足测量设计的精度规定。(三)洞内施工测量的检查内容1、中线点的设置和中线点间距的规定:用精密导线进行洞内控制测量的隧道,其中线点应根据导线设置。中线点间距在直线部分约150~250m为宜;曲线部分约100~200m为宜。用中线法进行洞内测量的隧道,中线点间距在直线部分不适宜短于100m;曲线部分不适宜短于50m。供衬砌用的临时点,必须用经纬仪测定。其间距可视放样需要合适加密,以不不小于10m为宜。2、检测延伸中线点的容许误差;当用正倒镜直线法或曲线偏角法检测延伸的中线时,其点位横向误差不得不小于5mm。3、洞内施工用的水准点应根据洞外,洞内已经有的水准点按施工需要加设,并应常常复核,其精度和规定应符合《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铁建设[]196号)和《铁路工程测量规范》(铁建设[]195号)八、构筑物的变形测量本阶段测量监理工程师的重要工作是:审核施工单位的变形测量方案、检查变形测量点的布设状况、审查施工单位变形测量数据的真实性及可靠性、按20﹪的频率进行旁站。监理组测量监理工程师负责所管辖范围内的变形测量方案的审核并报监理项目部、负责检查变形测量点的布设状况、对施工单位的变形测量数据的真实性及可靠性负责、负责旁站和平行测量工作。监理项目部测量监理工程师对变形测量方案进行最终的审定,并督促、指导监理组工作。(一)一般规定为满足对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线下构筑物沉降变形评估的需要,并确定无碴轨道的铺设时机,以及为运行养护、维修提供根据,应建立线下构筑物变形监测网,对线下构筑物进行变形观测。(二)变形监测的项目1、地基沉降观测;2、基础的沉陷观测;3、对于比较高桥墩的水平位移、垂直位移、以及裂缝观测;4、过渡段不均匀沉降变形观测;5、隧道的地表下沉、周围收敛以及隧道基础沉降观测。(三)变形测量的重要内容包括变形控制网的建立、设置变形观测点以及变形观测。变形控制网可分为两大类:水平位移监测网和垂直位移监测网。控制网包括基准点、工作基点以及联络点、检核点、定向点。变形观测的等级划分及精度规定如下表。水平位移监测网可采用独立坐标系统一次布设;不能运用CPⅠ和CPⅡ控制点的监测网,至少应与一种CPⅠ或CPⅡ控制点联测,以便引入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工程测量平面坐标系统,实现水平位移监测网坐标与施工平面控制网坐标的互相转换。变形测量等级及精度规定变形测量等级垂直位移测量水平位移观测变形观测点的高程中误差(mm)相邻变形观测点的高差中误差(mm)变形观测点的点位中误差(mm)一等±0.3±0.1±1.5二等±0.5±0.3±3.0三等±1.0±0.5±6.0四等±2.0±1.0±12.0垂直位移监测网可根据需要独立建网,应布设成闭合环状、结点或符合水准路线等形式;按二等水准测量精度施测,高程应采用施工高程控制网系统。不能运用水准基点的监测网,在施工阶段至少应与一种施工高程控制点联测,使垂直位移监测网与二等水准基点联测,将垂直位移监测网高程基准归化到二等水准基点上。变形观测基准点,每一测区不应少于2个稳定可靠的基准点。基准点应选设在变形影响范围以外便于长期保留的稳定位置。使用时,应作稳定性检查或检查,并应以稳定或相对稳定的点作为测定变形的参照点。测定一种单位工程的总体变形工作基点,当按两个层次网观测时,使用前应运用基准点或检核点对其进行稳定性检测。测定区段变形的工作基点可直接用作起算点。当基准点与工作基点之间需要进行连接时应布设联络点,选设其点位时应顾及连接的构形,位置所在处应相对稳定。观测工作尽量做到五个固定:1、人员固定;2、仪器固定;3、使用固定的基准点;4、观测条件是固定在相似的条件和环境下;5固定观测线路。变形观测前应对所使用的仪器和设备进行检查校正;每次变形观测时,应注意采用相似的图形或观测路线和观测措施,使用同一仪器和设备;固定的观测人员和监理旁站;在基本相似的环境和观测条件下施测。(四)路基变形测量1、无碴轨道线下基础变形指标无碴轨道对线下基础变形限制严格,已颁布的《客运专线地碴轨道铁路设计指南》(铁建设函【】754号文)规定:(1)一般地段路基工后沉降量≤15mm;(2)长度不小于20m的沉降均匀的路基地面,容许最大工后沉降量30mm,但调整后轨面高程竖曲线应满足:Rsh≥0.4V2sj;(3)路桥、路隧连接处沉降差异导致的错台≤5mm;(4)路桥、路隧过渡段或任意两段路基沉降导致的折角应≤1/1000。由于路基工程的特殊性,无法精确计算路基工程沉降,必须采用信息化施工措施,对路基工程沉降进行监测,并根据观测数据预测铺设无碴轨道后的工后沉降与否满足规定。2、路基沉降观测的内容及措施路基沉降内容一般包括:地基沉降观测、路基面沉降观测、过渡段不均匀变形观测、路堤边坡及坡脚位移观测、路堤填土分层沉降观测等。路基沉降观测以路基面沉降和地基沉降观测为主。(1)地基沉降观测非岩石地基,一般均应进行地基沉降观测。地基路基沉降观测可采用沉降板、单点沉降计、位移计等措施进行监测。断面的设置及观测断面的测量内容应根据地形地质条件、地基处理措施、路堤填土高度、堆载预压等详细状况,结合沉降预测措施和工期规定详细确定观测方案。(2)路基面沉降观测路基面沉降数据是确定路基工后沉降与否满足无碴轨道铺设技术规定的根据。路基地段均应进行路基面沉降观测。(3)过渡段不均匀变形观测路基过渡段不均匀变形与否满足无碴轨道鲷技术规定,必须通过沿线路纵向的持续的沉降观测进行判断或评估。路基过渡段不均匀变形可以采用持续的路基面沉降观测,也可采用沿线路纵向布置的剖面单点沉降仪、沉降观测板进行观测。3、观测断面布置路基沉降观测断面的设置及观测断面的观测内容应根据地形地质条件、地基处理措施、路堤填土高度、堆载预压等详细状况,结合沉降预测措施和工期规定以及设计规定,详细确定观测方案。沉降观测断面的间距重要根据设计规定进行布设,一般不应不小于50m,对于地势平坦、地基条件均匀良好、高度不不小于5m的路堤或路堑可放宽到100m;对于地形、地质条件变化较大应合适加密;尽量与地基沉降观测在同一断面上。路基过渡段不均匀变形采用持续的路基面沉降观测时,观测断面间距宜加密至5m。路基过渡段不均匀变形采用剖面沉降仪观测时,剖面沉降管应在路基过渡段范围内持续布置,一般采用对角线方式布置。4、观测技术规定(1)观测精度和仪器沉降水准的测量精度为1mm,读数取位至0.1mm;剖面沉降的测量精度为4mm/30m。(2)观测时间与观测频次路基沉降观测的频次不低于下表的规定。当环境条件发生变化或数据异常时及时观测并报请有关部门。路基沉降观测频次观测阶段观测频次填筑或堆载一般1次/天沉降量突变2~3次/天两次填筑间隔时间较长1次/3天堆载预压或路基施工完毕第1个月1次/周第2、3个月1次/2周3个月后来1次/月无碴轨道铺设后第1个月1次/2周第2、3个月1次/月3~12个月1次/3月5、观测数据记录及资料整顿(1)观测数据记录一般采用电子表格记录。(2)观测资料整顿观测断面的观测数据应整顿为时间-沉降关系曲线;过渡段观测数据还要整顿沿线纵向分布的不一样步间的沉降曲线。6、路基工后沉降的可靠性验证(1)根据路基填筑完毕或堆载预压后不少于6个月的实际观测期,观测数据局限性以评估或沉降评估不能满足设计规定期,应延长观测时间或采用必要的加速或控制沉降的措施。沉降预测的可靠性应通过验证,间隔不少于3个月。(2)路基工后沉降预测路基填筑完毕或堆载预压后,最终的沉降预测时间应满足下列条件:s(t)/s(t=∞)≥75%式中:s(t)为预测时的沉降观测值,s(t=∞)为预测的最终沉降值。沉降时间以路基填筑完毕或堆载预压后为起始点。(3)路基工后沉降评估路基沉降的评估应结合路基各观测断面以及相邻桥(涵)隧的沉降预测状况,以及路基工程设计、地基加固以及路堤填筑施工质量监测状况等统合进行。路基沉降的评估的原则及铺设无碴轨道条件。A、一般地段路基工后沉降量≤15mm;B、长度不小于20m的沉降均匀的路基地段,容许最大工后沉降量30mm,但调整后轨面高程竖曲线应满足:Rsh≥0.4V2sj;C、路桥、路隧连接处沉降差异导致的错台;D、路桥、路隧过渡段或任意两段路基沉降导致的折角应≤1/1000。(五)桥梁变形测量1、桥涵变形控制条件:(1)墩台应检算沉降。自无碴轨道铺设后,墩台的均匀沉降量不应超过15mm,相邻墩台的沉降量差不应超过5mm。(2)徐变上拱度:终张拉60天后,L≤50m梁体跨中徐变上拱度不应不小于7mm;L≥50m梁体跨中徐变变形不应不小于L/7000或14mm。(3)涵身整体沉降:规定无碴轨道铺设后的沉降量与相邻段的路基相一致,且≤15mm。(4)涵节间的差异沉降:规定控制相邻涵节的沉降量,且沉降差不得不小于5mm。(5)涵路差异沉降:规定涵身沉降与过渡段的沉降应基本一致,当不一致时,其形成的沉降不得不小于5mm。2、观测系统的建立由于无碴轨道对构造变形规定较高,须根据无碴轨道下部构造的实际变形,及时调整有关设计,以满足无碴轨道设计安装精度规定。桥梁、涵洞在施工之前应建立永久的观测系统,并在施工过程中对桥梁、涵洞在施工之前应建立健全永久的观测系统,并在施工过程中对桥梁、涵洞的变形分阶段性地进行观测。桥梁、涵洞需在合适位置设置足够的观测点,建立观测系统,并以合理的观测周期进行观测。3、观测阶段及频次为掌握桥涵各个时期的变形,恰当地评估“工前变形”,有效地控制“工后变形”,应按下列规定对桥梁、涵洞的变形进行观测:墩台沉降观测频次观测阶段观测频次备注观测期限观测周期墩台施工完毕//设置观测点预制梁体架梁前全程1次/周预制梁架设全程前后各1次附属设施施工全程荷载变化前后各1次或1次/周桥位施工桥梁制梁前全程1次/周上部构造施工中全程荷载变化前后各1次或1次/周附属设施施工全程荷载变化前后各1次或1次/周架桥机(运梁车)通过全程前2次通过前后各1次,其后每天1次,持续2次,其后1次/3天,持续3次后来1次/周至少进行2次通过前后的观测.桥梁主体工程竣工~无碴轨道铺设前≥6个月1次/周岩石地基的桥梁,一般不适宜少于60天无碴轨道铺设期间全程1次/天无碴轨道铺设完毕后24个月0~3个月1次/月工后沉降长期观测4~12个月1次/3个月13~24个月1次/6个月注:观测墩台沉降时,应同步记录构造荷载状态、环境温度及天气日照状况。梁体竖向变形观测频次观测阶段观测频次备注观测期限观测周期梁体施工完毕//设置观测点预应力张拉期间全程张拉前后各一次测试梁体弹性变形桥梁附属设施安装全程安装前后各一次测试梁体弹性变形预应力张拉完毕~无碴轨道铺设前≥60天1次/1、3、5天后期限1次/周无碴轨道铺设期间全程1次/天无碴轨道铺设完毕后24个月0~3个月1次/月残存徐变长期观测4~12个月1次/3个月13~24个月1次/3个月注:测试梁体竖向变形时,应同步记录梁体荷载状态、环境温度及天气日照状况。涵洞沉降观测频次观测阶段观测频次备注观测期限观测周期涵洞基础施工完毕//设置观测点涵洞主体施工完毕全程荷载变化前后各1次或1次/周观测点移至边墙两侧涵顶填土施工全程同上观测点移至边墙两侧架桥机(运梁机)通过全程前2次通过前后各1次,其后每天1次,持续2次,其后1次/3天,持续3次后来1次/周至少进行2次通过前后的观测.涵洞竣工~无碴轨道铺设前≥6个月1次/周岩石地基的涵洞,一般不适宜少于60天无碴轨道铺设期间全程1次/天无碴轨道铺设完毕后24个月0~3个月1次/月工后沉降长期观测4~12个月1次/3个月13~24个月1次/6个月注:测试涵洞沉降时,应同步记录构造荷载状态、环境温度及天气日照状况。4、变形评估在观测过程中获得了桥涵构造的变形数据后,可将这些数据绘成随时间变化的曲线。那么怎样根据变形曲线对桥涵构造的变形作出评估与预测,以决定桥涵构造上的无碴轨道的铺设时机是非常必要的。评估前应搜集下列资料:(1)桥涵沉降及变形观测资料。(2)桥涵地段线路纵断面图、工程地质纵横断面图、桥涵设计图纸和阐明书、沉降计算汇报等有关设计资料。(3)施工过程、施工核查和原材料检查状况等施工资料。(4)施工质量控制过程和抽检状况等监理资料。桥涵基础沉降分析评估应采用曲线回归法。对于预制梁桥,基础沉降应按架梁前、后两阶段进行;对于原位施工的桥梁及涵洞,基础沉降应根据实际施工状态及荷载变化状况,划分多种阶段。根据桥涵实际荷载状况及观测数据,应作多种阶段的回归分析及预测,综合确定沉降变形的趋势,曲线回归的有关系数应不低于0.92。初次回归分析时,观测期不应少于桥涵主体工程竣工后3个月,对于岩石地基等良好地质的桥涵不应少于30天。①运用两次回归成果预测的最终沉降的差值不应不小于5mm。两次预测的时间间隔一般不少于3个月,对于岩石地基良好地质的桥涵不应少于30天。②桥梁主体构造竣工至无碴轨道铺设前,沉降预测的时间t应满足如下条件:s(t)/s(t=∞)≥75%式中:s(t)为预测时的沉降观测值,s(t=∞)为预测确实最终沉降值。处在岩石地基良好地质的桥涵,当墩台沉降值趋于稳定且沉降总量不不小于5mm时,可鉴定沉降满足无碴轨道铺设条件。预应力混凝土桥梁上部构造的变形应符合如下规定:③终张拉完毕时,梁体跨中弹性变形不适宜不小于设计值的1.05倍。④扣除各项弹性变形、终张拉60天后,L≤50m梁体跨中徐变上拱度不应不小于7mm;L>50m梁体跨中徐变变形不应不小于L/7000或14mm。⑤不能满足上述规定期,应根据梁体变形的实测成果,确定梁体的实际弹性变形及徐变系数,并按下式估算无碴轨道的最早铺设时间t:[Φ(∞)-Φ(t)]·Δ弹性≤Δ容许式中:Φ(∞):根据实测成果确定的混凝土徐变系数终极值;Φ(t):根据实测成果确定的铺设无碴轨道时混凝土徐变系数;Δ弹性:实测梁体终张拉后的弹性变形;Δ容许:L≤50m为10mm;L>50m为L/5000或者20mm。预测的桥涵基础沉降和梁体变形满足设计规定后,方可铺设无碴轨道。(六)隧道变形测量1、观测断面的布设原则:(1)隧道洞门构造范围内应布设一种观测断面.(2)隧道内围岩变化处应布设一种观测断面.(3)隧道内一般地段沉降观测断面的布设应根据设计规定和地质围岩级别确定,Ⅱ级围岩段原则上不设变形观测点,必要时每800m设一处变形观测断面,Ⅲ级围岩每400m、Ⅳ级围岩每300m、Ⅴ级围岩每200m布设一种观测断面,地应力较大、断层破碎带等不良和复杂地质区段合适加密布设。(4)隧道洞口、明暗分界处和变形缝处均应进行沉降观测。(5)每个观测断面在仰拱填充面距离水沟电缆槽侧壁10cm处埋设一对沉降观测点。2、观测点位的布置与埋设:每个观测点及观测元器件的埋设位置应标设精确、埋设稳定。观测期间应对观测点采用有效保护措施,防止机械及人为原因破坏。3、观测的频率:隧道基础沉降观测的频次不低于下表之规定,沉降稳定、评估通过后可不再进行观测。隧道基础沉降观测观测阶段观测频次观测期限观测周期隧底工程完毕后3个月1次/周无碴轨道铺设后3个月0~1个月1次/周2~3个月1次/2周4、观测的精度规定:隧道沉降观测的精度按《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8.2.2表中规定的二等水准测量进行施测。5、评估措施及原则:(1)评估前应搜集下列资料:①隧道基础沉降观测资料。②隧道地段的线路设计纵断面图、工程地质纵横断面图、地质勘查汇报、设计图纸和阐明书等有关设计资料。③隧道开挖地质描述及开挖围岩分级记录、Ⅳ~Ⅵ级围岩地段基底承载力检测状况、施工监控资料、仰拱施工分项工程验收记录等施工资料。④施工质量控制过程和抽检状况等监理资料。(2)隧道内无碴轨道铺设条件的评估应根据有关设计、施工和监理的资料及交接检查和复检的成果进行综合分析。(3)隧道基础的沉降预测与评估措施可参照路基有关规定办理。(4)预测的隧道基础工后沉降值不应不小于15mm。九、线下工程竣工测量本阶段测量监理工程师的重要工作是:督促施工单位竣工测量工作、审核施工单位竣工测量资料并签认。监理组测量监理工程师负责督促所管辖范围内的竣工测量工作、审核竣工测量资料并签认。监理项目部测量监理工程师督促、指导监理组工作。(一)一般规定线下工程施工完毕后,应进行线路竣工测量。竣工测量的重要内容有:线路中线贯穿测量、路基竣工测量、横断面竣工测量、桥涵竣工测量以及隧道竣工测量。其目的是:一是对线下工程施工作出评价;二是为无渣轨道铺设作准备。(二)线路中线贯穿测量1、线下工程竣工测量前,应沿线路进行全线(段)二等水准贯穿测量,并以二等水准点和CPII控制点为基准进行线路中线测量和高程测量,并贯穿全线的里程和高程。2、线路中线加桩设置,应满足编制竣工文献的需要。中线上应钉设公里桩和加桩,并宜钉设百米桩。直线上中桩间距不适宜不小于50m;曲线上中桩间距宜为20m。在曲线起终点、变坡点、竖曲线起终点、立交道中心、桥涵中心、大中桥台前及台尾、每跨梁的端部、隧道进出口、隧道内断面变化处、车站中心、道岔中心、支挡工程的起终点和中间变化点等处均应设置加桩。线路中线加桩应运用CPII、CPIII控制点测设,中线桩位限差应满足纵向S/10000+0.005(S为转点至桩位的距离,以m计)、横向±10mm的规定。线路中线加桩高程应运用二等水准基点作为起闭点进行测量,中桩高程限差为±10mm。(三)路基竣工测量1、路基竣工测量重要是横段面测量,应在路基沉降稳定后进行。横段面间距为:直线地段一般为50m、曲线地段一般为20m。横段面竣工测量应在恢复中线后采用全站仪和水准仪进行测量,测点包括线路中心线及各股道中心线、路基面高程变化点、线间沟、路肩等。2、路基竣工测量成果应作为工序交接和无渣轨道混凝土支承层施工和变更的根据。测量的措施和规定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