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方言中特殊的动态助词_第1页
鄂尔多斯方言中特殊的动态助词_第2页
鄂尔多斯方言中特殊的动态助词_第3页
鄂尔多斯方言中特殊的动态助词_第4页
鄂尔多斯方言中特殊的动态助词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鄂尔多斯方言中特殊的动态助词鄂尔多斯方言简介鄂尔多斯汉语方言属于晋语方言,归内蒙古晋语河套片,晋北晋语、陕北晋语、冀西晋语有着很深的渊源。这一现象极有可能是战国时期韩、赵、魏三家分晋的语言文化遗存。秦代早期,鄂尔多斯的南端又增添了自西向东一线贯通的古长城,鄂尔多斯被封闭在一个“口”字形中间,因而具有许许多多古老晋语的特点。鄂尔多斯汉语方言大体分为三个小片。准格尔旗、达旗、杭旗沿河地区讲的是“滩套话”;上述三旗的梁外地区和东胜区大部、伊旗大部讲的是“梁外话”;二鄂旗、鄂前旗、乌审旗及邻近的其他旗区小部分地区,讲的是“西旗话”。本文所记述的是最具代表性的市府所在地东胜当地的方言,即“梁外话”。鄂尔多斯方言中的动态助词助词是附着在词、短语、句子的前面或后面,表示结构关系或某些附加意义的虚词。动态助词表示动作的进程状态。鄂尔多斯方言中的助词十分丰富,但对于结构助词“的、得、地”来说,鄂尔多斯方言与普通话基本相同。在动态助词方面,普通话中的动态助词在鄂尔多斯方言中都已经存在,只是口语中使用极少,而鄂尔多斯方言除此之外还有其独特的动态助词,因而根据鄂尔多斯方言的特点,本文主要针对鄂尔多斯方言中独特的动态助词进行分析。(一) 、“着了”、“的了”、“的”一一表示正在进行或状态的持续在普通话中,用以表示状态正在进行或持续一般采用动态助词“着”,在鄂尔多斯方言中则采用“着了”、“的了”或“的”来表示。“着了”和“的了”语法功能和语法意义相等,可以互换。、“着了”和“的了”A我打电话着了。(普通话:“我正在打电话。”或者“我打着电话。”)B我吃饭的了。(普通话:“我正在吃饭。”或者“我正吃着饭。”)C我刚才叫你,你干甚着了?(普通话:我刚才叫你,你正在干什么?)D他看电影的了?(普通话:他正在看电影吗?)2、特点分析:“的了”和“着了”只能用于句尾,不用于句中。(如上述所有例句)“的了”和“着了”不用于否定句,在否定句中要变成“的”。(见后文“的”)3在陈述句和疑问中,紧跟在一个表述完整的动作之后,表示动作正在进行。如:例A,“着了”要加在“打电话”这一完整的动作之后,而不可以像普通话一样加在“打”的后面。例D,“的了”要加在“看电影”这一完整的动作之后。3、句型模式做某事+的了/着了二、“的”A我走的走的订门听见有猫叫了。(普通话:我正走着,突然听见有猫叫。)注:“订门”为鄂尔多斯方言,意思是“突然”B他跑的跑的到把鞋丢蓝(读轻声)。(普通话:他正跑着,突然把鞋丢了。)C表不走的,肯定是坏蓝(读轻声)。(普通话:表的针不走了,肯定是坏了。)D你仔细说说哇,我不忙的。(普通话:你给我仔细说一下,我现在不忙。)2、特点分析“动词+的+动词+的”的结构,只用于表示一个动作正在进行的时候突然发生另外一件事,不用于否定句,且此处前后两个动词必须相同,只能是单音节的,如果是双音节或多音节的动词,只能用“的了”或“着了”表示正在进行。(如例A和例B)“不+动词+的”的结构是表示某个动作非正在进行的固定句式,可以看做“的了”和“着了”的否定式,但结尾一定不可以加“了”,此处动词没有音节限制。(如例C和例D)注:近年来,由于收到普通话的影响,市府东胜尤为明显,“的”有时可以换为普通话的“着”,但当地人一般说“的”。(如例A可以说“我走着走着……”)3、句型模式1单音节动词+的+相同的单音节动词+的2不+做某事+的(二) 、“个来蓝”、“个”——表示动作动作发生于说话时间点之前(注:“蓝”的发音为【1ae】,“来”发阴平。)1、 举例A——你可(轻声、短促)哪个来蓝?(普通话:你刚才去哪里了?)——我上街个来蓝。(普通话:我刚才逛街去了。)注:“可(轻声、短促)”,在鄂尔多斯方言中的意思是“去”B我念书个来蓝,刚回来。(普通话:我去上学了,刚回来。)C我和我妈上购物中心个来蓝,正往回走的了。(普通话:我和妈妈刚才去购物中心了,现在正往家走着。)D小李病蓝,没上班个。(普通话:小李生病了,没有去上班。)E这个娃娃今天没上学个,让他爸训了一顿。(普通话:这个孩子今天没有去上学,被他爸爸批评了一顿。)2、 特点分析:1“个来蓝”只用于句尾,主语只能是人或动物,语法意义为“某个事情刚发生过”,不用于否定句。(如例A、例B和例C)2“个”只用于句尾,只用于的否定句,主语只能是人或动物,采用“没+动作+个”这个固定结构,它的语法意义为“过去的某个事情没有发生”,强调的是结果。(如例D和例E)3、 句型模式1做某事+个来蓝2没+做某事+个三、“呀、“个呀”——表示动作将在未来发生1、 举例A明天校长来呀,咱们今天好好把卫生打扫给下。(普通话:明天校长要来,我们今天好好打扫一下卫生。)B市政府大楼明年拆呀,要往康巴什新区搬了。(普通话:市政府大楼明年要拆了,要搬往康巴什新区。)C我吃饭个呀,你走不?(普通话:我现在要去吃饭,你走不走?)D他可(轻声)哪个呀?(普通话:他要去哪?)2、 特点分析“呀”位于一个动作之后,只用于句尾,不用于被动句,表示动作即将发生,但没有时间范围的限制,可以是即将发生,也可以是将发生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后。(如例A和例B)“个呀”位于一个动作之后,只用于句尾,不用于被动句,主语只能是人,强调动作马上就要发生。(如例C和例D)3、 句型模式1某事发生+呀2某人做某事+个呀总结鄂尔多斯方言中有丰富的动态助词,常常借助“个”、“蓝”是其最大的特点。这不仅使鄂尔多斯方言可以准确的表达说话者所指的时间段,也使日常交流用语更加活泼和亲切,这与鄂尔多斯这个蒙汉文化交织地区的人民纯朴大方的性格相映成辉。近年来由于受到普通话的影响,鄂尔多斯方言中许多实词正在被普通话代替,但鄂尔多斯方言中特有的动态助词保存得很好,基本没有发生变化,年轻一代也频繁使用,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且在“滩套话”、“梁外话”和“西旗话”中是通用的,方便了市内各个旗县人民的交流。鄂尔多斯方言是鄂尔多斯市人民宝贵的交流工具、精神传统和文化财富。《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年12期加入收藏获取最新鄂尔多斯人学习普通话要突破声调关贺建平【摘要】:在对鄂尔多斯语音系统的声调情况作了充分说明和详细归纳的基础上,发掘其特点,系统地揭示了本地方言与普通话声调之间的对应关系。并指出:鄂尔多斯人要尽快学好普通话,需要通过鄂尔多斯方言与普通话的比较,充分利用两者的一致性,抓差别,抓难点,因势利导,促使本地方言向普通话发展【作者单位】:鄂尔多斯教育学院中文系【关键词】:鄂尔多斯方言学习普通话声调关量变质变正音训练【分类号】:H102【DOI】:CNKI:SUN:NMJX.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