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粒提取原理及碱法_第1页
质粒提取原理及碱法_第2页
质粒提取原理及碱法_第3页
质粒提取原理及碱法_第4页
质粒提取原理及碱法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质粒提取原理质粒是细胞内的一种环状的小分子DNA,是进行DNA重组的常用载体。作为一个具有自身复制起点的复制单位独立于细胞的主染色体之外,质粒DNA上携带了部分的基因信息,经过基因表达后使其宿主细胞表现相应的性状。在DNA重组中,质粒或经过改造后的质粒载体可通过连接外源基因构成重组体。从宿主细胞中提取质粒DNA,是DNA重组技术中最基础的实验技能。分离质粒DNA有三个步骤:培养细菌使质粒扩增,收集和裂解细菌,分离和纯化质粒DNA。在质粒提取过程中,由于机械力、酸碱度、试剂等的原因,可能使质粒DNA链发生断裂。所以,多数质粒粗提取物中含有三种构型的质粒: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质粒的两条链没有断裂;超螺旋开环DNA(ocDNA):质粒的一条链断裂;松弛的环状分子线形DNA(1DNA):质粒的两条链均断裂;线性分子质粒DNA的分子构型。质粒DNA琼脂塘凝胶电泳模式图可分为:松弛线性的DNA;松弛开环的OC构型;超螺旋的SC构型。由于琼脂糖中加有嵌入型染料漠化乙锭,因此,在紫外线照射下DNA电泳带成橘黄色。道中的SCDNA走在最前沿,OCDNA则位于凝胶的最后边;道中的LDNA是经核酸内切限制酶切割质粒之后产生的,它在凝胶中的位置介于OCDNA和SCDNA之间。质粒小量提取之碱裂解法试验原理:碱裂解法是较常用的提取的方法。其优点是收获率高,适于多数的菌株,所得产物经纯化后可满足多数的DNA重组操作。十二烷基磺进行质粒的小量制备。十二烷基磺酸钠(SDS)是一种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它既能使细菌细胞裂解,又能使一些蛋白质变性。用SDS处理细菌后,会导致细菌细胞破裂,释放出质粒DNA和染色体DNA,两种DNA在强碱环境都会变性。由于质粒和主染色体的拓扑结构不同,变性时前者虽然两条链分离,却仍然缠绕在一起不分开;但后者完全变性分甚至出现断裂,因此,当加入PH4.8的酸性乙酸钾降低溶液pH值,使溶液pH值恢复较低的近中性水平时,质粒的两条小分子单链可迅速复性恢复双链结构,但是主染色体DNA则难以复性。在离心时,大部分主染色体与细胞碎片,杂质等缠绕一起被沉淀,而可溶性的质粒DNA留在上清夜中。再由异丙醇沉淀、乙醇洗涤,可得到纯化的质粒DNA。碱裂解法提取的质粒DNA可直接用于酶切、PCR扩增、银染序列分析等。试验准备:1、 溶液I:pH8.0GET缓冲液(50mmol葡萄糖,10mmol/LEDTA,25mmol/LTris—HCl);溶液I可成批配制,在10lbf/in2(6.895x104Pa)高压下蒸气灭菌15min,贮存于4P。葡萄糖的作用是使悬浮后的大肠杆菌不会很快沉积到管子的底部,增加溶液的粘度,维持渗透压及防止DNA受机械剪切力作用而降解。EDTA是Ca2+和Mg2+等二价金属离子的螯合剂,在溶液I中加入EDTA,是要把大肠杆菌细胞中的二价金属离子都螯合掉。从而起到抑制DNase对DNA的降解和抑制微生物生长的作用。2、溶液II:0.2mol/LNaOH(内含1%的SDS),这个用的时候需现配。要新配置溶液II是为了避免NaOH接触空气中的CO2而减弱了碱性。NaOH是最佳溶解细胞的试剂。不管是大肠杆菌还是哺乳动物细胞,碰到了碱都会在瞬间溶解,这是由于细胞膜发生了从bilayer(双层膜)结构向micelle(微囊)结构的相变化。用不新鲜的0.4NNaOH,即便有SDS也无法有效溶解大肠杆菌。SDS是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它主要作用是:a溶解细胞膜上的脂质与蛋白,从而破坏细胞膜。b解聚细胞中的核蛋白。c能与蛋白质结合成为R-O-SO3-…日+-蛋白质的复合物,使蛋白质变性而沉淀下来。SDS能抑制核糖核酸酶的作用,所以在接下来的提取过程必须把它去除干净,以便下一步试验的更好进行。3、溶液III:pH4.8乙酸钾溶液(60ml5mol/LKAc,11.5ml冰醋酸,28.5mlH2O);该溶液钾离子浓度为3mol/L,醋酸根离子浓度为5mol/L.pH4.8的乙酸钾溶液是为了把抽提液的pH调至中性,从而使变性的质粒DNA复性,且稳定存在。溶液III加入后的沉淀实际上是K+置换了SDS中的Na+形成了不溶性的PDS,而高浓度的盐有利于变性的大分子染色体DNA、RNA以及SDS-蛋白复合物凝聚,使得沉淀更完全。前者是因为中和核酸上的电荷,减少相斥力而互相聚合,后者是因为盐与SDS一蛋白复合物作用后,能形成较小的盐形式复合物。4、异丙醇;采用PEG(6000)沉淀DNA,大小不同的DNA分子所用的PEG的浓度也不同,PEG的浓度低,选择性沉淀DNA分子量大,大分子所需PEG的浓度只需1%左右,小分子所需PEG浓度高达20%。5、 无水乙醇:乙醇可以以任意比和水相混溶,而DNA溶液是DNA以水合状态稳定存在,同时乙醇与核酸不起化学反应,因此是理想的沉淀剂。加入的乙醇后,乙醇会夺去DNA周围的水分子,DNA失水聚合。一般实验中,是加2倍体积的无水乙醇与DNA相混合,其乙醇的最终含量占67%左右。也可改用95%乙醇来替代无水乙醇。但是加95%的乙醇使总体积增大,而DNA在溶液中有一定程度的溶解,因而DNA损失也增大,尤其用多次乙醇沉淀时,就会影响收得率。折中的做法是初次沉淀DNA时可用95%乙醇代替无水乙酵,最后的沉淀步骤要使用无水乙醇。也可以用0.6倍体积的异丙醇选择性沉淀DNA。一般在室温下放置15—30min即可。但因为使用异丙醇时常把盐沉淀下来,所以较多的还是使用乙醇。6、pH8.0TE缓冲液;10mmol/LTris—HCl,1mmol/LEDTA,其中含RNA酶20ug/ml。在基因操作实验中,选择缓冲液的主要原则是考虑DNA的稳定性及缓冲液成分干扰作用。磷酸盐缓冲系统(pKa=7.2)和硼酸系统(pKa=9.24)等虽然也都符合细胞内环境的生理范围(pH),可作DNA的保存液,但在转化实验时,磷酸根离子的种类及数量将与Ca2+产生Ca3(PO4)2沉淀;在DNA反应时,不同的酶对辅助因子的种类及数量要求不同,有的要求高离子浓度,有的则要求低盐浓度,采用Tris-HCl(pKa=8.0)的缓冲系统,由于缓冲液是TrisH+/Tris,不存在金属离子的干扰作用,故在提取或保存DNA时,大都采用Tris-HCl系统,而TE缓冲液中的EDTA更能稳定DNA的活性。酚与水有一定的互溶,苯酚用水饱和的目的是使其抽提DNA过程中,不致吸收样品中含有DNA的水分,减少DNA的损失。用Tris调节至pH为8是因为DNA在此条件下比较稳定。在中性或碱性条件下(pH5〜7),RNA比DNA更容易游离到水相,所以可获得RNA含量较少的DNA样品。7、70%乙醇试验步骤:1、无菌操作台上,取1.5ml培养菌体置于离心管(Eppendorf管)中,微量离心机上以10000rpm离心1min,或者以4000rpm离心5—10min,弃上清液,离心管倒扣于干净的吸水纸上吸干。2、 沉淀中加100pl用冰预冷的溶液I,加或不加入少量溶菌酶粉末,充分混合(需要剧烈振荡)。室温下放置10min。3、 加入200pl溶液II(新鲜配置),加盖后轻轻快速颠倒离心管数次混匀(千万不要振荡),冰浴5min。4、加入150pl预冷溶液III,轻轻颠倒数次混匀(10s),置于冰浴15min。5、微量离心机上以4°C,12000rpm离心15min,取上清液于另一新Eppendorf管中。6、上清夜中加入等体积酚/氯仿(1:1)混匀,微量离心机上以4C,12000rpm,离心5min。{经验之谈:如果选用宿主合适的话(如DH5a、XL1-blue等,HB101和BL21则不行),可以不用酚氯仿抽提这一步。用1倍体积的乙醇沉淀,沉淀中所含的盐和RNA就很少了,完全去除上清液后就可以直接加TE溶解质粒,后续的限制性酶切、转化完全没有问题。仅供参考}7、小心转上层至一新的离心管弃去中层的蛋白质和下层的有机相。8、小心移出上清于一新Eppendorf管中,加入2/3倍体积异丙醇,混匀,4°。离心

12000gX5min。9、上清夜中加入2倍体积的无水乙醇混匀,室温下放置5min—10min,以12000rpm,离心5min-15min。10、1.0ml预冷的70%乙醇洗涤沉淀1〜2次,沉淀在室温下晾干。11、小心吸去上清夜,将离心管倒置于一张纸上,使所有的液体流出。再将附着在管壁上的液滴除去。在除去管壁上的液滴时,可以用一次性吸头与真空管相连,用吸头接触液面。但在液体吸出时应当尽量使吸头远离核酸沉淀。自然干燥或者真空抽干到看不到液滴最好。12、加入50p1TE缓冲液(PH8.0含20pg/mlRNaseA)溶解质粒粗提物,在-20°C保存。注意事项:提取过程应尽量在低温环境中进行,蛋白质的去除以酚/氯仿混合效果最好,可以采取多次抽提尽量将蛋白质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