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五下第四单元教学设计_第1页
语文五下第四单元教学设计_第2页
语文五下第四单元教学设计_第3页
语文五下第四单元教学设计_第4页
语文五下第四单元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同心县第一小学活页教案(单元备课)单元名称第四组:家国情怀单元教学内容的地位、知识结构及前后联系本组教材以“家国情怀”为专题,安排了四篇课文以及习作语文园地等教学内容,四篇课文有表达爱国情怀的《古诗三首》,有介绍毛泽东主席痛失爱子时的坚强精神的《青山处处埋忠骨》,有介绍革命前辈刘伯承事迹的《军神》,还有介绍革命前辈方志敏事迹的《清贫》。

单元教学目的教学要求教学时引导学生通过课文中的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在习作教学中指导学生尝试运用动作语言神态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内心。引导学生关注和阅读单元首页,形成对单元的整体认识。单元教学重点本阅读本组课文,让学生通过课文中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单元教学难点通过学习真正感受革命前辈和革命军人“苟利国家生以死,岂因祸福避趋之”的伟大人格。单元课时安排9、古诗三首3课时10、青山处处埋忠骨2课时11、军神2课时12、清贫2课时习作四3课时园地四2课时单元教学措施1、尽可能让学生独立阅读思考,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感悟,并积极引导他们与同学合作,懂得而在讨论、交流中真实地抒发自己的见解。2、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关键的语句或段落进行探究,鼓励学生将课文内容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广泛收集资料,帮助理解和感悟。学校检查同心县第一小学活页教案(课题首页)课题9、古诗三首课时3课时课型新授课授课日期第1次:2022年月日第次:年月日第次:年月日第次:年月日第次:年月日第次:年月日学习目标1.认识本课2个生字;会认会写“仞、岳、摩、遗”4个字。理解“行”“浥”“将晓”“五千仞岳”“摩天”“遗民”“胡尘”“王师”等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古诗,默写《从军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理解诗词的意思。3.体会三首古诗的意境,丰富学生情感,激起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培养课外主动积累的良好习惯。学习重点体会古诗意境,丰富学生情感激起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学习难点体会古诗意境,丰富学生情感激起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教学方法导读法自主探究法辅助手段练习卡多媒体课件板书设计从军行长云→边地之景:荒凉遥望→思归之情:深切百、穿→久戍之苦:残酷不破、不还→破敌之志:豪壮送元二使安西地点—渭城季节—春依依惜别送别—柳、酒教案附页附件一:拓展材料(∨)附件二:作业设计(∨)附件三:其他参考资料()附件四:教学反思(∨)学校检查同心县第一小学活页教案(课时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及过程教后修改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理解题意。1.在每一个朝代,都有爱国的将士戍守边关的动人事迹,都有仁人志士渴望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唐代大诗人王昌龄写的《从军行》。(板书课题:从军行)2.理解题意。(1)《从军行》即从军歌,是乐府诗题,这类诗大多描写边疆军事生活。标题有的加上“歌”、“引”、“曲”、“吟”、“歌行”等,都属于乐府诗。(2)作者简介。王昌龄(698—757),字少伯,汉族,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又一说京兆长安(今西安)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代表作有《从军行七首》《出塞》等。二、初读诗句,提出学习要求。要求: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注意读准字音。2.指名读诗,注意停顿和节奏。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3.比一比,谁读得更正确、更流利。三、整体感知,初读诗句。1.对照文中注释,边读边说说诗意。并用自己的话把诗的意思讲给同桌听。课件出示:(1)从军行:乐府旧题,内容多写军队战争的事。(2)青海:指青海湖。(3)雪山:即今甘肃省的祁连山,山上终年积雪。(4)玉门关:古关名,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北,唐时为凉州西境边塞要地。(5)黄沙:指战场。(6)穿:磨穿。(7)金甲:战衣,金属制的铠甲。(8)楼兰:西域古国名,这里泛指西域地区少数民族政权。2.全班交流。四、朗读诗句,感悟诗情。1.课件出示: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边读诗边思考:(1)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什么?青海湖上空的阴云遮暗了雪山,站在孤城遥望着远方的玉门关。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同学们,古诗是我国民族文化的优秀遗产,它具有独特的语言美、韵味美和意境美,饱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古诗《送元二使安西》。(板书课题,作者。)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走进一幅图画,聆听一段话语,体味一份感情。齐读课题。二、理解诗题。1.师简介诗人背景。王维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画成就很高,苏东坡赞他“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元二是王维的好朋友。有一年,他奉皇帝的旨意出使安西守卫边疆。王维是一位特别重感情的人,特意从长安赶到渭城为元二送行,于是就有了这首著名的送别诗。现在,谁能说一说题目的意思?(王维送元二出使安西)2.我们对诗人有了一定的了解,清楚了题目的意思,这就完成了学习古诗的第一步:知诗人,解诗题。二、初读古诗。1.师范读古诗,要求学生听准字音。2.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圈出生字多读几遍;自己不会读或读不准的字可以向老师、同学请教。3.生字读音。渭(wèi)浥(yì)4.指名读古诗,同学评议读音。5.师生互动交流诗歌大意,可以先交流自己读懂的语句,也可以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共同交流探讨。(全诗大意:渭城早晨的细雨,湿润了路上轻微的浮尘;客舍旁边一片青翠,嫩柳色绿清新。请你再饮一杯酒吧;因为你向西出了阳关之后,再也见不到老朋友了。)三、诵读悟情。1.从诗中选取的景物感受离别之情。(1)在王维和元二将要离别的时刻,王维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朝雨新柳图(出示朝雨视频),请看屏幕。同学们想想看,此时此刻,这从柳枝上悄然滑落的雨滴,这还是雨吗?这是王维的泪,是元二的泪,是两人离别的泪水。仿佛老天也为他们的分别而伤心流泪。(2)那么诗人为什么写柳呢?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柳”与“留”谐音。(3)这仅仅是在写景吗?不,这是诗人在借景抒情,读出景中的情。学生练读,展示,师指导。(4)多美的景啊,多深的情啊!在这伤感别离的时刻,千言万语化作这一杯送别的酒,我就是诗人,来,让我们一起端起酒杯对好朋友元二说:劝君——(生接读)2.从两地的距离和环境的差异体味离别之情。(1)饮了这杯酒后,元二就要到安西去了。安西在现在的新疆,元二此去要走3000多公里,穿越大半个中国,中途要跋山涉水,穿越茫茫的戈壁沙漠,要用多半年的时间才能到达。而那里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呢?(2)多媒体出示两组词语对比,学生选择。春雨绵绵黄沙满天生机勃勃满目荒凉亲朋好友遍地举目无亲浓浓的家乡话乡音不再有(3)老师引读:想到朋友即将远去塞外荒漠,这种难分难舍的情绪化作——学生齐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想到朋友即将远去塞外荒漠,孤身漂泊,这种难分难舍的情绪化作——学生齐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想到朋友即将远去塞外荒漠,孤身漂泊,前途渺茫,这种难分难舍的情绪化作——学生齐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四、激情背诵。这首诗写出了每一个送别人的心情,后来它被谱上曲子,作为送别曲广为传唱。因为每次传唱的时候,都将这首诗唱三遍,所以它又叫《阳关三叠》。1.欣赏二胡曲《阳关三叠》。2.学生和乐诵读。五、拓展延伸。第三课时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同学们,我们上一节学习了《从军行》和《送元二使安西》两首诗,感受了戍边将士不惧艰苦,奋勇杀敌、许身报国的爱国精神,也目睹了朋友出使安西,清晨话别的感人场景。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同情百姓疾苦,盼望祖国统一的诗篇。(板书:《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生齐读)。二、初读古诗,理解题意。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认识生字:仞(rèn)岳(yuè)摩(mó)遗(yí)2.指名朗读《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读后说说题目的意思。秋天的夜里,天快要亮的时候,走出篱笆门,忽然对面吹来一阵凉风,心中产生一股伤感,于是写下此诗。3.介绍作者陆游及写作背景(课件出示)。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绍兴)人,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这首爱国主义诗篇作于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年)的秋天。南宋时期,金兵占领了中原地区。诗人作此诗时,中原地区已沦陷于金人之手六十多年了。此时虽值初秋,暑威仍厉,使他不能安睡。将晓之际,他步出篱门,感触颇深,遂成此诗。4.全班齐读古诗。三、品读古诗,领悟诗意。1.借助课文注释、工具书或与组员探讨,理解字词,初步理解古诗大意。课件出示:(1)将晓:快要天亮。(2)篱门:竹子或树枝编的门。(3)迎凉:出门感到一阵凉风。(4)三万里河:指黄河。“三万里”形容它很长。(5)五千仞(rèn)岳:指华山。“五千仞”形容它很高。仞,古代计算长度的一种单位,周尺八尺或七尺,周尺一尺约合二十三厘米。(6)摩天:碰到天,形容极高。(7)遗民:指在金统治地区的原宋朝老百姓。(8)泪尽:眼泪流干了,形容十分悲惨、痛苦。(9)胡尘:指金统治地区的风沙,这里借指暴政。(10)王师:指宋朝朝廷的军队。2.小组交流,用自己的语言形象、流畅地描述出这首诗描写的意思。(全诗大意:三万里长的黄河奔腾向东流入大海,五千仞高的华山耸入云霄上青天。中原人民在胡人压迫下眼泪已流尽,他们盼望王师北伐盼了一年又一年。)3.听音效,展开想象。(播放多媒体课件)在金兵战马嗒嗒的践踏声中,你仿佛看到了一幕幕怎样的场景?(哀鸿遍野,生灵涂炭。老人在流泪,小孩在流泪,妇女在流泪,北宋的遗民在流泪啊!)4.过渡语:金兵横行,遗民泪尽,国破家亡,生灵涂炭,这是何等凄凉、何等悲惨的生活呀!当你面对这一切的时候,你的心情是怎样的?请你怀着这样的心情读读这首诗吧!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四、拓展延伸,升华感情。1.课件出示: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诗意:远处青山叠翠,近处楼台重重,西湖的歌舞何时才会停止?淫靡的香风陶醉了享乐的贵人们,简直是把偏安的杭州当作昔日的汴京!同心县第一小学活页教案(教案附页)【作业设计】一、将诗句补充完整,并完成后面练习。从军行【唐】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1.一、二句中的“暗”、“孤”二字,形象地展现了边塞__________的景象,突出了将士们戍边生活的孤寂、艰苦。2.最后一句写出了将士们的心声,表现了他们_______________的意志和豪情。课后反思;《从军行》这节古诗教学课中,我旨在通过“暗”、“孤”体会写景诗句“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对“暗”字的理解,初读诗句的孩子们想到的一定是浓云遮住的阳光。因此,我进一步引导孩子想象边塞大漠的荒凉、战争的硝烟,让雪山暗了下来,同时,环境的凄凉更应衬托出将士思乡心切。教学《送元二使安西》时,我让学生想象画面,由画面激发情感,最后归宿到一杯酒里。于是,“体会酒中之情”作为这堂课的暗线,穿插在全诗的教学之中。《秋夜将晓出篱门有感》我采用自读自悟的方式。读一读,想一想重点分析“遗、泪尽、胡尘、望又”等字词体会诗人的情感。当诗句通过画面一幅幅展现在孩子眼前,他们才能投身其中,感诗人所感,想诗人所想,悲诗人所非悲,恨诗人所恨。在古诗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归纳、积累学习的方法,以培养学生今后独立阅读古诗的能力。同心县第一小学活页教案(课题首页)课题10青山处处埋忠骨、凡卡课时2课时课型新授课授课日期第1次:2022年月日第次:年月日第次:年月日第次:年月日第次:年月日第次:年月日学习目标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彭、拟”等9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泽、彭”等15个生字;正确读写“拟定、锻炼”等词语。2.默读课文,说说课文的两个部分分别写了什么内容。3.从课文中画出描写毛主席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他的内心世界。4.结合课文,说说你对“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理解。暗。学习重点了解课文两个部的内容;从毛主席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他的内心世界;结合课文,说说你对“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理解。学习难点从毛主席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他的内心世界,深刻领会毛主席作为父亲和领袖的常人情感和伟人胸怀教学方法采取自读和讨论的方式辅助手段多媒体板书设计10青山处处埋忠骨(一)毛岸英牺牲,毛主席巨大悲痛。——普通的父亲(二)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超人的胸怀教案附页附件一:拓展材料()附件二:作业设计(√)附件三:其他参考资料()附件四:教学反思(√)学校检查同心县第一小学活页教案(课时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及过程教后修改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1.教师播放《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请同学们欣赏。【出示课件2】2.播放完毕后谈话交流:歌词中为什么说“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出示课件2、3】3.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发生在抗美援朝时期的一个故事。(板书课题:青山处处埋忠骨)学生齐读课题。请同学们分小组交流一下自己课前了解到的与课文有关资料,谈谈自己对课文的感知。4.简介毛主席。【出示课件4】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1.学生默读课文,要求【出示课件6】:(1)默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遇到自己感受深刻的语句,多读几遍。2.自学课文生字词,可以用笔在文中圈出来,然后用合适的方法来解决生字词。【出示课件7、8】3.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三、再读感知,理清结构【出示课件9】1.学生大声朗读课文,想想:课文的两个部分分别写了什么内容。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读后的收获,教师巡视指导。3.小组推荐一名同学汇报交流的结果,其他同学做补充。4.教师总结。全文以毛主席的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先写彭德怀从朝鲜发来的有关毛岸英牺牲的电报内容和毛主席收到电报后的巨大悲痛;再写彭司令请示是否将毛岸英的遗骨运回国内,而朝鲜方面要求把岸英葬在朝鲜,面对这两种抉择,毛主席的矛盾心理,最后做出了将爱子葬于朝鲜的艰难、痛楚的决定;之后写毛主席强忍悲痛,在电报上写下了“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批示。(板书:(一)毛岸英牺牲,毛主席巨大悲痛。(二)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自由读课文,深入感知课文内容。五、课堂总结,布置背诵【出示课件10】1.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词,并了解了与课文有关的一些资料,了解了课文内容。2.请同学们课下继续搜集和阅读有关资料,对毛主席及其亲人有更多的了解。第二课时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1.检查,指名学生分自然段合作读课文。2.谈话导入新课【出示课件2】:上节课我们初读课文学习了文中的生字词语,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这节课,我们将通过作者对毛主席动作、语言、神态的描述,体会毛主席的内心世界,感受毛主席作为父亲和领袖的常人情感和伟人胸怀。二、再读课文,深入探究。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圈画出令你深受感动的语句,反复朗读,仔细体会人物的情感,在橘子旁边写下自己的感受。2.小组同学互相交流,小组长整理并记录小组同学的发言。3.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集体交流,教师相机引导并小结。(1)【出示课件3】呈现电报内容①“电报”是谁发来的?从哪儿发来的?内容是什么?(学生自由发言。)②【出示课件4】从见到这封电报起,毛主席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毛主席接到这封电报后有什么感受,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从对毛主席的动作描写中感受到毛主席失去爱子后的悲痛心情。)③谈话过渡:接到长子毛岸英牺牲的电报,作为父亲的毛主席会想到什么?(学生自由发言。)④指导朗读,从毛主席的动作中感受泽东失去爱子后无比悲痛的心情。(2)【出示课件5】岸英是毛主席最心爱的长子,……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吗?这次怎么会……①这段话主要描写了什么?(毛主席回忆起毛岸英和自己的一次次分离及其原因。)你从中了解到毛岸英什么?(从中了解到毛岸英的成长经历。)感受到什么?(每想到这聚少离多的日子,作为父亲总有些心酸,但欣慰的是岸英从不以领袖的儿子自居,严格要求自己,而且前三次的分离都平平安安回到了父亲的身边。)②请把“这次怎么会……”省略的内容补起来?(a.这次怎么会牺牲了呢?b.这次怎么会回不来了呢?c.这次怎么会不能回来了呢?……)③从这里的省略号你又感受到什么?(毛主席感到震惊,简直不敢相信也不愿意相信这是真的,表现了毛主席的无比悲痛。)④指导朗读,从对毛主席的心里活动描写中感受毛主席失去爱子后的震惊和悲痛心情。⑤简介毛岸英的成长经历。【出示课件6】毛岸英的照片⑥学生阅读有关毛岸英的资料,了解毛岸英是经历了许多磨难成长起来的。同心县第一小学活页教案(教案附页)【作业设计】一、读一读,给加粗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朝(cháozhāo)着父母,她挥了挥手。虽然有些眷(juànjüàn)恋,但她还是下定决心去偏远地区工作,以锻(düànduàn)炼自己的意志。二、把词语和相应的意思用线连起来。拟定连续不断地小声说话的声音。喃喃起草制定。踌躇意思是指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也做思量、考虑的意思。黯然心里不舒服,情绪低落的样子。三、彭德怀拟定电报中,牺牲的是()和()。其中,()是()的儿子,他最后被安葬在了()。四、照样子写句子。例:这难道不是伟大的奇观吗?这是伟大的奇观。1.他们的父母难道就不悲痛吗2.他们就不想再见一见儿子的遗容吗?教后反思:《青山处处埋忠骨》这篇课文是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全文以毛主席的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先写彭德怀从朝鲜发来的有关毛岸英牺牲的电报内容和毛主席收到电报后的巨大悲痛;再写彭司令请示送回岸英遗体,而朝鲜方面要求把岸英葬在朝鲜的意见分歧,面对这两种抉择,毛主席的矛盾心理,最后作出了将爱子葬于朝鲜的艰难、痛楚的决定。表现了毛主席常人的情感,超人的胸怀。教学时我努力引领学生走入情境,尽力做到让孩子门们身临其境地去感悟,比如:我在课前播放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并讲解时代背景,把学生带入抗美援朝的时代。课堂上观看毛岸英的照片让学生真实感受到这样一个年轻人牺牲了多么可惜,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毛主席面临失去爱子之后无比悲痛的心情,学生很好的把握了课文的情感基调,毛主席失去爱子的悲痛,以及伟人的宽广胸怀无不震撼了同学的心灵。同心县第一小学活页教案(课题首页)课题11、《军神》课时2课时课型新授课授课日期第1次:2022年月日第次:年月日第次:年月日第次:年月日第次:年月日第次:年月日学习目标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沃、匪”等5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能正确书写文中“庆、龄”等15个会写字;正确读写“熟练、惊疑、审视”等词语。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3.通过精读,理解沃克医生称刘伯承为“军神”的原因。4.理解描写人物动作、语言和神态、情绪变化的词句,体会刘伯承的坚强意志。学习重点理解描写人物动作、语言和神态、情绪变化的词句,体会刘伯承的坚强意志。学习难点通过人物的细节描写,体会刘伯承的坚强意志。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辅助手段小黑板板书设计11.军神“求治”→“术前”→“术中”→“术后”伤势严重拒用麻药超凡意志肃然起敬教案附页附件一:拓展材料()附件二:作业设计(√)附件三:其他参考资料()附件四:教学反思(√)学校检查同心县第一小学活页教案(课时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及过程教后修改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1.【出示课件2】关羽刮骨疗毒学生自由阅读,交流自己的阅读感悟。(感受到关羽豪迈的大丈夫的帅气、光彩风度、勇敢无畏、意志坚强。)2.三国时期,蜀国名将关云长不用麻药刮骨疗伤,全无痛苦之色,神医华佗尊称他为“天神”。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中,刘伯承以当年关公刮骨之气概,在不使用麻醉剂的情况下忍受了72刀的刀割之痛,却一声不吭,为其实施手术的沃克医生尊称其为“军神”。(板书课题:军神)学生齐读课题。2.【出示课件3】学生阅读了解人物刘伯承,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出示课件6】:(1)大声流利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遇到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2.自学课文生字词,可以用笔在文中圈出来,然后用合适的方法来解决生字词。3.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出示课件7、8】三、再读感知,理清结构1.学生大声朗读课文,想想: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叙述的?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读后的收获,教师巡视指导。3.小组推荐一名同学汇报交流的结果,其他同学做补充。4.教师总结【出示课件9】:第一部分(1~10),刘伯承伤势很重,找医生求治,非常镇定。第二部分(11~15),手术前,刘伯承坚决不使用麻醉药。第三部分(16~23),讲手术台上病人汗如雨下,一声不吭,忍受着剧痛,还一直数着开刀的刀数,医生称赞病人是真正的男子汉,是会说话的钢板,是军神。第四部分(24~26),讲手术后,当知道病人原来是刘伯承将军时,沃克医生肃然起敬,深感荣幸地认识了他。(板书:“求治”→“术前”→“术中”→“术后”)第二课时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1.检查,指名学生分自然段合作读课文。2.谈话导入新课【出示课件2】:上节课我们我们学习了生字词,并跟随作者一道了解了刘伯承疗伤的经过,理清了课文层次,初步感受了刘伯承坚强的意志。这节课我们继续阅读课文,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神态、情绪变化的词句,继续体会刘伯承的坚强意志二、抓住重点,感受“军神”。(一)浏览课文,整体了解。1.请同学们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回顾故事的前因后果,同时把自己不明白的地方圈画出来。问题预设:为什么说刘伯承是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为什么称刘伯承是“军神”?刘伯承保持清醒的大脑做什么?开始,刘伯承为什么谎称自己叫“刘大川”?……2.汇报交流。(1)教师倾听学生提出的问题,对那些在课文中能直接找到答案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读书当即予以解决。(2)对那些易于回答的问题,请知道答案的同学予以帮助。2.学习“术前”部分,引导学习抓刘伯承与沃克医生的对话,进行体会。【出示课件5】手术台上,一向从容镇定的沃克医生,这次双手却有些颤抖,他额上汗珠滚滚,护士帮他擦了一次又一次。最后他忍不住开口对病人说:“你挺不住可以哼叫。”(1)学生自由朗读,想一想:①刘伯承动手术为什么拒绝使用麻药?(因为眼睛离脑子太近,刘伯承担心施行麻醉会影响脑神经,为了非常清醒的大脑。)(板书:拒用麻药)②往日从容镇定的沃克医生的紧张表现说明了什么?作者点出这一点有什么作用?(医生紧张的表现说明他担心年轻人的忍受力,衬托了年轻人的坚强。)(2)简要介绍刘伯承在不同时期为中国革命事业建立不朽功勋,学生了解清醒的大脑对刘伯承的重要性。(3)老师小结:事实证明,刘伯承的确以自己清醒的大脑,超凡的才智以及他的勇敢无畏,为中国革命事业、解放事业,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建立了不朽的功勋。(4)指名多组学生分角色朗读,读后交流。①从刘伯承为了有一个非常清醒的大脑,甘愿承受剧烈疼痛中感受到什么?(刘伯承的坚毅。)②从沃克医生“生气”“愣住”“有点口吃”“双手却有些颤抖,他额上汗珠滚滚”等神态、动作,以及语言的描写中你体会到什么?(体会沃克医生由生气到吃惊,再到由衷佩服的情感变化。)(5)学生练习感情朗读,在朗读中表现出刘伯承的坚毅,表现出沃克医生由生气到吃惊,再到由衷佩服的情感变化。同心县第一小学活页教案(教案附页)【作业设计】一、读词语,给加黑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表示。1.一针见血(①xué②xuè)4.邮局(①yóu②yǒu)2.勉强(①qiǎng②jiàng)5.施行(①sī②shī)3.惊呆了(①dāi②ái)6.刘伯承(①céng②chéng)二、读拼音,写词语。niánlínɡjùjuéshīxínɡzhǎnxīn()()()()三、从下面词语中选择两个,写一句话。一针见血从容镇定一声不吭肃然起敬二、分别说明下列两句中量词或数词叠用的作用。1.沃克医生再一次愣住了,竟有点口吃地说:“你,你能忍受吗?你的右眼需要摘除坏死的眼珠,把烂肉和新生的息肉一刀刀割掉!”句中的“一刀刀”是为了突出()2.手术台上,一向从容镇定的沃克医生,这次双手却有些颤抖,他额上汗珠滚滚,护士帮他擦了一次又一次。句中的“一次又一次”是为了突出()课后反思:在课后实践中,我让同学们去搜集有关刘伯承的故事,了解他一些称呼的含义。这注重了知识的迁移,由课内向课外延伸,训练了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也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增加学生的阅读量,以此来全面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同心县第一小学活页教案(课题首页)课题12、《清贫》课时2课时课型新授课授课日期第1次:2022年月日第次:年月日第次:年月日第次:年月日第次:年月日第次:年月日学习目标1.能正确认读本课10个生字,理解“奢侈、款项、筹集、矜持不苟、积蓄、齿冷”。2.默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3.在自主、合作、探究中了解课文,用动作、语言、神态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并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人物的性格品质。4.体会方志敏同志甘于清贫的可贵品质,感受他坚定的革命志向和崇高的共产主义信仰。5.学生通过学习课文正确理解物质生活与精神追求之间的关系。学习重点在自主、合作、探究中抓住重点词句品读体会,了解课文用动作、语言、神态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并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方志敏甘于清贫、矜持不苟、克己奉公的高尚情操。学习难点了解课文用动作、语言、神态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并体会人物的高尚品质。教学方法多读领悟辅助手段多媒体板书设计12.清贫清贫是美德——被俘搜身——传世宝——清贫战胜困难奉献革命动作、语言清贫廉正总结全文教案附页附件一:拓展材料(√)附件二:作业设计(√)附件三:其他参考资料()附件四:教学反思(√)学校检查同心县第一小学活页教案(课时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及过程教后修改一、师生谈话,导入课题。1.【出示课件2】咏竹(1935年1月)雪压竹头低,低下欲沾泥。一朝红日起,依旧与天齐。2.学生自由朗读,并互相交流对这首诗的了解。3.教师评议并小结。(1)这首诗的作者是我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方志敏。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一)初读,解决字词【出示课件4】。1.默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识生字词语,扫除字词障碍。2.出示词语。【出示课件5】3.指名读词语,相机解释词语意思。(二)读懂文意1.在文中,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事情发展的顺序。)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的?(小组交流。)2.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指导并小结。【出示课件6】本文共10个自然段,可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我”从事革命十余年,从没有奢侈过。第二部分(第2-8自然段),写被俘时被两个国民党士兵搜身的过程。第三部分(第9自然段),写“我”家中也只有几套旧汗褂裤和几双缝底的线袜。第四部分(第10自然段),写清贫、洁白、朴素是革命者战胜困难的原因。(板书:清贫是美德——被俘搜身——传世宝——清贫战胜困难)三、再读课文,深入分析。1.学生默读课文,你从文章的哪些地方感受到了方志敏甘于清贫的高尚情操?结合描写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以及手中的资料说说自己的感受。(1)边读边画,品读词句,并在旁边作批注。(2)读完后先在小组里说一说,再全班交流。2.全班交流。五、再谈清贫,升华情感文章题目是《清贫》,读过全文,你对清贫思想有了怎样的认识?(清贫,即清白、贫穷。与本文最末的“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相呼应。在本文中,清贫是以方志敏为代表的共产党人的优良作风。清贫精神应当是节俭素朴、高洁清贫;克己奉公、秉德无私;热忱爱国、赤胆忠心;坚贞不屈、舍生忘死……)六、总结全文,拓展思维同心县第一小学活页教案(教案附页)【作业设计】作业设计:一、选出下列字的正确读音。王爷爷一生过着朴素的生活,从没有奢侈(chǐchì)过。但他为失学儿童筹(chóushòu)集的金钱多达百万。他唯一珍视的是妻子留下的镯(zhuózuó)子和亲手缝给他的大褂(guáguà)。二、1.给选段加上合适的标点。哼你不要做出那难看的样子来吧我确实一个铜板都没有存想从我这里发洋财是想错了我微笑着淡淡地说2.把下面的反问句改成陈述句。但我说出那几件“传世宝”来,岂不要叫那些富翁们齿冷三天?!课后反思:《清贫》这课是方志敏同志于1935年狱中写就,堪称是革命的正气歌。文章用简洁朴实的语言,叙述了自己被捕后国民党士兵搜身的情景,表现了共产党人坚定的革命信念和矜持不苟、舍己为公的高尚革命情操。教学中通过对文本的勾画、默读、交流等形式多样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深入地挖掘语言文字,品析重点词句,从而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以此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从而更加深入地体会以方志敏为代表的共产党人的崇高精神。本文对于人物的刻画很有特色,尤其是语言、动作的描写,体现了人物的个性心理,反映出人物的品质。因此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在读中进行交流,感悟人物品质。同心县第一小学活页教案(课题首页)课题习作四课时4课时课型新授课授课日期第1次:2022年月日第次:年月日第次:年月日第次:年月日第次:年月日第次:年月日学习目标1.写清让他产生这种情感的原因。2.尝试通过动作、语言、神态描写把“他”当时的表现写具体,表现出他的内心。3.养成修改自己习作的习惯,并能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习作。学习重点选择恰当的话题,写清让他发生感情变化的事物,如大自然的美景、精美的艺术品、精美的字画、感人的故事等;在习作中把“他”发生感情变化的经过写下来,把“他”当时的表现写具体,尝试通过动作、语言、神态描写,来表现人物内心。学习难点在习作中尝试通过动作、语言、神态描写,来表现人物内心。教学方法导读法自主探究法辅助手段小黑板多媒体课件板书设计习作他了他被陶醉了尝试运用动作、语言、神态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内心教案附页附件一:拓展材料()附件二:作业设计(√)附件三:其他参考资料(√)附件四:教学反思(√)学校检查同心县第一小学活页教案(课时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及过程教后修改第一课时一、交流激趣,导入课题。1.谈话激趣,导入课题:生活中你有没有见过某个人陶醉、生气、伤心、兴奋、陶醉……时的样子?(学生自由发言。)读读下面这个片段,注意它是怎么把这个人当时的表现写具体的。【出示课件2】他的眼睛闪着奇异的光芒,面孔因为激动而涨得通红,嘴里不停地说:“太美了!真是太美了!”他根本没听见周围喧闹的声音,整个世界对他来说好像都消失了。一个小时过去了,两个小时过去了,他痴痴地站在那里,一动不动地凝望着这座雕像……2.小组交流:它是怎么把这个人当时的表现写具体的?3.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小组内同学可以做补充发言,其他学生进行评议,教师相机引导。4.教师评议并小结:(1)神态描写:他的眼睛闪着奇异的光芒,面孔因为激动而涨得通红。(2)语言描写:嘴里不停地说:“太美了!真是太美了!”(3)动作描写:一个小时过去了,两个小时过去了,他痴痴地站在那里,一动不动地凝望着这座雕像……从对“他”的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中不难看出“他”被这座雕像陶醉了。(4)不寻常的反映:他根本没听见周围喧闹的声音,整个世界对他来说好像都消失了。5.提出要求,准备习作:回忆生活中你见过的某个人陶醉、生气、伤心、兴奋、陶醉……时的样子,选择你印象最深的,回想一下事情的前因后果,把经过写下来,特别要把他当时的表现写具体。(板书:他了)同心县第一小学活页教案(课时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及过程教后修改第二课时(习作指导)二、课件展示,引导选材。1.小组交流:说说生活中自己见过的某个人陶醉、生气、伤心、兴奋、陶醉……时的样子。小组长分类整理。2.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全班交流,教师评议并小结。(1)他陶醉了。【出示课件3】①姥姥为我掖被角时那颤抖的手;②妈妈为我准备的可口的早餐;③朋友在我失去信心时鼓励的眼神……④我在灯下埋头苦读时,妈妈为我端来的一杯香浓的牛奶。⑤在我被冷风吹得瑟瑟发抖时,奶奶为我披上的一件温暖的棉衣。⑥在我右手骨折时,同学送来的一篇字迹工整的笔记。……(2)他后悔了。【出示课件4】①与同学之间的矛盾:误解大家,忘记道歉。②与老师之间的小摩擦,无法体会到老师的一片良苦用心。③与父母之间的小纠纷:不理解父母,伤害了父母。④在生活上,他人的关心被我误解。(3)他陶醉了。【出示课件5】①被自然美景陶醉:春花、夏雨、秋霜、冬雪、瀑布、大海、高山、河水、小溪、树木……②动物活动:蝴蝶起舞、蜜蜂采蜜、青蛙鸣叫、蝈蝈弹琴、鱼儿游水、小鸟嬉戏、孔雀开屏……③被建筑物陶醉:亭台楼阁、桥梁、隧道、房屋……④文艺作品:影视、音乐、书籍……⑤艺术品:绘画、书法、瓷器、陶艺、雕刻、刺绣、花艺、花插、茶艺……⑥其他:书籍、文章、诗词……3.小组交流:选择自己印象最深的说给小组同学听,小组同学互相评议。小组长分类整理小组同学的发言。4.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全班交流,教师评议,相机引导。三、互相交流,把握技法1.小组交流:怎样写好“他”陶醉的样子?2.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师生评议,教师相机引导并小结:【出示课件6】(1)他的面部表情是怎样的?眼神与平时一样吗?(2)他有哪些不寻常的举动?(3)他说了哪些话?说话时的语气是怎样的?(4)周围的人有哪些反应?同心县第一小学活页教案(课时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及过程教后修改第三课时(学生习作)学生继续写作,教师的对写得快得同学当面批改第四课时(写作讲评)五、全班交际,师生评议。1.习作完成后自己阅读并修改,保证句子通顺,没有错别字。2.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同学把自己的习作在小组里读一读,小组同学互相评议,提出修改意见。也可以大家一起帮助修改,并选出最好的一篇习作作为小组的代表作。3.课件出示教师巡视时发现的优秀学生习作。(1)学生自由阅读。(2)自由发言,进行评议,发现亮点,提倡借鉴。4.课件出示教师巡视时发现的存在普遍性问题的学生习作。(1)学生自由阅读。(2)自由发言,进行评议,发现问题,提出建议。(3)集体交流,进行修改。5.小组交流。(1)把自己独立修改后的习作读给小组同学听,和同学一起分享当时的快乐心情。(2)互相评价:从哪里感受到了当时的快乐心情,哪些地方没听明白。六、自我修改,誊抄习作。1.请同学们根据交流情况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试着用好修改符号。2.小组内交流再次修改后的文章。3.把自己的习作认真誊抄。【教学反思】《他了》是部编本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习作四的内容。这一习作题要求学生刻画出某个人呈现某种情感时的样子。回想一下事情的前因后果,把经过写下来,特别是要把他当时的表现写具体。怎样使运用动作、语言、神态描写来表现人物内心是本次习作教学的关键所在。从教学环节来看,从交流到习作,从选材习作到赏析评价,再到反思修改作文,整个过程注重关注学生习作能力和修改能力同步提高,有利培养学生完成习作和修改习作的能力,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同心县第一小学活页教案(课题首页)课题园地四课时2课时课型新授课授课日期第1次:2022年月日第次:年月日第次:年月日第次:年月日第次:年月日第次: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