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新文化运动(原卷版)学易金卷:三年(2021-2023)中考历史真题_第1页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原卷版)学易金卷:三年(2021-2023)中考历史真题_第2页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原卷版)学易金卷:三年(2021-2023)中考历史真题_第3页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原卷版)学易金卷:三年(2021-2023)中考历史真题_第4页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原卷版)学易金卷:三年(2021-2023)中考历史真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2课新文化运动1.(2023•四川遂宁•统考中考真题)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一文中言:“循斯现象,于人身则必死,于社会则必亡,欲救此病……是在一二敏于自觉、勇于奋斗之青年,发挥人间固有之智能,抉择人间种种之思想……。这段话中“种种之思想”在新文化运动中表现为()A.自强求富B.变法图强C.实业救国D.民主科学2.(2023•云南•统考中考真题)以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为发端,一批知识分子在思想文化领域发起了影响深远的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A.“自强"“求富”B.扶消灭洋C.民主与科学D.实业救国3.(2023•安徽•统考中考真题)1921年3月8日,陈独秀撰文说“我们中国的诗礼人家,有客来访时,若男主人不在家,女主人必定隔着门帘回答说:'我家里没有人。'……所以中国妇女,第一必须取得法律家所谓'自然人'的资格,然后才能够说到别的问题气这可佐证新文化运动()A.提倡科学主义B.推崇诗礼教化C.维护法律权威D.关注男女平等4.(2023.湖北武汉•统考中考真题)1918年,李大钊回到家乡,亲戚问他:“你在北京干啥?"李大钊浅浅一笑说:“点种。”亲戚听了有些莫名其妙,“庄稼人种地要点种,你点什么种?"他回答:“革命的火种,'次年,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首次较为全面地介绍马克思主义。由此可知,李大钊是中国A.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B.中体西用主张的践行者C.报刊与杂志发展的推动者D.实业救国思想的宣传者5.(2023•湖北宜昌•统考中考真题)过去我们的书面语采用文言文,比较难懂。1920年,北洋政府下令在全国学校使用白话文。对上述变化产生重要影响的事件是()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义和团运动D.新文化运动6.(2023-贵州贵阳•统考中考真题)新文化运动时,在胡适、鲁迅等人的倡导下,白话文逐渐普及开来,民国九年,北洋政府下令在全国学校使用白话文。民国九年如果换算成公元纪年是()现代现代文明史陈拴秀法兰西人与近代文明:陈共和国家与年之自觉一浦青年7.(2023•山东济宁•统考中考真题)陈独秀认为:“儒教孔道不大破坏,中国一切政治、道德、伦理、社会、风俗、学术、思想,均无有救治之法。”为“救治”中国,陈独秀呼吁()A,推翻君主专制B.复兴儒家思想C.发动国民革命D.进行思想变革8.(2023•内蒙古包头•统考中考真题)在《新吉年》的推动下,宣传新文化的刊物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进步青年还成立了新民学会,研讨新知,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据此可知,新文化运动()A.拉开了民主革命的序幕B.改变了中国社会的性质C.反映了近代工业的兴起D.起到了解放思想的作用9.(2023-广东•统考中考真题)1917年成立的“国语统一筹备会”主张儿童教育使用白话文,之后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编写的教科书等均采用白话文•这种做法()A.实现了教育体制变革B.遏制了列强的侵略C.维护了民主共和政体D.有利于传播新思想10.(2023•山东烟台•统考中考真题)下图是1915年某刊物创刊号的目录(节选)。该刊物(口A.拉开了变法维新的序幕B.号召学习西方的民主与科学C.开启了新民主主义革命D.提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11.(2023•黑龙江绥化•统考中考真题)中国以民主和科学为口号进行的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是A.太平天国运动B.义和团运动C.新文化运动D.“一二-九运动"12.(2023-黑龙江齐齐哈尔•统考中考真题)他是中国马克思主义思想传播的先驱。1919年,他的文章《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对马克思主义作了较为系统的介绍。他就是()A.陈独秀B.李大钊C.鲁迅D.胡适13.(2023-河南•统考中考真题)20世纪初,先进的中国人认识到,仅仅靠移植西方政治制度难以挽救中国,要从根本上改造中国,还要有文化的觉醒和思想的启蒙。基于这一认识()A.张春创办大生纱厂B.梁启超发表《变法通议》.....秀...........秀......陈独秀——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口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辛亥革命是一次既胜利又失败的革命”。材料三本志同人本来无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口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辛亥革命是一次既胜利又失败的革命”。材料三本志同人本来无罪,只因为拥护那德莫克拉西和赛因斯两位先生,才犯了这几条滔天的大罪,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能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陈独秀《本志罪案之答辩书》1.口2022•辽宁阜新•统考中考真题)新文化运动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这场运动开C.孙中山组建同盟会D.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14.口2023-江苏苏州•统考中考真题)正当新文化运动蓬勃兴起时,中国一些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开始认真学习和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从而使新文化运动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这一变化发生的直接原因是()A.《新青年》杂志出版B.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C.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D.共产党早期组织建立15.口2023•山东枣庄•统考中考真题)下图是复习课上教师幻灯片呈现的内容,由此判断本节课学习的主题是()A.民族危机的加剧B.近代化的探索C.中华民国的建立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16.口2023•四川南充•统考中考真题)中国近代化的历程实际上就是不断学习西方的过程,充满了坎坷,许多中国人为之进行了不懈的学习和探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洋机器于耕织、刷印、陶埴(zhi)诸器皆能制造,有神民生日用,原不专为军火而设。一李鸿章《置办外国铁厂机器折》口1)根据材料指出洋务派创办近代企业的目的。结合所学知识问答这种近代企业的创办客观上有何进步作用?材料二辛亥革命是一次既胜利又失败的革命。说它胜利,一条重要的理由就是皇帝不那么好做了,……而还有那么多人主张复辟,又从一个侧面说明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0洋务运动变法图强三民主义民主科学0洋务运动变法图强三民主义民主科学始的标志是始的标志是()A.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并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B.鲁迅在《新青年》上发表《狂人日记》C.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D.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2.口2022•贵州遵义•统考中考真题)《敬告青年》一文中提到:“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材料反映的是()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3.口2022-山东青岛•统考中考真题)“洋务运动、太平天国、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启蒙,中国移植了民主宪政,却出现了严重水土不服,民主自由没有成为一种社会常识和社会共识材料指出了新文化运动的A.背景B.内容C.过程D.地位4.口2022•四川巴中•中考真题)这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其代表人物陈独秀指出:“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德先生即democracy和赛先生即science)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此运动是()A.启蒙运动B.义和团运动C.新文化运动D.五四运动5.口2022•山东滨州•统考中考真题)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从辛亥革命到新文化运动,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救亡图存进行了不懈探索。这些探索的共同作用是()A.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B.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C.实现了国家的富强D.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发展6.口2022.广东广州•统考中考真题)民国初年,文化界掀起了一场论战。一方认为,用“粗俗”的白话文代替优雅文言文是一种倒退:另一方则认为文言文死气沉沉,白话文更有活力。这场论战发生在()A.太平夭国运动时期B.洋务运动时期C.义和团运动时期D.新文化运动时期7.口2022•山东烟台•统考中考真题)脱离世界潮流几百年的中国,终于再次回到了世界潮流之中。虽然未来的路途也并非一帆风顺,我们学器物,失败;学制度,也失败;最终我们明白了要学思想。材料中的“学思想"()A.宣告了中国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B.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C.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D.标志着国共合作的正式建立8.口2022-山东日照中考真题)1919一1922年,《新青年)中“民主"出现次数不及“革命"的1/20。这种变化反映出()A.马克思主义的传播B.国民大革命的进行C.新文化运动的结束D.中国社会性质变化A.马克思主义的传播B.国民大革命的进行C.新文化运动的结束D.中国社会性质变化9.(2022山东蒲泽统考中考真题)对下图反映的时代主题表述最准确的是()A.民族危机的加剧B.近代化的探索C.中国人民的觉醒D.西方列强的侵略10.(2022-湖南湘西•统考中考真题)1915年,以陈独秀为首的先进知识分子针对当时中国社会存在的积弊,进行了--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请问这场革新运动是()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新文化运动D.辛亥革命11.(2022-四川成都•统考中考真题)绘制思维导图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下列选项与图中序号对应完全正确的是()>'学习西方先进政治制用,变法图强康行为、梁启超、课嗣同、严复警L资产阶级领导的救亡图存的爰国溶动[提倡④,解放国民思想①{政治近代化L{b号>利用西方先遂技术联兵富国,d经济近代化洋务运动|奕诉、曹国藩、李湾罗、'宗第③领导的求强求京的自救区劫思想近代化H新文化运动h<kw>i麻独秀、蔡元培、胡适、李大钊、件沮誓资产阶级先匪知识分子领导的思想解放泛动12.(2022-北京•统考中考真题)1917年,《新青年》发表《旧思想与国体问题》一文,指出国人的头脑仍然装满“帝制时代的旧思想”,如要巩固共和,“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洗刷干净不可该文作者应是()A.李鸿章B.康有为C.张春D.陈独秀13.(2022•山东临沂•统考中考真题)陈独秀说:“文学革命之气运,酝酿己非一日。其首举义旗之急先锋,则为吾友胡适。”在他们的共同推动下,这场“革命”取得的重要成果是()A.①近代的屈辱与抗争B.A.①近代的屈辱与抗争B.①近代的屈辱与抗争D.①近代化的探索②戊戌变法③地主阶级④三民主义②辛亥革命③资产阶级④民主与科学②辛亥革命③资产阶级④三民主义②戊戌变法③地主阶级④民主与科学②高举“自强②高举“自强”“求富”大旗④提倡民主与科学A.反映社会现实的小说开始出现B.诗词逐渐被杂文和小说所代替C.使用白话文写作逐渐普及开来D.建立了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团体14.(2022*湖北•统考中考真题)“它以辛亥革命后的中国社会现实为认识起点,进而追溯到几千年历史凝结而成的文化传统,并对这种传统进行了总体性的理性批判。”下列选项中,全部属于领导这场理性批判运动代表人物的是()A.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B.陈独秀李大钊鲁迅康有为C.陈独秀李大钊邹容胡适D.陈独秀李大钊鲁迅陈天华15.(2022湖南衡阳-统考中考真题)下边漫画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太平夭国运动B.义和团运动C.新文化运动D.五四运动16.(2022*浙江温州•中考真题)1919〜1922年,国内外出版了89种马克思主义中文书籍。在确知出版地点的78种书籍中,有59种出版于上海。这反映了()A.中国近代社会性质的重大变化B.洋务派学习西方技术以求自强C.清政府统治的根基被严重动摇D.上海是马克思主义的宣传中心17.(2022•山东东营•中考真题)《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阵地之一,胡适、李大钊、鲁迅等是主要撰稿人。下列对应正确的是()A.陈独秀《我的马克思主义观》B.鲁迅《文学革命论》C.李大钊《敬告青年》D.胡适《文学改良刍议》18.(2022湖北十堰•统考中考真题)从1915年开始,一场新文化运动在中华大地上应运而生。以下属于其内容的是()①推行文学革命③呼吁变法图强A.①②A.①②B.®@C.③④D.©@19.(2022*江苏泰州•统考中考真题)口号往往反映一场运动的目的和诉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下列口号体现了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历程,其先后顺序是()①自强求富②三民主义③变法图强④民主与科学A.①②®④B.②®③®C.③©®④D.®®@®20.(2022•福建•统考中考真题)1918年,李大钊在《新青年》发表赞美家乡风光的《山中即景》:“是自然的美,是美的自然;绝无人迹处,空山响流泉。"他用口语化的语言呈现诗歌内容,得益于新文化运动A.提倡民主思想B.抨击旧道德C.主张男女平等D.倡导白话文21.(2022*广西贺州•统考中考真题)组图的四位历史人物在中国近代发起了一场思想解放运动。这场运动是()A.维新变法B.辛亥革命C.新文化运动D.国民革命22.(2022•湖南湘潭•统考中考真题)胡适曾被美国《展望杂志》推举为世界最具影响力的百位名人之一,理由是“替中国发明了一种新语言这主要是基于他()A.创办《青年杂志》B.主张使用白话文C.发表《狂人日记》D.宣传马克思主23.(2022-湖北宜昌•统考中考真题)下列图示人物都是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救亡图存的典型代表,其中提出“德先生”和“赛先生"可以救治中国的是()陈独秀蔡元培鲁迅胡适A.李鸿章A.李鸿章B.康有为C.孙中山D.陈独秀24.(2022•山西•统考中考真题)1919年12月,蔡元培表示北京大学开始招收女学生,随后,录取了邓春兰、王兰在内的九名女学生,其他学校也纷纷效仿。两年后,已经有七个院校解除了大学女禁。这说明A.新文化运动推动观念革新B.男尊女卑现象得以根除C.杰出人物能决定社会发展D.男女平等己经完全实现25.(2022*云南•统考中考真题)图中的《青年杂志》创办于1915年,后改名为《新青年》。该杂志发表了大量宣传西方民主与科学思想和猛烈抨击旧道德、旧文化的文章,这在当时起到的作用是()A.改变了五四运动的中心B.有力地推动了新文化运动C.促进了维新变法思想的传播D.为北伐胜利进军提供思想武器26.(2022•江苏苏州•统考中考真题)1920年,中国思想界出现了新取向,否定“生存竞争.优胜劣汰”,趋向于互助进化、财产公有、平民主义、大同主义。这一变化与李大钊一篇文章的影响有关,这篇文章是A.《变法通议》B.《驳康有为论革命书》C.《敬告青年》D.《我的马克思主义观》27.(2022*云南昆明•统考中考真题)1915年后,各地拥护“德先生”和“赛先生”的刊物纷纷出版,提出妇女解放、婚姻自由等口号,使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日益广泛和深刻。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A.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B.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C.鲁迅发表白话小说《A.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B.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C.鲁迅发表白话小说《狂人日记》D.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28.(2022*四川泸州中考真题)民国初期,部分人士抨击“旧体育”的专制和落后,认为“新体育”应谋求“身体自觉”“科学运动”和“合作精神”等现代社会亟需的公民品格。这一主张()A,成为了戊戌变法的理论依据B.加速了封建王朝的覆灭C.表明中国国际地位显著提高D.深受新文化运动的影响29.口2022•吉林长春•统考中考真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汉唐在史学、文学、艺术等领域都取得了光辉灿烂的成就……先进的中国文化有力地辐射到了周边国家,并逐渐成为这些国家的主流文化。材料二近代中西文化的接触、碰撞、融会,就其内容、层面和过程来看,大体上先是物质接触,进而制度借鉴,最后是精神交往。西学的传入以及中国人对西学内涵的了解,经历了“学造器物、仿行制度到提倡思想解放”的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推陈出新的过程。中国逐步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据裔昭印主编《世界文化史》等口1)依据材料一举出三个领域的代表人物各一位。结合唐朝时期的相关史实,对材料中划线部分加以说明。口2)概括材料二的观点,并结合史实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150字左右)口3)比较两则材料,谈谈你对中外文化交流的认识。30.口2022•山东枣庄•中考真题)近代中国在中西新旧折冲的多重困境里,开始了步履蹒册的近代化历程,遇过种种挫折和失败,但中国社会的变革,毕竟在山重水复中最随人转迭相递进。中国逐步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轮船招商局长期使用官款,发展迅速,该局成立时只有3艘轮船,1877年收购美国模昌轮都公司以后,拥有轮船30多艘,形成一支实力较强的商船队。1873年至1893年,它获利白银600多万两,但大都归入李鸿章等人的私囊。----摘编自《中国历史)入年级材料二洋务派创张办的军事工业,全是官办性质,不但不能自主经营,而且在重理方式上还存在官僚衙门的恶习。以福州船政治局为利,局内人员的“薪水工会"竟占了全部经费的80%。它们的生产成本高,效率低下,管理水平远远低于国外的同类企业。口1)分析材料一,谈谈洋务运动的积极作用。口2)依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的原因。材料三天下者,祖宗之天下也,汝(光绪帝)何敢任意要为!诸臣者,皆我(慈福太后)多年历选,留以辅汝,汝何敢任意不用!乃竞敢听信叛逆蛊惑,变乱典型。何物康有为,能胜于我选用之人?康有为之法,能胜于祖宗所立之法?一一摘编自苏继祖《清廷戊戌朝变记》口3)材料三中“康有为之法”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依据材料三请用一句话概括顽固派的主张。——摘编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一一林伯渠《荏苒三十年》材料二1916一一林伯渠《荏苒三十年》材料二1916年2月,陈独秀感觉到“吾人于共和国体之下,备受专制政治之痛苦他意识到,此等政治的根本解决,需要多数人的“最后之觉悟”,达成观念的解放。1919年1月,他说明了“最后之觉悟”的途径;既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并反对“孔学”所提倡的“封建时代之道德、礼教、生活、政治”。一一摘编自《陈独秀文章选编》(上)材料四1923年,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说:“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醒。”——摘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4)材料四中的“革命”和“全人格的觉醒”分别指哪两个历史事件?(5)结合近代化历程中遭遇的种种挫折,指出材料四中梁启超倡导的“全人格的觉醒”的原因。31.(2022•江苏镇江•统考中考真题)清末民初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历史变局。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应任务材料一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这场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过低估计的,因为他们没有看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同时中华民国的诞生也没有带给他们真正的民主……此后经过多少挫折,自己所追求的民主还是那样遥远,于是慢慢的从痛苦经验中发现了此路不通。《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部分条文《青年杂志》封面(1)材料一、二分别涉及了哪两个重大历史事件?概括指出陈独秀期待多数人“最后觉悟”的政治原因。(2)材料三中的图片史料与另外两则文献史料之间构成的是互证关系还是对立关系?(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末民初的政治变局与观念变化。(4)综合上述材料,这一时期的观念变化反映了哪一领域局势的变动?32.(2022-辽宁沈阳•统考中考真题)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19世纪60—90年代,清政府内部的一些有识之士认识到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重要性,发起了一场旨在“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洋务派创办企业状况表局、厂名称时间创办者企业地位材料三历史图片一摘编自《中国近代通史》材料二维新派认为,要建立具有近代特征的商业流通体系,就必须有近代金融手段,必须设立相应的国一摘编自《中国近代通史》材料二维新派认为,要建立具有近代特征的商业流通体系,就必须有近代金融手段,必须设立相应的国家银行和各种商业银行。1898年前后,在各通商口岸设立了银行分号,中国拥有了自主的金融管理与经营体系。安庆内军械所中国第一家官办军事工业江南制造总局年李鸿章国内规模最大的-家官办军事工业轮船招商局年李鸿章中国第一个民用企业开平煤矿年唐廷枢(主持)中国第一个使用机械开采的煤矿一一摘编自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一一摘编自《中国近代通史》(第四卷)材料三先进的知识分子在新文化运动的发展中突破了民主与科学的樊篱,找到了马克思主义,找到了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开始用马克思主义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1918年,《新青年》撰稿人之一的李大钊接连发表文章宣传马克思主义。许多先进的青年知识分子包括毛泽东、周恩来、蔡和森…在1918年到1920年间接触到和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并在各地成立了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团体。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中的主将,他在1920年的文章中表示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口1)根据材料一,写出洋务运动的口号。材料一中洋务派最先创办的是哪一类型的企业?口2)根据材料二回答,维新变法运动推动了哪一方面的建设?口4)上述三则材料中的历史事件所体现出的共同主题是什么?33.(2022*江苏宿迁•统考中考真题)一百多年前,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从第二卷起,改名为《新青年》拉开了波澜壮阔的新文化运动的大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袁世凯推行独裁统治,从1912年到1914年公布了一系列法律和命令,规定总统或地方督军可以宣布“戒严”警察有权监控社会团体和出版物。特别是1915年帝制运动期间,当局大量查封反对派报刊,北京的日报减少到20家左右,上海的减少到5家,汉口则只剩下2家了。袁世凯政府与日本签订“二十一条"后,陈独秀受到很大刺激。他认为中国进行政治革命意义不大,中华民国不过是一块招牌。中国必须“从思想革命开始"。要做到这一点,就办杂志宣传新思想。一摘编自刘统《火种一一寻找中国复兴之路》削不并存。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牟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著“仁义道德"几个字。1.1.口2021辽宁丹东-中考真题)陈独秀将新文化运动中的两大口号形象地称为“德先生"和“赛先生”,认为只有这两位先生能够救中国。这两大口号是()A.民主和共和B.民主和科学C.自由与平等D.民主与法制2.(2021*山东青岛统考中考真题)辛亥革命以后,端坐朝堂的皇帝没有了,但人心中的“皇帝”还存在,为了扫除“人心中的皇帝”陈独秀等先进知识分子领导了()A.戊戌变法B.“二次革命”C.新文化运动D.北伐战争3.口2021.辽宁锦州•统考中考真题)某同学参观关于“近代化探索”的图片展,在某展区看到了以下四材料三1920年6月,陈独秀、李汉俊等人在《新青年》编辑部成立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组织,即后人所称的“中共上海发起组”。其后,《新青年》成为党的刊物,陈独秀邀请早期党员陈望道、李汉俊、李达等先后加入编辑部。9月,《新青年》第八卷第一号出版,内容突出了无产阶级革命,发表了陈独秀的《谈政治》和《对于时局的我见》,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剖中国社会、政治。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新青年》就顺理成章地成为中共中央的机关刊物。——摘编自田子渝、徐方平、马建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历史背景、演进历程和著作回顾》口1)据材料•概括《青年杂志》创办的原因。口2)据材料二,分别指出李大钊、鲁迅批判的矛头指向什么?口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文化运动的意义。34.口2022-浙江宁波•中考真题)千年大变局,革新求生存。初三某历史兴趣小组在研读陈旭麓先生《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时,做了三张书摘。阅读书摘,回答问题。以新卫旧洋务运动……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主其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以挣脱传统…其核心或主导的东西可归为二端一)在这个过程中所建立的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二)…破旧立新经过庚子(注:1900年)以来十年的千曲万折之后,历史在革命,改良、民变和清廷的自我挽救之间终于作出了自己的选择。革命派以一往无前之气……革了数千年帝政之命除旧布新“五四”新文化运动使中国人从以孔子儒家为轴心的传统文化的束搏下挣脱出……他们高扬科学和民主精神……马克思主义在风雨之中扎根于中国社会,掀开了新陈代谢的另一页。口1)“以新卫旧”的洋务运动以什么为旗号?⑵“破旧立新”指哪一重大历史事件?该事件如何体现出“破旧立新”?⑶“除旧布新”的“'五四'新文化运动”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什么影响?口4)综合三张书摘,梳理中国近代社会“新陈代谢”的历程。C.新文化运动D.武昌起义4.(C.新文化运动D.武昌起义4.(2021•山东淄博•统考中考真题)“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下列著名文章所为“时”“事”A.呼吁维新变法B.阐发三民主义C.弘扬民主与科学D.宣传马克思主义幅人物图片,可知该展区的宣传主题是()5.(2021•江苏徐州统考中考真题)下图可以看出1916年胡适提倡胡适日记卷十四—九一六年答梅级庄—白话诗 437答觐庄白话诗之起因 442一首白话诗引起的风波 447打油诗寄元任 460文学革命八条件 464觐庄之文学革命四大纲 468A.民主B.科学C.新文学D.新道德6.(2021•内蒙古呼和浩特•统考中考真题)新文化运动开始后,在陈独秀、胡适等人的倡导下,白话文成为时尚。学校开始使用白话文和新式标点,学者们还编写了许多白话书信,用民众通行的语言讲述新时代的思想,白话文逐渐普及。这一过程反映出()A.新道德战胜了旧的封建礼教B.文学革命推动了思想启蒙C.民主与科学改变了黑暗政治D.新式教育取代了传统文化7.(2021•湖南郴州•统考中考真题)胡适曾提出“一曰须言之有物;二曰不摹仿古人;三曰须讲求文法;1915年陈独秀发表《敬告青年》1917年1915年陈独秀发表《敬告青年》1917年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1918年鲁迅发表《狂人日记》四曰不作无病之呻吟……”由此可知他主张四曰不作无病之呻吟……”由此可知他主张()A.实业救国B.扶清灭洋C.提倡科学D.提倡新文学8.(2021•山东枣庄•统考中考真题)1920年2月,王兰等三名裹着小脚的女子以旁听生身份进入北京大学学习,随后又有六名女生人学。女性能进入国立大学学习主要得益于()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9.(2021•四川雅安•统考中考真题)1919年,美国学者杜威访问中国时•评论道:“世上似乎没有一个国家的学生像中国的学生这样,一致而热切地追求现代的和新的思想。”这种新思想最终引发了--场大规模的全国性运动。当时中国学生追求的“新思想”是()A.自强求富B.民主与科学C.君主立宪D.变法图强10.(2021•山东滨州•统考中考真题)“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认定民主与科学“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最早提出该主张的是()A.陈独秀B.蔡元培C.鲁迅D.胡适11.(2021*江苏镇江•统考中考真题)陈独秀在《青年杂志》撰文:“三年来,吾人于共和国体之下,备受专制政体之痛苦。自经此次实验……珍爱共和之心,因以勃发。”陈独秀“此次实验”的矛头直指()A.军阀混战B.民主共和C.君主立宪D.专制政体12.(2021•广西河池•统考中考真题)下列关于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史事件及其影响,其中搭配正确的一组是()A.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B.戊戌变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C.辛亥革命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D.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13.(2021•黑龙江牡丹江•统考中考真题)中国的近代化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发展过程,呈现学技术一一学制度一一学思想的特点,反映了中国人民不懈的探索精神。下列事件中属于“学制度”的有①洋务运动②戊戌变法③辛亥革命④新文化运动A.①②B.®@C.③④D.(2X3)14.(2021•辽宁大连•统考中考真题)近代前期,面对内忧外患,中国社会各阶层掀起了救亡图存运动。下列人物与历史事件对应正确的是(①李鸿章一一洋务运动下列人物与历史事件对应正确的是(①李鸿章一一洋务运动③孙中山一一辛亥革命②康有为一一戊戌变法④陈独秀----新文化运动A.①®®B.®@®C.②®©D.①®③©15.(2021*广西柳州•统考中考真题)袁世凯为了建立独裁统治,复辟帝制,掀起了尊孔复古的造流。针对他的倒行逆施,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了…场革新运动。这场运动提倡()A.自强求富B.变法图强C.三民主义D.民主科学16.(2021-湖北十堰-统考中考真题)在民族危机不断加剧的情况下,一批又一批先进的中国人开始了近代化的探索,卜,列口号或主张出现的先后顺序是()①变法图强②“自强”“求富”③民主共和④“民主"“科学”A.①②®④B.@®@@C.①@@③D.®@®®17.(2021.湖南益阳•统考中考真题)1917年,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两只蝴蝶》,引起世人高度关注。此诗的发表反映出当时思想文化界的主张是()—胡适剩下那•只,孤单怪可怜;A.提倡民主与科学B.提倡新道德C.提倡自由与平等D.提倡白话文18.(2021*江苏宿迁•统考中考真题)1840年以来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一个始而言技,继而言政,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19.(2021•浙江杭州•统考中考真题)下图是某学习小组开展“中国近代史”研究性学习时拟定的汇报提纲。如果要为这个提纲确立一个主题,最贴切的是()主恕—、洋务运动二、百日维新三、辛亥革命四、新文化运动A.君主专制的强化B.地主阶级的抗争A.君主专制的强化B.地主阶级的抗争C.救亡图存的探索D.民主制度的实践20.(2021•山东浦泽•统考中考真题)陈独秀曾说:“国之所以不昌,在于民智未开。”为启发“民智”,陈独秀主张()A.学习西方先进技术B.推翻清朝的反动统治C.模仿西方政治制度D.宣传民主与科学思想21.(2021•山东东营•统考中考真题)口号能反映出历史时期的阶段特征。“民主"、“科学”口号的提出是在()A.戊戌变法时期B.新文化运动时期C.辛亥革命时期D.国民革命运动时期22.(2021-甘肃天水•统考中考真题)以下列人物为代表的一批先进知识分子,在20世纪初掀起了一场主张改造国民思想的新文化运动。他们高举的口号是(A.救亡图存B.民主共和C.实业救国D.民主与科学23.(2021•山东潍坊•统考中考真题)右图为近代某一期杂志的目录(局部)据此判断本期杂志的主要内容是()敬告青年..............…陈独秀法兰西人与近代文明………陈独秀共和国家与青年之自觉……高涵现代文明史............…陈独秀A.宣传西方民主共和思想B.介绍马克思主义学说C.提倡通俗平易的新文学D.抨击近代维新变法思想24.(2021-四川广安•统考中考真题)面对北洋军阀统治下混乱的政治局面,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认为必须进行文化变革才能挽救民族危亡,他们()A.掀起洋务运动,旨在“自强”“求富”B.宣传君主立宪,推动维新变法C.提出三民主义,推动民族民主革命D.发起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25.(2021•湖北随州•统考中考真题)与下列言论相关的历史事件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项是①"变者,天下之公理也。”②“探源之策①"变者,天下之公理也。”②“探源之策,在于自强。,③“国人……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和人权并重。”④“建立中华民国,同胞无所差池。A.②©©④B.®®@®C.①®③④D.®®@®26.(2021•山东烟台•统考中考真题)构建时空坐标是提升学生时空观念的有效途径之一。下图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这一单元的时空坐标。其中①代表的历史事件是新民主主义羊命A.护国战争B.新文化运动C.五四运动D.北伐战争27.(2021.山东泰安•统考中考真题)人们通常把标志性事件作为定位历史的坐标,下列事件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选项5件结论壓洋务运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②戊戌变法改变了中国社会的性质壕新文化运动前期宣传了马克思主义④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A.①②B.©®C.②③D.®®28.(2021.四川乐山统考中考真题)某班开展“历史人物对号入座”趣味活动。下列历史人物与事件对应正确的是()A,李鸿章一一戊戌变法B.孙中山一一洋务运动C.陈独秀---新文化运动D.梁启超----辛亥革命29.(2021•四川•统考中考真题)20世纪初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认为,欲图根本之救亡,必须改造中国的国民性。由此他们发动了一场新的启蒙运动以廓清蒙昧,启发理智。这里“新的启蒙运动”是A.戊戌变法B.辛亥革命C.新文化运动D.五四运动30.(2021•湖南衡阳•统考中考真题)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先后提出了“师夷长技1915宣传资产阶级1919马克思主义1921马克思主义A.学制度一学技术一学思想B.学思想一学制度一学技术C.学技术一学制度一学思想D.学制度一学思想一学技术31.口2021•山东青岛•统考中考真题)世界文明因交流互鉴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