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复习资料_第1页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复习资料_第2页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复习资料_第3页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复习资料_第4页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复习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学习目的:理解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背景,其思想来源,发展过程的中各个关键节点、重要著作、重要概念;学习重点:世界史的背景,黑格尔的思想来源,市民社会;学习难点: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马克思主义过程中提出的重要概念、命题和思想的发展.费尔巴哈不满意抽象的思维而喜欢直观,不过他把感性不是看作实践的、人的感性活动.哲学家们只是用不一样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变化世界.-—马克思一、马克思的终其毕生的理论对象:资本主义社会,它的过去、目前和未来二、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条件1、历史的转折a、古典时代与现代b、世界史的诞生现代(Morden)是一种与古典时代彻底辨别的时代,它体目前经济、文明、意识形态等方方面面.我们需要理解的是,它自身规定着与以往的时代相区别,这尤其体目前法国大革命中。现代历史来临的最大特性是,世界的历史由民族区域史变成为了整体性的世界历史。2、被历史遗弃的人们在新的历史诞生之际,有一大部分人既诞生于这段历史,但又被它所抛弃对遗弃问题的解释现象上的简要描述,现实与应当的分裂三、黑格尔对马克思的影响1、辩证法a、持续性(生长、整体性、扬弃)b、有限性(矛盾、虚无、向对立面转化)c、历史作为持续发展的过程2、以绝对精神为基础的历史观a、历史生长的自然节律(目的与矛盾、直线与螺旋)b、绝对精神与世界史的到来c、历史的终止3、对现代社会状况的理解异化、贫穷与贱民黑格尔早已看到,市民社会的经济构造,是一切劫难的本源,无论它是正常运行还是处在瓦解之中贫穷是市民社会不可克服的困难四、费尔巴哈思想的两个关键概念:自我意识、类存在1、自我意识:在德国古典哲学看来,自我意识是人的主线特点.从最简朴的观点来看,自我意识即是一种自觉地自配自身的意识,并且能在对象中认出自身的意识。黑格尔对自我意识的理解:第一,在过程和详细的构造中,在生活中,人才能获得自我意识;第二,现代社会的进步之处在于能最大程度地保证每个人能追求自由;最终,它对马克思的启示则在于,他们认为,自由(自我意识)的实现,是在社会的实践整体中实现的,且是一种动态的过程.2、类存在:费尔巴哈的功绩在于,强调了人的自由的实现是通过感性的实践活动得到实现的,并且这种活动是一种整体性的活动的,即作为类活动.只是,费尔巴哈将这种类活动做了抽象的理解,没有看到现实生活中的类活动,也将类活动理解成为了一种超历史的活动。五、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政治立场和思想的转变1、青年时期(1835-1841)重要结论:第一、哲学需要走入现实;第二、原子与自由意志,原子的“偏斜”运动2、莱茵报时期与《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时期(1)树立的信念:a、宗教作为幻象b、资本主义社会作为颠倒的社会c、黑格尔理论的颠倒性d、国家与市民社会的关系(2)《黑格尔法哲学批判》a、写作目的:批判黑格尔法哲学,处理目前历史发展的基础问题,即国家与市民社会、政治与经济之间的关系问题。b、探讨成果:市民社会,作为基本的经济领域,决定着作为上层建筑的国家与法。(为何要争论优先性?政治立场)(3)概念简介,市民社会:第一,市民社会的概念——物质生活关系的总和;第二,从社会(society)开始理解,由血缘自发到需求自发国家:总是建立在自发性上的政治建筑(4)讨论:争论国家与市民社会的优先性,从主线上讲是在争论什么问题?国家权力的来源问题对国家权力来源问题探讨的范例——以霍布斯为例“人对人是狼”、权力的转让(消极)黑格尔的观点:国家是实现人的自由存在的最高场所(积极)(5)在《批判》中,马克思与黑格尔的对立第一,国家与市民社会的奠基关系;第二,君主立宪制与社会民主主义;第三,贫穷问题的处理方案:福利、国家干预、慈善、海外殖民-所有制的转变(6)结论与意义结论:第一,市民社会先于国家;第二,对上层建筑的理解应从它的外部出发意义:奠定转变基础,唯物史观的第一块基石(问题,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是什么?)(7)《论犹太人问题》和《法批导言》得到结论:第一,宗教产生的社会本源和阶级本源第二,辨他人的解放和政治解放(8)“宗教是人民的鸦片”(辩证性)宗教世界观的本源-—社会现实的颠倒性消灭宗教世界观的途径--消灭阶级社会(9)人的解放和政治解放人的解放的概念:成为自己的主人人的解放的途径六、恩格斯政治立场和世界观的转变《国民经济学批判大纲》本书的内容与意义对于马克思来讲,恩格斯的本文的重要意义也许在于,本书为他提供了一种也许的切入资本主义批判的视角七、马克思对新世界观的初步探索《1844手稿》的意义异化概念的含义,异化劳动的详细体现异化劳动理论的意义八、《手稿》中的经济学批判的重要内容第一,初次得到资本家的权力源于资本的占有的观点第二,揭示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局限性第三,私有制的灭亡源于劳动和资本的对立到达极端九、恩格斯对新世界观的初步探索恩格斯的《英国工人阶级状况》的重要内容实证与理论推导相结合,指明无产阶级的双重身份十、《神圣家族》(1)内容和意义内容:1、批判思辨哲学;2、批判唯心史观;3、批判英雄史观.意义:奠定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础(2)本书中,马恩在观点的推进:第一,“市民社会"到生产关系第二,肯定劳动价值论意义:奠定唯物史观。疑问:历史上阶级的斗争都是围绕物质利益展开的吗?十一、清算费尔巴哈哲学和“新唯物主义"大纲的提出有关《费尔巴哈的提纲》《提纲》的意义,提出了实践的观点十二、对唯物史观的系统论述b、《形态》写作的目的、内容目的:反驳作为意识形态的历史观,彻底建立唯物史观内容:考察的视点的变更(措施论变化)对历史的自在推进的部分的重新判断历史发展规律的构造——自在部分和自为部分d、对历史的自在推进的部分的重新判断(1)唯物主义式对自在进行的历史的解答:第一,分工史作为基础第二,渐进积累的历史观(2)生产力发展作为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部分人与历史的积淀;首要的积淀是是物质性的、外在于精神的存在,不是金字塔、长城、艺术品、书籍等等,而是工具、技术、社会关系.(3)堆积的生产力,将导致分工的发展,人类历史的形态史应体现为分工形态的推进稳定积累的底部-偶尔变动的顶部(4)生产力的堆积分工发展史:一般模式:脑体分工-特殊模式:脑体分工-手工业独立—商业独立e、唯物主义视野下的历史发展规律注意两点:第一,分工发展(脑体、农牧、手工、商业)第二,随分工发展,生产力发展,生产关系变化,所有制、即社会形态变f。意识形态的历史意识形态意味着一种颠倒的世界观,从抽象的、观念的视角来理解世界、理解历史第一,脑体分工是世界观颠倒也许发生的本源第二,世界观理论中的颠倒,是历史发展的常态第三,不一样的地区,颠倒的方式是不一样样的(拓扑学的理论模式)十三、唯物史观基本形成的重大意义《德意志意识形态》是唯物史观的基本形成标志唯物史观在哲学上的意义唯物史观在政治经济学上的意义唯物史观对科学社会主义的重大意义十四、题目: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内容第一,考察措施的变更,从观念视角到物质视角。(书上第一点)第二,对人类历史发展基础的重新规定,从观念作为基础,到物质性存在作为基础.生产力必然积累,分工必然发展,生产关系必然会随之变革,人类社会必然会进展到资本主义社会以及社会主义社会。(书上第二、三、四点)第三,对人类历史形态更替的重新规定。(书上第五点)总的来讲,马克思将人类社会看作一种生命存在。十五、马克思主义重要观点的初次公开论述(《哲学的贫困》)(1)批判蒲鲁东经济学的哲学基础,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理论论述与批判:首先,丰富唯物史观。三个概念的丰富:物质生产发展史、生产关系以及社会机体,这三个概念提出。另一方面,批判经济学的形而上学措施。(机械地理解辩证法中的对立关系)(2)批判蒲鲁东的经济理论,初步论述科学的劳动价值论主导批判—-蒲鲁东的价值理论首先,对价值来源的虚构批判另一方面,对“构成价值”的批判(不把劳动者理解成商品);对劳动力商品价值构成的分析(3)批判蒲鲁东的小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论述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革命理论十六、《共产党宣言》的刊登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对马克思主义的系统论述四点论述:第一,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第二,论述阶级斗争理论第三,论述共产主义社会第四,阐明无产阶级路线和无产阶级政党的建党大纲第二章: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一、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和措施的创新后半时期:(重要是《1857-58手稿》)第一,明确四个基本概念的互相作用第二,对生产、分派、互换和消费的辩证分析第三、明确《资本论》研究的对象: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方式-生产关系二、生产、分派、互换和消费a、四个概念的辩证关系,不是分裂以及并列的关系;目的是,论证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关系中的诸要素作为辩证持续的整体b、生产是四个概念中基本概念,使这四个概念辩证统一,成为分环节的整体:生产就是消费;生产决定分派;生产限定互换方式;消费生成生产;生产生产消费三、商品的二原因1、使用价值(互换价值)物品可以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是商品的自然属性2、价值凝结(或物化)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四、价值形式的发展(1)商品价值形式,即作为货币体现出来的产品价值形式,是经历了一种历史的发展过程得到的.劳动时间表达商品价值,且一种商品的劳动时间由别的商品的劳动时间表达出来。商品劳动时间表达的各阶段:劳动者的劳动时间-其他商品的劳动时间-由货币表达(2)四个阶段的价值发展:偶尔的、简朴的形式-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货币形式五、商品拜物教是商品内在矛盾发展到最高阶段的产物:人和人的关系(人和人的劳动,在劳动中结成的人和人之间关系),以商品的社会关系为中介体现出来.商品结成了现实的帷幕.六、价值规律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价值规律的实现形式:商品价格围绕商品价值上下波动七、资本积累的实质就是资本家不停地运用免费占有的工人发明的剩余价值来扩大自己的资本规模,深入扩大和加强对工人的剥削和统治。资本积累必然加剧两极分化:伴随资本积累和生产规模的扩大,社会财富日益集中到资产阶级手中,而直接发明社会财富的无产阶级只占有少部分社会财富.资本积累是资本主义社会失业现象的本源八、未来社会经济关系一般性质的分析对未来社会的描述,实际上,马克思本人做的不多,他拒绝为未来社会开出现成的“菜单”。不过,我们可以结合恩格斯的论述,提出几点:第一,未来社会的所有制理论第二,未来社会有计划地分派社会劳动时间的思想第三,未来社会按劳分派理论九、《资本论》的历史地位和现代意义第一,是马克思实现经济学科学革命的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形成的重要标志。第二,是唯物史观与剩余价值理论向结合的典范,使剩余价值理论成为唯物史观的展开,也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奠定基础。第三,经受来自不一样历史时期、各个方面的压力,显示出强大的感召力和生命力。第四,历经社会发展实践的挑战和考验,具有历史发展的穿透力,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实践中产生了巨大的威力。第三章:马克思主义体系的丰富和发展一、马克思与无政府主义的三次斗争1845—46,麦克斯·斯蒂纳1847,蒲鲁东(蒲鲁东主义:50—60年代广泛流行于西欧国家并颇具影响的社会主义和无政府主义思潮。因其创始人蒲鲁东(1809-1865)而得名。)1844-1875,巴枯宁(巴枯宁主义:是19世纪中叶的无政府主义思潮,以巴枯宁为重要代表.宣扬绝对的个人自由,否认任何权威,反对一切国家,反对无产阶级专政;主张建立绝对自由的无政府状态的社会。)二、《法兰西内战》中的总结内容:第一,分析了巴黎公社革命爆发的原因第二,深化了无产阶级暴力革命和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的思想。第三,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丰富了无产阶级专政学说。第四,深入探讨了资本主义相共产主义过渡的问题三、《反杜林论》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反杜林论》是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对马克思主义的三个基本构成部分作了系统的连贯的论述,尤其是对三个部分的关系论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完整的科学体系,成为马克思主义系统化的标志性著作。它是一部论战性著作。四、《反杜林论》的重要内容《反杜林论》由引论、哲学编、政治经济学编和社会主义编四个部分构成。从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社会主义三个方面批判了杜林主义,系统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1、系统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线性质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现代的唯物主义哲学;它与古典哲学的主线区别:不再凌驾于其他一切学科之上;而只提供世界观与措施论(2)马克思主义自然观(3)、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4)、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维观(5)论述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五、马克思理论体系的深入丰富1、马克思主义的文艺观(1)文艺的社会本质(2)文学艺术发展的一般规律(3)文艺术内部的内部的特殊规律(4)文学艺术的创作原则2、马克主义的军事理论(1)深刻地论述了战争、暴力与经济的辩证关系(2)揭示军国主义的前途与命运六、《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来源》第一,“两种生产”理论第二,家庭的来源和发展过程第三,私有制和阶级的产生过程第四,国家的来源、演变和消灭八、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和科学观的系统化(1)重要著作,恩格斯,《自然辩证法》1859,《物种来源》出版1870年开始写作,最终未完毕;未完毕原因:党内斗争,人类学研究,遗稿整顿,等等(2)写作目的写作内容:第一,揭示自然界向人类社会过渡的辩证法第二,系统论述唯物辩证法的自然观和科学观;重新体统阐释三大规律;依赖科学最新成果,描述自然界无限发展的辩证图景九、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科学总结《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止》恩格斯晚年的夙愿,回忆、总结近代哲学三个内容:第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德国古典哲学之间的关系第二,对哲学基本问题做了明确表述第三,深刻论述了唯物史观有关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特点和基本内容,以及发现社会历史规律的措施十、系统考点:一、马克思的政治立场和思想的转变青年时期(1835—1841);莱茵报时期(1842-1843);《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时期(1843-1844)1.“世界的哲学化和哲学的世界化"论断:体现马克思“反对一切天上和地上的神”的革命主义和彻底无神论的倾向,反应了他反对因循守旧的保守观点,力图超过黑格尔哲学的独创精神。2。法的关系正像国家的形式同样,既不能从它们自身来理解,也不能从所谓人类精神的一般发展来理解,相反,它们本源于物质的生活关系。3.市民社会不是国家理念的派生物,而是市民社会决定着国家和法。4。市民社会是物质关系的总和,从社会学角度理解,是由血缘自发到需求自发的,总是建立在自发性上的政治建筑。1844年初在《德法年鉴》上刊登的两篇重要文章《论犹太人问题》《(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标志着马克思两个转变的基本完毕。1844《德法年鉴》1.揭示了宗教产生的社会本源和阶级本源,并批判了鲍威尔等人抽象地谈论人的解放的错误。2。明确地辨别了政治解放和人的解放二、恩格斯政治立场和世界观的转变1844年初,恩格斯在《德法年鉴》上刊登的《国民经济学批判大纲》和《英国状况-—评托马斯.卡莱尔的<过去和目前〉》两篇文章,标志着他的“两个转变”的完毕。国民经济学批判大纲》揭发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质,批判了资产阶级私有制的不合理性。指出了资本主义私有制是社会不良现象的本源,经济危机和工人陷入贫困和饥饿的主线原因在于资本主义私有制。劳动是生产的原因,是财富的源泉。“两个和解”的思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恩格斯)三、唯物史观的基本形成及其重大意义1、马恩对政治经济学和新世界观的初步探索A《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重大意义:马克思开始了对政治经济学的探索,并在对以往的哲学思想的批判中提出了新的哲学观点,为唯物史观,唯物辩证法的创立做了准备。B异化:异化作为一种哲学概念,其重要含义就是指主体在自己的劳动过程中,由于自身的活动而产生出自己的对立面,然后这个对立面又作为一种外在的、异己的力量反对主体自身。C劳动产品与人相异化;劳动自身与工人相异化;人和人的类本质相异化;人与人相异化2、异化劳动理论异化劳动理论朝着从劳动发展史中去寻找理解所有社会发展史方面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由于揭示了劳动是人的本质,为马克思的科学实践观的形成以及对人的社会性本质的揭示开辟了道路;通过对社会与自然互相关系的分析,阐明了生产劳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初步揭示了生产劳动的内在矛盾,从而为马克思后来科学的说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辩证关系奠定了基础。3、1845《神圣家族》A内容:揭发了思辨哲学的秘密唯物辩证地处理了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批判青年黑格尔派的唯心史观,揭示了物质生产在社会历史中的决定作用;批判青年黑格尔派的英雄史观,指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发明者。B意义:实现了从否认劳动价值理论到肯定劳动价值理论的初步转变;为社会主义理论奠定了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础。注意:生产关系的概念4、1845《有关费尔巴哈的提纲》意义:确立了科学的实践观,从而为唯物主义乃至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了生长点和立足点;揭示了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科学的阐明了人的社会性本质,对的地论述了社会实践是历史发展的动力;阐明了实践在认识论中的基础地位和决定性意义。注意:实践的观点是唯物史观基本和首要的观点;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5、唯物史观的基本形成及其重大意义1845年《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刊登标志着唯物史观的基本形成阐明了唯物史观考察历史的出发点;考察了分工及其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揭示了生产力与交往形式的辩证关系及其矛盾运动;析了市民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