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单元质检卷(十四)区域生态环境建设(2021福建福州模拟)在全球变暖大背景的影响下,柴达木盆地成为整个青藏高原气候变化最为敏感和显著的地区之一,这对盆地沙尘天气必然会产生一定影响。沙尘指数能较准确地反映沙尘强度,下图示意柴达木盆地沙尘强度的时间变化特征统计。据此完成1~2题。A.1979年之前,沙尘强度波动减弱1979年之后,沙尘强度连年减弱春夏季强于秋冬季夏季变化比秋季小2.推测柴达木盆地()①趋于干旱②降水增多③冬季风力较小④春季风力较大TOC\o"1-5"\h\z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2021安徽六安模拟)当降水发生时,森林通过林冠和林下植被层、枯枝落叶层、林地土壤层等来提高林地渗透能力和林下土壤蓄水能力。下表是面积约38平方千米的黄土高原区域内甲、乙两支沟(地形地貌基本相同)流域土地利用情况。据此完成3~5题。流域次生灌木林次生乔木*木人工林果园农地天然草地流域面积甲36.86%8.18%40.59%6.85%7.12%0.40%1.5029km2乙24.06%70.35%5.54%00.05%01.9327km2TOC\o"1-5"\h\z与甲支沟流域相比,乙支沟流域()居民点数量更多B.森林覆盖率更低C.农业结构更单一D.退耕还林面积更大在相同的地理环境下,涵养水源能力最强的是()A.次生灌木林B.次生乔木林C.人工林D.果园调查发现,在非特大暴雨条件下,农地涵养水源能力强于次生乔木林,主要是因为农地()A.植被叶面分层更丰富B.枯枝落叶层更丰富C.土壤层更厚D.土地更平整(2021甘肃敦煌模拟)下表为地球上主要生态系统的总面积及净初级生产力。据此完成6~7题。生态系统类型河湖沼泽热带雨林温带森林冻土带荒漠密灌林农田海洋面积6V108km223201881814332净初级生产力g/(m2•a)5002000280001300014070650125注:单位时间和单位面积上,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全部有机物同化量,即光合总量,叫总初级生产力(GPP),净初级生产力(NPP)=总初级生产力-自养呼吸消耗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NPP平均值比温带森林高的主要原因可能是()A.森林面积更广B.光合作用更强C.年平均气温更高D.温室气体更少7•造成森林、河湖、海洋三个生态系统NPP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气温日较差不同B.年降水量不同C.日照时间长短不同D.绿色植物总量不同(2021安徽宿州模拟)青海湖是我国第一大咸水湖泊。研究表明,青海湖曾是外流湖,通过倒淌河与黄河相通。调查发现青海湖面积正不断变大。下图是青海湖水域边界变化图。据此完成8~9题。卜搏盛时期潮域边界卜搏盛时期潮域边界L丫现今湖域边界V\/野外考察时,最能说明青海湖经倒淌河与黄河相通的依据是()倒淌河源头周围存在湖相沉积物倒淌河河相沉积物层与黄河沉积物层相连倒淌河上游地壳有多次抬升痕迹倒淌河流经地区海拔较低TOC\o"1-5"\h\z随着青海湖面积不断变大,带来的影响可能有()①湖区鸟类栖息地位置变化②区域气温差变小③周边地区降水明显变少④渔业捕捞产量增多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2021湖北襄阳模拟)地表蒸散量也称陆地表层水汽通量,是地表植被蒸腾、土壤与水体蒸发的水汽总和,它是地表水热平衡的重要构成部分。黄河源区地处青藏高原东部,土地利用类型以高原草地、林地和沼泽地为主,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年均地表蒸散量差异较大。据此完成10~11题。沼泽、林地、草地和裸地四种土地利用类型中,对黄河源区地表蒸散量贡献最大的是()
A.沼泽B.林地C.草地D.裸地TOC\o"1-5"\h\z11.准确估算区域地表蒸散量,可以()①为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②为人口迁移和产业转移提供科学依据③为研究区域生态系统变化提供科学依据④为研究区域小气候的变化提供科学依据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12.(2021内蒙古包头二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4-rr^■4-rr^47sN三江平原,又称三江低地(位置如右图所示),是中国最大的沼泽分布区。20世纪50年代,三江平原湿地被集中开垦为耕地,农作物种植面积不断扩大,黑土侵蚀严重。20世纪90年代起,通过一些保护耕地的措施,该地的黑土侵蚀明显减轻。说明三江平原沼泽广布的原因。试从气候、植被等要素分析三江平原湿地的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高的原因。分析20世纪50年代三江平原黑土侵蚀严重的原因。
(4)简述三江平原湿地黑土侵蚀减轻带来的生态效益。13.(2021山东菏泽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发源于祁连山的黑河,流经河西走廊,灌溉了河流沿岸的绿洲,折向北后,又在狼心山西麓附近分为东西两河,分别注入东、西居延海。在下游内蒙古自治区的额济纳旗,河流滋润出了额济纳绿洲。当地为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多年平均降水量约为37毫米,多年平均蒸发量约为3841.5毫米。1960年以后,西、东居延海先后干涸。2001—2004年,有关部门对全流域水资源统一调配,多次向下游集中输水,进行生态补水。图1为黑河流域简图。图2示意河流生态补水前、后某监测点河流横断面距河道不同距离的地图2监测点横断面距河道不同距离的地下水位埋深变化
不同年份8月各植被类型面积(单位:公顷)变化类型2002.082003.082004.082005.08河岸乔灌林地30563296863119442220河岸灌草林地15354198902428025390荒漠稀疏灌丛40601403895153958603荒漠稀疏草地60873632907880594301分析东、西居延海1960年以后曾经干涸的原因。说明生态补水对沿岸植被产生的影响。为保证常态化向额济纳绿洲生态补水,你认为应采取哪些措施?单元质检卷(十四)区域生态环境建设1~2.1.C2.C解析:第1题,1979年之前,沙尘强度波动上升。1979年之后,沙尘强度波动减弱。春夏季的沙尘指数大于秋冬季的沙尘指数。夏季变化比秋季大。第2题,据图可知,近期沙尘程度减小,说明该地降水增加,盆地不会趋于干旱,①错误,②正确。柴达木盆地冬季风力较强,③错误。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风力较大,地表物质松散,易形成沙尘天气,④正确。3~5.3.C4.B5.D解析:第3题,甲地农地多于乙地,说明甲地居民点数量更多;乙地森林覆盖率高;乙地农业结构更单一;题中未提到退耕还林相关内容。第4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森林涵养水源能力强,而乔木林由于树冠面积较大,根系粗壮,比灌木林涵养水源能力更强;人工林和果园由于较为稀疏,且对地表原生植被有一定破坏,涵养水源能力较差。第5题,在非特大暴雨情况下,农地涵养水源能力强于次生乔木林,主要是因为农地土地更平整,次生乔木林土地有坡度;植被叶面分层更丰富和枯枝落叶层更丰富是乔木林的特征;农地和次生乔木林的土壤层厚薄无法判断。6~7.6.B7.D解析:第6题,读表可知,两个生态系统森林面积相差不大;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NPP平均值比温带森林高,说明单位时间和单位面积上光合总量,即总初级生产力(GPP)大,所以光合作用更强;与年平均气温、温室气体多少关系不大。第7题,由上题可知,NPP平均值与光合作用密切相关,造成森林、河湖、海洋三个生态系统NPP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绿色植物总量不同,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全部有机物同化量,即GPP不同,从而导致NPP差异。8~9.8.B9.C解析:第8题,如果倒淌河源头周围存在湖相沉积物,说明倒淌河发源于湖泊,但不能说明与黄河相通;如果倒淌河河相沉积物层与黄河沉积物层相连,说明两条河流曾是同一条;如果倒淌河上游地壳有多次抬升痕迹,说明河流流向可能发生过改变,不能说明与黄河相通;倒淌河流经地区海拔和是否与黄河相通没有因果关系。第9题,随着青海湖面积不断变大,湖泊浅滩位置发生变化,湖区鸟类栖息地位置变化,①正确;湖泊调节气候的能力增强,温差变小,降水可能变多,②正确、③错误;湖泊面积变大,渔业规模变大,渔业捕捞产量增多,④正确。10~11.10.A11.D解析:第10题,从水循环的角度来看,沼泽具有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调节径流、增加水分下渗、增加蒸发、调节气候等作用,活跃了黄河源区的水循环,增加了降水量。同时在四种土地利用类型中,沼泽地水分条件最好,因此对黄河源区地表蒸散量的贡献最大。第11题,准确估算区域地表蒸散量,可随时了解该地的水资源状况,进而通过水资源状况了解区域生态环境变化情况,可为该区域的环境保护和资源开发、气候变化分析提供科学依据。地表蒸散量对产业转移和人口迁移作用不大。12.解析:第(1)题,沼泽的成因可以从供水、排水角度并结合地形、气候等方面分析。第(2)题,从气候、植被等要素分析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可以从气候影响微生物分解作用、植被影响枯枝落叶多少展开分析。第(3)题,土壤侵蚀的原因可以从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两方面进行分析;人类活动主要是大规模的农业开垦活动,自然因素主要结合东北地区自然地理特征可知。第(4)题,黑土侵蚀减轻的生态效益主要体现在大气、水、生物等方面,可以从改善空气质量、改善水质、保护生物多样性、减轻旱涝灾害方面分析。答案:(1)地势低平,排水不畅;纬度较高,气温较低,蒸发较弱,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有季节性冻土分布,水体不易下渗,地表易积水。(2)为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多落叶阔叶林和针叶林,枯枝落叶多,长期堆积形成比较厚的腐殖质;纬度较高,冬季气温低,微生物分解慢,土壤有机质积累较多。(3)大规模的农业开垦活动破坏了三江平原湿地和天然植被,黑土缺乏湿地和天然植被的保护;春季升温快,融雪多,流水侵蚀作用强;夏季降水量大且集中,地表径流量大且集中,地表受雨水冲刷作用强,对黑土的侵蚀加大;秋冬季多大风,风力侵蚀严重。(生物圈)生物栖息地得到恢复,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大气圈)大气的扬尘减轻,改善了空气质量;(水圈)水中泥沙含量减少,改善了水质;河流流量变得平稳,旱涝灾害减轻。13.解析:第(1)题,1960年以后出现干涸,可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方面分析。湖泊处在温带大陆性气候区,远离海洋,水汽少,降水量小,蒸发量大;生产生活用水量增大,河流补给量减小;地下水位下降,下游流经沙漠地区,下渗增强,导致水源减少,出现干涸。第(2)题,由表格的数据可知,生态补水后,总体上看各类植被面积都有增加的趋势,但荒漠的植被增加更加明显,说明生态补水使河流沿岸地下水位埋深降低。距河越近,地下水位埋深越小,埋深降幅越大,植被恢复越明显。地下水位埋深变化对根系短的草类影响大,荒漠稀疏草地面积增加最多。第(3)题,主要从建立流域统一的管理和协调机构、合理利用水资源、调整绿洲农牧业经济结构等方面分析。答案:(1)湖泊处在温带大陆性气候区,降水量小,蒸发量大;生产生活用水量增大,河流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通信基站建设劳务分包合同
- 天津天狮学院《教育机器人与应用》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山西省太原市第四十八中学2025届高三年级三诊物理试题试卷含解析
- 宁夏银川市兴庆区一中2024-2025学年普通高中质量检测试题(二)物理试题含解析
- 江西农业工程职业学院《精神神经系统整合课程》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江苏省南通市2024-2025学年中考模拟最后十套:生物试题(四)考前提分仿真卷含解析
- 上海民远职业技术学院《西牙语》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辽宁省本溪高级中学2025届高三第一次统测英语试题含解析
- 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县重点中学2025年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诊断性检测试题物理试题试卷含解析
- 益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计算机辅助绘图基础》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4年新课标高考物理试卷(适用云南、河南、新疆、山西地区 真题+答案)
- JT-T-961-2020交通运输行业反恐怖防范基本要求
- 日投1600黄牛皮汽车座垫革工厂设计
- 沂蒙红色文化与沂蒙精神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临沂大学
- 酸枣仁汤的临床应用研究
- 河北省廊坊市安次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物理试题
- 服装供货服务方案
- 2015年高考真题新课标-英语II卷真题及答案
- 小学实践活动教学设计案例
- 主动邀请患者参与医疗安全
- 2024年医院重症专科护士培训考试题库(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