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对学生伤害事故处罚的案例评析_第1页
教师对学生伤害事故处罚的案例评析_第2页
教师对学生伤害事故处罚的案例评析_第3页
教师对学生伤害事故处罚的案例评析_第4页
教师对学生伤害事故处罚的案例评析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师对学生伤害事故处罚的案例评析

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人道德,并依法授课。目前,学校中因教师使用违法的教育方法引起的学生伤害事故时有发生,这与现代教育倡导的“以人为本”的精神背道而驰。下面笔者就几起典型的违法执教造成的学生伤害事故案例进行评析,希望学校和教师能从中吸取教训,增强法律意识,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主观恶意伤害罪张某是某中学的化学教师,在讲解化学试卷时,发现学生赵某没有听讲和拿出试卷,并与同桌的同学讲话,张某看了赵某几眼,以示警示,但赵某仍我行我素,张某便走到赵某的课桌旁,用脚踢向赵某的左腰部,又打了赵某左脸部一巴掌。张某继续讲了一会儿课,发现赵某伏在课桌上呈痛苦状,便让学生扶赵某回寝室休息。张某不放心。接着赶去寝室观察,发现赵某情况不对,急忙派学生请来医生为其诊治。后来情况进一步严重,张某又派学生复请医生诊断:可能脾脏受伤。张某感到事态严重,即向校长报告了整个事件的经过。当晚九时许,赵某的伤情不见好转,张某便护送赵某去医院抢救治疗,赵某入院后脾脏破裂经手术摘除,住院治疗23天。法院经公开审理认为,张某体罚学生,故意伤害他人身体,致人重伤,其行为已构成故意伤害罪。张某犯罪系间接故意的行为,主观恶性较小,且张某参与抢救、治疗并积极赔偿,认罪态度较好,应对张某从轻处罚。案发后。张某向校领导如实反映了犯罪事实,系自首,依法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解除职务任命、劳动损害赔偿及其他责任体罚学生,是指教师以暴力的方法或以暴力相威胁,或以其他强制性的手段,侵害学生的身体健康的侵权行为。我国法律要求学校、幼儿园的教职工、保育员要尊重学生和幼儿的人格尊严,不允许对他们进行体罚或变相体罚。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15条明确规定:“不得对未成年学生和儿童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在教育教学中,教师体罚学生的形式五花八门,如罚站、罚跪、揪着学生耳朵出教室、放学不让回家、罚写作业几十遍甚至上百遍等。上述行为都严重侵害了学生、幼儿的身体健康。对于教师体罚学生的行为,我国法律明确规定了处罚措施。根据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教师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实施体罚、变相体罚学生的教师本人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有:1.行政责任。各级各类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教师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按现行教师管理权限,由所在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或教育部门分别给予行政处分或解聘。行政处分的种类包括: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解聘包括两种:解除岗位职务聘任合同,由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另行安排其他工作;解除教师聘任合同,被解聘者另谋职业。2.民事侵权责任。对因教师体罚造成学生人身损害的但尚未构成残疾的一般人身伤害,应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住宿费、生活补助费、因误工减少的收入、必要的营养费以及其他有关费用等直接损失。体罚学生构成残疾的,除了上述一般人身伤害的赔偿费用范围外,还应包括特殊医疗费、残疾用具费、残疾者生活补助费、残疾赔偿金、精神损害抚慰金。造成学生死亡的,赔偿范围包括医疗费、误工费、抢救用的交通费、住宿费、护理费、丧葬费、死亡赔偿金、精神损害抚慰金等。此外,因体罚给学生造成不良影响的,还应赔礼道歉。3.刑事责任。体罚学生情节严重(如手段残忍,造成伤害甚至死亡结果),构成犯罪的,由人民法院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张某的行为触犯了刑事法律的有关规定,构成了故意伤害罪。所谓故意伤害罪是指故意非法损害他人身体健康的行为。这里的故意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一种心理态度。本案张某作为一个精神正常的成年人,应当知道自己对赵某的打击行为会造成其身体损害,但他仍然实施该行为,致使赵某脾脏破裂经手术摘除。即对赵某的伤害,张某在主观上是故意的,在客观上,张某实施了伤害行为,并造成了损害后果。所以,张某的行为构成故意伤害罪,依法应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本案中还涉及到一个重要的法律问题,即教师故意实施犯罪行为造成的民事赔偿责任应由谁来承担?有人认为,教师个人故意实施的违法犯罪行为,造成学生人身损害的,应该由致害人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学校不承担赔偿责任。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法律问题的解释》第8条第1款规定:“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法定代表人、负责人以及工作人员,在执行职务中致人损害的,依照《民法通则》第121条的规定,由该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承担民事责任。上述人员实施与职务无关的行为致人损害的,应当由行为人承担赔偿责任。”据此规定,法人的法定代表人或者工作人员职务侵权之构成,不以法人的过错为要件,而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即只要是职务行为致人损害,法人就应承担责任;如果与职务行为无关,则由行为人承担责任。如果教师的体罚行为与教育教学职责有关,如本案中教师因学生没有听讲和拿出试卷、并与同桌讲话,而对其进行体罚导致学生伤害,虽体罚超出管教权的限度,不属于其职责,但教师的体罚行为与教育教学工作有内在关联,应当认定为职务行为。学校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学校在承担赔偿责任后,根据《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第27条的规定,“因学校教师在履行职务中故意造成的学生伤害事故,学校予以赔偿后,可以向有关责任人追偿”的规定,可以向张某追偿全部损失。本案值得学校和教师反思的是,有的教师常常会为一点小事甚至学生的几句气话就大动肝火。本案中教师体罚学生的起因就是因一时激动而丧失理智,不能控制自己情绪所造成的。究其原因,除了法律意识淡薄、教育思想落后外,还与教师的心理素质差有很大关系。因此,教师除了要增强法律意识外,还应加强心理健康知识的学习,避免此类案件的发生。用热学,帮助自己“学习”某中学班主任李某走进教室问该班学生马某,有没有踢凳子,马某说没有。李某抓住马某的领子,把他甩到讲台上,让他去叫家长来,马某说不。李某便将马某拉出了教室,然后自己返了回去。当天晚上,马某从楼顶跳了下来,当即身亡。马某自杀前一周,李某将他的座位调到了讲台的左边,距离黑板不到1米,距其他同学很远,稍不小心就被叫起来站着听课或者被赶出教室。马某曾多次因为黑板反光看不见黑板右边的字,而借其他同学的作业看。据李某称,他这样做是因为马某上课爱讲话,把他的桌子放到前面可以帮助他学习。另据了解,李某曾多次体罚马某和班里其他学生,由于马某的个子比较小,李某便给他起了外号叫“小跳蚤”,而且当着班里同学的面叫他。李某还经常抓住马某的头发用力旋转,还经常揪马某耳朵,敲他的后脑勺。李某除体罚马某以外,还体罚别的学生。在李某担任班主任的一年多时间里,学校曾举行两次民意测验,一些学生强烈要求换班主任,家长也曾向校长反映此事。.李某的行为应由所在学校承担赔偿责本案中,教师李某和学校各应承担什么法律责任?李某在任班主任期间,对马某实施了抓头发旋转、揪耳朵、敲后脑勺以及给马某起带贬义性的外号并当众叫喊等行为,严重违反了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关于学校、幼儿园的教职员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学生和儿童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的有关规定,是严重违法行为,而且情节严重。李某所在学校应解聘李某。根据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民法通则》的有关规定,由于李某的行为属于职务行为,因此,李某的体罚行为给马某亲属造成的经济损失和精神损害赔偿,应由所在学校承担。学校承担赔偿责任后,可向李某追偿。值得注意的是,学校作为教育单位,应当对教师进行必要的管理和监督,认真检查教师对学生的教育管理情况。而本案中,李某体罚、变相体罚学生达一年多的时间,在此期间,学校曾进行过两次民意测验,一些学生也强烈要求更换班主任,家长也曾向校长反映过此事。然而,学校并未采取有效措施,制止李某的违法行为,致使发生了学生不堪忍受李某的体罚而自杀的严重后果。学校应认真从中吸取教训。从《李某传》中看高效的作业布置某小学班主任王某在早读课上检查作业时,发现学生李某没有完成作业,王某非常生气,让家长到学校。上午,李某的父亲接到电话后赶到学校。在办公室门口,王某对李某的父亲说:“你的孩子我管不了,你把他领回去吧!”说着,便将李某的父亲带到教室李某的座位前,并拽着孩子的衣服说:“你跟你爸爸回去吧!”李某当时哀求王某说:“我错了,老师你让我上完课,放学后我一定把作业补上。”但王某还是将孩子拽出了教室,并对李某的父亲说:“你把孩子领走,什么时候完成了作业(罚李某抄第一至十八课课文),什么时候再来上课。”无奈,李某的父亲便将李某带回了家。在回家路上,李某一直在哭,李某的父亲便对李某说:“你回家后要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通过这次一定要吸取教训,好好学习。”李某的父亲将李某送到家门口,便上班去了。中午李某的父亲回家,打不开门锁,便和妻子一起把门撬开,这才发现李某已经自缢身亡。王某的行为损害后果由学校承担变相体罚,是指教职员采用罚站、罚跪或罚做某种行为等方式来处罚未成年学生和儿童的错误行为。变相体罚不是直接殴打受罚者,而是采用罚做某种行为的方式,使受罚者身心感到痛苦或者疲劳的行为。本案是一起因没完成作业而变相体罚(回家补作业)引起的学生自杀事件。本案中学校和教师应承担哪些法律责任?民事赔偿责任:《未成年人保护法》第4条和第15条规定:“保护未成年人的工作,应当遵循下列原则:(一)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二)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三)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特点;(四)教育与保护相结合。”“学校、幼儿园的教职员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学生和儿童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本案中,教师王某当着家长和学生的面将李某赶出教室,让其回家。这种行为对于十几岁的未成年人来说,其自尊心已明显地受到了伤害,事情的发展结果(李某自缢身亡)也证实了这一点。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法律问题的解释》以及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有关规定,由于王某的行为不是个人行为,而是职务行为(即以教师的身份代表学校行使管理学生的本职行为)。因此,王某的行为损害后果应由学校承担。行政责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46条、48条“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被侵害人或者其监护人有权要求有关主管部门处理,或者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学校、幼儿园、托儿所的教职员对未成年学生和儿童实施体罚或者变相体罚,情节严重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给予行政处分”的有关规定,学校可以对有过错的王某予以行政处分,如通报批评等。本案中,王某虽然对造成李某人格尊严的伤害存在过错,但对死亡的结果来讲,王某的行为仅仅是原因之一,王某的行为并不能直接必然导致李某的死亡。也就是说,对一般人来说,王某的处罚行为并不会导致其自杀,但在李某身上却发生了这一结果,这就和受害人本身的心理承受挫折和打击的能力等因素有关。王某对死亡后果不存在疏忽大意的过失,更不存在故意。因此,不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或故意杀人罪,不应追究王某的刑事责任。从本案中可以看到,由于多年来执教的传统经验造成的对自己教育方法和手段的自信,使得王某对自己行为的后果缺乏应有的认识和预料,结果导致恶果的发生。对犯有错误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处理本身也是教师职责或职权的一部分,也是教学管理中必不可少的手段和措施,学校和教师的目的都是为了使学校正常的秩序得到维持,动机和愿望也都是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但是,变相体罚已不仅仅是一个教育方法的问题,它已经超出了学校管理应有的方式,违反了《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关于变相体罚学生的禁止性规定,是违法行为。但我们许多教师至今仍把体罚学生看作是教育方法不当,在“爱的教育”的名义下违法施教。为此,我们必须从法理上弄清目的和手段的关系。正当的合法的目的一般是通过合理的、合法的手段实现的,而卑劣的、非法的目的则往往配之以违法的甚至残忍的手段。当然这不是一个绝对的规律。人们不能做出这样的定论:只要目的正当和合法,使用什么手段都是合理和合法的。因为“目的决定手段,并不是目的证明手段,目的决定手段,也不是目的代替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