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第一节改革开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第二节坚定不移地推进全面改革第三节毫不动摇地坚持对外开放
教学目的及重点难点教学目的:掌握改革开放理论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教学重点: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理论、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教学难点:社会主义改革是“第二次革命”教学时间:4学时
第一节改革开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一、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二、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1、我国作出改革开放重大决策的国内国际背景2、社会主义改革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变革3、改革开放不允许否定和抛弃社会主义制度一、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1978年,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从此,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走上了改革开放的道路。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使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1、我国作出改革开放重大决策的国内国际背景(1)国内背景:“文化大革命”带来的体制僵化,迷信盛行,左倾激进思想泛滥等诸多不利因素。(2)国际背景: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新技术革命和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中国面临的是挑战与机遇并存)
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它不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细枝末节的修补,而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变革。它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经济体制,同时相应地改革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体制。
改革开放是一场革命,但它不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意义上的革命,不是也不允许否定和抛弃我们已经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因此,改革开放既是我们党领导的一场新的伟大革命,又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2)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改革之所以称之为革命,是从改革的目的、深度、广度、艰巨性、复杂性和深刻影响方面来说,其社会效无异于一场新的伟大革命。
第一,就改革是解放生产力而言,改革是一场革命。(二者的社会功能相同)第二,就改革的深度和广度而言,改革是一场革命。(二者的影响力相同)为什么说社会主义改革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
第三,就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而言,改革是一场革命。(二者艰巨性与复杂性相同)第四,就改革决定中国命运的意义而言,改革是一场革命。(二者决定命运的关键性相同)
二、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第一、改革不是否定社会主义制度,而是否定束缚生产力发展的具体体制。
第二、改革不是社会制度的重新选择,而是社会主义发展政策的重新选择。(改革要以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为前提)
第三、改革不是抛弃社会主义,而是为了更好地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改革要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改革开放30多年的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符合党心民心、顺应历史潮流。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诺贝尔奖得主RobertFogel:
中国2040年GDP总量将达到123万亿美元。相当于2000年世界总量的三倍。人均GDP达到85000美元,相当于欧盟的两倍,远远超过日本和印度。普通中国人的生活水平将超出法国人一倍,当中国从2000年的穷国变成2040年的超级富国。虽然中国人均水平不会超过美国,但是根据作者的预测,中国GDP占世界比将达到40%,美国则是14%,欧盟5%三十年之后。这就是世界经济状况的趋势。
一、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一)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论述1、马恩列斯关于社会主义矛盾的不同论述2、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论述3、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进一步认识
(1)社会基本矛盾的不同表述
马克思恩格斯科学阐明了人类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一般规律及其在一些社会形态尤其是资本主义社会中的运动形式,但他们没有具体分析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
列宁虽然提出了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对抗消失了,矛盾还会存在的观点,但对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运动规律没有进行系统阐述。
斯大林认为精神上和道义上的一致是苏维埃社会发展的动力,晚年他认识到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仍然存在着基本矛盾,但没有把它当作根本性问题提出来。
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毛泽东以中国的实践经验为基础,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全面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并形成了比较系统的理论。
(2)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论述
1、指出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着矛盾,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正是这些矛盾推动着社会主义社会向前发展。
2.系统地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和特点:“又相适应又相矛盾”,是在人民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
3.提出了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思想,即通过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来解决。
4.进一步分析了中国的社会矛盾。指出我国存在着两种不同性质的矛盾,即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毛泽东的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论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但是由于历史条件的局限性,也存在着缺陷和偏颇。(1)过分地强调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作用,对发展生产力问题关注不够;
(2)强调了旧社会遗留下来的资本主义残余影响,没有看到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自身也有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矛盾;
(3)没有在确定社会基本矛盾的基础上找出与之密切相关的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来。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充分肯定了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他说:“关于基本矛盾,我想现在还是按照毛泽东同志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的提法比较好。”(二)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第一,是否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是判断一种生产关系和生产力是否相适应的标准。(生产力标准)
第二,社会主义社会依然有解放生产力的问题。突破了长期以来革命模式,为改革开放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第三,把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统一起来。(以生产力问题为纽带)
第四,指出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途径是改革,改革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
共性:社会主义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毛泽东与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理论与实践的对比
角度:毛泽东从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出发
判断: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是主要矛盾结果:文化大革命:“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角度:邓小平从我国的现实生产力状况出发判断:落后的生产力与人民国家需要之间的矛盾是主要矛盾。结果:体制改革:废除僵化的旧体制,发展社会生产力差异比较
第二节坚定不移地推进全面改革一、改革是全面的改革二、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一、改革是全面的改革邓小平指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一场根本改变我国经济和技术落后面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革命。”中国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这是由改革的任务决定的。邓小平认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一场根本改变我国经济和技术落后面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革命。改变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部分改变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经济基础变化的部分改变一切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管理方式、经济方式和思想方式一、改革是全面的改革经济体制其他体制科技体制社会生活教育体制政治体制改革社会生活的全面变革(一)经济体制改革和其他体制改革的关系
经济体制改革是基础,其他体制改革要和经济体制改革相适应,包括改革内容的适应和改革步伐的协调。在改革实践中,经济体制改革先行,其他体制改革也要破除高度集中的旧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新体制。(二)全面改革的历史进程
第一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改革的重点在农村。同时在城市搞试点,创办经济特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中国农民的一个伟大创造。(安徽凤阳小岗村)在新农村建设中,小岗村人探索出了一条“现代农业——旅游产业——工农业协调发展”改革致富之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解放了我国农村的生产力,开创了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第二个黄金时代,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优越性。从1978年粮食总产量为6095亿斤,增至1984年的8146亿斤。我国农业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2)乡镇企业也是中国农民的一大发明创造“我们完全没有预料的最大的收获,就是乡镇企业发展起来了……异军突起。”——邓小平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为从土地上转移出来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出路,为提高农民收入、为促进工业和整个经济的改革和发展,开辟了一条新路。
第二阶段:1984年10月,增强国有企业特别是大中型国有企业的活力,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案例:固守旧制“蝴蝶”终折翅20世纪60、70年代,“蝴蝶”手表的大名几乎无人不知,尤其在七八十年代,年轻人结婚时的“老三件”(手表、缝纫机、自行车)中,拥有一块“蝴蝶”手表是一件非常荣耀的事。“蝴蝶”手表的遭遇,让人认识到了建国初期国企发展的一些局限:权力集中、人浮于事、权限不明、缺乏活力。因此,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国企改革成为其能否生存的关键。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外名表劳力士、欧米茄长驱直入,国内飞亚达等一批钟表界新星耀眼,“蝴蝶”手表正在被时代和社会淡忘。(1997年停产,2000年破产)
第三阶段: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后,改革的重点转为构建新的宏观调控体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小平解开姓“资”姓“社”死扣
现代企业制度基本特征: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现代企业制度的主要内容:企业法人制度、有限责任制度和科学的组织制度。三、判断改革和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改革是一项崭新的事业,如何评价和判断它的成败与是非得失?邓小平在1992年的南方谈话中,明确地提出了“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即要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判断改革得失成败的标准。改革的具体政策措施改革的性质“三个有利于”标准的三个方面是内在统一的。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是首要的最根本的一条;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以生产力发展为前提的,也是发展生产力的目的。在改革开放的具体政策措施上之所以不能陷入姓“社”还是姓“资”的抽象争论。一方面是因为,不能把一切产生于资本主义并在资本主义社会得到广泛应用但本身不具有社会制度属性的经济现象,都认为具有资本主义的性质而加以否定;另一方面,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也不能无条件地拒绝和否定一切资本主义的经济成分和因素。小平解开姓“资”姓“社”死扣二、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邓小平在我国改革开放全面展开的历史进程中,反复强调稳定是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的必要前提,是中国的最高利益。中国的问题,压倒一切的是稳定,没有稳定的环境,什么都搞不成,已经取得的成果也会失掉。20世纪90年代以后,江泽民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这个全党工作的大局,系统地分析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指出它们好比现代化建设棋盘上的三着紧密关联的战略性棋子,每一着棋都下好了,相互促进,就会全局皆活;如果有一着下不好,其他两着也会陷入困境,就可能全局受挫。改革是动力改革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条件。发展是目的发展是实行改革和维护社会稳定的最终目的。稳定是前提和保障稳定是基础,没有稳定,改革和发展无从进行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
只有坚定不移地推进发展,才能不断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更好地解决前进中的矛盾和问题。只有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才能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只有坚定不移地维护稳定,才能不断为改革发展创造有利条件。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遵循的原则
第一,保持改革、发展和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第二,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第三,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思考题1、为如何全面认识社会主义改革?2、怎样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第三节毫不动摇地坚持对外开放一、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二、对外开放是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三、不断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一、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一)对外开放的依据第一、是深刻总结中国历史经验教训的结果:兴盛总是和开放相伴,衰落总是与封闭同在。1、古代中国的对外开放和交流古代中国就是一个开放的国度,自古以来中国就有同周边国家友好往来、相互交流的历史。(张骞、鉴真、郑和)
邓小平说:“如果从明朝中叶算起,到鸦片战争,有三百多年的闭关自守,如果从康熙算起,也有近二百年。长期闭关自守,把中国搞得贫穷落后,愚昧无知。”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遭受资本列强的侵略。中国是被动地开放,发展不起来。清初时期闭关锁国政策的推行,阻碍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与沟通。血的教训告诫我们: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发展,必须开放;要进步,必须交流。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就指出:中国不是孤立的也不能孤立,中国与世界紧密联系的事实,也是我们的立脚点。2、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的开放思想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即宣布:中国人民愿意同世界各国人民实行友好合作,恢复和发展国际间的通商事业,以利于发展生产和繁荣经济。毛泽东在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中期,中苏关系恶化,把自力更生与对外开放对立起来,使我国对外交流和技术合作范围大大缩小。“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1984年10月,《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78页
1980年,邓小平正式使用“对外开放”的表述。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把实行对外开放定为基本国策。第二、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生产社会化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必然要求。一,生产领域的国际分工和协作不断深化和加强二,国际贸易向深度和广度拓展。三,资本在国际间的流动速度不断加快四,跨国公司迅速发展,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日益加深。贸易全球化阿里巴巴是全球最大的网上贸易市场和商人社区,为来自2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760多万企业和商人提供网上服务.网上外贸金额达到200亿美元
有力的推动了全球经济的增长材料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1999年10月,美国著名投资公司高盛向阿里巴巴注入500万美元风险资金;
2000年01月,日本互联网投资公司软银(Softbank)以2000万美元与阿里巴巴结盟。
2004年02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办公室租赁合同范本
- 农业种植包工合同范本
- 农田施工工程合同范本
- 共同承包协议工程合同范本
- 会林租赁合同范本
- 劳动关系联营合同范本
- 现浇桥面板脚手架施工方案
- 陕西凉亭廊架施工方案
- 2025四川内江川豫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招聘15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农村拆迁土地合同范本
- 大学专科《机电传动控制》课件
- 高中地理高清区域地理填图册
- 品管圈QCC质量持续改进案例手术室-优化手术病理标本处置流程PDCA
- 培根铸魂征文800字
- 基于核心素养的学习观和教学观
- 感染性腹泻及其防控措施
- 第二篇-安全操作规程
- 《多维度儿童智力诊断量表》MIDSC的编制
- 罪犯教育学课程
- 纪检监察办案谈话应注意的问题研讨
- 超实用工程结算单excel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