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精编习题2023年新苏教版一课一练_第1页
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精编习题2023年新苏教版一课一练_第2页
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精编习题2023年新苏教版一课一练_第3页
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精编习题2023年新苏教版一课一练_第4页
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精编习题2023年新苏教版一课一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练习题原创:蒙蒙精品练习题原创:蒙蒙de雨科学课堂全册新苏教版专用新苏教版三上科学一课一练目录1.1《空间占据空间吗》41.2《空间有质量吗》71.3《热空气和冷空气》102.1《土壤的成分》132.2《土壤的类型》162.3《肥沃的土壤》192.4《保护土壤》223.1《认识固体》253.2《认识液体》283.3《固体的混合与分离》313.4《把盐放到水里》344.1《河流与湖泊》384.2《地下水》414.3《海洋》464.4《珍惜水资源》505.1《人的呼吸》555.2《运动和呼吸》585.3《食物的旅行》625.4《食物与营养》65专项学习《像工程师那样》671.1《空间占据空间吗》同步练习一、填空题1.压缩空气的用途有、、等。2.把一个袋口打开朝下的塑料袋快速移动后扎紧,塑料袋会鼓起来,这是因为塑料袋装满了。原创:蒙蒙de雨科学课堂3.在做注射器挤压空气实验时,放一小块在针简里会看得更清楚。4.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具有。5.像粉笔、水一样,空气一定的空间。6.将一团纸紧塞在杯底,再把杯子竖直向下倒扣在水中,纸团湿。二、选择题1.在做注射器挤压空气的实验时,不需要注意的是()。A.将针筒口顶住橡皮B.记下活塞的位置C.天气情况2.下面实验中,用来研究空气是否占据空间的是()。A.将一团纸紧塞在杯底,再把杯子竖直向下倒扣在水中B.注射器挤压空气的实验C.测气球里的空气的质量3.空气是()的。原创:蒙蒙de雨科学课堂A.圆形B.三角形C.没有形状4.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是不可以变化的B.空气是无处不在的C.我们的生活可以离开空气5.下面物体中,没有用到压缩空气的是()。A.足球B.书本C.喷水壶6.用充气简给篮球加足气后.篮球的弹性很大,这是因为()。A.压缩空气具有弹性B.制作篮球的材料是有弹性的C.篮球是圆形的三、判断题1.我们可以自己动手实验来证明空气古据定的空间。()。2.一个开口的空瓶里没有空气。()。3.空气不占据一定的空间。()。4.充气床垫用到了压缩空气。()。5.空气可以被压缩。()。6.压缩空气具有弹性。()。四、巧妙简答区1.请写出空气的两个特征。生活中有哪些地方利用了压缩空气?参考答案一、1.充气城堡射钉枪轮胎2.空气3泡沫4.弹性5.占据6.不会二、CACBBA三、√××√√√四、1.空气占据一定的空间;空气可以被压缩橡皮艇、汽车轮胎、起亚保温瓶、射钉枪等原创:蒙蒙de雨科学课堂1.2《空间有质量吗》同步练习一、填空题1.测皮球里空气的质量用到的仪器是。2.使用电子天平时,要确保在称量之前显示为“”。3.伽利略在他所做的实验中认为,减少的质量就是把瓶口打开后跑出来的,从而证明。4.科学家用精确的实验测得,在接近地面处,1升空气的质量约为克,相当于枚回形针的质量。5.古代,人们一度认为空气是质量的。6.将要称的物体放在上,读取即可。二、选择题1.关于电子天平的使用方法,正确的是()。A.将电子天平放在斜面上B.确保在称量之前显示为“0”C.使用前不需要按“归零”按钮2.用电子天平称量充满空气的皮球的质量,所测得的是()的质量。A.气球B.空气C.空气和皮球3.我们可以用()测物体的质量。A.温度计B.电子天平C.尺子4.放气后的气球与放气前相比,质量()。A.不变B.变重C.变轻5.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空气是没有质量的B.空气的质量无法通过仪器测得C.空气的质量较轻原创:蒙蒙de雨科学课堂6.()通过实验证明空气是有质量的。A.伽利略B.霍金C.笛卡尔三、判断题1.皮球充气前后质量不一样。()2.空气是有质量的。()3.气球充气前后质量没有变化。()4.空气的质量很重。()5.古代,人们一度认为空气是有质量的。()6.1升空气的质量相当于5枚回形针的质量。()7.我们不需要知道电子天平的使用方法。()8.牛顿通过实验证明了空气是有质量的。()四、简单题1.在生活中会经常看到电子天平,你能写出它的正确使用方法吗。空气的质量和相同体积的水、石头的质量相比,有什么不同?五、拓展训练营说一说伽利略是如何通过实验来证明空气是有质量的。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电子天平(2)0(3)空气的质量空气是有质量的(4)1.29(5)没有(6)电子天平显示数字二、BCBCCA三、√√××××××四、简答题1.(1)将电子天平放在水平面上;(2)按一下“归零”按钮,确保在称量之前显示为“0”;(3)将要称的物体放在电子天平上,读取显示数字即可2.空气的质量非常轻,水的质量次之,石头的质量最大。五、略1.3《热空气和冷空气》同步练习一、填空题1.在让纸蛇转动的实验中,将纸蛇放在上方约处。2.空气总是在运动的,空气的流动形成。3.制造风的方法有、、等。4.做冷空气和热空气的流动实验时,我们要准备两个的玻璃瓶。5.热空气要比相同体积的冷空气质量,

所以热空气会向升。空气受冷向流动。二、选择题1.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热空气会下降B.冷空气会上升C.冷空气会下降2.暖气片安装在房间的()合适。A.低处B.高处C.任何位置都3.制冷空调应安装在室内墙壁的()合适

。A.上方B.下方C.中间4.下面方法可以用来制造风的是()A.吹风车B.烤面包C.折纸船5.下面材料不是用来制作观察空气流动的简易装置的是()A.短蜡烛B.塑料瓶C.气球6.热气球是利用()的原理制成的。A.热空气上升B.冷空气上升C.冷空气下降三、判断题1.空气并不总是在循环运动。()2.点燃蜡烛,热空气在蜡烛火焰的下方。()3.暖气片通常安装在房间的高处。()4.扇扇子可以制造风。()5.做冷空气和热空气的流动实验时,两个玻璃瓶分别放在盛有冷水和热水的盆中。()6.空气是会流动的。()四、简答题1.举例说明冷空气的用途。2.举例说明热空气的用途。五、拓展训练营请作动手做个“热气球”并让它上升,并说“热气球”为什么会上升。参考答案一、1.火焰10厘米2.循环风3.扇扇子吹头发挤袋子4.一样大5.轻上6.下一、CAAACA二、×××√√√三、1.冷藏柜、空气制冷等2.热气球、取暖器等四、因为“热气球”里充满了热空气,热空气会带动“热气球”上升。2.1《土壤的成分》同步练习一、填空题1.必须有陪同才能去水边。2.土壤中有、、等东西。3.是覆盖在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物质,它具有一定的肥力,能够提供植物生长所需要的。4.我们可以到、或池塘边等不同的地方挖一些土壤。二、选择题1.土壤中常见的生物不包括()。A.蚯蚓B.猫C.蚂蚁2.下面关于土壤的说法,正确的是()。A.土壤不具有肥力B.田野中没有土壤C.土壤是覆盖在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物质3.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土壤中没有水分B.土壤中不存在生物C.土壤中有微生物、动物等土壤生物4.下面物体不会出现在土壤中的是()。A.书本B.落叶C.蜗牛壳三、判断题1.土壤是覆盖在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物质。()2.植物的生长离不开土壤,在田野、花圃或池塘边等地方有土壤。()3.土壤里可能有蚂蚁、蚯蚓等生物。()4.地球表面的土壤是一样的。()5.土壤具有一定的肥力。()6.土壤不能够提供植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四、简答题1.用玻璃棒搅拌放入土块的水,可以观察到什么?静置观测到什么?说明什么?2.用纸中包住土块,使劲握-握,摊开纸巾,能看到纸申上有什么印迹?说明土壤中有什么?五、拓展题土壤在生活中随处可见,请你利用课余时间挖一些土壤,和同学一起研究研究。参考答案一、1.大人2.沙子泥土枯树叶(答案不唯一)3.土壤营养物质4.田野花圃二、CCCC三、√√√×√×四、1.水变浑浊,静置后,出现分层,沉积物上层较小的颗粒是黏土,下层较大的颗粒是沙粒,漂浮在水面上的是植物残体。说明土壤里有黏土、沙粒、植物残体2.有患脑梗塞潮湿印迹,说明土壤里有水。五、略2.2《土壤的类型》同步练习一、填空题1.黏质土的保水性、保肥能力最好,、最差。2.沙质土的、最好,保水性、保肥能力最差。3.土壤中有大颗粒的、中等颗粒的和细小颗粒的。4.人们根据三种颗粒含量的不同,将土壤分为三类:沙粒含量较多的叫作,黏粒含量较多的叫作,而沙粒、粉粒、黏粒三者含量差不多的叫作。二、选择题1.下面不是仙人掌的生长习性的是()。A.耐高温B.喜潮湿C.耐干旱2.适宜生长在沙质土中的植物不包括()。A.芝麻B.花生C.蚕豆3.土壤中的大颗粒为()。A.沙粒B.粉粒C.黏粒4.适宜生长在黏质土中的植物不包括()。A.荷花B.芦苇C.苹果树5.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荷花、芦苇适合生长在黏质土中B.苹果树适合生长在沙质土中C.花生适合生长在黏质土中三、判断题1.黏粒含量较多的叫作壤土。()2.不同的土壤能满足不同植物的生长需求。()3.不同的土壤具有不同的特点。()4.含沙粒越多的土壤,渗水越快。()5.我们可以用多种方法比较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的不同。()6.壤土保水性、保肥能力、渗水性都不好。()7.土壤中的颗粒大小都一样。()四、简答题1.请你说说沙质土适宜生长的植物有哪些。说说我们可以用哪些方法来比较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的不同。3.用手指去感知沙土和黏土,捻一捻,这两种土壤有什么明显的差别吗?说明了什么?参考答案一、1.渗水性透气性2.渗水性透气性3.沙粒粉粒黏粒4.沙质土黏质土BCACA×√√√√××1.芝麻、花生等例:用手捻一捻、和点儿水握一握、加点儿水搓一搓等方法。沙土的颗粒感比较强,黏土的颗粒有细腻感。说明沙土中的颗粒大,空隙大,透气好;黏土颗粒小,空隙小,透气差。2.3肥沃的土壤(练习题)填空题1.不是所有的表层土都是的。2.我们可以做一个,了解腐殖质的形成过程。3.动植物遗体在土壤中腐烂分解后,形成了。腐殖质是供植物生长的肥料。腐殖质越,土壤颜色越深,越。4.土壤中生活着许多小动物,它们为形成腐殖质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在土壤中打洞,帮助土壤;通过吞吃和排泄食物,增加土壤的。5.土壤的分层从上到下可分为、和。二、选择题1.土壤中的()是植物生长的必需肥料。A.沙土B.黏土C.腐殖质2.腐殖质是由()在土壤中腐烂分解后形成的。A.石块B.动植物遗体C.塑料袋3.下面不属于改良贫瘠土壤的方法的是()。A.收集落叶沤肥B.给土壤浇水C.施农家肥4.能够改良土壤,并在腐殖质的形成中发挥作用的是()。A.蜗牛B.蚂蚁C.蚯蚓三、判断题1.所有的表层土都是肥沃的。()2.山体的表层土就因经常受雨水的冲刷而流失。()3.山上的土壤往往比较贫瘠。()4.动植物死亡后变成土壤中的沙。()5.任何物质在土壤中都会变成腐殖质。()6.土壤中的小动物在形成腐殖质的过程中没发挥什么作用。()四、巧妙简答区1.说说土壤中的小动物是如何为形成腐殖质发挥重要作用的。腐烂分解后的动植物遗体对土壤有什么作用?对植物有什么作用?参考答案一、1.肥沃2.肥料袋3.腐殖质多肥沃4.通气肥力5.表层土下层土岩石层二、CBBC三、×√√×××四、1.略2.腐烂分解后的动植物遗体,也就是腐殖质,可以大大增加土壤肥力,同时还能疏松土壤使空气和水容易进入土壤;为植物生长创造有利的条件,使植物茁壮成长。2.4《保护土壤》(习题)一、填空题。1.()是覆盖在地球()的一层疏松物质,它为植物提供了养料、水分。2.()为动物提供了生存的栖息地,也为人类提供了住所和制作物品的(),()是人类和动植物共同的()。3.土壤上的()具有防止()流失的作用。二、选择题。1.下列不是保护土壤的是()。A.植树造林B.种植树木C.退耕还林D.喷洒农药2.黄河水变黄的原因是()。A.水流太急B.河道泥土太多C.水道太窄冲的两岸的泥土D.水土流失3.如果森林被砍伐了,暴雨或洪水对土壤有什么影响()。A.没有影响B.土壤变质C.会把土壤冲走,造成水土流失D.会是土层变干净4.为了减少水土流失,我们应当()。A.锄掉野草B.保护原有植物C.修建大坝D.把树木砍掉中上庄稼5.怎样做才是保护土壤呢?()。A.开窑烧砖B.开荒种田C.适当喷洒农药D.退林还耕三、判断正误。1.保护水土做好的办法是植树造林。()2.没有植被的土壤很容易被雨水冲刷。()3.砍伐森林之后,土壤的蓄水能力会增加。()4.假如没有了土壤,我们将无法生存。()5.土壤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四、拓展题。1.为什么有的地方草丰林茂,而有的地方却寸草难生呢?2.人们哪些行为会破坏土壤?

3.我们可以为保护家乡的土壤做些什么?

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土壤表面2.土壤原料土壤家园3.植物水土二、选择题1.D2.D3.C4.B5.C三、判断题1.√2.√3.×4.√5.×四、1.有的地方寸草难生是因为生态环境恶化造成土地荒漠化,不能适宜植物的生长。有的地方草丰林茂是因为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土地肥沃能适宜很多植物生长。3.①喷洒农药。②抛撒垃圾。③开窑烧砖。

④开山毁林。

⑤乱丢废旧电池等。3.①植树造林。②环保宣传。③不乱喷洒农药。④积极回收垃圾。

⑤保护蚯蚓。⑥参与保护活动。⑦以小组为单位各办一份“土壤小报”。3.1《认识固体》同步练习一、填空题1.固体在()的作用下可以改变原来的形状或大小,但构成物体的物质状态()改变。2.显微镜下的食盐晶体是()。3.固体有确定的()、()和()。4.流动的沙子是(),静止的沙子是()。(选填“固体”或“液体”)二、选择题1.下列物质的状态发生改变的是(

)。A.把纸剪碎B.冰化成水C.把粉笔这段2.岩石经过风吹日晒雨淋,最后变成粉末状,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还是同一种物质B.变成了另一种物质

C.形状没有变3.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固体都是硬的B.固体都是不透明的

C.有的固体可以随风流动4.下面属于固体的是(

)。A.蜡B.树叶C.空气5.属于木头和铁的共同特征是(

)。A.容易让水渗透B.都是固体C.容易加工

三、判断题1.把橡皮泥捏成小狗的样子,还是橡皮泥。()2.牛奶属于固体。()3.粉笔敲碎后还是固体。()4.两种不同的固体混合后,体积没有任何变化。()5.所有固体的形状都是一样的。()6.有的固体是软件。()四、简答题1.固体的共同特征是什么?2.下面物体中属于固体的有哪些?

写一写。文具盒墨水铅笔直尺胶水白酒参考答案一、1.外力没有2.固体3.形状体积质量4.固体固体二、BACBB三、1.(√)2.(×)3.(√)4.(×)5.(×)6.(√)四1.固体有确定的形状、体积和质量。2.文具盒铅笔直尺3.2《认识液体》同步练习一、填空题1.()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确定的体积和质量。2.我们可以从颜色、()、()、()等方面比较不同液体的性质。3.使用水平仪测量时,将水平仪()在被测物体表面,待()后再作判断。4.静止的水面一般都保持水平,我们称之为()。二、判断题1.油、水、牛奶、蜂蜜都是液体。()2.牛奶和蜂蜜的体积相同,所以它们的质量也相同。()3.读数时,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面最低处保持水平。()4.水和花生仁一样都是液体。()5.要比较不同液体的性质,要从多方面观察和测量。()三、选择题1.下列物质中,()不是透明的。A.油B.牛奶C.水2.可以用来比较液体质量的是()A.天平B.量筒C.水平仪3.下列读数方法正确的是()。4.下列关于固体和液体的描述正确的是()A.固体和液体都有确定的体积和形状。B.液体都和水一样是无色的。C.液体有流动性,但有流动性的不一定是液体。5.人们利用水平面的原理制作了()A.水平仪B.地球仪C.平衡车四、简单题1.把同样多的蜂蜜和水同时倒在斜放的板子上,流动的快慢一样吗?为什么?液体能够流动,但沙漏里的沙也会流动,难道沙也是液体?液体的共同特征是什么?液体名称体积重量水40毫升重油40毫升轻4.由上表我们可以知道什么?参考答案一、填空1.液体2.气味透明度粘稠度3.津贴气泡稳定4.水平面二、判断题(打的打√,错的打×)1.√2.×3.√4.×5.√三、选择BACCA四、简答题1.不一样,因为蜂蜜和水的粘稠度不同。2.不是,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而沙有固定的形状。3.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确定的体积和重量。4.体积相同的不同液体,重量可能不同。3.3《固体的混合与分离》同步练习一、填空题1.可利用()把木屑和铁屑分离开来。2.生活中需要把不同的固体混合在一起的情况有()、()、()等。3.固体与固体可以(),也可以()。4.黄豆和绿豆混合前后重量()。5.固体混合前后的()不变,固体混合前后的()可能改变。二、判断题1.我们的生活需要很多的混合物。()2.可以通过先溶解,再加热的方法将红糖和沙子分离开。()3.两种不同的固体混合后,体积没有任何变化。()4.分离后的物质和混合前的物质是一样的。()5.固体和固体混合后,质量变大。()6.固体混合物不能分离。()三、选择题1.中药材是()的混合物。A.固体与固体B.固体与液体C.液体与液体2.大米和花生仁混合后,质量()A.保持不变B.会变大C.会变小3.下列属于分离混合物的例子的是()A.把各种药材混合在一起。B.把各种谷物混合在一起。C.将大米和稻壳分离。4.关于固体之间的混合描述正确的是()A.固体之间混合前后的质量不变B.固体之间混合前后占据的空间一定不变C.固体之间混合前后占据的空间一定改变四、简单题生活中有哪些需要分离混合物的例子?实践探究现在有20克黄豆、20克玉米粉和20克绿豆,把他们混合后,称出质量有60克。(1)我的发现:()(2)把黄豆、玉米粉、绿豆混合起来,你估计他们的体积会有什么变化?(3)结合以上两个问题,说说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参考答案一、填空1.磁铁2.八宝米中药材混凝土3.混合分离4.不变5.质量占据的空间二、判断题(打的打√,错的打×)1.(√)2.(√)3.(×)4.(√)5.(×)6.(×)三、选择AACA四、简答题将建筑垃圾中的铁分离,将大米和稻壳分离等五、(1)混合后质量没有变化(2)混合后体积会减少(3)因为固体的质量是一定的,固体之间有空隙,所以固体混合前后总质量不变,总体积减少。3.4《把盐放到水里》同步习题一、填空题。(1)沙子________溶解在水中,食盐________溶解在水中。(2)从前,有一头小毛驴驮着两袋盐过河,河水很深,把它背上的盐浸湿了,它过河后,觉得身上轻了许多,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3)两杯同样多的冷水和热水,把两份相同质量的糖同时倒入两杯水中,________杯中的糖溶解得比较快。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可以通过________加速糖溶解。二、判断题。(1)为了进一步观察固体物质是否能溶解在水中,我们可以使用过滤的方法。()(2)一些物质能溶解在水中,一些物质不能溶解在水中。()(3)物质在水中是可以无限溶解的。()(4)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一样的。()(5)增加食盐量,可以增加食盐在水中的溶解能力。()(6)加热、搅拌和切碎都可以加快物质的溶解。()三、选择题。(1)()杯中的糖块溶解得最快。A.B.C.(2)小旭在做比较溶解快慢的实验,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不断地往烧杯中加食盐B.每个烧杯中的水是一样多的C.在比较水温对溶解快慢的影响时,一杯搅拌,一杯不搅拌(3)在研究“一杯100毫升的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的实验时,向水中加食盐的方法比较合理的是()。A.先2克2克地加,然后5克5克地加,再10克10克地加B.把一大包食盐一次性倒入杯中C.每次都加2克(4)在做“一杯100毫升的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的实验时,发现有食盐不能溶解时,应该()。A.加水,直至食盐溶解B.继续加食盐,记录最终剩下多少克食盐C.停止实验,记录最终溶解了多少克食盐(5)物体从溶液中析出的过程叫()。A.溶解B.结晶C.蒸发四、填图题。如图所示的现象叫_______,用到的仪器是_______和_______。五、实验操作。雨涵在研究“一杯100毫升的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的实验时,利用下面的方法进行探究,请你将其补充完整。(1)用_______量取100毫升的水倒入烧杯中。(2)用_______称量出2克一份的食盐若干份,先把第一份倒入水中并进行_______。(3)第一份溶解后,再倒入第二份……直至食盐_______。(4)通过这个实验,雨涵发现,食盐在水中溶解的速度会越来越_______。在20℃时,一杯100毫升的水大约能溶解_______克食盐。6、实验探究。乐乐不小心将沙子混进食盐中了,他想将食盐和沙子分离开,你能帮助他吗?(1)首先要制作过滤装置:将矿泉水瓶的瓶口剪下。将瓶口倒置,在瓶口塞一团_______,依次放入干净的_______、_______、_______,再把它倒扣在瓶身中,制成一个过滤器。(2)将沙子和食盐的混合物倒入水中,食盐_______溶解在水中,沙子_______溶解在水中,将固体和液体的混合物倒入制作好的过滤器中,我们会发现棉花团上留下了大量的_______。(3)将过滤出的液体放到阳光下晒,一段儿时间后,容器中出现_______色的固体,这就是_______。(4)为了加快实验进程,我们还可以采用的_______方式。参考答案11.把盐放到水里1.(1)不能能(2)盐溶解在河水中了(3)热水搅拌2.(1)√(2)√(3)×(4)×(5)×(6)√3.(1)C(2)B(3)C(4)C(5)B4.溶解烧杯玻璃棒5.(1)量筒(2)天平搅拌(3)不能溶解(4)慢366.(1)棉花小石子沙子棉球(2)能不能沙子(3)白食盐(4)酒精灯加热4.1《河流与湖泊》同步习题一、填空题。1.除了天然形成的水域,还有_______水域,如水库。2.在河流、池塘、水库中,_______的水域面积最大。3.水库与河流相比,_______是动态水体,_______是静态水体。4.河流与湖泊是重要的_______资源,也是许多生物的家园。二、判断题。1.下雨时校园里可能会有“河流”和“湖泊”。()2.河流和湖泊属于人工水域。()3.人类的生存离不开河流与湖泊。()三、选择题。1.下面的生物中,()生活在河流与湖泊中。A.B.C.2.下列选项中,()属于水库的特点。A.是流动的B.蓄水量极大C.有人工修建的坝3.皮皮和丽丽在讨论河流与湖泊的形成时,提出了下面的看法,其中正确的是()。A.河流和湖泊是在平地上积水形成的B.河流和湖泊是在山地上积水形成的C.河流和湖泊是在洼地上积水形成的四、简答题。科学课上,爱动脑科学小组在讨论河流、湖泊、池塘、水库有什么不同,你能帮小组的同学们解释一下吗?五、实验探究。(能力指数★★★)子萱想探究一下河流与湖泊的形成,于是她做了下面的模拟实验,请你将实验过程补充完整,并回答问题。1.先用油泥在塑料盆中塑造了一块_________的地形[填“平整”或“不平,然后她往模拟地形“_________”。2.子萱选择_________处筑坝[填“高”或“低”],观察“河流“湖泊”的形成。3.你能根据子萱做的模拟实验说一说河流和湖泊是如何形成的吗?六、材料分析。(能力指数★★★★)陆地上的淡水资源储量为3500万立方千米,只占地球上水体总储量的2.53%。其中大部分是固体冰川,主要分布在南北两极地区。这种冰川在目前技术水平下,还难以利用。液体形式的水体,绝大部分是深层地下水,开采利用得也很少。人类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湖泊水以及浅层地下水,储量约占全球淡水总储量的30.4%。1.人类主要利用的淡水资源是()。冰川B.河流和湖泊C.深层地下水2.陆地上的淡水资源占地球上水体总储量的()。A.大部分B.一半C.很少一部分3.淡水资源主要以()形式储存。A.冰川B.河流和湖泊C.深层地下水4.液体形式的水体,绝大部分是()。A. 河流和湖泊B.深层地下水C.浅层地下水参考答案1.(1)人工(2)河流(3)河流水库(4)淡水2.(1)√(2)×(3)√3.(1)C(2)C(3)C4.河流和湖泊的水域大,蓄水量多,池塘和水库的水域小,蓄水量小,同时河流、湖泊是天然形成的,水库属于人工水域,而池塘有的是自然水域,有的是人工水域。5.(1)不平整降水(2)低洼(3)河流和湖泊主要是通过陆地上的洼地积水形成的。6.(1)B(2)C(3)A(4)B4.2《地下水》同步练习一、填空题。1.自然界的地下水总量占淡水总量的_______%。由于地表主质硫松多孔,一部分_______或积雪融水会渗通到地下土层和岩石的空隙里,它们是地下水的主要来源。2.趵突泉被称为“天下第一泉”,它的水来源于_______。3.由于_______,地下水越来越少,人们想出各种办法补充地下水,以增加地下水储量。铺设透水路面可以_______[填“增加”或“减少”]地下水储量。二、判断题。1.海水是地下水的主要来源。()2.由于降水量充沛,因此自然界的地下水越来越多。()3.让雨水回灌地下可以增加地下水储量。()4.水井中的水来源于地下水。()三、选择题。1.下列选项中,()中的水不是来源于地下水。A.B.C.2.中国有400多个城市以()为饮用水源。A.河水B.海水C.地下水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地下水在地下土层和岩石的下面B.清淤过滤池可以过滤雨水,从而使清洁的水回灌地下C.由于过度开采,地下水越来越少4.下列做法不利于补充地下水的是()。A.利用河水灌溉农田B.拓宽河道C.铺设不透水路面四、填图题。下面是大自然中地下水形成示意图,请将下图补充完整。五、综合应用。(能力指数★★★)地下水是人们的重要饮用水源,但是由于人们的过度开采,地下水越来越少,你能想一想应该如何增加地下水的储量吗?六、实验探究。(能力指数★★★★)为了探究水井中水的来源,子轩和小伙伴们制作了简易的水井模型。1.请给下列实验步骤按正确顺序排列。()在碎石上铺一层约1厘米厚的沙子。()将圆筒竖直放入罐子中央,在外围装入约4厘米高的碎石。()慢慢往沙子上倒水,注意观察圆筒里水的变化。()剪下塑料瓶中间一截,得到一个圆筒。2.你能根据上面的实验说一说水井中水的主要来源吗?参考答案1.(1)30雨水(2)地下水解析:泉水和井水中的水都来源于地下水,因为趵突泉属于泉眼,所以它的水来源于地下水。(3)过度开采增加2.(1)×(2)×(3)√(4)√3.(1)C(2)C(3)A(4)C4.(从上到下)可渗透层不可渗透层土壤和岩石5.(答案不唯一)(1)铺设可以透水的路面。(2)利用分水墙、清淤过滤池和回灌井使雨水回灌地下。6.(1)3241(2)水井中水的主要来源是地下水。4.3《海洋》同步习题一、填空题。1._________是地球上最广阔水体的总称。2.海洋中的_________物质使海水又苦又咸。3.除了生物资源,海洋还蕴藏着丰富的_______资料、________资源和_______资源,它被称为人类的资源宝库。4.地球上的部洋面积约为________亿平方千米,的占地球表面积的________。二、判断题。1.海洋被称为人类的资源宝库。()2.地球上大部分的水是海洋里的淡水。()3.在使用简易海水淡化装置时,要把它放在太阳下。()4.海洋里生活着20余万种生物,其中90%以上的海洋生物生活在浅海。()5.海水中的盐类物质就是我们平常吃的食盐。()三、选择题。1.下列选项中,()不能直接饮用。A.自来水B.矿泉水C.海水2.将海水放在勺子中加热,最终留在勺子中的是()。A.糖B.盐类物质C.糖和盐类物质3.下面关于海水与淡水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淡水中含大量盐类物质B.海水又咸又苦C.淡水可供人类饮用4.下列属于化学资源的是()。A.鱼、虾B.淡水的开发和利用C.锰矿四、连线题。将下列生物与其生活的环境连线。河流或湖泊海洋五、实验操作。(能力指数★★)如果你在一艘漂浮于大海的船上,此时所有的淡水都喝光了,那么你能制作简易的海水淡化装置吗?请说一说你是如何制作的。六、综合分析。(能力指数★★★)给下列海洋资源分类。石油海豚珊瑚天然气海星食盐溴潮汐发电钛铁矿波浪发电生物资源矿物资源化学资源动力资源《海洋》参考答案1.(1)海洋(2)盐类(3)矿物化学动力(4)3.6270.8%2.(1)√(2)×(3)(4)√(5)×3.(1)C解析:海水中含有大量的盐类物质,人如果喝海水会感到越喝越渴。(2)B(3)A(4)B解析:鱼、虾属于生物资源,锰矿属于矿物资源。4.5.先用一个盆盛装海水,然后在海水中放一个小碗并在碗中放入石块,接着用保鲜膜盖住水盆,最后将这个装置放在太阳下。6.生物资源:海豚、珊瑚、海星矿物资源:石油、天然气、钛铁矿化学资源:食盐、溴动力资源:潮汐发电、波浪发电4.4《珍惜水资源》同步习题一、填空题。1.通过“体验淡水资源的有限”的模拟实验我们可以知道,地下水、冰川水、河流与湖泊水占地球水资源的总量非常________。2.地球上的淡水资源越来越________。[填“充沛”或“匮乏”]3.为了节约用水,我们刷牙时要________水龙头。二、判断题。1.地球上的淡水资源是有限的,我们应该节约用水。()2.洗脸抹香皂时要随手关闭水龙头。()3.淘米或洗菜时用水清洗的次数越多越好。()4.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离不开水。()三、选择题。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没有水,植物无法生长B.没有水,海洋生物就无法生存C.地球上的水资源非常丰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从自身做起,不向自然水域中投放污染物B.向身边的人宣传保护我们的自然水域,提高环保意识C.自然水域中小鱼、田螺等水生生物数量庞大,不必保护3.在体验“可利用淡水资源的供不应求”的模拟实验中,你认为会导致用水量增加的是()。A.海水的蒸发B.人口数量增多C.使用节用设施4.关于下图中小朋友的做法,说法正确的是()。A.为了节约用水,最好不要经常洗手B.洗手后要及时关闭水龙头C.公共洗手池,自然有人管,水龙头关不关无所谓5.下列方法属于节约用水的是()。A.洗碗时把碗放在水龙头下直接冲洗B.开着水管不间断地冲洗汽车C.将洗过脸的水收集起来冲洗厕所四、简答题。在“体验淡水资源的有限”的实验中,21毫升、6.5毫升和0.5毫升的水依次代表什么?五、综合探究。(能力指数★★★)小欣和同学们进行了“体验可利用淡水资源的供不应求”的模拟实验。1.导致用水量增加的做法。□用脸盆洗手□用流水洗手□用出水量大的马桶□用出水量小的马桶□不太脏的水直接倒掉□不太脏的水存起来再利用□沐浴头的出水量小□沐浴头的出水量大□小件衣服用手洗□小件衣服用洗衣机洗2.在实验中小欣扮演的“供水者”和同学们扮演的“用水者”在现实生活中分别指的是什么?六、综合应用。(能力指数★★★★)“节约用水,从小事做起!”观察下面这个家庭用水的图片,分析并回答问题。1.请将下面的行为填到图片上。(填序号)①浇花②冲厕所③淘米④拖地⑤洗菜2.该家庭的这种用水方法可取吗?为什么?参考答案1.(1)少(2)匮乏(3)关闭解析:在我们刷牙或洗脸的过程中要随时关闭水龙头,这样可以避免水资源的浪费。2.(1)√(2)√(3)×解析:清洗次数过多会浪费水资源,因此清洗的次数要适当。(4)√3.(1)C(2)C(3)B(4)B(5)C4.依次代表冰川水、地下水、河流与湖泊水的总量。5.(1)用流水洗手用出水量大的马桶不太脏的水直接倒掉沐浴头的出水量小件衣服用洗衣机洗(2)供水者指的是一个地区可利用淡水的补充,如降水、调水等;用水者指的是各种用水活动,如生活、农业、工业用水等。6.(1)(2)可取,这种用水方法基本做到了物尽其用,不浪费。5.1《人的呼吸》同步习题一、填空题。1.将两手放在胸下方,深呼吸。呼气时,我们感到胸腔_______,吸气时,我们感觉胸腔_______。2.呼吸道包括鼻腔、_______、喉、_______、_______。3.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吸入的空气导入澄清石灰水,摇晃后,石灰水_______,呼出的空气导入澄清石灰水,摇晃后,石灰水变_______了,说明我们呼出的气体里含有_______。二、判断题。1.气管和支气管连接着喉和肺。()2.肺是氧气和二氧化碳进行交换的器官。()3.人呼吸时吸收的是氧气,排出的是二氧化碳。()4.植物能产生氧气。()5.人离开空气1秒都不行,只要离开马上就会死()三、选择题。1.鼻腔、咽、气管和支气管都有调节()的作用。A.空气温湿度B.空气进气量C.氧气浓度2.肺是()系统的主要器官。A.消化B.呼吸C.循环3.将食指放在鼻前,深呼吸,我们感觉()。A.很舒服B.呼吸不通畅C.没什么不同4.仔细观察右图,说法错误的是()。A.人和动物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B.人和动物消耗二氧化碳,产生氧气C.植物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四、填图题。请在下图中写出人体呼吸器官的名称。能力提升练练会综合能力快速提升成绩5、实验探究。(能力指数★★★)一般情况下,人体吸入的和呼出的主要气体如下。气体氮气氧气二氧化碳吸入人体78%21%0.03%呼出体外78%16%4%回答下面的问题。1.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气体相比,________减少了,________增加了,________不变。这说明人体的呼吸需要________,不需要________。2.人的呼吸实际上是在进行气体交换,人体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是________。参考答案(1)缩小扩大(2)咽、气管、支气管(3)不易变浑浊浑浊二氧化碳√√√√×ABBB(1)氧气二氧化碳氮气氧气氮气(2)肺5.2《运动和呼吸》同步习题一、填空题。1.人一次能呼出的_______气体量就是肺活量。用_________可以更方便准确地测出肺活量。2.如图所示,人在进行运动时,呼吸明显比平时_________。3.空气不良时,我们出门要戴_________。二、选择题1.成年人的肺活量一般在()。A.6000毫升以上B.2500~4000毫升C.1000毫升以下2.下面保护呼吸器官的方法错误的是()。A.不吸烟,远离二手烟B.积极参加体育运动C.空气污染严重时,出门也不戴口罩3.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运动结束时一分钟的呼吸次数越多证明身体越好B.小学生的肺活量应在1000毫升以下C.积极参加体育运动可以增加肺活量4.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人在运动后呼吸加快了B.呼吸对我们人体不重要C.肺活量大的人,身体供氧能力更弱5.经常吸烟易对()产生危害。A.心脏B.胃C.肺三、判断题1.人的大脑长时间缺氧就会造成不可扭转的损伤。()。2.吸二手烟不会危害我们的呼吸器官。()。3.运动结束时,一分钟的呼吸次数会减少。()。4.憋气会使大脑变的迟钝。()。5.运动员比一般人的身体供氧能力更强。()。能力提升练练会综合能力快速提升成绩四、实验探究。(能力指数★★★★)下面是小萱同学记录的自己在三种状态下一分钟的呼吸次数。安静状态下运动结束时休息3分钟后休息10分钟后第一次24次45次39次27次第二次25次44次38次26次第三次23次45次40次25次1.小萱同学安静状态下的呼吸次数平均值是()次。2.在不同状态下,一分钟的呼吸次数()(填“相同或“不相同””)。3.运动结束后呼吸次数比安静状态次数(),说明运动时呼吸会()。参考答案(1)最大标准测试仪(2)急促、快(3)口罩BCCAC√××√√(1)24(2)不相同(3)多加快5.3《食物的旅行》同步习题一、填空题1.模拟食物在消化道里的运动时,我们可以用模拟胃。2.将食物传送到胃。3.储存难以消化的食物残渣,生成粪便。4.肠道是人体的消化器官,成人肠道长6.5-8.5米,约为身长的倍。5.胃可以储存和搅拌,吸收一些。二、选择题负责将食物磨碎,与唾液混合的消化器官是(

)。A.咽部B.口腔C.胃2.食物开始消化的地方是(

)。A.胃B.小肠C.口腔3.小肠的作用是()。A.传送食物至胃B.储存和搅拌食物C.完成消化和吸收4.下面有利于保护我们的消化器官的做法是()。A.平时多吃生的食物B.每天的饮食要有规律C.多吃辛辣的食物5.通过反复挤压气球里的食物可以模拟()的功能。A.胃B.小肠C.大肠三、判断题1.吃太多会增加胃的负担,但饿肚子不会影响胃的健康。()2.夏天天气太热,吃过冷的食物可以解暑,并不会伤害消化器官。()3.每天的饮食不需要有规律。()4.食物在被消化的过程中,其中的营养物质会被慢慢吸收。()5.胆囊能够产生胆汁。()四、连线题口腔传送食物至胃小肠储存和搅拌食物,吸收一些营养胃将食物磨碎,与唾液混合大肠完成消化和吸收食道储存难以消化的食物残渣,生成粪便五、综合题(A)(C)(D)(B)(A)(C)(D)(B)(E)上图是人体消化系统的模型图,请根据上图回答下列问题。1.填写消化器官各部分的名称。A:_______B:_______C:_______D:_______E:_______2.食物在口腔中经历了初步的消化过程,在_______里化学性消化,变成食糜;食物的营养主要是在_______中被吸收的。答案参考一、1.气球2.食道3.大肠4.最大4.55.食物营养二、BCCBA三、×××√×四、口腔传送食物至胃小肠储存和搅拌食物,吸收一些营养胃将食物磨碎,与唾液混合大肠完成消化和吸收食道储存难以消化的食物残渣,生成粪便五、(1)口腔食道肝小肠大肠(2)胃小肠5.4《食物与营养》练习题一、填空题1.为了健康成长,食物要多样化,能、。2.油脂类食物含有丰富的,可供给们,保持我们的,但不能多吃。3.碘酒是探测器。4.、脂肪、、、无机盐、水和膳食纤维是人体所需的七大营养素。5.食物中可以被人体吸收利用的物质叫。二、选择题1.下面属于淀粉类食物的是(

)。A.米饭B.蔬菜C.水果2.滴几滴碘酒到土豆切面上,土豆切面会(

)。A.变蓝B.变红C.无变化3.(

)是人体中最重要的营养素。A.水B.蔬菜C.粗粮4.蔬菜、水果类食物含有丰富的(

)。A.维生素和蛋白质B.维生素和无机盐C.无机盐和脂肪5.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A.油脂类食物含有丰富的脂肪B.油脂类食物可以供给我们能量C.油脂类食物可以多吃三、判断题1.鸡蛋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

)。2.蛋白质是我们长身体必需的营养素(

)。3.鱼、肉、奶等淀粉类食物含有丰富的糖类,可供给我们能量,支持我们的活动。(

)。4.蔬菜、水果是我们保持健康不可缺少的食物。(

)。5.豆类食物对排除人体内的有害物质和废物没有帮助(

)。四、简答题请把你今天的食谱写下来,参考中国儿童平衡膳食算盘说明你的食谱有哪些优点和不足,应该怎样改进。今日食谱早餐午餐晚餐优点:不足:改进:答案参考一、1.偏食挑食2.脂肪能量体温3.淀粉4.糖类蛋白质5.营养素二、AAABC三、√√×√×四、根据自己的食谱进行判断,食谱中谷物、蔬菜、肉类、水果都要涉及,合理搭配,不要太油腻,也不要太单调。(合理即可)专项学习《像工程师那样》同步练习一、填空题1.除土木工程师、电子工程师外,还有许多类型的工程师,例如、等。2.工程师是产品、结构或系统来改善人们生活的人。二、选择大乐园1.设计并监督高速公路、桥梁、房屋等建筑物的施工的是(

)。A.机械工程师B.环境工程师C.土木工程师2.(

)设计和开发航天飞机、国际空间站等飞行器。A.航天工程师B.园林工程师C.汽车工程师3.(

)设计电视机、计算机等电子系统和产品。A.电子工程师B.土木工程师C.环境工程师4.制作肥皂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只要前期研究得清楚、方案详细,制作出的肥皂就不需要再测试改进了B.制作肥皂模型时,选择制作模型的材料和工具很重要C.设计方案时要选择大家都认可的方案三、判断题设计一个产品时,我们应该先制作模型,再根据模型设计方案。()2.制作模型时,一定要与实际产品尺寸相当。()四、巧妙简答区请简要说出设计的一般流程?答案参考一、1.环境工程师园林工程师2.设计二、AACA三、××四、明确问题、前期研究、设计方案、制作模型、测试改进、展示交流第一单元走进科学1.小小科学家【教学目标】[科学观念]知道科学家是干什么的[科学思维]认识到不仅科学家能做科学研究,小学生也能做科学[探究实践]像科学家一样做实验,通过亲自动手滚小球有所发现[态度责任]树立起我们也能做科学的信心,立志做一位小科学家【教学重点】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认识科学家的工作,知道科学家是发现大自然奥秘的人【教学难点】学生难以掌握的东西,如:难理解什么?难操作什么?通过滚小球实验,认识到我们也能做科学【教学准备】[教师]搜集科学家的故事[学生]带有凹槽可调节坡度大小的轨道、钢珠(或玻璃球)、绒布、记录单【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一)调动学生已有经验,激发学生的兴趣1.出示词语“科学”,提问:在上一年级之前,你有听过科学这个词语吗?你做过什么和科学有关的事情?2.出示图片:孩子们做的一些与科学有关的活动3.小结:科学其实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遥不可及,科学就在我们身边,我们也可以像科学家一样,做很多与科学有关的事情。引出课题《小小科学家》[设计意图]本节课是全学段科学学习的起始课,而科学的概念对于儿童来说是比较抽象的,但学生都或多或少的参与过一些科学活动,所以,设计开放性的谈论话题,从学生的自我参与出发,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也利于学生对科学的理解。 二、了解科学家和科学家的工作(二)通过图片,了解科学家和科学家的工作1.出示科学家图片,说说这些科学家在做什么2.学生完成活动手册中把科学家和他的工作连线3.介绍袁隆平、珍妮。通过播放袁隆平、珍妮两位科学家的研究视频,了解他们主要从事的研究4.提问:你还知道哪位科学家,他有什么研究呢?5.小结:刚刚我们一起看了很多科学家的工作视频和图片,请你说说科学家是做什么的人。(科学家做研究工作,实践活动,如观察、实验、收集记录数据、得到发现等)[设计意图]利用图片、视频、分享科学家故事等多种渠道,使学生知道科学家是发现大自然奥秘的人,知道科学家里有研究动物的,研究植物的,研究地质的,研究天文的等等;知道科学家的工作有观察、实验、记录等等,帮助学生获得对科学家较为准确的认识。 三、小活动,体验大科学(三)小活动,体验大科学。——体验“滚小球”1.出示实验材料,提问引发学生思考:有什么方法可以让小球滚动起来?(斜坡)2.学生组装材料,尝试“滚小球”(学生演示,教师提示绒布的作用。)3.谈话激发深入思考:小球滚起来了,有什么方法让小球会滚得远一些?4.教师示范记录方法:标记小球从斜坡上滚下的位置,并记下小球在绒布上停止时的位置5.学生并尝试自己的方法6.学生实验结果,确定让小球滚得远一些的好方法7.大科学家伽利略也做过滚小球的实验,请大家一起阅读大科学家伽利略做的滚小球实验资料,播放伽利略故事动画视频,将自己做的实验与大科学家做的实验进行比较8.小结:同学们,刚才你们经历了观察、实验、记录、发现的过程,这些正是科学家们所做的事情。这个小小的实验,说明我们小孩子也能和大科学家一样,也能进行科学研究,并发现了一些奥秘,所以我们都是小小科学家[设计意图]通过自己动手做实验来感性地体验什么是科学,让学生感觉到自己也能做科学,激励学生从上好科学课开始,努力成为小小科学家。这个环节的教学设计,利用问题引导学生不断深入思考,小球怎样滚起来有什么方法让小球会滚得远一些?两个递进问题的提出,促进学生对实验进行深入的思考,看似没有过多的要求,但学生在讨论中会自主发现更多的实验条件的要求,通过思考、实践、、小结,学生的[科学思维]的培养在潜移默化中完成。 四、深入了解科学的秘密(四)深入了解科学的秘密1.科学家们通过实验,探索出许多大自然的秘密,出示电子教材P4上半部分内容,学生看图,说一说这些问题的答案,教师相机补充2.说一说:你还知道科学家找到了哪些问题的答案3.想一想:你知道吗?还有一些问题至今没有找到答案,观看视频4.说一说还有哪些问题没有找到答案5.一起讨论,你觉得这些问题以后会找到答案吗?[设计意图]学生都知道科学家是非常了不起的,但也要让学生知道,大自然的很多现象是非常奇妙的,我们的科学研究是无止境的。 【教学后记】2.小小工程师【教学目标】[科学观念]知道工程师是设计、发明、制造产品的人[科学思维]通过工程师的杰作,意识到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工程师的发明制造[探究实践]能够从实际问题入手,设计制作铅笔加长器,并对设计制作的产品不断改进,力争做得更好;[态度责任]能够从实际问题入手,设计制作的产品不断改进,力争做得更好;【教学重点】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知道工程师是怎样工作的,经历制作一件物品的过程;【教学难点】学生难以掌握的东西,如:难理解什么?难操作什么?认识工程师的工作与科学家的工作是有区别的,工程师重在设计、发明、制造;【教学准备】[教师]课件,教师演示材料:各类工程师作品磁性图贴(建筑类:楼房、桥梁、道路;机械类:机械臂、盾构机;交通类:车辆、船舶、飞机、宇宙飞船;家电类:电视、洗衣机、电饭煲、点读机;通迅类:手机、电话手表、卫星[学生]自制铅笔加长器:短的铅笔头、吸管、小木棒、一次性筷子、废旧纸张、剪刀、胶带、橡皮筋等【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一)工程师的工作1.出示几幅工作场景图提问:上节课我们了解了科学家的工作,你能在这些图片中挑出哪些是科学家吗?(采集标本、天文观察、研究水稻、做实验)2.制作模型和画设计图又是谁的工作呢?(工程师)工程师还会做哪些工作呢?阅读课本第5页,了解工程师的工作3.出示工程师的工作图:画设计图、制作模型、维修机器、调试产品提问:(1)如果让你给这些工作排个顺序,应该怎样排?(先画设计图,再根据图纸制作模型或是样品,产品出来后需要不断地调试及改进,在产品的使用过程中要进行维护,出现问题后要进行维修。板书:设计→制作→调试→维修)(2)在你的身边有工程师吗?你知道他是怎样工作的吗?4.出示科学家与工程师工作对比图思考:现在你能说说科学家和工程师的工作有什么不同吗?5.小结:(1)科学家:是研究事物的人。为了研究清楚一个问题,他们要观察、实验、采集标本(2)工程师:是修建、制造事物的人。他们用科学家的发现来解决一些问题,为此,他们要设计、制造、调试、维修[设计意图]工程师和科学家是两个比较容易混淆的概念,学生在上一课刚刚学习了科学家是怎样工作的,本课如果直接呈现工程师的工作,对仍然习惯形象思维的一年级学生来说,有可能会造成认识上的困扰,因此,有必要增加科学家与工程师工作行为的对比,引导学生自行找出不同,加深认识。 二、认识工程师的工作成果1.提问:工程师可以设计、制造,你知道他们的作品有哪些吗?(活动手册第2页)给工程师的杰作打“√”2.说一说:生活中还要用到哪些工程师设计、制造的物品?(学生说,老师贴图)(1)分类:工程师的成果真多,你能给这些成果分分类吗?请一名学生上台分类,其他学生修正(2)播放视频:工程师的杰作可见,工程师的杰作涉及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大到宇宙飞船、高大建筑物,小到我们用的一支笔、一块手表,都是工程师的杰作[设计意图]工程设计的成果很多,如果简单地让学生说一说,并不能完全让学生的思维水平向前发展,本环节则是利用填写活动手册先对学生的认知进行诊断性测试,并根据测试情况查漏补缺,再进行头脑风暴让学生尽可能多的说出所知道的工程师的杰作,最后利用分类的方法引导学生认识工程师的作品涉及到的类别,使学生对工程师的作品在认识有一个飞跃,同时培养学生深度思考的习惯3.:你有没有做过类似工程师的工作?做过哪些?都是怎么做的?小孩子的玩的搭积木、造房子、堆沙堡、拼装模型、测试赛车等活动其实就是小小工程师做的事情[设计意图]学生做过的类似工程师工作的经历,学生会发现原来自己曾经玩过的搭积木、拼装模型等活动就是工程师要做的工作,建立做小小工程师自信心的同时,也为下面将学做小小工程师做好了铺垫。 三、实践(三)实践:学做小小工程师1.激趣:既然大家都有过做工程师工作的经历,现在老师有个工作想要请在坐的小小工程师们帮忙解决,你们有信心吗?出示:短铅笔头提问:这样的短铅笔头不好写字,怎样才能把它变成好写字的笔?(板书:铅笔加长)2.提出工程任务:制作铅笔加长器3.制作流程:(1)思考:用什么材料加长?(学生提出可用材料,讨论这些材料的可行性)(2)设计:(出示可提供材料:短的铅笔头、吸管、小木棒、一次性筷子、废旧纸张、剪刀、胶带、橡皮筋)用这些材料可以怎样做?(3)制作:给各小组分发材料,学生分组制作(4):(出示活动手册表格)请根据表格里的内容评价自己和同组同学的作品(5)改进:你还想怎样改进自己的作品?4.比较观察:出示成品铅笔加长器,比较自己作品与成品的区别,说说成品比较巧妙的设计对自己的启发[设计意图]在实践环节中,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问题分析,提出设计目标,并在目标指导下进行材料选择、结构设计、自主选材制作、小组内发布成果及改进,完整经历了工程设计、制造的简单流程,体验了工程师的工作,使学生发现,按照工程设计流程,就能设计制造出一件作品,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四、小结(四)小结全课,启发新思(在你的生活中,还发现有什么东西不好用了,你能用今天学到的方法改进它吗?)[设计意图]利用这个环节启发学生改进旧物,这是小发明的开端。 【教学后记】3.上好科学课【教学目标】[科学观念]知道遵守规则对上好科学课很重要[科学思维]知道有规则指导的活动更公平、更高效[探究实践]通过比较水的多少的活动,认识到科学课上要遵守规则;[态度责任]参与制定上好科学课的规则,并愿意遵守这些规则【教学重点】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制定科学课的规则并在活动中遵守规则【教学难点】学生难以掌握的东西,如:难理解什么?难操作什么?能够在活动中有规则意识并主动遵守。【教学准备】[教师]课件[学生分组材料]细而高的瓶子、粗而矮的瓶子、染色用的颜料、塑料量筒、抹布【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谈话:同学们已经上过两节科学课了,现在你们是不是对科学教室充满了兴趣,想去看一看科学教室到底什么样子?去之前,同学们先猜一猜科学教室都有些什么?学生大胆猜测并回答(学生都对动手探索充满好奇,对科学教室充满兴趣。直接提问的方式导出科学教室并且通过猜一猜环节可以调动学生思考学习的积极性。) 二、参观比较(一)比较科学教室和普通教室的不同1.游戏激趣提问:喜欢玩“找不同”的游戏吗?平时你们都用两张不同的图片找不同,今天咱们来玩个现实版的“找不同”,给大家一分钟时间,仔细观察我们所在的科学教室和普通教室有什么不同?(同时出示实验室与普通教室图)主要不同:桌子大、有与科学有关的事物、有水龙头2.你觉得科学教室为什么要这样布置?(1)大桌子:实验操作方便(2)水龙头:实验时会用到水(3)一桌围坐多人:有的时候,科学学习需要合作完成(4)实验器材:科学课上我们要像科学家一样进行研究,就会用到各种各样的实验器材,做有趣的实验[设计意图]看似不经意的比较活动,实际上是引导学生刻意观察实验室的布局、设施,思考不同布局、不同设施的作用,在熟悉实验室的同时,也为第三个活动制定课堂规则作铺垫为方便学生学习,建议老师们上课前按科学课上课规则中能讨论到的方面把实验室精心布局一番,让学生能发现更多科学教室的不同,拓展学生思维的宽度。 三、活动,比较水的多少(二)实验:比较水的多少,初定规则1.科学课经常会做实验,你们会做实验吗?2.出示:高矮不同的两个装水的瓶子,你能判断哪个瓶子里的水更多吗?想比较有什么办法?(1)找个和1号瓶一样的瓶子,把2号瓶的水倒进去,再和1号瓶比较(2)找个和2号瓶一样的瓶子,把1号瓶的水倒进去,再和2号瓶比较(3)找个有刻度的瓶子,先倒入1号瓶的水,在纸上记下有多少格水,然后把水倒回1号瓶;再倒入2号瓶的水,和刚才的记录的格数做比较3.你们想用哪种方法?请每个小组同学商议决定4.(展示材料区)材料区有很多材料,但老师提供的材料只够每个小组选用一种方法比较水的多少,应该怎么取用材料呢?5.方法已经有了,那我们在实验时有没有需要注意的地方?根据学生描述,初定一些简单的规则,并简单板书[设计意图]一年级学生刚刚开始科学课的学习,实验可以“扶”为主,实验前最好带领学生明确实验方法。在实验立方法讨论后,引导学生初步讨论实验注意事项,不要求全面,只是作为实验环节的一部分,要带领学生完整经历,从一开始就养成实验前思考注意事项的好习惯,同时也为后续正式修订科学课规则做铺垫。学生初步制定的规则,无论是否适用都应板书出来,方便实验后回过头来比对检查,如果不适用,可以引导学生在实践后自行修正4.学生分组实验5.汇报实验结果6.你们觉得自己的实验做得好吗?在刚才的实验中,大家提出的实验注意事项都遵守了吗?没有遵守是什么原因?[设计意图]实验后,学生有了实践的经验,此时趁热打铁要求他们审视自己刚刚在实验中的行为,发现有些规则执行了,有的没有执行,还有的情况自己一开始没有想到,然后才能产生自主修订科学课堂规则的需求。 四、订制科学课的规则(三)制订科学课学习规则1.实验的时候,老师观察到有的小组实验做得很有序,很快完成了实验;有的小组显得很忙乱,虽然也做完了实验,但是有水洒出来的情况,这样比较出的结果可能就不准确了,为保证科学课能做更多的实验,学习更有效率,可以制定哪些规则呢?2.讨论并分类制定规则,做好记录(1)听课时(不说话、专心听、多思考)(2)实验前(方法清、分工明)(3)实验中(低声语、细观察、巧合作、勤记录)(4)实验后(理器材、擦桌面、听汇报)(5)下课后(送器材、清桌面、摆桌凳)3.上科学课,遵守我们制定的规则有什么好处?4.看图片判断对错(活动手册P3)我们刚刚制定了上科学课要遵守的规则,相信大家已经有了怎样上好科学课的经验,现在有一个班的同学刚刚也做了实验,他们也想请你们帮忙判断下哪些行为是对的,哪些行为是错的,为什么错了?[设计意图]制定课堂规则的环节,分类讨论,制定规则,会让制定的规则更有针对性和指导性,在日后的科学课学习中也更具有可操作性(四)按制定的规则,实践整理制定了规则,就应该执行,这些规则才能有效,一会下课后,请大家按今天制定的规则整理,安静离开科学教室[设计意图]制定规则后,想要让规则起作用,就需要提醒学生按规则执行,否则一段时间后,这此规则会被束之高阁,不再起作用,开始上课之初,就开始按规则执行,待形成习惯,规则便会成为自然,有规则的科学课堂会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教学后记】第二单元用感官观察4.认识感官【教学目标】[科学观念]知道眼睛、鼻子、耳朵、舌头、皮肤都是人体的感觉器官(感官);[科学思维]知道动物也通过眼、耳、鼻等感知环境,并且有些动物的感官很灵敏[探究实践]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去观察我们周围的世界[态度责任]养成安安静静、仔细观察、耐心倾听的好习惯;乐于对生活当中常见的科学现象、自然现象进行探究与分享【教学重点】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知道感官指什么,怎样用感官获取事物更多的信息【教学难点】学生难以掌握的东西,如:难理解什么?难操作什么?1.用扇闻法闻气味;2.学习用完整的语言表述观察发现。【教学准备】[教师]课件、视频、玩具惨叫鸡、闻香盒(装有一整个的橘子)学生课前洗净双手【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认识感官(一)用观察玩具的活动建立感官的概念1.出示玩具惨叫鸡,玩耍发现提问:(1)这只鸡长什么样的?可以怎么玩?(黄色、光毛、小疙瘩、惨叫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