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邯郸至涉县段典型滑坡形态的研究_第1页
河北邯郸至涉县段典型滑坡形态的研究_第2页
河北邯郸至涉县段典型滑坡形态的研究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北邯郸至涉县段典型滑坡形态的研究

青兰高速邯郸至青兰县段山坡点的现场调查包括对山坡点的分类、山坡点的分析研究,为后续工作提供了参考和基础。滑坡情况调查青兰高速邯郸至涉县段,全长75.701km.大部分路段处于山岭重丘区,地质复杂多变,尤其在涉县境内,由于地质灾害的影响,山体多处出现塌方和滑坡等病害,在雨季情况就更为频繁和严重。据不完全统计,在长达11km的路段内,目前已查明的大小滑坡至少在10处以上。应管理处及施工单位的邀请,对病害严重的路段进行了现场调查和勘测,滑坡总体归纳为两种典型的形态。本文将重点论述这两种典型滑坡的形态,为后期的稳定性分析和处理措施提供参考和依据。高陡边坡厚层基质结构该滑坡位于青兰线邯郸至涉县段K145+250~K145+356路段的道路西侧。该滑坡在形态上呈箕形(图1)上窄下宽。因地处山脊之上,在地貌上总体呈正梯形,其周边呈陡壁,中部为洼地。在洼地中尚有多级台阶,其中较为明显的台阶有两个,是本地区最为常见的滑坡形态。●后缘。在形态上呈弧形,具双层结构,上层为碎石土,其下为风化程度不等的基岩(混合岩化黑云斜长片麻岩),沿后缘陡壁观察,随处可见滑移擦痕,其擦痕倾向与不同地段后缘的倾向和倾角相同。●滑坡周边。除后缘外,滑坡两侧周边也呈现为向内倾斜的陡坎,其在后缘部位及后缘至前缘的中间部位最为明显,临近前缘部位则陡坎消失。陡坎由碎石土所构成,呈陡倾斜状。碎石土由碎石和砂质土组成,其中碎石呈梭角状,粒度大小不等,分选程度极差,含量和砂质土参半。该岩土质地疏松,孔隙率大,透水性能良好,且遇水容易软化,随之使粘聚力和摩擦角相应降低,所以一旦雨季来临,则易产生坍塌,以致使滑坡的范围不断向外扩展。●滑坡体。滑坡体依据成分可分上下两层,上层由厚约1~4m的碎石土所组成。下层由碎块状结构的混合岩化黑云斜长片麻岩所组成,该层通常厚约2m左右。在滑坡体的两侧,具有双向同源沟,其沟深约2m左右,这一特征是确定滑坡存在的标志之一。●张裂隙。由拉张作用所形成的张裂隙在滑坡体与后缘间以及滑坡体内部极为发育,特别是在近后缘地段更为常见,张裂隙绕其后缘缘底呈向外凸出的弧形。张裂隙形态呈楔状,上宽下窄。远离后缘的张裂隙,在形态上呈向其前缘凸出的鼓状,连续性较差,常成群出现。上述张裂隙在邻近前缘地段则发育程度明显减弱。●滑坡面。滑坡面除在前缘、后缘和周边得以暴露外,其内部均被滑坡体所掩盖而呈隐蔽状况,且该面并非在滑坡的所有部位都呈理想的光滑状况和具有明显的标志。该滑坡共有两个滑坡面,即前缘滑坡面和上部滑坡面。前缘滑坡面,面临近前缘。它的产生是由于前缘部位临空面过大,且该部位由于断层破坏,岩石破碎,风化强烈。上部滑坡面位于地表之下4~8m处,形状呈弧形,主体倾向130°,同醉林的歪倒方向和滑移碎屑流的展布方向相一致,倾角后陡前缓,分别为64°~70°和32°。该面之下的滑床应以基岩为主。●滑床。上层由不规则的碎块状片麻岩组成,各碎块当量直径一般在40cm左右,但这些碎块并未产生较大位移,它们在片麻理产状上仍保持着一致性,倾向335°,倾角14°。这表明了在滑坡体滑动的过程中它们仍属于相对稳定的滑床部分,因此其本身并未产生扰动,否则它们的片麻理不可能保持一致。该层厚度达28m,属含水层,在滑坡前缘的高陡边坡地段可见地下水的地表露头两处,均为下降泉,流水呈股状,分别位于前缘的南北两端;下层为块状结构的片麻岩,属于该滑坡的最稳定部分,与其上层的接触面为一锯齿型波状面,面的高低受裂隙的发育程度所控制。●滑坡洼地。当滑坡体向下滑移之后,则滑坡周边未经滑移的部分将形成陡壁,而滑坡内部则成了洼地。滑坡洼地的展布方向大体与山坡的坡向一致,以近后缘部位及滑坡的中上部位最为清晰,但向前缘渐进,则清晰程度逐渐减弱,直至在近前缘部位自然消失。●滑坡台阶。在滑坡内部,可见多级滑坡台阶,其中较为明显的有两个,其宽度约3~5m.高1m左右。缘结构滑坡面该滑坡位于青兰线邯郸至涉县段K155+475-K155+559路段北侧,与道路相邻,因而对道路所造成的危害更大,属急需治理的滑坡之一。该滑坡位于山坡之上,在形态上呈较为圆滑的箕状(图2),其特点是后缘窄而前缘宽。在宏观上该滑坡后缘和周边张裂隙、滑坡台阶及滑坡面清晰可见,是本区滑坡的又一典型实例。●后缘。具有双层结构,其上层为厚约30~40cm的碎石土,碎石土之上又有杂草覆盖,构成了防止水土流失的植被。碎石土物质组成简单,除砂质土外,还有由基岩(混合岩化黑云斜长片麻岩)物理风化而形成的碎石,这些碎石均呈棱角状,未经磨圆.粒度以4~10cm居多。后缘下层为碎块状混合岩化黑云斜长片麻岩,这些碎块虽未经大的移动,但碎块多已松动,其内部裂隙极为发育。碎块粒度多在1m见方左右,因此该层极不稳定,一旦上层发生滑动,将被卷入滑坡体系中,成为滑坡体的有机组成部分。后缘中间高两边低。●滑坡周边。在该滑坡的东西两侧,分别可见两个陡坎,构成了该滑坡的东西侧边界。陡坎上层为15~50cm的碎石土,下部为强风化破碎的混合岩化黑云斜长片麻岩碎块。两层的特征与后缘的有关情况雷同,因此滑坡在滑移过程中,下部的碎块状片麻岩也会成为滑坡体的有机组成部分。●滑坡体。位于滑坡面之上的滑坡体在滑坡体的前缘与滑床间可见清晰的界线,但向其后缘渐进,则由于该滑坡主要是以崩塌形式向外扩展的,所以由崩塌所形成岩块的移动方式通常是顺坡的滚动,其滚动面也往往是前次崩塌物的堆积面。●张裂隙。在该滑坡中,张裂隙极为发育,广见于滑坡内部、边部及滑坡周界之外,滑坡周界包括后缘的张裂隙,围绕周界呈箕状分布。滑坡台阶中的张裂隙呈鼓状向外凸出。滑坡周界以外地段,如后缘背后及东界之东也见有多条张裂隙,裂隙呈弧形围绕周边分布。滑坡周界以外张裂隙的出现,预示该滑坡仍在继续向外扩展中。●滑坡面。该滑坡的滑坡面以前缘部位最为清晰,其特征是西部呈陡倾的楔形面而东部呈相对平直的陡壁,且楔形面较为光滑而陡壁面略显粗糙,因此该滑坡面在总体上是由楔形面和陡壁面相结合而成的折线状曲面。●滑床。在滑坡的前缘以及东段滑床已裸露地表,清晰可见。滑床由混合岩化黑云斜长片麻岩组成,该岩石的风化程度东段低于西段,且组成东段滑床的片麻岩呈块状结构,其内裂隙不发育;而西段的岩石则呈碎块状结构,为强风化岩石。●滑坡洼地。滑坡洼地是该滑坡的显著标志之一,但就其明显程度而言,要以近后缘部位、滑坡西段以及东北侧最为显著;而在东南地段则洼陷程度明显减弱。●滑坡台阶。该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