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1页
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2页
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3页
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4页
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单元主题: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学习任务群: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单元学习目标:1.通过阅读单元导语及单元研习任务,明确单元学习目标及重难点。2.结合历史背景理解作品的丰富内涵,体悟精神。3.默读6篇课文,对本单元文章进行结构梳理,划分层次。4.结合文本,了解开幕词、回忆录、新闻的文体知识,文体风格及影响因素。5.学习如何根据标题选材。从新课标18个学习任务群的角度说,部编语文选择性必修上第一单元,属于“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如果换一个视角,六篇文章里包括了一篇开幕词、两篇回忆录、两篇新闻、一篇抗疫总结,从文本本身的特点看,也可以说本单元属于“实用性文本阅读”。它们涵盖了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改革开放的革命历程,共同反映了“伟大的复兴”这一人文主题。从“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任务群的角度,本单元的学习要引导学生体会革命志士的革命精神和伟大人格,感受无私无畏的革命精神,继承和弘扬革命文化,获得崇高的体验和革命传统的浸润;理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神内涵。“实用性文本阅读”则要求学生掌握当代社会常用的实用文本,善于学习并运用新的表达方式。在阅读过程中培养学生筛选信息、整合信息的能力,提升学生的逻辑思辨能力。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希望同学们能从特定叙事中切身感受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逐渐形成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懂得尊重革命传统,珍惜当下,坚定自信,树立远大的志向;并能把握政论文、新闻、回忆录等实用类文本的风格特点,学习其写作技巧,运用到自己的语言表达和创作中。体会中华民族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和革命人格;鉴赏富有特色的语言,掌握实用类文的文体特征、阅读方法以及艺术特色。任务一:整体把握,明确目标单元目录,单元导语整体感知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一单元。学生能通读单元文本,整体把握文章内容;能通过阅读单元导语及单元研习任务,明确单元学习目标及重难点;能产生情感共鸣,拉近与革命文化作品的距离。带领学生阅读单元导语,圈点勾画出单元学习目标。并结合单元研习任务,讨论可以运用哪些学习策略才能更好达成学习目标和研习任务。1:阅读单元导语,结合单元研习任务,明确单元学习目标和要求。单元导语:①单元人文主题:伟大的复兴;②单元所属任务群:“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学习任务群;③单元学习价值:第一段;④选文内容简介:第二段;⑤单元目标阐释:第三段。单元研习任务:①讨论当下阅读优秀革命文化作品的意义;②体会优秀革命文化作品的特点;③探讨优秀革命文化作品的写作技巧;④写作训练:材料的积累与运用。2:观察课文选题,思考编者选取课文的意图。①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长征胜利万岁》《大战中的插曲》②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③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别了,“不列颠尼亚”》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2020中国抗疫记》3:结合已学过的革命文化作品和文史知识,回顾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从苦难走向辉煌的历程,并绘制历史年代时间轴。任务二:体悟精神,感受内涵通过群文阅读,能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不断奋斗的光辉历史,能结合历史背景理解作品的丰富内涵,获得崇高的体验。建党一百周年之际,回顾历史,风雨兼程。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从建国到建设再到伟大复兴,由“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也记录了很多历史高光时刻。1毛泽东天安城楼讲话,2长征胜利,3百团大战,4香港回归,5焦裕禄,6抗击疫情。这些记录了许多重要的历史瞬间,今天我们就来重温历史,感受时代脉搏。泛读文本,感受时代精神速读文本,思考下列问题。①六篇文章的写作背景分别是什么?②六篇文章中体现的具体时代精神分别是什么?《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政论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已经取得基本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即将成立。共和国缔造者们对新中国成立的豪情与对未来的抱负。《长征胜利万岁》回忆录长征:红一方面军红四团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夺取最后一战——吴起镇战斗长征精神:不怕艰难险阻,不怕牺牲;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患难与《大战中的插曲》回忆录抗日战争时期:百团大战攻打井陉煤矿的战斗中,作者统帅的连队救助了井陉煤矿火车站日本副站长加藤清利夫妇的两个女儿。革命精神:善良博爱、人道主义、人民军队为人民。《别了,“不列颠尼亚”》新闻改革开放时期: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维护祖国统一的自豪感:不懈追求洗雪国耻,维护国家领土尊严。《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通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焦裕禄1962年被调到河南省兰考县担任县委书记,整治兰考灾区。焦裕禄精神:无私忘我、牺牲自我、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等。《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2020中国抗疫记》新华社论伟大历史复兴时期:2020年初遭遇新冠疫情,经过艰苦努力,付出巨大牺牲,湖北保卫战、武汉保卫战取得决定性成果,全国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抗疫精神:自强不息、百折不挠;万众一心、众志成城;顾全大局、甘于奉献;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命运与共、天下一家。这些文章,集中反映了从革命年代到新中国建立,再到社会主义建设、改革、伟大历史复兴的百年征程,无论时代如何变化,不变的是建设者、奋斗者的豪情壮志。革命精神、英雄精神、长征精神、焦裕禄精神、抗疫精神是时代精神的具体呈现,也是民族精神的凝聚。单元目标要求:不仅要体悟革命精神,坚定文化自信;也要把握不同体式作品的风格特点。任务三:阅读文本,理清文章写作思路。《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写作逻辑:回顾历史--立足当下--展望未来划分层次:第一部分(第1段):以简明扼要的语言宣布会议开幕。第二部分(第2段):介绍会议性质。第三部分(第3—6段):回顾了中国人民的斗争历程,论证革命胜利的历史必然性。第四部分(第7—12段):指出“站起来”的中国面临的新形势,以及保障胜利果实和加快建设的方法及作用,并表明必然胜利的决心和信心。第五部分(第13—16段):结束语,用充满感情的四句话表达对人民英雄的敬意和赞扬,对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自豪和自强,以及对本次会议必将圆满成功的喜悦。《长征胜利万岁》写作逻辑:时间顺序划分层次:第一部分(第1-8段)红四团到达了陕北吴起镇。第二部分(第9-22段)毛主席智慧长征中的最后一仗——回击二马骑兵的吴起镇战役。第三部分(第23-46段)中央召开全军干部会议,毛主席发表讲话,总结并宣布红军长征胜利。《大战中的插曲》写作逻辑:以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的逻辑顺序为线索,采用倒叙的方式划分层次:第一部分(第1段)引出战争中的“插曲”。第二部分(第2-3段)交代照顾两个日本小女孩的起因。第三部分(第4-6段)照顾两个小女孩,随后妥善护送返乡,并交代了一封写给日本军官的信。第四部分(第7-10段)交代写信的原因。第五部分(第11-15段)交代救助日本小女孩这件事儿的结果和影响。《别了,“不列颠尼亚”》写作逻辑:时间划分层次:第一部分:导语(第1段)查尔斯王子和离任港督乘“不列颠尼亚”号离港,标志着英国对香港管治的终结。第二部分:主体(第2-10段)叙述了中央关于香港政权交接的一系列仪式。第三部分:结语(第11段)叙述英国对香港管治的开始与结束。《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写作逻辑:小标题以焦裕禄同志的事迹和品质进行分类,整体按照时间线索进行安排。划分层次:第一部分(第1—7段)介绍了兰考县的“三害”,以及焦裕禄带来的希望。第二部分(第8—16段)焦裕禄率领的调查队经历的艰辛和取得的成就。第三部分(第17—27段)焦裕禄处理灾情的具体工作。第四部分(第28—36段)焦裕禄忍着病痛开会、工作,最终病情加重离开了工作岗位。第五部分(第37—62段)焦裕禄病危、临终前对兰考县的牵挂以及他的离世。第六部分(第63—71段)兰考人民对焦裕禄的悼念及兰考人民发扬焦裕禄精神,完成了遗志。任务四:文体风格,艺术特色1.开幕词:是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的领导人,在会议开幕时所作的讲话,旨在阐明会议的指导思想、宗旨、重要意义,向与会者提出开好会议的中心任务和要求。开幕词特点:①简明性,即简洁明了、要言不烦。②口语化,它的语言应该通俗、明快、上口。③宣告性,开幕词是会议或者活动的序曲,所以开幕词有宣告会议或活动正式开始的特性。④引导性,开幕词一般要阐述会议或活动的宗旨、目的、意义、任务等,这对整个会议或活动的成功举行起着引导作用。⑤鼓动性,开幕词带着对活动的良好祝愿,通过介绍会议或活动,激励参与者的参与意识,调动其积极性。2.回忆录:是追忆本人或他人过去生活经历和社会活动的一种文体。可以指关于一系列事件的记录,通常由参加者所写而不像历史那样拘于形式和完备,如凯撒的《高卢战争回忆录》;也可以指一种自传体描述,其口吻常闲逸而亲切、注意的焦点通常在作者所知的人物、事件或时代上,如《杨成武回忆录》。回忆录要求:真实、广泛、突出。①真实,指真实记载作者的经历和观感。②广泛,是指回忆录不仅要回忆个人,而且要以个人为主线,广泛反映社会的历史面目。③突出,是指回忆录中的人物要处于突出地位,要有个性,事件要典型。3.新闻:是对新近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或早已发生却是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事实的及时报道,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新闻包括消息、通讯、特写、调查报告等;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新闻的结构:比较固定,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五个部分。①标题:分主标题和副标题,主标题标明新闻内容,副标题补充、解释主标题内容。②导语:是引导读者阅读新闻的开头语,是处于新闻开头的一句话或一段话。③主体:用最精简的文字,简明、扼要、生动、真实地写出新闻中最主要、最新鲜的事实。④背景:主要是对新闻事件发生的历史、环境与原因的说明,为烘托和表达新闻的主题服务。⑤结语:是新闻的最后一段或最后一句话,主要阐明新闻的意义,使读者对新闻的理解、感受加深,从中得到一定的启示。新闻的特点:为真(新闻的事件必须真实)、短(篇幅要求短)、快(时效性)、活(要写得生动活泼、引人入胜)、强(思想性和指导性要强)。新闻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即“五个W”:Who(何人)、What(何事)When(何时)、Where(何地)、Why(何故),“一个H”:How(如何)。4.通讯:是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按照内容分类,通讯一般分为人物通讯、事件通讯、概貌通讯、工作通讯。通讯的特点:①报道详细深入。通讯要对事件的来龙去脉、重要环境,背景做具体描写。②注重思想意义。通讯一般报道那些人们普遍关心的、有现实意义的题材。③强调形象说话。通讯不仅用事实说话,还注重情节和人物形象塑造。④较弱的时间性。相对新闻消息讲求时效性而言,通讯的时间性较弱。⑤议论色彩较浓。通讯突出评论性,使思想观点一目了然。学习活动一:认真阅读上面的文体知识,独立完成下列表格。文体语体语言风格《大战中的插曲》 回忆录文艺语体朴实无华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开幕词演讲语体磅礴凌厉 《长征胜利万岁》 回忆录文艺语体言近旨远 《别了,“不列颠尼亚”》新闻消息新闻语体凝练庄重 《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2020中国抗疫记》新闻通讯新闻语体宏阔深刻任务五:学习如何根据标题选材1.梳理标题与中心的关系《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标题引用了毛泽东震撼历史的宣言,既表达了毛泽东对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这一中国历史发展必然结果的真知灼见,又道出了广大中国民众深藏已久的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与自由解放的心声。《长征胜利万岁》标题统帅文中红军胜利到达陕北、在吴起镇伏击并歼灭敌军、号召全军干部会议等事件,以表达对长征胜利结束的欣喜和激动之情。《大战中的插曲》标题统领着引出“插曲”的开篇、大战中拯救两个日本小女孩,并将她们送回日方的“插曲”、“插曲”中的孤女谢恩等场景和“插曲”的影响与意义,既凸显了中国军人的人道主义精神,又包含着对日本侵略者残酷暴行的控诉。《别了,“不列颠尼亚”》标题是文中现实场景的再现,参加完交接仪式的查尔斯王子和末任港督彭定康,乘坐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消失在南海的夜幕中。标题化用毛泽东“别了,司徒雷登”这一标题,以倒装句强调“不列颠尼亚”的离开,重在象征英国殖民统治在香港的终结。“别了”,有对侵略者的嘲讽,又有民族自豪感的抒发,意味着中华民族这段耻辱历史终告洗刷。《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标题总领文中各小标题下内容中的典型材料,以强调焦裕禄精神。《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2020中国抗疫记》标题点名“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镌刻着2020年中国抗疫斗争的胜利。2.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