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膳食调查和评价-PPT幻灯片_第1页
第一章膳食调查和评价-PPT幻灯片_第2页
第一章膳食调查和评价-PPT幻灯片_第3页
第一章膳食调查和评价-PPT幻灯片_第4页
第一章膳食调查和评价-PPT幻灯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居民营养状况调查营养调查(nutritionalsurvey)运用各种手段准确了解某一人群(以至个体)各种营养指标的水平,用来判定其当前营养状况。营养调查的目的◆了解居民膳食摄取情况及其与营养供给量之间的对比情况;◆了解与营养状况有密切关系的居民体质与健康状态,发现营养不平衡的人群,为进一步营养监测和研究营养政策提供基础情况;◆作某些综合性或专题性科学研究,如某些地方病、营养相关疾病与营养的关系,研究某些生理常数、营养水平判定指标等。营养调查的目的、内容和组织营养调查内容膳食调查;人体营养水平的生化检验;营养不足或缺乏的临床检查;人体测量资料分析。营养调查的组织按比例分层抽样调查按季节调查膳食调查应为3-5天,其中不应包含节假日。膳食调查前的知识准备

一、食物摄入量的估计

正确估计食物量是计算各种食物摄入量的基础,也是计算营养素摄入量的基础;掌握正确的食物重量估计,对于保证膳食调查质量十分重要;常用量具、容器、食物份量都是估计食物重量的快捷方便途径。1.常用食物量具和容器碗、盘、勺、杯

2.常见食物的份根据大多数个体食用的食物量或自然份量确定

3.常见量具和食物份量标准勺(10ml)、标准盘(21cm)、标准碗(13cm)

模型(实物)200g150g200g模型(实物)100g50g50g模型(实物)100ml250ml200ml250ml模型(实物)50g150g75g二、食物成分表使用《中国食物成分表2002》的基本内容6位编码前两位为类别第3位为亚类后3位食物在亚类中的排列序号考试方式快速查表食物分类三、可食部和废弃率的计算可食部=食品重量(W)—丢弃部分的重量(W1)×100%食品重量(W)可食率+废弃率=100%1.可食部的数值表示()g食物中可以食用的部分占该食物的比例。2.香蕉去皮后称重为150g,香蕉皮有100g,则香蕉的可食部为?可食用部分营养素计算X=A×(食物重量÷100)×EPX:食品中某营养素的含量A:每100g可食用部分食物中营养素的含量EP:可食部分比例四、生熟比的换算1.烹调重量变化率WCF=(烹调后食物的重量-烹调前食物的重量)÷烹调前食物的重量×100%生牛肉重500g,制熟后425g,其保留率:425/500×100%=85%能力要求2.生熟比生熟比=生重/熟重如:面条生重50g,煮熟后140g,面条的生熟比是:50/140≈0.36原料重量=食物的熟食重量×生熟比试题分析小李买了一条800g的鲤鱼,做成熘鱼片后重500g,已知生熟比为0.9,则鲤鱼的废弃率是()?考查:生熟比概念、换算、废弃率、保留率等净鲤鱼=500×0.9=450保留率=450/800×100%=56.25%废弃率=1-56.25%=43.75%四、食物生熟重量比值的换算

生熟比值食物的生熟重量比值=生食物重量/熟食物重量注意事项:生熟比值与食物种类和烹调方法有关;有些食品可通过《食物成分速查》查询生熟比值;水发的食物注意计算食物膨胀率学习单元124h回顾法定义:通过访谈的形式收集膳食信息的一种回顾性膳食调查方法,通过询问被调查对象过去24h实际的膳食情况,可对其食物摄入量进行计算和评价。是目前获得个人膳食摄入量资料最常用的一种调查方法。大型的全国膳食调查,小型的研究课题。原理与特点原理:通过询问的方法,使被调查对象回顾和描述在调查以前24h摄入的所有食物的数量和种类,借助食物模型、家用量器或食物谱图对其食物摄入进行计算和评价。特点:用时短、应答人不需要较高文化,能得到个体的膳食营养素摄入状况,便于与其他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比较。但应答人的回顾依赖于短期记忆,对调查者要严格培训。技术要点在实际工作中一般采用3天连续调查方法。具体询问方式包括:面对面询问、使用开放式表格或事先编码好的调查表通过电话、录音机等进行询问。使用开放式调查表面对面询问调查员要进行认真培训,要掌握某些引导方法帮助应答人回忆,准确获得食物消耗资料。一般要求在15~40min完成对所摄入食物可进行量化估计便于结合个体健康状况、职业、教育水平进行比较对回忆不清楚的老人和儿童,可询问其看护人员。24h膳食回顾调查要求:每一个调查对象回顾和描述24h内摄入的所有食物的种类和数量、一般是指从最后一餐吃东西开始向前推24h。实物量通常可参照家用量器、食物模型或食物图谱进行估价。设计调查表明确调查对象、时间、地区等基本信息主要包括六方面内容:食物名称原料名称原料编码原料质量进餐时间进餐地点24h回顾法个人人日数换算个人人日数=早餐餐次总数×早餐餐次比+中餐餐次总数×中餐餐次比+晚餐餐次总数×晚餐餐次比全家总人日数=所有在家用餐的人日数之和确定餐次比餐次比的确定一般早餐为30%、中晚餐各为30%~40%为宜,也可按照儿童的三餐能量比各占1/3计算。儿童餐次比例不是一成不变的数值。计算群体总人日数例如:P6能力要求:设计24h膳食回顾调查表工作准备准备好调查用的纸、笔、尺。了解调查目的。工作程序程序1:确定表头程序2:确定调查对象基本内容程序3:确定膳食回顾调查表的内容程序4:设计表格程序5:解释说明编写程序6:试用程序7:补充内容注意由于24h膳食回顾调查法主要依靠应答者的记忆能力来回忆和描述他们的膳食摄人情况,因此不适合于年龄较小的儿童与年龄较大的老人。24h膳食回顾调查表的应用准备工作:设计调查表;准备食物模型、图谱、各种标准容器;熟悉被调查者家中常用的的容器和食物分量;食物成分表或营养计算器软件;培训和调查工作程序:程序1入户说明来意程序2说明调查内容程序3调查和记录程序4引导回归记录要点程序5弥补调查不足程序6资料的核查程序7个人人日数的计算(p11)注意事项(p11)调查员一般从询问调查对象前一天所吃或喝第一种食物开始,按时间向前推进。这种按时间顺序调查某一天食物摄入量的方法是人们通常采用的方法。但是,如果调查对象很难回忆起前一天吃的是什么时,也可以从现在开始回忆,再往后回忆过去的24h。

用于估计食物量的工具要能够代表调查对象居住社区中通常使用的测量用具。由于调查主要依靠应答者的记忆能力来回忆、描述他们的膳食,因此不适合于年龄在7岁以下的儿童和年龄在75岁及以上的老人。传统的24h回顾法中包括调味品的摄入量统计。但由于对调味品的回顾误差较大,我国于1992年进行第三次全国营养调查时对24h回顾法进行了改进,调味品的资料采用了称重法获得的调味品的数据,即采用称重法修正的24h回顾法。由于在膳食调查中常采用多种调查方法相结合,故目前的24h回顾法也多为修正的调查方法。3天24h回顾法的调查时间原则上是从周一到周日随机抽选3天,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工作日和休息日的膳食常常有很大差异。因此,为了使调查结果能更好地反映被调查对象的一般膳食情况,3天回顾法调查通常选择两个工作日和一个休息日进行。24h回顾法多用于家庭中个体的食物消耗状况调查,对调查员的要求比较高,需要掌握一定的调查技巧,并加上诚恳的态度,才能获得准确的食物消耗资料。连续进行3天的24h回顾调查是简便易行的,且可获得被调查者的饮食变化数据。而1天的24h回顾调查结果作为评价被调查者膳食营养状况的时候常变化较大。考题分析1.某食堂的调查中,早餐40名员工进餐、午餐有50名、晚餐有30名,三餐的能量分配比为早餐30%、午餐40%、晚餐30%,则总人日数为()。A40B41C43D452.按照早、中、晚20%、40%、40%的能量分配,某一家庭成员某日记录到的早餐、午餐,那么该成员的人日数为()A0.4B0.6C0.8D1.0询问法是目前比较常用的膳食调查方法,是根据诲问调查对象所提供的膳食情况,对其食物摄入量进行计算和评价的一种方法,此方法适合于个体调查及特种人群的调查,询问法包括24h膳食回顾法和膳食史回顾法,两种方法也可以结合使用。学习单元224h回顾和膳食史结合方法1原理和特点24h膳食回顾法通过询问被调查对象过去24h实际的膳食情况,对其食物摄入量进行计算和评价的一种方法。膳食史法Bruke所创立,他鉴于人体生长发育受到长期饮食习惯的影响,认为采用膳食史法可获得调查对象通常的膳食模式和食物摄入的详细情况,得到的数据可以用来对个体食物与营养素摄入量特征进行描述,并按照摄入量进行分类,还可以用来评价不同群组人们的相对平均摄入量,或组内摄人量的分布情况。它与24h膳食回顾法的不同之处在于不只是询问昨天或前几天的食物消耗情况,而是询问过去一段时间一般的膳食模式,即长时期的膳食习惯。如果膳食有系统性的季节性变化,可以分季节进行调查询问。膳食史法已被广泛用于:营养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当食物消耗种类多,随季节变化大时,采用膳食史法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居民膳食的摄人情况。膳食史法的优点是可以进行具有代表性膳食模式的调查,并且样本量大,费用低,使用人力少,一般不影响被调查者的膳食习惯和进餐方式。回顾法和膳食史法都是开放式的调查,可以容纳被调查对象所提到的任何一种食物或食物组合,并对有关食物的种类、来源、加工方法、处理方法、对食物的详细描述以及食物量等反映食物特性的信息都没有限定。另外,这种结合方法表现食物和饮食习惯的范围非常广泛,因此特别适合于对不同文化群体的摄入量估计。当调查不同的个体时,也易于看到文化差异的影响。2.表格设计膳食史法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询问历史,询问调查对象通常的每日膳食摄入模式,可以用一些家用量具。食物模型或食物图谱估计食物量。第二部分是反复核对,用一份包含各种食物的详细食物清单来反复核对,以确证、阐明其总的饮食模式。最后一部分是被调查者记录当前3天的食物摄入量,可以用24h膳食回顾法。3.注意事项膳食史法是调查被调查者在过去一段时间的习惯性膳食模式和摄入量,因此,一对那些在饮食中每天有较大变异的个体是不适宜的。而且对被调查者的要求较高,要求调查结果能反映出调查对象在一段较长时间内的饮食特点。误差来源膳食摄入量的漏报或低估对食物大小或多少进行估计调查对象的主观因素能力要求—回顾和膳食史调查结合法工作准备常用的家用量具常见食物的模型或食物图谱较为详尽的当地摄入食物清单工作程序程序1:介绍工作目的程序2:熟悉调查表程序3:膳食摄入模式的询问程序4:用详细食物清单来核对程序5:调查被调查者3天的食物摄入量程序6:描述烹饪方法程序7:检查数量程序8:记录注意事项(1)随着收集数据天数的增加,调查对象的配合度会逐渐下降,特别是要求做连续数日调查的时候,情况更为严重。有时会选择调查4~5天的摄入量,这是目前估计能量和宏量营养素摄人量较为合理的做法。(2)一个人对食物摄人情况的回忆能力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包括年龄、性别、文化程度、情绪、注意力以及进食方式的连续性,文化程度和经济收入较低的调查对象回忆误差较大。(3)这两种膳食调查都是入户调查的方式,因此调查员对调查内容和方法的掌握程度以及他们与调查对象之间的沟通非常重要。新疆库尔勒地区轮台县维吾尔族居民膳食调查分析王先化,肖辉,吐尔逊江·买买提明,刘云波,朱全胜

了解新疆库尔勒地区轮台县维吾尔族的膳食结构及营养素摄入水平,以便指导维吾尔族营养保健,改善和提高维吾尔族的营养状况,为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营养学的宣传教育指导以及预防各种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新疆库尔勒地区轮台县维吾尔族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对192名研究对象进行基本情况调查,采用24h回顾法进行膳食营养状况调查。结果热量、蛋白质、大部分维生素及矿物质都已达到甚至超过DRIs标准,维生素A、核黄素、钙和锌摄入不足,达不到DRIs标准的要求,动物性脂肪有摄入过多的趋势。结论维生素A、核黄素、钙和锌为当地维吾尔族缺乏的营养素。建议在当地维吾尔族中开展宣传工作,加强对维吾尔族的营养指导,注意补充维吾尔族易缺乏的营养素,降低维吾尔族居民的动物脂肪摄入量。223例糖尿病病人膳食现状调查张菱

李德霞

傅晓英

赵志刚

文世林

鲁平

目的评价当前糖尿病病人膳食质量.方法采用膳食史法和24h回顾法,调查了223例糖尿病病人膳食热能、主要营养素摄入量和生能营养素来源及所占热能比例.结果与标准供给量比较,部分糖尿病病人热能摄取过剩、脂肪热比偏大、动物性蛋白质及胆固醇摄人过多,以肥胖体型者明显.结论当前糖尿病人群的膳食质量存在问题,需要综合性的营养干预,其中肥胖体型者是重点干预对象.学习单元3记账法根据账目的记录得到调查对象的膳食情况来进行营养评价的膳食调查方法,常和称重法一起应用。多用于建有伙食账目的集体食堂等单位。根据该单位每日购买食物的发票和账目、就餐人数记录,得到在一定时期内各种食物消耗总量和就餐者的人日数,从而计算出平均每人每日的食物消耗量,再按照食物成分表来计算这些食物所供给的能量和营养素数量。优点:操作简单、费用低、所需人力少,适用于大样本膳食调查,易于膳食管理员掌握,使调查单位能定期自行调查计算,可作为改进膳食质量的参考。适用于家庭调查,幼儿园、中小学、部队食堂等。缺点:只能得到全家或集体中人均的膳食摄入量,难以分析个体膳食摄入情况。基础:要求被调查单位的伙食账目完善。能力要求:记账法调查P21工作准备工作程序:程序1与膳食管理人员见面程序2了解食物结存程序3了解进餐人数程序4了解食物购进数量程序5食物的消耗量情况计算和记录程序6计算总人日数程序7核对记录结果程序8编号与归档注意事项:在不同季节调查开展多次短期调查;必须用混合系数的折算方法算出相应的‘标准人’的每人每日营养素摄入量,再进行比较和评价;自制的食物也要分别登记原料、产品及其食用量;记账法中要注意称量各种食物的可食部;各种小杂粮和零食的登记;调味品不调查,结合食物频率法调查调味品的种类和数量。学习单元4称重记账法应用非常广泛。通常用于调查集体伙食单位或家庭中食物消耗。通过现场称重和询问称重记账法-相关计算方法计算食物实际消耗量:家庭每种食物实际消耗量=食物结存量+购进食物总量-废弃食物总量-剩余总量计算每人每日各种食物的摄入量家庭平均每人每日各种食物摄入量=实际消耗量÷家庭总人日数称重记账法-相关计算方法计算每人每日各种营养素的摄入量食物中某种营养素含量=[食物量(g)÷100×可食部分比例]×每百克食物中营养素含量家庭某种营养素的总摄入量=家庭摄入所有食物中的营养素的量累加平均每人每日某营养素摄入量=家庭某种营养素的总摄入量÷家庭总人日数称重记账法-相关计算方法标准人日=标准人系数×人日数p26——表1-10能力要求-称重记账法调查表的设计工作准备工作程序:程序1确定调查对象和家庭成员程序2确定需要调查家庭食物的种类程序3确定需要调查的天数程序4记录每种食物数量程序5设计家庭成员每人每日用餐登记表程序6确定调查天数和用餐人次总数程序7修改表格的格式程序8表格试用和完善注意事项:注意称量食物的可食部不可忽略各种小杂粮和零食的登记,调味品的实际称量重量人日数和总人日数的计算外出进餐不计算在餐次总数中。例子——p30称重法步骤①准确记录每餐各种食物和调味品名称;②准确称取每餐各种食物的烹调前毛重、舍去废弃部分后的净重、烹调后的熟重以及吃剩饭菜的重量;③计算生熟比,生熟比=生食物重量/熟食物重量;④将调查期间所消耗的食物按品种分类、综合,求得每人每日的食物消耗量;⑤按食物成分表计算每人每日的营养素摄入量。第2节膳食调查结果的计算与评价*膳食调查的目的是了解在一定时期内人群膳食摄入状况以及人们的膳食结构、饮食习惯,借此来评价正常营养需要得到满足的程度。结果的计算、分析和评价十分重要。包括:膳食结构分析、营养摄入量分析、能量和营养素来源分析。学习内容学习单元1膳食结构分析与评价学习单元2膳食能量摄入量计算与评价学习单元3膳食营养素计算与分析学习单元4膳食调查结果计算与分析学习单元5数据库的建立和结果保存学习单元6人群膳食调查报告的撰写学习单元7膳食调查方法应用练习学习单元1膳食结构分析和评价世界不同地区的膳食结构:动植物性食物平衡的膳食结构植物性食物为主的膳食结构动物性食物为主的膳食结构地中海膳食结构五大类食物:谷类,蔬菜和水果类,鱼、禽肉、蛋类,奶类和豆类,以及油脂类与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提出的理想膳食模式进行比较,对被调查者的膳食结构进行分析评价。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膳食结构评价的依据与方法评价的依据:平衡膳食宝塔评价方法:根据24h膳食调查结果将食物按9类进行分类——谷类,蔬菜,水果,肉禽,蛋类,鱼虾,豆类及豆制品,奶类及奶制品,油脂能力要求:膳食结构的分析与评价工作准备工作程序:食物分析食物归类食物摄入量计算填写比较和分析评价建议工作准备24h回顾调查表一份平衡膳食宝塔图一份如p36程序1食物分析P37表1-17程序2食物归类根据24h膳食调查结果将食物按9类进行分类——谷类,蔬菜,水果,肉禽,蛋类,鱼虾,豆类及豆制品,奶类及奶制品,油脂注意:豆制品和奶制品如果在食物成分表中查不到,则按照以下公式进行折算:大豆的量=摄入量×蛋白质含量÷35.1鲜奶量=奶制品摄入量×蛋白质含量÷3程序3食物摄入量计算填写把食品调查表质量按归类计算填入下表,把宝塔推荐量添在最后一行。食物类别谷类蔬菜水果肉禽蛋类鱼虾豆类及豆制品奶类及奶制品油脂摄入质量宝塔推荐质量程序4比较和分析与平衡膳食宝塔建议的量进行比较评价食物的种类是否齐全,是否做到了食物种类多样化。评价各类食物的消费量是否充足。膳食宝塔建议不同能量膳食的各类食物参考摄入量见p38——表1-19程序5评价根据个人年龄、性别和劳动强度选择适宜的食物参考摄入量,与表1-19比较看属于哪种能量并比较各类食物的多少。程序6建议按照分析结果给出建议和评价。注意事项:奶制品和豆制品需要进行折算才能相加;遵循宝塔各层各类食物的大体比例;还有主要合理分配三餐食量。学习单元2膳食能量摄入量计算与评价学习目标掌握膳食调查中能量、蛋白质、脂肪食物来源分布的计算方法掌握三餐供能比的计算方法能够根据调查结果初步判断人体摄入的能量状况,并能够提出合理化改进意见营养素: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水产能营养素: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食物来源分布的计算方法能量的食物来源:谷类、豆类、薯类、动物性食物、纯能量食物和其他六大类,按照六类食物分别计算各类食物提供能量及能量综合后,可以计算各类食物提供的能量占总能量的百分比。计算膳食中能量来源分配产能营养素: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蛋白质供能比:碳水化合物供能比:脂肪供能比:蛋白质的食物来源食物分为谷类、豆类、薯类、动物性食物和其他分别计算各类食物提供的蛋白质摄入量及蛋白质总和各类食物提供蛋白质占总蛋白质的百分比,尤其是动物性食物。脂肪的食物来源将食物分为动物性食物和植物性食物两大类分别计算动物性食物和植物性食物提供的脂肪摄入量和脂肪总量。计算各类食物提供脂肪占总脂肪的百分比。一日三餐能量分配表将早、中、晚餐食物分别类出计算能量,并求出其占总能量的百分比。早餐中餐晚餐其他间餐能量%能力要求:膳食能量计算与评价p42工作程序程序1食物分类程序2计算能量摄入量程序3计算能量总和程序4计算食物供能的百分比程序5计算三种营养素提供的能量占总能量的比例程序6调查结果分析与评价程序5能量来源分配表

类别供能(kcal)占总能量(%)蛋白质脂肪糖类程序6调查结果分析与评价评价标准:蛋白质供能比10%~15%,脂肪供能比20%~25%,碳水化合物供能比55%~60%优质蛋白1/3以上学习单元3膳食营养素计算与评价学习目标:

掌握膳食营养素计算的基本方法掌握膳食营养素摄入评价的基本方法基础知识膳食营养素分析步骤:24h膳食调查表→计算各类食物的摄入量→计算各类营养素的含量→相加→各类营养素的总含量膳食营养素评价依据与方法:

结合不同调查对象的性别、年龄、体力活动水平,根据上面的计算与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进行比较工作程序程序1计算家庭中平均每人每日各种食物的摄入量家庭中平均每人每日各种食物的摄入量=实际消耗量÷家庭总人日数程序2计算家庭混合系数混合系数=(家庭成员1标准人系数×人日数+家庭成员2标准人系数×人日数+...)÷家庭总人日数程序3利用公式计算标准人的每日每种食物摄入量标准人的每日每种食物摄入量=平均每人每日各种食物摄入量÷混合系数程序4计算平均每人每日营养素和能量摄入量根据食物成分表程序5膳食营养素评价某营养素没有达到推荐摄入量(DRIs)的要求,其余营养素均达到或超过RNI或AI的标准。程序6数据归档膳食营养计算表

类别原料名称重量g能量kcal蛋白质g脂肪g糖类g钙mg铁mg锌mgVitAµgVitB1mgVitB2mg烟酸mgVitCmg总计查出与调查对象年龄、活动强度相符的推荐摄入量填入附表。再将附表计算所的每人每日各种营养素摄入量填入附表,计算实际摄入量占推荐摄入量的百分比,评价实际摄入量充足与否。膳食营养评价计算表表

营养素名称能量kcal蛋白质g脂肪g糖类g钙mg铁mg锌mg视黄醇当量µgVitB1mgVitB2mg烟酸mgVitCmgDRIs摄入量摄入量/DRIs(100%)学习单元4膳食调查结果计算与分析手工计算较烦琐,耗时基本程序的学习有利于理解和记忆计算机计算建立程序和熟悉软件工作程序程序1核对膳食摄入记录表程序2计算食物摄入量程序3计算各种营养素摄入量程序4计算能量食物来源程序5计算三大营养素供能比程序6计算蛋白质的食物来源程序7计算脂肪食物来源分配程序8初步结果分析和记录p51程序9储存计算结果如何评价:营养学中采用±10%的判断标准,即在此范围内为正常,超过+10%为过剩,低于-10%为缺乏。脂肪用供能比范围来判断。还需注意是否有超过高限摄入量的营养素,可以查维生素和矿物质的ULs。学习单元5数据库的建立和结果保存依据各种膳食调查表格的结构,设计相应的膳食调查数据录入程序,把膳食调查数据录入到数据库中,从而建立膳食调查数据库。便于膳食调查资料的档案管理,为进一步进行膳食调查数据分析奠定基础。基础知识选择合适的应用软件确定变量和编码膳食调查数据库的建立实现数据共享减少数据的冗余度数据的独立性数据实现集中控制数据一致性和可维护性膳食调查数据库存档能力要求:调查数据库的建立工作准备工作程序:程序1熟悉膳食调查表程序2编辑和确定编码程序3确定数据库结构程序4核查调查表、程序5录入和核对程序6完成和储存学习单元6人群膳食调查报告的撰写膳食调查报告以分析和发现该人群或多个人群的膳食营养问题或变化趋势为主要目标。膳食调查报告一般分为背景、目标、材料发法、结果、讨论几个部分。主题内容包括:居民食物摄入状况居民能量和主要营养素摄入量状况居民膳食能量、蛋白质、脂肪的来源居民膳食结构与膳食指南的比较通常采用统计分析软件进行人群数据的录入、整理与分析。能力要求-人群膳食调查报告的撰写p58工作准备工作程序:撰写提纲撰写背景和目标描述调查方法描述被调查的群体人口基本情况描述食物摄入情况描述居民膳食能量和主要营养素摄入情况居民膳食结构现状与膳食指南比较结论和建议全文修改和完善调查报告的写法标题署名正文前言调查报告的主体调查报告的格式

包括题目、报告撰写者姓名和单位、前言、主体(人群对象、材料、方法、结果)、讨论、结语、参考文献、致谢等。学习单元7膳食调查方法应用练习膳食调查是调查对象在一定时间内所摄取的能量和各种营养素的数量和质量,以此来评定该调查对象正常营养需要能得到满足的程度。膳食调查的通常采用的方法有称重法、记账法、化学分析法、询问法和食物频率法等。这些方法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联合进行。称重法适用范围及优缺点某一伙食单位(集体食堂或家庭)或个人一日三餐中每餐各种食物的食用量。需要计算生熟比,再计算各种生食食物的质量。24h回顾法适用范围及优缺点获得个人膳食摄入量的最常用的调查方法。可用于家庭中个体的食物消耗状况调查,也可用于描述不同人群个体的食物摄入情况。一般选用3天连续调查方法。开放式调查表进行面对面的询问记账法适用范围及优缺点适用于家庭,托幼机关、中小学或部队间有伙食账目的集体单位的调查。可调查较长时期的膳食,适用于全年不同季节的调查。难以分析个体膳食摄入情况。举例:一、膳食调查和评价(15分)某人,男,9岁,24h膳食调查表结果。食谱名称原料名称原料质量(g)进餐时间进餐地点鸡蛋鸡蛋60早餐家馒头小麦粉(标准粉)100早餐家牛奶牛奶100早餐家米饭大米(,标一)100中餐家炒空心菜空心菜400中餐家面条小麦粉(标准粉)100晚餐家炒豆腐豆腐150晚餐家烹调用油花生油20全日家1、分析评价该调查对象的膳食结构膳食结构评价表食物类别谷类蔬菜水果肉禽蛋类鱼虾豆类奶类油脂摄入量宝塔推荐量2、计算全日营养素及能量的摄入量膳食营养计算表食物名称重量g能量kcal蛋白质g脂肪g钙mgVitCmg合计3、完成膳食评价表膳食营养评价计算表营养素名称能量kcal蛋白质g脂肪g钙mgVitCmgDRIs(RNI或AI)摄入量摄入量/DRIs(100%)进行评价(答题可按照p51程序8模式)一、评价膳食结构:与平衡膳食宝塔建议的量进行比较评价食物的种类是否齐全,是否做到了食物种类多样化。评价各类食物的消费量是否充足。膳食宝塔建议的各类食物参考摄入量见p38——表1-19二、评价膳食营养素各种营养素是否达到或超过推荐摄入量(DRIs)的要求。没有达到的营养素特别要指出。营养学中采用±10%的判断标准,即在此范围内为正常,超过+10%为过剩,低于-10%为缺乏。脂肪则以供能比范围来判断。维生素和矿物质若有超过ULs需要指出。习题举要一、回顾法和记账法表格设计要点1、24h膳食回顾调查表主要包括()、原料名称、原料编码、原料质量、进餐时间,进餐地点等。A、食物类别B、食物名称C、食物性状D、食物色泽2、为了修正24h膳食回顾法仅调查一日可能出现的片面性,常常结合()。A、膳食调查史方法B、称重法C、记账法D、询问法3、24h膳食回顾是指()A、从最后一餐吃的东西完向前推24hB、从最后一餐吃的东西开始向前推24hC、从前一餐吃的东西完向前推24hD、从前一餐吃的东西开始向后推24h4、记帐法调查表的内容不包括()A.用餐人数B.被调查者的联系方式C.被调查者的住址D.进餐地点5.24h膳食回顾调查法适合于年龄较小的儿童与年龄较大的老人()6.在设计24h膳食回顾调查表时,被调查者的住址和联系电话不能忽略()7.设计相应合理的调查表是关系到膳食调查质量的关键因素()二、食物消耗量记录要点1.如果食物消耗量随季节变化较大,应在不同季节内开展()次短期调查,结果才比较可靠。

A、1B、2C、3D、多次2、当被调查单位人员的劳动强度,性别,年龄等组成不同时,应以()作为每人每日营养素摄入水平。A、人数的平均值B、标准人C、人日数D、混合人日数3.一条带鱼重500g,把带鱼的不可使用部分去掉称量为125g,则废弃率为()

A、10%B、15%C、20%D、25%4.记账法一般不能调查()的摄入量。

A、主食B、副食C、小吃D、调味品5.记账法调查期间,如果使用了糖果,可不进行登记(×)p236.如调查的某种食物为市品重,计算食物营养成分应按市品计算(×)

三、回顾法基本要求和技术要点1.24h回顾法是()A.通过询问的方法,使被调查者回顾和描述在调查前24h内所摄入的所有食物数量和种类,借助食物模型、家用量具或食物图谱对其食物摄入进行计算和评估B.询问过去一段时间的膳食模式,获得调查者通常的膳食模式和食物摄入的详细情况C.根据该单位每日购买食物的发票和帐目、就餐人数的记录,得出一定时期内的各种食物消耗总量和就餐者的人日数,并计算平均每人每日食物消耗量,再按照食物成分表计算这些食物所提供的能量和营养素数量D.称量记录一定时期内的食物消耗总量,并根据同一时期进餐人数计算每人每日各种食物的平均摄入量2、目前获得个人膳食摄入量最常用的调查方法是()A.24h回顾法B.询问法C.记帐法D.称重法3、下列不属于24h膳食回顾法的要求的是()A.面对面进行调查B.一年中只进行一次C.一般在15~40min内完成D.对老人、儿童可询问其看护人4.在实际的工作中24h回顾法一般选用()天连续的调查方法A.3天B.4天C.5天D.7天5、24h回顾调查法可用于家庭中个体的食物消耗状况调查,也适用于描述不同人群个体的食物摄入情况,包括一些散居的特殊人群调查(√)6、24h回顾法属于封闭式调查法(×)四、24h回顾法的优缺点与意义1、下列属于24h回顾法的优点是()A.应答者不需要较高文化水平B.费用低C.时间长D.适用于大样本调查2、下列不属于24h回顾法的优点是()A.应答者不需要较高文化水平B.能得到个体的膳食营养素摄入状况C.时间少D.适用于大样本调查3、不可作为长时期膳食调查的方法有()A.24h膳食回顾法B.记帐法C.食物频率法D.膳食史回顾法4、属于24h回顾法的缺点是()A.应答者不需要较高文化水平B.能得到个体的膳食营养素摄入状况C.时间少

D.回顾依赖于短期记忆,对调查者要严格培训5.年龄小于7岁的儿童不适宜用24h回顾法(√)6.24h回顾法是一种粗略的调查方法,调查结果与称重法的结果具有高度的相关性(√)五、人日数概念和计算主要问题1.人日数表示()A.被调查者用餐的天数B.调查者用餐的天数C.被调查者单位重食物消耗完所需天数D.每人每日消耗食物量2.1个人日指()A.一个人一天吃饭量B.一个人一天进餐数C.一个人一天吃中餐

D.一个人一天吃早、中、晚三餐3、总人日数指()A.一天中进餐的总人数B.全体人数C.全体全天个人总餐之和D.一天中一个人进餐数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总人日数适合单个人的膳食调查B.总人日数适合集体、家庭人员每日吃饭人数不同时用C.总人日数适合食堂的膳食调查D.总人日数适合集体、家庭人员每日吃饭人数相同时用5、个人人日数等于()A.早餐餐次总数×早餐餐次比+中餐餐次总数×中餐餐次比+晚餐餐次总数×晚餐餐次比B.早餐餐次总数+中餐餐次总数+晚餐餐次总数C.早餐餐次比+中餐餐次比+晚餐餐次比D.以上都不是6、规定餐次比为早餐占20%,午餐和晚餐各占40%,家庭中的某一成员仅询问到早午两餐,则其人日数为()A.0.6B.1C.0.8D.0.47、在某一托儿所做膳食调查时,如果三餐能量比均为1/3,早餐有20名儿童,午餐有25名儿童,晚餐有30名儿童,则总人日数为()A.25B.20C.30D.268、在某一托儿所做膳食调查时,如果三餐能量比为30%,40%,30%,早餐有20名儿童,午餐有25名儿童,晚餐有30名儿童,则总人日数为()

A.25B.20C.30D.269、在某一托儿所做膳食调查时,如果三餐能量比为20%,40%,40%,早餐有20名儿童,午餐有25名儿童,晚餐有30名儿童,则总人日数为()A.25B.20C.30D.2610、全家总人日数等于所有在家用餐个人的人日数之和(√)11、只有在调查集体、家庭人员且每日吃饭人数不同时才使用总人日数(√)六、膳食史回顾法和24h回顾法的结合1、膳食史回顾法属于()的调查。A.半封闭式B.封闭式C.半开放式D.开放式2、膳食史法的创始人是()A.BrukeB.DavidC.ThomasD.James3、膳食史法调查的年限以不超过()年为佳。A.1B.3C.5D.104、膳食史法和24h膳食回顾法的主要区别是()A.询问的人群不同

B.询问的时间信息不同C.询问者不同D.询问的地点不同5、下列有关膳食史法说法错误的是()A.膳食史法适合饮食差异不大的个体B.膳食史法适合饮食差异较大的个体C.膳食史法对调查者的要求较高D.膳食史法要求被调查者理解调查的目的和内容6、需要有营养专家指导的膳食调查是()A.24h回顾法B.膳食史法C.称重法D.食物频率法7、膳食史法()A、可以更加全面的了解居民膳食的摄入情况B、可获得调查对象通常的膳食模式和食物摄入的详细情况C、可以用来评价不同群组人们的相对平均摄入量,或组内摄入量的分布情况D、以上都是8、不属于膳食史法调查的优点是()A.样本量大

B.费用高C.人力少D.可以进行代表性膳食模式调查9、回顾法调查存在的误差主要包括()A、膳食摄入量的漏报和低估B、对事物大小或多少进行估计C、调查对象的主观因素D、以上都是10、膳食史法是调查被调查者在过去一段时间的习惯性膳食模式和摄入量(√)11、常将24h膳食回顾法和膳食史回顾法结合使用(√)12、24h膳食回顾调查中记录了调味品的摄入量(×)p12(4)七、记账法基本要求和技术要点1、记帐法的基础是()A.食物结存B.调查者的文化程度

C.调查员的培训D.膳食帐目2、在使用记账调查法时,由于家庭成员年龄、性别等相差加大,因此人数也需要按()计算其营养摄入量。A.混合系数B.人日数C.总人日数D.总人数3、记账法中每种食物实际消耗量等于()A、食物结存量+购进食物总量—废弃食物总量—剩余总量B、食物结存量+购进食物总量+废弃食物总量—剩余总量C、食物结存量+购进食物总量—废弃食物总量+剩余总量D、食物结存量—购进食物总量—废弃食物总量—剩余总量4、记账法的工作程序包括()A、了解食物结存和进餐人数B、了解食物购进数量和食物消耗量C、计算总人日数D、以上都是5、记帐法调查表的内容包括()A.用餐人数B.和联系方式C.被调查者的住址D.进餐地点6、使用记账法调查时,对进餐人数应统计准确并要求按年龄、性别和工种、生理状态等分别登记(√)p21程序37、使用记账法进行儿童膳食调查时,因食物供给量不分性别、劳动强度,进餐人数登记表设计时可用简化(√)八、记账法的优缺点1、记帐法是()A.通过询问的方法,回顾和描述调查前24h内所摄入的所有食物数量和种类,借助食物模型、家用量具或食物图谱对其食物摄入进行计算和评估B.询问过去一段时间的膳食模式,获得调查者通常的膳食模式和食物摄入的详细情况C.根据该单位每日购买食物的发票和帐目、就餐人数的记录,得出一定时期内的各种食物消耗总量和就餐者的人日数,并计算平均每人每日食物消耗量,再按照食物成分表计算这些食物所提供的能量和营养素数量D.称量记录一定时期内的食物消耗总量,并根据同一时期进餐人数计算每人每日各种食物的平均摄入量2、记帐调查法的优点是()A.费用低、人力少B.调查者文化程度要求低C.适合小样本调查D.需要借助食物模型、家用量具等3、记帐法调查的优点是()A.可以调查较长时期的膳食B.操作简单C.费用低、人力少D.以上都是4、记账法调查的缺点是()A.调查较长时期的膳食B.操作简单C.费用低、人力少D.只能得到全家或集体中人均的膳食摄入量5、记账法与其他方法比较,不但可以调查长时期的膳食,而且适合于进行全年不同季节的调查(√)6、记账调查法多用于建有账目的集体食堂等单位(√)九、称重记账法的优缺点1、以下属于称重记账法优点的是()A.应答者不需要较高文化水平B.费用高C.时间长D.适合进行全年不同季节的调查2、以下属于称重记账法缺点的是()A.调查较长时期的膳食B.操作简单C.费用低、人力少D.只能得到全家或集体中人均的膳食摄入量3、和记账法相比,称重记账法()A.人力更少B.操作更简单C.费用更低D.更精确4、称重记账法较少依赖记账人员的记忆,食物遗漏少(√)5、称重记账法难以分析个体膳食摄入情况(√)6、称重记账法兼具了称重法的简便和记账法的准确(N)7、称重记账法涉及调味品的调查,而24h回顾法不涉及(Y)十、进餐人数登记要点和标准人系数计算1、在家庭调查时,记录进餐人数是记录()进餐人数

A.每日每餐B.每日C.每餐D.以上都不是2、以下属于劳动强度描述的是()A.轻体力劳动B.中等体力劳动C.重体力劳动D.以上都是3、下列属于中等体力劳动者的是()A.学生B.运动员C.农民D.教师4、下列属于轻体力劳动者的是()A.学生B.教师C.运动员D.司机5、家庭调查时要记录进餐人的生理状态如孕妇等(√)6、舞蹈演员属于轻体力劳动者(×)7、实验员属于轻体力劳动者(×)十一、标准人系数计算1、折合系数等于()A.能量推荐量(kcal)/2400(kcal)B.能量推荐量(kcal)/2100(kcal)C.能量推荐量(kcal)/2700(kcal)D.能量推荐量(kcal)/3200(kcal)2、一个重体力男劳动者的能量推荐量为3200kcal,他的折合系数等于()A.1.33B.1C.1.13D.1.23、混合系数即标准人系数等于()A.∑(某类人的折合系数×人日数)/总人日数p25B.∑(某类人的折合系数×人日数)/人日数C.∑(某类人的折合系数×总人日数)/总人日数D.∑(某类人的折合系数×总日数)/人日数4、某调查人群由3类人员组成其中能量供给为2000kcal的有12人,2400kcal的有8人,2600kcal的有6人,每类人群均进行了3天的膳食调查,则该人群的折合标准人系数为()A.0.94B.1C.0.97D.1.25、标准人日的计算公式是标准人系数×人日数(√)6、通常标准人是指体重60kg从事轻体力劳动者的成年男子(√)十二、食物的实际消耗量1、家庭每种食物实际消耗量=()A.购进食物量-剩余总量B.食物结存量-剩余总量C.食物结存量+购进食物量-剩余总量D.食物结存量+购进食物量-剩余总量-废弃食物总量2、每种食物实际消耗量等于食物结存量+购进食物量-剩余总量(×)十三、每人每日各种食物的摄入量和营养素的摄入量1、家庭平均每人每日每种食物摄入量等于()A.实际消耗量/总人日数B.实际消耗量/人日数C.实际消耗量/人数D.实际消耗量/总人数2、食物中某种营养素的含量等于()A.食物量(g)×每克食物中该营养素含量B.[食物量(g)-可食部分重量]×每克食物中该营养素含量C.食物量(g)×可食部分比例×每克食物中该营养素含量D.食物量(g)÷100×可食部分比例×每克食物中该营养素含量3、平均每人每日某营养素摄入量等于()A.家庭某种营养素摄入量/家庭总人日数B.家庭某种营养素摄入量/人日数C.家庭某种营养素摄入量/人数D.家庭某种营养素摄入量/总人数4、标准人的平均每日某营养素摄入量=()A.一个人某营养素摄入量/总天数B.一天某营养素摄入量/总人数C.每人每天某营养素摄入量/混合系数D.每人每天某营养素摄入量/标准人日5、标准人的食物摄入量=()A.人均食物摄入量/混合系数

B.人均食物摄入量/标准人日C.人均食物摄入量/人日数D.人均食物摄入量/人数6、食物中某种营养素的含量等于[食物量(g)÷100×可食部分比例]×每百克食物中该营养素含量(√)7、家庭平均每人每日每种食物摄入量等于实际消耗量/总人日数(×)p258、称重记账法开始调查前必须称量家庭结存的食物包括库存、厨房、冰箱内所有的食物(√)9、平均每人每日营养素摄入量是根据事物成分表中各种食物的营养素的含量来计算的。(√)10、家庭某种营养素的总摄入量等于家庭摄入所有事物中的该种营养素的量累加。(√)十四、餐次比1、餐次比指()A.早、中、晚三餐所摄入的食物量和能量占全天摄入量的百分比B.早、中、晚三餐所摄入的食物量占全天摄入量的百分比C.早、中、晚三餐所摄入的能量占全天摄入量的百分比D.早、中、晚三餐所摄入的能量占全天能量的百分比2、在调查中,不一定能够收集到整个调查期间被调查者的全部进餐次数,应按照()来折算。A.餐次比B.人数C.人日数D.总人日数3、早、中、晚三餐所摄入的食物量和能量占全天摄入量的百分比称为餐次比(√)4、如果早、中、晚三餐所摄入的食物量和能量相等,则每餐的餐次比均为1/3(√)十五、生熟比1、食物的生熟比等于()A.生食物重量/熟食物重量B.熟食物重量/生食物重量C.生食物重量/生食物重量-熟食物重量D.生食物重量/熟食物重量-生食物重量2、面条生重50g,煮好的重量是100g,则面条的生熟比值为()A.0.36B.0.2C.2D.0.53、已知面条的生熟比为0.36,煮熟后的面条为100g,则原料的重量为()克A.36B.100C.136D.644、原料重量等于()A.食物的熟重重量×生熟重量比值B.食物的熟重重量÷生熟重量比值C.食物的熟重重量-生熟重量比值D.食物的熟重重量+生熟重量比值5、食物的生熟重量比值与食物的种类和烹调方法等有关(√)6、等量的大米煮出的米饭的重量与加水的多少有一定关系(√)十六、膳食结构分析1、膳食结构是指()A.各类食物的品种在膳食中所占的比重B.各类食物的数量在膳食中所占的比重C.各类食物的品种和数量在膳食中所占的比重D.各类食物的品种、数量和质地在膳食中所占的比重2、以下属于膳食结构种类的有()A.动植物食物平衡的膳食结构B.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膳食结构C.以动物性食物为主的膳食结构D.以上都是3、我国传统的膳食结构属于()A.动植物食物平衡的膳食结构B.以动物性食物为主的膳食结构C.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膳食结构

D.地中海膳食结构4、鲜奶量的折算公式为()A.鲜奶量=奶制品摄入量B.鲜奶量=鲜奶摄入量C.鲜奶量=鲜奶和奶制品摄入量D.鲜奶量=奶制品摄入量×蛋白质含量÷35、膳食模式评价的依据是()A.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B.推荐摄入量C.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D.平均需要量6、计算乳类摄入量时,不能将鲜奶与奶粉的消费量直接相加,应按蛋白质含量将奶粉量折算成鲜奶量后再相加(√)7、在计算豆类摄入量时,各种豆制品直接相加即可。(×)十七、膳食能量摄入量的计算1、产能营养素通常是指()A.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B.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C.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D.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水2、蛋白质供能比=()A.(蛋白质摄入量×4/总能量摄入量)×100%B.(蛋白质摄入量/总能量摄入量)×100%C.(蛋白质摄入餐数/总餐数)×100%D.以上都不对3、碳水化合物供能比=()A.(碳水化合物摄入量×4/总能量摄入量)×100%B.(碳水化合物摄入量/总能量摄入量)×100%C.(碳水化合物摄入餐数/总餐数)×100%D.(碳水化合物摄入量×9/总能量摄入量)×100%4、脂肪供能比=()A.(脂肪摄入量×9/总能量摄入量)×100%B.(脂肪摄入量/总能量摄入量)×100%C.(脂肪摄入餐数/总餐数)×100%D.(脂肪摄入量×4/总能量摄入量)×100%5、张某一天摄入的蛋白质为50g,则她的膳食中蛋白质提供的能量是200kcal.(√)6、李某一天摄入的脂肪为50g,则她的膳食中脂肪提供的能量是200kcal.(×)十八、膳食能量摄入量评价要点1、()是膳食营养素摄入量结果分析和评价的主要依据。A.DRIsB.EARC.RNID.AI2、在进行能量摄入量评价时,应根据不同年龄、不同体力活动下摄入的能量值与相应状况下的()能量值进行比较。A.DRIsB.EARC.RNID.AI3、纯热能食物包括()A.畜肉类及其制品B.乳类及其制品C.鱼虾类D.动、植物油4、进行能量的食物来源评价一般将食物分为()A.谷类、豆类、薯类、动物性食物、纯热能食物和其他B.豆类、薯类、动物性食物、纯热能食物和其他C.谷类、豆类、动物性食物、纯热能食物和其他D.谷类、薯类、动物性食物、纯热能食物和其他5、淀粉属于纯热能食物(√)6、能量的EER值表示的是个体摄入量范围的中点值(√)p44十九、膳食营养素计算和评价要点1、膳食营养素分析步骤包括()A.计算各类食物的摄入量B.计算出每类食物中各种营养素的含量C.将不同种类食物中各种营养素的含量相加D.以上都是2、膳食营养素评价需要分析()A.个体膳食摄入的食物中含有的营养素是否达到了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的要求。B.分析群体中各种营养素达到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要求的人数百分比C.A和BD.以上都不是3、在家庭中平均每人每日某营养素摄入量等于()A.个人某种营养素总摄入量/个人人日数B.个人某种营养素总摄入量/总人日数C.个人某种营养素总摄入量/人日数D.某种营养素总摄入量/人日数4、膳食营养素计算与评价包括以下哪些步骤()A.计算家庭中平均每人每日各种食物的摄入量B.计算家庭混合系数C.计算平均每人每日营养素和能量摄入量D.以上都是5、膳食营养素评价可以用来分析个体膳食摄入的食物中含有的营养素是否达到了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的要求。(√)6、膳食营养素评价可以用来分析群体中各种营养素达到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要求的人数百分比。(√)二十、膳食调查结果计算与分析1、一个完整的膳食调查结果计算与分析,应该包括()A.计算食物摄入量B.计算各种营养素摄入量C.计算能量食物来源D.以上都是2、EAR是()A.根据某些指标判断可以满足某一特定性别、年龄及生理状况群体中对某营养素需要量的平均值B.是可以满足某一特定性别、年龄及生理状况群体中绝大多数个体的需要C.是通过观察或实验获得的健康人群对某种营养素的摄入量D.平均每日可以摄入某营养素的最高量3、RNI是()A.根据某些指标判断可以满足某一特定性别、年龄及生理状况群体中对某营养素需要量的平均值B.是可以满足某一特定性别、年龄及生理状况群体中绝大多数个体的需要C.是通过观察或实验获得的健康人群对某种营养素的摄入量D.平均每日可以摄入某营养素的最高量4、AI是()A.根据某些指标判断可以满足某一特定性别、年龄及生理状况群体中对某营养素需要量的平均值B.是可以满足某一特定性别、年龄及生理状况群体中绝大多数个体的需要C.是通过观察或实验获得的健康人群对某种营养素的摄入量D.平均每日可以摄入某营养素的最高量5、UL是()A.根据某些指标判断可以满足某一特定性别、年龄及生理状况群体中对某营养素需要量的平均值B.是可以满足某一特定性别、年龄及生理状况群体中绝大多数个体的需要C.是通过观察或实验获得的健康人群对某种营养素的摄入量D.平均每日可以摄入某营养素的最高量二十一、数据库相关知识1、数据一致性和可维护性包括()A.安全性控制B.完整性控制C.并发性控制D.以上都是2、数据库应具有的特点不包括()A.实现数据共享B.减少数据冗余度C.数据独立性D.数据专一性3、以下不属于数据库的基本结构的是()A.原始数据B.逻辑数据层C.概念数据层D.新建数据6、AI和RNI的区别在于AI的准确性不如RNI,可能高于RNI(√)7、膳食调查结果计算与分析不包括计算蛋白质的食物来源(×)p514、数据库应具包括的变量有()A.被调查者编码B.食物编码C.食物质量D.以上都是5、膳食调查数据库是依照某种数据模型组织起来并存放在二级存储器重的数据集合(√)6、调查表数据录入完成后,需采用核对、双录入等方法检查数据准确性(√)二十二、膳食调查报告的撰写要点1、膳食调查报告主题内容包括()A.居民食物摄入状况,居民能量和主要营养素摄入状况B.统计软件进行人群数据的录入、整理和分析C.居民膳食能量、蛋白质、脂肪来源D.以上都是

2、膳食调查报告一般不包括()A.背景

B.前言C.材料、方法D.结果3、膳食调查报告的主要目标是()A.分析和发现该人群或多个人群的膳食营养问题或变化趋势B.发现某一人群膳食营养问题C.分析多个人群的膳食营养变化趋势D.以上都不是4、膳食调查的正文是由()构成A.背景和结果B.前言和调查报告的主体

C.背景D.前言5、撰写调查报告提纲时,()的描述是重点内容A.结果B.方法C.背景D.前言6、膳食指南的内容不包括()A.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B.常吃奶类、豆类及其制品C.食物多样,以谷类为主D.少吃鱼、禽、蛋,少吃肥肉7、人群膳食调查报告应该包括对不同性别、年龄居民蛋白质的摄入状况的描述(√)8、人群膳食调查报告应该不包括对不同地区居民蛋白质摄入量与DRIs比较的描述(×)9、膳食调查报告主体内容不包括采用统计分析软件进行人群数据的录入、整理与分析(×)二十三、市品的定义1、市品()A.是从市场上买回来的食物具有不可食部分B.去掉了可食部分的食物C.指净重D.去掉了不可食部分的食物2、市品包含不可食部分()二十四、食部的定义1、食物成分表中,“食部”一栏的系数表示()A.某一食物中可食部分占市品的百分比B.某一食物中不可食部分占市品的百分比C.某一食物中可食部分的量D.某一食物中不可食部分的量2、食物成分表中的各营养成分含量是以没100克()计算的A.可食部B.市品C.不可食部D.毛重3、可食部等于()A.(食品重量-废弃部分的重量)×100%/食品重量

B.(食品重量-食用部分的重量)×100%/食品重量C.(食用部分的重量-废弃部分的重量)×100%/食品重量D.(废弃部分的重量-食用部分的重量)×100%/食品重量4、食物成分表中的“食部”栏表示每100g市品中有多少克是可食的(√)5、食物成分表中的各营养成分含量均以每100克可食部计算的(√)二十五、食物编码1、鸡蛋黄的食物编码是“11-1-107”,其中前2位数字“11”是()A.食物的类别编码B.食物的亚类编码C.食物在亚类中的排列序号D.食物标号2、鸡蛋黄的食物编码是“11-1-107”,其中中间数字“1”是()A.食物的类别编码B.食物的亚类编码C.食物在亚类中的排列序号D.食物标号3、鸡蛋黄的食物编码是“11-1-107”,其中后三位数字“107”是()A.食物的类别编码B.食物的亚类编码C.食物在亚类中的排列序号D.食物标号4、鸡蛋黄的食物编码是“11-1-107”,其中前2位数字“11”是食物的亚类编码(×)5、食物编码采取的是6位数字(√)二十六、调查方法的应用1、目前获得个人膳食摄入量最常用的调查方法是()A.24h回顾法B.询问法C.记帐法D.称重法2、最早的膳食调查方法是()A.24h回顾法

B.记帐法C.称重法D.询问法3、营养流行病学调查研究中广泛采用的是()A.24h回顾法B.膳食史回顾法C.记帐法D.食物频率法7、散居的特殊人群适合用()调查方法。A.24h回顾法B.膳食史回顾法C.记帐法D.食物频率法8、膳食史的“一段时间”通常指最近的()左右。A.一个月、两个月B.三个月、半年C.半年、一年D.一、两年9、()方法可以较全面地反映出人群膳食调查的结果,并发挥询问调查法的优势。A.24h回顾法B.膳食史法C.24h回顾法结合膳食史法D.膳食史法结合记帐法4、记帐法常和()一起应用。A.24h回顾法B.膳食史法C.称重法D.食物频率法5、我国于()年进行了第三次全国营养调查。A.1990B.1992C.1995D.20006、我国开展第四次全国营养调查时采用的膳食调查方法是()A.24h回顾法B.膳食史法C.称重记帐法D.食物频率法10、可以帮助被调查者回忆、估计食物重量的较好方法是()A.膳食调查表B.标准容器C.食物图谱D.食物模型11、回顾法可用于家庭中个体的食物消耗状况调查,也使用于描述不同人群个体的食物摄入情况(√)12、24h回顾法最典型的方法是使用开放式调查表进行面对面的询问(√)13、记账法适合于家庭调查,但不适合托幼机关,中小学校或部队等(×)14、记账法可以调查较长时期的膳食,而且适合于进行全年不同季节的调查(√)二十七、称重法的优缺点1、称重法是()A.通过询问的方法,回顾和描述调查前24h内所摄入的所有食物数量和种类,借助食物模型、家用量具或食物图谱对其食物摄入进行计算和评估B.询问过去一段时间的膳食模式,获得调查者通常的膳食模式和食物摄入的详细情况C.根据该单位每日购买食物的发票和帐目、就餐人数的记录,得出一定时期内的各种食物消耗总量和就餐者的人日数,并计算平均每人每日食物消耗量,再按照食物成分表计算这些食物所提供的能量和营养素数量D.称量记录一定时期内的食物消耗总量,并根据同一时期进餐人数计算每人每日各种食物的平均摄入量2、以下关于称重法说法错误的是()A.能测定食物份额的大小或重量B.此方法准确,细致C.能准确反映被调查对象的食物摄取情况D.适合大规模的营养调查3、称重法的缺点是()A.不能测定食物份额的大小或重量B.此方法粗略C.不能准确反映被调查对象的食物摄取情况D.花费人力和时间较多,不适合大规模的营养调查4、称重法的优点是()A.能测定食物份额的大小或重量B.能看出一日三餐食物的分配情况C.能准确反映被调查对象的食物摄取情况D.以上都是5、称重法花费人力和时间较少,适合大规模的营养调查(×)6、称重法能准确反映被调查对象的食物摄取情况(√)一、案例选择题【题目1】(本题案例后有5项与之相关的单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答案中有1个符合题意的答案,请将正确代号填入横线空白处)案例描述: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中膳食调查采用了下列方法:第一,采用24h回顾法对全部膳食调查户2岁及以上家庭成员进行连续3天个人食物摄入量调查。第二,用食物频率法收集15岁及以上调查对象过去1年内各种食物消费频率及消费量。第三,对部分膳食调查户采用称重法,收集住户3天内详细的食物及调味品消费数据,部分城市调查点膳食调查户采用称重法收集3天内住户的调味品消费量数据。采用连续3天24h回顾法收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