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之道》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1页
《大学之道》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2页
《大学之道》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3页
《大学之道》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4页
《大学之道》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情景导入半部《论语》治天下,

一帧《礼记》誉千秋。大学之道《礼记》素养目标1.掌握文中重要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等文言基础知识。2.理解“三纲”“八目”的内涵及关系。3.理解并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中知识分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精神追求。文学常识四书五经六艺《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礼》《乐》《射》《御》《书》《数》《礼记》成书于,为礼学家所编。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共,主要内容是。哲学思想(如天道观,宇宙观,人生观)教育思想(如个人修身、教育制度、教学方法、学校管理)政治思想(如以教化政、大同社会、礼制与刑律)美学思想(如物动心感说、礼乐中和说)体现了先秦儒家的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是一部的资料汇编。《礼记》中不仅阐述了精湛的学术思想,而且展示了一种纯熟、凝练而又文采绚烂的文学语言。《礼记》二十四卷四十九篇先秦的礼制儒家思想文学常识汉代西汉戴圣“大学”与“小学”小学8岁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御、书、数”等基本礼节和文化基础知识大学15岁伦理、政治、哲学等方面的学问入太学学习1.大人之学2.君子之学3.博学5年通一艺“耕且养”15年五艺学完理论指导实践“大学之道”道:本指“道路”,引申为宗旨、规律、原则等题目是编者加的。大学之道,指穷理、正心、修身、治人的根本原则。《大学》只有两千一百多字,课文节选的两段是开篇部分,只占全文篇幅的十分之一左右,但作为总纲,意义重大,后世学者常用“三纲八目”来概括。理解“三纲”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彰明——理解、懂得美好的品德光明正大的人生道理1.自己明2.明布于天下道德的榜样亲近、爱物人民“新民”——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洗刷心灵;自我教化与教育民众的思考“三纲”之间的关系明明德完善自我,改进自我(对己修身)亲民推己及人,德化万民(对外治人)止于至善人人达到道德的最高境界,国家治理达到最完美的地步教化手段目的、根本第一段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明:动词,彰明

明:形容词,美好的

亲:亲近。一说“亲”当作“新”,即去旧立新、去恶向善。

止:达到

至善: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大学的宗旨在于彰明美好的德行,在于亲近爱抚民众,在于使自己达到善的最高境界。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知:知道

止:达到的“至善”境界

定:志向坚定不移

静:心不妄动

安:性情安和

虑:思虑精祥

得:处事合宜

知道要达到的“至善”境界,则志向坚定不移,志向坚定才能心不妄动,心不妄动才能性情安和,性情安和才能思虑精详,思虑精详才能处事合宜。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近:动词,接近

万物都有本有末,凡事都有始有终,知道事物的先后次序,那就接近大学的宗旨了。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怎样实现“三纲”?止定静安虑得七个步骤心不妄动心静从容不迫性情安和

身安思虑周详处事合宜

成功目标——“志”1.定方向2.定计划日计不足月计有余万象纷呈于前,而心存一则问题导学一:1、大学之道(宗旨)是什么?

2、“三纲领”具体指什么?3、如何看待“三纲”之间的关系?大学之道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三纲目标止定静安虑得步骤近道先后本末终始问题导学一:1、大学之道(宗旨)是什么?3、如何看待“三纲”之间的关系?朱子认为大学之道的三纲,是指明德、新民、止于至善(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它既是《大学》的纲领旨趣,也是儒学“垂世立教”的目标所在。王阳明则认为三者构成大学之道的整个体系,上下一贯,不能并列为三纲。此三者虽不能并列为三个纲领,至少亦可说是构成大学之道的三个要则。“三纲”之间的关系明明德完善自我,改进自我对己立德止于至善亲民爱民顺民,引导百姓自我完善。对人爱人这三个纲领构成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个体到群体的完整社会体系,它表达了儒家一贯倡导的以教化为手段、以德政为目的的施政主张。第二段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

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彰明美好的德行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齐:使……整齐有序

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使家族中的各种关系整齐有序。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修:修养

要想使家族中的各种关系整齐有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正:端正

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诚:使……真诚

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

致:获得

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获得知识。致知在格物。

格物:推究事物的原理。

获得知识的办法在于探究事物的原理。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知至:对外物之理认识充分

推究事物的原理之后就能对外物之理认识充分,充分认识了外物之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庶人:平民百姓

壹是:一概,一律

本:根本

上自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一律都要把修养品性作为根本。问题导学二:1、欲明明德于天下,应该怎么做呢?2、“八目”中哪一条是核心?3、“八目”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探究事物原理获得知识使心意诚实端正内心修养自身整治家庭治理国家使天下归于太平问题导学二:1、欲明明德于天下,应该怎么做呢?6.思考:”三纲“”八目“在今天还有意义吗?明明德——立德树人、以德治国亲民——以民为本止于至善——人的全面发展格物致知——实践出真知诚意正心——诚实、求真、良好的初心修身——自我完善(小我)齐家——家庭责任(中我)治国平天下——社会责任(大我)3、三纲八目的关系如何?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止于至善明明德在亲民明德的目的亲民的基础行动上文本探究论证特色1.论证结构严谨,条理清晰。先提出表明宗旨的“三纲”,然后提出实现“三纲”的具体步骤,说明治国平天下和个人道德修养的一致性。2.运用排比、顶真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节奏分明,增强了语势,具有说服力。顶真,亦称顶针、联珠、蝉联,是一种文学修辞方法,是指上句的结尾与下句的开头使用相同的字或词,用以修饰两句子的声韵的方法。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出自《木兰诗》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出自《木兰诗》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出自《长恨歌》【作用】总的说来:环环紧扣,引人入胜。具体地说:议事说理,准确、谨严、周密;抒情写意,格调清新;状物叙事,条理清晰。2、“八目”中哪一条是核心?致知格物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基础目的“修身”是根本(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3、“八目”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格物、致知”为第一步,对应的是“知”;“诚意、正心、修身”为第二步,对应的是“修”;“齐家、治国、平天下”是第三步,对应的是“用”。“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是修己,“齐有、治国、平天下”是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