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认识的本质及规律第一节真理与价值
第二节认识与实践的统一第三节认识论的研究对象
认识的来源、对象、性质、本质,认识过程,认识活动的规律,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等
认识论即研究认识的哲学理论认识研究对象第一节认识的本质及规律二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一认识的系统结构三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一
、认识的系统结构认识的结构认识主体认识客体认识中介认识主体:是指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有认识能力并从事认识活动的人。主体社会结构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个人主体集体主体人类主体一个残废!真美!有伤风化!
不同的认识主体对同一对象的认识因为认知结构的不同会有所差异,同一个人在不同情况下对同一对象的认识也会有所不同。《男孩出剪刀,女孩出布》
有一对情侣,他们高中开始相爱,大学去了×国,那个城市有一个杀人狂,专杀恋人,他们被杀人狂捉住,生还的办法是做剪刀石头布的游戏,胜方生存。他们决定共同出拳一起死。可是女孩死了,因为男孩出了剪刀,女孩出了布。认识客体是指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客体基本类型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自然形式客体社会形式客体精神形式客体认识中介: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以及运用、操作这些工具的程序和方法。认识中介作为人的肢体延长、体能放大的工具系统作为人的感官和大脑延伸、智力放大的工具系统二、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认识的本质(三)(二)辩证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对认识的不同回答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认识的不同回答(一)(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对认识的不同回答
唯心主义先验论
唯物主义反映论坚持从思想、感觉再到物的认识路线
先验论:认识是先于感觉经验、先于社会实践的东西。不管有没有客观事物,都会产生认识,并且是在产生了认识以后,才有了客观实在。
唯心主义先验论中国·王阳明
王阳明:致良知一切知识的根源是“良知”,“良知”为人们心中所固有,是不教而知的。
主观唯心主义先验论柏拉图:“灵魂回忆说”
客观唯心主义先验论
把认识看作是不死的灵魂对于人诞生于尘世以前所居住的理念世界的回忆。
唯物主义反映论没有被反映者,就没有反映
反映论:是指把人的认识看成是人的头脑对外部客观世界的反映的认识理论。一切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共同原则坚持从物到思想、感觉的认识路线(二)辩证唯物主义和旧唯物 主义对认识的不同回答
旧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泛指马克思主义以前的认识论,把人的认识看成是消极地、被动地反映和接受外界对象。恩培多克勒——流射说
旧唯物主义反映论亚里士多德——蜡块说洛克——白板说
第一,离开实践考察认识问题,认为人不要通过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只要靠感觉器官的直观,就能获得知识;
第二,不了解认识的辩证性质,离开辩证法来考察认识问题,不能把认识看作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而认为认识是一次性完成的。旧唯物主义认识论有两个严重的缺陷:第一,将实践的观点引入了认识论,指出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在继承了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合理前提的同时,又克服了它的严重缺陷:
“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①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②认识是在实践活动中产生的
“你要有知识,你就得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尝一尝。”一切真知都来自于实践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白居易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①实践的发展会不断给人们提出新的认识课题,推动人们去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结绳记事②实践的发展为认识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手段③实践锻炼和提高人的认识能力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3.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西红柿——“狼桃”第一只被吃的螃蟹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而非权力、地位、威望等。亚里斯多德:不同重量的物体下落速度不同。伽利略:不同重量的物体下落速度相同。比萨斜塔实验第二,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应用于考察认识的发展过程,科学地揭示了认识过程中的多方面的辩证关系。实践决定认识和认识指导实践是一个辩证统一的过程。(三)认识的本质
辩证唯物主义 认识论认为,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这种能动的反映具有两方面的特点:
反映具有摹写性反映具有创造性从实践到认识(一)从认识到实践(二)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三)三、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一)从实践到认识感性认识及其形式理性认识及其形式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飞跃的条件
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感性认识及其形式感性认识三种形式:感觉、知觉和表象感性认识的形式红甜硬感觉是通过各种感觉器官对事物的个别属性和特性的反映,是意识与外部世界的直接联系。一个又甜又硬的红苹果!苹果(知觉)=红+甜+硬+……
知觉是指多种感觉组合成的整体,它能够反映出对象的具有可感知性质的整体性结构和特征。历历在目余音绕梁感觉是个别印象知觉是完整印象表象是再现印象
表象是大脑对过去的感觉和知觉的回忆和再现,是曾经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的那些客观对象的形象的再现和重组。
理性认识及其形式
理性认识是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理性认识的形式:概念、判断和推理
概念是对同类事物共同的一般特性和本质属性的概括。
判断是对事物之间联系的判定与断明的思维形式理性认识的形式:概念、判断和推理两小儿辩日两小儿辩日两小儿辩日两小儿辩日理性认识的形式:概念、判断和推理
推理是由已知合乎规律地推出未知的思维形式。
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性认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
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蛇!杯弓蛇影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成为理性认识花瓶碎了,你会怎么办呢?感觉这花是红的判断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
如果割裂了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就会形成形而上学的思维方法:夸大理性认识的作用,否认感性认识的重要性。唯理论——教条主义经验论——经验主义夸大感性认识的作用,否认理性认识的重要性。
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飞跃的条件
勇于实践,深入调查,获取十分丰 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
经过理性思考的作用,对感性材料 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 由表及里地制作加工。第谷开普勒
更具体的思维方法是:归纳和演绎、分析和综合、比较、分类、类比、统计、理想化、从抽象到具体、逻辑和历史相统一等逻辑思维方法“天空立法者”的奥秘舍罕王赏麦舍罕国王:当然可以……?!班·达依尔:陛下,我只要……2214816……(二)从认识到实践从认识到实践,是认识过程的第二次能动的飞跃。特区的崛起认识必须回到实践中去,这是因为:1.实践出真知。3.理性认识只有回到实践中去,才能得到检验和发展。2.理论只有回到实践中去,为群众所掌握,才会变成巨大的物质力量,真正实现对客观世界的改造,显示出理论的作用来。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的条件必须从实际出发,坚持一般理论和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原则需要经过一定的中介环节理性认识要为群众所掌握要有正确的实践方法即工作方法(三)认识运动的不断 反复和无限发展认识的发展总过程: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实践
造成认识过程反复性和无限性的原因
人们对事物的认识,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往往不是一次完成的。
物质世界及其发展是无限的,所以对于认识过程的推移而言,人们的认识运动永远不会最终完成。我们的结论是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知和行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反对一切离开具体历史的‘左’的或右的错误思想。
所谓具体的,即主观认识要同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客观实践相符合。
所谓历史的,即主观认识要同特定历史发展阶段的客观实践相符合。三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第二节真理与价值二真理的检验标准一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真理的客观性(一)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二)真理和谬误(三)一、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假作真时真亦假;
无为有处有还无。
——曹雪芹撰太虚幻境联艺术的真实艺术真实艺术真实是对生活真实的净化、深化和美化,它比生活真实更集中,也更能深刻地显示出社会生活的本质。艺术真实是艺术家主观思想和客观生活真实辩证统一的结晶。它源于生活真实,又高于生活真实。艺术创作可以以生活中的真人真事为基础,也可以以生活中可能有的人和事为基础进行艺术创造,达到艺术的真实。艺术真实并不要求照搬生活现象,并不排斥艺术想象和艺术虚构。它的真谛在于艺术形象与社会生活内在规律和内在逻辑的艺术吻合。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主体客体真理谬误正确认识歪曲认识(一)真理的客观性真理的客观性有两层含义:
第二是指真理检验标准的客观性。
第一是指真理内容的客观性,即真理性认识中包含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真理的客观性包括两层含义
真理具有客观性,同时,真理的形式又具有主观性。 唯心主义者往往只承认主观性,而否认客观真理的存在,是主观主义真理论。实用主义者就把“有用”和“真理”完全等同起来。他们鼓吹:有用就是真理真理原来是人造的,是为了人造的,是人造出来供人用的,是因为它们大有用处,所以才给它们以真理的美名的。
——胡适
真理的客观性决定了真理的一元性。即对于特定的认识客体来说,真理只有一个,它不因主体认识的差别和变化而改变。 但多元真理论者却主张:“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真理的一元性也说明了真理没有阶级性(科学无国界);真理面前人人平等,人人都要服从真理(二)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真理的绝对性即具有绝对性真理,是指真理的无条件性、无限性。伽利略的胜利真理的绝对性具体包含两方面涵义:“颠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1)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承认真理的客观性也就是承认真理的绝对性。(2)承认了世界的可知性,也就是承认了真理的绝对性真理的相对性即具有相对性真理,是指真理的有条件性、有限性。(1)从广度上看,任何真理都是对世界整体中某一部分,片断的正确反映。(2)从深度上看,任何真理是对事物某一层次的本质的正确认识。确定性、无条件性近似性、有条件性从内容和认识能力上看从广度和深度上看相互渗透、相互包含真理绝对性与相对性的辩证关系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绝对性相对性真理三角形的内角和???欧几里德:=180°罗巴切夫斯基:<180°黎曼:>180°
总之,任何客观真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任何客观真理都是由相对性真理向绝对性真理转化的一个环节,又都表现为一个过程。绝对性真理和相对性真理是同一个真理的两种不同属性。 一旦割裂这种辩证关系,就会形成真理的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绝对主义:
承认真理的绝对性,否认真理相对性。
必然导致经验论者、教条主义者。相对主义夸大真理的相对性,否认真理的绝对性.
洧水甚大,郑之富人有溺者,人得其死,富人请赎之,其人求金甚多,以告邓柝,邓柝曰:“安之!人必莫之卖矣。”得死者患之,以告邓柝,邓柝又答之曰:“安之!此必无所更买矣。”
——《吕氏春秋》(三)真理与谬误真理与谬误既对立又统一首先,真理与谬误是对立的。二者有本质区别,不能混淆。其次,真理与谬误又是相互联系的。真理与谬误相比较而存在,没有谬误也就无所谓真理。互为条件互相依赖
认识真理谬误神创论者威尔伯福斯牛津大辩论再次,真理的发展是通过与谬误的斗争来实现的。进化论者赫胥黎最后,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任何真理,如果把它说得“过火”
······加以夸大,把它运用到实际适用的范围之外,便可以弄到荒谬绝伦的地步,而且在这种情形下,甚至必然会变成荒谬绝伦的东西。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二、真理的检验标准(二)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一)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中国不是贫油国
首先,从真理的本性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的本性在于主观和客观相符合。所以,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既不能是思想理论本身,也不能是客观事物,而只能是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的桥梁——社会实践。
其次,从实践的特点看,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的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特点。实践的这种特点,是它作为检验真理标准的主要根据,也使它成为最公正的审判官,具有最高的权威。
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的确定性即绝对性,是指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的唯一性。(二)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 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标准的不确定性即相对性,则是指实践对认识真理性的检验的条件性。(三)实践标准与逻辑证明
根据一些已知真实的判断,通过推理确定某一判断真实性的思维形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县第二中学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英语试卷含答案
- 2025年吉林省百校联盟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考英语试卷含答案
- 2025届福建省长泰名校高三第三次测评英语试卷含解析
- 2025届浙江省绍兴一中高三考前热身英语试卷含答案
- 2025届甘肃省临夏地区夏河中学高三适应性调研考试英语试题含答案
- 陕西省汉中中学2025届高三最后一卷英语试卷含答案
- 2025届广西南宁市三十三中学高考仿真卷英语试卷含解析
- 2025届湖南省郴州市苏仙区湘南中学高考冲刺押题(最后一卷)英语试卷含解析
-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中学2025届高考仿真卷英语试卷含解析
- 2025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生产建设兵团第七师高级中学高考英语一模试卷含答案
- 幼儿园小班健康《打针吃药我不怕》课件
- 新高考背景下高考数学重点板块分析与教学建议课件
- 肥胖患者麻醉管理专家共识
- 全厂接地装置安装施工方案
- 成都市2022级(2025届)高中毕业班摸底测试(零诊) 语文试卷(含答案)
- 中国系统性红斑狼疮诊疗指南
- 部编人教版高中英语选择性必修二教学设计全套
-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学期期中数学试卷
- 建筑边坡工程监测技术标准
- 中国应急管理的演化历程
- 2023年江苏省徐州市中考地理真题含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