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十二讲从成实俱舍到识为了别》纲要
摘要:本讲首先阐明了确立二谛的标准,接着对《俱舍论》和《成实论》进行了比较,然后着重对唯识宗进行了介绍,包括唯识宗的经依、关键词、修证原理、修行方法及对唯识宗的形成功不可没的两人两论等。
—确立二谛
二谛,有在世俗状态中的应用,也有在胜义状态中的应用。如果不在灭定中,而在世俗的心态、事务、生活中,二谛一定要分开;如果在胜义中,二谛一定不能分开。
胜义中二谛异体有四过
一、胜义谛已经成为非世俗之本性二、已证胜义也不得涅槃。
三、虽证胜义,也不断贪等。
四、不成世俗之空,亦成非胜义之过失,因彼二等异体故。
世俗中二谛一体有四过
一、如胜义无分,世俗亦成无分类。
二、如依世俗生贪等烦恼(贪、嗔、痴的烦恼),依胜义亦成生贪等。三、如世俗是根境,胜义亦成六根之境。
四、如世俗不必寻觅,胜义亦成如尔,因彼二一体故。
二《成实论》与《俱舍论》之异同点
《俱舍论》比《大毗婆沙论》有进步,而《成实论》距离大乘还有所不足。《俱舍论》被评价为是对《大毗婆沙论》进行改进的论书。而《成实论》被作为《中观论颂》的阶梯。
相同观念
二者都承认无方分的极微与无时分的刹那,这与《大毗婆沙论》是一样的。
《大毗婆沙论》重在立“诸行无常”,而《俱舍论》与《成实论》的目标在于建立“诸法无我”。“诸法无我”更重视内在实际的空观,《大毗婆沙论》重在建立外境的确凿、真实。
不同观念
《俱舍论》:凡是在物质世界可以被安立为实体的部分,《俱舍论》都不破,凡是于物质世界不可以被安立为实体的,都要破之,并由此划分二谛。《俱舍论》对二谛的
划分是:在实体中有作用、能生果的,是胜义谛。
《成实论》:以四谛为基本的构架。表面上看,是按照苦、集、灭、道的结构来构成,但事实上,内在的义理很多方面已经同于大乘的教义。并且,《成实论》的论点与受老庄影响的三论宗的教义很相像。以灭谛为实有,建立修行的成果。
三唯识宗简介
经依
《瑜伽师地论》、《唯识三十颂》、《成唯识论》是中国现在唯识宗经依的论典。《成唯识论》的经典依据依止的是世亲论师晚年作品《唯识三十颂》,《唯识三十颂》所依据的经典是《瑜伽师地论》。
关键词
前五识(眼、耳、鼻、舌、身)
前五识是唯识宗的基础。唯识宗认为这是感觉产生的功能器官。
第二个关键词是“意”。
指的是心识,能对印象产生认识、生起认识。
第三个关键词是“寻”。
将印象作为观察对象,然后将对印象观察的笼统认识称为“寻”,也叫做“觉”。
第四个关键词是“伺”。
是对于认识对象的一种思维。“伺”同时也被称为“观”。
第五个关键词是“三摩呬多”。
这个词是梵文的音译,意思就是“引申、引出”。
修证原理
《瑜伽师地论》与《唯识三十颂》都认为,万法的生灭全在于我们的“识”,“识”的产生源于前五识(眼耳鼻舌身),五识是我们的感觉印象所经过的一些阶段。这些阶段有五个,分别是:自性、所依、所缘、助伴、作业。
感觉以感官为所依,凭借眼睛、耳朵、鼻子、舌头、身体这些来产生感觉。
“感”和“觉”是以五境为所缘(五境即五种境界色、声、香、味、触),“所缘”是我们生起感觉的对境。
我们对生起感觉的对境引起了好坏的感情就是“助伴”。
以所生成的有漏和无漏的业作为“作业”。
但唯识宗认为“感”和“觉”只通于现在的对象。
修行方法
唯识宗形成以后,修行的方法变成“依觉起修”,将“觉”限制在只依现量,不依比量和非量。“现量”偏重于感性。比量是分析思维,与直感不同。非量便是不正确的思维、邪思维,不正确的比较、错误的不合理的思路。
于唯识宗之形成功不可没的两人两论
唯识宗的两位功臣
法称论师与陈那论师。法称论师著作了《正理滴论》,他的弟子陈那论师著作了《观所缘缘论》。这两部论确定了人生的基本正见:求成功,这是开始;中间是依现量修;最终是“悟”。圆满证悟,这就是“成功”。
3.5.3成功
成功的定义
对于可爱的境界,达到进而取得的目的;对于可恶的境界,达到遮遣远离的目的。
正见的含义
“正见”有三个方面的含义:可以是“分别心”知识范畴的;可以是“实践、行为”中的;可以是“目的、果证、觉受”方面的。因要能对成功有推动作用,所以必
须要有一个关键性的条件:必须要与究竟证悟的经验不相违背才是正见。
正见导出成功,关键在离分别
离开了分别,才可以获证正见的果位,因为:离分别是直接的认知,不离分别是间接的认知。
“分别”是“概念的组织结构”。“离分别”是一种现量。概念形成之后有分别,那就变成比量和非量了。
属于现量范畴的属于正见。比量中如果刨掉了非量,目的是为了去抉择现量的无分别,带着此目的的比量也属于正见。
释现量、比量与非量
现量:是对直感作衡量,而得到结论;对现前事物以自己独特知觉所得的认知,这是离开他觉概念而直觉感知的,有四种:
一、根现量,指五根为缘的感性直觉;
二、意现量,是对思维活动形式的感性直觉认识;
三、自证现量,是心识内部结构的能所两方面,自己证知自己的作用,是内在的体会和认知;(自证分被合法化)
四、瑜伽现量,是证量,是修行人在反流修行中,超越感性直觉和概念思维的认知,将现象世界和精神世界统一后的绝对境界,是个人智慧和真理契合的状态。
比量:用思维推度,作为对事物衡量的方式,思维的经验标准,便是衡量的尺度。透过思维推度事理的普遍性、一般性性质而得到的知识叫做“比量”。属紧随第一刹那感性认识后续的,第二刹那及后续的概念范畴。概念生起后才有比量,但含有非量。
非量:比量中的邪思维。
四阅历决定知识变证悟之水平
五根、意根、自证中都有现量和比量,唯独“瑜伽”只有现量没有比量,这是让知识变证悟的一种成果。个人阅历决定着“知识变证悟”的水平。所以,正见虽然要尽量向一个纯粹的高度上去提升,个人的阅历和经验更需要提高。
任何果实都是有现量而无比量的,都是只有直接的觉受而不许有思维。
分别念头的止息和法性觉受的生起,是同时发生的,这是正见回归的过程
终极正见可否现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健康社区建设课件
- 2025年中国楼梯行业市场发展监测及投资前景展望报告
- 环评资质申请报告范文
- 2025年中国耐磨石墨制品行业市场发展前景及发展趋势与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健康的校园生活
- 信息技术-计算机行业深度报告:RWA:真实资产走向链上世界开启数字金融新时代
- 2025年港股医药行业投资策略分析报告:创新药主线关注出海机会
- 营销宣传品领用管理办法
- 蔡甸区引导基金管理办法
- 街道办干部管理办法规定
- 燃气安全培训课件
- 酒店安全风险辨识与预防制度
- 事业单位个人述职报告(汇编9篇)
- 驾培行业安全培训
- 路灯拆装合同范文
- 2025年中考语文备考之12部名著阅读习题及参考答案
- 1998-2017年中科院植物学考研真题及答案汇编
- 血液净化护理知识竞赛考试题库500题(含答案)
- 带孩子免责协议书范本
- 广西桂林市国龙外国语学校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 物业项目移交清单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