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复习资料_第1页
社会心理学复习资料_第2页
社会心理学复习资料_第3页
社会心理学复习资料_第4页
社会心理学复习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社会心理学复习资料第一章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是研究社会互相作用背景中人的社会行为及心理根据的科学。社会心理学的重要构成部分:个人的社会心理与行为、人际互相作用和社会影响社会心剪发展社会化2、态度及其测量认知社会心理学1、社会知觉2、刻板印象与归因3、自我概念4、价值取向三、社会互动1、沟通2、人际吸引3、人际关系4、助人行为5、侵犯行为四、社会影响1、从众、依从和服从2、劝导与态度变化3、群体中的互相作用4、合作、竞争与冲突社会心理学的发展史前思想积累阶段柏拉图:人性深受社会环境影响,教育和社会制度可以变化人性。亚里士多德:人性由生物本能决定,难以变化。孔子:对人的社会知觉和评价是相对的。老子内心和外表的矛盾长存。产生阶段阶段社会心理学的初创时期学科影响:社会心理学由“生物还原主义”向“心理还原主义”过渡心理学与社会学靠近和渗透直接来源:德国的民族心理学、法国的群众心理学、英国的本能心理学试验社会心理学的产生迅速发展阶段社会心理学发展趋势:1、多种心理学努力寻求统一2、实证主义研究措施与人文主义研究措施并用3、世界化和本土化相兼4、多种研究取向深入综合5、话语心理学也许促使社会心理学深化社会心理学的重要理论强化理论的关键概念:联结、强化、模仿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又称为观测学习理论),接受了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多数原理,不过愈加注意线索对行为、对内在心理过程的作用,强调思想对行为和行为对思想的作用。社会学习的过程:(一)注意过程(二)保持过程(三)复制过程(四)动机过程社会学习理论的评价:社会学习理论也被批评为借用认知概念,但没有揭示导致认知活动成果的过程与条件,并且其交互决定论带有二元论色彩。社会互换理论社会互换理论认为社会中的任何事物均有特定的价格,整个社会活动的实质是人与人之间互相等价地予以或回报彼此间所需要的事物。基本命题:成功命题、刺激命题、价值命题、剥夺——满足命题、袭击——赞同命题、理性命题关键概念:行为者、资源、互换构造、互换过程新进展:承诺、情感、信任社会互换理论的评价:社会互换理论与整个刺激-反应理论同样,忽视对中介心理过程的探讨,又不像社会学习理论有系统的试验证据,其理论的视角也倾向于将人当作是简朴实惠驱动。认知理论的重要概念和特点(一)认知社会心理学理论的基本取向认知导向的社会心理学理论的基本取向,是用人的认知过程解释人的社会行为,把社会现象置于心理意识现象中考察,强调人的内部心理积极性和积极性。(二)重要社会认知过程的解释途径社会认知的心理过程要经历产生社会知觉、形成社会印象、进行社会判断等不一样阶段。不一样步期,社会认知心理过程的解释侧重点有所不一样:(1)社会知觉解释(2)归因解释(3)图式法解释认知失调理论社会认知理论深受格式塔心理学理论、场论的直接影响。费斯廷格于1957年阐明和完毕的认知失调理论是在场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认知理论。认知失调理论的基本假设:认知失调理论又称认知不协调理论。该理论认为,当各认知原因之间出现“非配合性”关系时,认知主体就产生认知失调。这种失调会产生心理压力,促使个人变化有关观念或行为,减少或防止这种失调。观念与行为的变化的本质是态度的变化。(二)认知失调的条件:费斯廷格指出,认知失调一般在四种状况下出现:1.逻辑的违反。2.文化价值的冲突。3.观念层次的冲突。4.新旧经验的矛盾。(三)认知失调的程度:认知失调的程度,取决于两个方面:第一,失调的程度与某一认知元素对个人生活的重要性成正比。第二,失调的程度取决于个人所具有的失调认知的数目与协调认知数目的相对比例。减少和消除认知失调的途径:认知主体的失调作为一种机体紧张状态,一经产生,人的防止焦急、肯定自我的倾向,就会推感人减少或防止失调。减少或消除失调的途径重要有:1、变化行为,使个体对行为的认知符合态度的认知。2.变化态度,使个体的态度符合其行为。3.引进新的认知原因,消除原有认知原因间的失调关系。图式理论图式的基本概念:按照现代认知心理学的观点,图式是通过认知经验发展起来的有关特定事物或概念的认知构造。图式是在过往经验基础上形成的概括性知识表征,但并不是定义事物或概念的定义,而新经验会通过皮亚杰所说的“同化”和“顺应”过程,不停进行重构。图式的功能有助于信息加工有助于回忆与推理认同理论认同理论是从符号互动论,尤其是构造性符号互动作用理论中孕育发展而来的。老式的符号互动理论认为,个体在社会情境中的行为认同和解释过程建构了社会自身。个体可以按照其所期望的方式,对其所处的情境自由地进行认同选择。认同理论三个关键要素及其有关的原理。社会。对于认同研究者而言,人们的认同过程建构了社会自身。自我。正如社会通过认同建构同样,自我也是通过认同过程形成的。认同。群体认同、角色认同和个人认同直接影响人们在社会情境中的行为走向。社会同一性理论社会同一性理论又称为社会认同理论,由英国社会心理学家塔吉菲尔等提出,是群际行为研究领域影响最大的理论。其基本观点是,社会分类、群际比较及人们对积极社会同一性的追求,是群际冲突和群际歧视的本源。“最低程度群体”试验与重要结论:“最低程度群体”范式的经典试验试验表明,群体划分自身就能引起敌意性的群际行为。虽然是试验中,仅从存认知的角度,最低程度第将人们划分为两个群体。社会同一性理论的评价:社会同一性理论初次将社会比较辨别为人际社会比较和群际社会比较两种不一样过程,并且明确将同一性辨别为个人同一性和社会同一性两种自我知觉水平。这一理论还包括了不一样于个体自尊的“集体自尊”这一全新概念,并且体现出与美国主流认知社会心理学的不一样,被看作是近几十年来欧洲本土化心理学最重要的成果之一。自我类化理论(一)类化的概念所谓类化,就是当我们知觉事物时,往往先根据某些简朴的原则,将事物进行归类。人们在认知他人时,并不是简朴把他/她当成独立的个体,而是自动、自发地立即将其归到某一类别中。(二)社会类化社会类化指个体在产生社会知觉时,主观上将自己归属于某个群体的过程。社会类化的成果,是在认知水平上扩大了群体之间的差异,同步缩小了群体内组员之间的差异。同化对比(亦即异化)刻板印象或类属思维类化的作用无论是物理刺激还是社会刺激,类化会使类别内的相似性和类别间的差异性在知觉上都得到加强,这称为“加强效应”。依此可以解释刻板印象的形成机制(塔吉菲尔,1957,1959)(四)自我类化理论角色理论一、角色理论的概念及其来源(一)角色理论的概念角色理论是一种试图从人的社会角色属性,解释社会心理和行为的产生和变化的社会心理学理论取向。由于这一理论的基础概念是“角色”,其基本原理也是借助与戏剧比拟来阐发的,故称为角色理论。(二)角色理论的来源社会学来源——符号互相作用论(布鲁默)18世纪苏格兰道德哲学库利的镜像自我理论米德的角色获得思想人类学来源——构造功能论心理学来源——角色饰演技术二、角色理论的重要概念(一)角色定义:一定社会身份所规定的一般行为方式及其内在的态度和价值观基础。(二)角色冲突指个人不能同步满足对其故意义的多种角色期望而履行不一样角色时所出现的矛盾心态。(三)角色发明角色发明指行为超过一般角色模式,拓展既有角色行为范围的过程。(四)角色偏常角色偏常指一种人行为和心理准备长时间偏离社会期望,形成与自己社会身分不相适应的行为和心态构造。三、角色理论的重要观点自我价值定向理论自我价值定向理论的背景(一)关键概念的酝酿(二)自我价值定向概念的形成自我价值定向理论的原理:四个基本命题(一)人需要解释自我及所在的世界人寻求自我价值自我价值是自我行为的终极理由体系(四)自我价值定向决定人与自身及环境的关系。三、自我价值定向理论的重要概念(一)自我价值自我价值即个人选择一定的价值原则对自身进行价值评判获得的有关自身总体价值的概念。(二)自我价值定位自我价值定位指选择什么样的价值原则来评价自身的价值。不一样的个人的自我价值定位也许是高度不一样的。(三)自我价值感自我价值感指个人对自身价值评判成果的体验。(四)自我价值支持个人的以自我价值感形式体现出来的自我价值状况,是由两个主线性原因决定的,一是自我价值支持,一是自我价值定位。前者是客观的自我价值依托,后者是自我价值的诠释体系。(五)自我价值保护自我价值保护,则是指人为了保持自我价值确实立,心理活动的各个方面均有一种防止自我价值遭到否认的自我支持优势心理倾向。社会心理学研究措施社会心理学研究的措施学途径现象揭示研究关系解释研究因果联络证明研究社会心理学的重要研究措施1、观测法2、档案法3、调查法:①问卷法②测量法③访谈法(无构拜访谈、构造化访谈、半构造化访谈)4、现场研究与现场试验5、试验室试验6、准试验研究社会心理学试验研究的变量操作1、变量: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中介变量、干涉变量2、操作3、研究的控制与误差:随机分派、误差控制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原则客观性原则、分析与综合原则、交互作用分析原则、宏观与微观相统一的原则、伦理性原则态度态度的定义:指是个人指向一定对象,有一定观念基础的评价性持久反应倾向。态度的构成要素:态度的认知成分(事实观念)、态度的情感成分(评价、情感、情绪)——关键要素、态度的行动成分(意向、倾向、偏好、外显行为)态度的特点:1、态度是习得的心理状态2、态度有详细的指向3、态度的稳定性与持续性4、态度的简朴性与复杂性态度的维度:指向、强度、深度、向中度、外显度态度的功能:工具性、调整性和功利性功能2、自我防御功能3、价值体现功能4、认识功能5、对社会理解的影响6、记忆过滤效应7、鼓励作用态度形成的原因:1、需要的满足和情绪性经验2、知识3、家庭4、群体参照5、文化原因6、遗传原因与性别作用社会知觉社会知觉:指人对多种社会性的人或事物形成的直接的整体印象。社会知觉的分类:对自我的知觉、对他人的知觉、对人际的知觉印象:指人在最初碰到新的社会情境时,主观上按照自己以旧有经验为基础的理解,将情境中的人或事物进行归类所形成的对有关人祸事物的概念,是社会知觉的成果。印象形成中的信息选择倾向:自然特性的信息选择倾向、社会特性的信息选择倾向、心理特性的信息选择倾向总体印象形成模式:加法模式、平均模式、加权平均模式、中心品质理论社会知觉偏差: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晕轮效应、语言自动实现效应、认知启发与社会知觉误差(表征性启发、可用性启发、调整性启发)影响社会知觉偏差的其他原因:知觉者的情绪状况、投射作用、内隐人格、知觉者对被知觉者的熟悉与个人情感卷入印象管理:指一种人通过一定的措施去影响他人对于自己的印象,使他人所形成的印象符合自己期望的过程。刻板印象与归因刻板印象:指人们通过整合有关信息及个人经验形成的一种针对特定对象的既定认知模式。刻板印象的详细体现:性别刻板印象、地区和种族刻板印象偏见:指人们不以客观事实为根据建立的对特定的人或事物的情感色彩明显的倾向性态度。偏见与歧视形成的原因:社会化历程、认知原因、动机原因、社会分层减少偏见和歧视的措施:对抗刻板印象、平等接触、发明消除偏见的环境归因:指根据有关的外部信息、线索判断人的内在状态,或根据外在行为体现推测行为原因的过程,也称归因过程。归因理论:1、朴素心理学家理论与现象模型2、对应推断理论3、动机的归因理论4、凯利的三维理论(刺激客体、行为主体、背景)归因偏差:一:基本的归因偏差:指在对他人行为进行归因时,往往倾向于把他人的行为归结为其内在原因,而低估了情境原因的影响。二:活动者——观测者效应:指行动者对自身行为归因不一样于他人对此行为的归因。三:自我服务偏差:指人趋向于把他人的成功和自己的失败归因于外部原因,而把他人的失败和自己的成功归因于内部原因。价值取向价值观:是人们有关事物重要性的观念,是根据客体对于本体的重要性,对客体进行价值评判和选择的原则。价值取向:人们看待特定事物的所采用的价值观。大学生的价值观:由目的价值观、手段价值观和协调目的与手段关系的规则价值观构成。现代大学生在个人性目的上的排序:工作成就取向、自身修为取向、荣誉地位取向、金钱物质取向在社会性目的上的排序:合格公民取向、友谊爱情取向、婚姻家庭取向在超然性目的上的排序:自然取向、奉献国家取向、人类福祉取向在手段价值上的排序:知识努力取向、人格品质取向、智慧机遇取向在规则价值的排序:道德良心取向、法律规范取向、舆论从众取向沟通沟通:一般指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过程沟通的意义:1、沟通为个体身心发展提供必需的信息资源2、沟通是自我概念形成的途径3、人凭借沟通互换信息并建立与维持互相联络沟通的条件:语言、理解沟通的过程:沟通构造的要素(信息源、信息、通道、信息接受者、反馈、障碍、背景)、沟通的背景(物理背景、心理背景、社会背景、文化背景)沟通的类型:语言沟通与非语言沟通、口语沟通与书面沟通、故意沟通与无意沟通、正式沟通与非正式沟通、个人沟通与人际沟通、群体沟通与大众沟通、新兴沟通类型(以计算机为媒介的沟通:电子邮件、即时通讯工具、电子通勤,其他沟通类型)沟通的障碍:物理环境障碍、个人障碍、语义障碍助人行为助人行为:指以特定的个人或群体为对象的亲社会行为。亲社会行为:泛指一切符合社会期望而对他人、群体或社会有益的行为。助人的原因:1、生物学解释——遗传2、社会互换论观点3、社会规范论观点进化心理学的解释助人行为的影响原因:1、受助者特点(性别、相似性、外部特性、人格特性、受助者的感觉)2、助人者特点(年龄与性别、认知特点:对目前所处情境的认知、人际责任归因风格、自我认知、个性特点、心境、道德推理)3、情境原因(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匆忙与助人代价、情境性的内疚——赔偿)助人行为的培养:1、明确责任与增长互动2、示范作用3、助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