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集事散文_第1页
乡村集事散文_第2页
乡村集事散文_第3页
乡村集事散文_第4页
乡村集事散文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章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插裤兜里,甩着长刘海儿,嘴里喊着“走,上集看大嫚去!”嘻嘻哈哈涌到集上。大姑娘们也打扮一新,甩着满头秀发,胸前飘着纱巾,三三两两,叽叽喳喳,像骄傲的孔雀似的,从集南走到集北,集东走到集西,走到头再折回去,来来回回地走。不论男女,碰上长得好看的就会隔开一段距离,偷偷看两眼,互相嘀咕一阵。有时,男的会起哄,女的则咯咯地笑个不住。不到晌午是不会往家走的。那个年代地里不打除草剂,瓜果蔬菜不喷农药,不施化肥,禽畜不喂含有激素的饲料,白面里也没有添加剂。集上卖的食物味道都比较纯正。我印象最深的是上集吃炉包。这是我们高密的地方名吃,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哪个集上都有几家炉包摊。卖炉包的大都是夫妻,头天晚上发好面,剁好馅,第二天凌晨到集上用大白布支个简易帐篷,现包现煎现卖,两毛钱一个。也没什么好馅,白菜帮子肥肉丁,七八成熟就出锅,口感却格外好。很多人赶集就为了去吃炉包,或者买几个回家给孩子。据说高密籍文学大师、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先生也爱这口,每次回高密老家都要去赶集,去尝一尝炉包。改革开放以后,家乡人的日子逐年好了起来。冰箱彩电都有了,休闲娱乐方式多样了,赶闲集的人就越来越少了。特别是到了市场经济年代,生产力提高了,物质丰富了,“赚钱”成了人们的第一要务,做生意的人激增,原有的集市已远远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政府便一边扩旧集,一边增设新集。陆续增设的有崔家集、长村集、城子集、老屯集等,让人们天天都有集赶。而且还有功能分区,牲口市在这边,粮食市在那边……人们再也不用像无头的苍蝇一样撞来撞去的了。集多了,规模大了,物品丰富了,但是食物却没有以前的好吃了。记得上世纪90年代初,我当兵数年后回家省亲,特意跑去李仙集上吃炉包。卖炉包的还是那些人,而炉包却不是原来那个味道了。两块钱买了四个,抓起一个咬一口,寡淡无味,再咬一口,黏腻难咽,结果连两个也没吃完。我想,这里边固然有添加剂的因素,但似乎又不全怪添加剂。就像朱元璋做了皇帝,吃遍了天下珍馐,仍然觉得还是当年饿肚子时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