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原文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f513c85607c89b3c77e8035b27936cb8/f513c85607c89b3c77e8035b27936cb81.gif)
![教育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原文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f513c85607c89b3c77e8035b27936cb8/f513c85607c89b3c77e8035b27936cb82.gif)
![教育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原文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f513c85607c89b3c77e8035b27936cb8/f513c85607c89b3c77e8035b27936cb83.gif)
![教育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原文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f513c85607c89b3c77e8035b27936cb8/f513c85607c89b3c77e8035b27936cb84.gif)
![教育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原文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f513c85607c89b3c77e8035b27936cb8/f513c85607c89b3c77e8035b27936cb8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育精品)《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原文【课文故事】死亡工厂奥斯维辛是波兰南部的一个小镇,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德国在这里建立了最大的集中营,这个小镇因此闻名于世。当年纳粹德国奥斯维辛集中营管理局控制的地区面积达40平方公里,集中营内共有3个主要营地和39个小型的营地,分布在整个波兰南部西里西亚地区。集中营内部壁垒森严,四周电网密布,是希特勒种族灭绝政策的执行地。在战后的纽伦堡审判中,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指挥官鲁道夫•胡斯供认,多达300万人死于该集中营。奥斯维辛集中营国家博物馆已经将该数字修订为110万。集中营内关押着来自德国、苏联、波兰、法国、奥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荷兰、比利时、挪威、意大利、西班牙、中国等三十多个国家的犹太人、吉普赛人、战俘、知识分子、抵抗组织成员、“反社会分子”耶和华见证人和同性恋者。约90%的受害者是欧洲各国的犹太人,大多数受害者是被毒气室的毒气齐克隆B杀害,其他死亡原因是苦役、疾病、个别处决以及所谓的“医学实验”。奥斯维辛集中营是纳粹德国犯下滔天罪行的历史见证。【课文正解】用细节来来拷问人类的良心《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但它却是沉重的新闻,让心灵发颤的新闻,让每个读了的人都不得不拷问自己良心的新闻。它真实地记录了纳粹集中营奥斯维辛的现在和过去,让你在罪恶的人性面前心灵颤栗,无语凝噎。奥斯维辛是德国法西斯屠杀犹太人和其他平民的集中营,动用了毒气、细菌、焚尸炉等惨绝人寰的杀人方式,共有400万人死在那个人间地狱。有位思想家说过:奥斯维辛之后,我为自己是一个人而惭愧,因为我从来都不知道人是这样一种罪恶残暴的动物。又有人说:奥斯维辛之后没有诗歌。记者为了表达自己对人类曾经犯下的罪行的悔恨,为了表达自己对无辜死难者的悲悯,为了拷问人类的良心,特选取了一系列传神的细节来进行描写。众所周知,恰到好处的细节描写对再现新闻报道的现场感极为重要。文章对细节刻画生动传神,感人至深。文中有这样的一处描写:“在德国人撤退时炸毁的布热金卡毒气室和焚尸炉废墟上,雏菊花在怒放”。这是对历史遗迹、遗物的细节特征的描画,它象征着正义是邪恶镇压不住的,自由与光明之花必将灿烂地开放,一切与人类为敌的行为都将受到良心的谴责,一切与人类为敌的人都将被送上正义的审判台。再如“这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姑娘,长得丰满,可爱,皮肤细白,金发碧眼。她在温和地微笑着,似乎是为着一个美好而又隐秘的梦想而微笑”。这是对历史遗照中人物表情的浮雕式的镜头特写,其后作者用追问──“当时,她在想什么呢?现在……又在想什么呢?”──来“放大”“加深”这一细节印象,启发世人反思:美和善就是这样被蹂躏、践踏和毁灭的!活着的人,要永远牢记法西斯的罪恶,警惕法西斯幽灵的复活。还有对参观者表情反应细节的摹写,如用“张大了嘴巴”表现参观者的惊惧莫名,用“浑身发抖”表现参观者的怒不可遏,用“跪了下来”表达参观者的诚挚祈祷等等,这些细节都给读者以立体的视觉形象和强烈的情感震撼。综观全文,文章之所以能给读者带来如此强烈的心灵震撼,无疑是与文中生动传神,发人深省的细节描写分不开的。历史不能重演,让奥斯维辛永远不再有这样令人毛骨悚然的新闻!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作者:罗森塔尔NoNewsfromAuschwitzA.M.RosenthalBrzezinka,Poland—Themostterriblethingofall,somehow,wasthatatBrzezinkathesunwasbrightandwarm,therowsofgracefulpoplarswerelovelytolookupon,andonthegrassnearthegateschildrenplayed.Itallseemedfrighteninglywrong,asinanightmare,thatatBrzezinkathesunshouldevershineorthatthereshouldbelightandgreennessandthesoundofyounglaughter.ItwouldbefittingifatBrzezinkathesunnevershoneandthegrasswithered,becausethisisaplaceofunutterableterror.Andyeteveryday,fromallovertheworld,peoplecometoBrzezinka,quitepossiblythemostgrislytouristcenteronearth.Theycomeforavarietyofreasons—toseeifitcouldreallyhavebeentrue,toremindthemselvesnottoforget,topayhomagetothedeadbythesimpleactoflookingupontheirplaceofsuffering.Brzezinkaisacoupleofmilesfromthebetter-knownsouthernPolishtownofOświęcim.Oświęcimhasabout12,000inhabitants,issituatedabout171milesfromWarsaw,andliesinadamp,marshyareaattheeasternendofthepasscalledtheMoravianGate.BrzezinkaandOświęcimtogetherformedpartofthatminutelyorganizedfactoryoftortureanddeaththattheNaziscalledKonzentrationslagerAuschwitz.Bynow,fourteenyearsafterthelastbatchofprisonerswasherdednakedintothegaschambersbydogsandguards,thestoryofAuschwitzhasbeentoldagreatmanytimes.Someoftheinmateshavewrittenofthosememoriesofwhichsanemencannotconceive.RudolfFranzFerdinandHoess,thesuperintendentofthecamp,beforehewasexecutedwrotehisdetailedmemoirsofmassexterminationsandtheexperimentsonlivingbodies.Fourmillionpeoplediedhere,thePolessay.AndsothereisnonewstoreportaboutAuschwitz.Thereismerelythecompulsiontowritesomethingaboutit,acompulsionthatgrowsoutofarestlessfeelingthattohavevisitedAuschwitzandthenturnedawaywithouthavingsaidorwrittenanythingwouldsomehowbeamostgrievousactofdiscourtesytothosewhodiedhere.BrzezinkaandOświęcimareveryquietplacesnow;thescreamscannolongerbeheard.Thetouristwalkssilently,quicklyatfirsttogetitoverwithandthen,ashismindpeoplesthebarracksandthechambersandthedungeonsandfloggingposts,hewalksdraggingly.Theguidedoesnotsaymucheither,becausethereisnothingmuchforhimtosayafterhehaspointed.Foreveryvisitorthereisoneparticularbitofhorrorthatheknowshewillneverforget.ForsomeitisseeingtherebuiltgaschamberatOświęcimandbeingtoldthatthisisthe“smallone.”ForothersitisthefactthatatBrzezinka,intheruinsofthegaschambersandthecrematoriatheGermansblewupwhentheyretreated,therearedaisiesgrowing.Visitorsstaredatthemountainsofshoespiledupforthevictims.Therearevisitorswhogazeblanklyatthegaschambersandthefurnacesbecausetheirmindssimplycannotencompassthem,butstandshiveringbeforethegreatmoundsofhumanhairbehindtheplate-glassorthepilesofbabies’shoesorthebrickcellswheremensentencedtodeathbysuffocationwerewalledup.Onevisitoropenedhismouthinasilentscreamsimplyatthesightofboxes—greatstretchesofthree-tieredwoodenboxesinthewomen’sbarracks.Theywereaboutsixfeetwide,aboutthreefeethigh,andintothemfromfivetotenprisonerswereshovedforthenight.Theguidewalksquicklythroughthebarracks.Nothingmoretoseehere.Abrickbuildingwheresterilizationexperimentswerecarriedoutonwomenprisoners.Theguidetriesthedoor—it’slocked.Thevisitorisgratefulthathedoesnothavetogoin,andthenflusheswithshame.Alongcorridorwhererowsoffacesstarefromthewalls.Thousandsofpictures,thephotographsofprisoners.Theyarealldeadnow,themenandwomenwhostoodbeforethecameras,andtheyallknewtheyweretodie.Theyallstareblank-faced,butonepicture,inthemiddleofarow,seizestheeyeandwrenchesthemind.Agirl,twenty-twoyearsold,plumplypretty,blond.Sheissmilinggently,asatasweet,treasuredthought.WhatwasthethoughtthatpassedthroughheryoungmindandisnowhermemorialonthewallofthedeadatAuschwitz?Intothesuffocationdungeonsthevisitoristakenforamomentandfeelshimselfstrangling.Anothervisitorgoesin,stumblesout,andcrossesherself.ThereisnoplacetoprayinAuschwitz.Thevisitorslookpleadinglyateachotherandsaytotheguide,“Enough.”ThereisnothingnewtoreportaboutAuschwitz.Itwasasunnydayandthetreesweregreenandatthegatesthechildrenplayed.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作者:罗森塔尔黎信等译波兰布热金卡电从某种意义上说,在布热金卡,最可怕的事情是这里居然阳光明媚温暖,一行行白杨树婆娑起舞,在大门附近的草地上,还有儿童在追逐游戏。这真像一场噩梦,一切都可怕地颠倒了。在布热金卡,本来不该有阳光照耀,不该有光亮,不该有碧绿的草地,不该有孩子们的嬉笑。布热金卡应当是个永远没有阳光、百花永远凋谢的地方,因为这里曾经是人间地狱。每天都有人从世界各地来到布热金卡——这里也许是世间最可怕的旅游中心。来人的目的各不相同——有人为了亲眼看看事情是不是像说的那样可怕,有人为了不使自己忘记过去,也有人想通过访问死难者受折磨的场所,来向他们致敬。布热金卡在波兰南方城市奥斯维辛城外几英里的地方——世人对奥斯维辛这个地名更熟悉。奥斯维辛大约有12000名居民,距华沙120英里,地处被称为摩拉维安门的山口的东头,周围是一片沼泽地。布热金卡和奥斯维辛一道组成了被纳粹称为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杀人工厂的一部分。十四年前,最后一批囚徒被剥光衣服,在军犬和武装士兵的押送下走进毒气室。从那时起,奥斯维辛的惨状被人们讲过了很多次。一些幸存者撰写的回忆录中谈到的情况,是任何心智健全的人所无法想像的。奥斯维辛集中营司令官罗道夫·弗兰斯·费尔南德·霍斯在被处决前也写了回忆录,详细介绍了这里进行的集体屠杀和用人体作的各种试验。波兰人说,共有400万人死在那里。今天,在奥斯维辛,并没有可供报道的新闻。记者只有一种非写不可的使命感,这种使命感来源于一种不安的心情:在访问这里之后,如果不说些什么或写些什么就离开,那就对不起在这里遇难的人们。现在,布热金卡和奥斯维辛都是很安静的地方,人们再也听不到受难者的喊叫了。参观者默默地迈着步子,先是很快地望上一眼;接着,当他们在想像中把人同牢房、毒气室、地下室和鞭刑柱联系起来的时候,他们的步履不由得慢了下来。导游也无须多说,他们只稍用手指一指就够了。每一个参观者都感到有一个地方对他说来特别恐怖,使他终生难忘。对有的人来说,这个地方是经过复原的奥斯维辛毒气室。人们对他们说,这是“小的”,还有一个更大的。对另外一些人来说,这样一个事实使他们终生难忘:在德国人撤退时炸毁的布热金卡毒气室和焚尸炉废墟上,雏菊花在怒放。参观者注视着堆积如山的遇难者的鞋子。还有一些参观者注视着毒气室和焚尸炉,开头,他们表情茫然,因为他们不晓得这是干什么使的。然而,一看到玻璃窗内成堆的头发和婴儿的鞋子,一看到用以关押被判处绞刑的死囚的牢房时,他们就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浑身发抖。一个参观者惊惧万分,张大了嘴巴,他想叫,但是叫不出来——原来,在女牢房,他看到了一些盒子。这些三层的长条盒子,6英尺宽,3英尺高,在这样大一块地方,每夜要塞进去五到十人睡觉。解说员快步从这里走开,因为这里没有什么值得看的。参观者来到一座灰砖建造的建筑物前,这是在妇女身上搞不育试验的地方。解说员试着推了一下门——门是锁着的。参观者庆幸他没有打开门进去,否则他会羞红了脸的。现在参观者来到一条长廊里。从长廊两边的墙上,成排的人在注视着参观者。这是数以千计的照片,是囚徒们的照片。他们都死了——这些面对着照相机镜头的男人和妇女,都知道死亡在等待着他们。他们表情木然。但是,在一排照片的中间,有一张特别引人注目,发人深思。这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姑娘,长得丰满,可爱,皮肤细白,金发碧眼。她在温和地微笑着,似乎是为着一个美好而又隐秘的梦想而微笑。当时,她在想什么呢?现在她在这堵奥斯维辛集中营遇难者纪念墙上,又在想什么呢?参观者被带到执行绞刑的地下室去看一眼,这时,他们感到自己也在被窒息。另一位参观者进来了,她跪了下来,在自己胸前画十字。在奥斯维辛,没有可以作祷告的地方。参观者们用恳求的目光彼此看了一眼,然后对解说员说:“够了。”在奥斯维辛,没有新东西可供报道。这里天气晴朗,绿树成荫,门前还有儿童在打闹、嬉戏。
小编寄语记者罗森塔尔在文中提到:“在奥斯维辛,没有新东西可供报道。”这篇“没有新东西可供报道”的报道却获得了普利策新闻奖,被誉为“美国新闻写作中不朽的名篇”,所以奥斯维辛是真的没有可供报道的内容吗?小编以为,奥斯维辛因为一段惨痛历史现今成为一个旅游景点,从报道内容来说除了熙熙攘攘的游客和过去已成历史将来也不会大变的观光线路,乍一看确实普普通通,平平常常。但是从文章中,通过作者描写的多处对比,我们能感受到作者极力克制的笔触和压抑愤懑的心情,这是作为一个记者最基本的能力——共情能力的体现。具有人文主义情怀的学者罗杰斯最早对“共情”概念进行了阐述,他认为共情是指体验别人内心世界的能力。记者要想写出不朽的新闻作品来,就要打通自己与报道对象和读者之间的感情通道,这样记者写出的新闻报道才有生命和灵魂。正如身处奥斯维辛集中营的罗森塔尔,他虽然只是一位游客,但他的内心世界早已被眼前的毒气室、焚尸炉和死难者照片墙带回到了那个泯灭人性的时代。拥有共情能力和人文关怀,才能在绝境中看到希望,在平凡之景中看到不平凡之象。孟子曾说,“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在奥斯维辛,没有人看到这样的场景不会流泪,没有人看到这样的情形不会感到悲伤。但是没有去过,甚至都不知道奥斯维辛的人更多,因此每一个去过的人内心中都有一种非写些什么不可的责任感。罗森塔尔所做的只是写下所看到的,无须煽情和大声斥责,因为感同身受者无须多言。只有经历过痛苦,才会更加珍惜幸福;只有见过人性的泯灭,才能更懂得人文关怀的重要性。而人文关怀的核心就在于肯定人性和人的价值,但人们容易把人性与善恶相挂钩。人性的善恶不是二元对立的极点,而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一个人可能误入歧途,但还可以回头是岸;一个人可能博施济众,但也可以惺惺作态。在休谟看来,人性是一个包含知识、情感与道德的广泛概念,所以单纯的谈论人性善恶也是缺乏说服力的。所以,与其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对于我们每个普通人来说,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才是我们更值得践行的准则。
恶魔的饱食奥斯维辛是恶魔。我也是。——题记一“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在一九一零年的冬天,我呱孤落地。也许对我的家人来说这可能值得庆祝。但现,在回想起来,这只不过是噩梦的开始。从小,我就喜欢光明,热爱自由,追求美丽。我喜欢与大自然接触,总是想把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永久地定格。我的父亲,是位军人,他答应我在我十岁时就给我买一台照相机,但他失约了。在我四岁那年,父亲奔赴前线去参加世界大战。五年之后,在我十岁生日那天,他回来了。但他又永远地离开了,因为在我们眼前,平日高大威武的父亲不见了,回来的是他的骨灰盒,还有那不多也不少的体近金。母亲咬了咬牙,来到了柏林最好的一家照相机店,为我挑了一部质量最好的照相机。从那时起,我下定决心成为一位战地摄影师,去走父亲曾经走过的路。二忘记了是什么时候,街头上开始有“万”字旗在飘扬。原本一个默默的无闻的疯子借着复仇主义的浪潮攀上了德国政治的最顶端。接着,就是几进疯狂的扩军与备战。在战争爆发的前一天晚上,我的母亲在为我理整行囊。然后,她竟哭了起来。先是低声呜咽的抽泣。最终,两行热泪从她的眼眶中流了出来。“你真像你的爸爸。”我沉默着,看着她那浑浊的眼珠已经湿润,我感到一阵鼻酸,是啊,一位妇人,先送走自己的丈夫,现在又要与自己的儿子告别,那是多大的痛苦啊!窗外是寒风在哀号,不知是对死者的哀悼,还是对世人的嘲笑。“妈,等仗打完了我就来陪你,现在国家需要我!”我离开了家,迈着坚定的步子,向黑暗的深渊走去,不再回头。三军队推进速度之快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不到一个月时间,我就达了凡尔登——我的父亲曾为之抛洒热血的地方。令我们所有人惊讶的是,这个曾经战死八十万人的土地,金色的麦浪竟在我们眼前骄傲地扭动着身躯。军官们都不能接受这样“残酷”的现实,就放了火。看着滚滚浓烟从四面八方燃起,他们得意地说:这才是凡尔登!”由于我为了拍出更真实的照片,我总是穿梭于枪林弹雨之中。在一次冲锋中,我不幸腿部中弹只好送到后方,在波兰的一个奥斯维辛的地方养伤。我本以为在奥斯维辛,我的心渐渐地会恢复平静。但我在奥斯维辛的所见所闻,成为了我一生都无法忘怀的恐怖场景。四地狱的大门已经敞开,迎面而来的,是死亡的气息。到达奥斯维辛之后,我发现这里并不是什么疗养场所,而是人间与地狱的连接口。到达这里的第一天,司令官罗道夫将军竟亲向来迎接我,但与我同时到达的,还有一千多名从欧洲各地抓过来的犹大人。罗道夫将军边笑着边带我进入一个小房子。并且轻松幽默地对我说到:“摄影师先生,请您欣赏我们的欢迎议式。”接着,一群老人、妇女、孩子被推进了在我们下方的大容器。人群越来越多,他们有的面露微笑,有的人却脸沉重,好像已经知道了自己的结局。突然将近十吨重的大门无情关上,扬起了一阵阵白色的尘土。无形的恐惧开始如瘟疫一般在人群中迅速传播。罗道夫的夫人面带微笑为我沏了一杯茶“这是中国的铁观音,各位请慢慢品尝!”突然,在人群上方的喷头喷射出一种奇怪的液体。顿时间,小房间被一股诡异的清香笼罩着。人群忽然变成了实验品,人们像发了疯似地扭动着,哭泣着,哀号着。如同炼狱的场景吓得我身发抖,冷汗直出;有的人活生生地扯断了自己的胳膊,有的人用手伸入咽喉来了结自己,还有人直接挖出了自己眼珠!那些可曲的场景从些成为了我噩梦的常客,它就像一把利刃插入我的脑海,让我永远无法忘怀,哪怕只是一秒。我现在终于明白了“万”字旗的真正含义:黑白色的十字架上,外镶一层白骨。最后,是被鲜血染红的黑白!五即使是在最黑的黑夜里,仍然会有光明,管它是天上的繁星还是地上的莹火虫。来到奥斯维辛的半年,我几乎每天都在做着同样的事——给将死的囚犯照一次相。从他们的眼神中,我读到了厌恶,憎意,也有绝望麻木。起初让我感到很害怕,不过后来也就麻木无所谓了。谁叫他们是犹太人呢?劣等民族就是该死。一天,工作之后,我一个人走在营房内。我看到一个小女孩趴在地上,不知道在干什么。我走了过去,发观她好像在种花。我喊到:“你在种什么!”我的到来不免使她吓了一跳,又看我一身军官装扮,不禁吓得连说话都结结巴巴起来。“对...对不起,军官先生,这是菊花。”这不禁使我感到有些可笑,在奥斯维辛?在这个人间地狱种花?她看到我的手中拿的并不是冲锋枪,而是照相机,就没那么紧张了。她抬起头说道:“是的先生,这种花在我的故乡满山遍野都是。它们开花的时候,就像太阳一样很美丽,你们德国人也应该看到这份美丽,不是吗?”接着,了给了我一个甜甜的微笑。从也那天真无邪的眼神里我好像看到了二十年前的自己。一来二去,我与这个小女孩成为了朋友,每天下午收工之后,她总会带点水来浇灌她的花朵,而且她还回带一些草木灰(其实是骨灰)来作为花儿的肥料。夕阳下,白色的骨灰与黑色的泥土混合在一起,竟变成孕育生命的温床。看着她专注与认真的神情,不知为什么鼻子一酸,眼泪滴落在陪伴着我二十多年的相机上,“真的回不去了吗?”看着那一寸寸落入地平线的光明,殊不知,在我身后折射出的,是魔鬼的影子。六那被脂粉与口红遮掩着的,一定是张魔鬼的面孔。在奥斯维辛,随便问一个德国守卫在这里最美丽的人,他们十有八九会说是海利夫人。海利夫人是司令官罗道夫将军的妻子,年纪三十左右。用倾国倾城来形容她实不为过。海利夫人总是给人一种奇怪的感觉,美丽而妖冶,热情却与人有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倘若你与她对视,就会有好像自己被手术刀一刀一刀地切开的恐惧。她喜欢把自己定格在照片里,于是我便顺理成章地成为了她我私人摄影师。在一个夜晚,她把我召进她的房间。进入房间后,我感到一种十分柔和的光照在我的脸上。走进,原来是一盏套了灯罩的台灯。我的手好像不受控制地,伸向那个散发着柔和光亮的灯罩。天啊!这就像婴儿的皮服一样富有弹性,我的手久久在上面摩婆着,不愿意放下来。“喜欢吗?”海利夫人的声音从背后飘来。这时,我意识到自己失态了,连忙把手抽了回来。低下头来,一言不发。海利天人浅浅地笑了笑,开了一瓶江酒,递上前来。“这是马赛的萄萄酒,干一杯?”三杯入肚后,我脑中的警觉神精被微微麻醉,也就不那么拘谨了。这时,海别夫人从房间里拿出来一副手套,说到:“看你好像很喜欢这种材质,就送你一副手套作为拍摄的报酬吧。”我心里原本是想推辞的,可是我的触觉却率先背叛了我。戴上手套,我感到出奇的柔软与舒适,就好像同一位十三四岁的女孩握手。而且,在它上还有一种说不出名来的小图画。也许是海利夫人画上去的吧,我这样想着。七春天过去了。夏天也不愿留恋这里。秋天也不想来到这块被沮咒的土地。转眼又到了冬天。那个坚守着自己梦想的小女孩每天还是会按时来照料她的菊花种子。在过去的一整年,没有一颗种子探出头来,来看看这黑暗的世界。过小女孩却没有灰心,她把她所有的种子都种了下去,种到集中营的各个角落,用自己的爱心,轻轻地呼唤着畏缩在种子里的生命。但生命却在此停下了脚步。为什么?因为这里是奥斯维辛,是人间地狱!这里永远不会有生命在绽放,永远!后来她来的次数渐渐少了。有一次,她眼圈湿润着,说到:“好叔叔,我以后可能来不了了,帮忙照顾好我的花,好吗?”我感到很不解。询问一番,再加上每天的报纸。原来是因为东线吃紧,各个工厂都在加快生产的速度,而她所在的工厂也不例外。可是这又使我不禁担忧起她的明天来,因为在焚尸炉里燃烧的尸骨,大多数都是累死的工人。在那个夜晚我的她谈了很久。我们最终竟谈到了对方的未来。“你长大后想干什么?”我好奇地问道。“我要做画家!我要在阳合上摆满各种各样的花儿,每天就画它们。花儿很美,不是吗?”我没有回答,又是她打破了沉断默。“听说你是一个摄影师,你能为我拍张照片吗?”我欣然答应。她好像又想到什么,说到:“再过几个星期,就是我十八岁生日了,你可以在那时给我拍一张吗?”望着她那双蓝宝石般的眼睛,我点了点头。“到时候可要保持微,笑哦。照片中,笑脸才是最美丽的。”“嗯,我一定会的”她点了点头,便起身回营区了。快要落下的夕阳还在挣扎,希望搏得最后的一线生机。但地平线却无情地将它吞噬,就连最微弱的一丝光亮,也终将不复存在。八从莫斯科南下的寒潮到达了奥斯维辛,从大西洋北上的台风也带来些许微凉。今年的冬天不知为何,竟然如此的寒冷与漫长。苏联人开始对我们实施反击,一批批的军队开始撤离奥斯维辛。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质粒和噬菌体》课件
- 《诗歌翻译欣赏》课件
- 《上市公司典型案例》课件
-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课件
- 《KPM演示砌体》课件
- 《顾客满意管理CS》课件
- 2025年健康营养食堂承包经营合同标准模板3篇
- 《财务报表分析教材》课件
- 小学生课外绘本的故事解读
- 小学科学小实验征文
- 课件:曝光三要素
- 保密办保密工作述职报告范本
- 新课标理念下三现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 《智能物联网导论》AIoT导论-第4章课件
- 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分析
- 用电子表格和现金流量表计算投资项目财务指标FIRR-FNPV-Pt(新建项目)
- 9S管理知识考试题
- 2024年江西铜业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于漪教育教学思想概要
- 早餐店员工管理制度
- 2022-2023学年北京市通州区部编版五年级下册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