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和房室增大的X线表现_第1页
心脏和房室增大的X线表现_第2页
心脏和房室增大的X线表现_第3页
心脏和房室增大的X线表现_第4页
心脏和房室增大的X线表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心脏和房室增大的X线表现专题讲座(一)左心房增大

左心房居于心脏的后上方,有“后心房”之称。其后缘和左上缘与食管和左主支气管相邻。由于其解剖的空间关系,左心房增大一般先向后、向上,继之向左、向右膨凸。X线表现:

1.

食管中段(或略偏下)的局限性压迹和压迫移位,主要应用右前斜位及侧位食管服钡检查。2.

左前斜位,心后缘上段左心房弧度隆凸,与左主支气管之间的透明带消失,明显者向上推压可使左主支气管向上后方移位并变窄。在后前位上亦可见到食管和左主支气管的压迫移位——气管隆凸角度开大。左房增大左前斜位:心后缘上部左房段隆凸,与左支气管间的透明带消失,明显者可向上后方推压左主支气管,使其变窄移位。3.

后前位,左心房耳部的膨凸及长度的增加。4.

向右膨凸的左心房可达右心房边缘或超过它的边缘,在后前位形成双重密度或双重边缘,显著增大者甚至可完全超出其外缘。上述征象,常以两种或多种征象的不同组合出现。最常见的,尤其是反映轻度左心房增大的征象是食管的压迹。它也是左心房增大分度的主要依据:食管压迹而无移位者为轻度,压迹+轻度移位(止于胸椎前缘)为中度,明显移位(超过胸椎者)为高度增大。同时尚应注意食管压迹的上下范围,也和左心房增大的程度成正比。左房增大后前立位:左房耳部膨凸及长度增加使心腰消失。左房向右明显增大时可达右房边缘或超过后者形成双重密度影(或阴影)或双重边缘。左主支气管上举,气管分叉角度开大。有时左心房增大仅表现为耳部的膨凸或向右心缘的膨凸,都较少见。卧位服钡检查有助于显示食管压迹,但“假阳性”较高(达38%)。我们采用立位吸气下观察,钡剂在压迹上缘稍事停滞,下缘也有同样的压迹,有助于轻度左房压迹的诊断。有时屈曲延长的降主动脉可牵拉食管中段向后移位。在正常情况下左心房耳部可略向左心缘膨凸。

左房增大(二)右心房增大

右心房位于心脏的右缘居中偏后。终嵴后的体部局于上下腔静脉入口之间,位于心脏右下方,小梁部自前向左突出,构成心耳。右心房增大一般始自小梁部向右前上方膨凸,继之向后、向左。

X线表现:1.

后前位,右心缘(右房段)向右,特别其上段(小梁耳部)向上膨凸,相反搏动点上移;2.

左前斜位,心前缘上段(小梁耳部)向上或(和)向下膨凸,该段延长,有时与其下方的心室构成“成角现象”,左前斜位30-45º易于显示,透视下观察心缘搏动有助于鉴别房室段的分界;3.

右前斜位,心后缘下段可见一圆弧状膨凸为心房体部(右心房高度)增大的表现;4.

上腔或(和)下腔静脉扩张可视为右心房增大的间接征象。上述征象中1项,尤其中上段的膨凸和右房/心高比值>0.5为右心房增大常见而较敏锐的征象,2项次之。巨大的右心房(如见于艾布斯坦氏畸形者)可占据心脏阴影的大部,心房耳部甚至可凸出于心左缘。单发的右心房增大少见,长与右心室增大同时存在。因此,心右缘的向右膨凸和左前斜位的“成角现象”,有时难以判断是否为增大的右心室推压所致。右心房增大主要向三尖瓣口方向膨凸者,X线难以查出。(三)左心室增大

左心室位于心脏的后左方,仅一部分凸向前方,借室间隔与右心室相连,在左下端构成心尖部。从后前位和侧位看,都有一小部分居于膈肌上,左心室增大一般先向左下,继之向后向上膨凸。X线表现:1.

后前位:①

左室段延长,心尖部下移,相反搏动点上移;②

左室段向左膨隆可使心尖圆凸、上翘或两者并存。高度增大者左室段明显延长,向左膨隆。左心室增大后前位:左室段延长向左膨凸,心尖部下移,相反搏动点上移。为左室增大早期征像。3.

左前斜位:心后缘下段向后向下膨凸、延长。心室间沟向下向前移位,可在透视下深吸气位或借助于胃泡观察。60º左前斜位心后缘超过胸椎前缘者,大多数病例可认为有左心室增大。4.

左侧位,心后缘下段向后膨凸,有人报告如超过下腔静脉后缘15mm可认为左心室增大。有时可牵压食管使其下段或普遍向后移位(应注意其上下范围远超过左房增大的局限性压迫移位),可在左侧位服钡观察;左心室增大左前斜位:心后缘下段向后下膨凸、延长,明显者后缘超过胸椎前缘。深吸气下透视见室间沟向下、前移位。左室增大:左侧位:所见与前项相似。但心后缘若超过下腔静脉后缘1.5,可认为左室增大。4.

由于左心室增大,心脏向右呈顺钟向旋转。左心室向右向前,与膈肌的接触面增大,主动脉弓开大,升主动脉及主动脉弓分别向右、向左凸出,左室上段抬平,心腰凹陷,构成“主动脉”型心脏。在上述征象中1和2项较常见,尤其心尖部下移或(和)左室段圆隆是左室增大的较早期征象。心尖部圆凸上翘和心后缘的后凸,应注意肺动脉段-心腰部凹陷或凸出,心室间沟向前下移位或后上移位,有助于鉴别左心室或右心室增大。某些轻度的左心室增大,X线可无任何阳性征象。高度左室增大,于右前斜位可见心前缘向下前方延长、膨凸。(四)右心室增大

右心室约占心前缘面积的3/4,有“前心室”之称,居中偏左,在后前位不参与心缘的构成。右心室增大一般先向前向左上,继之向下膨凸。X线表现:

1.

左前斜位,心前缘下段(心室段)向前膨凸。相反搏动点上移或(和)心室间沟向后上移位,心室的膈面延长。这时心后缘主要上段向后膨凸,下段后凸者为左心室增大的表现。侧位心前缘前凸,与胸骨的接触面增大。右室增大左前斜位:右室段向前膨凸,相反搏动点上移或/和室间沟向后上移位,心膈面加宽。此时左室段被推向后上翘,勿误认为左室增大。

后前位,心尖上翘、圆凸,有时可见肺动脉段下的“圆锥部”(相当于流出道漏斗部)膨隆;右室增大后前位:心尖上翘、圆凸,肺动脉段饱满、平直,有时可见肺动脉段下的圆锥部膨隆3.

右前斜位,心前缘(肺动脉干下方)“圆锥部”呈较明显的膨凸,反映流出道漏斗部的增大,为右心室增大的早期表现;4.

肺动脉段凸出——肺动脉主干的扩张,为右心室增大的间接征象。由于右心室增大,右心室向左、左心室向后,心脏向左呈逆钟向旋转,明显者右心室构成左心缘的一部,主动脉弓缩小,肺动脉段——“圆锥部”膨凸,构成“二尖瓣”型心脏。在上述征象中,1、2项较常见,肺动脉段凸出虽为间接征象,但在反映右心室(流出道)增大,以及其与左心室增大的鉴别诊断上,都有较大的实际意义。轻度的右心室增大,可无任何阳性征象。见于四联症的右心室增大(肥厚为主),心尖上翘、圆凸,心腰部凹陷,拟似左心室增大,应加注意。心室流出道和流入道增大

从功能解剖的角度,心室可分为两部,自房室瓣至心尖部,为流入道,自心尖部至半月瓣为流出射血部分,称为流出道。一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