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米的认识说课稿_第1页
千米的认识说课稿_第2页
千米的认识说课稿_第3页
千米的认识说课稿_第4页
千米的认识说课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千米的认识说课稿千米的认识说课稿一

一、教材分析

千米的认识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7-10页的内容。

《千米的认识》是小学数学量与计量知识的一种重要内容。

它是在学生学习了米、分米、厘米、毫米等长度单位,并且初步理解了这些长度单位在平常生活中的应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大纲》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经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由于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很少有机会接触千米这个较大的长度单位,学生会感到抽象,建立1千米的观念比较困难。

因此,我认为本节课的重点是使学生建立千米的观念,在建立千米观念的基础上去对的估计物体的长度又是这节课的难点。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的关键是尽量联络学生的生活实际,增长学生对千米的感性认识。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性,我制定了如下三条教学目的

1、知识目的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熟记1千米=1000米,并能进行简朴的化聚。

2、能力目的在认识千米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测、比较、抽象、概括能力,能用千米对的估计物体的长度。

3、情感目的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使学生在探索和合作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本节课的课时安排为1课时

二、说教法

教学的主体是学生,为此我分析了学生的状况。

由于学生已经学习了米、分米、厘米、毫米等长度单位,且三年级学生均有最初步的感知长度的生活经验,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来看,准备状况是良好的。

但三年级学生习惯于形象思维,要建立1千米这样大的一种长度观念,还存在一定的难度,而对长度单位千米认识不深入,必将导致重量单位使用不合适,以及估计物体长度不精确等错误。

介于学生思维发展的阶段特点,我采用了观测法、试验法及尝试练习法,并把所学知识与生活中的实际经验建立联络。

这样的学习措施,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学习知识,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三、说学法

教师要成为"善教者"就必须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由于"措施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同教法同样,学法指导也必须根据学生特点与学习内容进行优化组合。

在分组试验时,指导他们学会观测、比较、分析、抽象、概括的思维措施,学会合作与讨论,在认识千米时,指导他们学会自学与总结。

四、说教学程序

一复习导入

1、一米大概有多长?

2、出示米尺,让学生说说米尺的作用。

3、当我们测量数学书本的宽,铅笔盒的厚度时,是不是还用米来测量?当米尺测量这些物体显得太长时,我们是引入了分米、厘米、毫米等比米小的长度单位来测量,这些单位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4、假如我们要测量一下学校到君悦花园的旅程究竟有多长?你有无措施?根据学生的回答整顿,当测量旅程的长度时,我们一般用比米大的长度单位千米板书课题。

目前我们就来认识千米。

设计意图这种导入措施建立在学生已经有认知的基础上,通过设疑提问,巧设悬念,可以激发学生积极探求新知识的欲望,并理解了千米这种单位的作用。

二新课教学1、认识千米1认识10米。

在学校的操场上用卷尺量出10米,在两头插两根标枪,让学生走一走,看一看。

然后每10米移动一下标枪,同步让学生观测,走步,理解几十米,举例说说什么物体的长度大概是10米?

2认识100米。

通过测量得到10个10米是100米,观测,然后走一走,想想100米的长度。

举例说说从哪里到哪里的长度大概是100米?

3认识1000米。

上此课的前几天体育老师已经运用体育课组织学生绕操场跑道跑了4圈,每人必须跑完,跑慢没关系。

学生先说说赛跑的感受,然后告诉学生跑道为250米,问实际上就是跑了多少米?

2、单位间的换算

11000米就是1千米,1千米就是1000米板书千米、米关系,千米有时也叫公里。

设计意图联络生活实际,通过亲身体验,跑完艰苦的1千米,此时"千米"在学生的心中已经烙下了深深的印痕,那将是长远的,突破了建立1千米的观念的难点2教学例1此前我们学过米、分米、厘米、毫米间的互化,目前你能不能根据1千米=1000米,自己想措施处理这个问题?请大家试一试,有困难的同学可以与同桌商议一下。

计算2千米=米

学生计算成果,然后说说是怎样想的。

再练习

2千米500米=米6千米30米=米

练习后说说想法。

3教学例2

尝试练习

4000米=千米

并说说练习过程的根据?

再练习

10000米=千米

尝试练习

4350米=千米米

想4000米是4千米,4350千米是4千米350米

4试一试

6千米720米=米5830米=米

3、归纳整顿长度单位

提问通过这个单元的学习,我们已经把长度单位所有学完了。

你可以先用手比划一下各长度单位千米除外的长度。

谁能按从小到大的次序给它们排排位?

答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共有五个,按照从小到大的次序排列依次是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

提问相邻长度单位间的进率都相似吗?不一样在哪里?

答基本的进率关系式有四个,分别是

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在此基础上可以推算出如下的进率关系式

1千米=10000分米=100000厘米=1000000毫米

1米=100厘米=1000毫米

1分米=100毫米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对学过的长度单位及其进率进行整顿和归纳,使学生认识一种完整的长度单位的知识体系。

小结今天你有哪些新的收获?尚有哪些问题?你是用哪些措施学会这些知识的?

五、巩固应用

这里老师搜集了几种问题,你们能用今天学到的本领加以处理吗?

1、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一根拔河绳长12小冬肩宽30一辆汽车每小时行60一本数学书厚8北京到温州之间相距2510杭州到温州之间相距367设计意图这道题和生活联络最紧密,可以加强学生对长度单位千米与米、分米、厘米、毫米的对比,培养学生精确使用长度单位的能力。

2、在○里填上"〉"、"〈"、或"="号。

15千米○678米;228毫米○6厘米;

3100分米○10米46分米○485毫米

3、有、、、四种物体,它们的长度分别如下。

那么最长的一种物体是。

、680毫米、4分米、2米、216厘米

设计意图安排这几题的目的是在学生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基础上,会进行单位换算,并比较大小。

又通过选择合适的数量,建立实际长度的观念。

4、你能说出某些详细例子吗?

1约6分米长的物体举出5个例子。

2用千米作单位最合适举出5个例子。

设计意图在纯熟认识长度单位的基础上,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应用题,并能联络生活实际举例阐明,提高运用长度单位的能力。

板书设计千米公里的认识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例1

12千米=米

22千米500米=米

例2

14000米=千米

24350米=千米米

设计意图这样的板书设计一是有助于指导学生观测和抽象概括;二是板书设计和教学思绪友好统一,能简要突出地展现本课知识点,看上去一目了然。

千米的认识说课稿二

说课内容义务教育课程原则试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的内容,课题是"千米的认识"

一、说教材分析

学生对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和毫米有了较深的认识,并可以精确地进行米、分米、厘米、毫米等长度单位之间某些简朴的换算,这些都是学习本节课的基础,它们不仅为本课教学作了知识的铺垫,同步为本课千米与米的化聚作了思绪孕伏、迁移。

认识千米不仅是学生此后学习和生活的需要,也是长度单位形成完整知识体系的需要。

教材例3通过到某地尚有多少千米的情境图,引出千米,同步告知400米的跑道2圈半就是1000千米,得出1千米=1000米。

例4是要学生量出100米,走10个100米来感受1千米的长度,做一做,让学生举例校门口到哪里是1千米,并且规定学生和老师一起体验一下1千米有多远。

这个过程在课堂上操作不利于教学,我规定学生在课前做,但这个例题启迪我们教学千米时要注意协助学生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例5是运用刚刚所学的1千米=1000米进行千米与米的有关化聚,化聚对学生来说并不难,可以从已学的单位间化聚得到正迁移。

学习好这课是此后学习土地丈量、平方千米等知识的基础。

制定如下教学目的

1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懂得1千米=1000米。

并能进行千米与米间的简朴换算。

2通过估计生活熟悉路段距离,在观测、比较、猜测和推理等活动,培养学生估测意识和能力,能处理某些简朴的实际问题。

3在估计较长距离时,培养学生养成运用生活经验,通过合理推理进行估计的习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并养成在不规定精确值时能自觉进行估计的习惯。

由于运用千米和米的进率进行化聚在此后学习中常常碰到,1千米是比较大的长度单位,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需要通过反复体验和想象、推理来建立观念,而新课程倡导建立单位观念。

因此我确定本课教学重点是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懂得1千米=1000米,会用它进行简朴的化聚。

教学难点是通过推算想象和体验建立1千米的观念。

二、说教法

本课的教课时,我拟采用如下二种教学措施为主。

1引导发现法

波利亚曾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自己去发现,由于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轻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络"在本课教学中,不仅规定学生懂得1千米=1000米,并且让学生运用课外时间去实践,发现并感受1千米的长度,通过运用生活经验来推算1千米的长度。

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某些距离长度是多少千米,来协助学生建立千米的观念。

这样的教学,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并在探究过程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

2尝试教学法

从哲学角度看,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规定重视学生在教学中的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知识,发展思维,培养能力。

尝试教学法充足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一开始就规定学生进行尝试练习,把学生推到积极的地位;尝试练习中碰到困难,学生便会积极地自学书本或寻讨教师的协助,学习成为学生自身的需要。

本课例5是千米与米的互化,完全可以从其他单位的化聚迁移应用,因此放手让学生去尝试处理问题,交流尝试成果就能到达教学效果。

这样的教学符合现代教学论思想的规定,变化了老式的注入式教法,把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统一起来,引起了教学过程中一系列的变化,三、说学法以这二种教学措施为重要措施的课堂,对学生如下方面能力的培养更为突出。

1培养学生迁移能力

本课在教学千米和米的化聚时采用尝试教学,把例题放手让学生去尝试,运用了心理学中的迁移规律,重视学生已经有的旧知识和生活经验在新知识学习中的作用,使先前单位间的化聚措施迁移应用到新知识中,使学生形成能容纳新知识的更高一级的新知识构造。

2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

本课教材通过到某地尚有多少千米的情境,引出千米,小精灵提出"千米是比米大的长度单位,你懂得1千米有多少长吗?"这个问题,学生运用生活中接触过千米的经验,交流各自生活经验和大家熟悉的距离建立千米观念,进而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

这种"问题教学"为学生提供了一种交流、合作、探索、发展的平台,使学生在问题处理中感受知识的价值和魅力,在教学活动中以"问题"为线索,基于问题情境发现探索知识,掌握技能,学会思索、学会学习、学会发明,增进学生发明思维的发展。

四、说教学程序

为了更好地体现对教材的理解,实践教法和学法的精神,我是这样设计本课教学过程的。

一复习导入

1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的进率是怎么样的?

通过复习唤醒学生的知识储备,为新课学习作好准备。

2出示书上的情境图

提问观测主题图,你理解到什么信息?

根据学生回答,揭示课题千米的认识。

以旧引新,过渡自然,便于学生接受新知、探索新知。

顺利进入新课展开环节二、新课展开第一层次,教学1千米=1000米。

①提问谁懂得1千米有多长呢?是多少米?

估计学生有生活说出1千米=1000米。

若学生不能说出,教师就指出1千米=1000米。

②读一读1千米=1000米,说说你怎么读?

师指出注意在哪里停止?引导学生对的读。

第二层次,建立1千米的观念。

11千米究竟有多少长?

①跑道一圈是400米,1千米相称于跑道的几圈呢?

②出示图片,我们学校的跑道直道100米,

个这样的长度是1千米?

③走了100米,大概走了200步,大概要走

步是1千米?

④走完100米,大概1分30秒的时间,大概用了

时间能走1千米?

师用自己的话说说1千米的长度?引导来感觉千米相称比米要大得多。

通过跑道长、学生跑的时间,步数等常见的距离来协助学生感知1千米的距离,有助于建立1千米的观念2运用经验协助建立观念。

研究问题

①说说从校门口到哪里是1千米?

②运用大家都熟悉的距离来说说从哪到哪是1千米或几千米?

千米是一种较抽象的概念,1千米长距离的观看时轻易不清晰。

学生很难象米、分米、厘米、毫米等那样直观体验。

需要通过熟悉的距离来推算1千米长,有利协助学生建立1千米的观念3研究何时用"千米"作单位提出问题说说在生活中哪些地方见过用千米作单位?公路边的里程碑、指路标志、限速标志、摩托车的速度表等在学生举例后,提问你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思索怎么样的状况下用"千米"作单位?规定小组交流,指名汇报同步指出用字母表达千米。

接下去出示填空题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北京到杭州距离约是1350

摩托车每小时约行50

乐清市白象镇到柳市镇的距离约是8000

这题提醒学生要考虑前面的数据,结合生活经验,综合各方面状况,选择合适的单位。

提高对概念本质的理解在1千米的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借助学生熟悉的距离,通过看一看、算一算让学生想象、感悟1千米有多长,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从而突破难点,并培养了学生估测距离的能力。

第三层次,教学千米和米的换算。

①出示例73千米=

5000米=

千米这题放手让学生独立尝试,然后交流思索过程。

③应用练习把"温州到上海的旅程是590000米,温州到北京的旅程是204米,温州到哈尔滨的旅程是3380000米"中的距离改为用千米作单位,说一说。

给学生尝试的机会,体现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让学生运用知识迁移去处理问题,培养他们处理问题的能力三、巩固练习课堂练习是形成技能不可或缺的环节,这节课的练习,我就直接应用练习三中的题目。

用这二题是为学生拓展知识面,为此后应用中提供参照,有助于提高解题的对的率这样的练习兼顾形象性和抽象性,层次分明有一定梯度,并且针对性,围绕本课所学的新知识展示巩固,有助于学生掌握新知识,获得成功的体验,能激发学生深入学习的爱好,事半功倍四、总结拓展①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懂得了什么?尚有什么问题?

②你懂得在我们生活中千米尚有一种名称叫什么?假如课中学生有讲到,我就改为陈说句来体现,千米尚有一种名称叫公里你想懂得,在生活中尚有哪些长度单位与千米同样,表达的距离较离呢?请你回去查一查,写数学日志来简介它。

这样的总结不仅回忆了本课学习的知识,及时回忆、防止遗忘。

并且,还向学生提出新的问题,布置探索性的作业,做到新课虽结束,学习不停止,激发学生深入学习的爱好,不仅学好课内知识,还丰富课外知识,一举两得。

千米的认识说课稿三

一、说教材千米的认识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五册第7、8页的内容。

《千米的认识》是小学数学量与计量知识的一种重要内容。

它是在学生学习了米、分米、厘米、毫米等长度单位,并且初步理解了这些长度单位在平常生活中的应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大纲》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经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由于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很少有机会接触千米这个较大的长度单位,学生会感到抽象,建立1千米的观念比较困难。

因此,我认为本节课的重点是使学生建立千米的观念,在建立千米观念的基础上去对的估计物体的长度又是这节课的难点。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的关键是尽量联络学生的生活实际,增长学生对千米的感性认识。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性,我制定了如下三条教学目的

1、知识目的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熟记1千米=1000米,并能进行简朴的化聚。

2、能力目的在认识千米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测、比较、抽象、概括能力,能用千米对的估计物体的长度。

3、情感目的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使学生在探索和合作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本节课的课时安排为1课时

二、说教法

教学的主体是学生,为此我分析了学生的状况。

由于学生已经学习了米、分米、厘米、毫米等长度单位,且三年级学生均有最初步的感知长度的生活经验,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来看,准备状况是良好的。

但三年级学生习惯于形象思维,要建立1千米这样大的一种长度观念,还存在一定的难度,而对长度单位千米认识不深入,必将导致重量单位使用不合适,以及估计估计物体长度不精确等错误。

介于学生思维发展的阶段特点,我采用了观测法、试验法及尝试练习法,并把所学知识与生活中的实际经验建立联络。

这样的学习措施,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中学习知识,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三、说学法

教师要成为"善教者"就必须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由于"措施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同教法同样,学法指导也必须根据学生特点与学习内容进行优化组合。

在分组试验时,指导他们学会观测、比较、分析、抽象、概括的思维措施;学会合作与讨论;在认识千米时,指导他们学会自学与总结。

四、说教学程序

一复习导入

1、一米大概有多长?

2、出示米尺,让学生说说米尺的作用。

3、当我们测量数学书本的宽,铅笔盒的厚度时,是不是还用米来测量?当米尺测量这些物体显得太长时,我们是引入了分米、厘米、毫米等比米小的长度单位来测量,这些单位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4、假如我们要测量一下梧埏镇中心小学到温州动物园的旅程究竟有多长?你有无措施?根据学生的回答整顿,当测量旅程的长度时,我们一般用比米大的长度单位千米板书课题。

目前我们就来认识千米。

这种导入措施建立在学生已经有认知的基础上,通过设疑提问,巧设悬念,可以激发学生积极探求新知识的欲望,并理解了千米这种单位的作用。

二新课教学1、认识千米1认识10米。

在学校的操场上用卷尺量出10米,在两头插两根标枪,让学生走一走,看一看。

然后每10米移动一下标枪,同步让学生观测,走步,理解几十米,举例说说什么物体的长度大概是10米?

2认识100米。

通过测量得到10个10米是100米,观测,然后走一走,想想100米的长度。

举例说说从哪里到哪里的长度大概是100米?

3认识1000米。

上此课的前几天体育老师已经运用体育课组织学生绕操场跑道跑了4圈,每人必须跑完,跑慢没关系。

学生先说说赛跑的感受,然后告诉学生跑道为250米,问实际上就是跑了多少米?

2、单位间的化聚。

11000米就是1千米,1千米就是1000米板书千米、米关系,千米有时也叫公里。

联络生活实际,通过亲身体验,跑完艰苦的1千米,此时"千米"在学生的心中已经烙下了深深的印痕,那将是长远的,突破了建立1千米的观念的难点2教学例5此前我们学过米、分米、厘米、毫米间的互化,目前你能不能根据1千米=1000米,自己想措施处理这个问题?请大家试一试,有困难的同学可以与同桌商议一下。

计算3千米=米

学生计算成果,然后说说是怎样想的。

再练习2千米500米=米

6千米30米=米

练习后说说想法。

尝试练习5000米=千米,并说说练习过程的根据?

再练习10000米=千米

尝试练习4350米=千米米

想4000米是4千米,4350千米是4千米530米

3试一试6千米720米=米

5830米=米

3、归纳整顿长度单位

通过这个单元的学习,我们已经把长度单位所有学完了。

你可以先用手比划一下各长度单位千米除外的长度。

谁能按从小到大的次序给它们排排位?

答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共有五个,按照从小到大的次序排列依次是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

相邻长度单位间的进率都相似吗?不一样在哪里?

答基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