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江西省景德镇市乐平中学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2-2023学年江西省景德镇市乐平中学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2-2023学年江西省景德镇市乐平中学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2-2023学年江西省景德镇市乐平中学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2-2023学年江西省景德镇市乐平中学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卷第=page1010页,共=sectionpages1111页试卷第=page99页,共=sectionpages1111页江西省景德镇市乐平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一、单选题1.“殷革夏命”后,商族成为“天下共主”。商王朝一方面极力推行神权政治,神化商王的“天下共主”地位;另一方面实行外服和内服制度,细化中央王朝与方国之间的关系。商朝卜辞中留下了大量王室征讨方国的记录。上述材料说明商代(

)A.王室与地方矛盾不断激化 B.中央集权体制遭遇挑战C.王权与神权开始有机结合 D.地方管理方面有所改变【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根据材料“一方面极力推行神权政治,神化商王的‘天下共主’地位”“另一方面实行外服和内服制度,细化中央王朝与方国之间的关系”,得出商代推行神权政治和内外服制度,商代相较于夏代,在地方管理方面有所改变,D项正确。材料看不出王室与地方矛盾不断激化,排除A项;商代尚未建立起中央集权体制,排除B项;商王朝推行神权政治,反映了王权与神权的有机结合,但“开始”之说与史实不符,且不能完整概括材料内容,排除C项。故选D项。2.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正式废除分封制,创立郡县制。郡县两级的长官分别由中央任免,他们直接对中央政权负责。县自秦以后一直作为基本的行政区划,历代没有什么变化。秦朝这些举措(

)A.为中国中央集权体制确立奠定基础 B.在世界地理行政史上有划时代意义C.郡县二级的地方管理机制得以固化 D.官僚政治已经完全取代了贵族政治【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秦始皇废分封、行郡县,对后世影响深远,为中国中央集权体制确立奠定基础,A项正确;材料没有显示秦始皇这些举措对世界的影响,排除B项;秦以后出现过三级、五级地方行政区划,排除C项;郡县制只是官僚政治开始取代贵族政治的标志,并不意味着完全取代,排除D项。故选A项。3.汉武帝时期由中央政府主持修建了诸多的大型灌溉渠系,西汉晚期后却基本停顿。到东汉则以庄园主修建的相当于今天的小型水库的陂塘为主,各地出土的相当数量的陂塘水田模型也反映了庄园主占有陂塘的普遍。以上变化从本质上反映了A.水利设施已能满足农业生产需要 B.社会动荡导致国家组织能力下降C.中央和地方的力量对比发生变化 D.东汉庄园主经济的规模和封闭性【答案】C【解析】材料体现的是从西汉到东汉时期,水利工程由中央政府主持修建到庄园主自行修建,说明地方势力强大,威胁了中央的统治,C正确;ABD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C。4.魏晋时期,中正官负责品评人物,吏部以此作为授官的依据,中正官掌握在门阀手中。唐代,各级学馆荐举生徒,州县逐级选拔贡士。该变化反映了A.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 B.社会思想观念发生变化C.国家对社会控制力加强 D.人才选拔标准日趋严苛【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魏晋时期,中正官掌握在门阀手中,体现了地方势力膨胀。到了唐代,则是由“各级学馆荐举生徒,州县逐级选拔贡士”,体现了国家对社会控制力加强,C项正确;A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社会思想观念的变化情况,排除B项;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5.如表是南宋部分州府解试赴试人数(终场者)及录取比例。据表可知,当时(

)地区时间赴试人数解额录取比例资料来源资刑庆元初500032156∶l《鹤山文集》福州开禧年间1800054333∶1《漫塘集》温州开禧年间800017470:1《万历湿州府志》严州景定间700018388:l《景定严州续志》A.社会群体间流动性增强 B.政府意图优化官僚队伍C.南方成为经济文化中心 D.科举制录取程序更规范【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中南宋部分州府解试的解额较少、录取比例总体降低,可知政府意图优化官僚队伍,B项正确;“社会群体间流动性增强”应表现在不同社会群体间的流动,或士农工商之间的职业换动,或贵族平民之间的流动,材料并没有体现,排除A项;南方成为经济和文化中心应有南北数据的对比,材料没有这种数据对比,排除C项;材料与录取程序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6.明朝嘉靖年间,礼部尚书温仁和主持会试时有舞弊行为,都察院御史张钦奏劾之。万历三十八年会试,翰林院右庶子汤宾尹为同考官,其乡人韩敬试卷不佳,汤宾尹将其试卷从别房抽出,列人高第,结果“御史孙居相劾宾尹私韩敬”。御史的上述举措A.利于提高官僚队伍的文化素质 B.导致官员与士人之间的关系紧张C.推动了官员考核制度日趋完善 D.保证了科举考试的公平公正【答案】A【解析】明朝后期,御史揭露科举考试中官员的舞弊行为,有利于发挥科举制的积极作用,提高官僚队伍的文化素质,A项正确;打击科举考试中的舞弊行为,有利于缓和官民关系,而非导致官员与士人之间关系紧张,排除B项;材料与官员考核制度完善无关,排除C项;保证了科举考试公平公正的说法绝对,排除D项。故选A项。7.19世纪下半叶,在清政府的倡导、默许下,捐纳入仕成为一种常态。“内则京捐局,外则甘捐、皖捐、黔捐等,设局遍各行省”,捐纳人持有的“原籍地方官查具清白册”可由诸省捐局授权的金融机构代办,“实官执照”由省捐局签发。这表明当时A.君主专制制度受到冲击 B.官僚政治体制面临危机C.列强入侵制约官僚选任 D.选官用人体制灵活高效【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清政府为了扩大税源,承认了地方捐纳的合法性,捐纳下的地方官吏选拔、升降不再受中央而为各省捐局把控,这实际上为地方权力的膨胀创造了条件,从而使传统的中央任免官吏的官僚政治体制遭到破坏,B项正确;材料反映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与君主专制制度无关,排除A项;捐纳制度的推行是各种因素导致的,不仅仅是列强入侵,排除C项;捐纳制度会导致政府在人事政治领域调控的失效,甚至出现地方机构和官吏尾大不掉的局面,“灵活高效”的说法错误,排除D项。故选B项。8.下面是1908年《神州日报》上发表的名为《立宪真相》的漫画。漫画意在揭示(

)A.预备立宪实为加强专制集权 B.国民民主参政意识增慢C.清末新政客观推动了近代化 D.辛亥革命缺乏群众基础【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漫画揭示了清朝假立宪,真专制的面目,A项正确;图中并未体现出国民的参政意识,排除B项;漫画在于讽刺清末预备立宪,并不是其客观作用,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清末预备立宪,而辛亥革命强调推翻满清统治,排除D项。故选A项。9.北洋政府逐步确立了较为完备的文官纠弹制度,设立行政监察机构——肃政厅,专门纠弹官吏失职等违法案件。从当时的纠弹实例来看,被纠弹的大多是地方官吏,最高为巡按使,最多的是县知事。文官纠弹制度的建立A.解决了军阀割据问题 B.加强了对官员的监督C.提高了官员文化素质 D.巩固了基层民主制度【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设立行政监察机构——肃政厅,专门纠弹官吏失职等违法案件”可知,北洋政府的文官纠弹制度加强了对官员的监督,B项正确;材料信息没有涉及军阀割据问题,排除A项;文官纠弹制度不一定能提高了官员文化素质,排除C项;巩固了基层民主制度与材料“文官纠弹制度”不符合,排除D项。故选B项。10.下表为《新中国成立初期民主党派人士在中央政府任职情况》。任职比例变化实质反映出届数中央政府、国家副主席政务院、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组成部门正职领导在政府系统任职比例总数民主党派人数总数民主党派人数总数民主党派人数1949年(第一届全国政协)5243321339%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1010037918.8%1959年(第二届全国人大)2016039712.3%A.国家性质发生根本变化 B.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完成C.民主党派失去了革命性 D.新型政协制度已经形成【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的是1949年第一届全国政协到1959年第二届全国人大期间,中央政府人员组成结构中,民主党派比例下降、共产党比例上升。结合所学可知,新中国成立后,中央机构中民主党派任职人数小幅下降,实质上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的建立和发展,标志着新型政协制度已经形成,D项正确;民主党派人士在中央机构中的任职情况,无法说明国家性质发生根本变化,排除A项;1956年底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建立,这与民主党派人士任职比例变化无关,排除B项;民主党派人士在中央机构中的任职比例变化,无法说明民主党派失去了革命性,排除C项。故选D项。11.苏格拉底在《普罗泰戈拉篇》中说:“公民大众在诸如建筑、造船等问题上要请教专家,那些没有专业知识和经验的人往往要被轰下台;但到了政府事务时,他们却准备听取任何人的意见,无论他是建筑师、铁匠、商人、船人,还是穷人或者富人,出身好的人或不好的人。”这反映出苏格拉底(

)A.认为直接民主制存在弊端 B.旨在激发公民参政热情C.挽救了当时雅典民主制度 D.宣扬了人文主义的精神【答案】A【解析】材料中苏格拉底强调“公民大众在诸如建筑、造船等问题上要请教专家”“但到了政府事务时,他们却准备听取任何人的意见,无论他是建筑师、铁匠、商人、船人,还是穷人或者富人,出身好的人或不好的人”,可见在政治上专业和知识同样重要,因此苏格拉底的言论意在指出直接民主制存在弊端,A项正确;苏格拉底的言论并非旨在激发民众参政热情,排除B项;苏格拉底只是发表了自己对于民主政治的意见,并非挽救了民主制度,排除C项;宣扬了人文主义的精神与题干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12.公元2世纪以后,基督教的教义发生变化,宣扬忍耐顺从、君权神授思想,至4世纪末,基督教被确立为罗马国教。这表明基督教A.是全体受压迫者的宗教 B.已成为世界性宗教C.有利于统治者强化思想统治 D.提倡自由、平等、博爱【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基督教的教义发生变化,宣扬忍耐顺从、君权神授思想”可知,基督教有利于统治者强化思想统治,C项正确;ABD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C。13.有学者认为,英国常务次官是各部的永久性常务副部长,不受政府更替的影响,而主管大臣都是从事党派活动的政务官员,只不过是来去匆匆的过客。该学者意在强调A.文官系统具有相对独立性 B.政党政治决定文官的去留C.文官拥有重大事务决策权 D.文官制度决定政党的地位【答案】A【解析】根据“英国常务次官是各部的永久性常务副部长,不受政府更替的影响,而主管大臣都是从事党派活动的政务官员,只不过是来去匆匆的过客。”可得出文官系统是独立存在的,不因政府更替而受到影响,A项正确;结合所学可知,英国文官制度下,文官是处于中立地位的,只要没有严重过错,可任职到退休,政党政治并不能决定文官的去留,排除B;结合所学可知,在西方国家政府中,国家的大政方针由政务官决定,并对政策的正确与否负政治责任,而文官必须忠实执行政策,并没有重大事务的决策权,排除C项;文官要在资产阶级各政党之间严格保持中立,不得公开参与政治活动,更谈不上决定政党地位,排除D项。故选A项。14.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从1640年查理一世召开新议会的事件开始,到1688年詹姆士二世退位的事件结束,历时近50年,但最终的结果却并未“革了国王的命”,反而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对此的合理解释是A.受启蒙思想的影响 B.王权势力的壮大 C.英国政治传统的影响 D.人民群众的要求【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英国颁布《权利法案》实行君主立宪制,英国保留君主,是受英国政治传统的影响,故C项正确。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要早于启蒙思想运动,排除A。英国保留君主立宪制是受英国政治传统的影响,并非是王权势力的壮大,排除B。材料信息没有涉及人民群众的要求,而是强调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受政治传统的影响,排除D。15.《法国民法典》诞生后,法国人坦言罗马法对其影响巨大:“我们在很大程度上要感谢罗马人。他们的知识使我们富有,他们的法学格言使我们坚强。”从本质上看两部法律的相同点在于(

)A.都适用于存在商品经济关系的社会 B.《法国民法典》继承和发展了罗马法C.利用罗马法作为反封建斗争的武器 D.两者同属大陆法系【答案】A【解析】两部法律都保护私有财产,追求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其本质上的共同点是都体现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A项正确;B项说法正确,但只是对二者相同点的表面概括,没有反映其本质,排除B项;资产阶级不是直接“利用罗马法作为反封建斗争的理论武器”,排除C项;D项说法正确,但只是对二者相同点的表面概括,没有反映其本质,排除D项。故选A项。16.1883年,美国国会通过的《调整与改革文官制度的法律》规定:文官不得因为政党关系等政治原因被免职;文官必须保持政治“中立”,不得参加党派间的政治活动。据此可知,这些规定A.弱化了政党的政治影响力 B.有利于国家行政秩序稳定C.强化了三权分立政治体制 D.旨在限制总统的行政权力【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方国家文官政治中立的原则,有利于国家行政秩序稳定,避免党派纷争对政府稳定性的影响,B项正确;材料与弱化政党的政治影响力说法无关,排除A项;材料与强化三权分立体制无关,排除C项;材料与限制总统权力的说法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二、材料分析题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纵观中国古代文官选拔制度的发展趋势,其选拔范围在不断地走向扩大和开放,逐渐由统治阶级内部选拔发展到向全社会开放。隋唐时期,中国再度实现了大一统,创立科举制,把平等竞争机制引入选官制度,向社会各阶层人士敞开了入仕的大门,使封建政府可以从社会各阶层吸纳大量优秀人才进入各个管理部门。——摘编自《中国古代文官选拔制度及其现代借鉴》材料二

到18世纪末,英国官吏任用仍主要采用恩赐制、政党分肥制等。……19世纪大批有关中国科举制度的著作在英国问世。……1853年底英国政府颁布《关于建立英国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建议:确立考试任用制度,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取文官…这些建议遭到保守势力的强烈反对,直到1870年格拉斯顿内阁颁布新的政令,确认了报告中的基本原则并做了较具体的规定,英国文官制度最终确立。——摘编自倪越《西方文官制度》(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分析中国古代文官制度选拔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官员录用制度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答案】(1)特点:面向社会的开放性;公开竞争的平等性;择优录取的选拔性。(2)变化:从恩赐制、政党分肥制等发展为更公平公正的考试任用制度。原因:代议制的建立与发展;工业化的推动;公民文化政治素养的提高;相对宽松自由的政治文化传统;中国科举制影响等。【解析】(1)根据材料“纵观中国古代文言选拔制度的发展趋势,其选拔范围在不断地走向扩大和开放,逐渐由统治阶级内部选拔发展到向全社会开放”可概括出具有面向社会的开放性;根据材料“隋唐时期,中国再度实现了大一统,创立科举制,把平等竞争机制引入选言制度”可概括出具有公开竞争的平等性;根据材料“使封建政府可以从社会各阶层吸纳大量优秀人才进入各个管理部门”可概括出具有择优录取的选拔性。(2)变化一问,根据材料“到18世纪末,英国官吏任用仍主要采用恩赐制、政党分肥制等”“确立考试任用制度,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取文官”等信息,可以概括出变化是从恩赐制、政党分肥制等发展为更公平公正的考试任用制度。原因一问,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以从代议制的建立与发展、工业化的推动、公民文化政治素养的提高、宽松自由的政治文化传统、中国科举制影响等方面回答。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英国的宪政道路同其保守传统与追求自由的精神息息相连,光荣革命是妥协的结果,表明英国宪政拒绝激进革命,而在保守中进行变革,减少由于激进革命而造成的文化断裂、社会物质的流失。在英国……妥协是一种寻求平衡,“光荣革命”的意义是因为不必通过流血革命而实现了宪政的目的。——摘编自程华《传统与变革:英国宪政的成长之路》材料二

美国宪法是美国建国初期多元利益集团谈判和妥协的结果;宪法所创立的也是一个利益谈判和妥协的政治机制;在美国两百多年的历史上,不同的利益集团(群体)因应不断变化的历史环境,利用依宪法衍生的宪政机制,就各自的利益和联邦的“公共”利益的定义和定位,相互进行一种连续不停的谈判和妥协;谈判和妥协使旧的宪法原则和实践得以修正,使新的宪法原则和实践得以产生,宪法的生命力不断得到更新,表现出一种“超稳定性”,成为一部“活着的宪法”。——王希《原则与妥协》材料三

法国之所以采用暴力革命来克服专制王权,原因就在于法国专制主义过于强大,王权与贵族坚决捍卫旧制度,不愿做出任何妥协,对立双方只好兵戎相见。然而,大革命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此后近百年中,法国一直处于革命与复辟的轮回中,社会持续动荡,经济发展速度受到影响,工业化进程缓慢。直到1870年后,法国模式突然发生转折,由对抗转为妥协。此后没再发生大规模的革命,法国人开始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摘编自钱乘旦《各国现代化模式的比较》(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英国宪政道路的主要特点。(2)据材料二,为什么说美国宪法是一部“活的宪法”?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例说明美国宪法是多元利益集团妥协的结果。(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促使“法国模式”在1870年后转变的经济因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妥协”的主要政治成果。【答案】(1)特点:具有保守性;渐进式变革。(2)原因:宪法创立了一个利益谈判和妥协的政治机制;随着不断变化的历史环境不同的利益集团利用宪政机制进行谈判妥协;谈判和妥协不断形成新的宪法原则适应时代需要。举例:联邦制,体现联邦政府和州政府之间的妥协与平衡三权分立制,体现国会、总统和联邦法院之间的制约与平衡参议员和众议员名额分配方式不同,体现大州与小州的妥协与平衡黑奴按五分之三人口计算,体现南方和北方的妥协与平衡(3)因素:工业革命完成,工业资本主义发展需要稳定的社会环境。成果:制定《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确立民主共和制。【解析】(1)特点:根据材料一“光荣革命是妥协的结果,表明英国宪政拒绝激进革命”,可知特点是保守性和渐进式的变革。(2)原因:根据材料二“美国宪法是美国建国初期多元利益集团谈判和妥协的结果;宪法所创立的也是一个利益谈判和妥协的政治机制;”、“在美国两百多年的历史上,不同的利益集团(群体)……连续不停的谈判和妥协”、“谈判和妥协使旧的宪法原则和实践……宪法的生命力不断得到更新,”,可以概括出美国宪法创立了一个利益谈判和妥协的政治机制。随着不断变化的历史环境不同的利益集团利用宪政机制进行谈判妥协。谈判和妥协不断形成新的宪法原则适应时代需要。举例:结合所学,可从联邦与各州之间的制约与平衡、三权分立制、国会中的参议院和众议院的名额分配不同、南方州与北方州的妥协等加以说明。(3)因素:根据材料三“经济发展速度受到影响,工业化进程缓慢”,可知经济原因是法国工业革命完成,工业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成果:结合所学,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确立了民主共和制。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54—1956年,新中国着手起草第一部《民法典草案》。此后,由于发生“整风”“反右”等政治运动,民法典起草工作被迫中断。1962—1964年,虽完成《民法典草案(试拟稿)》,但因“四清运动”而中断。以上只是表面原因,关键原因则是不具备其赖以存在的经济社会条件。——摘编自梁慧星《制定民法典的设想》等材料二“文化大革命”结束以来,我国的法制建设逐步走上平稳化、正规化……八二宪法及其四个修正案是我国国家最高政治生活的圭臬。……立足于改革开放,创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满足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需要的民商经济法律制度,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为代表,在30年时间内,我国先后颁布了两部刑法典,同时又对刑事诉讼法进行了制定和修改。至1990年代中期,党的十五大提出了“依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宏伟目标,将“依法治国”写入宪法。——摘编自张晋藩《法治的脚步:回顾新中国法制60年》(1)根据材料一,概括两次民法典起草工作中断的共同原因。(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主法制建设的阶段特征并谈谈你的认识。【答案】(1)原因:政治运动干扰;不具备相应的经济社会条件。(2)阶段特征:新中国成立初期确立民主法制建设的基础;“文化大革命”期间,民主法制建设中断。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民主法制建设逐渐健全和完善。认识:依法治国;民主法治制度化,法律化;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增强民主法制意识;民主法制要与时俱进。【解析】(1)原因:根据材料“由于发生‘整风’‘反右’等政治运动,民法典起草工作被迫中断”可分析出政治运动干扰;根据材料“以上只是表面原因,关键原因则是不具备其赖以存在的经济社会条件”可分析出不具备相应的经济社会条件。(2)阶段特征:结合所学可分析出新中国成立初期确立民主法制建设的基础;根据材料“由于发生‘整风’‘反右’等政治运动,民法典起草工作被迫中断”可分析出“文化大革命”期间,民主法制建设中断。根据材料“我国的法制建设逐步走上平稳化、正规化”可分析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民主法制建设逐渐健全和完善。认识:结合所学可分析出依法治国;根据材料“”可分析出根据材料“《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为代表,在30年时间内,我国先后颁布了两部刑法典,同时又对刑事诉讼法进行了制定和修改”可分析出民主法治制度化,法律化;根据材料“立足于改革开放,创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满足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需要的民商经济法律制度”可分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结合所学可分析出增强民主法制意识;根据材料“依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可分析出民主法制要与时俱进。三、论述题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西方政治文明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城邦伦理向法权制度转变的过程。古希腊罗马时代将政治、文明等概念与城邦、公民、伦理、制度、国家组织等联系起来,这是西方政治文明的萌芽。近代以来,“文明”这一概念被人们认为是与野蛮相对的,它表示人类的进步和进化,而政治文明则包含了城市中心主义和欧洲中心主义、人性善和人类整体进步的认识、理想社会的设计、良好的风尚和高雅的市民生活方式等多种意义。西方政治文明的发展走向伦理与制度的结合,发生了从伦理价值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