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时时轻松、天天成功:高考结果的九点启示
每年高考成绩揭晓,虽然总是有那么一些考生的成绩在预料之外:或大大低于,或大大高于了预期,但大多却在预料之中。对照高考的结果,总结每一个高考考生的学习经历和成长过程,可以说“时时轻松、天天成功”是赢得高考的核心经验。我们的老师若能让自己的学生时时处于轻松状态,让自己的学生天天有成功感,最后整体的高考效果一定非常理想。怎么样才能保证我们的学生“时时轻松、天天成功”呢?下列九点是必须做到的。
一、仁爱至上。中央10台“绿色空间”栏目2008年4月9日、10日晚7:30连续播放了“我家养了个‘白眼狼’”节目,说的是新疆巴里坤县农民陈明将一只哺乳期的小狼仔养大后,见人友好,摇头摆尾,陈明可以随意对它抚摸搂抱,中央电视台摄制组的人员与这只狼相处了几天之后,狼对他们也非常友好的故事。一只狼为什么变得像只狗样对人友好了呢?这个叫陈明的农民并没有多少文化,他也没有像马戏团的人一样对这只狼进行什么特殊的训练,完全是鉴于前一次养狼仔失败的教训──尊重狼性:一不打狼,二不拴狼,三给它找了个差不多大的狗伴。因为狼天性谨慎,防范意识特强,你越打它,它越害怕,因而它就要反抗你的打击,也就不可能与你亲近。狼又是天性自由的,你若是将它整天拴在一个狭小的笼子里,它就自然地烦躁不安,并由此而狂暴,这样你也不可能亲近它。狼又是天生的社会性动物,天生需要群体,你若将它独自一狼地关在一个院子里,无伴可玩,它也会自然地生出烦躁和狂暴来,这样它也不可能与你亲近。狼且如此,何况人乎?作为老师若能真正做到对学生仁爱至上、宽厚无限,学生不可能不亲近你,不可能不听你的讲解。若亲其师,必得其道,定获其能。所以,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二、期待有佳。上个世纪60年代,美国大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格布森受希腊神话“皮格马利翁效应”的启发,发现了以罗森塔尔的名字命名的“罗森塔尔效应”,即“期待效应”或“价值期望效应”。1968年,罗森塔尔和雅格布森来到一所小学,他们从一至六年级中各选3个班,在学生中进行了一次煞有介事的“发展测验”。然后,他们以赞美的口吻将有优异发展可能的学生名单通知有关老师。8个月后,他们又来到这所学校进行复试,结果名单上的学生成绩有了显著进步,而且情感、性格更为开朗,求知欲望强,敢于发表意见,与教师关系也特别融洽。实际上,这是心理学家进行的一次期望心理实验。他们提供的名单纯粹是随便抽取的。他们通过“权威性的谎言”暗示教师,坚定教师对名单上学生的信心,虽然教师始终把这些名单藏在内心深处,但掩饰不住的热情仍然通过自己的眼神、笑貌、音调滋润着这些学生的心田,实际上他们扮演了皮格马利翁的角色。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因此变得更加自信,奋发向上的激流在他们的血管中荡漾,于是他们在行动上就不知不觉地更加努力学习,结果就有了飞速的进步。这个经验每个老师都有,高考中的绝大多数状元,就是这一效应长期作用的结果。
三、考频适量。著名的组织行为学者,美国密执安大学教授卡尔?韦克转述过一个实验:把六只蜜蜂和六只苍蝇各自装进一个玻璃瓶中,然后将瓶子平放,让瓶底朝着窗户。观察的结果是,蜜蜂不停地想在瓶底上找出口,一直到它们力竭倒毙或饿死;而苍蝇则会在不到两分钟之内,穿过另一端的瓶颈逃逸一空。蜜蜂较之苍蝇智力要高得多。蜜蜂会筑巢,苍蝇不会;蜜蜂有蜂王,是社会性生物,苍蝇不是。但为什么蜜蜂找不到出口呢?韦克认为,正是由于它们的智力,蜜蜂才灭亡了。蜜蜂以为,囚室的出口必然在光线最明亮的地方;它们不停地重复着这种合乎逻辑的行动。那些愚蠢的苍蝇则对事物的逻辑毫不留意,全然不顾亮光的吸引,四下乱飞,结果误打误撞地碰上了好运气。这个实验启发我们,任何线形的、唯一的、简单重复的逻辑训练,都会导致人的视野狭窄,思维局限,结果是导致人的愚蠢,且智商越高愚蠢得越彻底。现今应试教育中的读死书、重复练习、频繁考试,可以说就是这种训练。
四、习惯在细。2008年高考成绩公布后不久,笔者收到“手机报”上的信息,说今年29个省的状元已经统计出来,女性学生占了高考状元的60%。2007年10月22日的《北京晨报》发表了一篇《高考上线率为什么阴盛阳衰》的文章,讲的是近几年北京高考状元多为女生,清华建筑系一个班级的女生数量首次等同男生,男生似乎成了高考中的“弱势群体”的事。2007年11月2日的《中国青年报》发表了一篇李新玲老师所写的《透视女状元现象》的文章。该文说,2007年高考,30个省共产生了66名状元,女生占了46名,男生只20名,比例超过了70%。北京自2005年至今,高考文、理状元全是女生。重庆2001-2007年,在产生的16名状元中,女生占了13名。等等(湖北省06-08年文、理6个状元,女生只2名:06年夷陵中学的赵君秋、08年荆州中学的邓莹兰。其余4名男生依次是:06年武汉外校的李龙、07年大冶一中的张友谊、夷陵中学的周尧、08年武钢三中的邓迪)。为什么出现女状元现象呢?是女生的智商高些吗?根据英国阿尔斯特大学的理查德?林恩教授30年研究的成果看,男性比女性的智商平均高出5个百分点。如果林恩教授的这一研究成果是科学的,这一结论是正确的话,为什么在高考这种基本上纯属智力竞赛的过程中反倒出现了“女状元现象”呢?就目前的高考而言,李新玲老师说:“原因一,相对男生,女生更加细心、耐心。现行高考许多知识点需要死记硬背,对此,女孩占优;动手、实践等方面,男孩占优,但现行书面考试难以检测。原因二,未能针对男女生性别差异因材施教。女孩细致、听话,男生相对粗心,不一定听话,老师未能从其性别差异上对此进行‘教育’,而是表扬女生多,肯定男生少,因此,女生可能获得更好的学习心理状态”。从上述的材料中,我们可以获得什么启示呢?不管“女状元现象”是否正常,不管现行高考制度要进行何种改革,但这一点是肯定
上面几则故事和徐岸汀的这段话,给我的启发是:从学生角度说,学习就是学习,不要动不动就与人生理想、前途命运挂起钩来,它们并不是等号关系,太功利了反到学不好;考试就是考试,把试卷上的题尽可能做对就行了,不要想这次考不好我又要掉多少名,爸爸妈妈、老师同学又会怎样说我等。从老师角度说,首先,我们工作的第一标准是为了学生生活得幸福和快乐,所以,要将学生的学习过程尽可能地变成一个快乐的过程。这样,老师自然不会给学生施加太大的压力,只会相办法如何将压力变为动力,将学生的学习过程变为幸福快乐的过程。其次,是为了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文化,懂得更多的做人道理,形成一定的发展能力等。这样,老师就必须遵循教育规律,不能急功近利。只要遵循教育规律,不急功近利,自然就不会给学生很大的压力了。
八、登“高”在“难”。
表十五:2006-2008年高考全国卷I历史题难度统计表
难度
抽样地200620072008小计题量(21)%题量(18)%题量(17)%题量(56)%
0.3以下湖北省419316.7423.51119.6宜昌市419316.7423.51119.6宜昌城区524316.7529.41323.2
0.3-0.4湖北省314422.2317.71017.9宜昌市314316.7317.7916.1宜昌城区314527.8211.81017.9
0.4-0.5湖北省628.6527.8317.71425宜昌市628.6527.8317.71425宜昌城区733.3422.2423.51526.8
0.5-0.6湖北省29.500423.5610.7宜昌市31415.6423.5814.3宜昌城区31415.6317.7712.5
0.6-0.7湖北省52415.615.9712.5宜昌市41915.615.9610.7宜昌城区31400211.858.9
0.7-0.8湖北省14.8211.1211.858.9宜昌市14.8211.1211.858.9宜昌城区00316.715.947.10.8-0.9湖北省00316.70035.4宜昌市00316.70035.4宜昌城区00211.10023.6总难度湖北省0.430.460.440.44宜昌市0.450.470.450.46宜昌城区0.410.440.440.43
注:主观题每一“小问”视为一小题,06年总题数按21小题计算,07年总题数按18小题计算,08年(选择题第12题统计为地理题)总题数按17小题计算。
读表十五,首先告诉我们的是,一、2006-2008三年全国高考卷I总体上难度较大,0.4以下的试题,湖北全省达37.5%,在宜昌市达35.7%,在宜昌市城区竟超过了40%,达41.1%。二、从2006到2008年,难度题量呈增加趋势。2008年0.4以下的试题,湖北全省达41.2%,在宜昌市41.2%,宜昌市城区也达到了41.2%。难题占了如此之高的比例,这就明确地告诉我们,要想赢得高考,要想使自己的学生在10多万之众的竞争中获胜,必须将如何形成解答难题的能力作为自己复习备考的重要内容。
其次告诉我们的是,一、难度在0.4──0.7之间的中档题,在湖北全省占了48.2%,在全宜昌市占了50%,在宜昌市城区占了48.2%。二、中档题中的难题,即0.4──0.5之间的试题,在中档题中占的比例最大,湖北、宜昌和宜昌市城区分别达到了25%、25%和26.8%。这一组数字也明确地告诉我们,要想赢得高考,要想使自己的学生在10多万之众的竞争中获胜,必须将中档试题的训练作为自己第二轮复习备考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来对待,必须将中档试题中难度在0.4──0.5之间的试题放在这重中之重的首位来对待。
再次告诉我们的是,一、容易试题还是占了一定的比例,所以,我们在编拟的一套试题之中,应有1、2道比较容易的试题。二、具体研究这些较为容易的试题就会发现,这些试题大多是紧扣教材的试题,所以,即使在第二轮复习,或最后冲刺之时,教材也是不能丢掉的。
(根据考纲规定,难、中、易的理想比例是2:6:2或3:5:2,以此而论,近三年来的高考试题在难度控制方面,做的不太理想)
九、抠点作答。湖北高考阅卷比较严格,“参考答案”实际上就是“标准答案”,其“评分细则”没有越之“雷池”一步。
37题第(1)题
问题:在唐代明经、进士两科考试中,为何进士科“其得人亦最为盛焉”?(6分)
评分细则:
明经科侧重对经义的记忆和解读(2分);进士科侧重对文学素养和处理时务能力的考察(2分);更有利于选拔人才(2分)。
(根本没有一点机动或其他表述)
37题第(2)题
问题:指出唐代科举取士与中世纪英国官员选用的主要区别。(10分)
主分细则:
答:A,公开考试(2分),择优录用(1分),考生来源广泛(2分);回答1点给2分,2点给4分,3点给5分。
B,主要由国王遴选(2分),对象主要是国王的亲信和随从(3分),亲信和随从回答1个给2分,回答2个给3分(其中1分为机动)。
(也是没有任何机动)
37题第(3)
问题:如何理解“工业革命催生了英国近代文官制度”?(6分)
①经济规模扩大或经济发展或生产力发展或社会进步、科技进步(1分)。
②社会分工更为复杂(1分)
③要求政府进行高效的专业化和制度化管理(2分)
提到要求政府提高管理水平者给2分
提到巩固统治或推动政治制度发展者给1分
④要求文官具备较高的知识水平和管理能力(2分)
提到提高官员素质或能力者给2分
提到选拔人才或需要人才者给1分
注:照抄原材料者不给分
(第③④部分分别规定的2条细则,都是在“参考答案”基本内容上的缩减性表述,而不是在“参考答案”以外的表述,所以,并不是真正的机动。真正的机动,就是考生的表达若言之有理,即使有别于“参考答案”也能得分)
37题第(4)题
问题:指出唐代科举制与英国近代文官考试制度在推动社会进步方面的共同之处。(10分)
评分细则:
答:A.打破特权阶层对官职的垄断(2分),扩大了统治基础(2分);
B.增进社会公平、公正,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3分);
注:此处以逗号为界,计有两个得分点,全答对者得3分,若只能答对一处者可得2分。
C.提高官员队伍素质,加强对社会的有效管理(3分)
注:此处以逗号为界,计有两个得分点,全答对者得3分,若只能答对一处者可得2分。
(“评分细则”中的两个“注”,只是要求阅卷人员如何具体给分而已)
这样的“评分细则”,不是让阅卷的人员能够根据考生的答案自主地评分,而是要求阅卷人员一定不能根据考生的答案自主地评分。所以,这样的“评分细则”,其性质是封闭的,而不是开放的;是限制性的,而不是创造性的;是“死”的,而不是“活”的。在这样一个“评分细则”面前,我们的考生是很难取得理想成绩的。根据阅卷现场的情况看,很多考生的答案本来符合题意,只是因为与“参考答案”不一致,加之又遇到了这样一个“评分细则”,所以没能得分。如第37题第2问,唐代科举取士与中世纪英国官员选用的主要区别,参考答案只从选拔的方式与对象两个角度给分。有的学生则是从选拔的标准依据、选拔的历程结果、选拔的客观与主观等方面作答的,如此作答,符合题意,却不能给分;再如第4问比较科举制与文官制推动社会进步的共同之处,有的学生回答“推动了社会制度化建设和社会稳定,推动了文化教育发展,有利于经济的发展繁荣”等等,虽然言之有理,但也没有给分。等等。
陕西省与我们湖北考的是同一份试题,陕西全省的选择题总均分是20.48,湖北省的总均分是22.52,比我们湖北低了2.04分;选择题是计算机阅卷,计算机只认“标准”不认其他,所以,这一成绩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两省的应考状况。陕西省的非选择题总均分达38.69,湖北省的总均分只有16.87,比我们湖北高了21.82。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湖北的阅卷评分细则较之陕西要死得多。
表十六:2008年高考(全国卷I)湖北省、陕西省选择题平均分
试题号121314151617181920212223总均分陕西省2.431.461.741.492.471.622.712.881.911.231.821.1520.48湖北省
1.582.031.732.751.912.863.022.111.322.091.1222.52
说明:湖北省与陕西省都从第13-23题共计11道题计算总均分
表十七:2008年高考(全国卷I)湖北省、陕西省非选择题平均分
试题号37(1)37(2)37(3)37(4)39(2)39(4)总均分陕西省3.867.344.627.0710.575.2338.69湖北省1.344.98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