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一、选官制度二、中枢政务机构三、赋税制度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黄冈中学北京朝阳学校赵玉洁登科后(唐)孟郊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咏史(节选)(晋)左思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提问:《咏史》反映了一种怎样的历史现象?《登科后》中孟郊为何“得意”?
第一目:选官制度【自主学习】: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梳理出从秦汉经魏晋南北朝再到隋唐,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选官制度隋唐战国魏晋汉朝西周世卿世禄制科举制九品中正制军功授爵制察举制思考:选官标准有何变化?P38历史纵横九品中正制的背景?
时间方式内容标准
魏晋南北朝
品评
门第
中央委任“中正官”对人员按照德家世、道德、才能三者并重标准确定品级,朝廷以此授以相应官职。后来就只注重家世门第。九品中正制
评价:
其实质是汉代察举制的发展。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积极:这种制度适应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选拔人才的需要,既继承了两汉乡里评议人物的传统,又将评议权收归了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为隋唐科举的创立奠定了基础。
消极:选官的标准从初创时期的家世和才能并重,发展为主要看家世,成为世家大族维护统治的工具。从而使得世家大族子弟依靠门第即可步入仕途,所以他们往往不注重提高才能,而真正有才学但出身低微的人,很难在中央和地方出任高官。随着世家大族的没落,依靠门第选官的九品中正制最终走向衰落。
时间方式内容标准
魏晋南北朝
品评
门第九品中正制科举制
时间方式内容标准隋朝--1905年考试
才学通过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根据考试成绩授予官职。隋炀帝始建进士科,科举制度形成武则天扩大科举取士的人数,首创了武举和殿试隋文帝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唐太宗增加了考试科目,以进士和明经两科为主唐玄宗任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了科举考试的地位思考:阅读材料,说明科举制有哪些进步之处?(从选官标准的落实、选拔方式、社会影响方面)
材料一九品中正制度……在其初创之时,犹能"盖以论人才优劣,非为世族高卑”,选拔出有用人才,但后来逐渐被门阀世族所把控,以至于“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
材料二待政权稳定后,隋文帝下诏:“以志行修谨、平清干济二科举人”,开始取缔九品中正制度,另有秀才、明经等科初创。隋炀帝更进一步要求,“文武有职事者,五品以上,宜依令十科举人”,并创设进士科……及至唐朝,开科取士成为常设科目,“有秀才,有明经,有进士,有明法,有书,有算。”此外,科举取士的程序日益严格,分级考试,逐层淘汰,更有武后策问贡人于洛城殿”,创殿试先例。——均选自《秦汉以来中国古代选官制度演进研究》标准落实选拔方式社会影响易受主观因素影响较好的保持才识标准,选官客观性强九品中正制科举制举荐和评级的选拔方式相对随意,科学性较差公平、客观,人为干预可能性降低;科目众多,利于选拔人才;利于规范化操作。容易被世家豪族把控,社会分化明显,不利于社会稳定社会各阶层均有入仕机会,打破原有的社会分层;官员素质的提高利于国家的统治
科举的创新之处就在不仅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而且将其制度化……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
——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其推重谓之“白衣公卿”,有曰“一品白衫”。其艰难谓之“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
——王定宝《唐摭言》结合p39页【学思之窗】,根据以上材料,思考科举制的影响。
打破了世家大族对选拔人才的垄断,扩大了封建政权的统治基础;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为行政效率的提高创造了条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变化趋势①选官制度的主要标准由家世、财产、门第逐渐发展到才学,标准逐步趋向公开、公平、客观。②选官方式由地方评议演变为以考试作为选拔人才的主要依据,选拔方式渐趋严密科学。③人才选拔逐渐制度化,体现相对公平、公开、客观的原则。第二目:中枢政务机构【自主学习】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梳理出从秦汉经魏晋南北朝再到隋唐,中国古代中枢政务机构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从三公九卿到三省六部阅读材料并结合教材,概括三省六部制的特点及其影响。材料一(唐朝前期)皇帝的旨意一般先交由中书舍人(中书省的官员)起草。起草完毕,由中书令、中书侍郎、中书舍人署名后,交由门下省审查、署名,再呈送皇帝书面批准。已批准的诏令又送往门下省,正本存挡,另抄一份副本注明“制可”,加盖骑缝印,再送往尚书省施行。——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材料二凡军国大事,则令中书舍人各执己见,杂署其名谓之五花判事。中书侍郎、中书令省审之,给事中、黄门侍郎驳正之。上(太宗)始申明旧制,由是鲜有败事。——《资治通鉴》
材料三贞观元年(627年),太宗对黄门侍郎王珪说:“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和检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贞观三年(629年),太宗又对群臣说:“中书、门下、机要之司,诏敕有不便者,皆应论执。——晁中辰《中国谏议制度史》
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决策、审议、执行分解)三省互相牵制,互为补充,分工明确,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1)分工明确,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2)相互监督和牵制,避免权臣大权独揽,利于加强皇权;3)有利于保证政治清明,减少腐败。4)是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成熟的标志之一。特点:历史影响:三公九卿制三省六部制应用时代丞相职权地位作用地位确立于秦,盛行于汉确立于隋,盛行于唐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有相对独立的决策权、审议权和行政权三省长官均为宰相,相权一分为三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趋向巩固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趋向完善三公九卿制与三省六部制比较
第三目:赋税制度【自主学习】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梳理出从秦汉经魏晋南北朝再到隋唐,中国古代赋税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在封建社会中,国家以土地和人口数为依据,向人们征收一定量的田赋、人头税,征发兵役、徭役等,形成的基本政治制度叫做赋税制度(也叫赋役制度)。
公元780年,唐朝推行两税法:以国家财政开支所需为总额,所谓“量出以制入”。所有民户在现居地登记,根据财产情况定户等,按户等高低交纳赋税,“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分夏秋两季征收,“不居处而行商者,在所郡县税三十之一”。结果“赋不加敛而增入,版籍不造而得其虚实,贪吏不诚而奸无所取,自是轻重之权,始归于朝廷”。每户负担并未增加,但国家财政总收入增加,对户口的掌握也更为准确,“天下便之”。——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阅读材料并结合教材,概括两税法的特点及其影响。特点:不再按丁征税,改为按资产和田亩征税。
影响:(1)两税法简化税收名目,有利于减轻人民的负担,缓和社会矛盾。(2)两税法扩大收税对象,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3)两税法“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有利于改变贫富不均的现象。(4)由“舍地税人”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制砂设备安装清包合同(2篇)
- 2025技术秘密转让合同书模板
- 2025芜湖市行政事业单位公务用车定点维修合同
- 2024年度四川省公共营养师之二级营养师押题练习试卷B卷附答案
- 2025计算机硬件采购合同
- 中国造纸市场供需现状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2025消防工程安装合同
- 2024-2025年中国5G小基站行业发展潜力分析及投资方向研究报告
- 沼气灶具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申请建议书
- 2024-2029年中国油基涂料行业市场全景评估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土建定额培训课件
- ISO 56001-2024《创新管理体系-要求》专业解读与应用实践指导材料之13:“6策划-6.2创新目标及其实现的策划”(雷泽佳编制-2025B0)
- ICD-10疾病编码完整版
- 公路工程竣工验收办法
- 毕业设计(论文)安徽汽车产业的现状分析及发展战略研究
- 帆软BIFineBI技术白皮书
- 绞车斜巷提升能力计算及绞车选型核算方法
- 6_背景调查表
- 毕业设计(论文)矿泉水瓶吹塑模设计
- 在离退休老干部迎新春座谈会上的讲话(通用)
- 围挡计算书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