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规划方案_第1页
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规划方案_第2页
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规划方案_第3页
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规划方案_第4页
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规划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学校园文化建设规划方案前言学校校园文化是以学校师生为主,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教书育人为主要目标,由校园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等为主要内容的特殊群体性文化。校园文化是学校的生命与灵魂,贯穿了学校发展的过去与未来,是学校历史与现实的集中体现,也是学校社会形象的阐释,它对学校发展具有价值引导、观念整合、情感激励、制度规范、行为矫正等作用。中学是镇唯一公办性质的初中学校。作为镇的最高学府,中学不仅承担着教书育人、培养人才的学校教育功能,同时也承担着弘扬地方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社会功能。王阳明及其思想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所倡导的“知行合一”“致良知”思想至今仍有重要的普世意义。如何更好地发掘阳明文化,如何与地方优秀文化结合,无疑是谋划推动青龙镇乃至大余县文教事业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青龙中学地处大余县青龙镇,结合阳明文化与地方优秀文化,提出“阳明文化”为核心的校园文化建设理念,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阳明文化、地方优秀文化、校园文化的四位一体,推动学校与时俱进地发展,更好地育人培才,推动地方文教事业的大发展。一、概况与展望(一)中学发展的历史与现状中学始建于1960年,地处青龙镇323国道旁,全镇人口29750人;学校占地面积30827平方米,学校宿舍8437平方米,有200米环形跑道,各类功能教室齐全;在编教职工77人,全校19个班,在校学生982人。作为镇唯一的公办初中学校,中学拥有现代比较完备的教育教学设备设施和优雅宁静的校园环境。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学校形成了“团结、文明、求实、进取”的校风,“博学、严谨、谦虚、敬业”的教风,“勤学、善疑、多思、奋进”的学风;并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逐渐确立了“让学生、教师、学校和谐可持续发展”的办学理念,在五十五年积淀的丰厚人文底蕴基础上,逐步迈向现代化。学校坚持“立德?做人”为育人根本,本着“自主参与,全面发展”的教学原则,因材施教、分层育人,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发展、得到全面发展。近几年来,学校的教育质量综合评估和中考成绩均位居全县前茅,多年荣获大余县教育质量表彰。2008年,学校被赣州市教育局授予“市德育示范学校”;2014年,学校被赣州市教育局授予“中小学幼儿园平安校园示范校”。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着力培养综合型、创新型和特长型人才。学校积极实施课堂教学改革,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充分彰显学生在教学中的主动性、主体性和全面性。近年来,学校文艺队在参加县、市级比赛中多次荣获一、二等奖;田径队、篮球队在参加县田径运动会和篮球赛中也多次荣获团体一、二等奖。办学条件:1.校园校舍。校园占地30827平方米,生均达31.39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8437平方米,生均校舍面积为8.59平方米。学校各类教学用房和教辅用房、生活用房齐全,安全设施齐备。没有危房,完全按省级要求开班。2.运动场地。有200m以上的环形跑道田径场、球类与体育器械园地。3.音乐、体育、美术教育设施。有专门的美术、音乐专用教室,各种器材齐全,能保证教学和练习。有1间体育器材室,1间卫生和心理咨询室。4.现代教育技术设备。有物理仪器室、化学仪器室、生物仪器室各1间,有物理实验室、化学实验室、生物实验室各1间,室内按标准配备实验器材和药品,保证了实验教学的正常进行。有1间数学仪器室和地理仪器室;有高标准装配的多媒体教室1个,能容纳154人。有1个标准微机室,实行了班班通,实现了办公自动化、信息网络化。装配一个电脑数量为67台的电脑教室;5.图书资料。配备了图书室和阅览室。图书馆藏书24550册,生均达25册。(二)青龙中学未来校园文化的展望明正德十二到十六年(1517-1520),王阳明出任南赣巡抚。大余县是王阳明平定南赣数十年动乱并进行社会治理的重要活动场所;青龙镇更是王阳明于嘉靖七年(1528)在平定两广思田之乱后归乡途中中的仙逝之地。王阳明与阳明文化在这块地方留下了重要的历史印记。青龙中学作为青龙镇最高学府,以育人培才为根本出发点,努力发掘阳明文化与地方优秀文化,丰富学校校园文化,引导广大师生做“致良知”的德才兼备之人,展现出“此心光明”的学校风貌。在这样的目标下,学校面临着几个需要处理好的问题:第一,学校未来发展目标。经过多年建设,学校办学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在既有基础上,如何通过挖掘和弘扬阳明文化,进一步助推学校发展,并带动周边小学和教学点的发展?第二,如何促进学校领导与师生的自觉意识。在学校推动阳明文化为核心的新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如何引导学校师生去自觉地了解、学习阳明文化,加深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和理解,自觉推动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第三,如何建设特色校园文化。面对国内教育同质化较强的现状,如何结合青龙中学所处的特定地域环境,结合阳明文化,发掘地方优秀文化,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之路,是值得深入思考的。二、校园阳明文化建设总体规划(一)核心主题:“知行合一此心光明”“知行合一”是王阳明心学思想的重要内涵之一,与“致良知”“心即理”共同构成了王阳明心学体系的主体。“知行合一”主张在秉持“良知”之下,个人要“知”与“行”一致,以“行为”实践和深化“良知”与“学问”,以“学问”与“良知”统领“行为”,言行一致地致善求知,践行理想。“此心光明”语出自《王阳明全集·年谱》中王阳明在大余青龙铺仙逝的临终遗言“此心光明,亦复何言”。这四字既表露了一代大儒王阳明临终之时对自己一生事功学问、待人处事光明磊落的无悔无愧,也是王阳明与大余青龙镇渊源的写照。将“知行合一,此心光明”定为学校建设校园文化的主题,同时也作为学校的校训,既把握了阳明文化的重要核心,突出了王阳明及阳明文化与大余青龙镇的历史渊源,也寄托了希求全校师生致良知,做“知行合一”“此心光明”之人的美好愿望,并以此为奋斗目标。(二)总体目标以“知行合一,此心光明”为主题,结合学校发展实际,在原有校园文化的基础上,通过以阳明文化为核心的校园文化建设,进一步融合阳明文化,发掘相关乡土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学校物质文化质量,提升学校精神文化层次,构建具有特色的校园文化体系,更好地实现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建成学生喜欢、家长放心、社会满意的品牌学校。(三)理念设计主题文化:阳明文化办学理念:弘扬传统文化培育现代公民学校精神:勇于开拓传承创新校训:知行合一此心光明校风:诚心文明和谐自由教风:持光明心授良知业学风:立高远志做光明人学校愿景:承古训建和谐校园显特色育时代英才1.主题文化:阳明文化“阳明文化”作为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主题文化是基于学校所处地域的特殊性、当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立时代要求所提炼,通过系统的校园文化体系展现学校新时期的办学特色。首先,“阳明文化”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各种场合多次提高王阳明与阳明学,尤其是其“知行合一”思想。当下国家积极推动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青龙中学搭建以“阳明文化”为核心的校园文化,正迎合时代的要求。其次,青龙镇不仅是明代大儒王阳明平定明中叶南赣动乱的重要活动区域之一,也是王阳明的逝世之地。在王阳明生活的年代,尤其是他担任南赣巡抚的期间,以及王阳明去世后的后阳明时代,历史上的大余曾有过不少的阳明学者或崇慕阳明学的地方学者、为数不少的阳明祠庙和碑刻,有些遗址遗迹、文献资料至今仍有保存。基于如此丰富的“阳明文化”资源,青龙中学作为青龙镇的最高学府、文化汇聚之所,有条件也有责任将其开发出来,通过学校平台,将“阳明文化”为典型的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下去。2.办学理念:弘扬传统文化培育现代公民青龙中学将如何与时俱进,走向更加美好广阔的未来,培育更多合格的现代公民,这是每一位青龙人都得认真思考的问题。青龙镇与明代大儒王阳明有着深厚的机缘,蕴含着丰富阳明文化资源。近年来,学校一直试图致力于挖掘和弘扬以阳明文化,为学校人才培养添骨加钙,为青龙文教事业发展注入灵魂。由此,青龙中学未来的发展路径似乎已经明朗,走一条与众不同的乡土特色发展之路。传承的以阳明文化为核心的优秀传统文化,并使之融入到现代文化和文明的发展之中,生成与众不同的“知行”文化,达到既传承优良的传统文化,又培育现代之合格公民的教育目的。3.学校精神:勇于开拓传承创新在科技日新月异的当下,青龙中学作为青龙镇的最高学府,承担着培育人才的重要使命。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包括地方优秀传统文化,既需要学习继承的弘扬,更需要勇于开拓的创新。青龙中学要勇于开拓,传承创新,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之路。4.校训:知行合一此心光明“知行合一”是王阳明心学思想的核心内容之一;“此心光明”语出自《王阳明全集》中王阳明在大余青龙铺仙逝的临终遗言“此心光明,亦复何言”。将“知行合一,此心光明”作为学校的校训,既把握了阳明文化的重要核心,突出了王阳明及阳明文化与大余青龙镇的历史渊源,也寄托了希求全校师生致良知,做知行合一、光明磊落之人的美好愿望,并以此为奋斗目标。5.校风:文明和谐自由诚心“文明”“和谐”“自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诚心”提炼自阳明心学的核心思想“致良知”与“知行合一”,寓意秉持己身良知,修正直心,行正直事,做正直人。将“文明、和谐、自由、诚心”定为学校的校风,是希望学校能够营造出一个文明和谐、思想自由的校园环境,教育出一代又一代的为学为事的正直人才,更好地实现“育人”的教育宗旨。6.教风:持光明心授良知业“持光明心”是指教师在治学求真、教育学生的时候,应该用笃实求真、科学严谨的态度去追求每一份知识的真实性与科学性,以求传达给每一个学生真实、科学的知识,培养学生求知求真的学习习惯;同时教师也要以自己诚信磊落的言行感染每一位学生,将每一位学生都培养成一个光明磊落的人。“授良知教”要求教师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用心去了解、去教诲每一个学生,使学生不仅爱学习会学习,而且能够发现和秉持自己的“良知”,做一个明善恶、辨是非的正直之人。7.学风:立高远志做光明人“立高远志”要求学生要志存高远,努力学习,终身学习,做一个爱学习会学习的好学之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最终达成自身的理想。“做光明人”要求学生要阳光开朗,恪守诚信,做事光明磊落,治学求真求实,成为一个明是非辨善恶的“光明之人”。8.学校愿景:承古训建和谐校园显特色育时代英才基于学校现有的发展水平,结合“阳明文化”和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要求,充分发掘地方优秀传统文化,提出了“阳明文化”为核心的校园文化建设工程,以此作为学校转型发展的契机,期望走出一条独具区域特色的校园建设之路,营建出一个文明和谐、思想自由、崇德尚学的美丽校园,为地方文教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因此,将“承古训建和谐校园显特色育时代英才”作为学校未来的愿景,成为全校全体领导、师生的共同奋斗目标。(四)整体框架校园阳明文化认知工程建设围绕五个一构建,即一尊王阳明雕像、一条阳明文化长廊、一套渗透阳明文化的校规校徽校训、一系列阳明文化命名的校园设施、一系列展示阳明文化的文化墙。校园阳明文化实践工程建设围绕六个一构建,即一个阳明文化工作室、一本以阳明文化为核心的校本教材、一个以阳明文化为重点的校园微信公众号、一个以阳明文化为主题的校园广播专栏、一系列以阳明文化为主题的团学活动、一套考核奖励制度。校园阳明文化传承建设围绕两个一构建,即一个校园文化成果展示、一个校友联谊的文化基金。(五)实施原则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性、整体性的教育工程,在建设校园文化时,我们应注意坚持以下四个原则:第一,坚持以人为本原则。中学校园文化的主体就是师生文化,学校广大师生既是校园文化的设计者与建设者,也是校园文化的实践者与参与者。因此,在社会主核心价值指导下,学校进行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调动学校广大师生的参与积极性,共同建设校园文化,让校园文化富有生命力。第二,坚持整体性原则。中学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其中物质文化是基础,精神文化是灵魂,制度文化是纽带,活动文化是载体。因此在建设校园文化时,必须坚持整体性原则,围绕一个核心主题,结合本校实际进行科学的设计与实施。第三,坚持知识性原则。学校最主要的社会功能是育人培才,因此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坚持知识性的原则。校园文化的主体是师生,其中教师既是知识的继承者与传播者,同时也是知识的学习者与创造者;学生既是知识的学习者,也是知识的创造者。深刻关照知识性的校园文化,不仅便于广大师生对于知识的汲取,调动其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也有利于构建书香型的典型校园,保持校园文化的长久生命力与活力。第四,坚持与时俱进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原则。社会不断发展,科学知识日新月异。在当下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背景下,中学校园文化建设应立足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发掘乡土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结合现代教育理念与科学知识体系,与时俱进地进行校园文化建设,形成新时期独具自身特色的校园文化模式,为学校师生营造出一个和谐、阳光、崇学、重德的优质校园环境。三、校园阳明文化建设的具体实施(一)校园阳明文化的认知工程建设认知工程建设的主要目的是让隐性的阳明文化以直观可见的物质形态呈现在校园的每个地方,并以此作为物质基础,引起广大师生以及校外人士的共鸣,从而进一步对王阳明及阳明文化进行深入地了解与学习。校园阳明文化认知工程建设围绕“五个一”构建,即一尊王阳明雕像、一条阳明文化长廊、一套渗透阳明文化的校规校徽校训、一系列阳明文化命名的校园设施、一系列展示阳明文化的文化墙。王阳明雕像。立一尊王阳明雕像于校门所对主楼的前方,以突出以阳明文化为核心的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主题。阳明文化长廊。以王阳明学问与事迹为主要内容,辅以古今大余阳明学者以及大余乡土文化,彰显王阳明及阳明学同大余的深厚历史渊源。校训校徽校规。校训暂定“知行合一,此心光明”,要求学校师生要做到秉持良知,知行合一,做光明磊落之人;校徽结合阳明文化与大余地方文化因子进行设计,以期突出学校办学特点;校规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阳明文化为核心的优秀传统文化,对原有校规进行调整和增订。校园设施。校园设施包括教学楼、行政楼、校园大道、宿舍楼、餐厅、花圃等。这些学校基础设施,采取命名的方式,呼应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阳明文化”主题,取材主要以阳明文化为主、参照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语录与当下核心价值体系所倡导的价值观念。文化墙。文化墙主要利用学校的校园围墙、教学楼走廊、教室外墙等空间,张贴王阳明书法作品、诗文佳作、经典语录、事迹插画等,对学校师生进行潜移默化的“阳明文化”熏陶,使校园文化能够更具生命力。(二)校园阳明文化的实践工程建设实践工程建设的主要工作与目的是在广大师生层面进行进一步的“阳明文化”学习实践,并开展一系列相关活动,由外在的物质文化层面深入到内在的教育学习层面,深化“阳明文化”为主题的校园文化建设。校园阳明文化实践工程建设围绕六个一构建,即一个阳明文化工作室、一本以阳明文化为核心的校本教材、一个以阳明文化为重点的校园微信公众号、一个阳明文化介绍的校园广播专栏、一系列以阳明文化为核心的校园主题活动、一套考核奖励制度。阳明文化工作室。工作室的主要构成成员拟包括:学校领导数名、校外阳明学专家数名、学校各科教师代表数名、各年级学生代表数名;主要工作拟包括:定期的工作会议、学校“阳明文化”活动的制定、校园“阳明文化”文化墙内容的更新、校园文化整体性的规划与指导、优秀校园文化成果的奖励制度制定与实施、同校外阳明学专家的沟通与联系等;作用主要是引导与管理全校“阳明文化”为核心的校园文化建设,起着统领性、指导性、管理性、维护性的作用,促进校园文化建设持续健康有效的发展,维持其生命力与活力。校本教材。以“阳明文化”为核心内容,发掘相关乡土文化资源,对王阳明一生的事功、学问、道德,以及同大余尤其是青龙镇的渊源进行普识性的介绍与讲解,辅助以对大余以及赣南乃至江西优秀传统文化的简要介绍,丰富师生的课余文化知识,加深师生对乡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与热爱。校园微信公众号。针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拟通过创办一个以“阳明文化”为核心的校园微信公众号,丰富校园文化建设。主要服务和沟通的群体包括:教师、学生、学生家长;主要管理群体包括:校团委(主)、教师代表、学生代表;主要内容包括:“阳明文化”(主)、优秀传统文化、时事新闻、学校工作动态等。主要作用是:1.搭建校园文化的网络平台,丰富师生家长了解与学习“阳明文化”的途径;2.搭建师、生、家长的互动交流平台,方便家长掌握学生和学校的动态,便于教师、学校、家长的互动交流,更好地督促学生学习与成长,实现育人培才的学校功能更优化;3.扩大学校“阳明文化”为核心的校园文化在区域社会的影响力,带动区域文化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校园广播专栏。利用校园广播的平台,定期进行“阳明文化”为主题的校园广播,对王阳明的一些奇闻异事、本地流传故事、历史故事、心学经典语录解读,以及古今名人大家学习谈论王学的故事和语录等进行广播,加深师生对“阳明文化”了解。校园主题活动。校园主题活动的主体:学生(主)、教师(可参与);核心主题是“阳明文化”;主要形式包括:定期班会、王阳明相关主题的演讲比赛、王阳明祭日的祭扫活动、书法比赛、优秀作文或心得体会的评选、冬春季校园“阳光”长跑、“我学阳明致良知”的好人好事评选等等。通过轻松、自由的主题活动,丰富学生校园生活,激发学生对“阳明文化”学习的热情,达到寓教于乐的教学效果。考核奖励制度。针对广大师生在“阳明文化”学习和在校园文化建设与维护过程中所作出的成绩,可以通过考核奖励的形式进行鼓励与褒奖,推动校园文化建设的良性发展。必要条件:必须形成一套有明文规定的相关考核奖励制度;制定与实施部门:校教务处与阳明文化工作室;监督机构与群体:阳明文化工作室与全体在校师生。(三)校园阳明文化的传承工程建设传承工程建设主要的目的与作用是整理与展示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成果,并通过校友为主的社会群体筹集学校校园文化持续发展的文化基金,为今后的校园文化建设提供物质保障。校园阳明文化传承建设围绕两个一构建,即一个校园文化成果展示、一个校友联谊的文化基金。校园文化成果展示。定期对学校已取得的校园文化建设成果进行整理和总结,通过文化墙或文化栏进行展示;同时对已有成果形成文本,并参照已有成果制定下一阶段的文化建设的目标、任务,最终构建成独具自身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历史,并以文字资料的形式留存下,以备今后借鉴。校友联谊的文化基金。基金的主要来源:校友(主)、部分热血乡土文教事业的爱心人士等;主要用途:主要用于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校园文化成果取得的个人或团体奖励、特殊贫困学生的资助与奖励、特殊困难情况下在校教师或职工的辅助性资助等;管理制度(必要条件):由校友代表及基金其他提供者代表、校领导代表、教师代表共同商议制定;监督机构:主要构成成员为校友代表及基金其他提供者代表、校领导代表、教师代表,初期可暂时由学校阳明文化工作室代管(须加入校友等文化基金提供者代表),之后可依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状况另设专门管理机构,进行基金的监督与管理。四、校园阳明文化呈现(一)校园王阳明塑像 雕像位置:校门正对的主教学楼正前方。雕像简介:王阳明(1472~1528),名守仁,字伯安,世称阳明先生,浙江余姚人。中国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军事家。官至南京兵部尚书,谥文成,封新建伯。明正德十二到十六年(1517-1520)出任南赣巡抚,平动乱、设新县、立社学、行乡约、易陋俗,对南赣历史文化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明嘉靖七年(1528),在平定两广之乱后的归乡途中,仙逝于南安府青龙铺(现青龙镇)。王阳明创立的心学思想,主张“知行合一”“致良知”“心即理”,将中国儒学推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对后世影响巨大,并远播日本、韩国、东南亚和世界各地。(二)校园文化长廊主要内容:1、习近平同志论王阳明与阳明学;2、王阳明学问、事功、道德的历史故事、名言警句、诗文佳作;3、王阳明平定南赣动乱的历史故事,以及大余尤其是青龙镇附近流传的民间传说故事;4、大余的阳明学者群体;5、大余尤其是青龙镇的优秀传统文化,如民间习俗、文化表演、旅游资源等。(三)校园文化墙1.主要利用空间:学校的校园围墙、教学楼走廊、教室外墙等;2.主要内容:(1)张贴王阳明个人简介书法作品、诗文佳作、经典语录、事迹插画等;(2)优秀传统文化的经典语录,如儒家经典语录等,以崇德尚学为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