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国际分工国际贸易_第1页
第三章 国际分工国际贸易_第2页
第三章 国际分工国际贸易_第3页
第三章 国际分工国际贸易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国际分工名词解释题1、国际分工、垂直型国际分工、水平型国际分工、混合型国际分工、协议型国际分工2、对外贸易依存度、产业内贸易二、简答题:1、简述国际分工发展的几个阶段。2、什么说社会生产力是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3、如何理解国际分工的发展水平制约着对外贸易地理方向?4、简述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说”。5、简述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说”。6、简述赫一俄学说的基本内容。7、简述里昂惕夫之迷的主要内容。8、简述产品周期学说的主要内容。9、产业内贸易有何特点?其形成的原因和主要制约因素是什么?10、战后国际分工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11、部门内分工有哪些形式?三、论述题1、试论当代国际分工的特点。2、论述国际分工对国际贸易的影响。3、试论述影响国际分工产生与发展的因素。4、马克思主义的国际分工理论与西方经济学国际分工学的主要区别是什么?5、联系中国实际论述比较优势理论的指导意义和存在的缺陷。6、你对当前中国的国际分工地位如何评价?你认为提升中国的国际分工地位面临的最大困难是什么?如何解决?四、案例分析案例一江苏阳光集团的国际化成长—产业内贸易论与规模经济论在我国企业成长中的体现江苏阳光集团是中国最大的精毛纺、高支薄型精纺及其面料的生产基地。公司先后投资12亿元,从德国、法国、意大利、瑞士、比利时等数十个国家引进了目前世界最先进的纺、织、染、检测及服装全套设备,形成年产阳光牌高档精纺呢绒及羊绒2200万米、高档服装60万套的生产能力,生产规模列世界第三。按照“十五”“传统产业高新化,高新产业规模化”的产业发展目标,江苏阳光集团提出科学管理、适应全球经济竞争需要、“科技化、国际化”的经营宗旨,开发出两个组合产品:产品组合1——面料:呢类系列、绒面产品系列、天丝系列(TENCEL)、亚麻保健系列、生态蛋白丝系列、新合纤、羊绒系列等20个大类6000多个品种,其中包括国家级或省级高新技术产品、重点新产品等60余个。产品组合2——服装:集团服装生产以高级白领为对象,现拥有“VENETIA”(威尼帝西服)、“GEZELIA”(佳思丽)女装与“POMPEI”(庞贝)职业装等品牌。其中威尼帝西服与意大利顶级西服品牌“CORNILIANI”(克莱利亚尼)合资生产,后者量身定做的品牌文化在欧洲上流社会久负盛名。威尼帝系统引进“CORNILIANI”的完整技术、管理和文化,选用世界上最先进的单量单裁单做吊挂式立体生产线并由意12名高级管理人员和技术专家常驻本厂直接管理,而面料全为“阳光”产品。佳思丽女装是与日本“泉纤维纺织株式会社”合作生产的,后者是一家具有40年专业生产高档女装的优秀女装生产企业,其一流的生产技术代表了目前日本女装的生产水平,在日本及欧洲享有崇高的声誉。佳思丽引进法国时尚板型和“泉纤维”最先进的缝制工艺,由“泉纤维”派驻了8名管理及技术专家直接管理,而面料也全为“阳光”功能型高档时尚面料,目前产品全部返销国外市场。集团职业装主打品牌庞贝是威尼帝和佳思丽的衍生品牌,全部采用两者的生产技术和管理,充分利用自身面料优势,以先进服装生产技术结合阳光优质面料,精心制造而成。作为中国最著名的精纺呢绒生产企业,“阳光”呢绒实施“名品进名店”战略,在除台湾、西藏以外的全国各大、中城市知名综合性商场和“老字号”面料行开设了600个“阳光”呢绒专柜,国内市场覆盖率达98%以上。同时以中国毛纺第一品牌的身份成功打入了国际高档市场,成为“克莱利亚尼”等国际著名服装品牌的面料供应商,其产品销往美国、澳大利亚、中东、意大利、日本、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和日本丸红、意大利CORNILIANI(克莱利亚尼)等国际著名公司结成了良好的合资、合作关系。2000年实现销售收入50.109亿元,在行业中名列前茅,其中国际市场销售额达4800万美元。阳光集团重视研究与开发,集团拥有一个国家级技术中心、一所毛纺研究所和中国毛纺企业中唯—一家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在美国、意大利、澳大利亚等国家和我国的香港、北京、上海等地区设立了信息机构,同时和清华大学、中国服装大学等20多所高校紧密联合,形成了“国内领先、国际同步”的新产品开发机制和产、学、研一体化的技术创新体系。目前集团拥有日开发7~10个新产品的开发规模。根据产业内贸易理论,同一产业部门内部的差异产品的交换及其中间产品的交换是可能的。阳光集团之所以能成功,首先,是因为其抓住了中国与其他国家在要素禀赋上的差异性。要素禀赋差异必然导致比较成本的差异,而比较成本的差异则是产业内贸易的基础和原因。世界各地纺织品生产厂商的产品是不一样的,阳光集团运用中国在原材料方面的禀赋优势,抓住了产品差异性这一点,一举成为世界几大品牌的面料供应商。其次,阳光集团利用了集团的规模效益与不完全竞争。由于企业内规模效益的发展,导致了不完全竞争。阳光集团一方面生产高档面料,另一方面引进国际先进生产技术生产成衣,并达到相当的规模,在国际市场上处于垄断竞争的优势地位。纺织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阳光集团利用了中国人力资源禀赋优势,获得与国际同行竞争的优势。根据PaulKrugman的规模收益递增理论,当某一产品的生产发生规模收益递增时,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单位产品成本递减而取得成本优势,专业化生产、出口该产品的状况必然形成。阳光集团把产品定位于高档面料和高档服装,确定2200万米和60万套的生产规模,当生产规模上来以后,各种生产要素的效能得到充分利用,专业化分工加强。仅服装这一个类别,阳光集团就分成了“VENETEA”、“GEZELIAH”和“POMPEI”牌,运用各自不同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方式,在国际商业处于先进水平。无疑,如果把这些品牌混合生产,就会产生劣势。规模经济也使阳光集团能够更好地利用交通运输、通讯设施、金融机构、自然资源等良好的企业环境,获得外部规模经济效益。阳光集团运用产业内贸易理论与规模经济理论,发挥中国在原材料质地、人力资源及其本身在技术、管理上的优势,立足于世界纺织品市场。思考题1.产业内贸易理论在阳光集团的发展中是如何体现的?2.阳光集团是怎样实现规模经济效益的?3.阳光集团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有哪些?你认为它的成功可以用哪个理论加以解释?案例二南北贸易及收入不均在19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初这一期间,美国工人工资收入不均的现象急剧增长。举例来说,1970年至1989年间,工资收入在90%的人之上,10%的人之下的男性工人的实际工资增长了15%,而与此同时,工资收入处于10%的人之上,90%的人之下的工人的工资却下降了25%。许多人认为,美国的这种工资收入不均现象的增长恶化了这个国家的社会问题:低收入者工资的降低使得这些家庭更加难以脱离贫困,而许名家庭收入停滞不前同社会上层收入迅速增长的鲜明对比很可能造成对整个社会及政治的不满。工资不均的现象为什么会增多呢?许多观察家将原因归之于世界贸易的增长,尤其是新兴工业化经济(NIES)中制造品出口的增长,如韩国和中国。到19世纪70年代为止,发达工业国家同经济不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绝大部分是北方加工产品同南方原油料和农产品—如原油和咖啡—进行交换。因为大部分发达国家位于北半球温带地区,这种贸易经常被称为是“南北贸易”。不过从1970年开始,以前的原材料出口国也日益开始向高收入国家如美国出售加工产品。如表所示,新兴工业化经济的制造品出口量由1970年不重要的地位增长到90年代初占发达国家收入的将近2%。同时新兴工业化经济也向高收入国家的产品出口提供了迅速发展的市场。当然,这些新兴工业化经济的出口产品明显地在要素密集度上大大有别于它们的进口产品。新兴工业化经济向发达国家出口包括服装、鞋类和其他技术相对简单的产品,这些产品均属于非技术劳动密集型产品。而发达国家出口到新兴工业化经济的产品主要是资本密集型或技术密集型的,如此学药品、航空航天产品等。发展中国家的制成品出口(占进口国或地区收入的百分比)年代所有工业化国家欧盟美国19700.240.220.2819901.611.301.91资料来源:出口的数据来源于联合国贸发会.GDP数据来源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对许多观察家来说,似乎能直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正在发生的一切正是向要素价格均等化的移动。发达国家富于资本和技术,新兴工业化经济则有充裕的非技术劳动力。正如要素比例模型所预示的那样,它们之间的贸易会提高资本和技术充裕国家中高技术工人的工资,而降低非技木工人的工资。在这个问题上的争论已远远超出了纯技术的范围。如果你像许多人那样认为,发达国家中收入不均现象增多是一个严重的问题,而且也相信世界贸易的增长是导致问题形成的主要原因,那么你很难继续去维持经济学家对自由贸易的一贯支持。(在原则上,税收和政府支付能够抵消贸易在收益分配上的影响,但反对者可以指出在实际生活中,这样的情况不太可能出现。)。一些有影响的评论家认为,发达国家若想要基本保持一个中产阶级社会的话,那它们将不得不限制同低收入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一些经济学家相信,同低收入国家之间贸易的增长是美国收入不均现象增长的主要原因。但是,大多数实证研究者则认为,国际贸易至多是这种收入差别扩大的原因之一,但绝不是主要因素。这种不同观点主要依据以下四个主要事实:第一,尽管发达国家一直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和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但直到90年代初,收入在资本和劳动之间的分配几乎没有什么变化;1993年美国国民收入中的劳动所得(即工资加其他福利)的比例和1973年一样,都是73%。所以,关于贸易造成收入差别的说法至多只适用于说明收入分配在技术工人和非技术工人之间的转移,而不是在工人同资本之间的转移。第二,要素比例模型指出,国际贸易通过产品相对价格变化来影响收益的分配。所以,如果说国际贸易是推动收入差别扩大的主要动力,那么,同非技术劳动密集型产品相比,技术密集型产品的价格就应该有明显的上涨。但是,有关国际标价格数据的研究却未能找到这种价格变动的明显证据。第三,模型预测要素相对价格应会趋于一致。如果在技术先进国家中,技术工人工资上涨而非技术工人工资下降的话,那么在劳动充裕的国家中惰况会相反。虽然新兴工业化经济的工资和收入分配数据非常贫乏,但通过粗略地观察不难发现。在许多国家,尤其是在中国,情况正好相反:在这些新兴工业化经济,收入不均现象的增长丝毫不亚于发达国家的增长速度,在那些国家,技术工人的收入也同样很不错。第四,尽管发达国家同新兴工业化经济之间贸易增长迅速,这些贸易只占发达国家总支出比重的很小一部分。这一结果意味着,这种发达国家出口技术劳动(通过出口技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