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师范大学综合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书_第1页
南京师范大学综合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书_第2页
南京师范大学综合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书_第3页
南京师范大学综合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书_第4页
南京师范大学综合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TOC\o"1-5"\h\z\o"CurrentDocument"前 言 2\o"CurrentDocument"实习地区概况 2\o"CurrentDocument"实习内容 3\o"CurrentDocument"实习目的 4\o"CurrentDocument"实习人员及时间 4\o"CurrentDocument"地 层 4\o"CurrentDocument"汤山地层 4\o"CurrentDocument"排山地层 7\o"CurrentDocument"棒棰山地层 8\o"CurrentDocument"六合方山地层 9\o"CurrentDocument"构造 9\o"CurrentDocument"地区大构造 9\o"CurrentDocument"火山 活动 11\o"CurrentDocument"六合地区 11\o"CurrentDocument"区域地质发展史 14\o"CurrentDocument"汤山地区及六合方山 14\o"CurrentDocument"结语 17参考文献: 19前言实习地区概况本次实习前阶段的实习地区,主要是属于扬子地区的下扬子地层分区宁镇地层小区,各时代地层较为齐全,分布广泛,具有一定代表性,它反映了下扬子台褶皱带构造单元的一整套沉积类型及地质环境。具体来说,分为汤山、排山、棒棰山和六合方山四个点。汤山,在南京麒麟门外汤山镇西,距南京城约30公里。汤山地处宁镇山脉西端,由小汤山、雷公山等7座近东西走向的山峰组成。我们在此地所观察的是从寒武系的观音台组到泥盆系的五通组。排山,临近汤山,我们在此地所观察的是从泥盆系的五通组与石灰系金陵组的地层分界线至二叠系的龙潭组。棒棰山,位于排山附近,我们在此地所观察的是从三叠系的下青龙组至三叠系的上青龙组。以汤山地为中心,北至陡山,南至走家山,南起候家塘,东至汤山镇一线的大致范围称为汤山地区。汤山地区又是一处古生代地层剖面宝库。这里古生代地层出露齐全,地质历史时限长达3亿年(距今5-2亿年),由寒武系至三叠系地层组成,反映了一个完整的海陆变迁过程。六合方山,在六合区东三十里,因四面平整而得名。方山旧时是六合与仪征的界山,今在县横梁乡境内。方山海拔一百八十四米,气势雄伟,巍峨壮观,登峰遐瞩,青山隐隐,滁水依依,俯视千顷,林掩山径,良田铺翠。古有“泊舟方山港,吊古方山亭;隋宫罗绮尽,石山鲜痕青”等诗吟咏方山。我们在此地所观察的是新近系的方山组。本次实习后阶段的实习地区是黄山。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南北约40公里、东西宽约30公里,面积约1200平方公里,其中精华部分为154平方公里,号称“五百里黄山”。黄山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内,由于山高谷深,气候呈垂直变化。同时由于北坡和南坡受阳光的辐射差大,局部地形对其气候起主导作用,形成云雾多、湿度大、降水多的气候特点。山体主要由燕山期花岗岩构成,垂直节理发育,侵蚀切割强烈,断裂和裂隙纵横交错,长期受水溶蚀,形成瑰丽多姿的花岗岩洞穴与孔道,使之重岭峡谷,关口处处。前山岩体节理稀疏,岩石多球状风化,山体浑厚壮观;后山岩体节理密集,多是垂直状风化,山体峻峭。实习内容(1)掌握罗盘的使用,包括用罗盘测量方位、坡度、岩层的产状(2)掌握野外观察和记录的方法,包括岩性点的观察和记录、构造点的观察和记录、路线地质观察和记录(3)掌握绘制地质图的方法,包括绘制信手地质剖面图、地质剖面的测绘及记录实习目的实习是地质学基础课程的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通过地质实习能直观地反映课堂所讲的内容,使我们直接观察和了解一些野外地质现象,增加感性认识,扩大视野,培养提高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习人员及时间(1)人员: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08级地理(师范)班(2)时间:2009年8月30日——2009年9月5日地层汤山地层在汤山,我们所观察到的地层从老到新依次为:寒武系上统观音台组、奥陶系下统仑山组、红花园组、志留系下统高家边组、志留系上中统坟头群、泥盆系中下统茅山群、泥盆系上统五通组。观音台组的主要岩性为白云岩及灰质白云岩,表现为零星出露,与下伏地层为整合接触,风化面为黑色而新鲜面为灰白色。仑山组的主要岩性为灰质白云岩及灰岩,表现为完全出露。红花园组的主要岩性为灰岩及生物碎屑灰岩,表现为零星出露。在我们观察的这块岩石中还包含有饵粒灰岩、硅质灰岩及泥质灰岩。高家边组的主要岩性为黄绿色碎状泥岩、薄层泥质粉砂岩及页岩,表现为零星出露。坟头组的主要岩性为石英砂岩、细砂岩、粉质泥岩及泥质粉砂岩,表现为零星出露。茅山群的主要岩性为灰色含砾石英细砂岩、细砂岩及粉砂岩,表现为零星出露。五通组的主要岩性为灰白色石英砂岩、粉砂岩及页岩,表现为零星出露。排山地层在排山,我们所观察到的地层从老到新依次为:石灰系下统金陵组、高骊山组、和州组、石灰系中统黄龙组、石灰系上统船山组、二叠系下统栖霞组。金陵组的主要岩性为灰黑色结晶生物碎屑灰岩,表现为零星出露,与下伏地层为假整合接触。高骊山组的主要岩性为杂色砂岩及杂色砾页岩,表现为零星出露。和州组的主要岩性为泥灰岩及白云质灰岩。黄龙组的主要岩性为纯灰岩底部有含燧石白云岩,纯的黄龙组的灰岩是发肉红色的,是很好的水泥原料。船山组的主要岩性为灰白色致密灰岩及球状灰岩,是水泥原料。栖霞组的主要岩性为沥青质灰岩及含燧石灰岩,有臭味。.棒棰山地层在棒棰山,我们所观察到的地层从老到新依次为:三叠系下统下青龙组、三叠系中统上青龙组。下青龙组的主要岩性为钙质页岩及薄层灰岩,由下至上为泥岩减少灰岩增多,表现为完全出露。上青龙组的主要岩性为角砾状灰岩夹石膏层薄层灰岩及瘤状灰岩,表现为零星出露。2.六合方山地层4在六合方山,我们所观察到的地层为:新近系上新统六合组。六合组的主要岩性为洪积环境下的砾石层、沙层、含砾层,表现为完全出露。Chapter3构造3.1地区大构造本区大地构造属扬子准地台中二级构造单元——下扬子准地台褶皱带及苏北断陷盆地。宁镇山脉主要由3个较大的背斜褶曲和2个较大的向斜褶曲所组成,曲轴方向总体是以北东——北东东为主,自南向北依次为:龙苍背斜、范家场向斜、宝华山背斜、华亭向斜和汤仑背斜。①汤山位于汤仑背斜的中段,为一穹状短轴背斜。核部由寒武系和奥陶系地层构成,北翼由上奥陶系——中三叠统地层构成,岩层较陡(倾角大于60°)或倒转,并发育次级褶皱;南翼不完整,仅有奥陶系及志留系地步地层出露,产状相对平缓(倾角在40°左右)。由于所受应力的差异,在背斜的不同部位发育了性质不同的小型构造。其中,还包括背斜轴部的张节理、翼部的纵向断裂和层间劈理等构造。②区内主要发育有近东西向的主断裂(如逆掩断裂、平移断裂等)、北西南东向平移断裂和北东向断裂等三大断裂体系。他们对汤山地区的地层(两翼缺失中上奥陶统地层)、地貌的空间分布有较大的影响。沟谷的优势方向与构造和主要断裂体系的走向一致。

汤山地区沟谷的平均走向为348°汤山地区沟谷的平均走向为348°和76°,于南京市郊29条大型沟谷的平均走向以NNW向德沟谷为主相一致。③沟谷间是被切割的山前岗地和山麓面,大部分山麓面上覆有黄土层。1.2局部地区构造孔山背斜Chapter4火山活动4.1六合地区该区玄武岩主要出露于六合灵岩山、方山、横山、铜山以及六合县小盘山、平山、马头山、尖山。据邵家骥等人研究资料及其中相应剖面对比④,以其与新近纪砂砾层的关系,区内新近纪玄武岩大致可分为4次喷发。第一次喷发:为溢流相为主的玄武岩,在小盘山地区夹于六合组顶部灰绿色泥岩中,六合方山及江宁方山下玄武岩大体与其相当,但它们呈火山锥形态出露,岩性为灰黑色致密状碱性橄榄玄武岩,属六合组沉积晚期喷出的玄武岩。第二次喷发:以溢流相为主的玄武岩,广泛出露于六合县北部平山、盘山、马头山等地。岩性为灰黑色斑状碱性橄榄玄武岩。在剖面上位于黄岗组中上部灰红色岩屑砂岩、凝灰质砂砾岩之间,属黄岗组沉积时期喷出的玄武岩。第三次喷发:岩性为灰黑色中细粒橄榄玄武岩,该次玄武岩主要分布于六合县北部地区。该玄武岩覆于黄岗组之上,被雨花台组砾石层覆盖。第四次喷发:岩性为灰黑色含钛辉石玄武岩,出露于六合八百乡桂枝山,呈火山锥形态出露。该玄武岩覆于雨花台组之上,被下蜀组覆盖。从岩性、岩相特征来看,第一、二、三次玄武岩均属碱性橄榄玄武岩,第四次玄武岩属玻基辉橄岩;第一、二、三次玄武岩之间,岩石的岩性、岩相及岩石化学成分存在着一定的演化趋势,表现在岩性上,早期(第一次喷出的玄武岩)结晶较细,基质隐晶——微晶质,少玻璃质,斜长石牌号较大,岩石中铁镁矿物含量较高,偏基性;晚期(第二、三次玄武岩)结晶较粗,基质常为中细粒,含一定数量的玻璃质,斜长石牌号较低,岩石中常见深源捕晶、晶洞及包体,偏碱性。总的表现为从早到晚碱度分异明显,岩石基性程度下降,碱性程度增高。其中第三次喷发的玄武岩由于爆发作用强烈,受硅铝层混染,其碱性程度相应降低。⑤1.2黄山到早白垩纪时,晚燕山运动又一次震撼江南大地,深藏于地壳下部炙热的岩浆,沿着印支运动时形成的褶皱带,从黄山这块比较薄弱和断裂发育的地壳内乘虚上升,侵入到距地表约数千米的古老地层中。随着温度和压力的改变,这些岩浆由边部向中央慢慢地冷却凝结而成黄山花岗岩体的胚胎,这便是距今约1.25亿年时期形成的“地下黄山”。在黄山花岗岩体侵入地壳形成之际,也就是黄山山体雏形孕育铸就之时,在经历了一次次的脉动上侵定位和结晶固结之后,黄山岩体的雏形终于形成。Chapter5区域地质发展史汤山地区及六合方山从寒武系上统观音台组开始,经过奥陶组下统仑山组、红花园组,这些地层都有着明显的海相特征,但在志留系下统高家边组这一层时,出现碎状柔软的页岩,表明该地已经开始向陆相转变。越向志留系上中统坟头群的方向,含沙量越大,表明了离海洋又近了,海水更加开阔。到了泥盆系中下统茅山群,砾石含量增加,说明此处是山前河流沉积,是海洋退去的完全的陆地。但到了从泥盆系上统五通组,又开始了向海洋渐进的过程。在石灰系下统金陵组,岩石具有层厚、颜色深、生物含量高的特点,表明此处为开阔温暖的浅海环境。在石灰系下统高骊山组,这是一个海相和陆相交互的地段。再从石灰系下统和州组、石灰系中统黄龙组、石灰系上统船山组到二叠系下统栖霞组、孤峰组、二叠系上统龙潭组,这一系列都表现为陆相特征。至于三叠系下统下青龙组、三叠系中统上青龙组,泥岩含量渐少而灰岩含量渐多,表明此处为一海进的地方。再至六合方山,此处就为一个有同期性洪水发生的陆相环境。通过地层,我们清楚地观察到不同时期的海陆环境的变化,这其中包含着水量的变化以及地壳运动带来的变化。同时,通过观察地层的变化,我们还可以得知随着时间的流转,植被和气候又有着怎样的变化,通过分析底层的特点也会发现隐藏在地层之中的渐进式的进度的构造变化。黄山从距今约8亿年的震旦纪开始,海水绕过晋宁运动中形成的江南古陆,从东南方向进入黄山地区,黄山一带被淹没在海水之下。在距今6亿年的寒武纪和奥陶纪,地壳处于引张的高潮时期,导致了海平面的最大上升,在长达1.6亿年的时期里,黄山地区基本稳定,但仍是一片汪洋。到距今约4.05亿年的志留纪末期,地壳活动加剧,晚加里东运动使黄山地区上升而成为陆地,海水全部退去,这是黄山地区在地质历史上首次露出海面。在经历了5000万年的相对稳定后,到了石炭纪,柳江运动又引海水卷土重来,黄山地区又重新沉入海平面以下。在距今2亿年前的三叠纪末期,划时代的印支运动使地壳隆起而成为陆地,海水退出安徽境内,最终结束了黄山地区漫长的海侵历史和海相沉积,从而进入了陆相地史发展的新阶段。进入侏罗纪以后,影响遍及我国的燕山运动,以强烈频繁的活动,不断地改造、雕塑着黄山地壳的地貌。黄山北部的太平花岗闪长岩体,就是晚侏罗纪岩浆侵入的产物。到早白垩纪时,晚燕山运动又一次震撼江南大地,深藏于地壳下部炙热的岩浆,沿着印支运动时形成的褶皱带,从黄山这块比较薄弱和断裂发育的地壳内乘虚上升,侵入到距地表约数千米的古老地层中。随着温度和压力的改变,这些岩浆由边部向中央慢慢地冷却凝结而成黄山花岗岩体的胚胎,这便是距今约1.25亿年时期形成的“地下黄山”。在黄山花岗岩体侵入地壳形成之际,也就是黄山山体雏形孕育铸就之时,在经历了一次次的脉动上侵定位和结晶固结之后,黄山岩体的雏形终于形成。黄山岩体,是同源岩浆在地球涨缩中,多次脉动侵入形成的复式花岗岩。早期和主体期侵入的岩体,分布在边缘和外围,颗粒较粗;补充期和末期侵入的岩体,分布在内圈和中央,颗粒较细。黄山岩体呈中高外低明显的套叠式分布特征。在深部地壳不断被熔成岩浆,并被挤压而向中央上侵的过程中,黄山山体也被自行拔高,但此时的黄山花岗岩体仍然埋藏在地下,上面还覆盖着数千米的沉积盖层。在经历了多次的间歇抬升之后,覆盖在岩体上的巨厚盖层不断地被风化剥蚀。到了距今五六千万年前的第三纪喜玛拉雅运动早期,这些沉积盖层随着山体的抬升而逐渐被剥蚀殆尽,黄山终于露出了地表,形成了莲花峰、光明顶和天都峰等花岗岩山峰,但当时尚无今日如此巍峨伟丽的风姿。在第三纪和第四纪期间,喜玛拉雅运动使地壳普遍抬升,隆起扩大,黄山也相应不断升起,同时经受剥蚀,逐渐形成了高逾千米、翘首云天的花岗岩峰林。Chapter6结语徐迟先生在《黄山记》中说:“大自然是崇高的,卓越而美的,它煞费心机,创造世界。”此次地质学基础实习之后,才深味其中真意。在刚刚开始准备实习的时候,在教室里摆弄着罗盘,只是想到这个小东西还真是神奇,一物多用,有了它地质工作者可以精简许多咯。方位、坡度、产状,一一的细细学习,我知道这是我和自然打交道的一把钥匙。第一天,目的地是汤山。去之前我脑海里的想法就是我们会到一个类似于地质公园的地方,然后老市讲解我们听就ok。但是现实和设想之间的差别似乎真的是大了一点,在下过雨的泥泞的路上走过,我们的鞋子都前所未有的脏了,后来几天也还是这个样子,脚越走越沉,腿上被蚊子咬的再无完好之地。可是,在我的脑海里闪现出的第一个感觉是:地质工作者真的好辛苦。我们和他们相比还相差很远,我们的知识不及他们,我们吃得苦也同样的不及他们;我们要学的知识还有很多很多,我们要走的路一样的还有很多很多。我用“探索•收获之旅”来形容这次实习,自认为是再贴切不过了。其一,探索。作为一名转专业的学生,很有幸在学习这门功课的理论课之前就有这样的一次机会去到自然中实践。在每次出发之前,我总会查看相关的资料,初步了解该地的情况,再经过老师的讲解及自己感官的感知以及笔记整理,我会在思考之后发现自己的疑惑点,再通过向老师询问得以解答。这样的探索,对我来说并不仅仅是对某一问题的思考,更是自己对这门学问的思考,是自己对于这门功课学习方法的思考。其二,收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