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与中成药-和解剂_第1页
方剂与中成药-和解剂_第2页
方剂与中成药-和解剂_第3页
方剂与中成药-和解剂_第4页
方剂与中成药-和解剂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和解剂概念

凡具有解少阳、调和肝脾、调和寒热、表里双解等作用,治疗伤寒邪在少阳半表半里证、肝脾不和证、肠胃不和证、寒热错杂及表里同病的方剂,统称为和解剂。“既非发汗之所宜,又非吐下之所对,是当和解则可矣”立法依据:1.和解少阳—用于少阳病(半表半里证);

小柴胡汤2.调和肝脾—用于肝脾不和之证。

四逆散、逍遥散

3.调和肠胃—用于肠胃不和,升降失调之心下痞证。

半夏泻心汤4.表里双解—用于表里同病证。

大柴胡汤、葛根芩连汤分类适应证

第一节和解少阳

和解剂少阳系统手少阳三焦足少阳胆气道水道内寄相火与肝相表里

和解少阳小柴胡汤

《伤寒论》△△△组成柴胡甘草大枣人参生姜半夏黄芩柴胡半斤黄芩三两半夏半斤生姜三两人参三两大枣三两甘草三两表里柴胡黄芩功用:和解少阳透半表之邪+清半里之热+降逆止呕和解少阳为主,兼以扶正配伍特点表里君:柴胡臣:黄芩“柴胡疏木,使半表之邪得以从外宣,黄芩清火,使半里之邪得以从内彻”人参升脾气生姜、半夏和胃降逆止呕气机升降之枢纽脾胃主治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八大证口苦咽干目眩脉弦

舌苔薄白※伤寒少阳证少阳经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口苦、咽干、目眩、脉弦少阳腑证心烦喜呕发热恶寒发热恶寒发热恶寒往来寒热正胜则热邪胜则寒寒热交替邪正交争※热入血室※疟疾、黄疸属少阳证

①含义:经期外感。

②原则:病机与邪居少阳有关。③主症:月经期经水忽停,并见往来寒热,脉弦等少阳证。其他证治(2)妇人伤寒,热入血室,经水适断,寒热发作有时。——妇女月经期间,正气虚弱,无力抗邪外出,邪气留恋于少阳半表半里→往来寒热。(3)疟疾、黄疸以及内伤杂病而见少阳证者。小柴胡汤临床运用辨证要点1、寒热往来,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苔薄白,脉弦。2、本方为治疗少阳病证的基础方,又是

和解少阳法的代表方。但见一症便是。2.现代运用:感冒、疟疾、慢性肝炎、慢性胆囊炎等证属少阳证者。现代中成药小柴胡颗粒【主要成份】柴胡、半夏、党参、甘草、黄芩、生姜、大枣【功能主治】解表散热,疏肝和胃。用于外感病,邪犯少阳证,症见寒热往来,胸胁苦满,食欲不振,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用量与用法】温开水冲服,一次1袋,一日3次。蒿芩清胆汤

《通俗伤寒论》

△△△组成青蒿黄芩半夏竹茹赤茯苓枳壳陈皮滑石青黛甘草【主治】少阳湿热痰浊证。(胆热偏盛,痰湿内阻)症见寒热如疟恶寒轻发热重胸闷,胸胁胀痛

口苦,吐酸苦水,或呕吐黄色粘涎舌红苔白或黄腻,间现杂色,脉弦数或滑数

少阳胆热偏重+湿热痰浊内阻少阳湿热证病机治法:透半表之邪+清半里之热+清热利湿+理气+降逆和胃清透少阳胆热为主兼以燥湿化浊配伍特点

1.辨证要点:

寒热往来,寒轻热重,吐酸苦水,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亦可用于暑湿疟疾”

2.现代运用:

·

急性胆囊炎、黄疸性肝炎、急性胃炎、慢性胰腺炎等病症属胆经湿热者。

运用

·蒿芩清胆汤·【医案选读】

郑某,男,18岁。1970年夏至日后连续耕田数日,其时暑热下迫,水湿上腾,人伏于水田之中,深受暑湿之邪,遂发热恶寒,阵阵发作,热重而寒轻。并且呕吐黄水,纳食不进,小溲黄赤。余望其舌苔黄腻,切其脉来滑数,断为暑湿郁阻少阳胆与三焦,投蒿芩清胆汤三剂,诸证悉退。(《历代名方精编》)

第二节调和肝脾

和解剂四逆散《伤寒论》四逆散

(《伤寒论》)【组成】炙甘草枳壳柴胡白芍透邪解郁,疏肝理脾【主治】(1)阳郁厥逆证。手足不温,或身微热,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脉弦。(2)肝郁脾滞证。胁肋胀闷,脘腹疼痛,或泄利下重,脉弦等。治法透邪解郁疏肝理脾

1.辨证要点

手足不温(四逆程度较轻,冷不过肘、膝,或仅指、趾不温),或胁肋疼痛,脉弦。

2.现代运用:慢性肝炎、胆囊炎、胆石症、肋间神经痛、胃溃疡、胃炎、胃肠神经官能症、附件炎等病证属肝脾(肝胃)不和者。

运用

逍遥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甘草炙,半两

当归茯苓芍药白术柴胡各一两

【组成】逍遥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和解剂·【主治】肝郁血虚脾弱证。肝郁脾虚血虚胁痛头痛目眩月经不调乳房胀痛脉弦神疲食少脉虚口燥咽干主治病证:

肝郁血虚脾弱证

·逍遥散·【病机】肝气郁结,血虚脾弱。

治法:疏肝解郁,养血健脾疏肝+养血+健脾

1.辨证要点

·两胁作痛,目弦,食少体倦,舌淡,脉弦细而虚。

使用注意:

肝郁多因情志不遂所致,治疗时须嘱病人心情达观,方能获效。

运用

·逍遥散·现代应用:

治疗慢性肝炎,肝硬化,胆囊炎、胆石症,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经前期综合症,乳腺增生,慢性前列腺炎,更年期综合征,盆腔炎等属肝郁血虚脾弱者。现代中成药加味逍遥丸【主要成份】当归、白芍、柴胡、茯苓、白术、甘草、薄荷、牡丹皮、栀子【功能主治】舒肝清热,健脾养血。肝郁血虚,肝脾不和,两胁胀痛,头晕目眩,食少体倦,妇女月经不调,乳房胀痛。【用量与用法】一次1袋,一日2次。

类方比较

四逆散逍遥散·重在疏肝理脾,调畅气机,兼能透邪解郁,原治阳郁证,临证尤多用治肝脾不和所致之胸胁、脘腹疼痛,脉弦等证候。·重在疏肝解郁,兼能养血健脾,为调经的常用方;临证用治肝气郁结,血虚脾弱之月经不调证,见经行腹痛,头痛目眩,乳房胀痛,脉弦等证候。·均可疏肝理脾,用治肝脾不和之胸胁、脘腹胀痛,脉弦之证。·逍遥散·痛泻要方《丹溪心法》痛泻要方

(《丹溪心法》)【组成】白术白芍陈皮防风主治证侯分析:肝脾不和肝旺乘脾腹痛脾虚生湿泄泻

治法:

补脾柔肝,祛湿止泻证治要点:

肠鸣腹痛,大便泄泻,泻必腹痛,脉弦而缓久泻者加升麻现代应用:

现代常用于急性肠炎、慢性结肠炎、神经性腹泻等属肝木乘脾者。使用注意:

湿热或热毒引起的腹痛泄泻,禁用久泻者加升麻第三节调和肠胃半夏泻心汤

《伤寒论》·张仲景·△△△半夏洗,半升黄芩干姜人参各三两黄连一两大枣十二枚

甘草炙,三两

半夏泻心汤(《伤寒论》)【组成】大枣·和解剂·主治:

寒热互结之虚痞(本方原治因小柴胡汤证误下,损伤中阳,外邪乘虚而入,以致寒热互结,成心下痞)半夏泻心汤【主证】寒热互结之痞证小柴胡汤证误用寒下徒伤中气虚寒凉伤中寒邪热乘虚内陷热中虚不运寒热互结痞胃气不降

脾气不升

下利呕吐中焦气机不利

肠鸣治法:寒热并调,消痞散结散结除痞+辛开(恢复脾的升清)+苦降(恢复胃的降浊)

1.辨证要点心下痞满不痛,呕吐,下利,舌苔薄黄腻。

2.现代运用急性胃肠炎、慢性胃炎、消化不良、不完全性胃幽门梗阻等病证属于寒热错杂,肠胃不和者.

·半夏泻心汤·【医案选读】

主诉:张xx,女,19岁。起病月余,心下痞满不舒,昼轻夜重,子夜时尤甚,至黎明下利后始安,痞满发作时嗳气口臭,口干,不欲饮食,面色萎黄,行走无力,苔薄黄而干,脉沉。

辨证:为胃虚,水饮食滞停于心下,寒热互结,升降失凋,气机壅滞。治宜和胃消痞,宣散水气。

处方:生姜泻心汤主之。生姜15g,炙甘草、党参、黄芩、半夏各10g,黄连、干姜各4g,大枣10枚。3剂后痞满减轻,已能进食,腹中雷鸣、下利消除,继服4剂告愈。

第四节表里双解柴胡半斤黄芩三两芍药三两

枳实炙,四枚大黄二两

半夏洗,半升大枣擘,十二枚

生姜五两【组成】大柴胡汤《金匮要略》

心下满痛便秘苔黄,脉弦数有力少阳证阳明腑实证少阳、阳明合病往来寒热胸胁胀满呕不止心烦主治病机症状分析少阳证热入阳明少阳阳明合病病机治法:和解少阳+内泻阳明热结小柴胡汤

去人参、甘草小承气汤

去厚朴柴胡、黄芩、半夏、生姜、大枣大黄、枳实+芍药【药物组成分析】【临床应用】辩证要点: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心下满痛,呕吐,便秘、苔黄脉弦数。小柴胡汤大柴胡汤少阳证邪在少阳邪在少阳兼阳明热结鉴别小柴胡汤

大柴胡汤柴胡黄芩半夏生姜大枣人参甘草枳实大黄芍药和解少阳为主兼以扶正和解少阳为主兼以攻下阳明防风川芎当归芍药大黄

薄荷叶麻黄连翘芒硝各半两

石膏黄芩桔梗各一两滑石三两甘草二两荆芥白术

栀子各一分【用法】【组成】防风通圣散《宣明论方》【主治】

1.外感风热、内有蕴热、表里俱实之证;

2.疮疡肿痛、头面疮癣之证;

3.皮肤瘙痒、丹斑瘾疹证。

*并见:发热恶寒、头痛咽痛、口苦咽干、便秘尿

赤、舌红苔黄、脉数。

【病机】

表里俱实,内热蕴结。

【治法】

疏风解表,清热通便。·防风通圣散·证治机理

1.辨证要点:

发热恶寒,口苦咽干,便秘尿黄,舌红苔黄,脉数。

2.现代运用:

病毒性感冒、扁桃腺炎、外耳道疖肿、风疹等属于表里俱盛,内热蕴结者。运用·防风通圣散·

现代中成药

防风通圣丸【主要成份】葛根、黄芩、黄连、炙甘草【功能主治】解肌清热,止泻止痢。湿热蕴结所致的泄泻、痢疾,症见身热烦渴,下痢臭秽,腹痛不适。【用量与用法】一次3-4片,一日3次。葛根黄芩黄连汤

《伤寒论》组成葛根半斤黄芩三两黄连三两甘草二两协热下利证。主治病证分析伤寒表未解,误下,邪陷阳明热利表证未解里热已炽口渴,胸脘烦热,身热里热上蒸于肺喘外蒸皮肤汗(邪陷于里者十之七,而留于表者十之三)

【主治】太阳表证未解,热陷阳明之热利证。

外解表邪+内清热燥湿【治法】

1.辨证要点:身热(微寒),下利臭秽,烦渴,舌苔黄(黄腻),脉数(滑数)。

2.现代运用:急性肠炎、细菌性痢疾、肠伤寒、胃肠型感冒等病证属于阳明蕴热,兼有表证者。【运用】

现代中成药

葛根芩连片【主要成份】葛根、黄芩、黄连、炙甘草【功能主治】解肌清热,止泻止痢。湿热蕴结所致的泄泻、痢疾,症见身热烦渴,下痢臭秽,腹痛不适。【用量与用法】一次3-4片,一日3次。下列除哪项外均是小柴胡汤的主治病证

:A.伤寒少阳证B.黄疸见少阳证C.热入血室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