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选修一非选择题课件_第1页
高中历史选修一非选择题课件_第2页
高中历史选修一非选择题课件_第3页
高中历史选修一非选择题课件_第4页
高中历史选修一非选择题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材料一“我给了一般人民以恰好足够的权力,亦不使他们失掉卑严,也不给他们太多;即使那些既有势力而又豪富的人们,我也设法不让他们受到损害。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面前,不许他们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有优势。”

——梭伦材料二史学家对阿里纷纷各抒己见,有人认为他是“现代埃及的奠基者”,“当之无愧的现代埃及之父”;也有人认为是“一个十足的暴君”。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我给了一般人民以恰好足够的权力,亦不使他1材料三“大凡国家之强弱,系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系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在于是否勉励人民之工业。所以,归根结底是依靠政府官吏的诱导奖励之力。”——大久保利通请回答:⑴材料一体现了梭伦的什么改革思想?(2分)有哪些政策体现这一思想?(4分)

一视同仁、公平公正、不偏不倚的改革思想(或折中、制衡的思想也可)(2分)。

如颁布土地法令上允许贵族保留祖传的地产;确立财产等级制度,分享政治权益;建立“四百人会议分享参政议政的权利等。(答出两点即可得4分)材料三“大凡国家之强弱,系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系于物2(2)材料二中对阿里的评说纷纷各抒己见,你是怎样看待的?请说明理由。(4分)如果持肯定态度,理由如下:结束了埃及的长期混乱局面,确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体制,奠定了近代埃及民族国家的基础;促进了农业商业的发展,建立了近代工业,提高了生产力;也促进了文化的繁荣,增强了经济军事实力,推迟了被列强侵略的进程等。如果持否定态度,理由如下:对外扩张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对其他国家是一场奴役和掠夺;实行高度的中央集权制,垄断国家政权等。(其他言之有理也可以得4分)(2)材料二中对阿里的评说纷纷各抒己见,你是怎样看待的?请说3(3)材料三中体现了大久保利通的什么政策?(2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治维新采取了哪些奖励措施?(3分)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或“殖产兴业”政策(2分)。政府负责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设备和人才,建立样板企业;大力扶植和保护私人资本主义的发展;扶植那些与政府关系密切的大资本家;大力拓展海外贸易等。(3分)(4)从梭伦、阿里、大久保利通的身上体现了怎样的精神?(2分)改革创新、坚强不屈的改革精神等。(2分,其他言之有理即可〕(3)材料三中体现了大久保利通的什么政策?(2分)结合所学知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大有三冗,小有三费,以困天下之财。……三冗不去,不可为国。”材料二北宋中期,“积贫”、,’积弱”的局面日渐突出,社会矛质进一步激化。王安石在上时政疏中指出:“方今朝廷之位,未可谓能得货才;政事所施,未可谓能合法度,官乱于上,民贫于下,风俗日以薄,对力日以困穷。”材料三“及神宗朝,荆公(指王安石)乘政……后人但言其法为百姓害。而不知共移气心,变风俗为朝廷之害,其害百姓者,可以一旦为更。而其害于潮廷者.则数十百年,滔滔之势一往而不返也。”

——《日知录·宋世风俗》阅读下列材料:5回答:⑴材料一中所说的“三冗”具体指什么?(3分)冗兵、冗官、冗费。(3分)⑵为了改变“积贫”、“积弱”局面,王安石各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6分)积贫: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免役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均输法。(答出三条即可3分)积弱: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设军械监(答出三条即可3分)回答:冗兵、冗官、冗费。(3分)⑵为了改变“积贫”、“积弱6⑶材料二中王安石变法为能得贤才”,采取了哪些措施?(2分)取士之法:改革科举制度、整顿太学(2分)⑷材料三对王安石变法持什么态度?(1分)你是怎样看待王安石变法的?(4分)态度:否定(或认为变法危害甚重)。(1分)看法: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人,积贫的局面有所改变;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农民得到了一定的实惠;政治军事实力增强,积弱的局面有所改善。(其他言之有理即可得4分)⑶材料二中王安石变法为能得贤才”,采取了哪些措施?(27材料一农民革命的威胁迫使政府开始准备农村改革。甚至沙皇及其赖以存在的支柱农奴地主也意识到必须破除农奴制。……中等地产的贵族希望农业沿着资本主义方向发展,这些地主占有全部地主半数,占有大部分农奴。……农奴主也好,自由派也好,他们所关心的都是防止农民革命,想用和平的方法,以让步和妥协为代价使俄国的农村转人资产阶级的逐渐改革,从而把权利和土地留在地主手中。⑴材料一中俄国社会各阶层(或阶级)对农奴制的基本态度如何?(2分)他们持这一态度的主要原因是什么?(6分)态度:主张废除。(2分)原因:农民起义威胁沙皇的统治;农奴主贵族希望农业沿着资本主义的方向发展;农奴主和资产阶级自由派想通过改革保存自己的权利和土地。(每一要点2分共6分)材料一农民革命的威胁迫使政府开始准备农村改革。甚至沙皇及8材料二1861《解放农奴宣言》载:“农民这样地获得一定数量的土地为私产后,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私产的完全自由的农民……”⑵材料二表明农奴解放后获得了哪些权益?(2分)农民成为拥有私产和完全自由的人;农民还可以赎买一份土地。材料二1861《解放农奴宣言》载:“农民这样地获得一定数9材料三1863年沙皇政府报告书:“农民抱怨……负担的义务过重,特别是在原来利用的附属地面积超过了现有份地的那些地方;他们不肯缴代役金;他们拒绝服役或希望保留原来三天的劳役的办法。”⑶材料三中“农民抱怨……负担的义务过重”的原因是什么?(4分)农民所付的赎金比当时的地价还高;农民并没有完全摆脱封建义务获得完全自由。材料三1863年沙皇政府报告书:“农民抱怨……负担的义务10材料四读图片回答:(4)材料四反映了俄国历史上哪一历史现象?(1分)这一事件涉及到哪些领域?(2分)

(5)结合上述材料,概要指出亚历山大二世的上述改革有什么积极意义?政治改革缓慢;(1分)政治体制、司法制度、军事教育等。(2分)废除了农奴制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使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通过政治改革,推动着俄国由封建君主专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材料四读图片回答:政治改革缓慢;(1分)政治体制、司法制度11公元前5—3世纪,中国是战国七雄逐鹿中原,欧洲是希腊、罗马城邦共和,双方几乎在同一时期推行了不同的政治改革,为各自政治制度铺垫了完全不同的基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分)(1)试扼要指出双方在改革的背景、核心内容和结果上的不同之处?(6分)背景:中国--奴隶制走向崩溃,诸侯崛起称雄。希腊--城邦共和制逐步发展,平民与贵族阶级矛盾激烈对抗。核心内容和结果:中国--发展经济、富国强兵;确立了封建制度,为统一天下打下基础。希腊--减少贵族特权,扩大平民公民权;缓和了城邦阶级矛盾,确立了民主与法制。(2)分别说出中国和希腊雅典所进行改革的性质。(2分)中国是地主阶级富国强兵的改革;希腊、罗马是奴隶主贵族进行的民主政治改革。公元前5—3世纪,中国是战国七雄逐鹿中原,欧洲是希腊、罗马城12(3)希腊改革家们因政绩显赫而流芳百世,但中国改革家商鞅等人却惨遭不幸,导致中国改革家不幸命运的重要原因是什么?对改革家我们应当坚持怎样的评价标准?(4分)原因:中国的政治专制制度决定,政治改革家是巩固君权统治的工具,容易成为牺牲品。(2分)标准:主要依据他对历史发展所起的作用,即是否有利于人类社会文明的演进,是否有利于社会的进步。(2分)(3)希腊改革家们因政绩显赫而流芳百世,但中国改革家商鞅等人13阅读下列材料:(13分)材料一“哟,他怎么也当官了啊!”材料二陛下(宋神宗)即位五年,更张改造者数千百事……其议论最多者,五事也:一曰和戎,二曰青苗,三曰免役(注:也称募役),四曰保甲,五曰市易……免疫之法成,则农时不夺,而民力均矣……市易之法成,则货贿流通,而国用饶矣。

——王安石《临川先生文集》阅读下列材料:(13分)14材料三(王安石)不忍贫民而深疾富民,志欲破富民以惠贫民。……及其得志,专以此为事,设青苗法,以夺富民之利。民无贫富,两税之外,皆重出息十二,吏缘为奸,至倍息,公私皆病矣。——苏辙《栾城三集》材料四(司马光)请更张新法,曰:“……王安石不达政体,专用私见,变乱旧章,误先帝任使,遂至民多失业,闾里怨嗟。……敛免役钱,宽富而困贫,以养浮浪之人,使民失业,穷愁无告。”——《续资治通鉴长编》材料三(王安石)不忍贫民而深疾富民,志欲破富民以惠贫民。…15请回答:⑴材料一说明北宋中期面临怎样的社会状况?(2分)导致这一状况的原因是什么?(1分)答:状况:官僚机构臃肿(“冗官”,1分),禁军数量激增(“冗兵”,1分)。原因是北宋初年加强中央集权(1分)。⑵王安石变法针对“积贫”采取的措施,除材料二中提及的以外,还有哪两“事”?(2分)依据材料二,概括王安石变法取得的成效。(2分)答:农田水利法(1分),方田均税法(1分)。成效:农民得以安心生产(保证生产时间,1分),政府财政收入增加(1分)。请回答:答:状况:官僚机构臃肿(“冗官”,1分),禁军数量激16⑶依据材料三、四,指出王安石“新法”遭到废除的原因。(3分)答:主要原因:损害了大官僚大地主利益,引起他们的反对(1分)。其他原因:新法执行中存在损害百姓利益的现象(1分);变祖宗之法,遭到保守派阻挠(1分)。⑷有关王安石变法的评价,目前史学界主要有两种意见:一是肯定说,认为王安石变法一定程度上扭转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一是否定说,认为王安石变法是一场脱离实际的变法运动。请选择其中一种意见,发表评述。(3分)⑶依据材料三、四,指出王安石“新法”遭到废除的原因。(3分)17⑷答:(本题言之有理即可,但只能选择一种意见;有评述、言之有理但没有写出赞同何种意见者扣1分,有写出赞同何种意见但没有评述者不得分)持肯定意见:王安石变法增加了国家收入(1分),减轻了农民负担(1分),加强了军队战斗力(1分),一定程度上改变北宋“积贫积弱”状况。持否定意见:王安石变法既损害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1分),一定程度上也损害了农民的利益(1分),违背经济发展规律(1分),其变法的理念与措施脱离了当时实际。⑷答:(本题言之有理即可,但只能选择一种意见;有评述、言之有18阅读下列材料:(15分)材料一

天主教会把从事商业贸易和发财致富说成堕落行为,这种轻商思想与当时商品货币关系蓬勃发展的趋势背道而驰。16世纪初,罗马教廷每年从德国榨取的财富达30万古尔登,这个数目等于1497年德皇所征税额的2l倍。天主教会宣称,人若要得救,必须以教会为中介。……(教会)声称只要购买赎罪券,上帝就可以赦免他本人及其亲属的罪。阅读下列材料:(15分)19材料二我陷于信仰的苦恼中。不断扣问圣·保罗的这句话。想弄清他的意思。我日夜思索这句话(神的裁判表现在神本身,正如所写的:“义人靠信仰生活”),神终于怜悯我,让我明白:神的裁判就是义人蒙受神恩所经历的裁判。就是信仰,而那段话的意思就是:福音书表现了神的裁判,被动的裁判,慈悲为怀的神通过它让信仰使我们成为义人。——路德<拉丁文作品第一卷序言》材料二20“人的得救与否,不是靠斋戒、忏悔、赎罪,而是完全由上帝预订,人的意志无法改变。人在现世的成功与失败,就是得救与否的标志,就是“选民”与“弃民”的标志。——加尔文材料三

加尔文是瑞士宗教改革家……他废除主教制.代之以共和式的长老制;简化宗教仪式;鼓励经商致富,宣称做官执政、蓄有私产、贷钱取利同担任教士职务一样,均可视为受命于上帝。加尔文的神学思想在许多方面与路德相同,如强调圣经是基督教信仰的唯一根据和权威;主张因信称义等。

——<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人的得救与否,不是靠斋戒、忏悔、赎罪,而是完全由21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概括马丁·路德进行宗教改革的主要原因。(3分)原因:天主教会的统治严重阻碍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天主教会的腐败与堕落;德国受天主教会的压榨最严重。(3分)(2)依据材料二、三,简要概括路德改革与卡尔文改革的相同点,并指出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5分)相同点:都否定罗马天主教会的权威;都主张信仰得救、因信称义;都主张<圣经>的权威至高无上,是信仰的唯一根据。(3分)实质:是一场在宗教外衣掩饰下发动的反对封建统治的社会运动和思想解放运动,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2分)请回答:原因:天主教会的统治严重阻碍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天22(3)你认为材料二谁的思想更符合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为什么?(3分)卡尔文(1分)理由:人在现实的成功是成为上帝“选民”的标志,鼓舞资产阶级积极进取精神。(4)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认为欧洲宗教改革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4分)作用:宗教改革沉重打击了欧洲封建统治的支柱天主教会,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欧洲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道路,为欧洲走向现代社会创造了条件;促进了欧洲各国文化、科技、教育事业的发展。(4分。每点2分,只要答出其中两点即可)(3)你认为材料二谁的思想更符合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为什么?23阅读下列材料:(25分)材料一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於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二富强者并兼山泽,贫弱者望绝一廛,致令地有遭利,民无余财。或争亩畔以亡身,或因饥馑以弃业,而欲天下太平,百姓丰足,安可得哉?今遣使者循行天下,与牧守均给天下之田。——《魏书·高祖纪上》材料三旧无三长,唯立宗主督护。所以民多隐冒,五十、三十家方为一户。(李)冲以三正治民,所由来远,于是创三长之制而上之。——《魏书·李冲传》阅读下列材料:(25分)24材料四请回答:(1)据材料一、二,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在土地问题上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4分)?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分析采取这些措施的不同原因。(4分)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确立土地私有制;孝文帝改革:采取均田制。(4分)原因--------商鞅变法:生产力发展,井田制崩溃,封建土地私有制出现;孝文帝改革:土地兼并严重;缓和社会矛盾,发展生产增加政府收入。(4分)材料四请回答: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确立土地私有制;25(2)材料一、三都涉及到政治上的改革,分别指出其新措施?(6分)分析其作用方面的共同点。(2分)措施:材料一废除世卿世禄制,鼓励贵族建立军功;推行县制;材料三设立三长制。(6分)作用:都打击了旧势力;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统治。(3)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都是历史上成功的改革。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改革成功必须具备哪些要素?(3分)顺应历史潮流;最高统治者支持;措施合理有效;改革者注重策略;改革者坚持改革、锐意进取、勇于斗争的精神等。(3分)(4)材料四中图片反映了什么现象?(1分)请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变法中的哪些措施导致了上述现象的发生?(5分)现象:王安石变法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反对。(1分)措施:青苗法,免疫法,方田均税法,市易法,均输法。(5分)(2)材料一、三都涉及到政治上的改革,分别指出其新措施?(626

阅读材料:(15分)材料一时民饥困,豪右多有占夺,(李)安世乃上书……高祖深纳之,后均田之制起于此矣。太和九年,下诏均天下民田: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奴婢依良。丁牛一头受田三十亩,限四牛。所授之田率倍之,三易之田再倍之,以供耕作及还受之盈缩……十年,给事中李冲上言:“……其民调,一夫一妇帛一匹,粟二石……”于是海内安之。——《魏书·食货志》阅读材料:(15分)27材料二对自己全部土地仍保持所有权的地主,在农民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