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2023年浙教版九上第一单元物质及其变化培优提升卷_第1页
【解析】2023年浙教版九上第一单元物质及其变化培优提升卷_第2页
【解析】2023年浙教版九上第一单元物质及其变化培优提升卷_第3页
【解析】2023年浙教版九上第一单元物质及其变化培优提升卷_第4页
【解析】2023年浙教版九上第一单元物质及其变化培优提升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解析】2023年浙教版九上第一单元物质及其变化培优提升卷2023年浙教版九上第一单元物质及其变化培优提升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2023九上·金华月考)Na2CO3这种盐的溶液能使无色酚酞变为红色,某同学想探究是Na+还是CO32-的作用使酚酞变红,他设计的下列实验中,能证明是CO32-的作用而不是Na+作用使酚酞变红色的是()

A.向NaOH溶液中滴入酚酞,观察溶液是否变红色

B.向K2CO3的溶液中滴入酚酞,观察溶液是否变红色

C.向Na2CO3的溶液中滴入酚酞后,再加入适量的盐酸,观察红色是否消失

D.向Na2CO3的溶液中滴入酚酞,再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钙,观察红色是否消失

2.(2023九上·温州期末)模型能够直观反映化学变化的结果。将一定质量的镁条放入某一溶液(如图),其溶质硫酸锌和硫酸亚铁的质量相同,充分反应后烧杯内固体的组成和质量大小关系不可能的是()

A.B.

C.D.

3.(2023九上·拱墅期末)实验室有一瓶标签破损的试剂,该试剂的溶质为碳酸钠、硫酸钠、氯化钠中的一种,如图所示。则该试剂()

A.pH一定等于7B.一定能使紫色石蕊变蓝

C.可用稀盐酸鉴别D.可用氯化钡溶液鉴别

4.(2023九上·拱墅期末)下列有关氢氧化钠溶液的配制、保存和酸碱度测定的操作中,正确的是()

A.称量NaOH固体

B.溶解NaOH固体

C.保存NaOH溶液

D.测NaOH溶液的pH

5.(2023九上·上城期末)如图是一款变色眼镜,在使用期限内眼镜质量保持不变。它的镜片内含有溴化银(AgBr)和氧化铜(CuO)。在室外强光照射下,溴化银转化成单质溴(Br)和银(Ag),镜片颜色变暗棕色;在室内光线较暗处,单质溴和银在氧化铜催化下重新生成溴化银,镜片颜色又变浅。在使用期限内小金佩戴该眼镜后()

A.从室内走到室外,镜片中物质发生化合反应

B.从室外走进室内,银元素的化合价降低

C.室内生成溴化银的质量一定大于室外分解溴化银的质量

D.无论环境明暗如何变化,氧化铜的质量始终不变

6.(2023九上·宁海期末)我们可以通过建立图像来表示化学反应过程中的量的相互关系。现一烧杯中含有HCl和CuCl2的混合液,将一定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加入到混合液中直至过量(CuCl2溶液看成中性),则反应中各个量的图像正确的是()

A.甲、乙、丙B.甲、乙C.乙、丙D.甲、丙

7.(2023九上·嘉兴期末)土壤中存在多种离子,如Ca2+、K+、H+、CO32-、PO43-等。人们经常使用熟石灰来降低土壤的酸性,熟石灰能降低土壤的酸性,本质上是由于()

A.OH-与H+结合B.OH-与K+结合

C.Ca2+与CO32-结合D.Ca2+与PO43-结合

8.(2023九上·柯城期末)如图甲某同学将稀盐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发生反应,图乙是该反应的微观粒子示意图。下列关于酸和碱反应的说法中,合理的是()

A.图中酸碱反应结束后,溶液pH=0

B.酸碱反应的实质是H++OH﹣=H2O

C.酸和碱的质量需相等才能发生反应

D.酸碱反应的实质是Na++Cl﹣=NaCl

9.(2022九上·平湖期末)某100mL水溶液,可能含有Na+、、Ca2+、Cl﹣、、中的一种或几种。现进行如下实验,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Na+肯定存在

B.气体甲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

C.加盐酸后,由于碳酸钙溶解,沉淀质量减少

D.取加入NaOH后的溶液,滴加AgNO3溶液,若有沉淀生成,说明含有Cl﹣

10.(2023九上·杭州期末)镧(La)是一种活动性比锌更强的元素,它的氧化物化学式为La2O3,La(OH)3是不溶于水的碱,而LaCl3、La(NO3)3都可溶于水。下列几组物质,不能直接反应制取LaCl3的是()

A.La2O3和HClB.La(OH)3和HCl

C.NaCl和La(OH)3D.La和HCl

11.(2023九上·上城期末)向一定量硫酸铜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从O点到A点,红褐色沉淀逐渐增加

B.A点时溶液中有两种溶质

C.B点时溶液pH=7

D.从A点到B点,沉淀的质量不变

12.(2023九上·南浔期末)在①二氧化碳,②酚酞试液,③稀盐酸,④硫酸铜溶液这四种物质中,能和氢氧化钠作用且表现出了“碱的通性”的组合是()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13.(2023九上·上虞期末)某化学小组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探究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过程,测得烧杯中溶液的pH随滴加液体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稀盐酸中

B.a点所示溶液中,溶质只有NaCl

C.b点表示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

D.向点c所示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蓝色

14.(2023九上·丽水期末)表面布满铁锈(铁锈的主要成分是Fe2O3)的铁钉放入盛有稀硫酸的密闭容器中,用压强传感器测得容器内压强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d点时H2SO4反应完,且温度高于a点

B.整个反应过程,溶液中SO42-逐渐减少

C.当压强为115千帕时,溶液中的溶质只有FeSO4

D.cd段压强减小是因为铁和稀硫酸反应结束,不再放热

15.(2022九上·舟山月考)生活中有很多“禁忌”,即不能做的事情。下列“禁忌”与相关的科学解释相对应的是()

选项“禁忌”原理解释

A用锡壶装醋酸活动性顺序:Sn排在H后面

B煤气泄漏时,开灯检查电火花点燃混合气体,发生爆炸

C用稀盐酸除铁锈时,浸泡太久6HCl+2Fe=2FeCl2+3H2↑

D浓硫酸洒在手上,直接用水冲洗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A.AB.BC.CD.D

16.(2022九上·金华月考)向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稀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下列曲线图正确的是()

A.B.

C.D.

17.(2022九上·金华期中)一定温度下,向agFeCl3溶液中加入NaOH固体,溶液的质量与加入NaOH固体的质量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m-n=c-b

B.MP段发生的反应为:FeCl3+3NaOH=3NaCl+Fe(OH)3↓

C.P点对应的溶液中溶质的种类有三种

D.生成Fe(OH)3的质量为(n-c+a)g

18.(2022九上·杭州期中)现有A、B、C、D、E五种溶液,它们分别是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碳酸钠溶液、氯化钠溶液和稀硫酸中的一种,经鉴别后编写成如图的检索表,其中判断不正确的是()

A.A是硫酸铜溶液B.B呈酸性

C.C中的物质类与氯化铜相同D.E是碳酸钠溶液

19.(2023九上·义乌期中)等质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混合后,若所得溶液pH=7,则()

A.所用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

B.混合前后水分子总数不变

C.混合前后阳离子总数不变

D.混合溶液中钠离子和氯离子个数相等

20.(2023九上·慈溪期中)某溶液中的溶质有NaOH、HCl、H2SO4和MgCl2中的一种或几种,向该溶液中滴加Ba(OH)2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Ba(OH)2溶液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HCl和H2SO4一定存在

B.NaOH、H2SO4和MgCl2一定不存在

C.HCl和MgCl2一定存在

D.HCl一定存在NaOH、H2SO4一定不存在,MgCl2可能存在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4分)

21.(2023九上·黄岩期中)我国不少地方有端午吃“灰水粽”的习俗。所谓“灰水粽”是指用草木灰的浸出液浸泡糯米做成的粽子,清香软糯。小柯对制作“灰水粽”的草木灰展开了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①糯米中加入食用碱可起到中和微生物生成的酸、软化食物纤维等作用;

②草木灰中富含钾盐,主要成分是K2CO3,还含有少量K2SO4和KCl。

【实验探究】检验草木灰的成分,并测定草木灰中K2CO3的质量分数。

(1)取适量草木灰于烧杯中,加足量水浸泡,过滤得到草木灰的浸出液;取少量浸出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酚酞试液,观察到酚酞试液变色,则说明草木灰的浸出液呈碱性。

(2)为了检验草木灰的浸出液中存在Cl,请写出实验方法:。

(3)小柯用图示装置测定草木灰中K2CO3的质量分数,通过测定丙装置质量的增加量来计算K2CO3的质量(草木灰中其他成分遇稀盐酸不产生气体),实验过程中需持续缓缓通入空气,其作用除搅拌乙、丙中的反应物外,还可以。

(4)有同学认为通过丙装置质量增加量来计算K2CO3的质量结果会偏大,为了更精确的测量,该同学建议在乙丙之间增加两个吸收装置,你认为装置中从左到右按顺序应盛放的两种试剂是。

A.NaOH溶液

B.浓H2SO4

C.NaHCO3饱和溶液

D.酸化的硝酸银溶液

22.(2023九上·杭州期末)某科学兴趣小组同学对氢氧化钾溶液与稀硫酸发生中和反应进行探究,设计了如下实验:同学们把两种无色溶液分别贴上P、Q标签,向烧杯中倒入一定量的P溶液并测定其pH,再向溶液中逐滴加入Q溶液,并不断振荡,同时测定混合液的pH、温度与Q溶液质量的变化曲线:

(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由图甲分析可知:写出c点时杯内溶液中的离子有(填离子符号)。

(3)分析图乙中BC段温度变化的原因是。

23.(2023九上·温州期末)茶叶蛋的蛋黄表面有一层黑色的物质(如图甲),有人担忧它是否能食用。小明决定利用科学知识来揭秘。他取两个带有黑色物质的蛋黄开展实验,实验结果如图乙。

(1)根据实验结果可知该黑色物质的化学性质有。

(2)小明推测黑色物质是课堂上学习过的一种含硫的化合物,其化学式是。

(3)查阅资料得知Fe2+可被人体吸收和利用。因此,小明认为蛋黄中的黑色物质不但能食用,且能为人体补充铁元素,他推测的理由是。

24.(2023九上·温州期末)盐酸在实验室有较多的使用,也呈现出不同的性质。

(1)打开浓盐酸时,瓶口出现白雾,说明浓盐酸具有性;

(2)实验室常用金属锌与稀盐酸来制取氢气,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甲、乙所示,其中“●”表示的离子是。

(3)实验室选用溶质质量分数为22%的盐酸与足量的大理石制取二氧化碳时,产生二氧化碳的快慢与时间关系如图丙所示,在实验过程中发现,发生装置中的锥形瓶外壁发烫。推测图中第5~10分钟时反应快速变慢的主要原因是。

25.(2022九上·杭州期中)归纳总结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法,小明同学用图甲总结了NaOH的四条化学性质(即NaOH与四类物质能够发生化学变化)。

(1)为了验证反应①,小明将紫色石蕊试液滴入NaOH溶液中,溶液变成色。

(2)依据反应②说明NaOH必须密封保存,否则在空气中会变质,其化学方程式为。

(3)小明用微观示意图(如图乙)来说明反应③的发生,在反应过程中,没有发生变化的离子是;从该图中可以看出,反应后的溶液pH(填“>”、“7,故C错误;

D.A点时已经完全反应,则从A点到B点,沉淀的质量不变,故D正确。

故选D。

12.【答案】A

【知识点】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与①二氧化碳、②酚酞试液、③稀盐酸、④硫酸铜溶液反应都是碱中氢氧根离子的作用,体现了碱的通性;

故答案为:A。

【解答】根据反应时消耗氢氧根离子体现了碱的通性分析。

13.【答案】B

【知识点】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酸与碱的反应及用途

【解析】【分析】酸性溶液pH小于7,中性溶液pH等于7,碱性溶液pH大于7;在酸性溶液中滴入碱性溶液,pH会逐渐变大,刚好完全反应时,pH值为0。稀盐酸pH小于7,氢氧化钠溶液pH大于7。

【解答】A.由图可见,pH随滴加液体体积的增大,pH逐渐变大,所以是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稀盐酸中,A正确;

B.a点所示溶液中,滴加的氢氧化钠都反应完,盐酸有剩余,反应产物为氯化钠和水,所以溶质有NaCl和HCl,B错误;

C.b点pH值为0,说明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C正确;

D.c点pH大于7,溶液呈碱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色,D正确;

故答案为:B

14.【答案】D

【知识点】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表面布满铁锈(铁锈的主要成分是Fe2O3)的铁钉放入盛有稀硫酸的密闭容器中,先氧化铁与硫酸反应,然后铁再与硫酸反应,结合图像中压强的变化确定反应进程分析。

【解答】A.表面布满铁锈(铁锈的主要成分是Fe2O3)的铁钉放入盛有稀硫酸的密闭容器中,先氧化铁与硫酸反应,然后铁再与硫酸反应,d点时反应结束,可能H2SO4反应完,也可能铁钉反应完或二者恰好完全反应,不符合题意;

B.整个反应过程,溶液中SO2-不变,不符合题意;

C.当压强为115千帕时,溶液中的溶质有FeSO4、硫酸铁、硫酸,不符合题意;

D.cd段压强减小是因为铁和稀硫酸反应结束,不再放热,且温度慢慢恢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5.【答案】B

【知识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A、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分析;

B、根据煤气遇明火爆炸分析;

C、根据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分收入

D、根据浓硫酸的腐蚀性分析。

【解答】A、锡在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前,不能用锡壶装醋酸,不符合题意;

B、煤气泄漏时,开灯检查,电火花点燃混合气体,易发生爆炸,符合题意;

C、用稀盐酸除铁锈时,浸泡太久,铁会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和氢气,方程式为2HCl+Fe=FeCl2+H2↑,不符合题意;

D、浓硫酸洒在手上,直接用水冲洗,是由于浓硫酸具有腐蚀性,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6.【答案】D

【知识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向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稀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氢氧化钠先与硫酸反应,再与硫酸铜反应分析。

【解答】A、向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稀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氢氧化钠先与硫酸反应,再与硫酸铜反应,溶液pH会从小于7到等于7,然后保持等于7不变,待反应结束后氢氧化钠过量,pH又变成大于7,不符合题意;

B、溶液pH应从小于7至等于7,保持等于7一段时间后再大于7,不符合题意;

C、沉淀质量需加入一定质量氢氧化钠溶液之后才开始增加,不符合题意;

D、沉淀质量需加入一定质量氢氧化钠溶液之后才开始增加,符合题意;

故选D。

17.【答案】A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向agFeCl3溶液中加入NaOH固体,先氯化铁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铁和氯化钠,参加反应的氢氧化钠质量大于生成氢氧化铁质量,所以溶液质量增加,然后反应结束后氢氧化钠固体溶解,溶液质量增加,达到饱和后质量不再变化分析。

【解答】A、开始加入氢氧化钠时,氢氧化钠与氯化铁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氯化钠,然后继续加氢氧化钠,反应不再发生,氢氧化钠溶解,至达到饱和时保持不变,所以m-n为溶解的氢氧化钠质量,等于此时溶液增加的质量,即c-b,符合题意;

B、MP段反应结束,溶液增加是由于氢氧化钠固体溶解,不符合题意;

C、P点对应的溶液中溶质的种类有氯化钠和氢氧化钠,不符合题意;

D、生成Fe(OH)3的质量为(n-b+a)g,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8.【答案】D

【知识点】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物质的鉴别、推断;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硫酸铜溶液呈蓝色,石蕊试液遇酸性溶液变红,遇碱性溶液变蓝,在中性溶液中不变色,碳酸钠与氢氧化钡反应产生碳酸钡沉淀,氢氧化钠与氢氧化钠不反应,结合盐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形成的化合物分析。

【解答】A、A溶液呈蓝色,则为硫酸铜溶液,不符合题意;

B、B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说明溶液呈酸性,不符合题意;

C、C不能使石蕊变色,说明呈中性,则为氯化钠溶液,氯化钠与氯化铜都属于盐类物质,不符合题意;

D、D能与氢氧化钡反应产生沉淀,则D为碳酸钠,E不能与氢氧化钡反应产生沉淀,则E为氢氧化钠溶液,符合题意;

故选D。

19.【答案】D

【知识点】酸与碱的反应及用途

【解析】【分析】根据氢氧化钠和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溶液pH=7,反应时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成水分子分析。

【解答】A、由方程式可知

NaOH+HCl=NaCl+H2O

4036.5

等质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混合后,若所得溶液pH=7,所用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不相同,不符合题意;

B、因反应时生成水分子,混合后水分子总数增加,不符合题意;

C、混合后阳离子氢离子减少,不符合题意;

D、恰好完全反应,混合后溶液中溶质为氯化钠,钠离子和氯离子个数相等,符合题意;

故选D。

20.【答案】C

【知识点】物质的鉴别、推断;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稀硫酸和氢氧化钡反应能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硫酸钡沉淀不溶于水,不溶于酸、碱和盐;

稀盐酸能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氯化钡和水;氯化镁能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钡,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由图中可知,加入氢氧化钡溶液时,开始不产生沉淀,说明溶液中不含有硫酸,含有盐酸,故A错误;

溶液中含有盐酸时,一定不含有氢氧化钠,因为盐酸和氢氧化钠不能共存,故D错误;

当盐酸和氢氧化钡完全反应后,再加入氢氧化钡溶液时,产生沉淀,是因为氢氧化钡和氯化镁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镁沉淀,因此溶液中含有氯化镁,故B错误、C正确。

故选C。

21.【答案】(1)红

(2)向足量的浸出液中加入足量硝酸酸化的硝酸钡,过滤后取滤液加入硝酸银,若有白色沉淀,证明有氯离子

(3)使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被全部吸收

(4)DB

【知识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盐的性质及用途;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分析】氯离子与银离子结合会产生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故检验氯离子的方法是加入硝酸酸化的硝酸银,加入硝酸的目的是为了排除CO32-的干扰(Ag2CO3也是白色沉淀,但它可以溶于酸);

气体除杂时,如果用溶液除杂,气体通过溶液后会带出水蒸气,故如果杂质中有水蒸气,那么水蒸气需要放到最后除去

【解答】(1)酚酞遇酸性和中性时呈无色,遇碱性变红色,故观察到酚酞试液变红色,则说明草木灰的浸出液呈碱性

(2)由于草木灰中含有少量的K2SO4,Ag2SO4微溶于水,可能也会产生沉淀,为了排除SO42-和CO32-的干扰,故应先加入硝酸酸化的硝酸钡,过滤后再在滤液中加入硝酸银,如果出现沉淀,则说明有氯离子

(3)乙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可能会残留在装置中,没有被丙中的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故持续缓缓通入空气可以使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被全部吸收。

(4)由于盐酸具有挥发性,会挥发出HCl气体,且产生的二氧化碳从溶液中出来会带出部分水蒸气,故产生的二氧化碳中会含有水蒸气和HCl气体杂质,除HCl气体如果用NaOH溶液,会将产生的二氧化碳也吸收了,A错误;如果用NaHCO3饱和溶液,NaHCO3会与HCl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对测量二氧化碳的质量产生干扰,C错误,酸化的硝酸银可以将HCl吸收,水蒸气可以通过浓H2SO4吸收,故装置中从左到右按顺序应盛放的两种试剂是DB

故答案为(1)红(2)向足量的浸出液中加入足量硝酸酸化的硝酸钡,过滤后取滤液加入硝酸银,若有白色沉淀,证明有氯离子

(3)使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被全部吸收(4)DB

22.【答案】(1)2KOH+H2SO4=K2SO4+2H2O

(2)H+、K+、SO42-

(3)加入的硫酸已经过量,酸碱反应停止

【知识点】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酸与碱的反应及用途

【解析】【分析】根据氢氧化钾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钾和水,由各点溶液pH判断反应后溶液的成分,该反应放热,反应结束时随热传递发生温度下降分析。

【解答】(1)氢氧化钾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钾和水,反应方程式为2KOH+H2SO4=K2SO4+2H2O。

(2)C点溶液pH小于7,溶质为硫酸钾和硫酸,所含离子有H+、K+、SO42-。

(3)图乙中BC段温度下降是由于加入的硫酸已经过量,酸碱反应停止。

故答案为:(1)2KOH+H2SO4=K2SO4+2H2O;(2)H+、K+、SO42-;(3)加入的硫酸已经过量,酸碱反应停止。

23.【答案】(1)能与稀盐酸反应或不与水反应

(2)FeS

(3)人体胃内含有胃酸能与黑色物质反应生成可被人体吸收的FeCl2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1)化学性质是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2)根据物质组成和颜色的知识分析;

(3)胃酸就是稀盐酸,根据稀盐酸与二价铁离子的反应产物分析解答。

【解答】(1)将蛋黄加入水中后颜色没有变化,说明它不能与水反应。将蛋黄加入稀盐酸中,生成了氯化亚铁和少量硫化氢气体,说明黑色物质能与稀盐酸反应。

(2)硫化亚铁含硫,且呈黑色,因此黑色物质为FeS;

(3)查阅资料得知Fe2+可被人体吸收和利用。因此,小明认为蛋黄中的黑色物质不但能食用,且能为人体补充铁元素,他推测的理由是:人体胃内含有胃酸能与黑色物质反应生成可被人体吸收的FeCl2。

24.【答案】(1)挥发

(2)Zn2+

(3)反应放出热量,加快盐酸挥发,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变小,故反应快速变慢

【知识点】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解析】【分析】(1)根据浓盐酸的挥发性分析;

(2)根据反应前后溶液中粒子的种类分析;

(3)根据反应放热会加快盐酸挥发分析。

【解答】(1)打开浓盐酸时,瓶口出现白雾,说明浓盐酸具有挥发性;

(2)锌与盐酸反应时反应前溶液中离子为氢离子和氯离子,反应后生成氯化锌和氢气,溶液中离子多了锌离子,由所给图示可知,“●”表示的离子是Zn2+;

(3)实验过程中发现,发生装置中的锥形瓶外壁发烫,说明反应放热,反应放出热量会加快盐酸挥发,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变小,使得反应快速变慢;

故答案为:(1)挥发;(2)Zn2+;(3)反应放出热量,加快盐酸挥发,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变小,故反应快速变慢。

25.【答案】(1)蓝

(2)2NaOH+CO2=Na2CO3+H2O

(3)Na+、SO42-;>

(4)C

【知识点】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1)根据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分析;

(2)根据氢氧化钠能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而变质分析;

(3)根据酸和碱反应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成水分子,反应后氢氧根离子有剩余,溶液呈碱性分析;

(4)根据盐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形成的化合物及复分解反应条件分析。

【解答】(1)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能使石蕊试液变蓝色。

(2)氢氧化钠能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而变质,所以需密封保存,反应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

(3)反应③为硫酸和氢氧化钠生成硫酸钠和水的反应,反应前后钠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没变,只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成水分子,反应后氢氧根离子剩余,说明碱过量,则反应后溶液呈碱性,pH大于7.

(4)碳酸钠与氢氧化钠不反应,A错误;盐酸属于酸,B错误;硫酸铜为盐,且能与氢氧化钠反应,C正确;氯化钠不与氢氧化钠反应,D错误。

故答案为:(1)蓝;(2)2NaOH+CO2=Na2CO3+H2O;(3)Na+、SO42-;>;(4)C。

26.【答案】(1)盐酸

(2)

(3)NaOH与CO2反应,使集气瓶气体减少,小于外界大气压,在大气压的作用下,气球体积增大

【知识点】酸与碱的反应及用途;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盐酸不与二氧化碳反应,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且能使装置内压强减小,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结合图像中装置内气球的变化情况分析。

【解答】(1)由图乙可知,先加入药品时气球体积没有变化,说明先加入的是不与二氧化碳反应的盐酸,然后加入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先与盐酸反应,气球也无变化,然后再与二氧化碳反应,使压强减少,气球开始变大;

(2)BC段为盐酸与氢氧化钠的反应,方程式为;

(3)CD段气球体积增大是NaOH与CO2反应,使集气瓶气体减少,小于外界大气压,在大气压的作用下,气球体积增大;

故答案为:(1)盐酸;(2);(3)NaOH与CO2反应,使集气瓶气体减少,小于外界大气压,在大气压的作用下,气球体积增大。

27.【答案】(1)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也是放热的

(2)放热;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变小

(3)C;D

【知识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碱的物理性质及用途;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1)根据氢氧化钠固体溶解放热分析;

(2)根据图像中温度的变化及碱溶液中加酸pH减小分析;

(3)根据氢氧化钠和硫酸的化学性质分析。

【解答】(1)将固体氢氧化钠放入装有稀硫酸的试管中并振荡,试管壁发烫,可能是氢氧化钠溶解放热或与稀硫酸反应放热;

(2)①由该图示随稀硫酸加入温度的变化可知,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的反应是放热反应,B点温度最高,说明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②A→B为氢氧化钠与硫酸反应过程,烧杯中溶液的pH随硫酸的加入逐渐变小;

(3)氢氧化钠能使酚酞变红,加入酚酞呈无色可证明氢氧化钠与硫酸发生了反应,A可行,氯化铁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红褐色沉淀氢氧化铁,加入氯化铁出现红褐色沉淀可证明氢氧化钠与硫酸发生了反应,B可行;氯化钡与硫酸和硫酸钠反应都会产生白色沉淀,不能证明氢氧化钠与硫酸发生了反应,C不可行;硝酸钾与各物质都不发生反应,不能证明氢氧化钠与硫酸发生了反应,D不可行;

故答案为:(1)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也是放热的;(2)①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②变小;(3)CD。

28.【答案】(1)A;D

(2)②③④

【知识点】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解析】【分析】(1)由图示中反应后溶液中离子个数比,结合所给各物质与盐酸反应生成物中离子个数比分析;

(2)根据所给各应用的具体要求分析。

【解答】(1)由图示可知,反应后溶液中离子个数比为1:2,锌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生成的溶液中锌离子和氯离子个数比为1:2,A正确;铝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生成溶液中铝离子和氯离子个数比为1:3,B错误;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生成溶液中铁离子和氯离子个数比为1:3,C错误;氢氧化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生成溶液中镁离子和氯离子个数比为1:2,D正确。

(2)①金属表面的锈的主要成分为金属氧化物,能与酸发生反应,金属表面除锈可用硫酸代替盐酸;②硫酸中不含氯元素,不能用硫酸代替盐酸制造药物氯化锌;③除去NaCl中的少量NaOH用硫酸会引入新杂质,不能替代;④实验室制取CO2若用硫酸会产生微溶物质阻碍反应持续进行,不能替代;

故答案为:(1)AD;(2)②③④。

29.【答案】(1)HCl+NaOH=NaCl+H2O

(2)CaCO3

(3)NaCl、CaCl2;HCl

【知识点】酸与碱的反应及用途;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1)根据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分析;

(2)根据碳酸钠和氢氧化钙的反应,产生的沉淀是碳酸钙分析;

(3)根据碳酸钙能溶于盐酸,反应后溶液中溶质一定有生成物质,反应物可能有剩余分析。

【解答】(1)B中为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Cl+NaOH=NaCl+H2O;

(2)D为碳酸钠和氢氧化钙的反应,产生的沉淀是碳酸钙,化学式为CaCO3;

(3)B、D试管内的物质在E中混合后得到无色溶液,说明B中溶质为氯化钠和盐酸,盐酸将D中碳酸钙溶解,盐酸能与碳酸钙反应,则一定与D中氢氧化钠先发生了反应,故E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NaCl、CaCl2,可能含HCl;

故答案为:(1)HCl+NaOH=NaCl+H2O;(2)CaCO3;(3)NaCl、CaCl2;HCl。

30.【答案】(1)NaOH+HCl═NaCl+H2O

(2)过量的CaCl2

【知识点】盐的性质及用途;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1)根据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分析;

(2)根据要验证氢氧化钠是否完全变质,需先加入过量氯化钙或氯化钡检验碳酸钠再除去碳酸钠,以防止干扰氢氧化钠验证分析。

【解答】(1)甲中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反应方程式为NaOH+HCl═NaCl+H2O。

(2)要探究氢氧化钠部分变质,需先向溶液中加入过量氯化钙或氯化钡等验证碳酸钠,同时除去碳酸钠,然后再利用氢氧化钠能使酚酞变红证明氢氧化钠是否有剩余。

故答案为:(1)NaOH+HCl═NaCl+H2O;(2)过量的CaCl2。

31.【答案】(1)浓硫酸

(2)

(3)加热样品前没有把装置中的空气排出

【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解析】【分析】根据该实验的设计目的分析,该实验中C装置增重质量为水的质量,D为二氧化碳质量,因样品中含有水,所以是利用碳酸氢钠分解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来计算碳酸氢钠质量,结合装置内空气中二氧化碳对实验的影响解答。

【解答】(1)由实验目的及装置图的设计可知,C为吸收水蒸气的装置,药品为浓硫酸;

(2)C装置增重质量为水的质量,D为二氧化碳质量,因样品中含有水,所以该实验是利用碳酸氢钠分解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来计算碳酸氢钠质量,反应产生二氧化碳质量为m4-m2,设小苏打质量分数为X,由方程式中质量关系可知

2NaHCO3Na2CO3+H2O+CO2↑

16844

mxm4-m2

x=

(3)加热样品前没有把装置中的空气排出,空气中也含有二氧化碳,会使测得结果偏大;

故答案为:(1)浓硫酸;(2);(3)加热样品前没有把装置中的空气排出。

32.【答案】洁净玻璃板蘸取消化液,滴在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进行对比;2和8;实验设置的温度范围较小,具有偶然性,应设置更多温度,得到普遍规律

【知识点】实验步骤的探究;酶及其催化作用;pH值的测量及方法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了pH试纸的使用方法。探究了不同类型的酶最适合的pH值,以及温度对各种类型酶的影响。

【解答】pH试纸的正确使用方法:洁净玻璃板蘸取消化液,滴在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进行对比;

①从图中可以看出胃蛋白酶实验组和幽门盲囊蛋白酶最适宜的pH值是pH=2和pH=8;

②从这个实验中看,应该是不正确的,实验设置的温度范围较小,具有偶然性,应设置更多温度,得到普遍规律。

故答案为:洁净玻璃板蘸取消化液,滴在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进行对比;2和8;实验设置的温度范围较小,具有偶然性,应设置更多温度,得到普遍规律;

33.【答案】(1)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实验中产生二氧化碳质量为50g+100g-149.12g=0.88g;

(2)设碳酸钠的质量为x

Na2CO3+2HCl=2NaCl+CO2↑+H2O

10644

x0.88g

解得:x=2.12g

Na2CO3%=×100%=26.5%

答: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为26.5%

(3)设第三次实验时,与碳酸钠反应的盐酸溶液质量为y

Na2CO3+2HCl=2NaCl+CO2↑+H2O

7344

y×7.3%0.44g

解得y=10g

第三次实验中与NaOH反应的稀盐酸质量为20g-10g=10g。

所以小宁的说法正确,第三次实验中有10g稀盐酸与NaOH反应

由上述分析可知,整个过程中与NaOH反应的盐酸为20g×3-10g=50g。

设实验中总共的氢氧化钠质量为z

NaOH+HCl=NaCl+H2O

4036.5

z50g×7.3%

解得z=4g

NaOH%=×100%=50%

答:样品中NaOH的质量分数为50%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先由反应后装置内减少质量为生成二氧化碳质量,再由二氧化碳质量和方程式中物质间质量关系计算碳酸钠质量和与碳酸钠反应的盐酸质量,再由与氢氧化钠反应的盐酸质量计算氢氧化钠质量,从而计算各物质质量分数分析。

34.【答案】(1)稀盐酸(或稀硫酸、稀硝酸)

(2)氢氧化钠溶液和变质产生的碳酸钠溶液均呈碱性,均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3)设10g待测溶液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x

Na2CO3+BaCl2=BaCO3↓+2NaCl

106197

10gx1.97g

X=10.6%

【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1)氢氧化钠在空气中变质,即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碳酸钠和酸反应,生成新盐、水和二氧化碳气体。

(2)碳酸钠和氢氧化钠的水溶液都呈碱性;

(3)写出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根据质量之间的比例关系,利用沉淀氯化钡的质量列式计算处待测溶液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即可。

【解答】(1)根据题意可知,乙同学加入的“?”应该为稀盐酸(或稀硫酸、稀硝酸)。

(2)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实验和结论不正确,理由是:氢氧化钠溶液和变质产生的碳酸钠溶液均呈碱性,均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1/12023年浙教版九上第一单元物质及其变化培优提升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2023九上·金华月考)Na2CO3这种盐的溶液能使无色酚酞变为红色,某同学想探究是Na+还是CO32-的作用使酚酞变红,他设计的下列实验中,能证明是CO32-的作用而不是Na+作用使酚酞变红色的是()

A.向NaOH溶液中滴入酚酞,观察溶液是否变红色

B.向K2CO3的溶液中滴入酚酞,观察溶液是否变红色

C.向Na2CO3的溶液中滴入酚酞后,再加入适量的盐酸,观察红色是否消失

D.向Na2CO3的溶液中滴入酚酞,再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钙,观察红色是否消失

【答案】C

【知识点】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证明是CO32-的作用而不是Na+作用使酚酞变红色,需在不引入其它能使酚酞变红的离子的基础上再除去碳酸根离子,若红色消失则说明是碳酸根离子的作用分析。

【解答】A、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不能排除氢氧根离子使酚酞变红,不符合题意;

B、碳酸钾溶液中含有钾离子和碳酸根离子,不能排除钾离子是否能使酚酞变红,不符合题意;

C、向Na2CO3的溶液中滴入酚酞后,再加入适量的盐酸,盐酸可将碳酸根离子除去,红色消失,则可证明是CO32-的作用而不是Na+作用使酚酞变红色,符合题意;

D、加入适量氢氧化钙,会引入氢氧根离子,不能排除氢氧根离子是否能使酚酞变红,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2023九上·温州期末)模型能够直观反映化学变化的结果。将一定质量的镁条放入某一溶液(如图),其溶质硫酸锌和硫酸亚铁的质量相同,充分反应后烧杯内固体的组成和质量大小关系不可能的是()

A.B.

C.D.

【答案】C

【知识点】金属的化学性质;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知识,结合化学式的计算判断即可。

【解答】根据题意可知,镁条先和硫酸亚铁反应,待反应结束后再和硫酸锌反应,

即只要有锌生成,那么铁肯定被完全置换出来。

质量相同的硫酸锌和硫酸亚铁,其中锌的质量肯定大于铁的质量。

当铁被全部置换而锌被部分置换时,铁质量大于锌,故B正确不合题意;

当镁的质量不够将锌完全置换出来时,则固体只有锌和铁,且锌的质量可能等于铁的质量,故A正确不合题意;

当镁的质量有剩余时,锌和铁被完全置换出来,且锌的质量大于铁的质量,而锌和铁的质量之和可能等于剩余镁的质量,故C错误符合题意,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3.(2023九上·拱墅期末)实验室有一瓶标签破损的试剂,该试剂的溶质为碳酸钠、硫酸钠、氯化钠中的一种,如图所示。则该试剂()

A.pH一定等于7B.一定能使紫色石蕊变蓝

C.可用稀盐酸鉴别D.可用氯化钡溶液鉴别

【答案】C

【知识点】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解析】【分析】根据化学式书写确定溶液中溶质为碳酸钠和硫酸钠的一种,不会是氯化钠,再由碳酸钠和硫酸钠的性质进行鉴别分析。

【解答】A、若试剂为碳酸钠,则溶液呈碱性,pH大于7,不符合题意;

B、若溶液为硫酸钠,则溶液呈中性,不会使石蕊试液变色,不符合题意;

C、由化学式可知,该溶液只能是碳酸钠、硫酸钠的一种,加盐酸有气泡产生则为碳酸钠,无现象则为硫酸钠,可以鉴别,符合题意;

D、氯化钡与碳酸钠、硫酸钠都反应产生白色沉淀,无法鉴别,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2023九上·拱墅期末)下列有关氢氧化钠溶液的配制、保存和酸碱度测定的操作中,正确的是()

A.称量NaOH固体

B.溶解NaOH固体

C.保存NaOH溶液

D.测NaOH溶液的pH

【答案】D

【知识点】常见实验操作;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A、根据氢氧化钠的腐蚀性分析;

B、根据量筒的应用分析;

C、根据液体保存在细口瓶中分析;

D、根据pH试纸的使用方法分析。

【解答】A、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不能直接放约片上称量,不符合题意;

B、量筒不能用于溶解氢氧化钠,不符合题意;

C、氢氧化钠溶液应放在细口瓶中,不能放广口瓶中,不符合题意;

D、测溶液pH需用玻璃棒蘸到少量液体滴在试纸上,然后读值,符合题意;

故选D。

5.(2023九上·上城期末)如图是一款变色眼镜,在使用期限内眼镜质量保持不变。它的镜片内含有溴化银(AgBr)和氧化铜(CuO)。在室外强光照射下,溴化银转化成单质溴(Br)和银(Ag),镜片颜色变暗棕色;在室内光线较暗处,单质溴和银在氧化铜催化下重新生成溴化银,镜片颜色又变浅。在使用期限内小金佩戴该眼镜后()

A.从室内走到室外,镜片中物质发生化合反应

B.从室外走进室内,银元素的化合价降低

C.室内生成溴化银的质量一定大于室外分解溴化银的质量

D.无论环境明暗如何变化,氧化铜的质量始终不变

【答案】D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物;

(2)根据化合价的知识判断;

(3)根据质量守恒的知识判断;

(4)根据催化剂的性质判断。

【解答】A.从室内走到室外,溴化银转化成单质溴(Br)和银(Ag),符合“一变多”的形式,属于分解反应,故A错误;

B.从室外走进室内,单质溴和银在氧化铜催化下重新生成溴化银,单质银元素的化合价为0价,而溴化银中银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则银元素的化合价升高,故B错误;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室内生成溴化银的质量一定等于室外分解溴化银的质量,故C错误;

D.无论环境明暗如何变化,氧化铜的为催化剂,即反应前后质量保持不变,故D正确。

故选D。

6.(2023九上·宁海期末)我们可以通过建立图像来表示化学反应过程中的量的相互关系。现一烧杯中含有HCl和CuCl2的混合液,将一定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加入到混合液中直至过量(CuCl2溶液看成中性),则反应中各个量的图像正确的是()

A.甲、乙、丙B.甲、乙C.乙、丙D.甲、丙

【答案】C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本题是图像的判断题,解答时要通过题目要求分析涉及到的各物质之间量的关系,结合变化趋势先做出判断,如随着横坐标物质量的变化,纵坐标表示的物质的量的变化趋势,增加或降低等,再确定图形中的起点、终点、转折点是否符合题意。

【解答】向含有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至过量,氢氧化钠先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再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钠,所以溶液pH会从小于7上升,至等于7时,保持不变,然后再增加至大于7,甲错误;沉淀质量在加入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钠之后开始增加,至氯化铜反应结束时保持不变,乙正确;氯化铜的质量在盐酸反应后开始减小,至完全反应,丙正确;

故选C。

7.(2023九上·嘉兴期末)土壤中存在多种离子,如Ca2+、K+、H+、CO32-、PO43-等。人们经常使用熟石灰来降低土壤的酸性,熟石灰能降低土壤的酸性,本质上是由于()

A.OH-与H+结合B.OH-与K+结合

C.Ca2+与CO32-结合D.Ca2+与PO43-结合

【答案】A

【知识点】酸与碱的反应及用途

【解析】【分析】根据酸和碱的反应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成水分子分析。

【解答】熟石灰能降低土壤的酸性,是氢氧化钙与土壤中的酸发生反应,本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

故选A。

8.(2023九上·柯城期末)如图甲某同学将稀盐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发生反应,图乙是该反应的微观粒子示意图。下列关于酸和碱反应的说法中,合理的是()

A.图中酸碱反应结束后,溶液pH=0

B.酸碱反应的实质是H++OH﹣=H2O

C.酸和碱的质量需相等才能发生反应

D.酸碱反应的实质是Na++Cl﹣=NaCl

【答案】B

【知识点】酸与碱的反应及用途

【解析】【分析】根据酸碱恰好完全反应溶液呈中性,实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成水分子分析。

【解答】A、酸碱反应结束后,溶液pH=7,不符合题意;

B、酸碱反应的实质是H++OH﹣=H2O,符合题意;

C、酸和碱的质量为任意值都会发生反应,不符合题意;

D、酸碱反应的实质是H++OH﹣=H2O,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2022九上·平湖期末)某100mL水溶液,可能含有Na+、、Ca2+、Cl﹣、、中的一种或几种。现进行如下实验,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Na+肯定存在

B.气体甲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

C.加盐酸后,由于碳酸钙溶解,沉淀质量减少

D.取加入NaOH后的溶液,滴加AgNO3溶液,若有沉淀生成,说明含有Cl﹣

【答案】B

【知识点】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离子或物质的共存问题

【解析】【分析】根据所给各离子的性质分析,铵根离子与碱反应产生氨气,硫酸根离子与氯化钡反应产生不溶于酸的硫酸钡沉淀,碳酸根离子与氯化钡反应产生溶于酸的硫酸钡沉淀分析。

【解答】A、100毫升溶液加足量氢氧化钠,得气体甲0.68g,说明溶液中含铵根离子,加足量氯化钡溶液得6.27g沉淀,加足量盐酸,溶液部分溶解,则溶液中一定有碳酸根和硫酸根离子,因钙离子不能与碳酸银离子共存,则一定不含钙离子,钠离子可能存在,不符合题意;

B、气体甲为氨气,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符合题意;

C、加盐酸后,减少沉淀可能是碳酸钡或碳酸钙沉淀,由于碳酸钙溶解,不符合题意;

D、取加入NaOH后的溶液,滴加AgNO3溶液,若有沉淀生成,未证明沉淀是否溶于硝酸,所以不能证明含有Cl﹣,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0.(2023九上·杭州期末)镧(La)是一种活动性比锌更强的元素,它的氧化物化学式为La2O3,La(OH)3是不溶于水的碱,而LaCl3、La(NO3)3都可溶于水。下列几组物质,不能直接反应制取LaCl3的是()

A.La2O3和HClB.La(OH)3和HCl

C.NaCl和La(OH)3D.La和HCl

【答案】C

【知识点】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当有水、气体或沉淀生成时,复分解反应才能发生,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A.La2O3和HCl反应,生成LaCl3和H2O,故A正确不合题意;

B.La(OH)3和HCl反应,生成LaCl3和H2O,故B正确不合题意;

C.NaCl和La(OH)3,二者没有沉淀、水或气体生成,不能反应,故C错误符合题意;

D.La和HCl,可生成LaCl3和H2,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11.(2023九上·上城期末)向一定量硫酸铜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从O点到A点,红褐色沉淀逐渐增加

B.A点时溶液中有两种溶质

C.B点时溶液pH=7

D.从A点到B点,沉淀的质量不变

【答案】D

【知识点】盐的性质及用途;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1)根据氢氧化铜的颜色判断;

(2)根据反应产物和过量的物质分析;

(3)根据氢氧化钠溶液的pH值判断;

(4)根据图像分析反应是否结束。

【解答】A.从O点到A点,蓝色沉淀氢氧化铜逐渐增加,故A错误;

B.A点时沉淀质量达到最大,即此时刚好完全反应,那么此时溶液中只有一种物质硫酸钠,故B错误;

C.B点时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过量,即溶液pH>7,故C错误;

D.A点时已经完全反应,则从A点到B点,沉淀的质量不变,故D正确。

故选D。

12.(2023九上·南浔期末)在①二氧化碳,②酚酞试液,③稀盐酸,④硫酸铜溶液这四种物质中,能和氢氧化钠作用且表现出了“碱的通性”的组合是()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答案】A

【知识点】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与①二氧化碳、②酚酞试液、③稀盐酸、④硫酸铜溶液反应都是碱中氢氧根离子的作用,体现了碱的通性;

故答案为:A。

【解答】根据反应时消耗氢氧根离子体现了碱的通性分析。

13.(2023九上·上虞期末)某化学小组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探究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过程,测得烧杯中溶液的pH随滴加液体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稀盐酸中

B.a点所示溶液中,溶质只有NaCl

C.b点表示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

D.向点c所示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蓝色

【答案】B

【知识点】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酸与碱的反应及用途

【解析】【分析】酸性溶液pH小于7,中性溶液pH等于7,碱性溶液pH大于7;在酸性溶液中滴入碱性溶液,pH会逐渐变大,刚好完全反应时,pH值为0。稀盐酸pH小于7,氢氧化钠溶液pH大于7。

【解答】A.由图可见,pH随滴加液体体积的增大,pH逐渐变大,所以是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稀盐酸中,A正确;

B.a点所示溶液中,滴加的氢氧化钠都反应完,盐酸有剩余,反应产物为氯化钠和水,所以溶质有NaCl和HCl,B错误;

C.b点pH值为0,说明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C正确;

D.c点pH大于7,溶液呈碱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色,D正确;

故答案为:B

14.(2023九上·丽水期末)表面布满铁锈(铁锈的主要成分是Fe2O3)的铁钉放入盛有稀硫酸的密闭容器中,用压强传感器测得容器内压强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d点时H2SO4反应完,且温度高于a点

B.整个反应过程,溶液中SO42-逐渐减少

C.当压强为115千帕时,溶液中的溶质只有FeSO4

D.cd段压强减小是因为铁和稀硫酸反应结束,不再放热

【答案】D

【知识点】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表面布满铁锈(铁锈的主要成分是Fe2O3)的铁钉放入盛有稀硫酸的密闭容器中,先氧化铁与硫酸反应,然后铁再与硫酸反应,结合图像中压强的变化确定反应进程分析。

【解答】A.表面布满铁锈(铁锈的主要成分是Fe2O3)的铁钉放入盛有稀硫酸的密闭容器中,先氧化铁与硫酸反应,然后铁再与硫酸反应,d点时反应结束,可能H2SO4反应完,也可能铁钉反应完或二者恰好完全反应,不符合题意;

B.整个反应过程,溶液中SO2-不变,不符合题意;

C.当压强为115千帕时,溶液中的溶质有FeSO4、硫酸铁、硫酸,不符合题意;

D.cd段压强减小是因为铁和稀硫酸反应结束,不再放热,且温度慢慢恢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5.(2022九上·舟山月考)生活中有很多“禁忌”,即不能做的事情。下列“禁忌”与相关的科学解释相对应的是()

选项“禁忌”原理解释

A用锡壶装醋酸活动性顺序:Sn排在H后面

B煤气泄漏时,开灯检查电火花点燃混合气体,发生爆炸

C用稀盐酸除铁锈时,浸泡太久6HCl+2Fe=2FeCl2+3H2↑

D浓硫酸洒在手上,直接用水冲洗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A.AB.BC.CD.D

【答案】B

【知识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A、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分析;

B、根据煤气遇明火爆炸分析;

C、根据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分收入

D、根据浓硫酸的腐蚀性分析。

【解答】A、锡在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前,不能用锡壶装醋酸,不符合题意;

B、煤气泄漏时,开灯检查,电火花点燃混合气体,易发生爆炸,符合题意;

C、用稀盐酸除铁锈时,浸泡太久,铁会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和氢气,方程式为2HCl+Fe=FeCl2+H2↑,不符合题意;

D、浓硫酸洒在手上,直接用水冲洗,是由于浓硫酸具有腐蚀性,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6.(2022九上·金华月考)向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稀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下列曲线图正确的是()

A.B.

C.D.

【答案】D

【知识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向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稀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氢氧化钠先与硫酸反应,再与硫酸铜反应分析。

【解答】A、向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稀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氢氧化钠先与硫酸反应,再与硫酸铜反应,溶液pH会从小于7到等于7,然后保持等于7不变,待反应结束后氢氧化钠过量,pH又变成大于7,不符合题意;

B、溶液pH应从小于7至等于7,保持等于7一段时间后再大于7,不符合题意;

C、沉淀质量需加入一定质量氢氧化钠溶液之后才开始增加,不符合题意;

D、沉淀质量需加入一定质量氢氧化钠溶液之后才开始增加,符合题意;

故选D。

17.(2022九上·金华期中)一定温度下,向agFeCl3溶液中加入NaOH固体,溶液的质量与加入NaOH固体的质量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m-n=c-b

B.MP段发生的反应为:FeCl3+3NaOH=3NaCl+Fe(OH)3↓

C.P点对应的溶液中溶质的种类有三种

D.生成Fe(OH)3的质量为(n-c+a)g

【答案】A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向agFeCl3溶液中加入NaOH固体,先氯化铁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铁和氯化钠,参加反应的氢氧化钠质量大于生成氢氧化铁质量,所以溶液质量增加,然后反应结束后氢氧化钠固体溶解,溶液质量增加,达到饱和后质量不再变化分析。

【解答】A、开始加入氢氧化钠时,氢氧化钠与氯化铁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氯化钠,然后继续加氢氧化钠,反应不再发生,氢氧化钠溶解,至达到饱和时保持不变,所以m-n为溶解的氢氧化钠质量,等于此时溶液增加的质量,即c-b,符合题意;

B、MP段反应结束,溶液增加是由于氢氧化钠固体溶解,不符合题意;

C、P点对应的溶液中溶质的种类有氯化钠和氢氧化钠,不符合题意;

D、生成Fe(OH)3的质量为(n-b+a)g,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8.(2022九上·杭州期中)现有A、B、C、D、E五种溶液,它们分别是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碳酸钠溶液、氯化钠溶液和稀硫酸中的一种,经鉴别后编写成如图的检索表,其中判断不正确的是()

A.A是硫酸铜溶液B.B呈酸性

C.C中的物质类与氯化铜相同D.E是碳酸钠溶液

【答案】D

【知识点】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物质的鉴别、推断;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硫酸铜溶液呈蓝色,石蕊试液遇酸性溶液变红,遇碱性溶液变蓝,在中性溶液中不变色,碳酸钠与氢氧化钡反应产生碳酸钡沉淀,氢氧化钠与氢氧化钠不反应,结合盐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形成的化合物分析。

【解答】A、A溶液呈蓝色,则为硫酸铜溶液,不符合题意;

B、B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说明溶液呈酸性,不符合题意;

C、C不能使石蕊变色,说明呈中性,则为氯化钠溶液,氯化钠与氯化铜都属于盐类物质,不符合题意;

D、D能与氢氧化钡反应产生沉淀,则D为碳酸钠,E不能与氢氧化钡反应产生沉淀,则E为氢氧化钠溶液,符合题意;

故选D。

19.(2023九上·义乌期中)等质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混合后,若所得溶液pH=7,则()

A.所用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

B.混合前后水分子总数不变

C.混合前后阳离子总数不变

D.混合溶液中钠离子和氯离子个数相等

【答案】D

【知识点】酸与碱的反应及用途

【解析】【分析】根据氢氧化钠和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溶液pH=7,反应时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成水分子分析。

【解答】A、由方程式可知

NaOH+HCl=NaCl+H2O

4036.5

等质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混合后,若所得溶液pH=7,所用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不相同,不符合题意;

B、因反应时生成水分子,混合后水分子总数增加,不符合题意;

C、混合后阳离子氢离子减少,不符合题意;

D、恰好完全反应,混合后溶液中溶质为氯化钠,钠离子和氯离子个数相等,符合题意;

故选D。

20.(2023九上·慈溪期中)某溶液中的溶质有NaOH、HCl、H2SO4和MgCl2中的一种或几种,向该溶液中滴加Ba(OH)2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Ba(OH)2溶液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HCl和H2SO4一定存在

B.NaOH、H2SO4和MgCl2一定不存在

C.HCl和MgCl2一定存在

D.HCl一定存在NaOH、H2SO4一定不存在,MgCl2可能存在

【答案】C

【知识点】物质的鉴别、推断;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稀硫酸和氢氧化钡反应能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硫酸钡沉淀不溶于水,不溶于酸、碱和盐;

稀盐酸能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氯化钡和水;氯化镁能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钡,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由图中可知,加入氢氧化钡溶液时,开始不产生沉淀,说明溶液中不含有硫酸,含有盐酸,故A错误;

溶液中含有盐酸时,一定不含有氢氧化钠,因为盐酸和氢氧化钠不能共存,故D错误;

当盐酸和氢氧化钡完全反应后,再加入氢氧化钡溶液时,产生沉淀,是因为氢氧化钡和氯化镁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镁沉淀,因此溶液中含有氯化镁,故B错误、C正确。

故选C。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4分)

21.(2023九上·黄岩期中)我国不少地方有端午吃“灰水粽”的习俗。所谓“灰水粽”是指用草木灰的浸出液浸泡糯米做成的粽子,清香软糯。小柯对制作“灰水粽”的草木灰展开了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①糯米中加入食用碱可起到中和微生物生成的酸、软化食物纤维等作用;

②草木灰中富含钾盐,主要成分是K2CO3,还含有少量K2SO4和KCl。

【实验探究】检验草木灰的成分,并测定草木灰中K2CO3的质量分数。

(1)取适量草木灰于烧杯中,加足量水浸泡,过滤得到草木灰的浸出液;取少量浸出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酚酞试液,观察到酚酞试液变色,则说明草木灰的浸出液呈碱性。

(2)为了检验草木灰的浸出液中存在Cl,请写出实验方法:。

(3)小柯用图示装置测定草木灰中K2CO3的质量分数,通过测定丙装置质量的增加量来计算K2CO3的质量(草木灰中其他成分遇稀盐酸不产生气体),实验过程中需持续缓缓通入空气,其作用除搅拌乙、丙中的反应物外,还可以。

(4)有同学认为通过丙装置质量增加量来计算K2CO3的质量结果会偏大,为了更精确的测量,该同学建议在乙丙之间增加两个吸收装置,你认为装置中从左到右按顺序应盛放的两种试剂是。

A.NaOH溶液

B.浓H2SO4

C.NaHCO3饱和溶液

D.酸化的硝酸银溶液

【答案】(1)红

(2)向足量的浸出液中加入足量硝酸酸化的硝酸钡,过滤后取滤液加入硝酸银,若有白色沉淀,证明有氯离子

(3)使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被全部吸收

(4)DB

【知识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盐的性质及用途;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分析】氯离子与银离子结合会产生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故检验氯离子的方法是加入硝酸酸化的硝酸银,加入硝酸的目的是为了排除CO32-的干扰(Ag2CO3也是白色沉淀,但它可以溶于酸);

气体除杂时,如果用溶液除杂,气体通过溶液后会带出水蒸气,故如果杂质中有水蒸气,那么水蒸气需要放到最后除去

【解答】(1)酚酞遇酸性和中性时呈无色,遇碱性变红色,故观察到酚酞试液变红色,则说明草木灰的浸出液呈碱性

(2)由于草木灰中含有少量的K2SO4,Ag2SO4微溶于水,可能也会产生沉淀,为了排除SO42-和CO32-的干扰,故应先加入硝酸酸化的硝酸钡,过滤后再在滤液中加入硝酸银,如果出现沉淀,则说明有氯离子

(3)乙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可能会残留在装置中,没有被丙中的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故持续缓缓通入空气可以使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被全部吸收。

(4)由于盐酸具有挥发性,会挥发出HCl气体,且产生的二氧化碳从溶液中出来会带出部分水蒸气,故产生的二氧化碳中会含有水蒸气和HCl气体杂质,除HCl气体如果用NaOH溶液,会将产生的二氧化碳也吸收了,A错误;如果用NaHCO3饱和溶液,NaHCO3会与HCl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对测量二氧化碳的质量产生干扰,C错误,酸化的硝酸银可以将HCl吸收,水蒸气可以通过浓H2SO4吸收,故装置中从左到右按顺序应盛放的两种试剂是DB

故答案为(1)红(2)向足量的浸出液中加入足量硝酸酸化的硝酸钡,过滤后取滤液加入硝酸银,若有白色沉淀,证明有氯离子

(3)使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被全部吸收(4)DB

22.(2023九上·杭州期末)某科学兴趣小组同学对氢氧化钾溶液与稀硫酸发生中和反应进行探究,设计了如下实验:同学们把两种无色溶液分别贴上P、Q标签,向烧杯中倒入一定量的P溶液并测定其pH,再向溶液中逐滴加入Q溶液,并不断振荡,同时测定混合液的pH、温度与Q溶液质量的变化曲线:

(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由图甲分析可知:写出c点时杯内溶液中的离子有(填离子符号)。

(3)分析图乙中BC段温度变化的原因是。

【答案】(1)2KOH+H2SO4=K2SO4+2H2O

(2)H+、K+、SO42-

(3)加入的硫酸已经过量,酸碱反应停止

【知识点】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酸与碱的反应及用途

【解析】【分析】根据氢氧化钾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钾和水,由各点溶液pH判断反应后溶液的成分,该反应放热,反应结束时随热传递发生温度下降分析。

【解答】(1)氢氧化钾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钾和水,反应方程式为2KOH+H2SO4=K2SO4+2H2O。

(2)C点溶液pH小于7,溶质为硫酸钾和硫酸,所含离子有H+、K+、SO42-。

(3)图乙中BC段温度下降是由于加入的硫酸已经过量,酸碱反应停止。

故答案为:(1)2KOH+H2SO4=K2SO4+2H2O;(2)H+、K+、SO42-;(3)加入的硫酸已经过量,酸碱反应停止。

23.(2023九上·温州期末)茶叶蛋的蛋黄表面有一层黑色的物质(如图甲),有人担忧它是否能食用。小明决定利用科学知识来揭秘。他取两个带有黑色物质的蛋黄开展实验,实验结果如图乙。

(1)根据实验结果可知该黑色物质的化学性质有。

(2)小明推测黑色物质是课堂上学习过的一种含硫的化合物,其化学式是。

(3)查阅资料得知Fe2+可被人体吸收和利用。因此,小明认为蛋黄中的黑色物质不但能食用,且能为人体补充铁元素,他推测的理由是。

【答案】(1)能与稀盐酸反应或不与水反应

(2)FeS

(3)人体胃内含有胃酸能与黑色物质反应生成可被人体吸收的FeCl2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1)化学性质是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2)根据物质组成和颜色的知识分析;

(3)胃酸就是稀盐酸,根据稀盐酸与二价铁离子的反应产物分析解答。

【解答】(1)将蛋黄加入水中后颜色没有变化,说明它不能与水反应。将蛋黄加入稀盐酸中,生成了氯化亚铁和少量硫化氢气体,说明黑色物质能与稀盐酸反应。

(2)硫化亚铁含硫,且呈黑色,因此黑色物质为FeS;

(3)查阅资料得知Fe2+可被人体吸收和利用。因此,小明认为蛋黄中的黑色物质不但能食用,且能为人体补充铁元素,他推测的理由是:人体胃内含有胃酸能与黑色物质反应生成可被人体吸收的FeCl2。

24.(2023九上·温州期末)盐酸在实验室有较多的使用,也呈现出不同的性质。

(1)打开浓盐酸时,瓶口出现白雾,说明浓盐酸具有性;

(2)实验室常用金属锌与稀盐酸来制取氢气,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甲、乙所示,其中“●”表示的离子是。

(3)实验室选用溶质质量分数为22%的盐酸与足量的大理石制取二氧化碳时,产生二氧化碳的快慢与时间关系如图丙所示,在实验过程中发现,发生装置中的锥形瓶外壁发烫。推测图中第5~10分钟时反应快速变慢的主要原因是。

【答案】(1)挥发

(2)Zn2+

(3)反应放出热量,加快盐酸挥发,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变小,故反应快速变慢

【知识点】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解析】【分析】(1)根据浓盐酸的挥发性分析;

(2)根据反应前后溶液中粒子的种类分析;

(3)根据反应放热会加快盐酸挥发分析。

【解答】(1)打开浓盐酸时,瓶口出现白雾,说明浓盐酸具有挥发性;

(2)锌与盐酸反应时反应前溶液中离子为氢离子和氯离子,反应后生成氯化锌和氢气,溶液中离子多了锌离子,由所给图示可知,“●”表示的离子是Zn2+;

(3)实验过程中发现,发生装置中的锥形瓶外壁发烫,说明反应放热,反应放出热量会加快盐酸挥发,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变小,使得反应快速变慢;

故答案为:(1)挥发;(2)Zn2+;(3)反应放出热量,加快盐酸挥发,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变小,故反应快速变慢。

25.(2022九上·杭州期中)归纳总结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法,小明同学用图甲总结了NaOH的四条化学性质(即NaOH与四类物质能够发生化学变化)。

(1)为了验证反应①,小明将紫色石蕊试液滴入NaOH溶液中,溶液变成色。

(2)依据反应②说明NaOH必须密封保存,否则在空气中会变质,其化学方程式为。

(3)小明用微观示意图(如图乙)来说明反应③的发生,在反应过程中,没有发生变化的离子是;从该图中可以看出,反应后的溶液pH(填“>”、“

(4)C

【知识点】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1)根据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分析;

(2)根据氢氧化钠能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