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教案9篇集合_第1页
大班科学教案9篇集合_第2页
大班科学教案9篇集合_第3页
大班科学教案9篇集合_第4页
大班科学教案9篇集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班科学教案9篇[集合]大班科学教案篇1活动目标:1.初步了解碘洒与淀粉所产生的变化,并且知道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含淀粉的食物。2.在动手实验的过程中,主动发现问题,探索实践来寻找答案,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活动准备:1.课件2.碘洒、土豆、青菜、镘头、苹果、笔、记录纸人手一份3.写字板、红旗若干活动过程:一、结合故事,了解淀粉的作用1.教师讲述故事一遍,提问;彬彬长得怎么样?为什么?2.教师简单介绍淀粉的作用。二、幼儿猜测1.出示记录纸,引导幼儿一一指认记录纸中的食物。2.请幼儿猜一猜,哪些食物中含有淀粉?3.引导幼儿将自己的猜测在记录纸中进行记录。4.各自交流自己的猜测。三、实验验证1.出示碘洒教师以神秘的语气告诉幼儿这是“魔水”。2.引寻幼儿记录“魔水”的`颜色。(荼褐色)。3.介绍“魔水”遇到淀粉时会变成深蓝柴色。4.幼儿实验,并将实验结果记录。四、交流讨论1.介绍自己的实验结果。2.根据幼儿的介绍,教师一一验证。五、游戏:找一找1.出示课件:引导幼儿猜测哪些食物中含有淀粉?2.点击课件:一一验证3.赛一赛:看看哪组找到的含淀粉食物多?(1)介绍比赛规则;根据课件和食物,各组讨论并将猜测的结果写在写字板上,哪组猜对的多,就在哪组上插上一面红旗。游戏共进行四次,哪组旗帜多,哪组就赢。(2)幼儿比赛延伸:当碘洒遇到淀粉时,有时变色深,有时变色浅,为什么?大班科学教案篇2[活动目标]1、通过对生活中影子的回顾,丰富对影子的认识,大班科学教案:光和影。1、通过一系列的观察实验活动,有兴趣地探索影子产生的原因。2、初步获得影子变化的经验。[活动准备](1)活动前几天就有意识地让孩子观察物体的影子。(2)室内布置的暗一些,准备多媒体大屏幕、简单的背景图。(3)部分小动物或蔬菜、水果等玩具(塑料的或绒布的)以及透明的玻璃片、饮料瓶等。(4)手电筒、简单的背景图。[活动过程]一、说说:生活中见到的影子1、师:我的手能变出各种小动物,请你看着它的影子,猜猜它是谁?2、(猜猜老师的手影,在强光下变化出不同的形象)让孩子们尽情地猜一下“它是谁”?你还能用自己的小手变出什么吗?来试试看?(给孩子机会,让他大胆尝试)3、扩散思维:(1)、师:“刚才你看到的是我们手的影子,除了这些你还见到过谁的影子呢”?(尽量调动每个幼儿的已有经验,大胆地讲出自己观察到的各种各样的影子)(2)、大树的影子是什么样子的?你想怎么来表示?小狗的呢?小花的呢……?)”(这里把主动权交给孩子,让他们发挥想象力、表现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二、引导孩子探索影子的产生原因。1、你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看见它们的影子的?(教师引导孩子多说)2、引导幼儿手拿手电筒照玩具或手:打开手电筒,让光照在墙上,用手挡在手电筒前面的光上,“手的影子”就会出现在墙上,关上手电筒“光”没有了,墙上就没有“手的影子”了。总结:光被物体挡住就有影子,教案《大班科学教案:光和影》。(引导孩子说一说)3、启发幼儿说出:还有什么样的“光”能照出影子。老师(小结):在太阳光下、月光下、路灯下、灯笼照着时、烛光下、房间开着灯的时候……都会有影子。三、操作探索并交流影子的变化1、桌子上有一些手电筒和玩具(包括透明的一些物品透明薄膜、玻璃片等,你去玩玩,看看是不是能变出影子来,再玩玩看看能不能发现影子好玩的地方和特别有趣的地方,来告诉大家。(幼儿探索操作,教师观察指导)2、你们发现影子哪些特别的地方?(教师可引导:怎么会有影子的变化的?)老师小结:我们发现,光离玩具近,影子就(大);光离玩具远,影子就(小)光在玩具的这边,影子就在另一边,其实,光和玩具的距离位置会使影子发生变化的。四、引导幼儿讨论:人们利用光和影子的关系制造出了什么产品?我们可以利用影子进行哪些活动?(手影和皮影是我国的传统民间艺术,丰富对此的认识。)五、尝试验证新的假设:影子会消失吗?1、我们已经知道,只要有光,任何东西都有影子,影子还有许多变化,你能让这些小动物的影子变没吗?(交流讨论:你是怎么让这些小动物的影子躲起来的?)2、延伸体验:你能让自己的影子躲起来吗?走到阳光下面试一试吧。大自然是一本无字的书,丰富多彩的自然物,千变万化的科学现象,是幼儿学习的最好内容。光随处可见,幼儿随时可以找影子,因此设计本活动,意在达到两个目的:引导幼儿认识光和影子的关系,培养他们对科学现象的兴趣;让幼儿充分感受大自然带给自己的快乐,促进探索精神的发展。[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发现学习,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2.通过各种探索影子的活动,使幼儿发现光和影子的关系。[活动准备]准备电灯、手电筒、幻灯机、投影仪等。活动在晴天的户外场地上进行。[活动过程]1、在户外找影子:如树影、房影、人影等。让幼儿在阳光下和阴暗处分别跑一跑,看看自己的影子,对比了解阳光下有影子,阴暗处则没影子。说说怎样才能产生影子。2、想一想,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发现过影子?(在灯光、火光、月光、手电光照射下有影子);请幼儿分别在灯光、火光、手电光照射下观察影子有什么不同,为什么?3、画影子:早晨中午、下午站在同一地点,两人一组互相帮忙,把地上的影子画下来。比一比,自己与他人的影子是否相同?在三个不同时期,自己的三个影子有什么变化?想一想影子为什么会变?4、教师和幼儿一块玩踩影子游戏,使幼儿明白影子可以随着物体的移动而移动。5、出示幻灯机、投影仪,教师和幼儿一块表演手影游戏,让幼儿观察影子随着手形的变化而变化。6、议一议:人利用光与影子的关系制造出什么产品?(幻灯机、电影机、摄像机等)7、我们利用影子可以进行哪些活动?(夏天乘凉、踩影子游戏、进行手影和皮影活动)8、通过活动形成对影子的科学认识,培养幼儿不怕黑夜的勇敢精神,并喜欢影子的活动。[活动延伸]在科学活动区内继续投放手电筒、投影仪等,引导幼儿继续观察光和影子的关系。户外活动时带领幼儿观察自己的影子,玩踩影子的游戏。大班科学教案篇3设计思路:小动物是孩子们乐于观察的对象,各种小动物的不同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常常会引发孩子们的探索兴趣。冬天到了,人们穿上厚厚的棉衣,但在外面活动的小动物却越来越少了,它们都到哪里去了呢?过冬去了。怎么过冬呀?孩子们的问题一个接一个,通过《冬天里的动物》这节科学活动课,不但让孩子们了解小动物生活习性的变化,还让孩子们产生好奇。并能初步了解小动物的过冬方式,以激发幼儿探究动物的兴趣和爱护照顾动物的情感。本次活动以幼儿探究、游戏为主,让孩子们做到玩中学,学中玩,快乐的获得知识,习得经验。[活动目标]1、初步了解小动物的过冬方式,帮助幼儿理解动物和季节的'关系。2、激发幼儿喜爱小动物和探索动物生活的兴趣,培养保护小动物的情感。3、理解词汇:冬眠、迁移、躲藏等。[活动准备]1、小动物图片若干。2、小动物过冬课件。3、《动物怎样过冬》挂图三张。4、《动物怎样过冬》记录表一张。[活动过程]1、激发幼儿兴趣,谈话导入课题:小朋友们,“现在是什么季节?你感觉怎样?”(冬季,天气很冷)冬天到了,人们是怎样过冬的?(穿上厚厚的棉衣、棉鞋)还有呢?(安装取暖设备、开空调)除了刚才说的,我们还可以怎样就不觉得冷呢?(跳绳、跑步、拍球、)。小朋友们想出了这么多的过冬方法,真聪明。2、引发课题“动物是如何过冬的”谈话导入:人们有这么多好的过冬办法,那你们知道小动物们在这样冷的天气里是怎样过冬的吗?今天,老师为小朋友们带来了许多的小动物,请小朋友们看一看,你最喜欢谁?并把它是怎样过冬的,告诉老师和小朋友们,好吗?播放课件(许多的小动物)⑴、幼儿根据日常观察进行自由回答,教师不予评论。(2)、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挂图《动物怎样过冬》(一)、《动物怎样过冬》(二)总结讲述动物的过冬方式。(3)播放课件,教师讲述故事,让幼儿了解动物们其他的过冬方式。(4)、幼儿合作完成《动物怎样过冬》记录表。冬眠过冬迁移过冬换上厚厚的皮毛过冬储存食物过冬躲藏过冬让卵过冬3、看《动物怎样过冬》记录表,教师和幼儿共同回顾小动物过冬的方法:冬眠过冬的有:蛇、乌龟、青蛙、熊(刺猬);迁移过冬的有:大雁、小燕子(丹顶鹤)加厚皮毛或羽毛过冬的有:鹿、老虎、兔子、(鸡、鸭、猫、狗、小兔子、狐狸)储存食物过冬的有:蚂蚁、蜜蜂、(松鼠)躲藏过冬的有:苍蝇、蚊子。让卵过冬的有:螳螂、蝗虫4、了解动物与季节的关系,知道动物有各种方法过冬,这是保护自己生存的最好方式。5、游戏:小动物过冬介绍玩法:在教室的6个角落贴上标记:分别是动物的6种过冬方式,幼儿每人挑选一张自己喜欢的动物图片,然后到相应的过冬方式区中,看谁做的又快又对。互换图片,继续游戏。6、教师小结,对幼儿进行保护动物,爱护大自然教育。大班科学教案篇4从生活或媒体中幼儿熟悉的科技成果入手,引导幼儿感受科学技术对生活的影响,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对科学家的崇敬。——摘自《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课题生成:对幼儿进行科技教育,能让幼儿充分理解现代科技与社会进步和人类生活质量提高的关系。对“麦克博士的电话”这一活动构想,引发于孩子的身边,他们经常在家互通电话,外出活动当他们看到磁卡电话亭时,往往禁不住地想拨打,有的孩子竟然会拨打服务热线等等。电话已经成为孩子身边最常见的通讯工具之一,是孩子“身边的科学”。的确,身处在现代的城市里,孩子们对这一与他们生活有着越来越紧密关系的电话有着强烈的探索冲动,成为他们关注的一个热点。因此,我们紧紧抓住教育信息,满足幼儿的心里学习需求,开展了此活动。活动目标:1、通过操作活动,丰富幼儿对电话的认识,了解投币电话、磁卡电话的使用方法。2、运用多媒体电脑,了解一些新型、先进的电话,学习自我保护。3、激发幼儿对现代科技产品的兴趣?活动准备:1、布置电话博览会,提供按键电话、拨号电话、无机、投币电话等实物及玩具电话若干。已初步熟悉电话形式和用途。2、制作电脑课件,电脑、投影仪、大屏幕。活动过程:1、开始部分。(1)教师:“小朋友看,我们的朋友麦克博士来了。”多媒体演示麦克博士出现在街道上:“小朋友,你们你们的朋友麦克博士,今天,我举办了一个电话博览会友来看一看,玩一玩,你们说好吗?”(这时,幼儿被这展示的多媒体课件吸引住了,调动。)(2)教师:“麦克博士邀请你们参加他的电话博览会吗?在玩的时候,小朋友动动脑筋,看看有些什么电话,种电话有什么不同,再把你的发现和好朋友说一说。”2、基本部分。(1)小朋友自选参加操作活动,老师个别指导。(当孩子看到这么多的电话时,一下子就投入到了活动中,有的孩子拿起了日常最常见的按键电话,和他的朋友玩游戏;有的孩子拿起了手机对身边的同伴介绍:我妈的摩托罗拉的,在大街上都可以打呢。其中有一个孩子拔高高的、大大的电话,他就开始研究了起来。当他发现时,他很惊奇,连忙呼唤同伴共同玩一会儿投币、一会儿从里拿出硬币,玩得不亦乐乎)。(2)教师操作后的提问:①“在玩的时候,你发现这些电话有什么不同?”幼儿1:它们的大小不一样,有的扁.有的高。幼儿2:颜色不同样。幼儿3:有几个电话里面有硬币,其他的没有。幼儿4:有的电话是有线的,有的电话没有线,我知道的是无绳电话。②“电话有各种各样的,你最喜欢玩哪一种电话呢?为7幼儿1:我最喜欢无绳的,走到其他地方也可以打幼儿2:我喜欢投硬币的电话,我在饭店里见过。幼儿3:我知道有一种电话是传真电话,可以传信息。重点:投币电话。“你是怎么玩的?”(谁会玩投币电话)(3)请一名幼儿到前面来将投币电话的操作步骤操作;朋友看一看。(这时,在操作活动中玩得最高兴的小男孩上来了,他拿起从投币处投了进去,然后又挂上了,从下面的取币处又拿了出蓍教师提问:“×××小朋友刚才是怎样打投币电话的?”(根据幼儿回答,使用多媒体演示操作步骤,学习投币使用程序。)(当看到了图示,孩子们情不自禁,将图示的意思向大写没想到,不一会儿他们就理解了,拿起话筒一投币一拨号一音,按通话按钮。)教师:“你们还想去玩一玩电话吗?这次,请小朋友选没有玩过的电话玩一玩,还可以按照新学到的本领去玩一玩电话,玩的时候注意人多的地方不去挤,看看哪个小朋友玩,最谦让!”请幼儿操作两次,重点指导幼儿玩投币电话。(这时,选择投币电话的孩子多了好多,他们都想当一个孩子在操作,其他孩子都会提醒他,下一步应该怎么做。)(4)操作后讨论:教师:“小朋友平时在哪里看到过投币电话?”(饭店、马路边、飞机场、爸爸妈妈的单位。)教师:“小朋友刚才说到的这些地方都是公共场所,除了有投币电话,你还看到过什么电话?”(传真电话、手机、无绳电话、录音电话、IC卡电话。)(5)多媒体演示:麦克博士使用磁卡电话的过程。(6)观看多媒体后提问。①教师:“麦克博士是怎样来打磁卡电话的呢?请你们所看到的与好朋友相互说一说,你说给我听,我说给你听。两个两个小声讲话讨论。”(“他的用法好像和投币电话的差不多”,“他是用卡的”。再拨号的”。)②教师:“麦克博士打好电话回来了,听听他说什么。”(多媒体演示麦克博士:刚才的电话,是我给在美国念书的儿子打的,好几年没有看见他了,也不知长高了没有,要是能一边说话一边看见他在打电话,那该多好,唉,真想看看他啊!)③教师:A.“发生了什么事?”(“麦克博士想见他在美国的儿子”。)B.“要是能让麦克博士一边说话一边看见他的儿子那该多好,你有好办法吗?”(“我听说有一种可以看见人的电话”。)④教师:“可视电话到底是什么样的呢?我们一起来看图像”。(多媒体播放《威威阔少年》中关于可视电话的一段。)⑤教师:“科学家们可聪明了,发明了各种各样的电话,使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美好,除了我们的所玩到的、讲到的,还知道哪些先进、有趣的电话呢?”(传真电话、卫星电话、录音电话、可视电话等。)请幼儿讲述(汽车、传真、录像、电脑、卫星、程控等多样电话。3、结束部分。(1)教师:“在许多紧急的时候,电话还能帮助我们解决呢!让我们一起来玩个游戏‘电话帮助你’。”(展示多媒体游戏话帮助你”。)(2)教师:(介绍游戏的规则,屏幕右边有三个电话号码:110、120)“小朋友看看发生了什么事,应该拨打哪一个号码。”(多媒体依次出示迷路、着火、生病、撬门、昏倒五个场景,幼儿想办法,熟悉一些特殊的电话号码。)讲对了,电脑会发出“收到,马上出发”的声音:讲错了,电话说“对不起,你打错了”。(幼儿非常感兴趣,对于119、110、120比较熟悉,准确率很高,对于110和120,119和120的共同使用,他们也能较全面的考虑事情。有的`孩子还能出题给同伴做呢。)教师:“这个游戏你们还想玩吗?让我们到活动区的电脑房去玩一玩,好吗?”课题评价:一、分析1、幼儿现代科技教育是“问题和方法”的教育,相互作用的结果。我们以看得见、感受得到、经历过的对象,从幼儿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从而积累生活经验,主动学习的过程。我们设计的各个环节都把目标定位:体验共学习的快乐,如师幼共同发现探索电话的秘密,如何方便我们人类等等,在不断地互动中,思维不断地碰撞,激发有新意的想法和做法,从而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2、多媒体现代化手段为此科技活动注入了生机和教育活动中抽象和难以理解的内容形象化,声、视、在孩子们的面前,使之与幼儿的认识特征相结合,教学增强。二、专家点评侨谊幼儿园的几篇科学活动的设计,将幼儿活动变录,让阅读者好似身处场景,眼前浮现的是活动中的画事先和事后交融设计、记录的方式,是十分利于执教者参考,也利于他人的借鉴学习。如果每个老师一学期的交融式设计,我相信,老师的观察、分析、评价乃至调整力会大大提高。三、反思与讨论试着用摄像机记录自己的一个教育活动,再尝试教育过程中的反应与行为。上述活动教育目标实现了吗?有哪些不足之处?如何弥补?大班科学教案篇5活动目标1、通过实验,让幼儿了解塑料袋是不会腐烂和分解的白色垃圾。2、教育幼儿用纸袋或布袋装东西。活动准备1、Ppt课件:白色污染2、塑料袋人手一个3、根据活动内容培育的两盆花活动过程一、让幼儿知道塑料袋会污染土壤。1、讨论这两盆花我们一样照料,为什么其中一盆死了?2、出示两盆花观察比较教师倒出死花花盆中的泥土让幼儿观察(幼儿观察后,发表看法)小结:浇的水被塑料袋拦住了,渗不到盆外去,泥土经常湿漉漉的,使花的根都烂掉了。而且,塑料袋对泥土还造成了污染,破坏了泥土的营养,花儿吸收不到好的`营养,就死了。二、课件演示:白色污染幼儿观看课件,引导幼儿发现塑料袋对环境造成的污染。讨论:塑料袋会对环境造成什么样的污染?小结:乱丢的塑料袋堵塞了水沟,河流,形成了水灾;动物吃了塑料袋死了;土壤被塑料袋污染了,植物也死了。三、儿参与小实验,进一步了解塑料袋是不会自行分解的。1、教师提出实验问题,引起幼儿的兴趣。我们把塑料袋和纸一起放进水里转,会怎样呢?2、幼儿讨论,根据幼儿自身的经验猜测结果。3、幼儿观察实验,发现纸很快变成碎削,塑料袋还是没有变化。四、师生共同总结,塑料袋不容易分解。1、怎样防止塑料袋污染环境?在生活中,我们要少用塑料袋,用完的塑料袋不能乱丢,放到垃圾箱中。2、多用布袋或纸袋。五、我是环保小卫士让幼儿自由讨论,怎样做才是环保小卫士。大班科学优质课:动物的防身绝招大班科学教案篇6【活动目标】1、尝试在探究中寻找答案,知道乌龟会跳舞的原因。2、能通过动手探索发现光源位置与影子位置的关系,并学习记录实验结果。3、对科学活动感兴趣,体验探究、发现的乐趣。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5、能积极地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激发进一步探索事物变化的愿望。【活动准备】1、环境:一个适合探索影子的活动室。2、教具:大手电筒、彩色的大乌龟、磁带《森林狂想曲》。3、学具:每人一个小手电筒、一张白纸、一个彩色的纸乌龟、一张记录表;水母、章鱼、海马等图片若干;胶水、抹布等。【活动过程】一、激趣导入,激发探索兴趣。播放音乐,教师在手电筒、胶水和白纸的帮助下示范乌龟跳舞。教师:“小乌龟跳得怎么样?”“你们想不想也来试一试呢?”二、探究质疑--自主探究质疑,体验发现乐趣。(一)第一次尝试。1、教师引导、鼓励幼儿在白纸、胶水、手电筒的帮助下进行大胆尝试。2、帮助幼儿发现小乌龟“跳舞”的秘密。讨论:“小朋友,你们的`小乌龟‘跳舞’了吗?”“小乌龟为什么会‘跳舞’的呢?”为什么有的不会跳呢?3、展示“跳舞”与“不跳舞”的乌龟,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探索其中的秘密。4、师幼共同小结:“原来,手电筒的光照在小乌龟上就出现了乌龟的影子,当小乌龟的头,尾巴和腿都没有涂胶水,并且都向上翘时手电筒动了,小乌龟的影子也跟着动了,看起来就好象乌龟在‘跳舞’了。”(二)第二次尝试。1、再次探索前的设疑:“小乌龟会跳哪些动作呢?”师出示记录表引导幼儿观察演示记录。教师请小朋友看看手电筒朝哪个方向动?,乌龟的影子会在哪里动。2、幼儿动手尝试、探索发现光源位置和影子位置的关系,并记录结果。3、幼儿做好记录后,与其他幼儿交流。4、展示幼儿的记录,在教师引导下进行归纳总结:当手电筒的光朝那方向,小乌龟的影子就朝那个方向。5、随音乐表演,从玩法上进行调整,体验探索的乐趣。小百科:乌龟(Chincmysreevesii)隶属于龟科、乌龟属的一种。大班科学教案篇7活动目标:1、通过探索活动,初步感知影子的有关知识。2、在探索、观察过程中培养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活动准备:1、盛有水的脸盆若干,镜子、手电筒、木块、书、薯片罐、玻璃各若干。2、幼儿记录卡人手一份,蜡笔。活动过程:一、让幼儿在水盆中找一找:发现了什么?初步感知影子。幼儿在水盆中观察、寻找,通过观察,交流,初步感知水中看见的是物体的影子。二、提供各种实物,让幼儿通过探索,了解哪些物体能帮助我们看到影子。1、猜一猜:这些物体中,谁能帮助我们找到影子?请幼儿把自己的猜测在记录卡上记下来。提供的实物有:镜子、手电筒、木块、玻璃、书、薯片罐。幼儿记录好后让幼儿说说他们的猜测,并和其他小朋友比较一下,和别人的猜想是否一样?2、试一试:到底谁猜得对呢?让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幼儿尝试、操作、记录。请幼儿一边探索,一边把实验结果记录在卡上,并和自己所猜的对照一下,是否一样?3、讲述操作结果和过程。和你的朋友比一比,看看有什么新发现吗?或者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幼儿的发现可能有:薯片罐有的记录的是能帮助我们看到影子,有的却不能。教师可引导幼儿再次探索:这是为什么?让幼儿自己寻找答案。三、游戏:踩影子。影子看得见,但是抓得住吗?让我们来试一试!幼儿玩踩影子、抓影子的游戏,再次感知影子的特征。四、拓展新的经验在生活中,影子有些什么用处呢?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讲述:人们利用影子成像的原理发明了照相机,电视机,录象机里放出来的也是影子,皮影戏、手影游戏………活动延伸:影子中还有许多的小秘密,我们可以和小朋友、和爸爸妈妈一起再来寻找,然后把你的新发现告诉大家,好吗?大班科学教案篇8活动设计背景因本班是大班幼儿,他们都有探索或发现兴趣和愿望结合实际年龄特点,课程主要培养幼儿主动动手能力。本土的环境激发幼儿动手,提问等引导方式设计该活动。活动目标1、喜欢探索水的秘密,对水的变化感到好奇。2、能用多种感官感知水的特征和水的溶解现象,大胆实验,并进行简单的判断。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教学重点、难点1、扩大对幼儿思维现象力。2、理解水的变化过程。活动准备1、每人一杯凉开水,小勺一个,冷水一盆,白糖,果汁粉,奶粉等。2、大班科学活动书,下册活动过程一、交流活动。幼儿自由交流对水的认识。二、引导幼儿用多种感官感知水的特征。看看水是什么颜色;闻闻水是什么气味;尝尝水是什么味道;用小勺绦满水,观察水会怎样。想一想,用手能抓住水吗;小结;水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会流动的,透明的液体。三、感知活动。会变的水。幼儿实验;勾兑各种各样的水,提供幼儿实物,让他们在操作中感知水的溶解现象。讨论;你变出了什么水?是怎样变出来的?你还知道哪些东西可以溶解在水里?四、操作活动。找一找,圈一圈。引导幼儿看大班科学活动书下册第16页,找一找哪一杯是水,并做上记号。哪些东西可以溶解在水里,把它圈出来。了解水的作用,知道节约用水。五、活动延伸。水的变化;1;做冰块;有条件的孩子可用冰箱自制冰块,观察水遇到冷的就会结冰,冰遇热变成水的现象。2;水开了;在家观察水遇热变成水蒸气,水蒸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