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我国刑事诉讼中的发回重审制度
返回审查是最高人民法院根据第二审和第一审与第一审上诉和抗审程序作出的决定的回应和处理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在实践中经常被采用。发回重审制度在我国立法中早已存在。根据我国现行法律规定,发回重审主要适用于下述两种情况:一是原审判决事实不清、证据不足;二是由于原审严重违反法定程序可能影响案件正确判决的。对于第一种情形,第二审人民法院既可以查清事实后改判,也可以裁定撤消原判决,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对于第二种情形,第二审人民法院均要撤消原判,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但从多年的实践来看,其效果并不十分理想。特别是经过近几年的审判方式改革,其中的弊端愈加明显,完全有取消的必要,全部由二审法院直接改判。一、以提前开始二审程序为由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规定,我国人民法院分为四级,即最高人民法院、高级人民法院、中级人民法院和基层人民法院;下级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受上级人民法院的监督。两审终审是与人民法院体制有关的一项原则。所谓两审终审是指一个案件经过两级人民法院的审判,就应当终结,对于第二审人民法院的终审判决、裁定,当事人不得再提出上诉,人民检察院也不得按照上诉程序提出抗诉。实行这一原则一可以及时纠正一审错误的裁判,二可以防止诉讼过分拖延,节省人力、物力,有利于上级法院监督下级法院的工作。两审终审的基本要求是,一个案件最多可以经过两个审级,可以经过上下级两个法院的审判;经过两级法院的两次审理就应当结案。而发回重审制度从表面上似乎是符合两审终审原则,实际上是规避了这一重要原则。具体表现在:(1)同一法院对同一案件可能作出多次重审裁决。这突出表现在二审程序中。从两审终审的严格意义上讲,二审法院对同一案件只能作出一次终审裁决。而在发回重审的案件中至少要作出两次。一审法院也不得在同一诉讼程序上对同一案件重复进行审理。(2)设立发回重审制度的目的不明确。为什么要设立发回重审制度?个中缘由,无论是在立法中还是在司法实践中都未见多少权威解释。在实践中,发回重审成了“曲线救国”的制度。如在二审刑事案件中,为了加重被告人的刑罚而以种种理由将案件发回重审的情况并不少见。这种做法既变相违反了上诉不加刑的原则,也违反了两审终审的原则。变相提前开始二审程序的表现是:(一)由于二者都是重新审理同一案件,混淆了二审和再审的程序。只不过再审程序发生是源于已生效的判决和裁定,重新开始的是一审或二审程序。发回重审是源于上级法院的发回重审的裁定,重新开始的是一审程序。虽然发生的前提不同,但实质相同。(二)发回重审固名思义是发回再审,其实是将再审程序前置到普通程序阶段。再审程序的开始要等到裁决生效后方可由上级法院或原审法院再次审理,而发回重审也就未等一审判决生效,就由原审法院再次审理。(三)使两审终审原则所体现的司法经济原则化为乌有。二、原审法院和二审法院都要对事实审、上诉审、法律审都要积极依据规律,规范标准“事实不清,证据不足”是发回重审的主要条件之一。从宏观上讲,人民法院的审判活动包括两项内容,一是通过审理活动调查收集证据,认定当事人所主张的事实是否成立;二是根据所认定的事实,正确适用法律,作出裁判结论。从微观上讲,是否原审法院和二审法院都要对案件事实负责?从国外的立法例来看。有的国家立法明确规定,一审法院主要对事实负责,二审或三审主要对适用法律负责。即原审主要是事实审,上诉审主要是法律审。按照我国法律的规定,我国各级法院只有上下级之分,而无事实审与法律审之分。“全面审查”是我国二审法院必须遵守的一项基本原则。在案件事实方面,二审法院对上诉或抗诉案件进行审查后要得出结论,即要么肯定原审判决,要么否定原审法院的判决。与此相关的,有两个问题值得探讨。(一)事实真相的指导意义不同长期以来,无论在立法中还是在司法实践中,总是习惯地认为查清案件事实就是查清事实真相。总是要法院查清事实,把案情搞个水落石出,几乎不承认有查不清的事实。这是一个不尊重科学的误区。从辩证法的角度讲,这两个概念存在如下区别和联系:1.马克思主义认为,存在决定意识。人们对客观存在的认识只能是一种能动的反映。因此,法院所认定的事实也只能最大限度的接近事实真相,而不可重现事实真相。查清事实只能是法院的理想。法官不是当事人,也不是目击现场的证人。他们对事实真相的判断是根据所掌握的证据。判断的正确程度完全依赖于收集证据的程度和法官的道德水平、智力水平、业务素质等。2.法院所认定的事实有时偏离甚至背离事实真相,但从法院的角度看来,这又是合理的,判决也是正确的。例如,在借款纠纷案件中,如果债权人将欠条丢失又无其他证据,法院势必作出债权人败诉的判决。判决无疑是正确的,但所认定的事实并非事实真相。3.事实真相始终是客观存在的,但人民法院有时无法予以认定。例如,在合伙纠纷案件中的财物问题,有时双方当事人就无法说清合伙的财物状况,且无充分的文字记载材料,法院就无法查清案件事实。这种情况和公安机关破不了案一样,都是正常的。因此,这里的事实只能是法院所认定的事实。至于事实真相是否查清,只有当事人知道。二审法院也不知道所认定的事实究竟是不是事实真相。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二审法院以事实不清为由将案件发回重审,显然难以令人接受,也有失科学。对案件事实的分析只能根据所收集到的证据。我们长期以来所尊奉的“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司法原则,实质上应当是“以证据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二)事实真相的结果从传统的观点看来,这应当是一个非常荒唐、滑稽的问题。法院搞不清案情,不仅是法院失职,而且是对当事人不负责任。但是,以现代诉讼法的观点,法院完全有理由不这么做。今后,法院审理案件,就应当依据所收集到的证据,认定控方的请求是否成立,而无需证明所谓的事实真相是什么。事实上,法院审判活动的结果就应当肯定或否定控方的诉讼请求,即认定控方的诉求是否成立,有时根本无需查明什么事实。仍以合伙纠纷案件的财物问题为例,原告请求法院判令被告支付其合伙盈利款2万元。但被告却辩称合伙根本就未盈利,反而赔了若干钱。原告也举不出合伙盈利的有利证据。至于合伙是否确实盈利,本身就是查不清的事实。法院也只能判决原告败诉。如果二审法院以此为由将案件发回重审,要求一审法院查清事实后再判,着实免为其难,不近情理。二审法院也有推卸责任之嫌。在外国,被称为世纪审判的美国辛普森杀人案也是一个明显的例证。该案既没有说明辛普森是杀人凶手,也未说明他不是杀人凶手。只是因为证明其有罪的证据不足,而宣告无罪,并没有再去追究真正的凶手是谁。三、要发重审,都要发重审根据我国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对于一审程序严重违法,可能影响公正裁判的,都要发回重审。但是,人们不仅要问,既然二审法院发现了错误,为什么不立即纠正呢?为什么一定要发回重审,让一审法院自己打自己的嘴巴呢?从如下几点便可看出,因程序违法,发回重审实无必要。(一)审终审制根据我国现行宪法和法院组织法的规定,上下级法院是审判监督关系。监督关系的发生主要体现在对上诉和抗诉案件的审查中。法律之所以设定两审终审制而不是一审终审制,就是为了发现和纠正原审中所出现的偏差,包括实体和程序两方面。因此,二审法院就应当,而不是可以改变原判决。当事人提起上诉的目的也是为了让上级法院明断是非,为其“申冤”。(二)发回重审的结果是谁的期望?综观我国诉讼制度的一个重大特点就是方便群众诉讼。当事人到法院打官司,诉诸于法律,最终目的就是求得公正的裁决。至于程序上是否合法,如果没有严重影响到判决结果,他们并不会十分在意。即当事人重视的是结果,而不是程序。假若他们一旦认为一审法院的判决不公是源于程序上的违法,便会提出上诉,请求上级法院予以纠正。将案件发回重审并不是当事人的期望。因为,按照我国诉讼法的规定,发回重审的案件要重新计算办案期限,往往要浪费当事人相当多的时间、精力和财力。这就像病人看病一样,他先去了县里的医院,经治疗无效,又转到省里的医院。不料,那里的医生却说,这么简单的并在县里是完全能够治愈的。我给那里的医生写封信,让他们好好给你看,你还是到县里去吧。但是,这可怜的病人因不堪旅途的往返奔波,未等到回到县里就死掉了。事实上,如果省里的医院肯屈尊给及时治疗,病人绝对不会死的。在实践中,当事人就像病人一样是发回重审的最大受害者。当然,发回重审固然可以纠正错误的判决,但需花费相当的时日。从司法效益、司法成本的角度讲,这显然不是最佳选择。(三)被审审案件是否为保护被审判者的真实积极主动不容讳言,发回重审的一个重大作用就是可以将一审法院大大得羞辱一番,以提高他们的责任心。实践中,的确也是如此。下级法院最怕的就是案件被发回重审。重审时的情形肯定是相当尴尬的。试想,同一个法院面对相同的当事人宣告自己错误的判决,让那些头顶国徽、肩扛天平的法官们怎能抬起头挺起胸?当事人会对这些法官们产生什么看法?(四)上级法院的判决方式在实践中,二审法院在发回重审案件时,为了使下级法院明白发回的原因,常常以内部函的形式说明,指出事实不清在哪里、证据为何不足、何处程序违法等。一言以蔽之,就是说明此案应如何处理。在实践中,下级法院对此一般采取三种处理方式:一是“迎”,为了免遭再次被发回,便按图索骥,秉承上级意志下判。这时,重审中所体现的已经不是原审法院的意志。两审终审在此实际上变成一审终审,也违背了各级法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的原则。二是“抗”,下级法院对上级法院发回重审的理由并不心悦诚服的接受,采取“你判你的,我判我的”的做法。两级法院来回踢皮球,最终遭受折腾的还是当事人。三是“拖”,下级法院心中对发回的理由虽然并不服气,但出于对上下级关系以及其他因素的考虑,不便采取公然对抗的方式,便以拖代抗。实践中被拖至三、五年的案件屡见不鲜。最终受害的还是当事人。四、变革办案方式,确立司法独立办案之心如上所述,法院的审判活动应当以控方的诉讼请求是否成立为核心,而不必局限于所谓的事实清与不清的问题。法院所认定的事实不一定是事实真相。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法院办的都是糊涂案。这涉及到司法观念的转变问题,这个转变就是要改过去那种“事实中心说”为现在的“证据中心说”。近几年来我们所大力推行的审判方式改革,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改变过去那种“通过收集证据论证自己观点”的先入为主的办案方式为“通过收集证据形成自己观点”的以证据为中心的客观办案方式。从一定程度而言,审判方式改革也是法官办案思维方式的改革。审判方式改革也是为了提高办案的效率和公开、公正性。根据现行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发回重审会出现如下违背审判方式改革目的的情况:(一)办案效率得不到提高。由于上级法院明明发现了错误的判决而不立即改正,将矛盾下交,从而导致了上述“拖、抗”现象,人为地降低了工作效率,也难以实现司法活动的公正性。(二)原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GB/T 45163.1-2024起重机械智能化系统第1部分:术语和分级
- 2024版服务合同终止条款具体执行合同一
- 二零二五版建筑工地临时应急预案制定与演练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设备维修保养合同for工业机器人2篇
- 二零二五年度视觉设计合同2篇
- 2024版智能家居系统集成服务合同
- 二零二五年黄金抵押贷款担保投资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建设标前协议3篇
- 2024年生态修复技术支持协议
- 二零二五版工艺品电商平台入驻与运营合作协议3篇
- 五年级上册口算练习400题及答案
- 预防保健科主任竞聘课件
- 团队成员介绍
- 水泵行业销售人员工作汇报
- 《流感科普宣教》课件
- 离职分析报告
- 春节家庭用电安全提示
- 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通用课件
- 厨邦酱油推广方案
- 乳腺癌诊疗指南(2024年版)
- 保险产品创新与市场定位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