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高中统编版必修上册第二单元6.2《插秧歌》教学设计_第1页
【核心素养目标】高中统编版必修上册第二单元6.2《插秧歌》教学设计_第2页
【核心素养目标】高中统编版必修上册第二单元6.2《插秧歌》教学设计_第3页
【核心素养目标】高中统编版必修上册第二单元6.2《插秧歌》教学设计_第4页
【核心素养目标】高中统编版必修上册第二单元6.2《插秧歌》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核心素养目标】高中统编版必修上册第二单元6.2《插秧歌》教学设计《插秧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学生诵读诗歌,读准字词,把握诗歌朗读节奏,体会诗歌形式上的特点。

2.思维发展与提升:学生分析诗中描绘的农民插秧的图景,理解诗歌内容,体会思想情感。

3.审美鉴赏与创造:学生赏析诗歌中的艺术手法,品味诗歌语言浅白流畅、自然清新的特点。

4.文化传承与理解:学生领会劳动人民淳朴、勤劳的品质,感受劳动精神的内涵,理解诗歌中蕴含的劳动之美。

【教学重点】学生梳理诗歌主要内容,把握的表达技巧,体会情感。

【教学难点】学生感受蕴含在诗歌中的劳动精神,学习劳动人民淳朴、勤劳的品质。

【教学方法】诵读法、比较法、合作探究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师:在正式上课前,我们先来观看插秧的视频。(播放视频)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种,在插秧农忙时节我们能够感受到农民的辛劳,也能感受到劳动之美。今天我们就一齐走近杨万里描绘的一幅生活图景,一起来学习《插秧歌》。

二、目标导航:

1.语言建构与运用:学生诵读诗歌,读准字词,把握诗歌朗读节奏,体会诗歌形式上的特点。

2.思维发展与提升:学生分析诗中描绘的农民插秧的图景,理解诗歌内容,体会思想情感。

3.审美鉴赏与创造:学生赏析诗歌中的艺术手法,品味诗歌语言浅白流畅、自然清新的特点。

4.文化传承与理解:学生领会劳动人民淳朴、勤劳的品质,感受劳动精神的内涵,理解诗歌中蕴含的劳动之美。

三、初读感悟:

活动一:朗诵竞聘展诗意

假如班上要选拔同学参加学校的诗歌朗诵会,《插秧歌》为指定的朗诵篇目,请你跟着诗歌配乐进行朗诵,展现自我的朗诵风采。

师:在朗诵之前要思考:这首诗歌的朗诵节奏是怎样的?哪些词语应该重读?诗歌的情感基调又是怎样的?

学生活动:让1位同学跟着配乐朗诵。

教师点拨:(1)七言律诗的朗诵节奏:①若按节拍可划分为“二二二一”,如:田夫/抛秧/田妇/接。②或“二二一二”,如:唤渠/朝餐/歇/半霎。

(2)诗歌中需重读的音:抛、接、插、拔等动词。

(3)诗歌的情感基调:欢快。诗人用“湿到胛”“低头折腰”等词语写出了农民勤劳朴实的精神品质,在朗读时要重视情感的把握。

学生活动:集体朗读诗歌,整体把握诗人蕴含在诗中的情感。

《插秧歌》——杨万里

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

“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

四、文本细读

活动二:录制视频显诗境

假如诗歌朗诵会需要你提供一个朗诵背景视频,你会展现《插秧歌》中的哪几幅劳动图景?请用简洁的四字词语概括你所拍摄的图景。

(提示:可运用诗歌中出现的动词来总结概括。)

师示范:老师先选择首联第一句进行图景的概括,首联选取其中的动词将第一句概括为“插秧抛秧图”,同学们参照这个范例概括出剩下的四幅图景,诗歌的首联包含两幅图景,诗歌后三联可以分别概括为三幅图景。

学生活动:点名让1位同学概括剩下的三幅图景。

(明确:拔秧插秧图、雨中插秧图、田妇呼唤图、田夫应答图)

活动三:艺术手法绘图景

结合诗歌内容,分析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来描绘这五幅图景?这些手法对刻画人物形象有什么效果?

(学生用3分钟的时间思考问题,并在课文中进行批注,随后点名让两个学生回答)

明确:①动作描写。“抛”“接”“拔”“插”四个动词用语直白却传神,描绘出全家老少齐上阵,为抢农时忙碌不停而又秩序井然的场景。(劳动的秩序美)

②比喻。以“兜鍪”和“甲”分别比喻“笠”和“蓑”,暗示抢插稻苗无异一场紧张的战斗,表现了农事的繁忙与紧张。(劳动的忙碌美)

③白描。“雨从头上湿到胛”极写雨势之猛,插秧之艰辛,用简洁朴素的语言表现出农家的勤劳和农事的紧张。(劳动的勤劳美)

④细节描写。诗歌后两联写农妇唤丈夫休息片刻,而丈夫手里只管继续插秧,让农妇照管好家中的鹅和鸭,提防它们踏坏秧苗。这里可以体现出诗人对农村生活观察得细致、体会得深刻,同时也突出表现了农人不辞辛劳、踏实肯干的劳动精神品质。(劳动的奉献美)

⑤语言描写。诗歌尾联写田夫的对答语言,模拟田夫口吻说这块田还没插完,让田妇赶紧管好那帮鸭鹅,不要作践了秧苗,用朴素自然的语言显现出农家人的勤劳朴实的精神品质。(劳动的朴实美)

活动四:诗歌风格显真情

《插秧歌》描绘了一幅农家总动员,雨中抢插秧苗的风俗图画,全诗写得趣、奇、巧、活,试结合诗歌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师:老师先选取“巧”这一特点,给大家做一个示范,让同学们有个明确的分析方向。

明确:“唤渠朝餐歇半霎”,是送饭人的话,有催促,有关心。但农夫不正面作答,而以“不答而答”的特殊方式提醒送饭人“照管鹅儿与雏鸭”。诗中的对话虽然简短,但其内涵却很丰富,既有关怀,又有嘱托,还有作为一户之长的责任感。

(学生自主思考2分钟,分组讨论1分钟,分别讨论“趣、奇、活”这三个要点)

①捕捉场景,新鲜有趣:一、二句描写农家插秧的劳动场景,“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农忙时节,分工明确精细:拔秧活轻,小儿干,接秧活也较轻,田妇干;抛秧和插秧活重,田夫和大儿干。热火朝天的劳动场景,充满生气,新鲜有趣。

②想象新奇,设喻风趣:颔联,以盔比笠,用甲喻蓑,形象鲜明。这种比喻,不仅使诗歌有趣、活泼,更寓有深意:抓住时节及时种植,类似一场紧张的战斗,须全副披挂,全力投入;同时暗含赞扬农民战天斗地的精神。

③对话设计,构思精巧:“唤渠朝餐歇半霎”,是送饭人的话,有催促,有关心。但农夫不正面作答,而以“不答而答”的特殊方式提醒送饭人“照管鹅儿与雏鸭”。诗中的对话虽然简短,但其内涵却很丰富,既有关怀,又有嘱托,还有作为一户之长的责任感。

④语言自然,活泼生动:“田夫抛秧田妇接”“雨从头上湿到胛”等诗句,朴素自然,明白如话,如一股山间清泉自然流畅,毫无忸怩作态之感。

五、知人论世

1.了解诗人——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籍贯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

身份地位:南宋文学家、官员,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南宋“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代表作品:《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小池》《宿新市徐公店》《闲居初夏午睡起》《新柳》《舟过安仁》等,著有《诚斋集》。

诗风: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以构思精巧,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且富有幽默情趣而自成一家,形成独具一格的诗风,称为“诚斋体”。

2.了解写作背景:淳熙六年(1179)春,杨万里常州任满,西归故乡吉水;途经衢州(今浙江衢州市),时值农田大忙季节,诗人目睹一户农家插秧之辛劳,作该诗。

六、对比阅读

《插田歌》①(节选)

——刘禹锡

冈头花草齐,燕子东西飞。

田塍②望如线,白水光参差。

农妇白纻裙,农父绿蓑衣。

齐唱郢中歌,嘤咛③如《竹枝》。

但闻怨响音,不辨俚语词。

时时一大笑,此必相嘲嗤。

【解释】①插田:插秧。②田塍(chéng):田埂。③嘤咛:细声细气,形容相和的声音。

师:比较这两首诗的异同之处?(提示:相同点可从语言风格方面思考,不同点可从劳动的氛围、劳动者的劳动心情及状态思考。)

明确:(一)相同点:语言特点均平易自然,清新活泼,具有口语化、民歌特点。不用奇奥生僻、艰涩拗口的字句,而是用浅近明白的语言和流畅的章法把自己的主观情感最大程度地投射在客观事物上,创造出别具一格的诗歌意境。

(二)不同点:《插田歌》的劳动场景是轻松的,劳动者是愉悦的,表现在(1)美景让其轻松:环境优美,草长鸟飞,水田潋滟。(2)穿戴显其轻松:农民夫妇白裙绿衣,穿戴与景色相谐。(3)唱和表露其轻松愉快:他们一边劳动,一边唱和,声音缠绵柔媚,就像《竹枝词》的音调。

《插秧歌》的劳动场面是“繁忙”的,劳动者是辛苦的,表现在:(1)前两句四个人物,四个动词,勾勒出一幅紧张繁忙的劳动场面:全家老少一齐出动,各尽所能,配合默契。(2)三四句是环境刻画,通过对雨具和劳者淋雨情形的描写,反映了插秧的紧张和艰苦。(3)五至八句,诗人通过对农家夫妇的对话,即对话时的情态的描写,不仅进一步表现了插秧的紧张,而且也说明农事的繁杂,进而从侧面表现出农家的勤劳。由插秧到家务事,真是忙上加忙,从而劳动者的艰辛和劳苦全都表现了出来。

七、总结提炼

(一)学生总结:让学生谈谈学习完本节课之后,在诗歌的艺术手法、思想情感方面有什么收获,诗歌中所展现的劳动精神品质对我们当代青年有哪些启示。

(二)教师总结:中国自古以来有着崇尚劳动、以劳动为美的文化传统。“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这些诗句无不渗透着中华民族热爱劳动的传统。

立足于当下,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