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贺中唐诗坛上最个性的诗人_第1页
李贺中唐诗坛上最个性的诗人_第2页
李贺中唐诗坛上最个性的诗人_第3页
李贺中唐诗坛上最个性的诗人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李贺中唐诗坛上最个性的诗人

李贺是唐诗学界的天才诗人。他以他独特的创作个性和独特迷人的浪漫诗歌为基础,在文学史上发挥了作用,引起了后人的关注。杜牧在《李长吉歌诗叙》中对其浪漫主义诗风曾做了比较全面的论述:“云烟绵联,不足为其态也;水之迢迢,不足为其情也;春之盎盎,不足为其和也;秋之明洁,不足为其格也;风樯阵马,不足为其勇也;瓦棺篆鼎,不足为其古也;时花美女,不足为其色也;荒国殿,梗莽邱垄,不足为其怨恨悲愁也;鲸吸鳌掷,牛鬼蛇神,不足为其虚荒诞幻也。”的确,浪漫主义诗风是李贺创作的主流,诸如丰富的想象,奇特的夸张,驱神逐鬼,纵横阖,那一幅幅神奇的画卷,惹人无限遐思。那么李贺是怎样形成这一浪漫主义诗风的呢?笔者拟探讨这一问题,借以抛砖引玉。一人物造境,不只“模写自然”,也不强调“人工”胜“天工”李贺诗以雕琢著称,“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南园》其六)便是他的自画像。李贺在语言上求新求奇,他好“用代词,不肯直说物名。如剑曰‘玉龙’,酒曰‘琥珀’,天曰‘圆苍’,秋花曰冷红’,春草曰‘寒绿’”(P57)。而在《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中也力求避俗,如“二月送别,不言折柳,八月不赋明月,九月不咏登高,皆避俗法”(P70)。在求新求奇的同时,李贺更注重语言的色彩美,他在《酒罢,张大彻索赠诗,时张初效潞幕》中说张彻“天遣裁诗花作骨”,赞美张彻诗句语言华美,犹如锦心绣口。这话也不妨看作是李贺的审美理想。翻开李贺诗集,我们便会看到许许多多铺金镂彩的诗句,如金屈卮、金槽、金鹅、金泥、金翘、金甲、金埒、金杯;银湾、银灯、银箭、银壶;玉蟾蜍、玉宫、玉喉、玉碗、玉钩、玉轮、玉壶、玉瑟、玉勒、玉珂、玉漏;紫丝、紫云、紫陌;绿鬓、寒绿、小绿、细绿;红镜、红旗、愁红、团红等等,令人目不暇接。李贺在多姿多彩的语言万花筒中随意抛掷,便会织成锦绣的诗篇,难怪僧齐己赞叹说:“赤水无精华,荆山亦枯槁。玄珠与虹玉,璨璨李贺抱。”(《读李贺歌集》)对此,后人也不无微词,陆游曾说:“贺词如百家锦衲,五色炫耀,光夺眼目,使人不敢熟视,求其补于用,无有也”。张表臣也说:“篇章以含蓄天成为上,破碎雕锼为下。……如李长吉锦囊句,非不奇也,而牛鬼蛇神太甚,所谓施诸廊庙则骇矣”。无论是他夫子自道、诗的文本,还是后人的评价,都可以看出李贺诗的人工痕迹很重,这是不争的事实。殊不知这正是李贺独特的艺术追求,是有意为之的,他强调一种“人工”美。正如他在《高轩过》中所说的:殿前作赋声摩空,笔补造化天无功。“笔补造化天无功”意谓人力可以弥补造化之足,强调“人工”胜“天工”。这可以说是李贺诗歌创作的宣言,对此钱钟书先生曾有过精辟的论述:“长吉《高轩过》篇有‘笔补造人天无功’一语,此不特长吉精神心眼之所在,而于道术之本原、艺术之极本,亦一言道著矣。夫天理流行,天工造化,无所谓道术学艺也。学与术者;人事之法天,人定胜天,人心之通天者也”(P60)。钱先生认为艺术有两大宗:“一则师法造化,以模写自然为主”,“二则主润饰自然,功夺造化”。李贺“笔补造化天无功”则是“润饰自然”,足可以为“润饰自然”一派“提要钩玄”。并接着说:“此派论点不特以为艺术中造境之美,非天然境界所及;至谓自然界无现成之美,只有资料,经艺术家驱遣陶溶,方得佳观。此所以‘天无功’而有待于‘补’也”(P60-61)。钱先生的论述正是开启李贺惨淡经营、苦心雕琢的一把钥匙。“笔补造化天无功”是李贺诗歌创作的终极目标,他不满足于“模写自然”(他早期一些创作也是沿着这条路走的,如骑驴觅诗等),而追求的是一种人为的艺术美,强调艺术的造境。这种艺术追求戛戛独造,前无古人。一般艺术创作追求“我师造化”,强调描写的逼真,重神似,亦即钱先生所说的“模写自然”。而李贺却别辟蹊径,另立“一宗”,不惟独具慧眼,也可以看出他的胆识。正因为有这一指导思想,才使他的诗有别于同时代的其他诗人,而形成了自家风貌。请看下面的诗句:天河夜转漂回星,银浦流云学水声。(《天上谣》)王子吹笙鹅管长,呼龙耕烟种瑶草。(同上)石脉水流泉滴沙,鬼灯如漆点松花。(《南山田中行》)博罗老仙持出洞,千岁石床啼鬼工。(《罗浮山人与葛篇》)呼星召鬼歆杯盘,山魅食时人森寒。(《神弦》)碎千年日长白,孝武秦皇听不得。(《官街鼓》)这些诗句或想象神奇,或大胆夸张,或人为“造境”,都旨在“润饰自然”,追求一种“人工”美。这种“人工”美的追求,也遂使他的作品笔涉尘外,上天入地,任意弛骋,无论在布局谋篇上还是在造语上都追求新奇,不屑做经人道语。这些也都加速了他诗歌的浪漫主义进程。二诗中的比兴手法运用李贺体弱多病,好作非非之想,弥留之际的白玉楼故事即可明证。他的非非之想与《楚辞》所表现的意趣是合拍的。《楚辞》是我国浪漫主义诗歌的源头,尤其是其中的《九歌》,保存了大量的神话传说,成为后世浪漫主义诗歌创作的范本。李贺对我国传统诗歌独钟《楚辞》,试看他的夫子自道:咽咽学楚吟,病骨伤幽素。(《伤心行》)楞伽堆案前,楚辞系肘后。(《赠陈商》)斫取青光写楚辞,腻香春粉黑离离。(《昌谷北园新笋》其二)郑公乡老开酒樽,坐泛楚奏吟招魂。(《南园》)李贺不仅自述自觉学习《楚辞》,而且还把自己的诗也称之为《楚辞》。李贺与《楚辞》有不解之缘。对此,杜牧《李长吉歌诗叙》说他“盖《骚》之苗裔,理虽不及,辞或过之。”《唐音癸签》引《吟谱》说:“贺诗祖《骚》宗谢,反万物而覆载之。”《说诗语》:“李长吉诗,每近《天问》、《招魂》,楚骚之苗裔也。”《唐诗别裁》:“李长吉依约《楚辞》,而意取幽奥,辞取瑰奇。”李贺在诗歌创作中也多方面从《楚辞》中汲取营养,如《雁门大守行》、《苏小小墓》、《帝子歌》、《湘妃》、《巫山高》、《公无出门》、《神弦》、《神弦曲》、《神弦别曲》等,这些诗或模仿《楚辞》,或师其意而不袭其句,均是李贺的优秀诗篇。可以说自《楚辞》问世后,除李白外,那便是李贺真正得到了《楚辞》的神韵。请看《苏小小墓》:幽兰露,如啼眼。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草如茵,风如盖。风为裳,水为。油壁车,夕相待。冷翠烛,劳光彩。西陵下,风吹雨。在这首诗中,诗人用浪漫主义手法塑造了苏小小这一鬼魂形象,描写了一个动人的爱情故事。诗人着力描写墓边景物,幽兰上的露珠,像苏小小啼泪的眼睛,开篇便抓住了人物的关键——眼睛。“啼”,一方面写她沦为娼妓的不幸遭遇,另一方面写她追求幸福而不得的悲伤。“无物结同心”与“烟花不堪剪”是句内感情对立,因无人可“结同心”,故繁花也不堪剪以相赠。“草如茵,松如盖。风为裳,水为。油壁车,夕相待。”这里主要用细线条勾勒苏小小形象,采用以形写神法,她不因为失望而放弃追求“乘青骢马”的意中人。最后四句仍写她的希望成空。诗人或借景抒情,或缘情造景,描写苏小小悲伤——追求——失望的情怀。这里的苏小小并不可怖,反倒令人同情。诗的意境幽冷,奇幻迷离。这首诗无疑是取法《山鬼》和《招魂》的。《楚辞》,尤其是《离骚》大量运用比兴手法,这里的比兴手法不再像《诗经》那样简单地就事论事,而是注入了政治与道德的内涵。李贺也继承了这种方法,他用猛虎、毒虬、狻鲵等比喻叛乱的藩镇,用松、剑、马、竹比喻自己的品格高洁和寄托自己的抱负,用张仲蔚、扬雄、司马相如比喻自己的政治失意等等。李贺自觉地学习《楚辞》,借鉴其表现手法,这也是他浪漫主义诗风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三李贺的诗是主咏所考文学作品毕竟是生活的折光,李贺浪漫主义诗风的形成也是与他的独特的生活经历分不开的。李贺短暂的一生大部分时光是在故乡昌谷度过的。李贺“稚而能文,尤善乐府词句”,《唐摭言》说:“贺年七岁,以长短之歌名动京师。”这正是家乡的山水风物孕育了诗人的灵秀,开启了诗人的诗思。据《宜阳县志》记载,昌谷“西往秦晋,南连吴楚”,是交通要道。昌谷隶属福昌县,即今河南宜阳县。这里有福昌宫(又名连昌宫)、女几山、南园和北园等景观,尤其是福昌宫和女几山更是著名胜迹。福昌宫本是隋故宫,唐高宗时又重新修建,韩愈、元稹都有诗吟咏。李贺《昌谷诗》也对其进行过描述:“待驾栖鸾老,故宫椒壁杞。鸿珑数铃响,羁臣发凉思。”女几山更是充满神奇色彩,据传说,女几山是兰香神女升天的地方,山上有兰香神女庙,供奉神祗,用李贺的话说便是“烧桂祀天几”(《昌谷诗》)。李贺也有《兰香神女庙》一诗专咏其事。诗有云:“看雨逢瑶姬,乘船值江君。吹箫饮酒醉,结绶金丝裙。走天呵白鹿,游水鞭锦鳞。”这里有许多神仙往来,是众仙聚会的场所。神女更是美丽无比:“密发虚鬟飞,腻颊凝花匀。团鬓分珠窠,浓眉笼小唇。弄蝶和轻妍,风光怯腰身。”这样一个充满迷幻色彩的人文环境,是李贺浪漫主义诗歌创作的诱因,少年时期的李贺不能不受这具有浪漫情调传说的浸染。李贺少有大志,正如他所说的“少年心事当云”(《致酒行》)。在诗赋取士的时代,李贺学习作诗,本拟以此作为仕途的梁津。他吟诗十分刻苦,“有人谒李贺,见其久而不言,唾地者三,俄而文成三篇,文笔噤喉”。由于勤奋和良好的悟性,他的诗名日播。在十五六岁的时候,他时常往来于昌谷和洛阳之间,接识了不少诗友,如王参元、杨敬之、权璩等人,为日后科举奠定了基础。元和二年(807),韩愈以国子博士分司东都洛阳的时候,李贺以诗谒见韩愈(P314),正如张固《幽闲鼓吹》所说的:“贺以歌诗谒韩吏部,吏部时为国子博士分司。送客归,极困。门人呈卷,解带旋读之。”首篇《雁门太守行》曰:“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却授带,命邀之。自此,李贺受到韩愈奖掖,成为韩门弟子。在韩愈的鼓励下,他决定走进士一科,实现自己的理想和壮志。李贺于元和五年(810)以《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辞》顺利地通过了河南府试,旋即又兴致勃勃地到长安举进士。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由于韩愈对李贺“深所知重,于缙绅之间每如延誉,由此声华籍甚”,李贺是进士科的有力竞争者。一些应试者便挖空心思地找材料,说李贺犯“避讳”,其父名晋肃,“晋”与“进”同音,李贺不该举进士,一时舆论哗然。尽管韩愈专为此事作《讳辩》,也无济于事。按唐人避讳是有的,钱易《南部新书》:“凡进士入试,遇题目有家讳,谓之文字不便,即托疾下将息状求出云:‘牒某忽患心痛,请出试院。’”应举遭毁,无疑给李贺当头一棒,此事给李贺造成终生憾疴,次年,李贺可能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