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生物医学组织光学特性课件_第1页
激光生物医学组织光学特性课件_第2页
激光生物医学组织光学特性课件_第3页
激光生物医学组织光学特性课件_第4页
激光生物医学组织光学特性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

生物组织的光学特性1第三章

生物组织的光学特性1本章将介绍各种生物组织,特别是易于暴露在光辐射下或感光的组织如皮肤和眼睛的各种光学特性。2本章将介绍各种生物组织,特别是易于暴露在光辐射下或感光的组织第一节皮肤的光学特性皮肤是人体的外墙,它覆盖了人体全部表面,是人体接触外界光线最为广泛的组织。在用光和激光治疗疾病时,也往往通过皮肤进行。因此,掌握皮肤的光学特性,尤其是对光的反射、透射和吸收规律,对于研究光的生物效应、光的治疗剂量和对皮肤的损伤阈值具有重要意义。3第一节皮肤的光学特性皮肤是人体的外墙,它覆盖了人体全部表面太阳光组成: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光物理学特性4太阳光组成: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光物理学特性4(一)紫外线分类长波紫外线UVA320-400nm中波紫外线UVB280-320nm短波紫外线UVC200-280nm(二)可见光分类(三)红外线770nm-1mm,热效应强,常作为热源。5(一)紫外线分类(三)红外线5一、皮肤对光的反射皮肤对光的反射有两个特点:1.是漫反射不是镜面反射。其原因是皮肤角化层表面粗糙不平,使之表现如同磨砂玻璃。6一、皮肤对光的反射皮肤对光的反射有两个特点:62.皮肤对激光的反射与波长有关√因为体表的部位不同,皮肤颜色的深浅不同,表面粗糙程度不一,以及组织中脂肪含量、含水量、血流状况、血红蛋白含量、色素多少等生物学方面的差异,所以不同皮肤对波长光辐射的反射也不同。图2各种皮肤反射率与光波长的关系72.皮肤对激光的反射与波长有关√因为体表的部位不同,皮肤颜色从右图可以看出:1.皮肤对红色光和近红外光之间的波长反射率较大。2.各种肤色皮肤对波长短于300nm的紫外线和波长长于2um的远红外线的反射率都一样,而且反射很弱,仅为5%3.可见光400~760nm范围内白色皮肤的反射率比黑肤色皮肤的反射率大,故要在皮肤获得同等的生物效应,对黑色皮肤的辐照剂量可比白色皮肤小。4.白色皮肤对He-Ne激光(波长0.6328um)的反射率为CO2激光(波长10.6um)的10倍,因此要达到同样的生物效应,He-Ne激光的辐照剂量应为CO2激光的10倍。5.在可见光的范围内,不论白皮肤或黑皮肤对光的反射均随波长增加而增加。8从右图可以看出:3.可见光400~760nm范围内白色皮肤的二.皮肤对光的吸收和透射皮肤的光学特性:√1)皮肤主要吸光物质:

√血红蛋白含氧血红蛋白,(415540580nm)黑色素(广谱吸收)β-胡萝卜素胆红素水(红外线)一水二白三素√9二.皮肤对光的吸收和透射皮肤的光学特性:√9实线-反射光谱虚线-透射光谱10实线-反射光谱10(一)波长与生物学效应的关系可见光范围内波长越长,能量越小,穿透能力越强。每种分子只吸收特定能量的光子,这是光疗和激光治疗的理论基础。(二)光对皮肤的影响1、紫外线对皮肤的影响(1)UVA:能穿透玻璃,对皮肤可深达真皮,诱导即刻黑化和持续性黑化,参与光敏反应,导致皮肤晒黑、出现光老化。11(一)波长与生物学效应的关系11(2)UVB:可被玻璃阻挡,对皮肤作用于表皮,其损伤表现为在表皮内出现日晒伤细胞,临床出现日晒伤表现。12(2)UVB:可被玻璃阻挡,对皮肤作用于表皮,其损伤表现为在2、可见光对皮肤的影响红光、蓝光等治疗痤疮。3、红外线对皮肤的影响穿透能力强,加热组织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可用于消炎和促进组织新生132、可见光对皮肤的影响13皮肤光生物类型根据皮肤经日光照射后产生红斑和(或)黑化的不同反应划分。皮肤的光生物类型不等于肤色。14皮肤光生物类型根据皮肤经日光照射后产生红斑和(或)黑化的不同2)皮肤是不均匀的吸收体,所以吸收系数μ是一等效值。√3)皮肤对光的吸收遵从指数衰减规律√随着深度的增加,吸收指数衰减152)皮肤是不均匀的吸收体,所以吸收系数μ是一等效值。√154)皮肤对激光的吸收与波长有关√164)皮肤对激光的吸收与波长有关√165)对光的吸收系数越大,则光的透入深度越浅√175)对光的吸收系数越大,则光的透入深度越浅√17但不能由此得出结论认为只要考虑吸收系数这一参数就够了。因为当入射光足够强时,也可以有相当的光到达组织深处,从而引起生物效应。所以在考虑激光对生物的作用时,生物组织对光的吸收系数和光的透射深度两个参数都要注意。18但不能由此得出结论认为只要考虑吸收系数这一参数就够了。因为当此外,还可以利用光学的方法,把入射光束通过会聚的光学系统,使光束的焦点不在皮肤的表面,而深入到皮下某一处,从而使达到20-25mm深处的激光还有相当的强度,换言之在皮肤下3-4mm深处的激光强度有可能比在皮肤表面还要强,利用这种方法,可以直接使激光的焦点会聚在皮下的病灶上进行治疗,既不需切开皮肤,也不会对皮肤造成损伤。19此外,还可以利用光学的方法,把入射光束通过会聚的光学系统,使6)如同反射一样,光的吸收还因肤色不同而不同。206)如同反射一样,光的吸收还因肤色不同而不同。20第二节眼的光学特性眼是人体的感光器官,光在眼球从外到里经过4部分,分别为角膜、水状液、晶状体、玻璃体。光入射到眼内时,在这各层中发生反射、折射、散射、吸收与偏振,然后投射到视网膜上。21第二节眼的光学特性眼是人体的感光器官,光在眼球从外到里经过一、眼的光学参数下表列出了眼球各部分介质的折射率,可见,尽管晶状体折射率的绝对值是最大的,但因为与前后介质的折射率差别比不上角膜与眼外空气的折射率差别,所以光在眼球上最大的折射发生在角膜与空气的界面上。水的折射率1.332-1.333,空气折射率1.0003眼介质折射率角膜1.376水状液1.336晶状体1.38(外);1.41(内)玻璃体1.33722一、眼的光学参数下表列出了眼球各部分介质的折射率,可见,尽管眼各介质的吸收光谱

23眼各介质的吸收光谱

231.角膜对波长短于0.28um的远紫外线吸收率接近于100%,角膜结膜炎。√墨镜的选择第一要素是滤除紫外线241.角膜对波长短于0.28um的远紫外线吸收率接近于100%波长在1.4-1.9um的中红外线,基本被角膜和水样液吸收,对波长1.9um以上的中红外线和远红外线,角膜是唯一的吸收体,所以角膜易于受远红外线加热,使角膜烧伤。√2.晶状体对紫外线的吸收类似角膜。晶状体是近红外线0.78-1.4um的主要吸收体,晶状体吸收近红外线会使α和γ晶体蛋白首先分解为较小单位,然后在持续辐照后,使β晶体蛋白中分子量较小的亚单位消失,凝聚成分子量较大的不溶硬蛋白,硬蛋白的出现破坏了晶体中胶原纤维的超显微结构,因而散射增强。导致透明度的部分丧失,也就是白内障的产生。25波长在1.4-1.9um的中红外线,基本被角膜和水样液吸收,玻璃体对光波长没有特征吸收3.只有可见光和近红外线到达眼底,(因为紫外线以及远红外线被角膜及晶状体吸收完了),除一小部分为眼底反射外,大部分通过视网膜√26玻璃体对光波长没有特征吸收26√0.280.781.41.9μm角膜,晶状体角膜唯一角膜,水状液晶状体27√0.280.781.41.9μm角膜,晶状体角膜唯一角膜,激光防护镜眼睛是人体对激光最敏感的器官,由于眼对光的聚焦作用可使视网膜上能量密度增高105倍,因此低剂量照射就可引起视网膜的严重损伤而导致视力下降直至失明。28激光防护镜眼睛是人体对激光最敏感的器官,由于眼对光的聚焦作用各国相应地制定了激光防护标准。早在1962年美国就提出了一些激光安全辐照限。从防护原理来看,目前激光防护材料可分为三大类:一是基于线性光学原理的激光防护,它包括吸收型、反射型和吸收/反射复合型;二是基于非线性光学原理的激光防护,它主要利用三阶非线性光学效应,包括非线性吸收、非线性折射、非线性散射和非线性反射;三是基于相变原理的激光防护。

现在我国使用关于激光安全的强制标准有:

CJB-2408-95激光防护眼镜防护性能测试方法

GJB-1762-93

激光防护眼镜生理卫生防护要求JB/T5524-91实验室激光安全规则

29各国相应地制定了激光防护标准。早在1962年美国就提出了激光防护镜有多种类型,所用材料不同,原理各异,应用场合也不同。因此,要提供对激光有效防护,必须按具体使用要求对激光防护镜进行合理的选择。选择防护镜时,首先根据所用激光器的最大输出功率(或能量)、光束直径、脉冲时间等参数确定激光输出最大

辐照度或最大辐照量。而后,按相应波长和照射时间的最大允许辐照量(眼照射限值)确定眼镜所需最小光密度值,并据此选取合适防护镜。防护镜光密度值越大越好30激光防护镜有多种类型,所用材料不同,原理各异,应用场合也不同选择的具体条件主要有:

1、最大辐照量Hmax(J/m2)或最大辐照度Emax(W/m2);

2、特定的防护波长;

3、在相应防护波长的所需最小光密度值Dmin;

4、防护镜片的非均匀性、非对称性、入射光角度效应等;

5、抗激光辐射能力;

6、可见光透过率;

7、结构和外形。

31选择的具体条件主要有:

1、最大辐照量Hmax(J/m2型号防护波段(nm)光密度可见光透过率认证镀膜颜色EC2190-398

9000-110007+

7+93%EN207无EC3190-380

9000-110007+

7+90%EN207无BD1190-4105+45%EN207无YLW190-450

451-4606+

5+50%EN207黄色ARG190-5327+48%EN207橙色ZSY190-400

532

5616+

2+

5+26%EN207红色ZS2190-400

532

5616+

6+

6+19%EN207红色TRC190-400

575-5796+

5+26%EN207紫色指标参数:

32型号防护波段(nm)光密度可见光透过率认证镀膜颜色EC219TP2650-<655

>685-690

655-685

770-<785

785-830

>830-8452+

2+

3+

2+

3+

2+36%EN207浅绿色DIW190-400

405-420

585-625

626-7105+

3.5+

2.5+

3+15%EN207绿色ML3190-400

630-660

800-915

660-670

780-9205+

3+

3+

2+

2+16%EN207蓝色IRD2190-400

785-830

830-17005+

2+

3+23%EN207黄/绿色IRD190-450

820-17205+

3+19%EN207绿色IRD5190-480

800-1790

820-950

>950-1400

>1400-17505+

5+

6+

7+

6+16%EN207绿色33TP2650-<655

>685-690

655-685

7第三节其他生物组织的光学特性

各种生物组织的光学性质可归结为如下的特性:1.光透过软组织比透过皮肤和硬组织容易一些,换言之软组织对光的吸收较弱。2.有色组织对光的吸收比无色组织大,这是因为有色组织含有较多色素3.有色组织对光的吸收具有波长选择性。34第三节其他生物组织的光学特性

各种生物组织的光学性质可归结为就可见光来说,若光的颜色和组织色素的颜色互为补色,则组织对光的吸收最多。故用蓝色的Ar+激光照射血红蛋白易于被吸收而使之形成血液凝结(凝血),对无色肿瘤注入具有与激光颜色互补的药物,使之更易于吸收光能来破坏肿瘤细胞。(光动力疗法)35就可见光来说,若光的颜色和组织色素的颜色互为补色,则组织对光图4-10比较了深部组织(皮下3mm以下与皮肤表层(0.4mm)以内)对不同光波的线性吸收系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