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发展史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20e524911d717cae580a15e0290def5/220e524911d717cae580a15e0290def51.gif)
![茶文化发展史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20e524911d717cae580a15e0290def5/220e524911d717cae580a15e0290def52.gif)
![茶文化发展史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20e524911d717cae580a15e0290def5/220e524911d717cae580a15e0290def53.gif)
![茶文化发展史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20e524911d717cae580a15e0290def5/220e524911d717cae580a15e0290def54.gif)
![茶文化发展史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20e524911d717cae580a15e0290def5/220e524911d717cae580a15e0290def5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茶文化发展史中国人最先发现和利用茶,茶最早是做食用和药用,茶作饮用则晚于食用、药用。饮茶始于何时?中国的饮茶普及于何时?如何饮茶?下面略加论述。史书中记载关于茶的最早记录与利用是在4800多年前的《神农本草经》,书中说道:“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神农是怎样发现茶叶的呢?传说,神农为人民治病,亲自尝试各种草木的功效。在煮水时,偶然有茶叶由枝头飘入锅内,竟发现茶水可用来治病。另一种传说,神农尝试草木治病的功效,误食一种有毒植物中毒“死”在树下,幸有茶树上的水滴入神农口中,因而得救。当然,这些仅是传说而已,但是后人仍尊称炎帝神农氏为“茶王”。茶之始,其字为“荼”,最早出现于唐代,从中唐时才从“荼”字分列出来称为“茶”“茗”。史书中记载与茶有关的文字有:茗、槚、苑、葭、诧。一、 饮茶始于西汉关于饮茶的起源,到目前为止是众说纷纭,争议未定。大致说来,有先秦说、三国说、魏晋说、西汉说。随着茶具的发展及制茶工艺的进步,饮茶也随之更加普及。从神农时代的吃茶到现代的品饮,茶历经3000---4000多年,经历了一品二啜三饮四喝五吃的阶段,从生理需求到追求精神享受的境界。二、 饮茶发展于三国两晋南北朝崇尚俭朴魏晋茶两晋南北朝时茶叶主要做为特殊的祭祀品,西周到西汉年间茶叶经历从种植到买卖的转变过程。当时只有帝王才有条件去喝茶,但在南北朝时已经产生从官家到百姓,从朱门到柴户的转变。这说明茶叶在百姓中已得到广泛使用。中国饮茶始于西汉有史可据,但在西汉时期,中国只有四川一带饮茶,西汉对茶作过记录的司马相如、王褒、杨雄均是四川人。两汉时期,茶作为四川的特产,通过进贡的渠道,首先传到京都长安,并逐渐向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陕西、河南等北方地区传播;另一方面,四川的饮茶风尚沿水路顺长江而传播到长江中下游地区。从西汉直到三国时期,在巴蜀之外,茶是供上层社会享用的珍稀之品,饮茶限于王公朝士,民间可能很少饮茶。南朝宋何法盛《晋中兴书》记:〃陆纳为吴兴太首时,卫将军谢安常欲诣纳,……安既至,所设唯茶果而已〃。西晋刘琨《与兄子南州刺史演书》有:〃吾体中烦闷,恒假真茶,可信致之〃。晋左思《娇女诗》有:〃止为茶苑剧,吹嘘对鼎砺〃。南朝宋刘义庆《世语新说•轻诋第二十六》记:〃褚太傅初渡江。……刺左右多与茗汁〃。又《纸漏第三十四》载:〃任问人云,此为茶为茗。〃两晋时期,江南一带,〃做席竟下饮〃,文人士大夫间流行饮茶,民间亦有饮茶。南朝梁萧子显《南方书•武帝本纪》:“我灵座上,慎勿以牧为祭。唯设饼、茶饮、干饭、酒脯而已,天下贵践,咸同此例。”意思是:在我去世的时候,切忌不要拿很多牲畜来祭祀我,只要放一些饼果,茶叶、米饭、酒就好了,天下人不论贵践和我一样。《释道该说续名僧传》:〃宋释法瑶,姓杨氏,河东人。……年垂悬车,饭所饮茶。〃《宋录》:〃新安王子鸾,豫章王子尚诣昙济道人于八公山,道人设茶茗。子尚味之曰:此甘露也,何言茶茗。〃后魏杨衡之《洛阳伽蓝记》卷三城南报德寺:〃(王)肃初入国,不食羊肉及酪浆等物。常饭鲫鱼羹,渴饮茗汁。……时给事刘镐,慕肃之风,专习茗饮。〃南朝宋山谦之《吴兴记》有〃乌程温度,出御苑〃,〃长兴啄木岑,每岁吴兴、昆陵二郡太守才茶宴会于此,有境会亭。〃南北朝时期,帝王公卿、文人道流,茶风较晋更浓。吴兴有御茶园,采茶时节二郡太守宴集,大概是督造茶叶,上贡朝廷。三、饮茶风俗成于中唐走向繁荣唐代茶唐朝当时为郡县制,有328个县,其中28个县以茶叶做为重大农业种植项目。唐代是中国茶叶史上第一个高峰期,生产总值达到最高,形成很大气候,分布15个省市。唐朝诗人白居易《琵琶行》:“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日浮梁买茶去。”浮梁是指江西上饶,是当时中国最大的茶叶集散地。从这首诗可以看出茶商更重于名利,把新婚的妻子放在家里,自己长途跋涉去江西上饶进货。说明了茶叶经历了从个人消费到茶商、茶贩的转变过程。消费群体的不断扩大,茶叶集散地的不断扩张,形成了销售买卖的局势,带动了饮茶区域的扩大。在唐朝还有很多诗词咏茶,例如:徐夤的《谢尚书惠蜡面茶》:“武陵春暖月初圆,采摘新芽献在仙。飞鹊印成香腊片,啼猿溪走木兰船,金槽和碾沉香末,冰碗轻含翠缕烟。分赠恩深知最异,晚铛宜煮北山泉。”意思是:春来的第一个月圆时,采摘的新茶要先敬仙人印制有飞鹊的茶饼来之不易,从千里迢迢运过来……中唐封演《封氏闻见记》卷六饮茶载:〃南人好饮之,北人初不多饮。开元中,泰山灵岩寺有降魔师,大兴禅教。务于不寐,又不夕食,皆许其饮茶。人自怀侠,到处煮饮,从此转相仿效,遂成风俗。……于是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穷曰竞夜,殆成风俗,始自中地,流于塞外。〃封演认为禅宗促进了北方饮茶的形成,唐代开元以后,中国的〃茶道〃大行,饮茶之风弥漫朝野,〃穷日竞夜〃,〃遂成风俗〃,且〃流于塞外〃。晚唐杨华《膳夫经手录》载:〃至开元、大宝之间,稍稍有茶;至德、大历遂多,建中以后盛矣。〃陆羽《茶经•云之饮》也称:〃滂时浸俗,盛于国朝两都并荆俞间,以为比屋之饮。〃杨华认为茶始兴于玄宗朝,肃宗、代宗时渐多,德宗以后盛行。陆羽《茶经》初稿约成于代宗永泰元年,定稿于德宗建中元年。《茶经》认为当时的饮茶之风扩散到民间,以东都洛阳和西都长安及湖北、山东一带最为盛行,都把茶当作家常饮料。《茶经》、《封氏闻见记》、《膳夫经手录》关于饮茶发展和普及的观点基本一致。开元以前,饮茶不多;开元以后,特别是建中(公元780)以后,举凡王公朝士、三教九流、士农工商,无不饮茶。不仅中原广大地区饮茶,而且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也饮茶。甚至出现了茶水铺,〃自邹、齐、泡、隶,渐至京邑城市,多开店铺,煎茶买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意思是从白县、邹县……哪怕至京城都有开茶店、茶铺、煎煮茶卖的,不管什么样的身份,只要投钱都可以取饮。这说明了唐代饮茶已经成为不可变更的习俗。《旧唐书•李玉传》:〃茶为食物,无异米盐,于人所资,远近同俗,既怯竭乏,难舍斯须,田闾之间,嗜好尤甚。〃意思是:茶于人如同米、盐一样不可缺少,对于田间农家,尤其嗜好。唐代是文明礼仪之邦,也是茶传播的高峰期。在唐代茶传至新疆、内蒙古、日本、韩国。日本女子出嫁时必须习茶道,象征女子比较贤慧;对于武士来说也象征一种民族精神。唐朝茶传至日本和韩国,是茶文化到文明礼仪的渗透传播。在《唐国史补》里记载:“常鲁公使西蕃,烹茶帐中,赞普问曰:此为何物?鲁公曰:涤烦疗渴,所谓茶也。赞普曰:我此亦有。遂命出之,此指此曰:此寿州者、此舒州者、此顾诸者、此蕲门者、此昌明者、此泡湖者。”意思是:文成公主下嫁松赞干布后,常鲁公到西蕃探亲,鲁公在帐蓬中煮茶,赞普看到后问:这是什么?鲁公得意的说道:这个可以去除烦恼也可解渴叫做茶。赞普看后道:我这边也有。后让随从把自己的茶茶拿出来,手指着说:这是寿州的、这是舒州的、这是顾诸的、这是蕲门的……这说明茶已传至新疆西藏地区,形成饮茶习俗。茶文化的雏形: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是中国茶圣一一唐代文学家陆羽撰写的。陆羽:字鸿渐,又名疾,于唐玄宗733—804年,湖北竟陵人,为茶叶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全书分上、中、下三卷,约7000多字,共十章,分“一之源”,“二之具”,“三之造”,“四之器”,“五之煮”,“六之饮”,“七之事”,“八之出”,“九之略”,“十之图”。陆羽原本是一孤儿,身体有缺陷个头矮小(佝偻),被一和尚收养。和尚卜卦给陆羽取名时,有鹭从天空飞过,和尚即将其取名为陆羽,字鸿渐。但是由于陆羽不愿做和尚,就告别了师父下山。下山后陆羽做过戏子,写过戏文,后被一县令看重送去学习。陆羽勤学,悟性高,又爱茶,他提出前人对茶的饮用方法“形如沟渠之弃水”,没有得到合理的利用。他创造了“纯饮法”即:炙一碾一罗,讲究三沸:一沸为85度;二沸茶末放进去搅拌;三沸茶起锅,最多可供三五人饮用。唐朝的“纯饮法”“煎茶法”奠定了茶艺的基础,是茶艺的雏形,是茶文化的里程碑。四、饮茶普及于宋代以后奢华富丽的宋代茶宋承唐代饮茶之风,日益普及,多为“斗茶”。宋徽宗赵佶不爱从政,则偏爱于:琴、棋、书、画、茶。当时臣子为讨好皇帝,多研究茶,拿好茶于他。宋徽宗对茶颇有研究,在《大观茶论》中序云:〃缙绅之士,韦布之流,沐浴膏泽,薰陶德化,盛以雅尚相推,从事茗饮。顾近岁以来,采择之精,制作之工,品第之胜,烹点之妙,莫不盛早其极。〃当代王安石善于议法,他在《议茶法》中写道:"夫茶是为民用,等于油盐,不可一日以无。”宋代王安石制定了茶的法规,如生产税、榷茶司等。在茶叶进入西藏、新疆时规定了榷茶司。从唐代的繁荣到宋代的奢华富丽,说明茶叶进入了规范时期。宋朝诗人苏轼《咏茶》:“武夷西边粟粒芽,前丁后蔡相宠加。争新买宠各出意,今年斗品充官茶。”说明当时赵佶爱茶已形成风气,所有的臣子们为了讨好他,每年拿最好的茶来讨他欢心,以讨一官半职的。唐宋时期茶文化从西南方一东南一东北一新疆一西藏逐渐形成,出现了“茶百戏”“点茶法”,即边注水边放茶末。宋朝诗人范仲淹被称为茶仙,他的《和章岷从事斗茶歌》中:“斗茶味兮轻醍醐,斗茶香兮薄兰芷。”意思是好茶要像酥油一样润滑,有兰花之香、幽香,香要细滑,幽远。茶香不是开泡就香气扑鼻的。说明宋代斗茶已经讲究茶的韵味和香气。“众人之醉我可清,千日之浊我可醒。屈原试与招魂魄,刘伶却得闻雷霆。”意思是:当每个人不知道生活的方向时我是清醒的,我知道我要做什么,屈原爱国之士爱国为什么以结束自己的生命以示爱国呢?刘伶你怎能整日饮洒浇愁来除以心愁,如果懂得饮茶你就不会终日沉醉而不醒。宋梅尧臣《南有嘉茗赋》云:〃华夷蛮豹,固日饮而无厌,富贵贫贱,亦时啜无厌不宁。宋昊自牧《梦梁录》卷十六〃鳌铺〃载:〃盖人家每日不可阙者,柴米油盐酱醋茶。〃自宋代始,茶就成为开门〃七件事〃之一。吴自牧《梦梁录》卷十六〃茶肆〃记:〃今之茶肆,列花架,安顿奇松异会等物于其上,装饰店面,敲打响盏歌卖,止用瓷盏漆托供卖,则无银盂物也。夜市于太街有东担设浮铺,点茶汤以便游玩观之人。大凡茶楼多有富室子弟,诸司下直等人会聚,司学乐器、上教曲赚之类,谓之〃挂牌儿〃。人情茶肆,本非以点茶汤为业,但将此为由,多觅茶金耳。又有茶肆专是王奴打聚处,亦有诸行借买志人会聚行老,谓之〃市头〃。大街有三五家靠茶肆,楼上专安着妓女,名曰〃夜茶坊〃,……非君子驻足之地也。更有张卖店隔壁黄尖嘴蹴球茶坊,又中瓦内王妈妈家茶肆名一窟茶坊,大街车儿茶肆,将检阅茶肆,皆士大夫期明约友会聚之处。巷陌街坊,自有提茶瓶沿门点茶,或朔望日,如遇吉凶二事,点送邻里茶水,倩其往来传语。又有一等街司衙兵百司人,以茶水点送门面铺席,乞觅钱物,谓之〃龊茶〃。僧道头陀欲行题注,先以茶水沿门点送,以为进身之阶。〃南宋都城临安(今杭州市)茶肆林立,不仅有人情茶肆、花茶坊、夜市,还有东担浮铺点茶汤,以便游观之人。有提茶瓶沿门点茶,有以茶水点送门面铺席,僧道头陀以茶水沿门点送以为进身之防。茶在社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当时出现过这样一种现象“长安酒价减百万,成都药市无光辉。”意思是:长安酒价大跌为什么呢?甚至药店也生意不景气,原来是人们相争饮茶,可做药用保健之用。这说明宋朝是饮茶的鼎盛时期。茶文化的盛行,使得茶艺也随之精巧展现。五、返朴归真明清茶陆游的《安国院试茶》:“日铸则越茶矣,不团不饼,而曰炒青,曰苍鹰爪,则撮泡矣。”越:即江南浙江绍兴一带。炒青:即绿茶。苍鹰爪:形状。撮泡:抓拿一把。说明茶叶已经进入转折期。明朝的蔡廷秀《茶灶石》:“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绿色建筑节能改造项目合同索赔处理协议
- 2025年度花艺师花卉种植基地花卉新品种引进合同
- 2025年国际货运代理服务及进出口贸易合同
- 现代简约风格在商业空间的应用研究
- 新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角的度量1听评课记录
- 2025年度新型城镇化道路施工劳务分包合同范本
- 2025年度建筑渣土运输环保达标服务合同范本
- 生物质能源的技术创新与政策支持路径
- 游戏内的激励机制如何推动玩家消费和产品盈利
- 2025年度装配式建筑构件生产与施工包工合同
- 【高中语文】《氓》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 T-WAPIA 052.3-2023 无线局域网设备技术规范 第3部分:接入点和控制器
- 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教学设计)-【中职专用】《世界历史》(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 金点子活动总结汇报
- 运动技能学习与控制完整
- 原料验收标准知识培训课件
- Unit4MyfamilyStorytime(课件)人教新起点英语三年级下册
- 物流运作管理-需求预测
- 《电机与电气控制(第三版)习题册》 习题答案
- 财务管理专业《生产实习》教学大纲
- 钢桁梁顶推施工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