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复习提纲xin_第1页
自然辩证法复习提纲xin_第2页
自然辩证法复习提纲xin_第3页
自然辩证法复习提纲xin_第4页
自然辩证法复习提纲xin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自然辩证法复习提纲1、 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和研究内容?学科性质:“自然辩证法”源自于恩格斯研究自然界和自然科学中的辩证法问题的重要著作《自然辩证法》。自然辩证法站在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高度上,研究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是科学技术研究的思想理论基础。自然辩证法不同于普遍的哲学原理,要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普遍规律去探索自然界、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科学技术研究活动中的一般规律,以及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自然辩证法作为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科学技术发展的概括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科学技术认识与实践中的应用,反映了哲学与具体科学的交叉性质,它不仅研究自然界,而且研究人和自然界的关系以及这种关系在人的思维中的反映和在人类社会中展开与发展的过程,是自然科学、技术科学、思维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具有综合性,交叉性和反思性的特点。研究内容:(1)马克思主义自然观。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总体看法。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是自然辩证法的重要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界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根本观点,它旨在对自然界的存在方式、演化发展以及人和自然界的关系,做出科学的说明。(2)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科学技术观是人们对科学技术的总体看法。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根本观点,反映了自然观与社会历史观的统一。(3)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科学技术方法论研究科学技术活动的一般性方法的性质与规律。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从辩证唯物主义立场出发,总结出分析和综合,归纳和演绎、从抽象到具体、历史和逻辑的统一等辩证思维形式,并且汲取具体科学技术研究中的创新思维方法等基本方法,对其进行概括和升华,形成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方法论。(4)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是从马克思的立场观点出发,探讨社会中科学技术的发展规律,以及科学技术的社会建制、科学技术的社会运行等的普遍规律。2、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内容及意义基本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主要观点:自然界是客观的、变化发展的物质世界;“物质在其永恒的循环中是按照规律运动的”;物质运动在量和质的方面是不灭的,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意识和思维是人脑的机能;实践是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界的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能动的活动,是人类存在的本质和基本方式;认识自然界要遵循客观性原则。(1)自然界是现在的和历史的自然界。(2)自然界是相互联系和变化发展的自然界。(3)用辩证思维方式认识自然界。意义:(1)实现了自然观史上的革命性变革。①扬弃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在更高的基础上实现了向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回归。②吸收了法国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经验反映论,克服了其只承认人的受动性而忽视其能动性等缺陷;吸收了德国唯心主义自然观的辩证法思想,客服其抽象地人的能动性等缺陷,实现了唯物性、辩证性、实践性和历史性的辩证统一。(2)为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①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主张实践是人有意识、有目的地对自然界的否定性活动,人的劳动实践使人在与其他劳动对象发生物与物自然关系的同时,还发生了人与人的社会关系,它是自然史与社会历史相统一的衔接点,使得自然界不仅是先在的自然界,而且是自然史和人类史相统一的自然界。②把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看成是共同遵循辩证法规律的统一的历史过程,主张自然史是社会史的基础,自然那史的发展和社会史的发展都受到统一的客观规律的支配,从而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3)位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提供了方法论基础。(4)位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融合奠定了理论基础。①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主张人来源于自然界且具有自然和社会的两重属性,人成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共同研究对象,从而为二者研究对象的融合奠定了基础。②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认为人类及其实践活动使得自然科学进入人的生活并与人类社会形成了现实的历史的关系,也和社会科学发生了关联,从而为二者研究内容的融合奠定了基础。③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主张“一个运动形式是从另一个中产生出来”的。3、系统自然观及系统方法论。系统自然观是关于自然界的存在及其演化的观点,是以系统科学等为基础,对自然界系统的存在方式和演化规律的概括和总结,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发展的当代形态之一。观点:自然界是简单性和复杂性、构成性与生成性、确定性与随机性辩证统一的物质系统。系统是由若干要素通过非线性相互作用构成的整体,它具有开放性、动态性、整体性和层次性等特点;系统以进化和退化相互交替的形式不可逆的演化着,进化是系统以对称性破缺为路径的有序化过程,分叉和突现实其演化的基本方式,开放、远离平衡态、非线性作用和涨落等构成其演化机制;自然界经历着“混沌-有序”不断交替的循环过程。4、 科学发展的模式和动力?马克思认为科学的发展表现为渐进与飞跃的统一,分化与综合的统一,继承与创新的统一。(1)渐进与飞跃的统一。科学发展的渐进形式就是科学进化的形式,主要指在原有科学规范、框架之内科学理论的推广、局部新规律的发现,原有理论的局部修正和深化等。科学发展的飞跃形式就是科学革命形势,主要指科学基础规律的新发现,科学新的大综合,原有理论框架的突破,核心理论体系的建立等。对科学史的研究表明,科学总是在一定理论框架内的相对稳定时期和更新某一理论框架的剧烈变化时期交替发展的。(2)分化与综合的统一。分化是指事物向不同的方向发展、变化,或统一的事物变成分裂的事物,综合则是指不同种类不同性质的事物组合在一起。人类认识自然的途径就是用分析-综合-再分析-再综合的方法去无限接近它。科学史上每一次分析和综合都标志着人类认识自然的进步。综合是科学在不同范围、不同层次上结合为有机整体,形成更为深刻、更具有普遍性的理论,从而可以更为全面、深入的认识自然界。(3)继承与创新的统一。继承是科学技术发展中的量变,它可使科学知识延续、扩大和加深。科学是个开放系统,它在时间上有继承性,在空间上有积累性。只有继承已发现的科学事实、已有理论中的正确东西,科学才能发展,不断完善,继续前进。创新主要表现在比较正确的理论代替错误的理论,错误的理论被扬弃,它是科学发展中的质变,是整个科学理论体系的重大变革。只有在继承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才能使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出现新的飞跃,引起科学发展中的质变。创新是继承的必然趋势和目的。5、 创新思维方法。创新是科学技术研究的不竭动力和灵魂。创新思维就是思维要素的辩证组合与重新配置。科学技术研究的创新除了辩证思维形式之外,还体现为收敛性和发散性、逻辑性与非逻辑性、抽象性和形象性的对立统一等辩证思维特征。(1)思维的收敛性。能够使思维集中于一个方向,是指从已知各种信息中沿着同一目标、方向产生逻辑结论,寻求正确答案的一种有方向、有范围、有条例的思维方式。(2)思维的发散性。是指从一个目标出发,沿着各种不同的途径去思考,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特征,也可以从某一起点出发,把思维放射出去,自由驰骋,去思考各种可能的发展方向,与思维的收敛性相对。(3)思维收敛与发散的辩证统一。二者对立统一,具有互补性,不可偏废。需要在二者之间保持思维的张力,在收敛中注意发散,在发散中注意收敛。科学技术的创造性过程更多体现了思维的收敛与发散的综合性。实践中的创造性思维常常表现为发散与收敛的对立统一。(4)逻辑性。创造过程包括演绎、归纳、类比推理等逻辑性思维过程和方法的运用,指在创造性过程中离不开逻辑思维的运用(5)非逻辑性。指创造的行动者往往并不遵循逻辑的格式和常规过程,而在某种状态下突然找到了直接指向问题解决的答案的思维,这种思维没有逻辑格式,并不固定,在某种状态下会突然接通已知与未知的联系渠道。6、 观察、实验与理论的关系。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论,借助现代科学研究,吸取现代科学哲学发展中积极地成分,提出了观察、特别是实验和理论有双向相互作用的观点。在科学发展中,实验相比理论,实验的实践性更强,具有更为基础的地位;实践比理论总是更为积极和活跃,实验的新发现不断推动理论的进步,修正理论,指导理论的发展;同样,理论一旦建立,就规范着实验,为实验的设计提供理论框架和指导,使得实验更具有理性的色彩。观察、实验与理论的三螺旋生命之缠绕和相互作用,才是科学实践的真实过程。观察、实验和理论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多样性关系,在不同的科学中,理论和实验有不同的相互关系。只有采取这种演化的观点,过程的观点和多样性的观点,才是较为正确地、全面地反应了观察、实验和理论的真实关系。7、 技术构思、技术设计和技术试验三者的关系。(1)技术构思是指在技术研究与开发中,对思维中考虑的设计对象进行结构、功能和工艺的构思。技术构思方法包括经验方法和科学方法。技术构思的经验方法是在劳动者的直接经验的基础上,以原有的技术或产品为基础,渐进的改进技术的方法,包括模仿创新和技术改制两类。科学方法是以科学知识和实践的理论成果为基础进行技术构思,主要有原理推演法、科学实验提升法、模型模拟法、移植法。(2)技术设计(技术发明)。是创造人工自然物的方法。技术的发明是人类在自然客体的基础上,利用自然物质、能量和信息,创造出来的原本自然没有的人工创造物。技术发明方法尽管多种多样,但其精髓仍然离不开辩证思维和生活实践,需要在不同方法之间保持思维张力,才能产生有效和优化的技术发明,建构与天然自然和谐的、合理的人工自然。(3)技术试验是在应用研究或技术开发中,对技术思想、技术设计、技术成果进行探索、考察、检验的实践活动。它也把技术设计、构思转化为物质对象的技术检验的实践活动。科学实验是在实验室中的过程,是在理想试验条件下进行的;而技术试验则要把所实验的对象放置到尽可能恢复到现实的情况下进行,以使被实验对象可以运用到现实实践中去。技术构思通常是从原理出发判断一个方案的可行性,技术构思能行也就是通常我们说的理论上可行,得到的是思想或者大致方案;有了技术构思需要进一步细化细节以得到技术方案(产品),解决细节问题及具体问题,这个过程叫设计,得到的是样品;实验是对设计的样品进行检验,验证构思的正确性。8、 技术思维及其特点技术思维是工程师进行技术活动和工程建构活动的思维。与科学思维相比,技术思维的特点:(1)科学思维更关注普遍性;技术思维更关注可行性。科学关注那种其他情况均同条件下的无例外的理论建构,似乎这样才可以成为理论;技术思维更关注某种设计或工程是否在现实约束下可以实行。(2)科学思维更关注创造性;技术思维更关注价值性。科学的发现一定要求是人类的以往认识没有达到;技术思维并不特别关心这项技术是否第一次被发明,而是关注这项技术在使用总的相对价值大小。(3)科学思维没有限制,可以任凭思维跳跃发展;技术思维是限制性思维,是在已有原理的基础上思考如何通过现有条件或改造条件从而实现它。(4)技术思维是联系性思维,它一方面要连通科学的理论,另一方面要联系技术的实际,是两极思维,技术思维要求“顶天立地”。9、 如何看待科学技术对人的异化和对自然的异化?在马克思学说中,劳动和技术的异化在以下几方面:一是资本家一味追求剩余价值,在加紧剥削工人阶级的同时,加紧掠夺自然资源,结果在破坏了作为劳动者的人本身的劳动力的同时,也破坏了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界;二是机器技术表现为资本剥削劳动者的手段、统治工人阶级的力量、占有剩余价值的工具,结果使机器技术成为同工人阶级对立的力量,机器技术在给资本家创造巨额财富的同时,给工人阶级带来了贫困和灾难;三是机器技术严重压抑工人的自主性,工人操纵机器变成了机器操纵工人,工人逐渐成为机器技术的附属物,日益丧失自由,被机器的节奏和需要所统治。马克思认为,技术已经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的一种异己力量,既压制、排挤、掠夺、剥削和控制工人及其劳动,又压榨、剥削、奴役自然,成为人发展的桎梏。10、如何保障科学技术在社会中健康持续地进行?科学技术的社会体制是其社会建制中的一部分,是在一定社会价值观念的在支配下,依据相应的物质设备条件形成的一种社会组织制度,旨在支持推动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和利用。(1)科学技术的经济支持体制。建立相关科研经费制度,保证政府拨款,扩大科学基金,激励企业资助,建立合理的科研经费来源。(2)科学技术的法律保障制度。科学技术活动离不开法律保障。新的科学技术体制需要以法律的形式加以确认:以市场为引导的科学技术活动良好秩序的建立需要法律的指引,科学发现的优先权以及技术发明的专利权需要法律的保障,科学技术纠纷需要有法律的解决,科学技术活动引起的新的社会关系需要有法律的调整。(3)科学技术的交流传播体制。完善科学技术的交流传播体制,必须建立各种学会,推动科学技术共同体的交流与合作;必须创办各种期刊、杂志、会报,发布研究报告和论文;必须进行同行评议、专家评审、进行奖励,激励科学技术人员创造和创新;必须完善科学技术中介服务体系。(4)科学技术的教育培训体制。是保障科学技术人才不断成长的基本条件。(5)科学技术的行政领导体制。国家为了让指导、支持与组织科学技术活动,必须建立有关的组织机构,以规划、统筹科学技术的教育、科研及经费使用、发展战略以及企业的研究与发展方向。11、为什么要对科技工作者进行伦理规范?(一)科学共同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