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秦皇岛市2021届新高考三诊地理试题含解析_第1页
河北省秦皇岛市2021届新高考三诊地理试题含解析_第2页
河北省秦皇岛市2021届新高考三诊地理试题含解析_第3页
河北省秦皇岛市2021届新高考三诊地理试题含解析_第4页
河北省秦皇岛市2021届新高考三诊地理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北省秦皇岛市2021届新高考三诊地理试题一、单选题(本题包括2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2016年4月,国务院批复了《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根据该规划,到2020年,基本建成经济充满活力、生活品质优良、生态环境优美的国家级城市群;到2030年,实现由国家级城市群向世界级城市群的历史性跨越。2019年4月8日,国家发改委网站公布的《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再次指出开展《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根据图表资料,完成下面小题。中国主要城市群发展概况比较成渝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城市数量16251414人口(亿)0.21.50.71.1GDP(万亿)4.814.77.67.5人均GDP(万)5.19.810.96.8面积(万平方公里)18.521.211.121.5人口密度(人/平方公里)514708631512城镇化率(%)53.4868.4784.1262.721.成渝城市群与东部沿海三个城市群相比具有的优势有()①拥有两个国家中心城市,有很强的辐射带动作用②城镇化率较低,可以为国家推进新型城镇化起到示范作用③地处西部腹地,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平台④产业基础雄厚,是泛亚欧的重要节点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2.成渝城市群要成为世界级城市群,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有()①核心城市之间缺乏深度合作②对外通达性较差,缺乏高端发展平台③地区GDP增速太慢,还需提速④区域中心城市太少,需要多升级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答案】1.B2.A【解析】1.①成渝城市群拥有两个国家中心城市重庆和成都,但是东部沿海城市群中京津冀城市群也同样拥有北京和天津两个国家中心城市,所以①不是成渝城市群与东部沿海三个城市群相比具有的优势,故①错误。②通过表中数据可以看出,成渝城市群与其他城市群相比,城镇化率较低,可以为国家推进新型城镇化起到示范作用。这是成渝城市群与东部沿海三个城市群相比具有的优势,故②正确。③成渝城市群地处西部腹地,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平台,故③正确。④与东部沿海三个城市群相比,成渝城市群发展较晚,产业基础较薄弱,故④错误。综上正确的有②③,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B。2.成渝城市群要成为世界级城市群,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有()①川渝分治之后很长时间,两地竞争激烈,两个核心城市重庆和成都之间缺乏深度合作,故①正确。②交通不便是限制成渝城市群发展的历史因素,技术发展水平低,缺乏高端发展平台,故②正确。③成渝城市群的GDP增速虽然低于东部三大城市群,但是依然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地区GDP增速较快,故③错误。④区域中心城市的数量要根据当地实际来设定,不一定数量要多,区域中心城市有两个,并不少,故④错误。综上,①②是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本题正确答案为A。2.慕尼黑郊区农业被认为是创意农业的经典,其主要内容为文化休闲、环境保护和生态农业,被称为“绿腰带”。绿腰带项目实施的目的是保持农业用地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种植与当地生态环境相符的农作物,为城市居民提供优质的农产品和适宜的休闲场所。据此完成下列问题。1.发展绿腰带项目的前提是当地拥有A.高度发达的交通网B.都市居民的消费需求C.充足的剩余劳动力D.掌握现代科技的农民2.与一般郊区农业相比,绿腰带农产品的突出优势在于A.种类多B.形式新颖C.新鲜度高D.品质佳【答案】1.B2.D【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农业区位因素及突出优势,意在考查学生阅读材料,获取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难度一般。1.绿腰带主要内容为文化休闲、环境保护和生态农业,发展绿腰带项目的前提是当地拥有都市居民的消费需求,B对。发达便利的交通线、充足的剩余劳动力、掌握现代科技的农民不是主要因素,A、C、D错。故选B。2.与一般郊区相比,绿腰带最大限度地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农产品的突出优势在于品质,D对。种类、成本、新鲜度不是突出优势,A、B、C错。故选D。【点睛】绿腰带主要内容为文化休闲、环境保护和生态农业,发展前提是当地拥有都市居民的消费需求。最大限度地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农产品质量好。绿腰带项目保持农业用地,土地利用类型没有改变。3.2014年冬季,我国某科研团队在大兴安岭北部某实验区选择三种典型森林类型,观测近10场降雪的林内积雪深度,总体表现为杨桦次生林>兴安落叶松林>樟子松林。完成下面小题。1.该科研团队开展观测的实验区地带性植被是A.常绿阔叶林 B.落叶阔叶林C.针阔混交林 D.针叶林2.影响实验区内三种林型林内积雪深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降雪总量 B.山地坡向 C.林内风速 D.林冠截留【答案】1.C2.D【解析】1.材料信息表明,我国某科研团队在大兴安岭北部某实验区选择三种典型森林类型分别是杨桦次生林、兴安落叶松林、樟子松林,其中杨树和桦树属于落叶阔叶林,兴安落叶松林和樟子松林属于针叶林,因此该科研团队开展观测的实验区地带性植被是针阔混交林,选项C符合题意,排除A、B、D。2.因为三种森林类型位于同一实验区,因此降雪总量相似,山地坡向相似,因此降雪总量和山地坡向不是影响实验区中积雪深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排除A、B。林内风速与森林密度、枝叶的茂密程度有关,樟子松林为常绿针叶林,杨桦次生林和兴安落叶松林为落叶林,冬季枝叶茂密程度樟子松林最高,风速应最小,积雪不易被风吹走,积雪深度应最深,而题意表明,樟子松林的积雪深度最小,因此林内风速不是导致积雪深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排除C。由于杨桦次生林为次生林,林木密度较小,冬季落叶,树冠截留积雪较少,林内积雪深最深,兴安落叶松林林木密度比较大,冬季也落叶,但树冠截留比杨桦次生林稍多,林内积雪深度较小,樟子松林为常绿针叶林,树冠截留积雪最多,导致林内积雪深度最小,因此影响实验区内三种林型林内积雪深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林冠截留,选项D符合题意。【点睛】次生林是原始森林经过多次不合理采伐和严重破坏以后自然形成的森林。与原始林一起同属天然林,但它是在不合理的采伐、樵采、火灾、垦殖和过度放牧后,失去原始林的森林环境,为各种次生群落所代替。4.张家界地貌以独特的砂岩地貌而著称。武陵源景区内的天生桥,是由一块厚约5米的天然石板,横空“架”在两座山峰之间构成,被称为“天下第一桥”。读下面两图完成下面小题。1.“天生桥”形成的地质过程依次是A.固结成岩-地壳抬升-风化侵蚀-重力崩塌B.岩浆侵入-地壳抬升-风化侵蚀-重力崩塌C.固结成岩-风化侵蚀-重力崩塌-地壳抬升D.变质作用-地壳抬升-风化侵蚀-重力崩塌2.有关天生桥的叙述正确的是A.欣赏要把握时机 B.属于冰川遗迹C.化学溶蚀作用强烈 D.处于地貌演变的峰墙阶段【答案】1.A2.D【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地质作用知识。1.由题干“张家界地貌以独特的砂岩地貌而著称”可知,“天生桥”由沉积岩组成,形成过程是先沉积固结成岩后地壳抬升,抬升到地表后才能受外力作用,受外力作用中风化作用和侵蚀作用影响,最后受重力崩塌作用形成。岩浆侵入形成岩浆岩,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均不符合题意。故选A。2.天生桥不随时间变化景观发生变化,所以天生桥的欣赏不需要把握时机,A错;天生桥主要受风力和流水作用为主,无冰川作用,不属于冰川遗迹,B错。天生桥主要以砂岩组成,不是石灰岩,流水溶蚀作用弱,C错。结合演变过程图和照片判断,天生桥侵蚀情况与峰墙阶段相似,所以天生桥还处于地貌演变的峰墙阶段。故选D。5.农作物覆盖度反映了农作物进行光合作用面积的大小以及农作物生长茂盛的程度,我国华北平原光热资源丰富,同一农业耕作区内,不同农作物的覆盖度差异明显。图4示意华北平原某地农作物覆盖度变化趋势。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夏季农作物覆盖度大于春季农作物覆盖度,其原因最可能是A.两个时期农作物不同,其植株密度、叶片大小、植茎高度不相同B.两个时期太阳光照差异显著,农作物光合作用强度不一样C.4、5月份华北地区有春旱,影响了农作物生长D.由施肥、灌溉等人为因素导致的2.与前后两个波峰对应的农作物分别是A.春小麦与冬小麦 B.冬小麦与玉米 C.春小麦与高粱 D.水稻与棉花【答案】1.A2.B【解析】1.农作物覆盖度反映了农作物进行光合作用面积的大小以及农作物生长茂盛的程度。夏季农作物覆盖度大于春季农作物覆盖度,其原因最可能是两个时期农作物不同,其植株密度、叶片大小、植茎高度不相同,A对。太阳光照差异不影响光合作用面积大小,B错。4、5月份华北地区有春旱,现在农业灌溉系统完善,不是农作物覆盖度低的主要原因,C错。由施肥、灌溉等人为因素在春季、夏季都存在,不是差异的主要原因,D错。2.图示为华北地区,主要农作物是冬小麦和玉米。6月份冬小麦收获,新播种作物玉米还未成长起来,农作物覆盖度低。与前后两个波峰对应的农作物分别是冬小麦与玉米,B对。春小麦生长在东北地区,华北地区抽水,水稻不是主要作物,A、C、D错。点睛:农作物覆盖度反映了农作物进行光合作用面积的大小以及农作物生长茂盛的程度。夏季农作物覆盖度大于春季农作物覆盖度,主要是两个时期农作物不同,其植株密度、叶片大小、植茎高度不相同。华北地区主要农作物是冬小麦和玉米。6.燕山山脉以南地区在第四纪发生山区、平原分异,以山前断裂为界,山区隆升、山前地区下降,是冲积扇发育的地点.下图为燕山山前构造单元图(左图)和Z地钻孔沉积物垂直剖面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燕山缓慢隆升时期对甲河流的影响有A.流量减少 B.汛期变长 C.流程变短 D.泥沙增加2.山前平原的主要形成过程A.褶皱—一断裂下陷——流水堆积 B.断裂——褶皱—一隆升——流水侵蚀C.断裂下陷——褶皱——流水堆积 D.褶皱——断裂—一下陷——流水侵蚀3.Q1至Q4沉积层形成时期Z钻孔河段水流速度最缓的为A.Ql B.Q2 C.Q3 D.Q4【答案】1.D2.A3.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地质作用及其影响。1.山区隆升、山前地区下降,燕山成为东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增多,河流流量加大,落差增大,水流速度加快,侵蚀作用加强,冲积扇发育,泥沙含量增加,位置没有变化,汛期和流程不会有变化,D正确。2.山前断裂带南北两侧均有褶皱,故先出现褶皱现有断裂,材料中指出以山前断裂为界,山区隆升、山前地区下降,是冲积扇发育的地点,故下陷后沉积,A正确。3.流速比较快,沉积的物质以颗粒大的物质为主,它的重力比较大,不容易携带。而流速减慢,沉积的物质颗粒较小,黏土颗粒最小,故Q2水流速度最缓,B正确。【点睛】沉积物颗粒的大小与流速关系密切.一般来说,河流上、中游因坡降大,流速快,沉积物颗粒大;下游坡降和流速均小,沉积物颗粒细小.河流中心流速大,岸边流速小(特别是凸岸),岸边的沉积物颗粒较中心的小.在时间上,洪水期间因流速大,沉积的物质颗粒粗大;平水期流速小,沉积的物质颗粒细小,结果表现在沉积物垂直剖面中,粗、细沉积物成层分布.这种由于河流流速的有规律变化,其搬运物按颗粒粗、细在空间上有规律地分离沉积的现象,叫做河流搬运、沉积过程中的机械分选作用.7.温带雨林是指在中纬度高雨量地区生长的针叶或阔叶森林,温带雨林在很多方面与热带雨林相似。W岛(下图)温带雨林广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W岛温带雨林中针叶树种占绝对优势,阔叶树种较少,其主要原因是A.阴雨冷湿,年均温较低,光热不足 B.土壤贫瘠,土层浅薄,植物种类少C.纬度高,且受冬季风影响大,气温低 D.人类对阔叶树砍伐数量比针叶树多2.与亚马孙热带雨林相比,W岛的温带雨林A.树木年轮现象更显著 B.生物多样性更加丰富C.土壤的腐殖质层更薄 D.植物的垂直分层更多【答案】1.A2.A【解析】【分析】1.该地常年受西风带影响,又有地形抬升,多地形雨,且沿岸有暖流流经,增温增湿,该地为温度海洋性气候,全年降雨天数多,光照少。又因纬度较高,热量不足,因此该地的热量和光照等自然条件无法满足阔叶林的生长,可以进一步推测,该地应该为阴雨冷湿的环境,故A正确。温带雨林,枯枝落叶多,气温低,分解慢,土壤肥沃,土层深厚,B错误;冬季受西风影响大,不是冬季风,C错误;受自然因素影响大,人类砍伐不是主要原因,D错误;故选A。2.热带雨林全年高温多雨,树木生长快,年轮稀疏;温带雨林气候树木在一年内生长期变化显著,甚至到冬天内还能停滞,年轮密集,树木年轮现象更显著,A正确。热带雨林生物多样性更加丰富,植物的垂直分层更多,降水丰富,气温高,淋溶作用强,土壤的腐殖质层更薄。故选A。8.“收缩型城市”是指城市人口流失、失去活力的现象。人口流失和经济衰退是判断城市收缩的主要指标。中国东北地区和长江经济带的收缩最为严重,且集中出现了“市区—市辖区”双收缩的现象(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关于图中收缩型城市的叙述,正确的是A.东北地区共有11个 B.西南地区个数较多C.全是资源型城市 D.多属于结构性危机收缩2.长江经济带的收缩城市应对“收缩”的有力措施有①出台优惠政策,吸引各类顶尖人才②趋利避害,打造优美宜居的城市环境③优先配置主城区公共交通设施④发展文化旅游业,增强市民的幸福感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答案】1.D2.A【解析】【分析】1.读图,结合图例,我国收缩城市最多的是东北地区,越过了11个,A错误;西南地区个数较少,B错误;长三角地区是由于高速城镇化导致城市“收缩”,不是资源型城市,C错误;主要是生产与消费和供给与需求之间矛盾引发的,多属于结构性危机收缩,D正确;故选D。2.“收缩型城市”是指城市人口流失、失去活力的现象。长江经济带的收缩城市应对“收缩”的有力措施应能吸引人口流入,出台优惠政策,吸引各类顶尖人才,①正确;趋利避害,打造优美宜居的城市环境,有利于留住人口,②正确;优先配置主城区公共交通设施和发展文化旅游业对吸引人口流入影响较小,③④错误。故选A。9.兴凯湖是中俄边界上的湖泊,由大小两湖组成,仅涨水时相通。两湖之间有宽约1千米的天然沙坝(沙坝上生长着茂密的森林),在特定时间,该区域常见“大湖波浪滔天,小湖温柔恬静”的奇特现象。结合图文信息,完成下面小题。1.该区域出现“大湖波浪滔天,小湖温柔恬静”奇特现象的时间最有可能是A.夏季 B.秋季 C.春季 D.冬季2.关于图中沙坝相关特征描述正确的是:①沙坝出露的面积夏季大于冬季②沙坝夏季的增长速度大于冬季③沙坝可净化水质,改良土壤④沙坝北侧植被比南侧长势更好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④【答案】1.A2.C【解析】1.由“大湖波浪滔天,小湖温柔恬静”这句话可知这种现象出现在该湖泊的降水量比较大的时期即该湖的主汛期,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兴凯湖东部距离日本海的距离比较近,该湖深受东南季风的影响,因此可知该湖泊的主汛期出现在夏季,其夏季降水量最大,因此可知该区域出现“大湖波浪滔天,小湖温柔恬静”奇特现象的时间最有可能是夏季,可知BCD错误,故A正确。2.该湖冬季为枯水期,冬季湖泊的水位比较低,沙坝出露的面积在冬季时大于夏季的,可知①错误;该湖泊冬季为枯水期,夏季为汛期,夏季入湖径流比冬季大,夏季河流的泥沙携带量大于冬季,夏季入湖泥沙量大于冬季,因此可知夏季湖泊中的沙坝的增长速度快于冬季,可知②正确;湖中的沙坝可以吸附水体中的部分污染物,起到净化水体的作用,来自陆地的泥沙的有机质的含量较大,具有一定土壤改良的作用,可知③正确;读图可知沙坝北侧的湖泊面积较小,在枯水期,沙坝北侧的湖泊水位会急剧下降,枯水期沙坝北侧的植被比较缺水,因此可知沙坝南侧植被比北侧长势更好,可知④错误,可知ABD错误,故C正确。【点睛】第2题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兴凯湖位于季风区,夏季降水量比较大,夏季为丰水期,冬季降水量比较小,冬季为枯水期。10.示意图能反映大气运动状况。下图是“中高纬地区大气环流示意图”,图中甲处所示的气压带是A.副热带高气压带 B.赤道低气压带C.极地高气压带 D.副极地低气压带【答案】A【解析】【详解】甲处气压带气流下沉,应该是高气压带,BD错误;图是“中高纬地区大气环流示意图”,根据图中极锋的位置可以判断,图中来自甲处的气流在极锋处成为上升气流,说明来自甲处的气流是温暖的暖气团,则甲处高气压带位于中纬度,应该是副热带高气压带,A正确,C错误。故选A。11.歙砚制作技艺已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制作材料歙砚石一般需要5-10亿年才能形成,绝大部分出产于安徽歙县附近的龙尾山。上世纪80年代中期,歙砚制作产业进入全国制砚行业前列,其产品大量出口创汇。目前该产业面临发展危机,急需加大保护力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上世纪80年代,歙砚能够大量出口创汇主要得益于A.历史悠久,深受客户喜爱 B.网络发展,销售渠道通畅C.政策扶持,产业发展迅速 D.工艺改进,产品质量优良2.目前歙砚制造行业面临消失危机,其原因最可能是A.产品竞争激烈 B.歙砚原料奇缺C.工艺流程复杂 D.生产成本剧增3.为保护和传承此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A.加大投入,扩大生产规模 B.培养人才,传承中华文化C.加强宣传,拓宽销售市场 D.改进技术,降低生产成本【答案】1.C2.B3.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工业区位条件的变化。1.历史悠久,是一直存在的状态,不符合80年代的特有性,故A错误;80年代并未实现网络渠道销售和改进工艺,故B、D错误;根据材料“上世纪80年代中期,歙砚制作产业进入全国制砚行业前列”,结合时间信息,80年代为改革开放提出时期,借此契机歙砚制作产业出口创汇,故C正确。2.材料中未体现同行业竞争和生产成本剧增的相关信息,故A、D错误;工业流程复杂是一直存在的问题,不是现在才有,故不符合题意,故C错误;由材料“其制作材料歙砚石一般需要5-10亿年才能形成,绝大部分出产于安徽歙县附近的龙尾山”可知,生产材料独特,面临危机的原因是原料的奇缺,故B正确。3.该产业原料奇缺,故不适合大规模生产,故A错误;加强宣传拓宽市场对于非物质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意义不大,故C错误;改进技术,降低生产成本,可提高效益,但对非物质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意义不大,故D错误;保护和传承此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重在其生产的工艺的传承,故培养人才,传承中华文化,才可以有效保护非物质文化,故B正确。12.冬雨率是指冬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总量的比重。下图为我国部分区域冬雨率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根据图示冬雨率的分布推测台湾冬季主导风向是A.东北风 B.西北风C.东南风 D.西南风2.暖流对台湾地区增温最显著的季节是A.春季 B.夏季C.秋季 D.冬季【答案】1.A2.D【解析】【分析】1.读我国台湾地区冬雨率分布示意图可知,台湾岛的冬雨率由东北向西南递减,说明冬季给当地带来降雨的盛行风为东北风,东北风从海洋上吹来,给东北海岸带来丰富降水,向西南水汽减少,降水减少,A符合题意,排除B、C、D。故选A。2.北半球冬季,与南方相比,北方纬度高,正午太阳高度低,白昼时间长,获得的太阳辐射南北差异大,且寒冷的冬季风对北方影响更大,使得南北温差大,南北海洋水温差异大,使得流经台湾岛附近的日本暖流与沿岸的气温相差大,从而暖流对台湾地区增温最显著,D符合题意;北半球夏季,南北温差小,使得流经台湾岛附近的日本暖流与沿岸的气温相差小,从而暖流对台湾地区增温不显著,B不符合题意;春季和秋季为过渡季节,流经台湾岛附近的日本暖流与沿岸的气温相差不是最大的,因此暖流对台湾地区增温不是最显著的,A、C不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状况(海陆位置、下垫面反射率和热容量性质、地形、地势;洋流);人类活动。13.荷兰全年平均降水量与蒸发量分别为760mm和550mm,降雨量年内分布较为均匀,而蒸发量则集中于4至9月期间。荷兰1/4土地海拔不到1米,筑堤拦海和排涝在1000多年的荷兰治水历史中成为整个国家的重要活动,开始时雨水完全可以依靠重力排放入海,后来则需依靠动力。下图为公元1000年以来荷兰西部区域陆地下沉与海平面上升情况。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荷兰需要依靠动力才能排水入海的时间大约起始于A.1100年 B.1400年C.1600年 D.1900年2.为防涝,荷兰一年中雨水排放的旺季往往是A.每年9月至来年3月 B.每年5月至9月C.每年上半年时间 D.每年下半年时间3.目前荷兰又将围垦的一些低地退陆还海,其主要目的是A.增加海域,开发海洋资源 B.维护沿海湿地生态系统C.减少风暴潮对沿海低地侵害 D.大力发展沿海旅游业【答案】1.C2.A3.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降水量与蒸发量及地势与水位的关系,意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1.只有陆地高于海平面,才能完全依靠重力排水入海,从图中可以看出1100年陆地完全高于海平面,可以靠重力排水,A错。1400年陆地低于涨潮水位,但高于落潮水位,落潮时可以自流排水,B错。1600年开始陆地低于落潮水位,需要依靠动力才能排水入海,C对。1900年完全依靠动力才能排水,但不是开始时间,D错。故选C。2.由材料可知,荷兰的降雨量年内分布较为均匀,而蒸发量则集中于4至9月期间,则从10月到次年3月降水转化为径流的较多,故选A。3.将围垦的陆地退陆还海,可以更好的维护沿海湿地生态系统,与海洋资源开发关系不大,筑坝造陆可以更好的防范风暴潮,大力发展沿海旅游与退陆还海关系不大,故选B。14.赛里木湖被称作“大西洋的最后一滴眼泪”,艾比湖是新疆第一大咸水湖。湖泊补给系数是湖泊流域面积与湖泊水面积之比,赛里木湖和艾比湖的补给系数分别为3.1和97.0。下图为天山山脉部分地区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由图可知()A.赛里木湖地区海拔低于艾比湖地区 B.赛里木湖和艾比湖均为外流湖C.艾比湖位于准噶尔盆地的较低处 D.高峻山地有利于大西洋水汽进入2.相比艾比湖,赛里木湖盐度较低的原因是其()①降水较多②地势较高,气温较低,蒸发较弱③补给系数低,水源补给区面积大④河流注入较少,周边汇入的可溶性盐类物质少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3.赛里木湖水位高度多年来基本保持不变,则其多年湖面平均蒸发量()A.等于湖面平均降水量 B.接近湖面平均降水量与流域年均径流量之和C.小于流域年均降水量 D.小于流域平均蒸发量【答案】1.C2.D3.B【解析】【分析】本题以赛里木湖和艾比湖为背景材料,考查了世界的河流与湖泊的相关知识,考查了考生获取解读地理信息、调动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1.读图可知赛里木湖位于多条大河的河源地带,而艾比湖处于河流的中下游地带,由此可知赛里木湖湖区的海拔比艾比湖湖区的海拔高,故A错误;读图可知赛里木湖和艾比湖都为内流湖,故B错误;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艾比湖位于准噶尔盆地,由图可知艾比湖的西南方向有多条河流注入该湖泊,可知该区域的地势比较低,故C正确;高大的山体会阻挡大西洋水汽由西向东的运动,故D错误。故选C。2.读图可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赛里木湖位于西风的迎风坡处,地形雨较多,艾比湖地处大陆内部,海洋水汽难以到达,气候较为干旱,降水较少,可知①正确;由第1题解析可知赛里木湖的海拔比艾比湖的海拔高,赛里木湖湖区的气温较低,蒸发较弱,可知②正确;由题中的材料信息可知赛里木湖的补给系数为97.0,而艾比湖的补给系数为3.1,可知赛里木湖的补给系数高于艾比湖,可知③错误;赛里木湖的周边河流汇入的可溶性盐类物质少,盐度低,可知④正确,可知ABC错误,故D正确。故选D。3.若其多年湖面平均蒸发量等于湖面平均降水量的话,再加上流域内的入湖径流量,那么其湖泊的水位是会上升的,故A错误;由题干可知赛里木湖水位高度多年来基本保持不变,说明该湖泊的水位基本稳定,若其水位基本稳定,那么其多年湖面平均蒸发量应当接近湖面平均降水量与流域年均径流量之和,当赛里木湖的多年湖面平均蒸发量与湖面平均降水量以及流域年均径流量之和基本平衡时其湖泊水位才会基本稳定,故B正确;若其多年湖面平均蒸发量小于流域年均降水量,再加上流域内的入湖径流量,那么其湖泊的水位同样会上升,故C错误;其多年湖面平均蒸发量与流域内的平均蒸发量基本一致,故D错误。故选B。【点睛】赛里木湖位于帕米尔高原的西部地带,西风在该区域受地形的抬升作用形成一定量的降水,因此赛里木湖区域地形雨较多。15.读我国华北平原西部某区域等高线图,图中低山、丘陵地带以荒山草坡为主,正在打造“太阳山”——建设大型山坡集中式光伏发电站。光伏发电站的发电效率主要与日照强度、日照时间和太阳能面板清洁度有关。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在甲、乙、丙、丁四个荒山草坡安置太阳能板,发电效率最高的是()A.甲 B.乙 C.丙 D.丁2.与甘肃河西走廊相比,该地建设大型集中式光伏发电站的比较优势是()A.面板清扫频次少 B.日照时数多 C.用地成本低 D.太阳辐射强【答案】1.B2.A【解析】1.A、光伏发电站的发电效率主要与日照强度、日照时间和太阳能面板清洁度有关。甲坡向朝东,光照时间少,A错误;B、乙是阳坡,坡向朝南,光照强度大,时间较长,B正确;C、丙是阴坡,光照强度小,C错误;D、丁是阴坡,光照强度小,D错误;故选B。2.A、河西走廊地区风沙天气多,华北地区建设大型集中式光伏发电站的比较优势是风沙天气少,面板清扫频次少,A正确;B、河西走廊降水少,日照时数多,B错误;C、河西走廊地区经济落后,土地价格低,C错误;D、河西走廊降水少,太阳辐射强,D错误;故选A。16.下图为华北某地具备示意图,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A.甲地陡峻,喀斯特地貌典型 B.乙地低平,泥石流灾害频发C.丙村比丁村土层深厚 D.丁村比丙村地下水埋藏浅2.图示地区()A.地势西高东低、南高北低 B.山前平原受外力侵蚀作用明显C.洪积扇面积差异取决于降水量 D.渠水通过蒸发环节参与水循环【答案】1.C2.D【解析】【分析】1.图示甲为花岗岩,不会形成喀斯特地貌;泥石流易发生在地势坡度较大地区,乙地低平,不易发生;从地下水位分析,丁村比丙村地下水埋藏深;而丙村地势低平,所以比丁村土层深厚。故选C。2.从图示地势起伏及河流的流向,判断该地区地势西高东低、水渠水自北向南流,表明北高南低;而山前平原地势低平,流水的沉积作用明显;洪积扇面积与地势的起伏和降水量;渠水主要用来灌溉,所以通过蒸发环节参与水循环。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水循环环节。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塑造,主要是在流水、风力、冰川和海浪等四种外力作用下,经过侵蚀、搬运、堆积形成,而喀斯特地貌只形成于石灰岩地区;泥石流实际是流水侵蚀作用,主要发生坡度较大地区,而坡度较小地区主要表现为堆积作用,且在水量、含沙量一致情况下,坡度越小,沉积层越厚。17.下图为我国东部某地等高线地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图示区域的地形特点有()①地形以山地为主,地势崎岖②地形以丘陵为主,河谷地貌发育③地势东北高,西南低④喀斯特地貌广布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2.图示聚落中,会受到山洪威胁的有()A.a、d B.b、c C.c、d D.a、c3.为了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图中甲、乙两地适宜布局的农业生产部门分别是()A.甲地耕作业、乙地牧场放牧业B.甲地林业、乙地耕作业C.地果园业乙地淡水养殖业D.甲地果蔬种植业、乙地花卉种植业【答案】1.C2.D3.B【解析】【分析】本题组以我国东部某地等高线地形图为材料,设置三道试题,涉及地形特征描述、自然灾害对聚落的影响、农业布局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1.图中显示,山岭与山麓的相对高度在200米左右,整体区域的海拔高度低500米,不符合山地地形的特征,①错。相对高度较大,平均海拔较低,符合丘陵地形特片,区域等高线比较弯曲,河谷地形较多,②对。图中显示,区域东北部海拔较高,西南部海拔较低,地势大致呈东北高,西南低的特征,③对。题中信息表明,该地区位于我国东部某地,喀斯特地貌广布可能性较小,图中没有信息表明有喀斯特地貌,④错。综合上述判断,选项C符合题意,排除A、B、D。2.山洪出现在山谷之中,如果聚落位于山谷谷底中,受到山洪威胁可能性最大,根据等高线形态判断,图中a位于山谷谷底,容易受到山洪威胁,b位于山脊之上,不会受到山洪威胁,c位于山谷谷底,容易受到山洪威胁,d位于山谷附近的山坡之上,受到山洪威胁可能性较小,综合上述判断,选项D符合题意,排除A、B、C。3.图中甲地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为了保持水土,适宜发展林果业,不适宜开垦为耕地,不适合发展种植业,因此排除A、D。图中乙地等高线相对稀疏,坡度较缓,为了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可以开垦耕地,发展种植业,又因为乙地位于山坡之上,不适宜发展水产养殖业,排除C,选项B符合题意。18.下列关于全球气候变暖及其影响的叙述,符合实际情况的是A.全球各地的气温持续上升 B.我国各地的降水量普遍增多C.全球各地的河湖水位上升 D.我国西部山地冰雪总量减少【答案】D【解析】【分析】考查气候变暖的影响。【详解】全球气候变暖是指全球平均气温上升,并非表明每个地区气温都升高,也有部分地区气温上升不明显,甚至下降,如我国长江流域一带,A错误;我国亚热带地区降水反而会有所减少,所以该地区的河湖水水位会降低,BC错误;但我国西部地区气温上升明显,山地冰雪因气候回升而大量融化,山地冰雪总量会减少,D正确。故选D。19.美国“帕克”太阳探测器今年8月12日升空,正式开启人类历史上首次穿越日冕“触摸”太阳的逐日之旅,日冕层上的太阳活动有A.太阳黑子 B.耀斑 C.日珥 D.太阳风【答案】D【解析】【详解】太阳黑子发生在光球层,故A错误;耀斑和日珥发生在色球层,故BC错误;太阳风发生在日冕层,故D正确。故选D【点睛】太阳大气层时常发生变化,有时甚至较为剧烈,这些变化统称为太阳活动。太阳黑子和耀斑是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光球层上常出现暗黑的斑点,叫太阳黑子。色球层上有时出现局部区域突然增亮的现象,叫耀斑。太阳黑子和耀斑具有明显的变化周期,时间为11年。20.亚马逊雨林南部地区每年7、8月多火灾,其余时间少。2019年8月15日至1日,下图中甲区域火灾发生的数量和面积都比8月15日前大幅度增加,且从公路线向两侧扩散。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一年中多数月份,亚马逊雨林火灾发生较少的主要原因是()A.气候潮湿 B.植被常绿 C.河网密布 D.雷雨天气少2.与2019年8月15日以前相比,导致8月15日至1日图1甲区域火灾大幅度增加的原因可能是()A.节日燃放烟花 B.从事农事活动 C.雷电天气多发 D.气候异常干旱3.该地区森林大火对生态环境短期内的影响表现为()A.土壤肥力下降 B.河流径流量减小 C.降水明显增加 D.物种多样性减少【答案】1.A2.B3.D【解析】1.亚马逊雨林属于热带雨林气候,该区域全年高温多雨,气候较为湿热,不易发生森林火灾,因此可知亚马逊雨林火灾发生较少的主要原因是气候潮湿,故A正确;植被常绿、河网密布等是亚马孙雨林发生火灾的重要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可知BC错误;亚马孙雨林全年高温多雨,该区域的雷雨天气是比较多的,故D错误。故选A。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区域并无节日燃放烟花的习俗,故A错误;读图可知图中的甲区域地处热带雨林气候区,该区域迁移农业的农业活动量比较大,在进行农业生产时人为纵火是甲区域火灾大幅度增加的原因,故B正确;雷电天气往往伴随着阴雨天气,若8月15日至1日雷电天气多发,那么该时段的火灾幅度会有所降低,故C正确;在该区域的气候比较湿热,故D错误。故选B。3.该区域森林火灾的发生短期内不会导致该区域的土地肥力下降,故A错误;森林火灾会导致该区域的植被遭到破坏,该区域的地表径流在短期内会增加,短期内该区域的河流的径流量会有所增加,故B错误;该区域的森林火灾在短期内不会使得其降水明显增加,甚至会导致该区域内的降水有所减少,故C错误;该地区森林大火会使得大量的动植物死于大火,因此可知该地区森林大火在短期内会使得该区域的物种多样性有所减少,故D正确。故选D。【点睛】第2题迁移农业,是一种古老的比较原始的农业生产方式。这种耕作方式没有固定的农田,农民先把地上的树木全部砍倒,对一些大树有时先割去一圈树皮,让它枯死,然后再砍倒。已经枯死或风干的树木被火焚烧后,农民就在林中清出一片土地,用掘土的棍或锄,挖出一个个小坑,投入几粒种子,再用土埋上,靠自然肥力获得粮食。当这片土地的肥力减退时,就放弃它,再去开发一片,所以称为迁移农业。这种农业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作用比较明显。二、综合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共40分)21.自然灾害:看下面的天气系统照片,回答问题。(1)画出该天气系统影响范围内水平方向上的气流运动图示。(2)试评价该天气系统到来时对海南农业生产的具体影响。【答案】(1)认真画出低气压气旋图。(2)危害表现为强风、暴雨和风暴潮。大风导致农作物倒伏。强降雨会淹没农田。风暴潮引起海水倒灌,使土地质量下降。【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自然灾害的危害。【详解】(1)据图可知,该天气系统为强热带低压,四周气压高,中间气压低,所以水平气压梯度力由四周指向中心,由于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所以风向向右偏转,所以近地面水平方向,气流呈逆时针由四周流入中心。(2)据图可知,该天气系统为强热带低压(台风),台风带来狂风暴雨甚至引发风暴潮,对农业危害非常大:大风导致农作物倒伏;强降雨会淹没农田;风暴潮引起海水倒灌,使土地质量下降等。22.环境保护黑河发派于祁连山,流经河西走廊,最终注入内蒙古西部额济纳旗的居延海。下图为黑河流域生态系统结构模式图。指出黑河流域的两种生态问题,并简述为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措施。【答案】问题:森林减少(植被减少);草场退化;土地荒漠化。(从其中选两种生态问题作答,多答按两前种生态问题)措施:(在山地生态系统)植树造林,涵养水源;(在绿洲生态系统)减少工矿用地和人工林的种植,节约用水;(在荒漠生态系统)合理规定载畜量,退牧还草;控制人口数量;生态移民。(任答三点即可)【解析】【分析】据黑河流域生态系统结构模式图可知,生态问题有:森林减少;草场退化;土地荒漠化。措施应从山地生态系统、绿洲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三方面分析作答。【详解】据黑河流域生态系统结构模式图可知,生态问题有:从山地生态系统可以得出森林减少,植被覆盖减少;从绿洲生态系统得出草场退化;荒漠生态系统得出土地荒漠化。措施:在山地生态系统要植树造林,涵养水源;在绿洲生态系统要减少工矿用地和人工林的种植,节约用水;在荒漠生态系统要合理规定载畜量,退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