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贵州省高三(上)第一次联考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38ade6888d9824c4fb8ae4ce35852d3/538ade6888d9824c4fb8ae4ce35852d31.gif)
![2023-2024学年贵州省高三(上)第一次联考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38ade6888d9824c4fb8ae4ce35852d3/538ade6888d9824c4fb8ae4ce35852d32.gif)
![2023-2024学年贵州省高三(上)第一次联考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38ade6888d9824c4fb8ae4ce35852d3/538ade6888d9824c4fb8ae4ce35852d33.gif)
![2023-2024学年贵州省高三(上)第一次联考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38ade6888d9824c4fb8ae4ce35852d3/538ade6888d9824c4fb8ae4ce35852d34.gif)
![2023-2024学年贵州省高三(上)第一次联考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38ade6888d9824c4fb8ae4ce35852d3/538ade6888d9824c4fb8ae4ce35852d3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2023-2024学年贵州省高三(上)第一次联考生物试卷(含解析)2023-2024学年贵州省高三(上)第一次联考生物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45.0分)
1.某同学用电子显微镜观察蓝细菌和高等植物的叶肉细胞,发现两种细胞在结构上有异同。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两种细胞都有细胞壁,且成分相似B.两种细胞的核糖体都游离在细胞质基质中
C.两种细胞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有无核膜D.两者都具有叶绿体,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2.水和无机盐是生物正常生命活动的必需物质。下列关于水和无机盐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物体的含水量因生物种类不同而有所差别
B.自由水和结合水的相互转化与细胞的代谢强度有关
C.人体补充生理盐水的目的是补充Na+,以防止肌无力
D.给土壤增施含镁化肥,有利于促进植物叶绿素的合成
3.蛋白质和核酸是生物生命活动重要的物质基础,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人体摄入的蛋白质必须经过氧化分解后才能被吸收
B.核酸的单体以若干个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
C.核苷酸和核酸都具有物种特异性,可作为鉴定不同生物的依据
D.在高温条件下蛋白质和核酸的空间结构都会发生改变,从而永久失活
4.某同学欲探究洋葱根尖细胞是否含有脂肪。已知苏丹Ⅲ染液是将0.1g的苏丹Ⅲ干粉溶于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中配制而成的,染色时,酒精中的苏丹Ⅲ进入根尖细胞中,在脂肪中溶解、积累,吸附在脂肪颗粒上,使脂肪呈现橘黄色。用苏丹Ⅲ染液检测洋葱根尖细胞中是否含脂肪的实验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取材→切片→苏丹Ⅲ液染色→酒精洗去浮色→吸去酒精→制片→观察
A.该实验必须选取洋葱根尖分生组织进行切片
B.用酒精洗去浮色的原因是苏丹Ⅲ染液可溶于酒精
C.去浮色的酒精浓度与配制苏丹Ⅲ染液的酒精浓度不同
D.若能观察到被染成橘黄色的脂肪颗粒则说明洋葱根尖细胞含有脂肪
5.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细胞器之间主要通过囊泡连接。然而最新成像技术发现,成对的细胞器仅相隔1030纳米,距离足够近,即使是最小的病毒也难以在它们之间通过。它们之间的结合点形成了交换脂类、离子和其他分子物质的连接,甚至有科学家拍到了大鼠细胞内线粒体与内质网直接接触的相关照片。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内质网和高尔基体都能形成囊泡
B.线粒体和内质网直接接触可能与蛋白质的运输有关
C.内质网只与线粒体直接接触,与其他细胞器都是间接接触
D.细胞器之间的物质运输和信息交流与其自身的结构息息相关
6.用物质的量浓度为2mol/L的乙二醇溶液和2mol/L的蔗糖溶液分别浸泡某种植物细胞,观察细胞的质壁分离现象,得到其原生质体相对体积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060s时间段内,原生质体内只发生水分子的渗出,没有水分子的渗入
B.在60s后,处于2mol/L蔗糖溶液中的细胞的细胞液浓度缓慢降低后趋于稳定
C.在120s后,处于2mol/L乙二醇溶液中的细胞逐渐发生质壁分离的复原
D.该植物的所有活细胞在一定条件下都能发生质壁分离及复原现象
7.如图是ATP的结构简式,图中①②表示一种特殊的化学键。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②断裂后的产物可直接与Pi结合形成ATP
B.①断裂后的产物可作为合成RNA的原料
C.细胞中的高能磷酸化合物不止ATP一种
D.ATP和ADP相互转化的能量供应机制体现了生物界的统一性
8.如图表示小麦种子萌发过程中发生的相关生理过程,A~E表示物质,①~④表示生理过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物质B、D分别表示CO2和O2
B.过程①和②发生的场所都是细胞质基质
C.过程②的产物与甜菜块根无氧呼吸的产物不同
D.过程①③④均能释放大量能量储存在ATP中
9.下列关于“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选用大白菜叶片做实验效果不佳,原因是叶片中色素含量少
B.无水乙醇可以直接用体积分数为95%的乙醇代替
C.为了排除层析液可能带来的颜色影响,可设置空白对照组
D.该实验可能出现滤液颜色深但是画线颜色比较浅的结果
10.不管是高等植物的种子还是哺乳动物的受精卵,进行个体发育时的细胞分裂方式主要是有丝分裂,下列关于两种细胞有丝分裂异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两者的中心体在前期复制并移向细胞两极
B.两种细胞分裂前期纺锤体的形成方式不同
C.两种细胞分裂时都会在细胞上都形成赤道板
D.两种细胞分裂后期由于纺锤丝的牵引导致着丝粒分裂
11.细胞焦亡是近年来被鉴定出的一种新的细胞程序性死亡。如痢疾杆菌感染小鼠的吞噬细胞时,会引起细胞的死亡。细胞发生焦亡时,细胞膜的通透性改变,细胞内容物大量释放,细胞外部的水分透过细胞膜的孔道大量进入细胞,最终细胞裂解死亡引发机体发烧、白细胞增多等炎症反应。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发生焦亡时细胞体积会变大
B.细胞焦亡时仍具有完整的细胞膜
C.细胞焦亡和细胞坏死均会引发炎症反应
D.细胞凋亡与细胞焦亡均为细胞程序性死亡
12.如图为相关物质进出人体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的示意图,结合图示分析下列各项中正确的是()
A.葡萄糖进出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的方式相同,均为主动运输
B.泵的功能只是作为运输Na+和K+的载体蛋白
C.Na+驱动的葡萄糖载体可同时运输葡萄糖和Na+,说明该载体蛋白不具有特异性
D.小肠绒毛上皮细胞运出葡萄糖的方式与红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相同
13.德国科学家施旺通过实验发现,将盐酸与胃腺分泌物中的一种物质混合后,该混合物对肉类的分解作用远大于盐酸的单独作用,后来证明这种物质就是胃蛋白酶。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胃蛋白酶的分泌与内质网和高尔基体有关
B.盐酸的存在说明胃蛋白酶发挥作用时需要适宜的pH
C.口腔中的肉类食物残渣不能被水解,说明酶具有专一性
D.胃蛋白酶对肉类的分解作用一定大于盐酸的单独作用
14.通过研究发现,光合作用暗反应过程中CO2的固定需要RuBP羧化酶的催化,如图是在适宜温度和光照条件下测得的某植物在不同CO2浓度下叶肉细胞中C5的相对含量变化。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A→B,叶肉细胞吸收CO2的速率降低
B.B→A,光反应产生NADPH的速率增加
C.B→C,叶片的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
D.B→C,RuBP羧化酶量是限制光合速率的唯一因素
15.如图是某同学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某细胞有丝分裂图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a图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前期,核膜解体,核仁消失
B.b图中容易观察到细胞壁、核糖体、细胞膜等结构
C.c图所示过程是保证染色体平均分配的重要机制
D.若高尔基体受损,则d细胞可能会出现多核现象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1.0分)
16.如图1是用流式细胞仪(一种可以测定细胞中核DNA含量的仪器)测得的某连续分裂的高等植物细胞(2c=8)的核DNA含量变化曲线。图2为该植物细胞分裂某时期的示意图,在该时期,带有细胞壁前体物质的囊泡在赤道板位置彼此融合,形成有膜包围的初生细胞板。囊泡的膜则在初生细胞板的两侧形成新的细胞膜,两个细胞的细胞膜之间有许多管道连通细胞质,并与信息交流有关。细胞板不断向外延伸最后到达细胞的外周而与原来的细胞壁和细胞膜连接起来,形成两个子细胞。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核DNA含量由2c增加到4c发生在______期,该时期染色体数目为______条,该时期的特点是。
(2)图2过程产生的子细胞的核DNA含量为______,与植物细胞相比,动物细胞该分裂时期最大的特点是。
(3)经研究发现形成细胞壁的纤维素主要来源于细胞外,请推测囊泡在子细胞形成过程中的两个作用。
(4)图2两个细胞的细胞膜之间有许多管道连通细胞质,这些管道将来发育形成的结构是。
三、探究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4.0分)
17.研究发现食用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替代饱和脂肪酸有可能降低中风风险。研究发现,红细胞膜的PUFA水平能够反映较为长期的体内PUFA水平。中国科学院林旭研究员团队与CKB研究团队合作,系统地分析了多种红细胞膜PUFA的地域分布特征(如图1)及其与缺血性中风发病风险的关联关系(如图2),回答下列问题:
(1)红细胞是人体血液中含量最多的一类血细胞,其运输氧气的功能与其含有的主要成分______有关。
(2)脂肪酸能参与细胞内重要储能物质的合成,该储能物质的作用有(答两点)。
(3)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中的n-3和n-6被认为是两类具有相反生理学作用的脂肪酸,它们在代谢过程中也存在互相竞争的关系,结合图1分析,人体对n-6PUFA的摄入水平______(填“远高于”或“远低于”)n-3PUFA,4种红细胞膜PUFA的地域分布特征是。
(4)根据图2分析,二十碳五烯酸与缺血性中风的风险呈倒U型的非线性关系,即只有当红细胞膜二十碳五烯酸水平高于______%时,其水平的升高才与缺血性中风的风险降低有关。结合图1分析,现欲进一步研究二十碳五烯酸水平升高与缺血性中风风险降低的关系,最适合选取的地区是______。
(5)研究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与中风发病风险的意义是。
18.如图1是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图2为某动物细胞内外不同离子的相对浓度。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③是______,它在细胞生命活动中与(答两点)等功能有密切关系。
(2)不同的离子进出细胞的方式存在差异,图2中Na+、Cl-排出细胞的方式是______,判断依据是,此运输方式需要图1中______(填序号)结构的协助。
(3)温度对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都有影响,结合图1和图2分析原因:(答两点)。
(4)植物根细胞逆浓度梯度吸收无机盐离子(如K+)需要细胞呼吸提供能量。请设计实验验证该结论,写出实验思路。
19.某同学为验证蔗糖酶和唾液淀粉酶的专一性,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实验步骤如下:
试管蔗糖溶液可溶性淀粉溶液唾液淀粉酶溶液
13mL-1mL
2-3mL1mL
①取两支洁净的试管,编号1和2,按照上表所示加入相关溶液。
②将两支试管振荡摇匀,______。
③取出试管,分别加入2mL斐林试剂,摇匀,再将两支试管放在恒温水浴锅中加热1min,观察试管内溶液颜色变化。
回答下列问题:
(1)酶的基本组成单位是,酶的专一性是指。
(2)请将步骤②填写完整:。
(3)有同学指出该实验方案只能验证唾液淀粉酶的专一性不能验证蔗糖酶的专一性,请帮助该同学改进实验方案:。
(4)______(填“能”或“不能”)将实验步骤(3)中的斐林试剂换成碘液,理由是。
20.如图1是气孔结构示意图,图2曲线a、b分别是用红光和蓝光照射某植物后,气孔开度在一定时间内的变化情况,图3是不同光照强度对甲、乙两种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影响的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图2中的自变量是______;与蓝光相比,植物被红光照射后,气孔开度______,图1保卫细胞吸收CO2更多,有利于植物______的进行,从而提高光合作用速率。
(2)图3中b2点植物叶肉细胞内产生ATP的部位有______,e点时,甲、乙两植物的______相等,此时限制乙植物增产的主要环境因素可能是______(答两点)。
(3)由图3可知,______植物更适合生活在高光强环境下,判断依据是______。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A、两种细胞都有细胞壁,但蓝细菌的细胞壁成分为肽聚糖,叶肉细胞的细胞壁成分为纤维素和果胶,A错误;
B、蓝细菌的核糖体游离在细胞质基质中,叶肉细胞的核糖体一部分游离在细胞质基质中,还有一部分附着在内质网上,B错误;
C、蓝细菌属于原核细胞,叶肉细胞属于真核细胞,两种细胞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有无核膜,C正确;
D、叶肉细胞有叶绿体,蓝细菌没有叶绿体,有叶绿素和藻蓝素,二者都能进行光合作用,D错误。
故选:C。
原核细胞(如细菌、蓝藻)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原核生物没有复杂的细胞器,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但原核生物含有细胞膜、细胞质等结构,也含有核酸(DNA和RNA)和蛋白质等物质。
本题考查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要求考生识记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能比较两者,并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2.【答案】C
【解析】A、生物体的含水量因生物种类不同而有所差别,如:水生动物的含水量比陆生生物的含水量高,A正确;
B、自由水含量越多,细胞代谢越旺盛,结合水含量越多,细胞的抗逆性越强,故自由水和结合水的相互转化与细胞的代谢强度有关,B正确;
C、人体内缺乏Na+会引起神经、肌肉细胞的兴奋性降低,最终会引起肌肉酸痛、无力等症状,但引起肌无力的原因是血液中钙离子浓度过高,C错误;
D、镁是叶绿素的组成成分,故给土壤增施含镁化肥,有利于促进植物叶绿素的合成,D正确。
故选:C。
1、细胞内的水的存在形式是自由水和结合水,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自由水是良好的溶剂,是许多化学反应的介质,自由水还参与许多化学反应,自由水对于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的运输具有重要作用;自由水与结合水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相互转化,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越高,细胞代谢越旺盛,抗逆性越低,反之亦然。
2、无机盐主要以离子的形式存在,其生理作用有:(1)细胞中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如Fe2+是血红蛋白的必要成分;Mg2+是叶绿素的必要成分。(2)维持细胞的生命活动,如Ca2+可调节肌肉收缩和血液凝固,血钙过高会造成肌无力,血钙过低会引起抽搐。(3)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和细胞的形态。
本题考查细胞中水和无机盐的种类及其作用,要求考生识记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和分析能力。
3.【答案】B
【解析】A、人体摄入的蛋白质必须经过水解后才能被吸收,A错误;
B、核酸的单体是核苷酸,以碳链为基本骨架,B正确;
C、核酸具有物种特异性,可作为鉴定不同生物的依据,核苷酸不具有物种特异性,C错误;
D、在高温条件下蛋白质的空间结构都会发生改变,从而永久失活,而核酸高温变性后,低温能复性,D错误。
故选:B。
单体与多聚体(生物小分子与生物大分子)的关系:小分子脱水缩合生成大分子,如: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蛋白质,以肽键相连;葡萄糖脱水缩合形成多糖,以糖苷键相连;核苷酸脱水缩合形成核酸,以磷酸二酯键相连。
本题考查组成细胞的化合物,要求考生识记蛋白质和核酸的相关知识。
4.【答案】A
【解析】A、该实验探究洋葱根尖细胞是否含有脂肪,不必须选取洋葱根尖分生组织进行切片,A错误;
B、用酒精洗去浮色的原因是苏丹Ⅲ染液可溶于酒精,B正确;
C、去浮色的酒精浓度为体积分数50%的酒精,而配制苏丹Ⅲ染液的酒精浓度为体积分数95%的酒精,C正确;
D、若能观察到被染成橘黄色的脂肪颗粒则说明洋葱根尖细胞含有脂肪,D正确。
故选:A。
脂肪需要使用苏丹Ⅲ染色,使用酒精洗去浮色以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橘黄色的脂肪颗粒。
本题考查生物组织中有机物的检测,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步骤、实验采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作用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5.【答案】C
【解析】A、在分泌蛋自合成的过程中,内质网和高尔基体这两种细胞器能形成囊泡,A正确;
B、细胞器直接接触时结合点形成了交换脂类、离子和其他分子物质的连接,线粒体与内质网直接接触,可能是进行线粒体有关酶的运输,B正确;
C、内质网为其他细胞器进行有关蛋白质的运输时,也可以发生直接接触,C错误;
D、细胞器之间的物质运输和信息交流的功能,与自身结构息息相关,D正确。
故选:C。
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
本题考查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细胞器之间的分工合作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6.【答案】C
【解析】A、在060s时间段内,原生质体内能发生水分子的渗出,也有水分子的渗入,A错误;
B、在60s后,处于2mol/L蔗糖溶液中的细胞的细胞液浓度不断升高,所以吸水能力增强,B错误;
C、在120s后,处于2mol/L乙二醇溶液中的细胞逐渐发生质壁分离的复原,C正确;
D、活的有大液泡的植物细胞才能质壁分离,并不是所有植物细胞都能发生质壁分离,D错误。
故选:C。
题图分析,某种植物细胞处于乙二醇溶液中,外界溶液浓度高于细胞液浓度,发生质壁分离,质生质体体积变小,细胞液浓度增大;随后乙二醇溶液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细胞,细胞液浓度增加,细胞吸水,发生质壁分离复原;而植物细胞处于蔗糖溶液中,外界溶液浓度高于细胞液浓度,发生质壁分离,质生质体体积变小;蔗糖不能进入细胞,不会发生自动复原。
本题考查学生从题图中获取质壁分离的实验信息,并结合所学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的原理和过程做出正确判断,属于应用层次的内容。
7.【答案】A
【解析】A、②断裂后的产物在ATP合成酶的作用下可与Pi结合形成ATP,A错误;
B、①断裂后的产物是RNA的基本组成单位之一,可作为合成RNA的原料,B正确;
C、细胞中的高能磷酸化合物不止ATP一种,还有GTP、UTP等,C正确;
D、ATP和ADP相互转化的能量供应机制体现了生物界的统一性,D正确。
故选:A。
ATP的结构式可简写成A-P~P~P,式中A代表腺苷,T代表3个,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特殊化学键。通常断裂和合成的是第二个特殊化学键。一个ATP分子中含有一个腺苷、3个磷酸基团、2个特殊化学键(图中的①②)。
本题考查ATP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8.【答案】D
【解析】A、据图可知,物质B表示CO2,物质D表示O2,A正确;
B、①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②为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发生的场所都是细胞质基质,B正确;
C、过程②无氧呼吸第二阶段的产物是酒精和二氧化碳,甜菜块根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C正确;
D、过程①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④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均能释放少量能量,其中少部分能量储存在ATP中,大部分能量以热能形式散失;③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能释放大量能量,其中少部分能量储存在ATP中,大部分能量以热能形式散失,D错误。
故选:D。
题图分析:A~E表示的物质依次为丙酮酸、二氧化碳、[H]、O2和酒精;①~④表示的过程依次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完成)、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完成)、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在线粒体内膜上完成)、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在线粒体基质中完成)。
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细胞呼吸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呼吸的类型、过程、场所及产物等基础知识,能正确分析题图,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9.【答案】B
【解析】A、由于大白菜叶片细胞中含有的光合色素少,所以选用大白菜叶片做“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效果不佳,A正确;
B、光合色素的提取需用无水乙醇,不能用体积分数为95%的乙醇代替,B错误;
C、为了排除层析液可能带来的颜色影响,可设置空白对照组进行实验,C正确;
D、如果研磨时不充分,滤液中主要是一些细碎的绿色叶片,则画线时会出现滤液颜色深而画线颜色浅的结果,D正确。
故选:B。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
1、提取色素原理:色素能溶解在无水乙醇或丙酮等有机溶剂中,所以可用无水乙醇等提取色素。
2、分离色素原理: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从而分离色素;溶解度大,扩散速度快;溶解度小,扩散速度慢。
3、各物质作用:无水乙醇或丙酮:提取色素;层析液:分离色素;二氧化硅:使研磨得充分;碳酸钙:防止研磨中色素被破坏。
4、结果:滤纸条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最窄)、叶黄素、叶绿素a(最宽)、叶绿素b(第2宽),色素带的宽窄与色素含量相关。
本题考查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材料、实验现象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10.【答案】B
【解析】A、中心体在间期复制,且高等植物细胞中不含中心体,A错误;
B、两种细胞分裂前期纺锤体的形成方式不同:动物细胞中纺锤体是由中心体发出星射线形成的,植物细胞中纺锤体是由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的,B正确;
C、赤道板不是真实存在的结构,因此不会在细胞上都形成赤道板,C错误;
D、着丝粒分裂与纺锤丝的牵引无关,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是由纺锤丝牵引的,D错误。
故选:B。
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异同:
高等植物细胞动物细胞
前期由细胞两极发纺锤丝形成纺锤体已复制的两组中心粒分别移向两极,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末期赤道板位置出现细胞板,扩展形成新细胞壁,并把细胞分为两个子细胞细胞中部出现细胞凹陷,把细胞质缢裂为二,形成两个子细胞
本题考查细胞有丝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异同,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11.【答案】B
【解析】A、由于细胞焦亡的时候,细胞膜通透性增大,细胞外界的水分大量进入,所以细胞发生焦亡时细胞体积会变大,A正确;
B、由于细胞膜的通透性改变,细胞内容物大量释放,所以不具有完整的细胞膜,B错误;
C、细胞焦亡和细胞坏死都会引起细胞释放内容物,可引发炎症反应,C正确;
D、细胞凋亡为程序性死亡,根据题意,细胞焦亡也是,D正确。
故选:B。
据题意分析:细胞焦亡是一种新的细胞程序性死亡,而细胞凋亡也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属于正常的生命现象,对生物体有利。
本题考查细胞凋亡与细胞死亡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2.【答案】D
【解析】A、图中葡萄糖逆浓度梯度进入小肠上皮细胞,属于主动运输;葡萄糖分子顺浓度梯度出小肠上皮细胞,属于协助扩散,A错误;
B、Na+-K+泵一方面运载Na+、K+,另一方面能将ATP转化成ADP、Pi,说明Na+-K+泵既具有运输功能,又具有催化功能,B错误;
C、Na+驱动的葡萄糖载体可同时运输葡萄糖和Na+,但不能转运其他物质,说明该载体蛋白具有特异性,C错误;
D、小肠绒毛上皮细胞运出葡萄糖的方式与红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都是协助扩散,D正确。
故选:D。
分析图:小肠上皮细胞膜上运载葡萄糖的载体有Na+驱动的葡萄糖同向转运载体(运载葡萄糖进细胞)、运载葡萄糖出细胞载体和Na+-K+泵。
本题结合图示考查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考查对主动运输和协助扩散条件和特点的理解。
13.【答案】D
【解析】解:A、胃蛋白酶是一种分泌蛋白,其分泌过程需要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参与,A正确;
B、盐酸的存在使胃液的pH降低,而胃蛋白酶可以在其中保持活性,说明胃蛋白酶发挥作用时需要适宜的pH,B正确;
C、口腔中的肉类食物残渣的成分主要是蛋白质,而口腔里的酶主要是唾液淀粉酶,不能水解蛋白质,蛋白质的水解需要蛋白酶,说明酶具有专一性,C正确;
D、施旺的实验只能证明盐酸和胃蛋白酶的混合物对肉类的分解作用大于盐酸的单独作用,盐酸和胃蛋白酶单独作用的比较还需要通过进一步的实验来探究,D错误。
故选:D。
/1、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为: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
2、酶的特性:高效性、专一性和作用条件较温和。
本题考查分泌蛋白的合成并分泌过程、酶的特性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14.【答案】C
【解析】解:A、A→B,环境中CO2浓度升高,细胞中C5的含量降低,则叶肉细胞吸收CO2的速率增加,A错误;
B、B→A,环境中CO2浓度降低,叶肉细胞吸收CO2的速率降低,细胞中C5的含量升高,光合作用速率降低,则光反应产生NADPH的速率不会增加,B错误;
C、B→C,植物体中C5的含量相对稳定,说明吸收的二氧化碳相对稳定,植物体的光合作用等于呼吸作用,但是植物体中还有不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所以叶片的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C正确;
D、B→C,环境中CO2浓度升高,C5的含量相对稳定,则叶肉细胞的光合速率相对稳定,此时,RuBP羧化酶量是限制光合速率的因素之一,D错误。
故选:C。
1、光合作用:
①光反应场所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发生水的光解、ATP和NADPH的生成;
②暗反应场所在叶绿体的基质,发生CO2的固定和C3的还原,消耗ATP和NADPH。
2、题图分析:图中横坐标是环境中二氧化碳的相对浓度,纵坐标是C5的相对含量,从图可知,随着环境中二氧化碳相对浓度增加,C5的相对含量先减小,后保持相对稳定。
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光合作用的有关知识,要求学生充分理解光合作用过程以及其中的物质、能量变化,明确其影响因素及影响原理,明确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关系,在准确分析题干信息的基础上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15.【答案】B
【解析】A、a是前期,核膜解体,核仁消失,出现染色体和纺锤体,A正确;
B、b图中容易观察到细胞壁,纺锤体,但由于核糖体过小,利用光学显微镜无法观察到,B错误;
C、c图是着丝粒分裂,可以保证染色体平均分配,C正确;
D、若高尔基体受损,则会影响细胞壁形成,进而出现多核现象,D正确。
故选:B。
由图分析可知,a是前期;b是中期;c是后期;d是末期。
本题考查有丝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6.【答案】(1)间8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同时细胞有适度的生长
(2)2c细胞膜从细胞中部向内凹陷,把细胞缢裂成两部分
(3)携带细胞壁的前体物质与纤维素形成新细胞壁;囊泡膜参与形成新细胞膜
(4)胞间连丝
【解析】(1)细胞分裂S期进行DNA的复制,DNA含量加倍,因此核DNA含量由2c增加到4c发生在间期(S期)。该时期染色体数目不变,与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一致,为8条。间期是物质准备时期,特点是完成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同时细胞有适度的生长。
(2)图2为有丝分裂过程中形成细胞板(细胞壁)、新细胞膜的过程,由于DNA经过复制再平均分配,因此产生的子细胞中的DNA为2c。动物细胞分裂末期分裂为子细胞的方式与植物不同,植物细胞中形成细胞板进而形成细胞壁,而动物细胞是从细胞上都向内凹陷,把细胞缢裂成两部分。
(3)形成细胞壁的纤维素主要来源于细胞外,可推测囊泡可以携带细胞壁的前体物质与纤维素形成新细胞壁,且囊泡还参与新细胞的形成,细胞膜紧贴细胞板,因此囊泡膜参与形成新细胞膜的形成。
(4)植物细胞间通过胞间连丝可以实现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图2两个细胞的细胞膜之间的管道连通细胞质,这些管道将来发育形成胞间连丝。
有丝分裂前的间期:完成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细胞适度生长,DNA数目加倍,染色体数目不变。
有丝分裂各时期的特征:①前期:有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散乱分布;②中期: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粒分裂,两条子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④末期:细胞分裂为两个子细胞,子细胞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相同。
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细胞的有丝分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和数目变化规律,能正确分析题图,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17.【答案】(1)血红蛋白
(2)减压、缓冲、保护内脏,保温
(3)远高于多种PUFA水平在10个地区间分布存在较大差异,如哈尔滨地区亚油酸水平最高,而海口居民的二十碳烯酸水平最高。
(4)0.7海口
(5)增加了对中风病因的了解,为防治中风提供了依据。
【解析】(1)人体红细胞中参与运输氧气的是血红蛋白。
(2)脂肪酸能参与人体内重要储能物质的脂肪的合成,脂肪有保温、减压、保护内脏的功能。
(3)结合图表可以得知人体n-6的摄入远高于对n-3的摄入水平。综合图1的4个图表可以得出多种PUFA水平在不同地区间的分布存在较大的差异。
(4)根据图2的曲线可知,当二十碳五烯酸水平在0.7%时缺血性中风风险最大,超过这一数值,则中风风险数值在下降。对照图1可知海口市的数值在0.7%以上。
(5)研究多不饱和脂肪酸就是为了对中风的病因有更多的了解,以期望为更好的预防和治疗中风有更多的科学依据。
本题为材料分析题,利用常见了人体红细胞为材料进行研究,结合中风等疾病来考查学生的对知识的迁移能力。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情境的阅读理解能力,对图表的分析能力,以及归纳汇总的语言表述能力。
18.【答案】(1)糖蛋白细胞表面的识别、细胞间的信息传递
(2)主动运输逆浓度梯度运输①
(3)温度会影响细胞膜上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的运动;温度影响酶的活性,进而影响能量的供应,因此温度对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都有影响
(4)将生长状况相同的番茄幼苗,随机均分为甲、乙两组,分别培养在相同的完全培养液中,甲组给予正常的呼吸条件,乙组用呼吸抑制剂处理,一段时间后测定两组溶液中K+的浓度
【解析】(1)由图1可知,③是糖蛋白,它在细胞生命活动中与细胞表面的识别、细胞间的信息传递等功能有密切关系。
(2)由于Na+、Cl-细胞外浓度高于细胞内,因此Na+、Cl-排出细胞是逆浓度梯度运输,属于主动运输,需要图1中①载体蛋白的协助。
(3)由于温度会影响细胞膜上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的运动;温度影响酶的活性,进而影响能量的供应,因此温度变化对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都有影响。
(4)要证明植物根细胞逆浓度梯度吸收无机盐离子(如K+)需要细胞呼吸提供能量,可以将生长状况相同的番茄幼苗,随机均分为甲、乙两组,分别培养在相同的完全培养液中,甲组给予正常的呼吸条件,乙组用呼吸抑制剂处理,一段时间后测定两组溶液中K+的浓度。
故答案为:
(1)糖蛋白细胞表面的识别、细胞间的信息传递
(2)主动运输逆浓度梯度运输①
(3)温度会影响细胞膜上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的运动;温度影响酶的活性,进而影响能量的供应,因此温度对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都有影响
(4)将生长状况相同的番茄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劳动合同解除协商协议样本
- 2025年保密及知识产权归属协议典范
- 2025年劳动合同法下的绩效管理规划
- 2025年旧小区改进工程拆迁补偿合同
- 2025年自雇策划业务合作协议书
- 2025年中学校舍租赁策划合同范本
- 2025年关联企业间转移定价扣缴协议
- 2025年宁夏二手房交易合同模板
- 2025年商业合作与共享合同文本
- 2025年标准二手房定金合同样本
- 期末 (试题) -2024-2025学年教科版(广州)英语四年级上册
- 解读国有企业管理人员处分条例课件
- 湖南省长沙市一中2024-2025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 小孩使用手机协议书范本
- 榆神矿区郭家滩煤矿(700 万吨-年)项目环评
- 2024年200MW-400MWh电化学储能电站设计方案
- 余土外运施工方案
- DB32-T 186-2015建筑消防设施检测技术规程
- 中考英语1600词汇对照表-(带音标)
- 虚拟化与云计算技术应用实践项目化教程 课件全套 陈宝文 项目1-8 虚拟化与云计算导论- 腾讯云服务
- (正式版)JBT 7248-2024 阀门用低温钢铸件技术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