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排水规范强制条文_第1页
给排水规范强制条文_第2页
给排水规范强制条文_第3页
给排水规范强制条文_第4页
给排水规范强制条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强制条文3.2.3城镇给水管道严禁与自备水源的供水管道直接连接。3.2.3A中水、回用雨水等非生活饮用水管道严禁与生活饮用水管道连接。3.2.4生活饮用水不得因管道产生虹吸、背压回流而受污染。3.2.4A卫生器具和用水设备、构筑物等的生活饮用水管配水件出水口应符合下列规定:1出水口不得被任何液体或杂质所沉没;2出水口高出承接用水容器溢流边缘的最小空气间隙,不得不不小于出水口直径的2.5倍。3.2.4C从生活饮用水管网向消防、中水和雨水回用等其他用水的贮水池(箱)补水时,其进水管口最低点高出溢流边缘的空气间隙不应不不小于150mm。3.2.5从给水饮用水管道上直接供下列用水管道时,应在这些用水管道的下列部位设置倒流防止器:1从城镇给水管网的不一样管段接出两路及两路以上的引入管,且与城镇给水管形成环状管网的小区或建筑物,在其引入管上;2从城镇生活给水管网直接抽水的水泵的吸水管上;3运用城镇给水管网水压且小区引入管无倒流防止设施时,向商用的锅炉、热水机组、水加热器、气压水罐等有压容器或密闭容器注水的进水管上;3.2.5A从小区或建筑物内生活饮用水管道系统上接至下列用水管道或设备时应设置倒流防止器:1单独接出消防用水管道时,在消防用水管道的起端;2从生活饮用水贮水池抽水的消防水泵出水管上。3.2.5B生活饮用水管道系统上接至下列具有对健康有危害物质等有害有毒场所或设备时,应设置倒流防止设备:1.贮存池(罐)、装置、设备的连接管上;2.化工剂罐区、化工车间、试验楼(医药、病理、生化)等除按本条第1款设置外,还应在其引入管上设置空气间隙。3.2.5C从小区或建筑物内生活饮用水管道上直接接出下列用水管道时,应在这些用水管道上设置真空破坏器:1当游泳池、水上游乐池、按摩池、水景池、循环冷却水集水池等的充水或补水管道出口与溢流水位之间的空气间隙不不小于出口管径2.5倍时,在其充(补)水管上;2不具有化学药剂的绿地等喷灌系统,当喷头为地下式或自动升降式时,在其管道起端;3消防(软管)卷盘;4出口接软管的冲洗水嘴与给水管道连接处。3.2.6严禁生活饮用水管道与大便器(槽)、小便斗(槽)采用非专用冲洗阀直接连接冲洗。3.2.9埋地式生活饮用水贮水池周围10m以内,不得有化粪池、污水处理构筑物、渗水井、垃圾堆放点等污染源;周围2m内不得有污水管和污染物。当达不到该规定期,应采用防污染的措施。3.2.10建筑物内的生活饮用水水池(箱)的池体应采用独立构造形式,不得运用建筑物的本体构造作为水池(箱)的壁板、底板及顶盖。生活饮用水水池(箱)与其他用水水池(箱)并列设置时,应有各自独立的分隔墙。3.2.14在非饮用水管道上接出水嘴或取水短管时,应采用防止误饮误用的措施。3.5.8室内给水管道不得布置在遇水会引起燃烧、爆炸的原料、产品和设备的上面。3.9.9水上游乐池滑道润滑水系统的循环水泵,必须设置备用泵。3.9.12游泳池和水上游乐池的池水必须进行消毒杀菌处理。3.9.14使用氯瓶氯气消毒时,氯气必须采用负压自动投加方式,严禁将氯直接注入游泳池水中的投加方式。加氯间应设置防毒、防火和防爆装置,并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原则的规定。3.9.18A家庭游泳池等小型游泳池当采用生活饮用水直接补(充)水时,补充水管应采用有效的防止回流污染的措施。3.9.20A游泳池和水上游乐池的进水口、池底回水口和泄水口的格栅孔隙的大小,应防止卡入游泳者的手指、脚趾。泄水口的数量应满足不会产生负压导致对人体的伤害。3.9.24比赛用跳水池必须设置水面制波和喷水装置。4.2.6当构造内无存水弯的卫生器具与生活污水管道或其他也许产生有害气体的排水管道连接时,必须在排水口如下设存水弯。存水弯的水封深度不得不不小于50mm。严禁采用活动机械密封替代水封。4.3.3A排水管道不得穿越卧室。4.3.4排水管道不得穿越生活饮用水池部位的上方。4.3.5室内排水管道不得布置在遇水会引起爆炸、燃烧的原料、产品和设备的上面。4.3.6排水横管不得布置在食堂、饮食业厨房的主副食操作、烹调和备餐的上方。当受条件限制不能防止时,应采用防护措施。4.3.6A厨房间和卫生间的排水立管应分别设置。4.3.13下列构筑物和设备的排水管不得与污废水管道系统直接连接,应采用间接排水的方式:1、生活饮用水贮水箱(池)的泄水管和溢流管2、开水器、热水器排水3、医疗灭菌消毒设备的排水4、蒸发式冷却器、空调设备冷凝水的排水5、贮存食品或饮料的冷藏库房的地面排水和冷风机溶霜水盘的排水。4.3.19室内排水沟与室外排水管道连接处,应设置水封装置。4.5.9带水封的地漏水封深度不得不不小于50mm。4.5.10A严禁采用钟罩(扣碗)式地漏。4.8.4化粪池距离地下取水构筑物不得不不小于30m。4.8.8医院污水必须进行消毒处理。5.4.5燃气热水器、电热水器必须带有保证使用安全的装置。严禁在浴室内安装直接排气式燃气热水器等在使用空间内积聚有害气体的加热装置。5.4.20膨胀管上严禁设阀门。《室外给水设计规范》强制条文3.0.8生活用水的给水系统,其供水水质必须符合现行的生活饮用水卫生原则的规定;专用的工业用水给水系统,其水质原则应根据顾客的规定确定。4.0.5消防用水量、水压及延续时间等应按国家现行原则《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及《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等防火规范执行。5.1.1水源选择前,必须进行水资源的勘察。5.1.3用地下水作为供水水源时,应有确切的水文地质资料,取水量必须不不小于容许开采量,严禁盲目开采。地下水开采后,不引起水位持续下降,水质恶化及地面沉降。5.3.6江河取水构筑物的防洪原则不应低于都市防洪原则,其设计洪水重现期不得低于1。水库取水构筑物的防洪原则应与水库大坝等重要建筑物的防洪原则相似,并应采用设计和校核两级原则。设计枯水位的保证率,应采用90—99%。7.1.9城镇生活饮用水管网,严禁与非生活饮用水管网连接。城镇生活饮用水管网,严禁与自备水源供水系统直接连接。7.5.5水塔应根据防雷规定设置防雷装置。8.0.6水厂的防洪原则不应低于都市防洪原则,并应留有合适的安全裕度。8.0.10水厂的重要生产构筑物(建筑物)之间应通行以便,并设置必要的栏杆、防滑梯等安全措施。9.3.1用于生活饮用水处理的混凝剂或助凝剂产品必须符合卫生规定。9.8.1生活饮用水必须消毒。9.8.15氯(氨)库和加氯(氨)间的集中采暖应采用散热器等无明火方式。其散热器应离开氯(氨)瓶和投加设备。9.8.16大型净水厂为提高氯瓶的除氯量,应增长在线氯瓶数量或设置液氯蒸发器。液氯蒸发器的性能参数、构成、布置和对应的安全措施应遵守有关规定和规定。9.8.17加氯(氨)间及氯(氨)库的设计应采用下列安全措施:1、氯库不应设置阳光直射氯瓶的窗户。氯库应设置单独外开的门,并不应设置与加氯间相通的门。氯库大门上应设置人行安全门,其安全门应向外启动,并能自行关闭。2、加氯(氨)间必须与其他工作间隔开,并应设置直接通向外部并向外启动的门和固定观测窗。3、加氯(氨)间和氯(氨)库应设置泄漏检测仪和报警装置,检测仪应设低、高检测极限。4、氯库应设置漏氯的处理设施,贮氯量不小于1t时,应设置漏氯吸取装置(处理能力按1h处理一种所用氯瓶漏氯量计),其吸取塔的尾气排放应符合现行国标《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原则》。漏氯吸取装置应设在临近氯库的单独的房间内。5、氨库的安全措施与氯库相似。装卸氨瓶区域内的电气设备应设置防爆型电气装置。9.8.18加氯(氨)间及其仓库应设有每小时换气8—12次的通风系统。氯库的通风系统应设置高位新鲜空气进口和低位室内空气排至室外高处的排放口。氨库的通风应设置低位进口和高位出口。氯(氨)库应设有根据氯(氨)泄漏量启动通风系统或全套漏氯(氨)气吸取装置的自动控制系统。9.8.19加氯(氨)间外部应备有防毒面具、急救设施和工具箱。防毒面具应严密封藏,以免失效。照明和通风设备应设置室外开关。9.8.25制备二氧化氯的原材料氯酸钠、亚氯酸钠、氯气等严禁互相接触,必须分别贮存在分类的库房内,贮放槽需设置隔离墙。盐酸库房内应设置酸泄露的搜集槽。氯酸钠及亚氯酸钠库房内应备有迅速冲洗设施。9.8.26二氧化氯制备、储备、投加设备及管道,管配件必须有良好的密封性和耐腐蚀性;其操作台、操作梯及地面均应有耐腐蚀的表层处理。其设备间内应有每小时换气8—12次的通风设施,并应配置二氧化氯泄露的检测仪和报警设施及稀释泄漏溶液的迅速水冲洗设施。设备间应与贮存房毗邻。9.8.27二氧化氯消毒系统防毒面具、急救材料和工具箱的设置及设备间的布置同本规范第9.8.17条第2款和第9.8.19条的规定。工作间应设置迅速洗浴龙头。9.9.4臭氧净水系统中必须设置臭氧尾气消除装置。9.9.19在设置臭氧发生器的建筑内,其用电设备必须采用防爆型。9.11.2用于水质稳定剂处理的药剂,不得产生处理后的水质对人体健康、环境或工业生产有害。《室外排水设计规范》强制条文1.0.6工业废水接入城镇排水系统的水质应按有关原则执行,不应影响城镇排水管渠和污水处理厂等的正常运行;不应对养护管理人员导致危害;不应影响处理后出水的再生运用和安全排放;不应影响污泥的处理和处置。4.1.4输送腐蚀性污水的管渠必须采用耐腐蚀材料,其接口及附属构筑物必须采用对应的防腐蚀措施。4.3.3管道基础应根据管道材质、接口形式和地质条件确定,对地基松软或不均匀沉降地段,管道基础应采用加固措施。4.4.6位于车行道的检查井,应采用品有足够承载力和稳定性良好的井盖和井座。4.6.1当工业废水能产生引起爆炸或火灾的气体时,其管道系统中必须设置水封井。水封井位置应设在产生上述废水的排放口处及其干管上每隔合适距离处。4.10.3立体交叉地道排水应设独立的排水系统,其出水口必须可靠。4.13.2污水管道、合流管道与生活给水管道相交时,应敷设在生活给水管道的下面。5.1.3抽送产生易燃易爆和有毒有害气体的污水泵站,必须设计为单独的建筑物,并应采用对应的防护措施。5.1.9排水泵站供电应按二级负荷设计,尤其重要地区的泵站,应当一级负荷设计。当不能满足上述规定期,应设置备用动力设施。5.1.11自然通风条件差的地下式水泵间应设机械送排风综合系统。6.1.8厂区消防的设计和消化池、贮气罐、污泥气压缩机房、污泥气发电机房、污泥气燃烧装置、污泥气管道、污泥干化妆置、污泥焚烧装置及其他危险品仓库等的位置和设计,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防火规范的规定。6.1.18厂区的给水系统、再生水系统严禁与处理装置直接连接。6.1.19污水厂的供电系统、应按二级负荷设计,重要的污水厂宜按一级负荷设计。当不能满足上述规定期,应设置备用动力设施。6.1.23处理构筑物应设置合用的栏杆、防滑梯等安全措施,高架处理构筑物还应设置避雷设施。6.3.9格栅间应设置通风设施和有毒有害气体的检测与报警装置。6.8.22鼓风机房内外的噪声应分别符合国家现行的《工业企业噪声卫生原则》和《都市区域环境噪声原则》的有关规定。6.11.4采用土地处理,应采用有效措施,严禁污染地下水。6.11.8-4稳定塘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稳定塘必须有防渗措施,塘址与居民区之间应设置卫生防护带。6.11.13在集中式给水水源卫生防护带、含水层露头地区、裂隙性岩层和溶岩地区,不得使用污水土地处理。6.12.3再生水输配到顾客的管道严禁与其他管网连接,输送过程中不得减少和影响其他用水的水质。7.1.3污泥做肥料时,其有害物质含量应符合国家现行原则的规定。7.3.8厌氧消化池和污泥气贮罐应密封,并能承受污泥的工作压力,其气密性试验压力不应不不小于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