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婴师培训-第二章-基础知识-第三节婴幼儿心理发展_第1页
育婴师培训-第二章-基础知识-第三节婴幼儿心理发展_第2页
育婴师培训-第二章-基础知识-第三节婴幼儿心理发展_第3页
育婴师培训-第二章-基础知识-第三节婴幼儿心理发展_第4页
育婴师培训-第二章-基础知识-第三节婴幼儿心理发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节婴幼儿心理发展讲授:宁医大胡向莲教授一、婴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二、小儿认知能力的发育三、影响小儿心理发展的因素四、小儿认知能力发展的特点内容提要小儿心理行为发育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成熟,其心理和行为特征都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每一个年龄阶段都表现出不同的心理行为发育特征,即表现出连续性又表现出年龄的阶段性。一、婴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0~3岁是一个人身心发展的关键期,是智力发展和个性品质形成的关键期,其心理发展过程:1.发展的连续性及年龄的阶段性婴幼儿心理发展是一个不可中断的过程,这一过程有其自身的逻辑发展顺序。一、婴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2.发展年龄阶段的稳定性和可塑性心理发展的每一年龄阶段由于时代不同,社会和教育条件不同,身心成熟状态的不同,每个阶段不能跳跃式发展,顺序是一致的,仅在量的水平上略有差异,不是质的差别。一、婴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3.婴幼儿期是心理发展的早期阶段新生儿主要靠感官认识周围世界,3岁时不仅有了相当的观察、记忆、思维能力,而且情绪和情感也大大丰富了;语言、动作发展,行为方式及心理活动,基本情绪和情感的获得,都是在这一阶段初步形成的。一、婴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小儿在生长发育中形成的各种心理过程,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上升过程,各种心理过程和行为特征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共同发展。0~3岁小儿心理发展包含感知觉、记忆、思维、想象、交往能力,注意特性、情绪和情感特点、意志特征、气质特点、自我意识水平等。其中语言、动作和行为发展状况对儿童的心理发展有重要作用。婴幼儿心理发展外界环境的各种刺激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眼、耳、口、鼻、皮肤等),通过神经活动的反馈作用引起兴奋和抑制,出现扩延和集中,再到分化逐渐形成了思维和语言,在语言与思维的基础上表达出了情绪、意志、性格和品德,最后以行为和感情的形式表达出来。一、婴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神经系统与体格生长曲线的对照二、小儿认知能力的发育

认知:指认识活动的过程,是大脑反映客观事物的特征、状态及相互联系、揭示事物对人的意义、作用的一种高级心理活动认知能力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注意力及思维等。1.感觉:是物质对象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时,在脑中产生的关于它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是感性认识的最初形式,分视、听、嗅、味和皮肤觉等5类

(一)小儿感觉发育总体上特点:1.3岁前触摸觉起重要作用。最早出现的是皮肤觉(触觉、痛觉和温度觉),以后逐步表现出敏锐的视觉、听觉、味觉和嗅觉。2.3岁后视听觉起重要作用1.视觉发育

新生儿:有瞳孔对光反射和短暂原始注视,目光能随近距离缓慢移动的物体,在20厘米内调节视力和两眼协调,但视觉调节机能较差,视觉焦点很难随客体远近移动而变化,最初2~3周难以形成视觉集中,视野比成人窄

1~2个月:出现头眼协调,眼在水平方向跟随物体在90度范围内移动,表现出较明显的视觉集中现象1.视觉发育新生儿视野范围小,目光能追随15~20cm距离物体缓慢移动

3个月:调节范围扩大,头眼协调好,仰卧时水平方向视线可跟随180度,能看见直径0.8厘米的物体,能追随物体作圆周运动

4个月:能改变晶状体的形状,以看清不同距离上的客体,颜色视觉开始发育,从3~4个月起就能分辨彩色与非彩色。

1.视觉发育1.视觉发育2~3个月形成头眼协调,能随物体在水平方向上转动900。1.视觉发育4~5个月头眼协调好,能凝视物体,开始认识母亲,见到母亲表示喜悦。

6~7个月:视线跟随在水平及垂直方向移动的物体转动,能看到远距离的物体,并能主动观察事物,会变陌生人。

1.视觉发育2.视觉发育8~9个月:出现深度知觉,能较长时间地看相距3~3.5米以内任务的活动,如飞机、汽车等,喜欢鲜艳的颜色。3.视觉发育1.5岁能区别各种图形,2岁区别垂直与横线,喜欢看图画;3岁能区别基本色(红、黄、蓝、绿),6岁时视觉达到1.0。2.听觉发育一百年前,普莱尔提出“一切幼儿刚刚生下时都耳聋”。因为出生后的几个小时内,内耳中的液体妨碍了婴儿听觉能力的准确测量。1983年廖德爱、黄华建研究结论,出生第一天婴儿已有听觉反应。新生儿的听觉反应是极其充分的,能声音定位、区别不同强度和时间的声音等。5~6个月的胎儿已经开始建立听觉系统,可以听到透过母体的1000赫兹一下的声音。婴儿对声音的反应至少有三种不同的方式:感受抚慰、警觉、痛苦的反应。2.听觉发育2.听觉发育新生儿出生时羊水潴留于中耳,听力差,3~7d后听力灵敏度提高很快。3个月出现定向反应;听到悦耳的微笑。2.听觉发育6~7个月能区别父母声音,唤起名有反应;8个月开始区别语言的意义,听懂自己的名字;1~2岁听懂简单的吩咐;3岁后能更为精细地区别不同声音;4岁听觉发育完善3.味觉发育有研究表明,新生儿对不同味觉物质已经有不同反应,但味觉并不敏感。让出生1~15天的新生儿品尝糖水、盐水、奎宁水、柠檬酸溶液(是常用来代表四种基本味觉:甜、咸、苦、酸),对浓度大的糖水能引起吸吮动作,对浓度大奎宁水表示不接受,对浓度大致相同的淡溶液反应表现不明显。该研究还揭示新生儿味觉反应与成人的不同模式。如新生儿对浓度较大的柠檬酸溶液反应比成人强烈,对引起成人强烈反应的奎宁水则表现平淡。3-4月对各种主要物质的溶液能精确分辨。3.味觉发育味觉:新生儿反应基本成熟,对酸、甜、苦味等食物有不同反应。3~4个月能区别好闻和难闻的气味,对母乳香味已有反应;4~5个月对食物的微小变化已很敏感,是味觉发育的关键,注意适时合理添加各种辅食,使之适应不同味道的食物。4.嗅觉发育新生儿已能区分好几种气味。出生1周已能辨别母亲的气味和其他人的气味,出生12小时内对草莓和香蕉的味道表示满意,对臭鱼和臭鸡蛋的味道表示拒绝,表明区别味道的能力有可能是天生的。2~3个月已经能对不同气味进行分辨;7~8个月对芳香气味开始灵敏,逐渐辨别各种气味5.皮肤感觉发育包括:温度觉、触觉、痛觉痛觉:新生儿对痛觉反应迟钝,2个月后逐渐改善。温觉:很灵敏,尤其是新生儿遇冷则啼哭。触觉:新生儿凭口腔触觉能辨别软硬不同的乳头,某些部位触觉发育灵敏,如足底、眼、口周,触之即出现缩回手足、眨眼、张口等动作。4个月后具有成熟的用手够物行为。5.皮肤感觉发育知觉:是物质在脑中的整体直接反映,比感觉更进一步。它通过对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形成时间知觉、空间知觉和运动知觉等。6个月~3周岁是各种知觉能力快速发展的时期。6个月后通过看、听、嗅、摸、敲击等活动了解事物的属性,其后随语言发展,知觉开始在语言的协调下进行。(二)小儿知觉发育(二)小儿知觉发育(1)方位知觉新生儿具有基本的听觉定向能力,婴儿对外界事物的方位知觉是以自身为中心定位,方位知觉的发展顺序为先上下、后前后、再左右。一般说来,3岁辨别上下,4岁辨前后,5岁辨别左、右。(2)深度知觉:吉布森和瓦尔克的“视崖”实验表明,婴儿早在6个月就有了深度知觉,不能断定深度知觉是否先天就有。(二)小儿知觉发育(3)形状知觉:婴儿是带着观察复杂模式超过简单模式的偏爱而出生的。婴儿喜欢看清晰的、复杂的图像,喜欢看活动的和轮廓多的图形。(范茨的“注视箱”)(二)小儿知觉发育

(4)大小知觉:4个月前已具有物体形状和大小知觉的恒常性,估计物体大小的能力随年龄而增长。(二)小儿知觉发育3.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有选择的集中,注意并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是人们获得知识和提高工作效率的必要前提。分为两种无意注意(不随意注意):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作意志努力的注意。有意注意(随意注意):服从于预定目的、需要作意志努力的注意;需要受意识调节和支配。(三)小儿注意的发育新生儿期:在非条件反射基础上产生的定向反射是注意的萌芽,是最原始的初级注意。对大的声音或明亮的物体引起视线的片刻停留。3个月:出现条件反射的定向反射,可集中注意于某个感兴趣的新鲜事物上。5~6个月:比较稳定注视某一物体,但持续时间很短(三)小儿注意的发育1~3岁:无意注意有了进一步发展,有意注意开始萌芽,对有兴趣的事物:1岁半,能集中注意5~8分钟;1岁9个月时,能集中注意8~10分钟;2岁,能集中注意10~12分钟;2岁半时,能集中注意10~20分钟。(三)小儿注意的发育3~6岁:依然以无意注意占优势,有意注意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水平低,稳定性差。学龄期:有意注意逐渐发展,随年龄增长,注意的情绪色彩逐渐减弱(三)小儿注意的发育4.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反映。按照保持时间的长短分为:感觉记忆(瞬时记忆),持续0.25~2秒;短时记忆,不超过1分钟,容量相当有限,大约为7+2个组块;长时记忆,容量无限;分为:再认:以前经历过的人和物再次呈现并作用于主体时能认出重现:以前感知过的人或物、思考过的事情和体验过的情绪在头脑中再次呈现并加以确定的心理过程。(四)小儿记忆的发育胎儿末期:听觉记忆已出现。新生儿:一是对条件刺激物形成某种稳定的行为反应;二是对熟悉的事物产生“习惯化”.6个月:出现明显的再认,能再认熟悉的人,但保持时间较短。(四)小儿记忆的发育1岁末:记住越来越多的东西,开始出现重现,机械记忆占主导地位,以无意记忆为主,有意识记忆成分逐渐增加。2岁末:以有意识回忆几天前的事,但这种能力较弱。3岁末:能再认3个月前的人与物,重现仅限于几星期前;记忆的有意性发展开始明显。(四)小儿记忆的发育学龄期:有意记忆成为记忆的主要方式,抽象记忆的发展速度逐渐超过形象记忆的发展青少年期:有意识记日益占主导地位,对抽象材料的记忆能力明显增强。(四)小儿记忆的发育5.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概括的反映,它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根据思维的凭借物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把思维分为:直观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五)小儿思维的发育婴幼儿期:主要是直接行动思维,思维只能反映自身动作所触及的具体事物,不能离开动作本身去思考。幼儿期:直观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转化关键阶段

学龄前:从直观行动思维转向具体形象思维,学龄前晚期出现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直觉行动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概念思维3岁前是直觉行动思维,3岁后逐渐进行具体形象思维(五)小儿思维的发育学龄期:从具体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是思维发展过程中质的变化。青春期:抽象逻辑思维逐步处优势地位,逻辑推理能力加强,可以想象尚未成为现实的种种可能,形成假设并根据假设进行推理。(五)小儿思维的发育6.想象: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表象:指基于知觉在头脑内形成的感性形象,

以生动具体的形象在人脑中出现,具有直观形象性特征,反映的是同一事物或同一类事物在不同条件下所表现出来的一般特点或共同具有的特征,是一种归类了的事物形象。(六)小儿想象的发育表象是想象活动的前提和基础。想象是随着语言的发展而产生的。想象分为:无意想象:是没有预定目的、不自觉的想象。是人们在某种刺激的作用下,不由自主地想象某种事物形象的过程,梦是无意想象最极端的例子。有意想象:是根据一定的目的、自觉进行的想象。又分为(六)小儿想象的发育再造想象:根据语言文字的描述或图形、图解、符号等非语言文字的描绘,在头脑中形成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创造想象:根据自己的创见,独立构建新形象的过程幻想:是与个人愿望相联系并指向于未来事物的想象(六)小儿想象的发育1~2岁:出现想象的萌芽。3岁:可以产生带有简单主题和角色的游戏,反映婴儿模仿成人社会生活情节的想象活动。3岁前想象内容简单,属于再造想象,缺乏创造性,想象缺乏自觉的、确定的目的,只是零散的、片段的东西。(六)小儿思维的发育3~4岁:想象力迅速发展,但基本是自由联想。学龄前:具有丰富想象力,有意想象和创造想象的内容进一步丰富,有情节,新颖度增加,更符合客观逻辑,想象力集中表现在游戏活动中。(六)小儿思维的发育1.0~1岁主要建立亲子关系:也称依恋关系,即婴儿同父母的交往关系,是一种积极的、充满深情的感情联结,激发父母和照顾者更精心地照料后代,对儿童最初信赖和不信赖的个性特点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七)小儿人际交往的发展艾斯沃斯等将儿童的依恋

表现分为三种基本类型

类型

特点安全型约65%~70%

在:积极探索,与母亲交往离开:苦恼、不安回来:接近、平静不安全型回避型20%~25%

在:独自玩耍离开:悲伤少、做自己的事回来:不欢迎、无喜悦反抗型10%~15%

在:与母亲保持身体接触离开:非常苦恼、极度反抗回来:矛盾——既寻求又反抗1~3岁以后出现玩伴关系,通常是一对一的活动(七)小儿人际交往的发展触摸同伴玩耍再次是逐渐发展起来的群体关系。以客体为中心阶段:交往注意力集中于玩具或物品,而不是同伴。简单交往阶段:交往具有了应答的性质,对同伴的行为作出反应,经常去控制同伴的行为。互补性交往阶段:相互影响的时间更长,内容和形式更复杂,出现了合作游戏、互惠的行为。(七)小儿人际交往的发展自我意识是人类特有的意识,是作为主体的我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尤其是人我关系的认识。自我意识主要包括自我观察、自我监督、自我体验、自我评价、自我教育、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等。(八)自我意识的发展自我意识的发展是人的个性特征的重要标志之一1岁前:集中于自我认识方面,即认识自己,把自己和别人、其他物体区分开。1岁左右:通过自我感觉逐步认识作为生物实体的自我。2~3岁:开始学会说话,学会自我命名,逐步把握作为社会人的自我意识。3岁以后:活动范围扩大,开始把自己和别人比较,从而产生简单的自我评价。(八)自我意识的发展情绪、情感:是人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情绪情感的功能:适应性功能、组织功能、人际交流功能0~3岁婴儿的情绪情感,对其生存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九)小儿情绪和情感的发展出生时:即有惊奇、兴趣、伤心、厌恶、微笑等表情,以后不断分化,最初的情绪反应与生理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相联系。

5~6周:社会性微笑(对人的特别兴趣和微笑)

3~4月:出现愤怒、悲伤

6~8月:产生依恋及对陌生人焦虑和分离焦虑情绪的发生1.5岁:产生羞愧、自豪、骄傲、内疚、同情等复杂的社会性情感。怯生:对不熟悉的人表现出害怕的反应通常为怯生。一般在6个月左右出现,伴随婴儿对母亲依恋的形成,怕生情绪也逐渐明显、强烈。情绪的发生

婴儿:情绪调控能力有限,需要成人的帮助1~2岁:获得语言后,开始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愿望,但不善于用语言自我调控情绪。

2岁:能表达情绪感受,并学会采用一定的方式来控制情绪。

3岁:用有控制的表情来表达快乐、惊讶等情绪小儿的情绪调控意志:在实现预定目的中,对自己克服困难的活动和行为的自觉组织和自我调节力。意志行动中表现出相对稳定的特点,称为意志品质。人的意志品质有:独立性、果断性、坚韧性、自制力。新生儿:靠手本能的反射支配,没有意志力。(九)小儿意志力发展的特点1岁内:运动能力的掌握和运动的目的性,为婴儿意志力的产生准备了条件。1~3岁:带有目的性、受言语调节的随意运动越来越多。有成人言语调节婴儿的行为与婴儿自己的言语调节。3岁:在自己的言语调节下有意识的行动,抑制某些行动时,意志力萌芽,但水平差,自我控制时间短,行动更多的受当前目的和行为欲望的支配,有很大的冲动性。(九)小儿情绪和情感的发展气质:个人生来就具有的典型的、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表现在心理活动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

(十一)气质特征气质类型的划分及特点气质类型(神经类型)强度均衡性灵活性行为特点胆汁质(兴奋型)强不均衡直率、热情,攻击性强,易兴奋,易冲动,不易约束,多血质(活泼型)强均衡灵活活泼好动,敏感、反应灵活,好交际、注意力易转移粘液质(安静型)强均衡惰性安静、稳重、坚定、动作迟缓、不易激动、不好交际抑郁质(抑制型)弱孤僻、行动迟缓、体验深刻、消极防御反应强四种典型的气质类型

胆汁质多血质

抑郁质粘液质托马斯-切斯的婴儿气质类型说“容易型”的婴儿:占40%,生理机能具有一定规律性,对所有人都很友好,安静。“困难型”的婴儿:占10%,生活缺乏规律性,细微的环境变化也能引起较强的反应,对新事物或陌生人表现退缩,会突然发脾气。“迟缓型”的婴儿:占15%,活动水平低,行为反应强度很弱,情绪总是消极。剩下的35%属于混合型。活动水平、情绪稳定性、社交性和害羞等气质特征在婴儿期、童年期甚至成年早期都具有中等程度的稳定性。早期气质是可变的,在家庭、学校等后天生活环境的影响下,婴儿气质会发生很大的改变。气质的稳定性与可变性遗传:物质是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生物前提,特别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