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中必背《论语》十二章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1、孔子说:“学了(知识)又按时复习它,不也是很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们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生气,不也是君子吗?”2、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老师传授的学业是否复习了?”3、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的时候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意见,到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又不会逾越规矩。4、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就可以当老师了。5、孔子说:“只学习不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而不学习,就会有害。”6、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那穷困的忧愁,颜回却依然自得其乐。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7、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8、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其中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9、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作我的老师的人。我选择他的优点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的缺点就要改正。”10、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就像这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11、孔子说:“军队的可以改变主帅,但哪怕一个普通人,也不可以改变志气。”12、子夏说:“广泛地学习,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并且能多考虑当前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第二单元
百家争鸣
百花齐放
——传承文化之根单元学习主题
诸子百家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争鸣论道,为的是推行各自的思想主张。
儒家讲求入世,施行仁政。“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每一个儒家弟子孜孜追求的人生理想。道家讲究出世,在老子和庄子的作品中,虽然流露出的是一种超脱,但是剥开表象,隐藏其中的是他们对生命莫大的挚爱。墨家所崇尚的是平等、博爱、大度、奋进、竞争、节俭,他们守纪律,注重自然科学,这让我们体会到了他们对生命意义的尊重。
半部论语治天下
赵普曾经告诉宋太宗(赵匡义)说:“臣有论语一部,以半部佐太祖(赵匡胤)定天下,以半部佐陛下致太平。”的确,我国两千年来,不论立身处世还是政治社会,皆以儒家思想为中心,而论语便是最精粹最可靠的儒书,所谓“半部论语治天下”,便是这个意思。论语天不生仲尼,万古终长夜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zōu邑(今山东曲阜市东南)人。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14年。68岁回到鲁国。晚年致力于教育和对古代文献的整理,相传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撰《春秋》。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论语》。该书被奉为儒家经典。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作者简介艰难的童年
公元前551年8月27日,孔子诞生于鲁国昌平乡内“尼丘”山的一个山洞中(今山东曲阜城东南)。孔子因“尼丘”而名“丘”,字“仲尼”(“仲”表示排行老二)。
3岁时,父亲叔梁纥[hé]去世,享年69岁。其正妻施氏大权在握,19岁的孔母无法在孔家立足,带着孔子和孟皮,回到了娘家曲阜城内阙[què]里,过背井离乡、寄人篱下、受人歧视的艰难生活。青壮年时期周游列国时期55岁时,孔子开始周游列国,推行儒家学说。此后14年中,东奔西走,多次遇到危险,险些丧命。后虽被鲁国迎回,但鲁终不用孔子。政治上的辉煌孔子51岁时,担任鲁国首都的市长“中都宰”,政绩卓著。在孔子的治理下,鲁国大治。晚年时期近70岁,孔子回到鲁国。很受尊敬,享受国老的待遇,但政治上得不到重用。孔子退而修诗书礼乐。
孔子一生大体可分为五个阶段:(1)30岁前,位卑而能“鄙事”,有志于学。(2)30—50岁,欲仕不能。(3)50—55岁,在鲁从政。(4)55—68岁,周游列国,历尽艰辛。(5)65—73岁,安居鲁国,办教育,理六经。孔子,是一个志在报国又无人重用的闲人,又是一个周游列国、苦寻门路的忙人,更是一个到处碰壁、从不回头的强人。《论语》写作背景《论语》成书于春秋战国。春秋末,周朝的礼制日渐崩溃,名存实亡的现象十分普遍,社会处于一种大的动荡组合阶段,人们本性中最原始的欲望如脱缰之马,肆意践踏礼制下的人伦理念。在社会呈现“礼崩乐坏”的局面下,孔子建立了以“仁”为核心的儒家思想体系,旨在建立和恢复正常的社会秩序,其重要观点记录在《论语》之中。孔子是儒家创始人,他的思想核心是“仁”“礼”。①孔子主张礼治,反对法治。礼的意义在古代甚为广泛,指国际间交际的礼节仪式,贵族的冠、婚、丧、祭等典礼,包括政治制度、道德规范等。孔子说:“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后继周者,虽百代可知也。”(《论语·学而》)似乎周礼是千秋不变的规范。晋国铸了刑鼎,他尖锐地反对,说:“晋其亡乎,失其度矣。”②孔子主张维护等级制度的正名思想。他主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种合乎“礼”的等级制度。孔子说:“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论语·子路》)了解孔子思想③孔子主张克己复礼。《论语·颜渊》记载:“颜渊问仁。子日:‘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颜渊又问“克己复礼”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孔子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④在伦理思想方面,孔子主张仁。孔子的“仁”的基本精神是教人根据周礼调整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他的“仁”一般不包括劳动者。孔子说:“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论语·宪问》)曾子以忠、恕,二字概括“仁”的涵义,是比较接近原意的。忠恕之道,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⑤在教育上,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⑥在品德方面,他主张“宽、耻、信、敏、惠、温、良、恭、俭、让”等。《论语》的思想主要有三个既各自独立又紧密相依的范畴:伦理道德范畴——仁,社会政治范畴——礼,认识方法论范畴——中庸。
孔子确立的仁的范畴,进而将礼阐述为适应仁、表达仁的一种合理的社会关系与待人接物的规范,进而明确“中庸”的系统方法论原则。“仁”是《论语》的思想核心。“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五经是儒家作为研究基础的古代五本经典书籍的合称,相传它们都经过儒家创始人之一的孔子的编辑或修改。“十三经”:秦始皇“焚书坑儒”,据说经《乐经》从此失传,东汉在此基础上加上《论语》、《孝经》,共七经;唐时加上《周礼》、《礼记》、《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尔雅》,共十二经;宋时加《孟子》,后有宋刻《十三经注疏》传世。“十三经”是儒家文化的基本著作。诵读感悟
朗读课文
明确字音八佾(yì)文质彬彬(bīn)迩之事父(ěr)
譬如(pì)子罕(hǎn)
未成一篑(kuì)文本探究研读第一章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学而》)活动一:解释红字词语并翻译句子①食:动词,吃饭②敏:勤勉③就:靠近
④而1:表并列
而2:表顺承⑤有道:有才艺或者有道德的人释义: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就可以说是好学了。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就有道而正焉
安贫乐道研读第一章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学而》)活动二:问题探究1.孔子认为君子“好学的标准是什么”?君子要安贫乐道、重精神轻物质,谨言慎行、加强道德实践。“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排除干扰)“敏于事而慎于言”(实践锻炼)“就有道而正焉”(虚心请教)“好学”活动二:问题探究2.概括主题。
从“好学”的标准出发,讲的是君子日常行为的准则。孔子认为,君子要善于抵制过分的物欲,要尽可能地把精力用于追求理想和真理上。人活着不仅仅为了求得饱暖安逸,还应该有一种对理想的追求精神。通过不断地去接近有道之人来匡正自己。3.分析本章说理的特点。以具体的行为要求来说理,深刻而平实。君子应重精神轻物质研读第二章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何?”(《八佾》)活动一:解释红字词语并翻译句子①而:表假设,如果②如礼何:怎样对待礼呢?释义:一个人没有仁爱之心,会怎样对待礼制呢?一个人没有仁爱之心,会如何对待乐制呢?乐是表达人们思想情感的一种形式,在古代,它也是礼的一部分。礼与乐都是外在的表现,而仁则是人们内心的道德情感和要求。孔子把礼、乐与仁紧紧联系起来,认为没有仁德的人,根本谈不上什么礼、乐的问题。因此,必须有仁的根本,才能够叫行礼乐。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活动二:问题探究1.本章中孔子是如何看待“仁”和“礼”的关系的?
礼乐制度的角度出发,点明“仁”的核心价值地位。
乐是表达人们思想情感的一种形式,在古代,它也是礼的一部分。礼与乐都是外在的表现,而仁则是人们内心的道德情感和要求。强调必须有仁的根本,才能够叫行礼乐。孔子认为仁是礼、乐的基础,礼、乐是仁的表现,二者互为表里,不可分割。2.分析本章说理的特点。
以回环往复的叠句造势,突出“仁”在礼乐中的重要性。
阐明仁和礼乐的关系研读第三章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里仁》)活动一:解释红字词语并翻译句子①朝、夕:名词作状语,在早上、在晚上②闻道:知道、懂得真理释义:早晨得知真理,要我当晚死去,都可以。活动二:问题探究1.如何理解“朝闻道,夕死可矣”中的“道”?这里的“道”不是一般的“道理”“事理”,而是特指儒家的“仁义之道”。从对待“道”的态度出发,讲明懂得了仁义的道理,就该用自己的一生去实践它,有时为了捍卫它,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2.分析本章说理的特点。言简意赅,突显对了解“仁义之道”的重视。执着追求真理研读第四章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活动一:解释红字词语并翻译句子①喻:明白,通晓,这里译为“懂得”。释义:君子懂得的是道义,小人懂得的是利益。研读第四章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活动二:问题探究1.孔子阐明了君子和小人怎样的义利观?
君子于事必辨其是非,小人于事必计其利害。君子建立起了自己的内心标准——义,以此作为自己的行为标准。小人以外在的东西作标准、作参照,并且主要以利来衡量。2.分析本章说理的特点。通过“君子”与“小人”的对比,强调了“义”对于君子,对于品格的重要性。君子和小人不同的价值追求研读第五章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活动一:解释红字词语并翻译句子①贤:形容词用作名词,贤者,有贤德、有才华的人。②齐:与......看齐。③内:方位名词作状语,在心里。释义:见到贤人,就应该向他学习、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应该反省自己有没有与他相类似的错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研读第五章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活动二:问题探究1.本章中体现的孔子道德修养的方法是什么?见贤思齐。见到强于自己的人,要向他学习,努力向他看齐;见到不如自己的人,要反省自己哪些地方还有欠缺。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完善自己。2.分析本章说理的特点。通过辩证的分析对待“贤”与“不贤”的态度与做法,点明了人不断前进的方法。君子要善于反省,见贤思齐研读第六章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活动一:解释红字词语并翻译句子①质:质朴、朴实②文:华美、文采③野:粗野、鄙俗④史:虚饰,浮夸⑤为质彬彬:文质兼备、配合适当的样子。释义:质朴(内容)胜过文采(形式),就会显得粗野简陋;文采胜过质朴,就会显得浮华虚夸。只有文采和质朴配合适当,那才是君子。研读第六章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活动二:问题探究1.分析“文”与“质”的辩证关系。从“文”与“质”在君子成才过程中的辩证关系的角度出发,点明文质不可以相胜,就是指它们要均衡,哪个都不能够过多。君子就是要做到“文”与“质”的平衡。2.分析本章说理的特点。明确清晰,言简意赅。
君子的理想人格:文质彬彬研读第七章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活动一:解释红字词语并翻译句子①士:读书人。②弘毅: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弘,广大。毅,坚强,刚毅。③已:停止。释义: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或责任),路途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直到死才停止,这不也是很遥远吗?研读第七章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活动二:问题探究1.士毕生追求的目标是什么?
从精神状态的角度出发,点明读书人应该具备刚毅的品格,因为只有具备了这种品格才可以接受重任,才能够不不半途而废,才可以实现自己的理想。而“仁”应该是读书人毕生追求的目标。实现仁道是漫长而艰巨的。作为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应当勇于担当时代的重任,坚毅刚强,戮力奋斗。2.分析本章说理的特点。
运用双重否定和反问句的形式,增强语气。士要以“仁”为己任研读第八章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子罕》)活动一:解释红字词语并翻译句子①譬:比喻,比方②篑:盛土的筐子。③止:停下来④平地:填平洼地⑤虽:虽然。释义:孔子说:“好比堆土成山,只差一筐土就完成了,这时停下来,是我自己要停下来的。又好比平整土地,虽然只倒下一筐土,如果决心继续,还是要自己去干的。”研读第八章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子罕》)活动二:问题探究1.本章重点强调了什么道理?
孔子运用“堆土成山”与“填土平地”这两比喻,说明了功亏一篑与持之以恒的深刻道理。“进,吾往也”是在提醒我们,是否追求仁道、坚持不懈,主动权完全在自己手里,要靠个人的主观努力。2.分析本章说理的特点。运用比喻和散句,说理生动自然。君子做事要持之以恒、要主动努力研读第九章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子罕》)活动一:解释红字词语并翻译句子①知:同“智”②者:……的人释义:有智慧的人不会被迷惑,有仁德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无所畏惧。研读第九章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子罕》)活动二:问题探究1.孔子认为一个人要达到完美的人格修养,
、
、
缺一不可。2.分析本章说理的特点。用否定和整句的形式,增强气势,简洁明确。智仁勇君子要有仁、智、勇三德研读第十章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颜渊》)活动一:解释红字词语并翻译句子①克己复礼:约束自我,使言行归复于先王之礼。②一日:一旦③归:称赞,赞许④目:条目,细则⑤礼:名词作动词,合乎礼⑥事:实践,从事
颜渊问什么是仁。孔子说:“克制自己,使言行归复于先王之礼,就是仁。一旦做到了这些,天下的人都会称许你有仁德。实行仁德要靠自己,难道是靠别人吗?”颜渊说:“请问实行仁德的具体条目。”孔子说:“不合礼的事不看,不合礼的事不听,不合礼的事不言,不合礼的事不做。”颜渊说:“我虽然不聪敏,请求实践这些话。”活动二:问题探究1.孔子认为实现“仁”的关键是什么?关键是克己复礼。具体是要“视、听、言、动”都符合礼。从这个层面上来说,“仁”是“礼”的内化和自觉。2.分析本章说理的特点。以对话的形式,运用排比,层层深入,说出符合“礼”的具体做法。克己复礼为仁研读第十一章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活动一:解释红字词语并翻译句子①一言:一个字②其:大概,表示推测、估计。③恕:宽恕④于:介词,可以翻译成“给”释义:有什么话是可以终身奉行的吗?”孔子(就回答)说:“那就应该是“宽恕”了吧!自己不想要的,也不要强加给别人。”活动二:问题探究1.怎样正确理解孔子的“恕”的内涵?我们从中可以悟出怎样的为人处世的人生道理?(1)在孔子看来,“恕”这个字是可以终身奉行的,而“恕”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它在根本上与“仁”是相同的,所以常把它看成是”仁“的实践原则。(2)学会互相理解,设身处地看待问题。
2.分析本章说理的特点。以对话的形式,点出“恕”这一准则,以及具体的做法,明确而详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研读第十二章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阳货》)活动一:解释红字词语并翻译句子①小子:老师对学生的称呼②夫:那③兴:激发人的感情④观:观察政治的得失、风俗的盛衰⑤群:提高人际交往能力⑥怨:讽刺时政⑦迩:近释义:同学们,为什么不学《诗》呢?学《诗》可以激发热情,可以提高观察力,可以团结群众,可以抒发不满。近可以事奉父母,远可以事奉君王,还可以多知道些鸟兽草木的名字。活动二:问题探究1.说明孔子认为《诗》的三大功能。一是诗教,兴、观、群、怨以修身;二是诗用,事父事君以治国;三是诗识,鸟兽草木以致知。2.分析本章说理的特点。运用反问和铺陈的手法,详细而全面,语气更强。学《诗》的重要性如何理解和评价孔子所说的《诗》可以“兴”“观”“群”“怨”?“兴观群怨”是孔子对《诗经》的社会功能的认识和概括。指出了文艺具有美感作用、认识作用、教育作用和政治作用,这是历史上对《诗经》的作用进行的第一次明确而全面的理论概括,对后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孔子强调“兴观群怨”,目的是“事父”“事君”,即为封建礼教、封建统治阶级服务,有其明显的阶级局限性。文本探究小组讨论:总结十二章分别阐述了什么道理?结构图解总结全文讨论了君子人格和修身养性的问题君子之德|修身养性(外求)|修身养性(内求)安贫乐道谨言慎行(1)重义轻利(4)表里如一(6)追求真理(3)锲而不舍(8)养德增智(12)重视仁德(10)自我反省(5)勇于担当(7)智仁勇(9)自我约束(11)仁爱之心(2)主题归纳
本课所选《论语》十二章,在仁、义、礼等儒家思想核心概念的基础上,阐述了孔子关于君子人格及修身养性的基本观点,在思想道德修养、读书育人、为人处世等方面对后人都有很好的启发意义。尝试找出文中的成语并积累朝闻夕死:早晨闻道,晚上死去。形容对真理或某种信仰追求的迫切。见贤思齐: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要向他(她)看齐。文质彬彬:形容人既文雅又朴实,后形容人文雅有礼貌。任重道远:责任重大,路途遥远。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未成一篑:犹功亏一篑。比喻功败垂成。克己复礼:儒家约束自己,使每件事都归于“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喜欢的,也不要亲自强加给对方。文本探究孔子生活在一个战乱的年代,它为什么还要提倡这样一套显然不会被统治者采纳的体系?孔子所处的时代是一个“礼崩乐坏”的时代,社会秩序处于混乱状态。面对严重的社会危机,各家各派都在寻求医治社会弊病的良方。道家以无为而治为救世之方,墨家以兼爱非攻为平乱之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则认为,要维护社会秩序,必须恢复周王朝所建立的一整套礼仪规范,亦即“复礼”。如何“复礼”?孔子意识到当时诸侯割据,周天子的威仪已经丧失,单纯采取强制性的手段,已经不能奏效。《论语》35句精华01.德不孤,必有邻。——《论语·里仁》【注释】有道德的人不会孤独,必会有同样有道德的人与其为邻02.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学而》【注释】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担心自己不能体恤别人03.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论语·学而》【注释】君子如果不庄重那么就没有威严,不为人所尊敬,所学习的文化则不会巩固。行事要以忠信为主。不要和不如自己的人为友,犯错误了不要害怕改正。0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注释】自己不愿意的事情,不要强加给别人。05.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卫灵公》【注释】知道有过错,却不加改正,这才是真正的过错。06.发奋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论语·述而》【注释】发奋用功连吃饭都时常忘记,乐此不疲而忘记了烦恼,连自己快老了都不知道。07.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注释】军队的将领可以改变,男子的志气不能被改变的,形容志气的重要性08.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注释】见到有才德的人,要向他看齐学习。见到没有德行的人,反观自己是否有和他一样的错误。09.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注释】君子坦荡磊落,气定神闲;小人斤斤计较,患得患失。10.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论语·卫灵公》【注释】君子不可以用小事来察知,却可以委以重任。小人不可以委以重任,却可以用小事察知。11.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注释】自古以来人皆有一死,人没有信用会无立足之地12.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注释】做文章质朴胜过了文采就会粗野,文采胜过了质朴就会浮夸不真实。做人应该先文质恰当,温文尔雅,然后方可以学习做君子。13.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论语·泰伯》【注释】不在其职位上,不要考虑其职位上的事情14.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论语·卫灵公》【注释】君子不凭借一些(好的)言论推举他人,不凭借别人的对其人品好坏的评价来断定他的言论。15.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论语《季氏篇》【注释】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正直的朋友、诚信的朋友、见多识广的朋友。16.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注释】君子看重的是仁义道德,小人看重的是价值利益。17.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注释】智慧的人不迷茫,仁德的人不忧戚,勇敢的人无所畏惧。18.古之学者为己(所谓为己之学),今之学者为人。——《论语·宪问》【注释】古代学者学习是为了提高充实自己,现在的学者学习是为了装饰给别人看。19.见义不为,无勇也。——《论语·为政》【注释】见到需要行仁义的事情不去做,是没有勇气的懦夫。20.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注释】到了天气寒冷的时节了,然后知道松柏是最后凋零的。21.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注释】对父母孝顺,对兄弟友爱,这是仁义的根本。2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注释】坚持温习旧知识,善于学习新知识的人,就可以做老师了。23.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宪问》【注释】多责备自己而少责备别人,那就可以避免别人的怨恨了。24.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注释】学到知识后时常温习实践,不是一件令人心生喜悦的事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远道而来,不也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我不生懊恼,不正是君子的道德修养吗?25.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论语·子张》【注释】他犯了错,人们都看得见;他改正错误,人们皆佩服他。26.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注释】管理者自身端正,作出表率时,不用下令,下属也会跟着行动起来。当管理者自身不端正,就算三番五令,其下属也不会服从。27.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论语·微子》【注释】过去的已无法弥补,未来的还是可以赶上的。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注释】知道学习的人,不如喜欢学习的人;喜欢学习的人,又不如沉浸学习以此为乐的人。29.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注释】工匠要做好其工作,必定先让其工具锋利。比喻要做好一件事,准备工作一定要做好。30.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子路》【注释】做事不要一味求快,不要见到小利益就贪图。求快反而达不到目的,贪图眼前的小利益是做不成大事的。3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注释】学习了不深入思考,则会没有收获。光思考而不去学习,则会疑惑。3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注释】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智慧。33.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论语·颜渊》【注释】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不会赞同别人做坏事。34、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注释】用不正当手段得到的财富和权威,对我来说犹粪土与浮云。35.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注释】自己要想站稳,也要让别人站稳;自己若想腾达,也得让别人腾达。归纳提升1.比喻说理,形象生动。
例如第八章,孔子以“堆土成山”为喻来阐述学习要持之以恒、不可半途而废的道理,易于被人们理解和接受。写作特色2.人物对话,栩栩如生。
有的章节通过对话刻画人物形象。如“颜渊问仁”,孔子给予回答,接着颜渊又问具体表现是什么,最后表示要坚决执行。通过对话,一个善于思考、领悟,又坚决践行的弟子形象呈现在读者面前。写作特色3.哲学思辨,充满智慧。
文章节选了孔子许多带有哲学思辨意味的名句,例如“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朝闻道,夕死可矣”,这些语句给人以人生的启示,表现了孔子非凡的智慧。写作特色吉祥如意世有孔丘,“君子”始立。可以说,是在孔子的精心重塑和不遗余力的维护下,“君子”一词才散发出如此高贵的气质。而自从有了“君子”这一理想人格,我们的文化便有脊梁,余秋雨先生说:“对中国文化而言,有了君子,什么都有了;没有君子,什么都徒劳。”拓
展
延
伸随堂练习(1)孔子在《论语·雍也》中探讨文与质的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2)孔子在《论语·学而》中谈到君子不要求吃足,不要求居住舒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3)孔子在《论语·里仁》中谈到早晨得知道理,当晚死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工程建筑施工协议标准文本
- 关于奋斗的演讲稿范文(三十篇)
- 2024年先进涂层材料开发与应用合同
- 三爱教育心得体会范本5篇
- 2024年建筑材料采购合同规范
- 2024年新式劳动合同及补充条款汇编
- 2024年房屋出租合同的续租规定
- 《天津市跆拳道队可持续发展的SWOT分析》
- 《旅游发达地区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问题研究》
- 《沈阳HMWC工业遗产景区游客满意度提升策略研究》
- 直播合作协议
- 社科类课题申报工作辅导报告课件
- 头痛的诊治策略讲课课件
- 沙利文-内窥镜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蓝皮书
- 国家开放大学一网一平台电大《建筑测量》实验报告1-5题库
- 规范诊疗服务行为专项整治行动自查表
- (新平台)国家开放大学《建设法规》形考任务1-4参考答案
- 精益工厂布局及精益物流规划课件
- 注射液无菌检查的方法学验证方案
- 2023年口腔医学期末复习-牙周病学(口腔医学)考试历年真题荟萃带答案
- 复合风管制作工艺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