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与社区关系课件_第1页
学校与社区关系课件_第2页
学校与社区关系课件_第3页
学校与社区关系课件_第4页
学校与社区关系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學校與社區關係報告人:M949109張寶元M949102李佳偉M949115徐春花指導教授:劉寶貴教授1學校與社區關係報告人:M949109張寶元1壹.1學校的特性組織的要素:1.所欲達成的共同目的2.有能力彼此溝通的人員3.成員具有行動貢獻的意願2壹.1學校的特性組織的要素:2壹.2公立學校的特性顯明性極大受關注性極高被影響度極深受養護程度及依賴性極高成員來源多樣組織結構複雜目標廣泛、抽象,成果不易評鑑3壹.2公立學校的特性顯明性極大3壹.3社區的意涵地理區域─

一定的界限、公共活動的空間、世代親密的特質,又稱「功能性社區」。人際社會互動關係─

居住在同一地理空間,但缺乏經常性的人際社會互動意願或事實。一群具有共享價值、歷史、文化的人們─

具認同的歸屬感及共識、有一致的使命及行為規範4壹.3社區的意涵地理區域─4外在於學校的大眾、政治世界─

針對學校成員而言,社區代表外在於學校的大眾、政治世界。學校本質上為社區─學校成員幾乎天天見面,故具個別化互動關懷、彼此承諾、價值共享等特質。是一種生活凝聚的本質。壹.3社區的意涵5外在於學校的大眾、政治世界─壹.3社區的意涵5壹.4功能性社區小孩小孩的父母小孩學校的朋友父母的朋友朋友的父母特性一:特性二:社會規範與無形的獎懲系統具增強的效用6壹.4功能性社區小孩小孩的父母小孩學校的朋友父母的朋友朋友的壹.5不具世代親密的社區小孩小孩的父母小孩學校的朋友父母的朋友朋友的父母7壹.5不具世代親密的社區小孩小孩的父母小孩學校的朋友父母的朋壹.6現代社會的特性價值規範複雜多元選擇的機會與實際執行增多社會流動的現象多資訊流通快速,國際化社區在形成中強調知識與知識管理變動性高,短暫性事務增多,不安定感亦增加人們需要彼此關懷的需求並未消失個體與社會如何平衡的難題仍存在,且有加劇8壹.6現代社會的特性價值規範複雜多元8壹.7社區的現代觀動態平衡公共與私人領域家庭、信仰與義工組織是平衡個人與社會的關鍵以工作場所為基礎的社區應加以重視社區須具有學習、成長與發展的動力對多元主體的包容超社區的存在9壹.7社區的現代觀動態平衡公共與私人領域9壹.8學校與社區關係的定義學校與內、外在公眾之間有計畫的、系統的、持續的、雙向的、真誠的溝通歷程。透過各種計畫、方案和活動的參與,提升相互的了解,並有系統的整合學校與社區資源,使學校運作良好、學生學習更多元,以提高教育品質。獲致家長與社區民眾的支持與協助,使學校教育能適當的符應社會需求。10壹.8學校與社區關係的定義學校與內、外在公眾之間有計畫的、系對象:學校內、外在公眾

(利害關係人)特性:有計畫的溝通歷程方式:溝通媒體、參與、資源互惠目的:獲致支持與協助目標:提升教育品質11對象:學校內、外在公眾

(利害關係人)11壹.9建立學校與社區關係的重要性一、維持學校內部正常運作,凝聚向心力,

提升教育品質1.讓內部成員了解學校運作的情形及努力的方向2.鼓勵家長及社區居民參與學校工作,協助解決問題3.獲取外界最新資訊,增加學校對社區的了解,作為學校系統重要的input參考4.了解家長與社區民眾對於學校教育的態度及意見,以利學校訂定可行的方案及政策5.擴大內部參與,凝聚共識,提升教育品質

12壹.9建立學校與社區關係的重要性一、維持學校內部正常運作,凝1.提供家長及社區居民有關學校的各種資訊,增加其對學校的了解2.建立並維持信心3.確保教育方案的支持4.提高參與校務及活動的意願與行動5.提升經費支援的意願6.建立合作關係壹.10適應外部環境變化,使組織獲致外來支持13壹.10適應外部環境變化,使組織獲致外來支持13貳.學校與社區的連結關係隨著教育改革,外在環境對學校管理與內部功能的影響力已漸提升。學校在與社區建立良好的互動關係時,必須熟悉學校組織外部環境地圖、學校組織界線、一般環境與特定環境之分、學校外部環境的特性、不確定性及管理策略。14貳.學校與社區的連結關係隨著教育改革,外在環境對學校管理與貳.1學校與社區的連結關係平衡自主與依賴特定環境影響的不確定性反應的不確定性狀態的不確定性學校/校長能量變動性結構性複雜性一般環境資料來源:Goldring,1995,p293.圖1組織的環境地圖15貳.1學校與社區的連結關係平衡特定環境影響的不確定性反應的不貳.2學校組織的界線把系統與其外在環境分開,把「輸入」與「輸出」分開的要素而言,像有機體的皮膚、國家的疆界、機器的外箱等均是。(黃昆輝,1988)學校組織的界線並不明顯,並強調其界線是可以被穿透的。(Goldring,1995)16貳.2學校組織的界線把系統與其外在環境分開,把「輸入」與「輸貳.2.1學校組織界線的功能過濾確保學校某種程度的自主17貳.2.1學校組織界線的功能過濾17貳.3一般環境與特定環境學校外部環境區分如下:特定環境對學校具有立即、直接相關影響力經常與學校互動的團體、組織或個人教育局、區公所、里辦公室商家、社區發展協會家長一般環境對學校具潛在影響力的元素,非每天接觸如:教育部、外在商業環境等18貳.3一般環境與特定環境學校外部環境區分如下:18貳.4學校外部環境的特性變動性(穩定或變動)能量(豐富或不足)結構性(有結構或結構性不足)複雜性(簡單或複雜)19貳.4學校外部環境的特性變動性(穩定或變動)19貳.5環境不確定性的種類不確定性代表組織判定其決定,預測其因果關係,以及決定其成果被接受程度的高低(Goldring,1995)狀態(state)的不確定性-無法預測環境會如何變影響(effect)的不確定性-變了以後會如何反應(response)的不確定性-哪些反應可應付變遷20貳.5環境不確定性的種類不確定性代表組織判定其決定,預測其貳.6環境管理的策略:平衡對環境的依賴與自主當面對環境的壓力時,如家長對學校教育的要求,一般而言,校長與行政人員會採取適當的策略(長期的行動方向)加以回應,其目的在協助學校成員適度平衡組織正常運作的需求,以及來自環境的要求,亦即在依賴與自主之間取得一種動態平衡。其策略可分為三類:21貳.6環境管理的策略:平衡對環境的依賴與自主當面對環境的壓力貳.7增加與環境之關聯,以調適環境的變化之策略非正式合作訂定契約合作選舉代表參與組織運作組織聯盟組織重建22貳.7增加與環境之關聯,以調適環境的變化之策略非正式合作22貳.8降低對環境的依賴策略(提高自主性)提高品質,增加競爭做好公共關係做出比預期還要多的義務性反應設置緩衝機制23貳.8降低對環境的依賴策略(提高自主性)提高品質,增加競爭2貳.9改變環境以及環境對學校期望策略社會化學校校長採用社會化策略的行為特徵:校長決定家長會或其他家長組織的活動範圍家長參訪,校長適時指導使其能了解學校運作向家長解釋對學校合理期望建立共識協助辦理活動策略性移轉24貳.9改變環境以及環境對學校期望策略社會化24參、推展學校與社區公共關係的具體做法(一)學校公共關係的發展係多元的、全面的、長期的,而且彼此影響的。學校公共關係不單是校長、主任的責任,凡是團體成員均應主動出擊,積極營造學校良好的公共關係。

一、平時的做法二、重大活動的做法

25參、推展學校與社區公共關係的具體做法(一)學校公共關係的發展參、推展學校與社區公共關係的具體做法(二)一、平時的做法:(一)溝通觀念,取得校內成員共識,建立「人人有責」的正確認知。1、辦理相關知能研習,使成員具備公共關係的相關素養。2、營造校園「民主參與」、「溝通無阻」的意見交流管道,有利於校園縱向溝通。3、積極塑造「溫馨和諧」的校園情境,充滿「人文關懷」的優質學府,有利於校園橫向溝通。26參、推展學校與社區公共關係的具體做法(二)一、平時的做法:2參、推展學校與社區公共關係的具體做法(三)(二)積極爭取社會資源,獲取公眾的支持1、組織成立各種推行委員會,成員並加入社區領袖與利害關係人。2、積極促進社區家長組成「後援會」或「義工團」。3、調查並建置社區「資源資料庫」。4、利用社區資源進行戶外教學,如利用社區籃球場上體育課、利用社區公園進行體育遊戲教學。27參、推展學校與社區公共關係的具體做法(三)(二)積極爭取社會參、推展學校與社區公共關係的具體做法(四)(三)設計SCIS(schoolcorporateidentitysystem)校園企業識別系統(黃坤謨,民88):1、設計符合學校精神代表的「校徽」或「識別標誌」。2、利用機會向全校師生家長宣導「校史」、「校徽」或「識別標誌」。3、將標誌設計在學校建築、設備、獎狀上,使成為學校的精神象徵。4、學校文宣用品搭配SIS整體規劃,如學校簡介、信封、便箋、運動服、帽子等。28參、推展學校與社區公共關係的具體做法(四)(三)設計SCIS參、推展學校與社區公共關係的具體做法(五)(四)發行學校刊物1、定期發行校刊:包含各項活動訊息及學校對外比賽成績、學校動態、教育新知、休閒活動介紹等,如果時間、經費允許的話,也可以朝專刊、彩色版方向努力。2、每月給家長一份學校行事簡曆,提供當月資訊、班級動態訊息。29參、推展學校與社區公共關係的具體做法(五)(四)發行學校刊物參、推展學校與社區公共關係的具體做法(六)(五)加強親師生及社區的溝通1、辦理教師溝通技巧研習,提高溝通能力(1)掌握溝通要領:A.充分的準備B.積極的聆聽C.技巧的表達D.具體的建議E.主動的態度。(2)善用各種溝通策略:以同理心、回饋、對等、尊重的態度,重視垂直溝通、水平溝通與葡萄藤式溝通(秦夢群,民88)。30參、推展學校與社區公共關係的具體做法(六)(五)加強親師生及參、推展學校與社區公共關係的具體做法(七)

2、辦理學校教學發表日:請家長到學校參觀。3、與社區保持密切聯繫:包括社區發展協會、村(里)長辦公室、寺廟管理委員會、教會、社區耆老、社區領袖、家長會、社區民間組織等,甚至參加社區婦女會、老人會、獅子會、青商會、社區民眾的婚喪喜慶聯誼活動。4、指派教師參加里民大會,聽取公眾意見並澄清誤解。

31參、推展學校與社區公共關係的具體做法(七)2、辦理學校教參、推展學校與社區公共關係的具體做法(八)(六)學校經營社區化1、校園開放社區民眾使用。2、協助社區辦理活動:學校教師可將辦理活動上的經驗,提供給社區辦理活動參考。3、為社區提供服務:教學與輔導之諮詢服務。4、建立學校與社區的良性發展,增加家長和一般民眾參與學校事務的機會。5、學校社區資源共享:包含人、事、物的資源32參、推展學校與社區公共關係的具體做法(八)(六)學校經營社區參、推展學校與社區公共關係的具體做法(九)(七)辦理多元多樣的活動1、舉辦社區活動,讓社區民眾與學校藉由活動而互動,由互動而互信互助。2、定期舉辦學生體育活動:如班際體育競賽、夏(冬)令營、運動會,至少上下學期各一次。3、學校與社區結合,發展終身學習。33參、推展學校與社區公共關係的具體做法(九)(七)辦理多元多樣參、推展學校與社區公共關係的具體做法(十)(八)主動積極地讓社區了解學校1、建立傳播的機制:學校愈公開、透明,家長就愈了解學校、支持學校。2、培養活躍的尖兵:鼓勵教師成為社區公民的「鯰魚效應」3、領導幹部的典範:校長、行政人員。4、媒介種子的義工:支援教學或協助處理行政事務34參、推展學校與社區公共關係的具體做法(十)(八)主動積極地讓參、推展學校與社區公共關係的具體做法(十一)(九)學校形象的營造:1、營造組織優質的學校文化。2、發展教師卓越的教學能力。3、培育學生精緻的學習表現。4、建造校園溫馨的人文情境。5、推動終身運動的健康習慣。6、建立本位發展的學校特色。35參、推展學校與社區公共關係的具體做法(十一)(九)學校形象的參、推展學校與社區公共關係的具體做法(十二)(十)辦好學校教育:「學校公共關係由教室層面開始」,教室層級的教學能落實,且獲得家長肯定,學校的公共關係自然水到渠成。

36參、推展學校與社區公共關係的具體做法(十二)(十)辦好學校教參、推展學校與社區公共關係的具體做法(十三)二、重大活動的做法(一)活動賽會的主題:一年一度的校慶活動或運動會,為達到一定的效果,有必要以一個簡單、易懂易記、易上口的主題為訴求。(二)附加價值的創造:重大活動可以結合前述SCIS設計學校的logal、T恤、帽子、胸章、紀念筆、運動服裝等,既可提高學校形象,又可創造經濟利益。37參、推展學校與社區公共關係的具體做法(十三)二、重大活動的做參、推展學校與社區公共關係的具體做法(十四)(三)邀請柬帖的散播:發帖對象,除了各方來賓、記者、上級長官、民意代表外,相關學校及學生家長也應該發。(四)創意活動的搭配:例如搭配「標語設計比賽」、「吉祥物設計比賽」、「主題歌曲創作比賽」、「海報設計展」、「攝影展」、「畫展」、「書法展」、「傑出校友選拔」,等一系列的活動。38參、推展學校與社區公共關係的具體做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