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安全原理教学ppt课件第1章-安全原理绪论_第1页
大学安全原理教学ppt课件第1章-安全原理绪论_第2页
大学安全原理教学ppt课件第1章-安全原理绪论_第3页
大学安全原理教学ppt课件第1章-安全原理绪论_第4页
大学安全原理教学ppt课件第1章-安全原理绪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全原理

安全原理1.安全无危则安,无损则全安全是人的身心免受外界(不利)因素影响的存在状态(包括健康状况)及其保障条件。——刘潜教授安全是从物质的危险和精神的恐慌中解放出来获得的自由。

——

青岛贤司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即安全生产,指的是“不发生工伤事故、职业病、设备或财产损失的状况;即指人不受伤害,物不受损失”。

——《安全原理》隋鹏程等绪论1.安全无危则安,无损则全绪论1.安全Safe:freedorsecurefromdanger.Safety——Freedomfromconditionsthatcancausedeath,injury,occupationalillness,damagetoorlossofequipmentorproperty,ordamagetotheenvironment.(MIL-STD-882E)Secure:affordingsafety,torelievefromexposuretodanger—makesafeSecurity:somethingthatsecures—protection1.安全Safe:freedorsecurefro2.事故

事故是人(个人或集体)在实现某种意图而进行的活动过程中,突然发生的、违反人的意志的、迫使活动暂时或永久停止的事件。

一种发生在人类生产、生活活动中的特殊事件。一种突然发生的、出乎人们意料的意外事件。一种违背人们意志的事件,人们不希望发生的事件。Accident:aneventoccurringbychanceorfromunknowncauses;chance;anunintendedandusu.suddenandunexpectedeventresultinginlossorinjury.2.事故事故是人(个人或集体)在实现某种意图而进行的活动过中、英、美、日四国工伤事故死亡人数对比分析中、英、美、日四国工伤事故死亡人数对比分析国内外安全生产形势与重大事故我国工伤事故情况分析国内外安全生产形势与重大事故我国工伤事故情况分析3.灾害Disaster天灾:自然灾害—防灾减灾。人祸:人类活动(行为)带来的灾难。事故属于人祸。3.灾害Disaster4.安全问题的社会属性安全发展,以人为本。安全效益是社会效益。事故影响发展、影响稳定。谁对事故负责?—责任追究。需要社会回答:

Howsafeissafeenough?4.安全问题的社会属性安全发展,以人为本。5.安全工程安全工程=事故预防。Accidentprevention防止事故发生。防止事故造成损失。安全工程:运用安全技术和安全管理等手段预防事故。5.安全工程安全工程=事故预防。6.安全科学科学:安全科学:阐明事故发生、发展和预防规律的科学。6.安全科学科学:7.安全原理防止伤亡事故,首先必须弄清伤亡事故发生和预防原理,即安全原理。安全原理是阐明伤亡事故是怎样发生的,为什么会发生,以及如何采取措施防止伤亡事故发生的理论体系。它以伤亡事故为研究对象,探讨事故致因因素及其相互关系、事故致因因素控制等方面的问题。安全原理是安全科学的基础理论之一,是指导安全工程实践的基本理论。7.安全原理防止伤亡事故,首先必须弄清伤亡事故发生和预防原

认识事故发生机理十分困难人类基本上是从事故学习事故由于事故发生的随机性质事故后残留的信息有限人们知识、经验的局限性认识事故发生机理十分困难人类基本上是从事故学习事故对事故发生机理的错误认识认为事故的发生是“天意”或“命中注定”相信“预感”生物节律说对事故发生机理的错误认识认为事故的发生是“天意”或“命中8.《安全原理》课程的教学目的和任务课程以事故致因理论为主线,将安全理念贯穿其中。把表面上看起来纷乱无序的安全管理措施贯穿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通过课程学习,对各种安全措施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安全原理》既是安全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也是整个专业课程体系的牵头课程,为其它专业课程提供理论和原则。8.《安全原理》课程的教学目的和任务课程以事故致因理论为主线事故致因理论什么是事故?事故为什么发生?事故是怎样发生的?怎样防止事故发生?

谁对事故负责?第一节事故致因理论的发展事故致因理论第一节事故致因理论的发展事故致因理论是生产力发展水平

的产物在生产力发展的不同阶段,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安全问题不同,特别是随着生产方式的变化,人在生产过程中所处地位的变化,引起人们安全观念的变化,产生了反映安全观念变化的不同的事故致因理论。早期事故致因理论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事故致因理论产品安全与系统安全复杂社会-技术系统理论事故致因理论是生产力发展水平

一.早期事故致因理论

1837年前后工业革命开始,1880年左右出现了工业增长的高潮。动力机器广泛使用,带来空前绝后的工人死亡和伤残事故时期。蒸汽、电力机械设备很少甚至根本没有安全防护措施;劳动者没有经过培训,操作很不熟练;大量使用童工;工作日平均长达11至13个小时。

急救设施不足,专职医务人员奇缺,受伤人员得不到及时的救治。

一.早期事故致因理论1837年前后工业革命开始,1880年早期事故致因理论美国匹茨伯格调查报告:1909年全美国的工业死亡事故高达3万起,一些工厂百万工时死亡率达到150~200人美国宾夕法尼亚钢铁公司,在20世纪初的4年间,2200名职工中1600人在工伤事故中受到了伤害,约占75%。法庭判决的原则是,工人理应承受所从事的工作中的一切危险。发生伤亡事故后工人很难得到赔偿。为了安全这类装门面的事,我没有钱我手里的余钱也是做生意用的事故频发倾向论海因里希的工业安全公理早期事故致因理论美国匹茨伯格调查报告:二、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事故致因理论科学技术和工业迅速发展机械更加复杂,自动化机械越来越多新技术、新工艺、新能源、新材料、新产品不断出现广泛就业工人阶级的斗争和共产主义运动二、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事故致因理论科学技术和工业迅速发展保护劳动―工业安全的基本任务恩格斯指出:组织劳动,

保护劳动,以使无产阶级利益不受资本势力的侵犯,这是共产主义原则。

保护劳动―工业安全的基本任务恩格斯指出: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事故致因理论人机工程学

轨迹交叉论能量意外释放论

管理失误论强调实现生产条件、机械设备安全通过加强管理来预防事故发生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事故致因理论人机工程学三、产品安全与系统安全设备、工艺、产品越来越复杂复杂巨系统的安全性受到关注构成系统的元素数量多、相互关系复杂涉及的能量非常大微小的差错导致重大事故三、产品安全与系统安全设备、工艺、产品越来越复杂本质安全InherentsafetyIntrinsicsafety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后,在国外的安全工作中比较强调实现生产条件、机械设备的安全,而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经济条件为此提供了技术手段和物质基础。人们把机械设备、物理环境等生产条件的安全称作本质安全。本质安全Inherentsafety四、复杂社会-技术系统Complexsocio-technicalsystem

技术系统之上是提供目的、目标和决策准则的社会系统。系统复杂性和耦合度增加。

人与自动化之间的关系更加复杂。

组织结构缺陷、管理缺陷和企业安全文化方面的缺陷成为事故的重要原因。

事故预防责任从个人转向政府。北川彻三的事故因果连锁、Rasmussen复杂社会-技术系统、NancyLeveson基于系统理论的事故模型四、复杂社会-技术系统Complexsocio-techn第二节事故频发倾向论非均等分布:存在许多容易发生事故的人。人的因素是引起事故的主要原因。偏倚分布:存在少数精神或心理缺陷的人。泊松分布:工厂的生产条件、机械设备方面问题及其它偶然因素引起事故。1919年英国的M.Greenwood和H.H.woods对许多工厂里的伤亡事故数据中的事故发生次数按不同的统计分布进行了统计检验:第二节事故频发倾向论非均等分布:存在许多容易发生事故的人。人事故频发倾向论:工厂中具有事故频发倾向的少数工人,是工业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Farmer等提出事故频发倾向的概念:

个别人容易发生事故的稳定的个人内在的倾向对策:筛选;解雇第二节事故频发倾向论事故频发倾向论:第二节事故频发倾向论事故频发倾向者的特征感情冲动,容易兴奋;脾气暴躁;厌倦工作、没有耐心;慌慌张张、不沉着;动作生硬而工作效率低;理解能力低,判断和思考能力差;极度喜悦和悲伤;缺乏自制力;处理问题轻率、冒失;运动神经迟钝,动作不灵活。事故频发倾向者的特征感情冲动,容易兴奋;事故频发倾向者的特征

事故频发倾向者的特征事故频发倾向者的特征判断事故频发倾向者:采用内田-克雷贝林测验测试大脑工作状态曲线;采用YG测验测试性格;观察人员行为:精神动摇,注意力不集中事故频发倾向者的特征判断事故频发倾向者:关于事故频发倾向当每个人发生事故概率相等且很小时,一定时期内事故次数分布为泊松分布。事故往往是由于人的瞬时特征引起的,很难找出事故频发倾向者的稳定特征。把所谓的事故频发倾向者调离工作岗位并没有减少事故发生率。鞍山钢铁公司把危险人物从生产一线调离,减少了事故。工业生产对人员素质有基本要求;职业适合性问题。关于事故频发倾向当每个人发生事故概率相等且很小时,一定时期内第三节海因里希的事故因果连锁论海因里希首先提出了事故因果连锁的概念,认为事故是一系列互为因果的原因事件相继发生的结果以事故为中心事故的后果是伤害事故的原因有3个层次

直接原因间接原因基本原因基本原因间接原因直接原因

事故

伤害第三节海因里希的事故因果连锁论海因里希首先提出了事故因果一、海因里希(W.H.Heinrich)的“工业安全公理”

美国人,《工业事故预防(IndustrialAccidentPrevention)》,海因里希十条:(1)工业生产过程中人员伤亡的发生,往往是处于一系列因果连锁之末端的事故的结果;而事故常常起因于人的不安全行为或(和)机械、物质(统称为物)的不安全状态。(2)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大多数工业事故的原因。一、海因里希(W.H.Heinrich)的“工业安全公理”海因里希的事故因果连锁模型海因里希的事故因果连锁模型海因里希的事故因果连锁论企业安全工作的中心是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不安全行为:曾经或可能引起事故的行为。杜绝“三违”:人的不安全行为

·

违章操作

·

违章指挥

·

违反劳动纪律根除“隐患”: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管理制度的缺陷海因里希的事故因果连锁论企业安全工作的中心是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事故不安全状态不安全行为险肇事故事件海因里希的事故因果连锁论事故不安全状态不安全行为险肇事故事件海因里希的事故因果

海因里希曾经调查了美国的75000起工业伤害事故海因里希的事故因果连锁论海因里希曾经调查了美国的75000起工业伤害事故海因里希的3.2事故隐患的种类《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86)将人的不安全行为分为13类共51种1.1操作错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1.2造成安全装置失效1.3使用不安全设备1.4手代替工具操作1.5物体存放不当1.6冒险进入危险场所人的不安全行为表现海因里希的事故因果连锁论3.2事故隐患的种类《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1.13.2事故隐患的种类《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86)将人的不安全行为分为13类共51种1.7攀、坐不安全位置1.8在起吊物下作业、停留1.9机器运转时进行维修清理等作业1.10有分散注意力行为1.11不佩戴或不正确佩戴劳动防护用品1.12不安全装束1.13对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处理错误2009年7月,某建筑施工公司罐车司机华某在罐车罐体仍在旋转的情况下,爬到罐口清理罐口内残余的混凝土时,头部被卷入罐车内,当场死亡。人的不安全行为表现3.2事故隐患的种类《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1.7使用不安全设备1)

临时使用不牢固的设施2)

使用无安全装置的设备3)其它事故案例:某糖厂高处坠落事故直接原因:作业人员未佩戴任何防护用品,违章攀爬管道,高空坠落死亡间接原因:作业人员意识淡薄安排货运叉车将人员升空工作本身就违反安全要求安全监护不到位,作业人员习惯性违章没有得到制止酒精车间安装水管盲板缺少堵板材料回车间取材料支撑叉车开走无安全保障习惯性攀爬管道管道支架焊口锈蚀老化脱落4.5米高处坠落抢救无效死亡使用不安全设备1)临时使用不牢固的设施事故案例:某糖厂高处冒险进入危险场所事故原因:按惯例对饱充罐进行除垢,除垢作业人员在罐内除垢速度快,掉落的垢片致使排渣口截面变小,致使罐内空气对流量小,盲板也没有打开,残留在管道中的有害气体引起人员中毒。凌晨3:0010:4011:0512:00两人经抢救无效死亡发现罐内人员晕倒抽调石灰窑工段季节工人进碳罐除垢将罐内糖水排尽2人罐内作业2人在外监护事故案例:某糖厂中毒窒息事故冒险进入危险场所事故原因:按惯例对饱充罐进行除垢,除垢作业人不佩戴或不正确佩戴劳动防护用品1)未戴护目镜或面罩2)未戴防护手套3)未穿安全鞋4)未戴安全帽5)未佩戴呼吸护具6)未佩戴安全带7)未戴工作帽8)其它不佩戴或不正确佩戴劳动防护用品1)未戴护目镜或面罩未执行监护监督制度,单人进行危险作业、检修作业等操作行为未执行监护监督制度,单人进行危险作业、检修作业等操作行为其他类型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表现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乏或有缺陷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个人防护用品用具缺少或有缺陷生产(施工)场地环境不良其他类型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表现防护、保险、信号等装大学安全原理教学ppt课件第1章-安全原理绪论1.氧气、乙炔气瓶距离小于5米;

2.氧气、乙炔气瓶离动火点距离小于10米;

3.氧气、乙炔气瓶无防倾倒措施;

4.氧气、乙炔气瓶无防晒措施;

5.氧气、乙炔气瓶无防震胶圈;

6.作业人员使用压缩气体吹扫身体,存在有安全隐患;

7.作业人员挽裤脚;

8.动火作业现场有油漆类易燃危险化学品;

9.焊枪直接放在地面;

10.电线和气瓶线混在一起;

11.电焊作业人员未佩戴手套;

12.电焊作业人员在胸前换焊条;

13.现场人员违章接电源线;

14.手持砂轮机无防护罩;

15.现场工具、材料摆放乱;

16.高温作业无防暑降温措施;

17.作业现场无灭火器和监护人员1.氧气、乙炔气瓶距离小于5米;

2.氧找找存在哪些不安全行为?46没戴安全帽应夹紧打磨件身体不应正对砂轮片气瓶混放找找存在哪些不安全行为?46没戴安全帽应夹紧打磨件身体不应正吊装指挥人:违章一:站在吊臂下;违章二:不戴安全帽;违章三:用手扶吊物;违章四:指挥者与操作人员被障碍物遮挡,无法传递指挥信号;违章五:吊装指挥人未佩戴标识。违章六:吊车车轮下未打垫木,在吊装过程中,吊车容易发生前翻。违章七:现场操作人员劳保护具穿戴不规范;违章八:操作人员用手扶吊物,未用牵引绳;违章九:两名操作者所处的操作面狭小,不利于紧急情况下逃生。吊装指挥人:违章一:站在吊臂下;违章二:不戴安全帽;违章三:海因里希的“工业安全公理”(3)由于不安全行为而受到了伤害的人,几乎重复了300次以上没有造成伤害的同样事故。换言之,人员在受到伤害之前,已经数百次面临来自物的方面的危险。(4)在工业事故中,人员受到伤害的严重程度具有随机性质。大多数情况下,人员在事故发生时可以免遭伤害。——事故发生频率与伤害严重度之间的关系海因里希的“工业安全公理”(3)由于不安全行为而受到了伤害比例1:29:300比例1:29:300比例1:29:300根据事故统计,同一个人发生的330起同种事故中,300起没有造成伤害,29起造成了轻微伤害,1起造成了严重伤害。事故发生后,严重伤害只是极少数,大量的情况不会造成伤害。事故后果具有随机性。防止伤害应该从防止事故做起;防止事故应该从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做起。人们产生侥幸心理的客观原因。比例1:29:300根据事故统计,同一个人发生的330起同种海因里希的“工业安全公理”(5)人员产生不安全行为的主要原因有

不正确的态度缺乏知识或操作不熟练身体状况不佳物的不安全状态及不良的物理环境这些原因因素是采取预防不安全行为产生措施的依据。海因里希的“工业安全公理”(5)人员产生不安全行为的主要原海因里希的“工业安全公理”(6)防止工业事故的四种有效的方法是

工程技术方面的改进对人员进行说服、教育人员调整惩戒海因里希的“工业安全公理”(6)防止工业事故的四种有效的方预防事故的3E原则

Engineering工程技术。通过工程技术方面的改进,消除生产中的不安全因素,改善劳动条件,实现本质安全。Education

教育。通过安全教育,端正职工的安全态度,提高职工的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Enforcement

强制。利用规章制度,法律等手段强制人们实行安全行为。预防事故的3E原则Engineering工程技术。海因里希的“工业安全公理”(7)防止事故的方法与企业生产管理、成本管理及质量管理的方法类似。(8)企业领导者有进行事故预防工作的能力,并且能把握进行事故预防工作的时机,因而应该承担预防事故工作的责任。

海因里希的“工业安全公理”(7)防止事故的方法与企业生产管海因里希的“工业安全公理”(9)专业安全人员及车间干部、班组长是预防事故的关键,他们工作的好坏对能否做好事故预防工作有影响。(10)除了人道主义动机之外,下面两种强有力的经济因素也是促进企业事故预防工作的动力:安全的企业生产效率也高,不安全的企业生产效率也低;事故后用于赔偿及医疗费用的直接经济损失,只不过占事故总经济损失的五分之一。海因里希的“工业安全公理”(9)专业安全人员及车间干部、班第四节轨迹交叉论二战期间军用飞机速度快,战斗力强,但操纵装置和仪表非常复杂飞机操纵装置和仪表的设计往往超出人的能力范围,容易引起驾驶员误操作而导致严重事故推动了人机工程学的研究如何使机械设备、工作环境适应人的生理、心里特征,使人员操作简便、准确、失误少、工作效率高工人不再是机械的奴隶和附庸机械设计时要考虑人的特性4.1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的安全生产形势第四节轨迹交叉论二战期间4.1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的安全生产第四节轨迹交叉论二战后科技进步带来工业生产过程、机械设备的复杂性提高,机械设备出问题导致事故的情况越来越多;有些人较另一些人容易发生事故,是与他们从事的作业有较高的危险有关广泛就业,使得企业不能像以前那样进行拔尖的人员选择工人运动促使企业不能随便开除工人,职工素质提高事故遭遇论和轨迹交叉论4.1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的安全生产形势第四节轨迹交叉论二战后4.1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的安全生产形第四节轨迹交叉论事故遭遇倾向:某些人在某些生产作业条件下容易发生事故的倾向某些人:青年人、老年人;缺乏经验等某些生产作业条件:企业规模、职业本身的危险性等4.2事故遭遇倾向(AccidentLiability)第四节轨迹交叉论事故遭遇倾向:某些人在某些生产作业条件下容4.3轨迹交叉论在事故发展进程中,人的因素的运动轨迹与物的因素的运动轨迹的交点,就是事故发生的时间和空间。即,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发生于同一时间、同一空间,或者说人的不安全行为与物的不安全状态相遇,则将在此时间、空间发生事故。

4.3轨迹交叉论在事故发展进程中,人的因素的运动轨迹与物的人与机械根据日本的统计资料,1969年机械制造业的休工8天以上的伤害事故中,96%的事故与人的不安全行为有关,91%的事故与物的不安全状态有关;1977年机械制造业的休工4天以上的104638件伤害事故中,与人的不安全行为无关的只占5.5%,与物不安全状态无关的只占16.5%。

人与机械根据日本的统计资料,1969年机械制造业的休工8天以人的不安全行为和人失误W.G.Johnson:许多人由于缺乏有关人失误方面的知识,把由于人失误造成的不安全状态看作是不安全行为。W.Hammer:如果现在重新审查海因里希当年的数据,在88%的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造成的事故当中,恐怕有许多是操作者之外其他人员的失误间接造成的。根据美国宾西法尼亚1967年的工业伤害事故数据,只有26%的事故是由于工人的不注意引起的。

人的不安全行为和人失误W.G.Johnson:许多人由于轨迹交叉论人的因素(50%)遗传、环境、管理缺陷不安全行为事故伤害设计、制造缺陷不安全状态物的因素(50%)轨迹交叉论人的因素(50%)统计分析用事故连锁模型

不安全状态

起因物

加害物

事故

不安全行为

行为人

GB6441-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统计分析用事故连锁模型不安全状态GB6441-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第五节产品安全理论各种工业产品给人们带来更多的危险。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产品要面向包括老弱病残、妇孺等各类人员。美国1972年涉及产品安全的投诉案件就超过50万起制造厂家不能对用户提出各种各样严格的使用要求。制造厂家必须对其产品的安全性负责的“产品责任(Productliability,PL)”

。“产品责任预防(ProductLiabilityPrevention,PLP)”。第五节产品安全理论各种工业产品给人们带来更多的危险。

6.1背景美国空军多次发生飞行事故,多归因于飞行员的操作失误1957年,前苏联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后,美国急于保护其空间技术优势,匆忙地发展导弹武器为缩短开发时间,在发展井下弹道导弹发射系统时,采取构思、设计、制造与使用齐头并进的方针。导弹推进剂是压力为420kg/cm2,温度为-196的低温液体化学性质活泼、剧毒、腐蚀性极强安全问题依靠各专业技术人员单独研究,忽略了发射系统各子系统间接口的安全问题在最初运行试验的一年半时间内,导弹地下储存库和发射基地连续发生四次重大事故,每次损失均高达数百万美元,试验计划推迟第六节系统安全理论6.1背景美国空军多次发生飞行事故,多归因于飞行员的操作1962年4月,空军弹道导弹系统安全工程(BJD第62-41文件)明确提出“以系统工程的方法研究导弹系统的安全性”。1962年9月,系统安全又被列为独立工程项目,发布了“武器系统安全标准WS133B”,为发展多弹头火箭创造了条件1963年9月,美国空军制订了“系统和有关子系统以及设备的安全工程通用要求”,作为系统和设备的设计指导1966年6月,美国国防部对空军的标准作了修改,颁布了MIL-STD-3813作为美军所有军事装备必须遵守的标准6.1背景-美国空军系统安全标准MIL-STD-882制定1962年4月,空军弹道导弹系统安全工程(BJD第62-41969年7月,美国国防部在多次修订的基础上,颁布了”系统、有关子系统与设备的系统安全大纲(MIL-STD-882),在这项标准中首次建立了较为完整的系统安全的概念,以及安全分析、设计和评价等的基本原则。1877、1984(MIL-STD-882B)、1987、1993(MIL-STD-882C)和2000年分别5次修订,成为当前不少国家引用的比较成熟的系统安全标准。MIL-STD-882成为系统安全理论里程碑式的文件。6.1背景-MIL-STD-882颁布1969年7月,美国国防部在多次修订的基础上,颁布了”系统、政策上再次没明确要求将系统安全、健康危险和环境影响综合到装备设计研制的系统工程中去规定:在设计和研制过程中应采用科学方法,减少与装备使用和保障有关的危险系统安全工程要和其他工程专业,如可靠性、可维修性、人员和培训、软件质量保证等互相协调6.1背景-1991年,美国重新发布“国防部采办政策与规划”的第六部分政策上再次没明确要求将系统安全、健康危险和环境影响综合到装备1975年,美国核能委员会(NRC)发表了“商用核电站轻水反应堆的风险评价”报告(WASH-1400)麻省理工学院NormanC.Rasmussen教授组织数十名人员,经历三年,收集了核电站各部位历年发生的事故类型及其频率,应用事件数和故障树分析技术成功的做出了核电站定量安全评价。是核能安全安全分析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概率风险评价(PRA)方法individualpersonshavealessthan1in5,000,000,000chanceofdyingonayearlybasisfromtheoperationof100nuclearpowerplantsintheUnitedStates.Thisislessthanyearlyriskofbeingstruckbylightningandbeingkilled(1in20,000,000)

6.1背景-WASH-14001975年,美国核能委员会(NRC)发表了“商用核电站轻水反ApanelofscientistsorganizedbytheAmericanPhysicalSociety(APS)"foundmuchtocriticize"intheWASH-1400reportTheUnionofConcernedScientistsreleaseda150reportcritiquingtheWASH-1400report,andinJune1976,theHouseSubcommitteeonEnergyandEnvironmentheldhearingsonthevalidityofthereport'sfindings.Asaresultofthesehearings,NRCagreedtohaveareviewgroupexaminethevalidityofthereport'sconclusionsIn1978,thereviewgroupappointedbytheNRCandledbyProfessorHaroldLewisoftheUniversityofCaliforniaconcludedthat"theuncertaintiesinWASH-1400'sestimatesoftheprobabilitiesofsevereaccidentswereingeneral,greatlyunderstated".[3]

半年后,即发生了著名的ThreeMileIslandAccident三浬岛事故(1979年3月28日凌晨4时),安全史上里程碑式的事件1979年开始学习和宣传Rasmussen报告6.1背景-WASH-1400/NUREG-75/014

Apanelofscientistsorganize三浬岛事故二回路的水泵发生故障,二回路的事故冷却系统自动投入前些天工人检修后,事故冷却系统的阀门未打开,致使这一系统自动投入后,二回路的水仍断流。当堆内温度和压力在此情况下升高后,反应堆就自动停堆,卸压阀也自动打开,放出堆芯内的部分汽水混合物。当反应堆内压力下降至正常时,卸压阀由于故障未能自动回座,使堆芯冷却剂继续外流,压力降至正常值以下,于是应急堆芯冷却系统自动投入,但操作人员未判明卸压阀没有回座,反而关闭了应急堆芯冷却系统,停止了向堆芯内注水。造成堆芯熔化的严重事故。在这次事故中,主要的工程安全设施都自动投入,同时由于反应堆有几道安全屏障(燃料包壳,一回路压力边界和安全壳等),因而无一伤亡,在事故现场,只有3人受到了略高于半年的容许剂量的照射。核电厂附近80千米以内的公众,由于事故,平均每人受到的剂量不到一年内天然本底的百分之一,因此,三里岛事故对环境的影响极小。三浬岛事故二回路的水泵发生故障,二回路的事故冷却系统自动投入在系统寿命期间内应用系统安全工程和管理方法,辨识系统中的危险源,并采取控制措施使其危险性最小,从而使系统在规定的性能、时间和成本范围内达到最佳的安全程度。

危险源及危险性没有绝对安全不可靠是不安全的原因安全工作贯穿于系统的整个寿命期间“内在的安全”而不是“附加上的安全”6.2系统安全的主要含义

第六节系统安全理论在系统寿命期间内应用系统安全工程和管理方法,辨识系统中的危险6.2系统安全理论的主要含义WillieHarmmer:危险源是可能导致人员伤亡或财物损失事故的,潜在的不安全因素。系统安全理论认为,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是系统中存在着危险源。防止事故就是消除、控制系统中的危险源。一、危险源及危险性6.2系统安全理论的主要含义WillieHarmmer:

风险

企业

第三者

投机风险

纯风险经营管理风险保险管理风险动态风险静态风险主要原因主要原因人的欲望天灾社会环境变化人灾

从业者社会的风险企业的风险个人的风险危险性安全隐患带来的是纯风险安全投入主要带来的是社会效益危险性vs风险风险企业第三者投机风险纯风险二、没有绝对安全安全是相对的零事故是一种理想状态二、没有绝对安全安全是相对的安全是相对的,危险是绝对的史密斯:安全是一种心理状态。北川彻三:安全是个相对的、主观的概念。所谓的安全只不过是没有超过允许限度的危险。可接受的危险(Acceptablerisk,Tolerablerisk):没有超过允许限度的危险。它是来自某种危险源的实际危险,但是它不能威胁有知识而又谨慎的人。社会允许危险:被社会大众所接受的危险,是判别安全与危险的标准。安全是相对的,危险是绝对的史密斯:安全是一种心理状态。ALARP原则1974年英国在《健康与安全法》中首先采用了ALARP原则。AsLowAsReasonablyPracticable。合理可行的低。ALARP原则1974年英国在《健康与安全法》中首先采用了A不可接受区域只在特殊情况下可以考虑广泛可接受区域(不需考虑ALARP)ALARP或(仅收益可观时)允许危险区域必须保证残余危险在此范围只有无可行降低危险措施或成本-收益不成比例时才允许降低危险成本超过收益时才允许可忽略的危险不可接受区域只在特殊情况下可以考虑广泛可接受区域(不需考虑A三、不可靠是不安全的原因系统安全在“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之外又增加了“可靠性”问题包括人的可靠性和物的可靠性物的不可靠导致故障的发生,并且可能造成物的不安全状态物的不可靠和不安全状态是两个概念人员操作中的差错(人员行为的不可靠)和人的不安全行为也是两个概念三、不可靠是不安全的原因系统安全在“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四、安全工作贯穿于系统的整个寿命周期内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监督管理办法总则第一条为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确保建设项目符合国家规定的安全生产条件,保障从业人员安全与健康,根据《安全生产法》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办法。第二条生产经营单位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以下简称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的监督管理,适用本办法。法律、法规和规章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的建设项目安全设施是指,生产经营单位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用于防范生产安全事故和职业健康危害因素的设备、设施、装置、构筑物和其他技术措施。第四条

生产经营单位是安全设施建设的责任主体。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以下简称“三同时”)。安全设施投资及其相关费用应当纳入建设项目概算。第五条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对全国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实行综合监督管理。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按照属地监管、分级负责的原则,在本部门职责范围内对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的实施监督管理。四、安全工作贯穿于系统的整个寿命周期内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大学安全原理教学ppt课件第1章-安全原理绪论

五、本质安全依靠“高安全素质”的人来实现安全生产的做法遭遇到了实际困难。

生产工艺、机械设备、装置等应该本质安全,其中残余的危险性应该降低到可接受的水平。企业有经济实力和技术能力通过工程技术方面的努力提高企业的本质安全程度。五、本质安全依靠“高安全素质”的人来实现安全生产的做法遭安全技术安全技术是生产技术的一部分。为了生产的目的而采取的技术称为生产技术;着眼于如何高效率地利用(或产生)能量或危险物质;为了安全的目的而采取的技术称为安全技术。着眼于如何防止能量或危险物质意外释放而保护人或物。在利用、产生、转换能量实现生产目的时必须控制能量。生产技术中包含安全技术。安全技术安全技术是生产技术的一部分。防止事故发生的安全技术采取措施约束、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质,防止其意外释放。消除危险源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质隔离(分离、屏蔽、联锁)提高可靠性,防止故障或异常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和人失误防止事故发生的安全技术采取措施约束、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质,防止避免或减少事故损失的安全技术防止意外释放的能量达及人或物,或减轻其对人或物的作用。事故发生前就应该考虑采取避免或减少事故损失的技术措施。隔离(远离、封闭、缓冲)个体防护薄弱环节事故应急:应急处置与救援避免或减少事故损失的安全技术防止意外释放的能量达及人或物,或安全技术体系

本质安全被动防护主动防护机能安全操作程序应急响应安全技术体系本质安全被动防护主动防护机能安全本质安全设计本质安全设计(Inherentlysafedesign):通过选择安全的生产工艺、机械设备、装置等在源头上消除或控制危险源。

1974年英国的TrevorKletz提出了过程工业本质安全设计的理念和技术原则。

《SevesoⅡ》要求作为重大危险源的重大危险设施优先采用本质安全设计。

本质安全设计本质安全设计(Inherentlysafed工艺过程本质安全设计最小化(Minimize):减少物质或能量的量。又称增强(Intensification)替换(Substitution):用不太危险物质替换危险物质。减弱(Attenuation):减少工艺中需要的危险物质的量。改变工艺条件减低温度、压力或流量。局限影响(Limitationofeffects):使危险物质或能量释放的影响最小。工艺过程本质安全设计最小化(Minimize):减少物质工艺装备本质安全设计友好设计原则简化:简化设计减少失误或误操作的机会避免多米诺效应使不正确的安装不能进行状态清晰:使操作者清楚了解装置、设备的状态。容错:容许操作失误、安装不良和设备故障。容易控制软件:简单便于使用和理解,对于所有装置的控制系统应该是一致的。工艺装备本质安全设计友好设计原则化工本质安全设计最小化(Minimize

)替换(Substitution)缓和(Moderate)简化(Simplification)化工本质安全设计最小化(Minimize)机械的安全设计ISO12100《机械类安全设计的一般原则》人员误操作时机械不动作等本质安全要求。

合理地预见可能的错误使用机械的情况,必须考虑由于机械故障、运转不正常等情况发生时操作者的反射行为、操作中图快、怕麻烦而走捷径等造成的危险。防止机械的意外启动、失速、危险出现时不能停止运行、工件掉落或飞出等伤害人员。机械的安全设计ISO12100《机械类安全设计的一般原则》安全防护经过本质安全设计后系统中仍然有“残余危险(Residualrisk)

”,需要安全防护进一步降低危险性。核工业:纵深防御(Defense-in-deep)20世纪80年代美国CCPS:防护层(Layerofprotection)安全防护经过本质安全设计后系统中仍然有“残余危险(Resid

防护层工艺设计

基本控制、报警和操作者监视

危险报警、操作者监视及操去措施

安全监控系统

物理防护(如压力泄放装置等)

物理防护(防液堤等)

工厂内部应急

周围公众应急防护层工艺设计基本控制、本质安全设计被动安全防护主动安全防护告知残余危险

设计、技术部门规程、程序、标准追加安全防护措施检查、维护教育训练个体防护生产单位

操作者

危险性事故预防责任‘本质安全设计设计、技术部门规程、程序、标准生产工程技术人员的安全责任

在早期的设计阶段消除、控制危险源,使残余危险性尽可能的小,对实现本质安全尤其重要。运用系统安全工程的原则和方法,系统地辨识所设计项目中的危险源,预见其危险性;通过本质安全设计和采用恰当的安全防护措施消除、控制危险源,把危险性降低到可接受危险的水平。工程技术人员的安全责任在早期的设计阶段消除、控制危险源,使性能化设计规范、标准Performance-based

制定以危险源辨识、控制和评价为基础的、体现本质安全理念的性能化的规范、标准。开展以工艺过程、机械设备和装置等生产条件的本质安全程度评价为核心的安全评价。性能化设计规范、标准Performance-based6.3能量意外释放论

吉布森(Gibson,1961)、哈登(Haddon,1966)

:事故是一种不正常的或不希望的能量释放。

麦克法兰特(McFarland):所有的伤害事故(或损坏事故)都是因为接触了超过机体组织(或结构)抵抗力的某种形式的过量的能量;有机体与周围环境的正常能量交换受到了干扰(如窒息、淹溺等)。因而,各种形式的能量构成伤害的直接原因。6.3能量意外释放论吉布森(Gibson,1961)、哈能量意外释放论事故发生时,在意外释放的能量作用下人体(或结构)能否受到伤害(或损坏),以及伤害(或损坏)的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人体(或结构)的能量的大小能量的集中程度人体(或结构)接触能量的部位能量作用的时间和频率等。屏蔽措施能量意外释放论事故发生时,在意外释放的能量作用下人体(或结构

能量类型与伤害电离辐射包括αβ和中子射线等非电离辐射主要为X射线、γ射线紫外线、红外线和宇宙射线等射线辐射能量类型与伤害电离辐射包括αβ和中子射线等能量意外释放论阐明了伤害事故发生的物理本质解释了事故伤害严重程度的原因指明了防止伤害事故就是防止能量意外释放,防止人体接触能量安全带防护网立交桥、信号灯防护罩人们要经常注意生产过程中能量的流动、转换,以及不同形式能量的相互作用,防止发生能量的意外释放

能量意外释放论阐明了伤害事故发生的物理本质防止能量意外释放的屏蔽措施用安全的能源代替不安全的能源

限制能量

防止能量蓄积

缓慢地释放能量

设置屏蔽设施

在时间或空间上把能量与人隔离信息形式的屏蔽

防止能量意外释放的屏蔽措施用安全的能源代替不安全的能源安全电压国家标准GB3805——83《安全电压》规定,我国安全电压额定值的等级为42V、36V、24V、12V和6V,应根据作业场所、操作员条件、使用方式、供电方式、线路状况等因素选用。安全电压国家标准GB3805——83《安全电压》规定,我国防爆电气设备GB3836-1983、GB3836-2000《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隔爆型“d”增安型“e”本质安全型“i”正压型“p”充油型“o”充砂型“q”浇封型“m”

防爆电气设备GB3836-1983、GB3836-2000能量观点的事故因果连锁(美国矿山局的MichaelZabetakis)能量观点的事故因果连锁6.4两类危险源理论(陈宝智提出)第一类危险源

系统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决定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第二类危险源

导致约束、限制能量措施失效或破坏的各种不安全因素。决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6.4两类危险源理论(陈宝智提出)第一类危险源大学安全原理教学ppt课件第1章-安全原理绪论一、第一类危险源产生、供给能量的装置、设备;使人体或物体具有较高势能的装置、设备、场所;能量载体;一旦失控可能产生巨大能量的装置、设备、场所,如强烈放热反应的化工装置等;一旦失控可能发生能量蓄积或突然释放的装置、设备、场所,如各种压力容器等;危险物质,如各种有毒、有害、可燃烧爆炸的物质等;生产、加工、储存危险物质的装置、设备、场所;人体一旦与之接触将导致人体能量意外释放的物体。一、第一类危险源产生、供给能量的装置、设备;

伤害事故类型与第一类危险源

透水伤害事故类型与第一类危险源透水

其他伤害

放炮指爆破作业中发生的伤亡事故火药爆炸指火药、炸药及其制品在生产、加工、运输、储存中发生的爆炸事故

其他爆炸其他伤害放炮指爆破作业中发生

二、第二类危险源人的因素人的不安全行为人失误(humanerror)物的因素物的不安全状态故障或失效环境因素物理环境社会环境二、第二类危险源人的因素

三、两类危险源与事故

一起事故的发生是两类危险源共同起作用的结果:第一类危险源的存在是事故发生的前提,第一类危险源决定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第二类危险源的出现是第一类危险源导致事故的必要条件,第二类危险源出现的难易决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第一类危险源客观上已经存在并且在设计、建造时已经采取了必要的控制措施,日常安全工作的重点乃是第二类危险源的控制问题。

三、两类危险源与事故

一起事故的发生是两类危险源共同起作用两类危险源与事故第二类危险源是围绕着第一类危险源随机出现的人、物、环境方面的问题,其辨识、评价和控制应该在第一类危险源辨识、控制、评价的基础上进行。与第一类危险源的辨识、评价和控制相比,第二类危险源的辨识、控制和评价更困难。

两类危险源与事故第二类危险源是围绕着第一类危险源随机出现的人系统安全工程

运用科学和工程技术手段辨识、消除或控制系统中的危险源,实现系统安全。

系统安全工程包括系统危险源辨识、危险性评价、危险源控制。危险源辨识:发现、识别系统中危险源的工作

危险性评价:对危险源的危险性的评价,其目的在于判断是否需要进一步采取控制措施

危险源控制:利用工程技术和管理手段消除、控制危险源,防止危险源导致事故、造成人员伤害和财物损失的工作

系统安全工程运用科学和工程技术手段辨识、消除或控制系统中的大学安全原理教学ppt课件第1章-安全原理绪论危险源与事故隐患事故隐患:没有显露出的祸患。指机械设备、生产作业环境中有缺陷的状态、不安全状态。查找隐患、治理、评估。危险源辨识、控制、评价。危险源与事故隐患事故隐患:没有显露出的祸患。指机械设备、生产危险源事故安全措施隐患危险有害因素危险源、事故隐患与危险性查找隐患、治理、评估。危险源辨识、评价和控制。后果的严重程度危险性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危险源事故安全措施隐患危险有害因素危险源、事故隐患与危险121事故隐患的特性事故未遂事故事故隐患事件121事故隐患的特性事故未遂事故事故隐患事件平台下方禁止站人和通行安全安全

=治理事故隐患,将风险控制在可接受范围事故隐患的特性平台下方禁止站人和通行安全安全=治理事故隐患,将风险控制6.5系统安全理论的发展MIL-STD-882E6.5系统安全理论的发展MIL-STD-882E前言该标准是由美国国防部批准颁布使用的。系统安全标准的实践是系统工程(SE)的关键要素,它为危险源的辨识、分类和消除危险源提供了一个标准和通用的方法。国防部制定该标准的主要目的在于(1)保护人员免受意外死亡、伤害或职业病(2)保护国家防御机构、基础设施和财产免于意外的损坏(3)最大程度地保护环境不仅只有系统安全专业人士才有必要使用该标准,所有相关的部门,包括防火工程师、职业健康专业人士、环境工程是都需要在整个系统工程的指导下进行危险源的辨识和风险的控制。否则,一个领域的问题解决了,相应却产生其他新的问题。——要求整体性。前言该标准是由美国国防部批准颁布使用的。系统安全标准的实践是前言达到上述目的的关键措施即使是系统安全的方法辨识危险源,并对相关的危险性进行管理DOD的主要目的是把系统安全方法的应用领域扩展,并把风险管理的技术整合到整个系统工程方法中,而不是仅仅把危险源的管理当作一操作运行上的考虑不仅只有系统安全专业人士才有必要使用该标准,所有相关的部门,包括防火工程师、职业健康专业人士、环境工程是都需要在整个系统工程的指导下进行危险源的辨识和风险的控制。否则,一个领域的问题解决了,相应却产生其他新的问题。——要求整体性。该标准要求在系统的开发、测试、生产、使用和废弃的全过程进行危险源的辨识、评价和风险的控制。前言达到上述目的的关键措施即使是系统安全的方法辨识危险源,并前言该标准的主要内容100-系列的任务——管理200-系列的任务——分析300-系列的任务——评价400-系列的任务——证实前言该标准的主要内容100-系列的任务——管理前言c.附加的任务:(1)危险有害物质的管理计划(2)功能危险分析(3)系统集成的危险性分析(4)环境危险性分析d.在后果严重度的描述中增加了经济损失的美元价值e.对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增加了一级“Eliminated”f.增加了软件系统安全技术和实践g.更新了附录。

前言应用范围该标准目的是国防部利用系统工程的方法消除危险源,或者当危险源无法消除的时候,最大程度地减少其危险性。DoDI5000.02定义了可接受的风险水平。该标准涵盖了系统产品/设备/基础设施(包括软件和硬件)在设计、开发、测试、生产、应用和废弃个阶段的危险源和风险控制。该标准中只有第三和第四部门是强制执行的。其中3.2和第四部分是系统安全中最基本的强制执行的部分。应用范围该标准目的是国防部利用系统工程的方法消除危险源,或者关键词ESOH环境,安全和职业健康FHA机能危险性分析HIS人员系统集成HTS危险源跟踪系统OSH职业安全和健康OSHA职业安全和健康管理SOS系统集成关键词ESOH环境,安全和职业健康SOS系统集成系统集成之安全问题与系统安全既有共性,也有不同。共性就是其无论系统们是如何相互关联进而组成系统集成的,它毕竟还是一个系统,仍然符合系统的概念,仍然要应用系统工程的方法来分析之、研究之。系统集成之最大问题就是与接口相关的安全问题。化工园区作为一个典型的系统集成,需要特别关注园区布局的风险。安全保障性城市的建设,关键在于城市规划。即便各企业、各单位的安全评价是合格的,但由于布局的差异,其整体风险却可能大相径庭。SOS系统集成一般的要求4.3系统安全过程的8项强制执行的步骤:系统安全方法的选择和文件化;危险源辨识;危险性评价;危险性控制措施的正确识别;实施控制措施,降低危险性至可接受的水平;评价危险性控制措施的有效性,使之文件化;由适当的权威部门审查危险源及对残余危险性的接受情况;在系统的整个寿命期间内对危险性进行管理——对危险源、控制过程以及残余风险的跟踪。一般的要求4.3系统安全过程的8项强制执行的步骤:

一般的要求一般的要求一般的要求一般的要求一般的要求一般的要求一般的要求一般的要求软件对于系统风险的贡献早在1984年的882B中就已提出了软件安全的概念并对之进行了全面的阐述。我国国军标在内的很多相关标准、甚至论文、著作都对之有相应的呼应,软件安全的提法风靡一时。相应地许多软件安全分析方法自然也应运而生。最简单地就是将原有的各类系统安全分析方法均冠以软件的前缀,如软件FTA、软件ETA等等,五花八门、数不胜数。但这种场面却仅仅持续了8年,1993年的882C及2000年882D的相继诞生,却对之视而不见、充耳不闻,仿佛将其打入了冷宫。随之而来的,自然就是整个系统安全界中软件安全理念的销声匿迹。软件对于系统风险的贡献早在1984年的882B软件对于系统风险的贡献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软件、特别是那些应用于硬件系统之中的控制软件及为其提供在线数据的软件,他们在给系统带来自动化、智能化的同时,也产生了因其错误指令而可能导致事故的弊端,因而对之加以关注势在必行。解决软件安全问题之关键在于风险评价,而传统的安全评价模式,比如最经典的RAC,却难以自圆其说,最关键之处在于软件的一个重要特性永远不会直接导致事故的发生。换句话说就是它不可能成为事故的直接原因,其导致事故的可能性和严重性因其所控制的硬件而异。而与软件安全风险关联最大的因素却是其控制程度莫属。系统对软件控制的依赖程度直接影响到其事故可能性的大小。如果将之与事故后果的严重性相结合,再辅以相应的技术处理就能更好地如愿以偿。软件对于系统风险的贡献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4.一般的要求4.一般的要求大学安全原理教学ppt课件第1章-安全原理绪论大学安全原理教学ppt课件第1章-安全原理绪论大学安全原理教学ppt课件第1章-安全原理绪论第七节管理失误论管理机能包括:

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管理者应该充分发挥管理机能中的控制机能,有效地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防止事故发生。第七节管理失误论管理机能包括:7.1博德的事故因果连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作为事故的直接原因故然重要,然而它们只不过是背后深层原因的反映,事故的根本原因是管理方面的缺陷。预防事故应该从加强管理入手。安全工作的核心是发挥管理机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中的控制机能,控制人的、物的不安全因素。在安全管理中,企业领导者的安全方针、政策及决策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7.1博德的事故因果连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作为7.1博德的事故因果连锁7.1博德的事故因果连锁7.2亚当斯的事故因果连锁

7.2亚当斯的事故因果连锁7.2亚当斯的事故因果连锁

管理失误的发生主要是由于管理体系方面的问题。管理体系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管理目标、组织和机能方面。

管理体系反映作为决策中心的领导人的信念、目标及规范,它决定各级管理人员安排工作的轻重缓急,工作基准及指导方针等重大问题。7.2亚当斯的事故因果连锁管理失误的发生主要是由管理体系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管理目标、组织和机能方面目标:煤矿生产应以风定产——靠通风能力,在保证安全前提下生产02年以后,小煤窑事故少了,大煤窑事故频发。主要因为超能力(超负荷)生产04年全国有安全保障的煤炭产量12亿吨;而实际产量19.5亿吨3.5亿吨实在不满足基本安全标准条件下生产的4亿吨实在没有任何安全保障的条件下生产的管理体系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管理目标、组织和机能方面目标:煤矿生组织:改革开放以后,市场经济下产品→商品安全专业人员大批下岗、改行我国第三次事故高发期(1993-1994)主要原因在于安全工作组织不力机能:means“安全组织”的机能?Accidentpreventionisbothscienceandart——Heinrich领导的艺术管理体系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管理目标、组织和机能方面组织:管理体系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管理目标、组织和机能方面主要有7类,也是造成生产安全事故管理上的主要间接原因。技术和设计上缺陷。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不够。劳动组织不合理。对现场工作缺乏检查或指导错误。没有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或者不健全。没有事故防范和应急措施或者不健全。对事故隐患整改不力,经费不落实。管理上的失误的表现形式主要有7类,也是造成生产安全事故管理上的主要间接原因。管理7.3组织失误论

人失误不安全行为组织漏洞、失误→多重防御缺陷→防御失效

7.3组织失误论人失误组织漏洞、失误→Reason的瑞士奶酪组织漏洞、失误→多重防御缺陷→防御失效

笔尖

笔尾人失误、不安全行为

危险源潜在的缺陷(病原体,隐患)Reason的瑞士奶酪组织漏洞、失误→多重防御缺陷组织因素经营方针组织结构人事监督、管理者设备安全对策安全文化沟通教育训练维护管理事故管理应急组织因素经营方针安全文化日本企业的多重防御系统组织开始作业认知、判断行为设备自上而下安全对策自下而上班组安全活动作业标准程序书危险预知危险知觉事故案例不安全行为巡检操作确认故障-安全设计

耐失误设计日本企业的多重防御系统组织开始作业认知、判断行为设备自上而下组织事故瑞森(Reason):组织事故是指由于组织活动引起的、其后果影响整个组织的事故。组织事故不是个别人活动的结果,而是作为整个组织活动的一环的行为造成的。组织事故瑞森(Reason):

多重防御危险危险源事故失误、违章工作条件因素组织因素潜在原因通道

组织事故多重防御危险危险源事故失误、违章工作条件因素组织因第八节变化的观点

世界是不断运动、变化着的,工业生产过程的诸因素也在不停地变化着。针对客观世界的变化,我们的安全工作也要随之改进,以适应变化了的情况。管理者不能或没有及时地适应变化,则将发生管理失误;操作者不能或没有及时地适应变化,则将发生操作失误;外界条件的变化也会导致机械、设备等故障,进而导致事故。

第八节变化的观点世界是不断运动、变化着的,工业生产过程的W.G.

Johnson的变化-失误模型由于管理者的计划错误或操作者的行为失误,没有适应生产过程中物的因素或人的因素的变化,从而导致不安全行为或不安全状态,破坏了对能量的屏蔽或控制,在生产过程中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W.G.Johnson的变化-失误模型由于管理者的计划错变化的观点

变化

失误不安全行为、不安全状态

轻微伤害事故轻微损坏严重伤害死亡多人死亡彻底毁坏变化的观点大学安全原理教学ppt课件第1章-安全原理绪论安全管理人员应该注意的变化

企业外的变化及企业内的变化

宏观的变化和微观的变化

计划内与计划外的变化

实际的变化和潜在的或可能的变化

时间的变化

技术上的变化人员的变化劳动组织的变化操作规程的变化安全管理人员应该注意的变化企业外的变化及企业内的变化发现变化进行事故分析时,可由下列因素的现在状态、以前状态的差异来发现变化:

1)对象物、防护装置,能量等;

2)人员;

3)任务、目标、程序等;

4)工作条件,环境,时间安排等;

5)管理工作,监督检查等。发现变化进行事故分析时,可由下列因素的现在状态、以前状态的差变化-失误分析约翰逊认为,事故的发生往往是多重原因造成的,包含着一系列的变化-失误连锁。变化-失误分析约翰逊认为,事故的发生往往是多重原因造成的,包变化-失误分析

变化前—装置安全地运转了多年变化1—用一套更新型的装置取代变化2—拆下的旧装置被解体变化3—新置因故未能按预期目标进行生产变化4—对产品的需求猛增变化5—把旧装置重新投产变化6—为尽快投产恢复必要的操作控制器失误—没有进行认真检查和没有检查操作的准备工作变化7—一些冗余的安全控制器没起作用变化8—装置爆炸,6人死亡变化-失误分析变化前—装置安全地运转了多年煤气管路破裂而失火的变化·失误分析煤气管路破裂而失火的变化·失误分析河北赵县化工厂2·28爆炸事故河北赵县化工厂2·28爆炸事故河北赵县化工厂2·28爆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