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敏感期与家庭教育的探究》 论文_第1页
《学前儿童敏感期与家庭教育的探究》 论文_第2页
《学前儿童敏感期与家庭教育的探究》 论文_第3页
《学前儿童敏感期与家庭教育的探究》 论文_第4页
《学前儿童敏感期与家庭教育的探究》 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前儿童敏感期与家庭教育的探究摘要:学前教育是义务教育的基础阶段,幼儿始终是我们研究的主体。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他们不仅表露着鲜明的个性特点,还存在一些发展过程中的不确定性。为了帮助幼儿更好的适应社会生活,促进身心全面健康发展,我们必须尊重他们的个体差异,潜心研究不同年龄阶段的敏感期,切实做到因材施教。同时,以实践和理论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家长理解和感受敏感期并向家长传授应对敏感期的策略。鼓励父母相亲相爱并以“教育者”的身份观察和理解幼儿所处年龄阶段的成长特点,改变权威型的教育方式,创设温馨、自由、有秩序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关键词:敏感期;家庭教育;策略引言:学前教育逐渐走入父母的视野,但依旧有家长对儿童敏感期的了解少之又少,导致家园共育出现断层,不利于幼儿身心发展和教育工作开展。笔者坚持以关爱、自由、有序的育儿理念和温馨和谐的夫妻关系贯穿全文,强调敏感期的特点、条件、策略等,传递科学发展的育儿观念,帮助父母走进家庭教育,落实幼儿教育活跃的范围。一、关注学前儿童的敏感期,助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起初,敏感期一词是由荷兰科学家雨果.德弗里斯首次提出,昆虫各种形态的变化代表着其身体发展处于不同的阶段。众所周知,昆虫对光线及其的灵敏,哪里有最亮的光它们就会往某个方向寻找食物。比如说蝴蝶的幼虫,刚出生的那几天只能吃枝头的嫩芽,而嫩芽所在的位置便是在树的枝头。为了获取食物,它只能向着光线比较强的地方爬行。等到幼虫长大以后,它的食物会包含粗大的枝叶,不再局限于小小的嫩叶,这时光对幼虫寻找食物的影响力变会慢慢消失。因此,幼虫又换了一种新的路线和方式去生存。过了一段时间,幼虫会因为一种新的敏感性把自己紧紧得藏在蛹里,似乎没有了生命迹象,实际上它在努力的变成一只漂亮的蝴蝶,最后破茧而出,翩翩起舞、熠熠生辉。德弗里斯对生物这个时期显现的特点称之为敏感期。1.再谈敏感期反观我们教育界,蒙特梭利借用德弗里斯的敏感期理念,首次阐述了人类的敏感期: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的某个时期相对于其他时期来说,更容易学习某种知识和行为,这时心理过程的某个方面发展最为迅速,我们把这个时期称之为敏感期。在0-6岁儿童的成长过程中,他们出于自身发展的自然需求,在某个时间段内,对所感兴趣的某一事物产生强烈的兴趣和探索欲,直到满足其自然需求或者敏感性削弱。我们的敏感期主要是在0-6岁阶段发生发展,有时可以延续到12岁,敏感期的具体长度要依据儿童自己的身心发展特点,年龄越小敏感性和敏感点的出现率就会越高。温馨、自由、有秩序的成长环境更加适合儿童身心和谐发展。同时,刺激各种潜能的开发,允许儿童破译成长的密码,做自己的小主人,把握创造生活的主动权。2.敏感期的特点(1)敏感期具有很强的弹性。敏感期具有本身的内在驱动力,促使儿童在某一时间阶段展现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行为特点。依据儿童身心发展特点使得不同的幼儿有不同长度的敏感期限;同一年龄阶段会出现多种心理和行为特征,比如说3-4岁的儿童普遍处于“执拗的敏感期”,这个年龄阶段的儿童不仅经常性的与父母作对,还表现出大哭、撒泼的行为特点。然而,有的孩子将这种状态维持几个月的时间,甚者更长时间;还有部分同年龄阶段的儿童早已进入了“语言敏感期”,喜欢与人交流、游戏、模仿别人讲话,开始了语言能力的发展。(2)儿童敏感期的出现具有延续性和暂时性。敏感期的出现形式犹如电影片段中的故事情节紧凑有序,即便某个故事片段被一闪而过,较少提及剧情的进展,但是它原本就存在主题脉络,剧情依旧会顺理成章的进行着。我们以儿童“口的敏感期”为例,出生一年内的婴儿使用口认识世界,感受食物的软硬、味道。同时,他们可以使用口唤醒手部的力量发展,学习用抓、拿、扔等方式来认识世界,从而减少了对口的依赖。但是,并不是说手功能的出现就否定了口的作用,以后的生活中儿童还会经常使用口继续探索世界。6岁以前,敏感期的出现只能说明幼儿某方面发育的最好机遇已经来临,把握好时机利于儿童心理、行为、兴趣、社会性等维度的发展和延伸。6岁以后,会出现“补充敏感期”的机会,但是要想珍惜这次再发展的机会,必须提供给儿童一个充满爱、自由、规则和有自己闲暇时间的成长环境。否则,“补充敏感期”出现的影响力对儿童来说影响会比较小。3.影响儿童敏感期发展的条件(1)温馨、自由的环境每一位儿童的存在都具有独特的价值,当代教育理念要求我们尊重个体、尊重个体差异,关注儿童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换句话说,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应当给予儿童足够的关注、关心和关爱,不遏制儿童的思想和处事的方式方法,乐于接纳和倾听儿童的作品和创想、意见、建议。我们的最终目的是为儿童创设心理和物质环境的安全感。在这样温馨自由的成长环境里,他们不会焦虑,不会胆怯,能够把注意力积极的投入到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上,激发内在潜能和探索欲,并且助力于不同年龄阶段的敏感期如约而至。(2)和谐、有序的环境我们常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强调的是规则的重要性。学前教育是儿童接受群体生活的最初阶段,他们慢慢开始社会化进程。和谐、有序的环境已然成为儿童成长过程中的必要条件,科学的儿童观要求我们必须打破权威型的教育观念,尊重儿童的主体性。这里的环境包含人文环境、家庭环境、社区环境、自然环境、内在环境等,较多的环境都需要达到和谐、有序、安宁的状态。优质的生活环境孕育着儿童敏感期的早期萌芽,促进口、手、空间、规则等敏感期顺利发展和延伸。在复杂的成长环境中,和谐与有序两因子不可缺少。它们能大大减少消极因子对儿童身体、心理发展过程中的影响,加快敏感期发生、变化和螺旋上升的速度以达到量的积累再促成质变,帮助儿童在敏感期发展最为旺盛的阶段全面激发各种能力升华、完善、联结。二、重视家庭教育,促使父母形成科学有效的育儿理念。家庭中存在多层亲属关系,唯独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不仅要抚养孩子,还要担负起教育孩子的重任。教育即教书育人:传道解惑、学习做人。学前儿童的心智发展尚且还处于萌芽阶段,需要成人耐心引导和启发,我们要尊重儿童、理解儿童、信任儿童。在家庭生活中,学前教育主要是通过言传身教和家庭生活实践,对儿童施以教育影响的社会性活动。特别地,陈鹤琴提出儿童教育有以下四方面内容:培养儿童健康的身体;锻炼儿童坚强的意志;培养儿童科学的态度;教导儿童正确的方法。为了达到这样的目标,每一位陪伴者都要形成科学、专业、合理的教育观念,并付诸于行动,着手于儿童不同年龄阶段的敏感期,帮助儿童破解敏感期中的密码,从而刺激儿童各方面潜能迸发的可能性。1.父母关系孩子是父母爱情的结晶,既然选择了在一起,应该有一个共同的目的:抚育孩子健康快乐成长。温馨和谐的家庭气氛依托于爸爸妈妈相互关爱的问候、行为举止和彼此尊重。教育界主张父母对于子女的教育应有一致的教育理念及措施。孩子天生好模仿,温暖的父母关系更容易激发孩子认知层面的发展。同时,温馨的关系让父母更加容易观察到孩子口、手、语言、空间等敏感期的发展、特点和教育契机。2.教育观念现阶段,多数父母处于八零、九零后的年龄阶段,其受教育水平普遍偏高。随着国家对学前教育的重视,越来越多的政策能够支撑起父母开展有效的家庭教育,比如开展专业的育儿讲座和书本解读活动、建立读物庞大的绘本馆、创建儿童话剧表演会......父母可借助这些教育资源增加对孩子年龄特点、认知水平、敏感期所处阶段的认识;学习使用较专业的育儿方法处理问题;学会尊重孩子独特的个性;帮助孩子接纳和正确对待敏感期。创作的权力属于儿童,我们尽可能做到:给予孩子爱、自由、有序的成长环境,其余的潜能等待孩子蓄势待发,创造属于他们自己的天空。父母能以陪伴者、参与者、观察者、引导者的身份参与儿童的成长,这将有利于为孩子的未来创造无限可能,奠定坚实有力的学习基础。三、帮助学前儿童顺利度过敏感期的家庭教育策略1.了解儿童的心理特点,在细致观察中陪伴儿童成长。我们知道孩子生来是活泼好动,喜欢游戏的。小的时候他们喜欢抓、挠、跑等活动,父母要给他们提供适宜的场地、充足丰富的材料或者让儿童在大然中自己寻找可操作的材料。我们全力支持儿童在敏感期中的探索活动,尝试自己处理问题再而体验挫败感、成就感,增强他们独立自立能力和自信心。而爱模仿的本领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他们会模仿父母的言行、举止,这就得要求做父母的要事事谨慎、举止文雅、谈吐芳香,为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除此之外,儿童还喜欢“听好话”,喜欢让别人夸赞他、表扬他,比如,今天她带了一个漂亮的发卡,就要给老师看一看。再大一点的孩子更喜欢得到老师的表扬、鼓励、夸赞,比如,他不想刷牙,你对着一个爱刷牙的小朋友说:“他的牙齿真漂亮,白白的,如果你坚持每刷牙也会向他的牙齿一样亮亮的、白白的。”若孩子去刷牙了,我们可以赞美他:“哇,你的牙齿比以前漂亮多了,白白的、亮亮的,真好看。”孩子听了这样的夸奖必然很开心,下次就会主动刷牙啦!2.观察敏感期出现的时间,创设轻松、自由、有序的成长环境。大部分儿童的敏感期有一个大致的发展顺序。然而,儿童是独特的个体,每个儿童的存在具有他自身潜能的发展顺序,这导致敏感期的先后顺序、出现时间长短、弹性大小等与别人存在着差异性。因此,我们需要观察和考量个别儿童的心理特点、行为特点、兴趣爱好及各方面水平和能力,支持儿童在敏感期中大胆探索、善于发现身边事物的不同之处。同时,鼓励儿童表达自己研究探索过的事物,及时表扬他在活动中的新成就、新发现,赞美儿童身上的闪光点以及想方设法刺激儿童想要表达自己的愿望。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儿童的成长环境需要井然有序的规则来维护生长状态的平衡,保障儿童生活、学习、社交等方面顺利进行开展。当然,任何儿童的成长必须建立在爱和尊重的基础之上才能谈得上轻松、自由,我们只有在温馨、和谐、有序的环境里给予孩子成长的一切可能,才会相对来说能轻而易举地把握儿童敏感期地发展方向和相同年龄阶段孩子敏感期地层次水平。当儿童地敏感期出现标志性的言语、行为、心理活动时,成人应秉着支持、配合的态度陪伴儿童适应敏感期并适当给予一些正确的指导,把握儿童身心发展的“黄金时期”。3.关爱儿童身心健康发展,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以身作则。健康包含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者同在才称得上健康二字。儿童是祖国的花朵,存在着发展的无限可能;父母肩负着抚养、教育的义务和责任,对儿童的健康成长寄予满腹期许。首先,做父母的对待子女要公平、礼貌,不可欺骗孩子。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的宝贝,父母是温暖的避风港,不能因为容貌、资质、爱憎等偏爱某一个子女,我们需要为每一个子女建立自信、有爱的环境;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由于孩子的心智处于发展阶段,则需要我们成人创设一个正能量的处世态度:礼貌、诚实、讲信用。切不可欺骗、失信于孩子。其次,父母应当在孩子面前保持相同的教育观念,不可溺爱孩子。夫妻一心其利断金,相同的、正确的教育观能够让孩子摸得着头脑,知道自己该怎么做。假如说父母观念不一样,各执一词甚至随意满足儿童的要求便会让孩子无所适从、没有规矩,导致做事情敷衍了事,也不知道如何抉择,该听谁的呢?从而使我们的教育效果减半或者说无用。最后,让孩子感受到爸爸妈妈是相亲相爱的。亲密有爱的夫妻关系能够给孩子带来安全感和幸福感,建立孩子做事情的信心。大胆地在孩子面前抱一抱、鼓励对方、关心对方、夸奖对方等能建立关爱的言行举止,这样能够让孩子保持一颗积极热情、大方自信的心。总而言之,父母是榜样,我们必须规范好自己的行为、心理规范,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积极创设温馨健康的成长环境,促进孩子各方面健康和谐发展,培养身心健康的人。四、小结值得欣慰的是学前教育受到越来越多的家长关注、理解、支持。由于家长的受教育水平普遍提高,因此提到敏感期一词时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不会存在太大的压力感。敏感期的具体研究还需要细细品读和观察,耐心寻找身边儿童的每一个敏感期,及时发现孩子的语言、行为、心理等特点,适时做出正确的引导和鼓励孩子破译敏感期里的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