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历史必修ⅱ岳麓版第十七课苏联的经济改革同步练习(完整版)实用资料(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完整版实用资料,欢迎下载)
历史必修ⅱ岳麓版第十七课苏联的经济改革同步练习(完整版)实用资料(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完整版实用资料,欢迎下载)必修二第三单元:第17课苏联的经济改革一、选择题1.(2021年山西省高考联合模拟训练一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试题34题)1970年,苏联著名物理学家萨哈罗夫等发表了一封《苏联科学家致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党政领导人的呼吁书》,其中谈到:“在社会政治范围内,阻碍我们经济的障碍物很多,凡是不能取出这些障碍物的措施都是无效的。”据此判断A.萨哈罗夫不满赫鲁晓夫的改革B.萨哈罗夫认为经济改革的前提是进行政治体制改革C.萨哈罗夫的这一观点成为戈尔巴乔夫政治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D.萨哈罗夫的观点促进了苏联的思想解放【答案】B【解析】考查苏联社会主义改革。1970年苏联是勃烈日涅夫改革,从中可排除AC两项,萨哈罗夫的观点是政治阻碍了经济的发展,主张要进行政治体制改革,但从苏联后面的改革情况可知勃烈日涅夫并没有采纳其意见,故排除D项。选择B项。2.(2021年皖南八校高三第三次联考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试题20题)苏联解体以后,俄罗斯试图建立西方式的民主,捣毁一切具有社会主义和计划色彩的事物,并最终投人所谓新自由主义的怀抱。然而,这给俄罗斯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等各个方面带来了严重后果,俄罗斯的人均收入、生活水平、社会保障等方面都大不如苏联时期。以上材料说明了A.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瓦解的必然性B.苏联社会主义实践并不是一无是处C.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走上了世界文明的正道D.苏联解体是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必然结果【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苏联解体后的影响的反思。俄罗斯彻底否定社会主义的结果是给国家的发展带来严重问题,说明资本主义社会的自由主义也存在着弊端,历史经验已经证明只有计划加市场才会为现阶段社会发展带来更大的好处和长远利益。3.(2021年广东省五校高三联考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试题22题)有学者认为,“赫鲁晓夫宛如一个政治万花筒:顶上阴谋家的帽子刚脱,头上便戴上了改革家的桂冠;策略家的徽章未送进门庭,蛮干家的门牌就已挂出。”体现赫鲁晓夫是“蛮干家”的是A.敢于揭露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B.开展大规模的种植玉米运动C.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 D.改革工业管理体制,扩大地方权力【答案】B【解析】考查赫鲁晓夫改革。蛮干家是一个贬义词汇,指的是不顾客观实际情况,盲目决策,引发了一些不良后果。A、C、D选项都是赫鲁晓夫改革中正确的做法,体现不出蛮干,所以选B。4.(2021年江苏省南京市二模历史试题18题)赫鲁晓夫是一位极具特色的领袖。一些史学家认为,他的墓碑(见右图)半白半黑,代表半功半过,恰好是赫鲁晓夫的真实写照。以下关于赫鲁晓夫改革“功过”表述正确的是①鼓励农民和农场职工发展家庭副业②加强与美国的军备竞赛导致经济发展进入停滞时期③企业实行各种形式的租赁和承包,出现与国外合资的企业④没有从根本上冲破原有观念的束缚A.①③④B.②③C.①②③D.①④赫鲁晓夫墓碑【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赫鲁晓夫时期,苏联经济发展并未停滞,排除②;③与赫鲁晓夫改革无关。D项符合题意。5.(安徽省宿州市2021届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苏联农场比美国农场多出50%的土地和1。倍的人力,但其生产量仅相当于美国农场的四分之三;私人上地虽然只占总耕地面积的3%—5%,却生产了苏联农产品的25%—30%。造成这一现象的最主要因素是()A.苏联政府对发展工业更感兴趣B.激进的集体化政策压制了农民生产积极性C.苏联农业机械化水平还很落后D.国内的政治斗争破坏了农业生产环境【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斯大林体制。公私效率的高低对比表明了斯大林体制不利于调动人们生产积极性的弊端,故选B。6.(山东省日照市2021届高三第一学期模块考试)从1953年到1964年间,苏联的钢产量从3810万吨增加为8500万吨,煤产量从3.2亿吨增加为5.5亿吨,石油产量从5280万吨增加为2.23亿吨,工人的生活得到改善,平均月工资从1955年的76.2卢布上升到1965年的104.2卢布。出现上述现象主要是因为当时的改革()A.把农业作为经济改革的重点B.以发展工业尤其重工业为重点C.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D.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答案】D【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赫鲁晓夫改革的相关知识和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赫鲁晓夫改革以农业为重点,故B项错误;尽管A项表述正确,但本题介绍的是工业方面的成绩,与农业无关,所以不能选A;赫鲁晓夫改革时期仍然是计划经济体制,所以不能选C;赫鲁晓夫在斯大林模式的基础上,将部分企业管理权下放到加盟共和国,给企业调整部分工资等权力,一定程度上承认企业和个人的物质利益,促进了工业的发展,故D项正确。7.(江门市2021届普通高中高三调研测试)“我们在夺取政权后便知道,不存在将资本主义制度具体改造成社会主义制度的现成方法。……我们必须根据实验作出判断”。以下哪一项是属于列宁最早“实验”的内容()A.用固定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B.取消自由贸易C.全盘农业集体化D.按劳分配【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根据题干中“将资本主义制度具体改造成社会主义制度”说明该方法不是从资本主义制度到社会主义的正确过渡方法。取消自由贸易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非常时期的特殊政策不是过渡到哦社会主义的正确途径。A项属于新经济政策,C项属于斯大林建设时期的内容,D项属于新经济政策的内容,但是在材料中没有体现。8、(2021年河南省郑州市高中毕业年级第一次质量预测)右图漫画题为《片面的经济》,反映的是20世纪三十年代某国国民经济发展状况。该画讽刺A.苏联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B.美国国民经济遭受经济大危机的严重冲击C.中国内战使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破坏D.大危机之下的世界经济状况【答案】A【解析】本题较简单,漫画反映了20世纪三十年代苏联国民经济优先发展重工业,忽视农业和轻工业,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9、(2021年河南省郑州市高中毕业年级第一次质量预测)20世纪20年代初,苏俄农民喊出了“打倒列宁和马肉,恢复沙皇统治和猪肉”的口号。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是A.农民不堪忍受国内革命战争的灾难B.西方国家实施和平演变政策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D.人民怀念沙皇统治时的荣耀【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了新经济政策的背景,由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20世纪20年代初,苏俄发生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1921年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材料反映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10.(江苏省无锡市2021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读“1953—1983年苏联与世界实际GDP平均增长率对比示意图”,下列对1958、1963、1973、1978年GDP平均增长率对比的分析,正确的是1953—1983年苏联与世界实际GDP平均增长率对比示意图A.1958年苏联GDP增长率高于世界是因为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现B.1963年苏联GDP增长率低于世界是因为赫鲁晓夫改革的提前结束C.1973年苏联GDP增长率高于世界是因为勃列日涅夫改革的进行D.1978年苏联GDP增长率低于世界是因为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失败【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苏联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及社会主义改革发展脉络的理解。根据题干提示苏联的工业化完成的时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特别是卫国战争爆发之前。苏联的工业化具有强烈的国防色彩,重工业发展特别的迅速,高度集中和计划化故A项所给时间错误;赫鲁晓夫下台是在1964年,而且1963年苏联GDP增长率低于世界的原因应该是斯大林体制的弊端长期得不到纠正故B项错误;戈尔巴乔夫成为苏联总统是在1985年,1978年苏联的总统是勃列日涅夫故应排除D项;此题正确选项是C。11.(湖南师大附中2021届高三月考试卷)1922年瞿秋白在《俄乡纪程》中写道:“来俄之前,往往想,俄罗斯现在是‘共产主义的实验室’,仿佛他们是‘布尔什维克的化学家’依着‘社会主义理论的公式’,用‘俄罗斯民族的元素’,在‘苏维埃的玻璃管里’颠之倒之实验两下,即刻可以显示出‘社会主义的化合物’。西伯利亚旅行的教训,才使人知道大谬不然。”对此段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A.对俄国当时的做法感到很失望B.准备学习苏维埃经验并运用到本国的革命中来C.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停留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层面D.认识到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意义【答案】D【解析】分析材料了解到瞿秋白去苏俄之前有一些设想,考察后发现和自己的设想完全不同,联系到当时新经济政策(1921年)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材料反映了瞿秋白认识到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意义。12.(吉林市普通中学2021届高中毕业班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美国经济学家大卫·科兹认为:在苏联时代,通过合法的途径积累物质财富几乎是不可能的。非法积累了大量物质财富的苏联领导人总是担惊受怕,唯恐有一天被人发现或被起诉。大卫·科兹在分析前苏联解体的原因时认为A.无法根本摆脱斯大林模式B.人民与政府矛盾激化C.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D.统治集团对个人利益的追逐【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了苏联解体前“非法积累大量物质财富”现象严重。各选项AC项说法与本材料无关联,B项人民政府矛盾激化一说材料中也未体现,本题选D项,统治集团对个人利益的追逐作者认为是苏联解体的一个重要原因。13、(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2021届高三测试)下图为20世纪50年代末苏联的一幅题为“推广种植玉米,提高粮食产量”的宣传画。当时的苏联A.调整农业政策,促进农业市场化B.调整农业政策,实现农业集体化C.农业经济改革,增加粮食生产量D.农业经济改革,支持工业化建设【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苏联改革。从题目中的时间信息可知,图片反映了赫鲁晓夫推行“玉米运动”。赫鲁晓夫推行大规模开垦荒地和种植玉米政策,以提高粮食产量。故选C。A项中“农业市场化”不合史实,B项不正确,斯大林时代,已经实现农业集体化,赫鲁晓夫对斯大林模式进行了改革;D项与斯大林时期的农业政策符合。14.(湛江市2021年普通高考测试)赫鲁晓夫执政后实行经济改革,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下列反映了其改革内容的是A.“实行余粮收集制,禁止自由贸易”B.“谁不加入集体农庄,谁就是苏维埃政权的敌人”C.“提高集体农庄的物质利益”D.“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答案】C【解析】本题考察赫鲁晓夫改革。斯大林模式的农业集体化政策加大了对农民的剥削。“提高集体农庄的物质利益”冲击了这一传统做法,故选C。A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规定。B是斯大林模式的做法。D是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措施。15.(辽宁省丹东四校协作体2021届高三第二学期第一次联合模拟考试)A.摆脱了斯大林体系的束缚 B.当时苏联经济的较快发展C.“发达社会主义”的建成 D.继续赫鲁晓夫的经济改革【答案】B【解析】最为稳妥应该是基于其改革的效果而言,故选B。16.(浙江省金华十校2021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美国学者在《俄罗斯史》中写道:“勃列日涅夫政府基本上只是试图作表面的改革,而不考虑从根本上进行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A.没有根本改变计划经济体制B.重点在农业方面C.实施了“加速发展战略”D.实行轻重工业均衡发展战略【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勃列日涅将经济改革的重点放在工业上,推行“新经济体制”,以改进工业管理,完善计划工作和加强工业生产的经济刺激。改革对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产生了一定的冲击作用,使苏联国民经济在一定程度上获得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但改革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斯大林模式,从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改革的步伐逐渐缓慢下来,经济发展呈现停滞和下降趋势。据此本题选A项,B项是赫鲁晓夫改革的特点;C项是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内容;D项不符合苏联经济发展特点。二、非选择题1.(2021年汕头市普通高中高三教学质量第一次测评38题)(26分)在向工业文明转型的过程中农业问题日益突出,农民的反抗行为也引发了人们的关注。材料一要理解农民的反抗,必须从这样的论断出发,即现代化、资本主义入侵传统的农民社会……对于农民社会来说意味着名副其实的灾难。——霍布斯包姆材料二农民的革命行为对于社会进步而言往往没有多大成效。相反,农民反抗的日常形式一一即弱势群体的日常武器:偷懒、装糊涂、开小差、假装顺从、偷盗、装傻卖呆、诽谤等等,反而是最有意义和最有成效的。——根据【美】斯科特《弱者的武器》材料三70年代中国)当时农民已在相当程度上修改了制度,使得所谓“集体经济”面目全非。这种虚假的集体经济局面还有没有必要再维持下去?政府是否还有必要逼迫农民去“瞒”、去“偷”、去“借”,去“扩大自留地”,去变着法儿这样那样……这就是当时摆在人们面前的一个选择。——高王凌《现代化转型中的农民反行为》材料四:《1500—1820年欧洲各国农业种子的收益率》(单位:倍)阶段英格兰/尼德兰法国/西班牙/意大利德国/瑞士/斯堪的纳维亚俄国/波兰/捷克/匈牙利1500—15491550—15991600—16491650—16991700—17491750—17991800—18207.47.36.79.3——10.111.16.7————6.26.37.06.24.04.44.54.14.15.15.43.94.34.03.83.54.7————波斯坦主编《剑桥欧洲经济史》请回答:(1)请以近代中国为例说明材料一的观点。(6分)(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农民反抗的日常形式”在苏俄和苏联时期各有何表现?当时政府如何应对这种形式的“反抗”?(8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70年代的“集体经济”指的是什么?当时中国农民非暴力的日常反抗行为对制度创新有何促进作用?(6分)(4)有人认为“工业革命成就了农业革命”,也有人认为“农业革命成就了工业革命”,材料四的数据支持哪种观点?说明理由。(6分)【解析】本题考查向工业文明转型的过程中农业问题,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1)“资本主义入侵传统的农民社会”指工业革命后西方国家的对外经济侵略。具体到中国,就是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人教版必修2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介绍,中国传统的手工业无力与外国的机器生产竞争,纷纷破产。从而引发了必修1中的太平天国和义和团运动。(2)苏俄时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保证了政权的巩固,但国内战争结束后继续实施伤害了农民的利益,导致了严重的政治危机。列宁政府及时做出政策调整,实施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执政时期,为了加快工业化进程,推进农业集体化,牺牲农业发展工业,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针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有了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3)20世纪70年代中国农村建立绝对的集体经济的尝试是人民公社化运动。人民公社制度下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高。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现土地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4)论证农业革命与工业革命的关系:英国的圈地运动为工业革命的发生提供了资本和劳动力,工业革命中的技术发明应用到农业,推动了农业革命。【解析】(1)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入侵(或开启现代化),(2分)导致中国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农民、手工业者纷纷破产,(2分)引发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2分)。(2)苏俄表现: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2分)应对:实施新经济政策。(2分)苏联表现:农业集体化,牺牲农业发展工业,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2分)应对: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任意列举一个)。(2分)(3)指人民公社制度。(2分)作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产生(2分),引发农村经济体制改革(2分)。(4)观点:农业革命成就了工业革命。(2分)理由:英国在工业革命前就已开始了农业革命;(2分)率先开始工业革命的国家都是农业先进的国家。(2分)2.(2021年石家庄市高中毕业班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试题历史部分40题)(25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19世纪末欧洲福利国家建设开始起步,20世纪初美国也出现限制垄断自由发展的进步运动,但是,整个社会仍然以经济上的自由放任为根本,社会平等被忽视,结果,不仅社会矛盾尖锐,经济发展也出现了严重的问题。(20世纪30年代)面对如此深刻的危机,资产阶级政治家和思想家罗斯福和凯恩斯等人,提出了拯救和改造资本主义的措施和思想,这就出现了20世纪资本主义的第一次调整——罗斯福新政,“新政”颁布了《紧急银行法》、《农业调整法》、《工业复兴法》、《社会保险法》、《全国劳工关系法》、《公平劳动标准法》……罗斯福在演说中,把传统的信教自由、言论自由、出版自由、集会结社自由,改为新的四大自由——信仰自由、言论自由、免于匮乏的自由和免于恐惧的自由。这是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洲和美国盛行的自由放任的自由主义、弱肉强食的社会达尔文主义的重要修正。……国家通过养老金制度、失业保险制度和对无谋生能力者提供救济,限定被雇佣者的最低工资,承认工人组织工会和集体谈判的权利等社会立法。——摘编自许平《自由与平等的博弈》材料二1987年6月,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提出了全新的经济体制改革方案。主要是:企业将从单纯的计划执行单位变成独立的商品生产者。企业拥有相应的权力,也承担相应的责任,成为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取消指令性计划制度,打破单一的计划调节格局,充分发挥商品货币关系对企业经营活动的调节作用;企业摆脱对上级主管机关的行政依附,国家对企业的活动从直接控制转为间接控制,即从下达指令性计划任务的直接干预转为靠协调经济利益加以引导;国家运用各种经济杠杆管理各种利益和通过各种利益进行管理。…由于困难重重,经济改革难以奏效。——摘编自许新等《超级大国的崩溃》(1)据材料一,概括罗斯福修正“盛行的自由放任的自由主义”的主要表现,并分析其影响。(10分)(2)材料二中,苏共在哪些方面进行了经济体制改革?其突出特点是什么?(7分)(3)综合上述问题和所学知识,分析罗斯福、戈尔巴乔夫经济体制改革结果不同的主要原因。(8分)【解析】综合考查近现代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知识点。第一问,考查罗斯福新政的内容与影响,关键信息:“新政”颁布了《紧急银行法》、《农业调整法》、《工业复兴法》、《社会保险法》、《全国劳工关系法》、《公平劳动标准法》;其影响从对美国与世界两个角度来分析。第二问,考查苏联经济建设,关键信息:企业将从单纯的计划执行单位变成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取消指令性计划制度、企业摆脱对上级主管机关的行政依附、国家运用各种经济杠杆管理各种利益和通过各种利益进行管理;依据经济体制改革原来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来分析。第三问,综合考查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经验的比较分析,从经济、政治及政策的本身去分析。【解析】(1)表现:通过立法、制度建设,国家加强经济干预,并将平等、正义融入自由主义之中。(4分)影响:规范了市场秩序,使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缓和了经济危机;确立了福利制度,促进社会秩序稳定;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推动经济理念和经济政策的调整。(6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得分)(2)方面:企业的经济地位;计划与市场的关系;国家与企业的关系;国家管理经济的方法。(3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突出特点:计划和市场相结合;发挥市场机制作用。(4分)(3)原因:罗斯福新政: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前提下,政府对经济全面干预,规范市场秩序,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4分)戈尔巴乔夫经济体制改革:斯大林模式长期积累的弊端;政治改革,社会动荡,无法建立市场机制,充分发挥其作用。(4分)3.(2021年安徽省宣城市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测试文科综合试题历史部分36题)(30分)关注世界,关注未来,关注国家的发展。2021年是苏联解体20周年,以史为鉴,继往开来。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1918—1937年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发展状况表项目1918年1929年1930年1934年1937年集体农庄数(单位:千个)1.657.085.9233.3243参加集体农庄的户数(单位:百万户)0.021.06.015.718.5集体化的比重:占农户总数的百分比0.13.923.671.493.0占总播种面积的百分比不详14.933.687.499.1——齐世荣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现代部分第一分册,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1)上述表格反映出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的哪些特征?指出这一运动的主要目的。(8分)材料二(赫鲁晓夫提出)在最近十年(1961—1970年)里,苏联在建立共产主义的物质技术基础上,在按人口平均计算的产量方面将超过最强大最富裕的资本主义国家——美国。在第二个十年(1971—1980年)结束时,……苏联将基本上建成共产主义社会。完全建成共产主义社会将在下一个时期完成。——齐世荣主编:《当代世界史资料选辑》第一分册,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1989年版(2)根据上述材料指出赫鲁晓夫在重大决策问题上所犯的错误。从其经济改革措施中举一例加以说明。(4分)材料三勃列日涅夫改革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初,苏联工业年均增长率为8.4%。第二阶段为70年代初到70年代末,1971—1975年,工业总产值年增长率为7.1%,比前五年下降1.3%,其后五年又下降2.6%。第三阶段,从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1982年工业总产值仅增长2.8%。——《历史2(必修)·历史材料与解析》人教社2007年版(3)根据上述材料指出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苏联经济的发展趋势及其原因。(8分)材料四1981—1985年,苏联国民生产总值平均增长率为5.1%、3.1%、2.2%、1.8%。因此,戈尔巴乔夫一上任就惊呼,“国内形势已经潜伏着严重的社会经济危机。”——《历史2(必修)·历史材料与解析》人教社2007年版(4)指出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的首要目的。在经济改革没有取得预期成果的情况下,戈尔巴乔夫提出了“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指出苏联解体过程中在政治体制和意识形态方面的错误做法。(4分)(5)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给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哪些启示?(6分)【解析】本试题考查的是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第一问从表格看1918-1937年苏联农庄的数量迅速增长,基本实现集体化,由此概况其特点,目的从当时的背景分析;第二问从材料二赫鲁晓夫主张“第一个十年按人口平均计算的产量超过美国”,第二个十年“基本建成共产主义”,可以判断其错误所在,结合所学知识举例即可;第三问从材料提供的信息看苏联工业年均增长率不断下降,从根本原因和主要原因方面分析;第四问目的依据材料有效信息“国内形势已经潜伏着严重的社会经济危机”,可以判断;最后一问从苏联改革过程中的教训谈启示。【答案】(1)特征:集体农庄发展迅速;全盘集体化。(4分)经济目的:为了加强对农业的管理,摆脱粮食供应困难;消灭生产资料私有制。(4分)(2)赫鲁晓夫对社会主义建设缺乏科学认识,犯了急躁冒进的错误。(2分)他大规模垦荒,提倡种植玉米,提高粮食产量。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使许多地方变成了荒漠。(2分)(3)苏联经济的发展日趋迟缓,经济增长率逐年下降,进入停滞时期。(2分)原因:没有突破计划经济体制;对苏联社会实际发展水平的错误判断,阻碍了改革进程;推行霸权主义外交政策,与美国进行军备竞赛,背上了沉重的经济负担;个人作风专断。(6分,任答三点即可)(4)改革的首要目的是为了摆脱苏联国内长期以来经济发展出现的停滞和衰退局面。(2分)苏联放弃党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实行政治多元化和意识形态多元化。(2分)(5)启示:认识到改革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经济建设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经济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经济建设要搞好综合平衡,协调发展;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决反对西方的“和平演变”。(6分,任答三点即可)4.(2021年浙江省嘉兴市高三第二次教学测试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试题39题)历史的经验告诉后人,改革有风险,但不改革常常有危险。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里根1981年2月18日向国会提出的“经济复兴计划”有四根支柱,这就是大幅度减税,削减联邦政府开支,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取消不利于工商业发展的规章约束和严格控制通货流量。它兼采供应学派和货币学派的主张,被人们称之为“里根经济学”,有人称之为“里根革命”。——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里根“经济复兴计划”出台的背景。其政策为什么被称为“里根革命”?(8分)材料二自1966年全面推行新经济体制后,苏联政府和有关部门只是在减少计划的指令性指标、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和调整生产劳动积极性方面做做文章,未能突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而且从1971年的苏共24大开始,勃列日涅夫在各种讲话中开始只讲“完善”和“发展”原有体制,否定和讳言“改革”,……使得新经济体制改革到70年代初就基本停止。直到80年代初,苏联的经济体制仍然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的框框。——张建华《俄国史》(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苏联经济体制在80年代初仍没突破斯大林模式的原因及后果。(10分)材料三联产承包责任制采取了统一经营与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原则,……这是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是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化理论在我国实践中的新发展。——1983年中共中央一号文件(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以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核心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影响。(8分)【解析】第一问第(1)小问从材料一“经济复兴计划”内容要求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可知,20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出现滞胀危机,凯恩斯主义失灵。第(2)小问从“经济复兴计划”改变传统国家大规模干预经济中获得认识。第二问从勃列日涅夫改革局限性获得认识。第三问材料三反映了联产承包责任制是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再结合所学知识,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答案】((1)面临严重的生产停滞和通货膨胀问题;凯恩斯主义失灵。(4分)改变了战后长期奉行的经济政策,采用供应学派(供给学派)和货币学派的理论主张,反对政府对经济的过多干预。(4分)(2)勃列日涅夫的改革本身没有突破原有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2分)70年代起又过分追求稳定,否定和讳言“改革”。(2分)经济发展呈现停滞和下降趋势,各种社会矛盾不断滋生和积累,使苏联陷入困境。(6分)(3)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2分)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2分);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2分)发展了马克思主义。(2分)必修三第二单元:第7课汉字与书法1.(江苏省无锡市2021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2021年3月底,国宝级青铜器司母戊鼎正式更名为“后母戊鼎”。20世纪70年代,学术界就对司母戊鼎的铭文提出了新的考释:将“司”改释为“后”。因为商代的文字书体较自由,可以正书,也可以反书。“后”在这里表示墓主人的身份,在此处则以释“后”为妥。材料反映了①商代青铜器的铸造水平较高②商代文字书体灵活给考古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③“后母戊”三字体现了甲骨文象形的特点④商代社会重孝观念较为普遍A.①②B.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商朝时期社会生活特点的理解。根据题干提示青铜器是商朝手工业技术水平高超的表现,又因商朝文字镌刻在青铜器陶范内相对于甲骨文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相对比较流畅和便于书写,因此商朝司和后是同一字的一正一反两种写法给考古工作带来了难度正确;③虽然商朝文字亦是甲骨文,但是刻在青铜器上的金文毕竟是商朝的特色故应该排除这个具有较强干扰性的选项,④应该是在儒家思想占据统治地位的西汉时期,故应排除③④;此题正确选项是A。2.(山西省太原市2021届高三年级调研考试)7.中国古代书法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一些时代特点,观察右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作品字形严谨,应该创作于秦汉时期 B.该作品字形多变,体现了“尚意”的特征 C.该作品运笔洒脱,体现了书法的实用功能 D.该作品笔法娴熟,反映了当时的盛世景象【答案】B【解析】考查中国古代书法。该作品是宋苏轼《寒食帖》草书,选择B项。3.(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2021届高三测试)12.鲁迅先生曾说,中国文字“具有三美:意美以感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从汉字“龙”的四种书体的演变过程中,可以看出汉字①演变的总趋势是由繁到简②由象形文字逐渐符号化,成为表音文字③与书法相伴而生④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汉字的演变。由图片中汉字发展可知①正确。图拍反映了书法与汉字,相伴而生,故③正确。②表述不正确。图片无法体现汉字的古老,故④不正确。因此选B。4.(天津市六校2021届高三第二次联考)9.右图为中国2021年上海世博会吉祥物“海宝”,意为“四海之宝”。它以汉字的“人”作为核心创意,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内涵,以蓝色为主色调,表明了中国人融入世界,拥抱世界的崭新姿态。这一创意体现了①继承传统,推陈出新②面向世界,博采众长③表明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④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特色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文化特征的理解。中国讲究以人为本体现了传统的儒家文化;蓝色象征着航洋,说明中国积极参与世界竞争与交流,反映了我们顺应时代发展潮流,顺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更是显示出了中华文化汉纳百川的特点。所以此题应该全选。5.(2021年西安市高三年级第一次质量检测文科综合试题)24.有人说:“文字的发明是人类发展史上石破天惊的大事”。对“石破天惊”的准确解读是A.有了文字人类才得以交流B.文字是传播和传承文化的唯一载体C.文字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之一D.文字最能体现人类的创造力【答案】C【解析】考察文字的起源。这里强调的是“文字的发明”是“石破天惊的大事”,文字是文明的象征。故选C。6.(浙江省金华十校2021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淮南子·本经》记载:“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对上述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①引文中的“书”为甲骨文②材料反映了仓颉造字的传说③材料属于神话传说,毫不可信④引文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汉字发明的影响A.①③B.②④C.③④D.①④【答案】B【解析】“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大意是:仓颉创造文字的时候,天上落下粟米,鬼在夜里啼哭。分析各选项,②④项正确,第①项错误,甲骨文是目前已知最早的成系统的文字形式,不能表明材料中的“书”为甲骨文;第③项神话传说有一定的史料价值,是研究人类早期社会的婚姻家庭制度、风俗习惯等很重要的文献资料。7.(马鞍山市高中毕业班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文科综合试题历史部分)仔细观察下列钱币的图片,根据其中的信息判断哪些一定是赝品?①②③④A.①④B.②④C.②③D.①③【答案】C【解析】②上的字体是楷体,这是不正确的;③钱币上的通宝都是以年号命名,而不以朝代命名。①是秦的半两钱;④是唐朝的开元通宝钱。第二章函数同步练习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0分)1.若函数f(x)的定义域为[-2,2],则函数y=f(eq\r(x))的定义域为().A.[-4,4]B.[-2,2]C.[0,2]D.[0,4]2.对于函数y=f(x),给出下列说法:①y是x的函数;②对于不同的x,y的值也不同;③f(a)表示当x=a时函数f(x)的值,是一个常量;④f(x)一定可以用一个具体的式子表示出来.其中正确的有().A.1个B.2个C.3个D.4个3.下列各组函数:①f(x)=eq\r(-2x3)与g(x)=xeq\r(-2x);②f(x)=eq\b\lc\|\rc\|(\a\vs4\al\co1(x))与g(x)=eq\r(x2);③f(x)=x0与g(x)=eq\f(1,x0);④f(x)=x2-2x-1与g(t)=t2-2t-1.其中是同一函数的是().A.①②B.①③C.③④D.①④4.函数y=eq\r(-x2-6x-5)的值域为().A.eq\b\lc\[\rc\](\a\vs4\al\co1(0,2))B.eq\b\lc\[\rc\](\a\vs4\al\co1(0,4))C.eq\b\lc\(\rc\](\a\vs4\al\co1(-∞,4))D.eq\b\lc\[\rc\)(\a\vs4\al\co1(0,+∞))5.若,则方程的根是().A. B.- C.2 D.-26.若f:A→B能构成映射,则下列说法:①A中的任一元素在B中必须有像且唯一;②B中的多个元素可以在A中有相同的原像;③B中的元素可以在A中无原像;④像的集合就是集合B.其中正确的有().A.1个B.2个C.3个D.4个7.已知若,则的取值范围是().A.B. C.D.8.在R上定义的函数f(x)是偶函数且f(x)=f(2-x),若f(x)在区间[1,2]上是减函数,则f(x)().A.在区间[-2,-1]上是增函数,在区间[3,4]上是增函数B.在区间[-2,-1]上是减函数,在区间[3,4]上是增函数C.在区间[-2,-1]上是增函数,在区间[3,4]上是减函数D.在区间[-2,-1]上是减函数,在区间[3,4]上是减函数9.定义在R上的函数f(x)对任意两个不相等实数a,b,总有eq\f(fa-fb,a-b)>0成立,则必有().A.函数f(x)在R上先增后减B.函数f(x)在R上先减后增C.f(x)在R上是增函数D.f(x)在R上是减函数10.设函数,若,,则关于的方程的解的个数为().A.1B.2C二、填空题(每题4分,共16分)11.若对于任意,函数的值恒大于零,则的取值范围是.12.在[-2,+∞)上是增函数,则f(1)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13.已知y=f(x)在定义域(-1,1)上是减函数,且f(1-a)<f(2a-1),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14.设f(x)=eq\b\lc\{\rc\(\a\vs4\al\co1(\a\vs4\al\co1(x+2x≤-1,,x2-1<x<2,2xx≥2,))),若f(x)=3,则x=________.三、解答题(第15,20题每题8分,其余每题7分,共44分)15.判断下列函数的奇偶性:(1)f(x)=x3+eq\f(1,x);(2)f(x)=eq\r(2x-1)+eq\r(1-2x);(3)f(x)=x4+x;(4)f(x)=eq\b\lc\{\rc\(\a\vs4\al\co1(x2+2x>0,,0x=0,,-x2-2x<0.))16.已知函数(x-1)feq\b\lc\(\rc\)(\a\vs4\al\co1(\f(x+1,x-1)))-f(x)=x,其中x≠1,求函数解析式.17.已知f(x)是定义在实数集R上的奇函数,且当x>0时,f(x)=x2-4x+3,求:(1)f[f(-1)]的值;(2)函数f(x)的解析式;(3)函数f(x)在区间[t,t+1](t>0)上的最小值.18.在经济学中,函数f(x)的边际函数为Mf(x),定义为Mf(x)=f(x+1)-f(x).某公司每月最多生产100台报警系统装置.生产x台的收入函数为R(x)=3000x-20x2(单位:元),其成本函数为C(x)=500x+4000(单位:元),利润等于收入与成本之差.(1)求出利润函数p(x)及其边际利润函数Mp(x);(2)求出的利润函数p(x)及其边际利润函数Mp(x)是否具有相同的最大值;(3)你认为本题中边际利润函数Mp(x)最大值的实际意义.19.已知函数f(x)=x2+1,且g(x)=f(f(x)),G(x)=g(x)-λf(x),试问:是否存在实数λ,使得G(x)在(-∞,-1]上为减函数,并且在(-1,0)上为增函数?20.对于函数,若存在∈R,使成立,则称为的不动点.已知函数.(1)当时,求的不动点;(2)若对任意实数b,函数恒有两个相异的不动点,求a的取值范围.第二章综合提优测评卷(B卷)1.D2.B3.C4.A5.A6.C7.D8.C9.C10.C11.12.[25,+∞)13.0<a<eq\f(2,3)14.eq\r(3)15.(1)定义域(-∞,0)∪(0,+∞)关于原点对称,且f(-x)=-f(x),故f(x)是奇函数.(2)定义域为eq\b\lc\{\rc\}(\a\vs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餐饮公司国企员工申请员工劳务合同范本
- 北京租房合同范本 建委
- 保险合同纠纷观后感
- 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第四中学2024-2025学年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题(含答案)
- 《蚕丝非织造布》
- 2025新课改-高中物理-选修第1册(21讲)19 C光的干涉 提升版含答案
- 粘结稀土永磁材料行业相关投资计划提议
- 豆干相关行业投资规划报告范本
- 聚丙烯(PP)相关项目投资计划书
- 白血病大四讲课
- 2024年现代农业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 公司油卡管理制度
- 异常检测方法
- 整体租赁底商运营方案(技术方案)
- 瓣周漏护理查房
- 建筑环境学第四版思考题答案
- 卓越绩效管理模式之以顾客和市场为中心
- 血透室核心制度
- 代缴社保协议代缴社保免责协议
- 常见搬运事故
-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申报书:71.《教师在教育数字化转型中的作用及其实现路径研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