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48+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导学案 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一轮复习_第1页
课题48+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导学案 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一轮复习_第2页
课题48+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导学案 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一轮复习_第3页
课题48+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导学案 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一轮复习_第4页
课题48+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导学案 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一轮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题48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课标要求】1.了解人类居住条件的变迁及各地民居的差异及其特征。2.了解古代村落、集镇和城市形成的原因及影响。3.了解近代以来城市化进程中人们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的改善及问题。必备知识·自主排查知识点一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1.村落的产生(1)产生:________出现以后,人们筑屋定居,形成村落。(2)影响:为人们的________、繁衍和防卫提供了条件和保障,也为人们进行集体活动提供了便利。2.集镇的出现(1)兴起①原因:随着社会________的发展而兴起。②兴起:在原始社会末期,形成了古代集镇的雏形,逐渐成为一定地域内的经济中心。(2)中国古代的镇功能主要是为________而设立。发展两宋:工商业者经营及定居的集镇发展,促进了市场的繁荣。元朝:漕运和海运发达,运河沿岸兴起了很多工商业集镇。明清:集镇进一步发展并出现专业分工。3.城市的产生(1)内涵:一定区域内__________、军事防御、经济活动、________的中心场所。(2)发展中国布局分为________区、手工业区和商业区、居民区。商朝时,城市已初具规模,周朝营建城市形成制度西方古希腊:城市布局反映出行政、________、宗教和商业的功能。古罗马:城市的________系统和________系统,成为后来西方城市建设的标准。欧洲:中古时期出现了以手工业者和商人为核心的新型城市和城镇。4.世界各地的民居:体现了居住地的________,反映了当地的____________与文化习俗。(1)两河流域:________建造房屋,木材作________。由________、前室、________构成。(2)古埃及:用泥和木材修建房屋,具有防晒保温功能,________是家庭活动的场所。(3)古代中国①远古:巢居和________构成最早的两大类型。②先秦以来:民居设计遵循严格的________和礼仪制度;住宅布局讲求对称,主次分明,院落有序;民居最普遍采用的是木构________。③明朝:________的民居建筑开始普及。④古希腊罗马:带有列柱围廊的________是民居的核心。混凝土、拱券和希腊柱式相结合,成为古罗马建筑最主要的特征。⑤印第安人:圆锥形的帐篷。知识点二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1.城市化的演进(1)城市化的出现表现工业生产逐渐向________集中,越来越多的人从乡村走向城市。影响①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所需的劳动力与消费市场。②对城市的设施与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城市化的进程世界1851年,英国成为当时世界上第一个城市人口超过总人口50%的国家。二战后城市化速度加快。中国①鸦片战争后:近代化性质的工商业城市陆续出现、发展、壮大,开启了近代中国城市化的进程。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城市化进入新阶段。③21世纪以来,中国城市化迅猛发展。2.居住条件的改善(1)建筑技术:美国人发明了________,比利时住宅首次使用钢筋混凝土技术,集中供暖和制冷得到推广,私人卫生间等快速普及。(2)社区服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区蓬勃发展。(3)生活服务:________和文化娱乐场所出现。3.基础设施的发展(1)西方国家:自来水与排水系统;煤气灯、电灯创造了新的城市________方式;电报、电话便利了人们的通信联系;地铁、电车、汽车、自行车便利了人们出行。(2)中国①近代:建设水平有限,且很不平衡。②现代: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经济飞速发展,基础设施不断改进。4.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环境污染、贫富矛盾、交通拥堵、犯罪率上升、失业者增加等社会问题日益突出。1.思维拓展——中国古代集镇的发展反映了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中国古代镇设立的主要目的是军事,集镇发展主要是工商业发展。集镇的出现和发展,突出反映了中国古代城市经济功能增强,政治、军事功能减弱。也从侧面反映了古代商品经济的发展。2.生活情境——周代城市规划思考:上图是“周王城形制想象图”。据此说明周代城市规划有什么特征?试答:3.知识延伸——古希腊广场在古希腊,广场是城市中的活动中心,又是露天市场和会场,附近有神庙、商店、会议厅、学校、露天剧场、运动场等。古代希腊的广场,一般不追求轴线对称,其形状甚至是不规则的,但比较实用。4.思维拓展——四合院的布局及设计理念四合院是北京地区乃至华北地区的传统住宅。其基本特点是按南北轴线对称布置房屋和院落,坐北朝南,大门一般开在东南角,门内建有影壁,外人看不到院内的活动。正房位于中轴线上,侧面为耳房及左右厢房。正房是长辈的起居室,厢房则供晚辈起居用,这种庄重的布局,体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宗法观念和家庭制度。5.知识延伸——人类居住的四次革命第一次居住革命以结束群居,并利用木材、泥土、石块等天然材料建造有支撑的房屋为主要标志;第二次居住革命以砖瓦的广泛应用和手工建筑技术的成熟等为主要特征;第三次居住革命以钢筋混凝土的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第四次居住革命是以信息化和生态化为主要特征的深刻变革。6.学术情境——大城市论有学者认为应重点发展“条件较好的大中城市”“中心城市”。有学者则明确指出大城市具有远大于小城镇的规模效益。还有学者提出适合国家当前条件的100万~400万人口的优化城市规模区间。也有学者认为城市规模效益仍然在发挥主要作用,需适当放宽对大城市规模上的限制。此外,还有学者认为,在落后地区,大城市必然要首先发展,形成“极核”,然后带动中小城市的发展。思考:城市化的动力是什么?城市化进程的本质是什么?试答:7.体系构建——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关键能力·素养提升探究点欣欣向荣——从村落、集镇到城市化时空观念——古代城市的发展变迁核心结论:中国古代都城与城市发展变化的规律(1)汉代长安与北宋东京在城市布局的差异根据长安城布局图左上角的“东市”“西市”可知,城市商业活动受到严格的空间限制,从图中带“宫”字的建筑区域可知城市政治功能突出。而北宋东京布局图的皇城位置、商业经营位置和时间都有变化。(2)中国古代城市(镇)发展变化的规律①从城市功能看:唐代以前的城市主要是政治中心、军事重镇,其后城市的经济功能逐渐超过政治功能。②从商业活动看:政府对城市商业活动的限制逐渐放松,如宋代打破坊、市制度,且市的经营时间限制也被打破,早市、夜市昼夜相接。③从规模数量看:明清不仅规模巨大的商贸城市增多,而且还兴起了大量中小工商业市镇,这些市镇商业繁荣、人口密集。④从生产关系看:明朝中后期,在商品经济繁荣的江南某些城市,出现了新的经营方式。⑤从生活观念看:随着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的生活和观念逐渐发生变化。史料实证——世界各地的民居史料一福建客家土楼史料二多幕斯是一种内向封闭式的结构,四周用围墙与外界隔开,只有一个大门与外界相连还往往关着。多幕斯中,值得介绍的首先是前厅,位置一般在进入大门一段过道的尽头,前厅的顶部往往开有天窗,正对着地面上的集水池。作为富人的建筑,多幕斯的主要材质是大理石,整个建筑富丽堂皇,在拥挤的罗马城有这样一座居所是少数人才能拥有的幸运。——《古罗马繁荣的“地产业”:富人与平民,等级分明的住宅建筑》【探究】(1)结合所学,指出史料一中福建客家土楼体现了客家人生活的哪些特点?试答:(2)史料二中古罗马富人多幕斯的建筑设计有何特点?其目的是什么?试答:【通法悟道】历史解释——世界各地民居及特色(1)重视环境、风水、落位,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地处阳光地段,是全世界乡土地方性民居的建筑特色。(2)世界各地人类的房屋多是以天然材料修建的,天然材料的运用构成地方性民居的主要特征。(3)世界的乡土民居还反映当地居民的文化习俗,并融汇于地方性的自然生态环境之中,民居的地域性特征表现出民族、文化、传统和社会习俗等诸多要素,反映方正严明的哲理思想和秩序,表现出建筑群体组合中的渐进的层次,向心的朝内院的家族组合体,堂屋是家庭生活的核心。开放探究——城市化进程及其问题史料一1846年至1914年上海租界的发展——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1800~1911年》史料二1850《北华捷报》(NorthChinaHerald)创刊。1871大北电报公司铺设香港至上海的海底电缆,电线接入租界。18724月,英国人美查(FrederickMajor)创办《申报》。18799月,美国传教士创办圣约翰书院,后改称圣约翰大学。1881上海自来水公司开始营业。1882英国人开办的上海电光公司发电。1903商务印书馆在上海出版《东方杂志》。19083月,上海第一条有轨电车线通车。第一家电影院虹口电影院建成。1911上海出现第一座钢筋水泥建筑——上海总会。陆费逵在福州路创立中华书局。——刘惠吾《上海近代史》【史料导读】史料一图片是1846年至1914年上海租界示意图,可见其范围日渐扩展。史料二表明上海伴随西方列强的入侵,近代化色彩日益浓厚。【探究】以上是某历史学习小组研究近代上海发展时所搜集的史料,有同学认为近代上海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中国近代史,请简单论证这一观点。试答:唯物史观——世界城市化的进程(1)第一阶段:城市形成~18世纪中叶(第一次工业革命前),城市人口和城市人口比重呈低水平的缓慢增长。城市人口比重占1%~2%。城市规模小,城市数量少。原因:生产力水平低,非农产业不发达。(2)第二阶段:18世纪中叶~1900年(两次工业革命),城市化开始加速发展,1900年世界城市人口比重达到13.3%。原因:①工业化扩大人们利用自然资源的深度和广度,工矿城市大量出现;②工业化促进农业生产率的提高,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③工业化促进城市基础设施的完善,加大城市对工业和人口的吸引力。(3)第三阶段:20世纪以来,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城市化的速度、规模、范围都达到了空前的程度,城市人口比重迅速上升。表现为以下三个特点:大城市发展速度大大超过小城镇;大城市数目不断增多;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原因:①第三次科技革命极大促进工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②许多发展中国家逐步走向工业化道路。家国情怀——城市化的积极影响及其问题(1)影响①人口转移。城市能够创造出比较多的就业机会,吸收大量农村剩余人口。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第三产业逐渐转移。②产业调整。城市化过程能够卓有成效地带动广大农村的发展,有利于改善地区产业结构。③工业发展。城市化有助于提高工业生产的效率,工业化使城市化获得持续推进的动力。④科技进步。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信息化的推进,使现代化大城市成为主要的科技创新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进而提高区域的整体发展水平。⑤文化交流。城市文化向乡村广泛地扩散和渗透,影响着乡村的生产生活方式,并提高乡村的对外开放程度。有利于城市与乡村的交流,缩小城乡发展差距。(2)问题①环境问题。环境质量下降、噪声污染、空气污染、水源污染等。②社会问题。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失业人数多、人口老龄化、社会治安等。命题溯源·聚焦高考真题引领——在体验中品悟真谛[示例][2022·新高考海南卷,11]中世纪后期,西欧城市复苏的标志之一是“修建城墙”。一“墙”之隔区分了墙内外居民的法律身份:墙内居民因特许权解除了在采邑制和庄园制之下形成的人身依附关系,并可自由选择其经济活动的内容和方式。这一历史现象()A.表明了封君封臣之间的关系B.概括了西欧封建庄园的特征C.呈现了王权逐步加强的趋势D.说明了城市自治产生的前提[解题流程][答案][演练1]命题点:船型屋是海南黎族先民的住所[2021·新高考海南卷,1]船型屋是海南黎族先民的住所。其形如倒扣木船,通常高2.5米左右,“屋宇以竹为棚,下居牲畜,人处其上”。人们用树皮捆绑梁柱固定房架,以细长树枝或竹片编成网状骨架,上覆茅草制成屋顶,在前后墙壁涂上泥巴建成房屋主体。这说明船型屋的建造取决于()A.人们的审美观念B.经济发展水平C.集体劳作的形式D.传统文化习俗[演练2]命题点: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2021·新高考辽宁卷,6]1865年,煤气灯开始在上海使用,起初主要用于洋行和街道,后来行栈、铺面、茶馆、戏楼以及居家竞相使用,上海成为名副其实的“不夜城”。这反映出()A.近代物质文明影响社会生活B.城市化进程拓展城市公共空间C.工业革命成果催生新兴产业D.市民阶层诉求改变服务业面貌[演练3]命题点: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2021·湖北卷,7]博览会是观察社会生活发展演变的窗口,又是汇聚物品和传播知识的平台。下表可以看出近代中国()表武汉劝业奖进会和西湖博览会征集展品类别对比武汉劝业奖进会(1909年)西湖博览会(1929年)征集展品类别天然产品(饮食或制造之原料),工艺品、美术品、教育品、古物品染织工艺类、工艺品类、机电工业类、化学工业类、矿产品、医药用品类、教育用品类、文艺品类、农产类、饮食制类、动物类、革命纪念品类、外国参考品A.物质文化生活变迁B.工业体系已经形成C.民族意识开始觉醒D.现代科学知识普及[演练4]命题点:全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城市变迁[2022·湖北选择性考试]1957年,外国专家沙博理参观西安时,获悉城市人口从解放初不足50万增加到150万。在访问已建成的六家国营纺织厂中的一家时,他得知“该厂使用的每一件机器都是中国自造的”。他由此感到这座古城“重新兴盛起来了”。这说明()A.“一五”计划初步改变社会面貌B.西安成为内地省会开放城市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全建立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创新应用——在训练中提升能力1.命题点:古代人类居住条件的选择[2023·天津市河东区高三一模]兴隆洼遗址发现于内蒙古赤峰敖汉旗,是距今8000多年前的原始村落遗址。这里发掘出170余座半穴居房址,最大的房址面积达140平方米。由此判断,当时兴隆洼地区()A.雨水稀少,没有森林B.地势低洼,气候潮湿C.遵循礼制,等级森严D.地势较高,聚落而居2.命题点:南宋时期的京城建设[2023·张家口市高三三模]右图为南宋《咸淳临安志·京城图》(局部)对御街的描绘。这表明,当时临安()A.城市经济功能显著增强B.民间集市日益活跃C.工商活动摆脱政府监管D.坊市制度趋向瓦解3.命题点:英国城市公园的兴建与发展[2023·武昌区高三质量检测]1833年英国兴起城市公园运动,强烈建议为人口密集、居住条件恶劣的地区提供公共散步场所,以此改善下层人民的身心健康,但并未引起英国政府重视。到19世纪后半期,英国政府通过《开阔空地法案》,城市公园成为市政建设的重要内容。该现象反映了当时英国()A.城市治理能力不断提升B.工人阶级力量日益壮大C.城市无序扩张有所放缓D.保护环境成为社会共识4.命题点:近代德国不同时期人口的变化[2023·葫芦岛市一模]下表是部分年份德国总人口及农村人口与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的变化情况。材料表明()年份人口总数(人)农村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18714105900063.936.118804523400058.641.418904942800057.542.519005636700045.654.419106492600040.060.0A.城市化的进程在持续推进B.城市化进程加快统一步伐C.农业改革是城市化的保证D.城市化不利于农业机械化必备知识·自主排查2.提示:以王城为基准,按照建城者爵位尊卑,据礼制营建制度而厘定;以宫为中心的分区规划结构形式营建的聚集封闭型城邑。城的布局严谨,主次分明,井然有序。6.提示:动力:农业发展是城市化的初始动力;工业化是城市化的根本动力;市场化是城市化的直接动力。本质是经济社会结构变革的过程。知识点一1.(1)农业(2)定居2.(1)生产力(2)军事目的3.(1)政治权力宗教祭祀(2)宫殿防御道路供水排水4.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水平(1)土坯栋梁前庭主室(2)庭院(3)穴居等级观念抬梁结构砖木结构中庭知识点二1.(1)城市2.(1)电梯(3)购物中心3.(1)夜生活关键能力·素养提升探究点2.[提示](1)特点:聚族而民,体现了强烈的家庭伦理观念;土楼建筑,就地取材,或依山就势组成了适宜的人居环境。(2)特点:内向封闭式的结构;前厅往往有天窗和集水池;多为大理石材质建筑。目的:为了防盗安全、便于采光和搜集雨水、取材方便凸显富丽堂皇。4.[提示]这种观点有一定道理。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南京条约》,上海成为五口通商之一,被迫成为与西方接触的前沿阵地,客观上传播了西方的先进生产方式和理念;帝国主义列强在上海获取租借地,拥有行政自治权和治外法权为部分流亡者提供庇护;上海以外其他地区的人纷纷避难或移居上海,提供了大量劳动力,客观上促进了上海经济的发展;清政府的自强运动、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客观上促进了上海近代教育、科技、文化等近代化。综上所述,上海近代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中国的近代化,是中国近代史的缩影。命题溯源·聚焦高考真题引领——在体验中品悟真谛[示例]答案:D[演练1]解析:据材料“人们用树皮捆绑梁柱固定房架,以细长树枝或竹片编成网状骨架,上覆茅草制成屋顶,在前后墙壁涂上泥巴建成房屋主体”可知,船型屋的建造反映了当时黎族先民经济发展水平比较落后,筑房材料大多就地取材,使得人们对自然界的改造能力有限,故选B项;人们的审美观念也取决于当时的社会生产力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排除A项;材料并未说明当时人们的具体劳作方式和房屋建造过程,无法体现集体劳作的形式,排除C项;传统文化习俗的形成往往深受当地生产力水平和自然环境的限制,排除D项。答案:B[演练2]解析:根据材料可知,1865年上海开始使用煤气,使用范围逐渐推广,可知近代物质文明影响现代生活,故选A项;城市化是指城市人口的增多、城市用地面积的增加,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材料与工业革命无关,排除C项;材料与市民阶层诉求无关,排除D项。答案:A[演练3]解析:据材料“武汉劝业奖进会和西湖博览会征集展品类别对比”可知,1929年的西湖博览会展品比1909年的武汉劝业奖进会多了染织工艺类、机电工业类、化学工业类、矿产品、医药用品类、文艺品类、革命纪念品类等,这表明随着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辛亥革命的影响等,物质文化生活变迁,故选A项;“形成”说法错误,近代中国重工业发展缓慢,轻工业也没有形成齐全的门类,排除B项;“开始”说法错误,鸦片战争后民族意识就开始觉醒,且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单凭博览会的展品,不能得出现代科学知识“普及”的结论,排除D项。答案:A[演练4]解析:1957年,西安人口激增三倍,国营纺织厂的机器都由中国自造,这表明“一五”计划使西安城市化、工业化得到一定程度发展,社会面貌发生变化,故选A项;1992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