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草原防火物资储备库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完整版)资料(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优秀版资料,欢迎下载)
草原防火物资储备库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完整版)资料(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优秀版资料,欢迎下载)目录TOC\o"1-2"\h\z\u一、项目摘要 11.1项目概要 11.2编制依据 2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2.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2.2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4三、项目承担单位的基本情况 5四、项目地点选择分析 5五、项目建设目标 6六、建设内容及规模 66.1物资储备库房建设 66.2防火物资购置 66.3通讯设备购置 76.4运输工具购置 7七、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87.1投资估算 87.2资金筹措 9八、项目建设进度计划 9九、效益分析与风险分析 119.1新增固定资产 119.2经济效益预计 129.3社会效益评价 129.4投资风险分析 12十、项目组织管理与运行 910.1组织管理 910.2保障措施 10十一、招标方案 11一、项目摘要1.1项目概要项目名称:S省XX州草原防火物资储备库建设项目主管单位:S省农牧厅项目监管责任人:XXX(S省农业厅副厅长)XXX(S省农业厅xx处处长)项目承担单位:XX州草原监理站(XX州草原防火办公室)项目负责人:XXX项目建设地点:XX州XX镇XX路X号建设年限:建设期为二年2021年--2021年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S省XX州草原防火物资储备库建设项目主要内容及规模为:建设防火物资储备库600平方米,在物资储备库中配置防火物资储放架152.5米;购置防火设备:风力灭火机300台,防火服300套,野外生存装备50套,发电机2台;购置通讯设备:GPS定位仪5部,卫星2部;购置赴火场设备:防火指挥车1辆,后勤保障车1辆,防火运兵车3辆等。投资概算及资金筹措:项目建设总投资260万元,其中申请中央投资230万元,XX州地方财政投资30万元。项目建设效益评价:草原防火是关系到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一项社会性很强的工作,加强防火工作,不断提高防火能力,对于保护草原建设成果,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群众利益,稳定发展畜牧业生产将产生极其深远的意义。本项目实施后,防火设备的增多和交通工具的配备能大大增强扑灭火灾的能力,将草原火灾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1.2编制依据——农业部关于2007年部分农业项目前期工作安排意见的通知(农计发[2007]4号);——农业部关于提前开展2021年部分农业建设项目前期工作的通知(农计发[2007]14号);——《S省草原防火十一五规划》;——《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防火条例》;——《S省草原火灾应急预案》;——《XX州草原火灾应急预案》;——国发[2002]19号《国务院关于加强草原保护与建设的若干意见》。——项目单位提供的基础材料;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2.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草原火灾突发性强,受自然因素影响大,稍有疏忽就可能酿成大灾。所以,一旦发生草原火情,必须采取果断措施,实现“打早、打小、打了”,避免酿成大灾。切实加强对现有扑火机具、运输车辆、通讯设备的管理、维护和保养,提高完好率,保证扑火作战需要。因此,必须加强草原防火物资储备库建设,逐步提高防扑火装备水平。XX州有天然草场总面积3972.13万亩,其中可利用草场面积3492.74万亩,占草场总面积的87.92%。畜均占有草场面积13.93万亩。产草量与年降水量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亩均产草量在150-250公斤之间。草场境内有珠固、仙米和祁连三大原始林区,面积50.82万亩,加上462.5万亩的灌木林,森林总面积达513.32万亩。畜牧业是海北自治州的主导产业,畜牧业产值占全州国民经济产值的70%,百亩草场产值1326元,牧民人均纯收入达3384.3元。因此认真抓好草原建设,加大对草原建设的投资力度是实现民族地区群众致富奔小康的头等大事,也是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头等大事。近年来,在草原基本建设中通过采取大面积封育围栏、人工草地种植和退化草地补播、施肥、灌溉以及灭鼠、灭虫等有效措施,使草场植被得到恢复,牧草高度提高,产草量明显增加,随之可燃物也明显增加。再加之牧草枯黄期长达八个月之久,通车里程增加,人员流动等因素,草原火险等级愈来愈高,火灾隐患增大。特别是从这几年的火灾发生情况看,由于地方财政资金拮据,设备落后,通讯不畅,交通条件落后,灭火工具短缺,致使草原火情得不到及时扑灭。全州每年有草原火警、火灾十几次,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如2006年春季海晏县发生两次重大草原火灾,共烧毁草场面积5682亩,烧死、烧伤羊1252只,火灾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9.67万元,导致4户牧民的冬春草场全部烧毁,造成了不可弥补的经济损失。又如刚察县伊克乌兰地区草原发生火警,虽然干部群众及时扑救,由于扑火工具落后等原因,致使草场暗火连续三天无法扑灭,损失严重。为此,加大草原防火建设力度,在认真抓好各项防火措施的基础上,及时建立草原防火物资储备库势在必行。2.2项目建设的可行性改革开放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全国草原保护与建设工作取得了重大成就。一是草原法制和政策不断完善。新《草原法》的出台,为全面推进依法治草提供了强有力的武器和根本保证。《国务院关于加强草原保护与建设的若干意见》,把草原保护与建设工作提到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近几年来,我州各级党委、政府对草原防火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把草原防火工作已列入了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并成立了由政府主管领导任指挥长,各有关部门为成员的州、县两级森林草原防火指挥部,指挥部下设草原防火办公室。为了落实草原防火工作领导负责制和部门领导制,州草原防火指挥部与各县场草原防火指挥部签订防火目标责任书,同时,各县、乡、村也相继成立了草原防火机构,各防火指挥部成员按区域划分草原防火责任区,实行分区包干,做到责任到人,并层层签订了防火责任书,把预防火灾和扑灭火灾的准备工作分解到单位和具体人员。为保证防火期通讯、交通顺畅,各种扑火设备使用状态良好,各地及时对现有的防火灭火器具、车辆进行保养和维护及时排出故障,目前全州共有3号扑火工具1300把,风力灭火机36台,依托牧道建立防火隔离带494公里,各乡镇也备有铁锨、水桶、皮张、扫帚等简易扑火工具,为草原火灾的扑救工作提供了必要的保障。随着草原防火体系建设工作的开展,广大干部群众对草原防火重要性的认识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为本项目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能够保证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整体实力的提高,国家对草原防火工作的支持力度不断提高,同时S省地方财政收入的不断增加以及XX州财政状况的不断好转,建设资金易于筹措,为项目建设提供可靠的保障。三、项目承担单位的基本情况项目实施单位为XX州草原监理站(XX州草原防火办公室),现有人员19名。在专业技术人员中大专以上学历12人,其中高级畜牧师1人,中级畜牧(草原)师8人,助理畜牧(草原)师6人。高中低专业技术人员搭配合理,具有建设项目的人才优势。单位配有汽车、摩托车、GPS定位仪、卫星等,适合于野外工作的交通通讯需要,拥有办公室9间,库房3间,微机、复印机、机、呼叫电台等,固定资产达44万元。完全有能力完成该项目。全州共有草原监理站5个,其中州级1个,县级4个。从事草原防火人员63人,其中州级19人,县级44人,乡(镇)草原防火机构32个,防火管理人员138人,村、社草原防火机构213个,防火人员3203人。四、项目地点选择分析XX州草原防火物资储备库建设项目选址在XX州政府所在地xx镇xx路x2号,东靠xx路,南靠xx路,西靠xx区,北靠州公路工程队。距离主干道只有100米,出入十分方便,实施地位于自治州四县中心地带,境内有xx铁路、xx国道、xx公路和xx公路等贯穿全境,交通便利,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条件优越,距离xx等地的重点防火区较近,可以最先获得草原火灾信息,有利于将防火物资在第一时间内送达火灾现场实施扑救。武警XX州消防支队也坐落与此,必要时可向部队求援。五、项目建设目标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大力加强草原防火、扑火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草原防火、扑火工作条件,提高工作效率,做到发现火情火灾及时,赶赴火灾现场及时,扑救及时,处理及时,确保火灾信息在第一时间传递,把火灾损失降到最低。同时加强对草原防火、扑火相关人员的技术培训,使S省XX州草原防、扑火工作迈上新台阶,在本地区畜牧业发展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六、建设内容及规模6.1物资储备库房建设S省XX州草原防火物资储备库建设项目中建成砖混结构的草原防火物资储备库房600平方米,在库房内配置防火物资器材储备架152.5米。6.2防火物资购置S省XX州草原防火物资储备库建设项目中主要购置以下防火物资:风力灭火机300台,防火服300套,野外生存装备50套,发电机2台。6.3通讯设备购置本项目拟购置卫星2部,GPS定位仪5部。6.4运输工具购置S省XX州草原防火物资储备库建设项目建设中运输工具购置的主要车辆是:防火指挥车1辆,后勤保障车1辆,防火运兵车3辆。表1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表序号建设内容单位规格规模一储备库建设1储备库房及车库平方米砖混600二交通和扑火设备设施1防火指挥车辆越野3.0V612防火运兵车辆面包车2辆:4G24卡车1辆:载重3吨33后勤保障车辆皮卡1吨14GPS部Explorist60055卫星部SAT55026风力灭火机台6mf-283007防火服套3008野外生存装备套帐篷、睡袋等509发电机台本田210储备库架及易损零配件延米钢架、自制152.5七、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7.1投资估算S省XX州草原防火物资储备库建设项目总投资为260万元,在项目总投资中储备库房建设投资为60万元,占项目建设总投资的23.07%,防火物资购置77.6万元,占项目建设总投资的29.85%;通讯设备购置5.4万元,占项目建设总投资的2.08%,购置赴火场工具95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36.54%,其它费用(项目前期费、管理费、勘察设计费、招标代理费、建设工程监理费)10万元,占项目建设总投资的3.85%,预备费12万元,占项目建设总投资的4.62%,详见表2投资估算表。表2投资估算表序号建设内容单位规格规模单价(万元)投资(万元)占总投资(%)一储备库建设60.0023.081储备库房及车库M2砖混6000.160.0023.08二交通和扑火设备设施178.0068.461防火指挥车辆越野3.0V613030.0011.542防火运兵车辆面包车2辆:4G24卡车1辆:载重3吨31545.0017.313后勤保障车辆皮卡1吨12020.007.694GPS部Explorist60050.42.000.775卫星部SAT55021.73.401.316风力灭火机台6mf-283000.1854.0020.777防火服套3000.039.003.468野外生存装备套帐篷、睡袋等500.157.502.889发电机台本田20.51.000.3810储备库架及易损零配件延米钢架、自制152.50.046.102.35三工程建设其它费用10.003.851可研报告编制费1.500.582建设单位管理费3.001.153招标代理费2.000.774监理费1.500.585勘察设计费2.000.77四预备费12.004.62合计260.00100.007.2资金筹措本项目总投资为260万元,计划申请中央投资230万元,地方配套30万元,分别占总投资的88.46%和11.54%。八、项目建设进度计划项目建设期为2年,2021年主要进行防火物资储备库房建设和交通工具购置,2021年主要进行通讯设备和防火物资的购置。九、项目组织管理与运行9.1组织管理组织机构为加强对“S省XX州草原防火物资储备库建设”的组织管理,充分发挥项目建设的功能和效益,本项目在S省农牧厅和XX州农业局共同监督管理下,成立项目建设领导小组,组长由农业局局长担任,成员由州农业局、防火办公室、州计委、州财政局等单位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防火办主任任办公室主任,负责项目的具体实施工作。目标责任管理为了对项目实施进行有效管理,项目建设实行目标责任管理。建设任务、技术指标和投资分别落实到第一责任人并签订目标责任状;建立奖惩制度。完成目标任务,在项目建设中做出突出贡献者给予奖励,反之,未达到标准和未完成任务者要追究责任。资金管理项目落实后,要切实加强对项目建设资金使用的严格管理。要建立健全财务、审计制度;做到专款专用,专户管理,专人负责,资金封闭运行。资金的使用要严格按国家财务管理办法执行。加强项目资金的检查、审计和监督,项目资金的检查、审计和监督分别由农牧厅有关部门和纪委负责。项目管理项目建设前,由省农牧厅有关部门负责组织有关单位和专家进行可行性论证,确定目标、任务和实施措施,制定项目运行机制等。项目建设期内,项目管理办公室应负责检查和监督;项目建设实施过程中,其质量和技术指标必须符合国家有关规定;项目完成后,按国家有关规定组织验收,并落实目标奖惩责任状。9.2保障措施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认真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加强草原防火工作,进一步完善各项制度:一是要制定完善扑火预案,以免发生火灾时措手不及;二是要建立健全应急机制,增强对重大火灾的处理能力。当重大火灾发生时,做到指挥有力,各种社会力量协调配合、运转高效、行动快捷;三是要根据《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落实好行政领导责任制,把行政领导的责任贯穿到防火工作的全过程;四是要进一步强化值班制度、加强戒备、防火期内坚持24小时值班制,确保火情信息渠道畅通。加强宣传,提高全民的草原防火意识各级草原主管部门在政府的领导和相关部门的积极配合下,组织草原防火人员深入基层村社、学校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广泛宣传《草原法》、《草原防火条例》、地方草原防火法规,普及草原防火常识,提高全民对草原防火的重要性、艰巨性、长期性和社会性的认识,把预防草原火灾真正变成广大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防患于未然。加强草原防火队伍建设进一步建立健全草原防火机构,明确职责,加大对基层防火人员的培训力度,掌握先进实用的扑火技术,经常性开展草原防火应急演练,强化农牧民和基层民兵为主体的草原防火队伍的防扑火能力,逐步提高扑救草原火灾的战斗力。加强草原防火监督检查各级草原防火机构在草原防火期内要及时派出检查组,全面对各项防火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积极整改和完善防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排查一切火灾隐患,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防患于未燃。十、效益分析与风险分析10.1新增固定资产S省XX州草原防火物资储备库建设项目完成后,将新增国有固定资产238万元。所形成的固定资产归属XX州草原防火办公室使用,其运转经费由州财政拨款提供。10.2经济效益预计XX州是草原火灾高发区,以2005-2006年度草原防火期为例,全州共发生草原火灾17起,过火面积429.73公顷,共烧死、烧伤羊1252只。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包括牲畜和牧草损失)52.61万元;间接经济损失(包括扑救、善后处理两部分)18.6万元;以上两项合计共造成损失71.21万元;XX州草原防火物资储备库建设项目建成后,可辐射全州四县70%的牧业乡镇和牧场重点草原防火区域,火灾发生后可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扑救,将火灾损失降到最低。按可降低草原火灾损失的85%计算,每年可减少草原火灾造成的损失60.53万元。项目建成后可长期受益。10.3社会效益评价草原防火是关系到牧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一项社会性很强的工作,加强防火工作,不断提高防火能力,对于保护草原建设成果,维护群众利益,稳定发展畜牧业生产将产生极其深远的意义。为了更好地保障牧民群众生活、生命财产,保证畜牧业顺利发展发挥出极为重要的作用,加强各级草原防火体系建设,能及时、准确地反馈火灾信息;防火设备的增多和交通工具的配备能大大增强扑灭火灾的能力,将草原火灾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10.4投资风险分析政策风险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已颁布实施,明确提出对草地资源要科学管理,对草地生态环境要重点保护。《S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办法》中阐明草地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本项目正是为贯彻实施新《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提供强有力的保护手段。因此,草原防火物资储备库建设项目符合国家政策要求,不存在政策风险。自然风险草原防火物资储备库建设项目完成后,为维护草原防火工作的正常运行,设备维修及其它费用由州财政拨款。由于XX州对草原防火工作经费投入相对不足,经费困难,需要足够的经费保障草原防火工作的正常运行,成为该项目的主要风险之一。草原防火物资储备库建设项目完成后,初步预计、设备维护保养费及其他各项费用开支等,每年约需经费2万元,由州财政专项拨款落实到位。十一、招标方案为了保证项目建设质量和节约投资,土建工程、运输工具、通讯设备及防火物资购置等均按《农业基本建设项目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实行招投标制。招标投标活动必须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和诚实信用的原则,由省草原监理站委托有资质单位统一招标。招标范围:土建工程、运输工具、通讯设备和防火物资购置。招标组织形式:委托招标。招标方式:公开招标。附表:1、项目建设内容投资一览表2、建设单位基本情况表3、项目选址和建设条件表4、招投标事项申请表附件一:1、《可行性研究报告》论证意见2、《可行性研究报告》论证委员会专家名单附件二:1、事业单位法人证书2、组织机构代码证3、土地使用证4、建设用地意见书5、防火库平面图、立面图、位置示意图6、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7、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登记表8、配套资金承诺函9、资产负债表景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第一章总论 11.1项目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 11.2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及范围 61.3可行性研究概要 71.4结论 8第二章旅游资源与市场预测 92.1旅游资源 92.2市场预测 14第三章开发利用条件 173.1自然条件 173.2交通条件 203.3能源通讯 203.4政策优势 213.5某某景区开发潜力评价 213.6现有旅游功能和设施 22第四章建设内容及规模 23第五章工程设计方案 255.1景区公路 255.2游山道 275.3公厕 285.4标示牌 295.5停车场 305.6游人服务中心 315.7景区输变电工程 325.8给排水工程 335.9通讯工程 345.10垃圾处理工程 355.11观景台 365.12休闲度假村 365.13民俗展示村 37第六章环境保护 376.1环境保护规划 376.2环境保护工程设计 386.3环境保护工程效益分析 38第七章项目实施进度 387.1编制原则 387.2工程实施进度 39第八章施工期间的环境保护方案及措施 40第九章景区的投资 419.1投资估算依据 419.2投资分年使用计划 429.3资金筹措 429.4近期固定资产投资估算 429.5远期固定资产投资估算 43第十章效益评价 4310.1收益分析 4310.2投资回报分析 4410.3就业机会分析 4410.4结论 45第一章总论本项目拟兴建某某景区的公路、供水、供电、通讯、环卫、游览步道、停车场、游人中心等旅游基础设施,恢复、培育某某内的绿化,致力改善旅游条件,加快建设以某某为重点的青藏公路中部的旅游度假休闲区;力争在三年内初见成效,以此作为某某地区旅游开发的启动区,促进和带动相关行业的全面发展,实现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1.1项目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1.项目开发的机遇近年来国家对发展旅游产业高度重视,某某自治区更是将旅游产业发展放在重要的位置,明确提出要把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来培育。中央第三次某某工作座谈会以后,某某自治区人民政府下发了[1996]53号文件《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决定》。目前,旅游业已发展成为当今全球的一大支柱产业,具有很强的关联带动作用和很强的辐射能力。某某地区政府及旅游局也高度重视旅游业,通过对地区东、西部各县(区)的全面详实的旅游资源考察,积极寻找适合某某旅游发展的思路,已制定完成《某某地区旅游业“十五”、“2021”年发展总体规划》,拟在确定某某主景,树立藏北旅游业的整体形象基础上,以点带线,以线带片,点线结合的有机发展地方旅游事业。2.某某地区旅游资源概况某某在藏语中是“黑河”之意,黑河为怒江源头。某某是青藏公路的重要中转站,自唐代以来就是交通要隘。某某地处广阔的牧野,藏北万千气象构集于一身,堪称某某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上千年的文化积淀形成的历史遗迹,神秘的宗教文化内涵、藏北高原的奇山异水,还有自然生息的野生动植物,无一不是多姿多彩、神奇迷人。据相关资料分析,全区共有人文、自然景观资源2大类,七中类,二十五小类,近三十处景点某某地区旅游资源分布表自然景观构成表中类小类分类地域代表景观天景日月星空景观全区彩虹、蓝天、白云风雪景观全区冬日银装素裹气候景观全区一日四季地景奇峰景观全区念青唐古拉山、桑丹康桑峰山垭口景观青藏公路沿线唐古拉山口异洞景观索县附近梅木溶洞水景温泉景观谷露区谷露温泉、绒玛温泉高原湖泊景观某某西南部纳木错、色林错河流景观某某以东某某、怒江源头景观格拉丹冬峰冰塔林(长江之源)冰雪景观格拉丹冬峰冰塔林(长江之源)生景草地草原景观全区冲钦卡多草原物候季相景观全区花海、草海、秋景、冬景野生动物栖息地某某西北部野牦牛珍稀动物景观某某西部藏羚羊、黑颈鹤奇花异草景观西北部虫草、贝母、雪莲花人文景观构成表中类小类分类地域代表景观建筑宗教寺庙景观各公路沿线孝登寺、巴青路布寺村镇民居全区某某镇胜迹遗址遗迹全区象雄王国遗址、骷髅墙纪念地某某以南亚运点火纪念塔游娱场地某某镇周围赛马场风物节假庆典某某赛马节民族民俗全区藏北风情宗教礼仪全区佛教、神山祭祀神话传说全区纳木错传说其中著名的山峰有唐古拉山、格拉丹冬,著名的湖泊有纳木错、色林错、奇林错、当惹雍措等,人文景观有世界独一无二的比如骷髅墙、文布穷宗古象雄遗址、加林山早期人类岩画遗址,宗教景观有某某四大名塔之一巴拉曲登、孝登寺、恰如寺等。某某神山神湖相伴有四处,其中两处在某某。另外,广阔的草原上,还栖息着众多的珍贵野生动物,其中有藏羚羊、黑颈鹤、野牦牛、藏雪鸡等国家一类保护动物,它们在这里繁衍生息,无比自在。每年八月是某某的黄金旅游季节。八月的羌塘草原,绿草茵茵,繁花似锦,风和日丽,是时四乡八邻的牧民齐聚某某镇,短短的时间,草原上就搭起了一座帐篷城。歌舞、祈愿、赛马、角力以及大型的商品物资交易会使金秋的草原生机勃勃。某某的旅游资源概括有“多、奇、特”的特点,景点众多,以奇观奇闻著称,具有唯一性。但是,就资源分布来看,又有“散、小、乏”的不足之处,景点分散,不够集中,许多景点的规模极少,缺乏深层次的展示。再加上交通的不便,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匮乏,造成了名气大,而效益不高的局面。因此,开发某某旅游资源,应该充分依托现有的交通条件,发展投入少、见效快的项目,以点带线,以线带面,滚动发展,形成区域旅游开发的良性循环。3.某某景区的区位关系论证某某景区位于某某北部,某某地区某某县境内,紧靠青藏公路,景区面积37.6平方公里。·自然环境:某某景区位于昆仑山、唐古拉山和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之间的山原湖盆地,这里山势浑圆,连绵不断,峡谷纵横,具有藏北高原的典型地貌特征。·景观环境:某某景区处在拉萨和某某之间,是拉萨通往藏北的必经之路,是以拉萨为中心的历史文化景观和藏北草原风光民俗风情的交汇地带,其周围分布了众多的具有世界吸引力的旅游资源。拉萨是某某政治、经济、文化、宗教、交通的中心,有着世界闻名的布达拉宫,还有大昭寺、小昭寺、罗布林卡、色拉寺、哲蚌寺等旅游景点。另外还有藏族发祥地泽当、抗英名城江孜、高原圣湖羊卓雍错、世界海拔最高的地热发电站羊八井等,北面某某地区有丰富的自然人文资源、珍贵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和特色鲜明的赛马节。这两个区的旅游发展对某某景区有着较强的辐射作用。同时,某某又位于青藏公路和青藏铁路沿线,以青藏公路为例,北有塔尔寺、日月山、青海湖、格尔木、沱沱河、盐湖、唐古拉山口(海拔5800米)、格那丹冬冰塔林、某某孝登寺,南有羊八井、亚运圣火点火纪念塔、念青唐古拉山、桑丹康桑山(海拔6590米)、圣湖纳木错(面积1961平方公里,海拔4713米),还有丰富的地热资源羊八井、谷露温泉等。从拉萨向北沿青藏公路而行,即进入羌塘草原,公路两旁雪山连绵,蓝天草原相映,成群的牛羊象珍珠般洒落绿野,风光旖旎,美不胜收。整个青藏公路沿途景观类型异常丰富,有草原、盐湖、戈壁、高山、荒漠等,而且路况较好,全长1165公里,非常适合旅游开发,具有较大的潜力和广阔的前景。·文化环境:某某地区曾在某某历史上乃至整个青藏高原和中亚史上以古老的文明而显赫一时。某某在原古时代属文明古国象雄国,象雄作为王国已不复存在,但是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象雄文化,对后来的吐蕃以至整个某某的历史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古老的象雄文化不仅创造了文字,创造了地方传统的土著宗教—“苯教”,而且形成了以牧业为主,兼有农业的历史脉络,产生过极高的古代文明。迄今尚留有规模可观的象雄王国遗址和苯教寺庙巴青路布寺和芭沧寺。同时,某某还有黄教大寺庙孝登寺和赞丹寺。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宗教文化内涵和独特的民族风情为该区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结论:某某景区有着优越的地理位置,便利的交通条件,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广阔的客源市场。同时,其景观类型丰富,兼具雪山、峡谷、古寺、民俗、珍稀动物等多样化的景观,将成为青藏线上最具投资开发潜力的景区。它的开发和建设不仅能投资产生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而且对周围的景区景点产生辐射作用,带动青藏线和整个地区的旅游发展。某某地区地处某某北部,有“某某北大门”之称。其东与昌都接壤,南靠首府拉萨,西与日喀则、阿里毗邻,北与青海格尔木市联接,是某某面积最大的一个地区,辖10县和1区,总面积42平方公里,人口36万,牧业人口占总人口的90%以上。加快发展旅游业是某某经济的必然选择。旅游业属第三产业,素有无烟工业之美誉。旅游业的发展对地方社会经济文化都具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二十一世纪将是旅游业发展的黄金时期,自治区政府已把旅游业作为重点发展的支柱产业来培育。目前,虽然某某地区已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但区内没有上规模工矿企业,城市化水平不高,经济基础较为薄弱。同时,某某是一个纯牧业地区,优质、特色产品份额不大,初级原材料产品比重高。近年来,随着草地退化、沙化面积的增加,可利用草场载畜量处于基本饱和状态。因此,某某的经济发展必须及时调整产业结构,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利用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积极开发旅游,走“旅游致富”之路,振兴地方经济。发展某某的旅游开发,是构建青藏黄金旅游线的需要。该景区处于格尔木—某某—拉萨青藏黄金旅游线的主要环节,又是拉萨为中心的历史文化观光旅游区与某某藏北野生动物、民俗民情旅游区的交汇地带。因此,开发该景区不仅丰富青藏公路沿线的景观,而且,填补两区交汇处的空白,形成南北大通道,将拉萨和格尔木的客源引向藏北高原,为开发藏北旅游大市场,起到重要的引导作用。加快某某景区旅游开发,是加强生态综合治理的需要。某某景区处于拉萨河上游,本项目的实施,将进一步加强旅游资源的保护,恢复自然生态环境,这对实现拉萨河上游的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保持生态平衡,将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项目建设是十分必要的。1.2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及范围本报告依据以下文件、资料1.国务院《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通知》(国发[2001]9号);2.《某某地区旅游业“十五”、“2021”年发展总体规划》(征求意见稿);3.《关于某某自然风景区开发建设立项报告》(那旅字[2002]8号);4.建设单位提供的其它有关基础资料、图纸等。根据某某地区关于“某某自然风景区开发建设立项报告”,本报告主要对某某景区的区位条件、景观资源、开发潜力及项目的可行性进行分析论证。对景区公路、游山道、公厕、标示牌、停车场、景区输变电工程、给排水工程、通讯工程、污水处理工程、垃圾处理工程、寺庙的恢复及保护、游人服务中心及观景台等单项工程的建设规模、方案设计、工艺技术、投资估算和项目总体社会效益进行可行性研究,并提出结论意见,供有关部门决策。1.3可行性研究概要某某景区位于某某地区境内,是青藏公路沿线的重要景观资源,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景区规划面积37.6平方公里。融雪山、峡谷、古寺、民俗、野生动植物景观于一体,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未来20年内,旅游业将成为地区乃至全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长假日、带薪休假等制度的实施,旅游已成为我国群众的生活新需求,假日旅游热就是这种需求的直接反映,因而旅游业市场前景较为广阔。目前,生态旅游正逐步成为旅游业发展的主导潮流。某某景区以其独有的景观将会吸引越来越多的旅游者,其开发前景看好。经预测该景区近期(2005年)游人将达2.8万人次,远期(2021年)游人将达8.5万人次。1.景区公路:新建三级公路11km。2.桥梁:新建钢架桥一座,长20米,宽7.0米。3.游山道:石梯(板)游览步道路18km。4.公厕:景区内设固定公厕3座。5.标示牌:立标示牌10个。6.停车场:建设景区停车场3000m2。7.游人服务中心:在巴仁多建游人服务中心,建筑面积1000m2。8.景区输变电工程:架设10kV输电线路11.6km;谷露区建35kV变电站1座。9.给排水工程:景区内建设供水能力共计270m3/d的供水设施。10.通讯工程:架设谷露到卓玛景区20门。11.污水处理工程:在谷露区建设处理能力为640m3/d的成套处理设备,另在卓玛景区建设处理能力为160m3/d的成套处理设备。12.垃圾处理工程:在谷露区建处理能力为10t的垃圾处理场,景区内设置20个垃圾收集点,1个垃圾中转站。13.观景亭:在景区内建设观景台2个。14.休闲度假村:在谷露区建度假村10000m2,巴仁多建民俗村2500m2。经测算,某某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固定资产投资估算为5530万元。资金筹措方案拟定为:申请国家补助资金500万元据初步测算,某某景区2005年可实现旅游收入720万元,2021年实现旅游收入9970万元。就业机会分析预测2005年可增加就业机会240个,2021年可增加就业机会720个。项目实施还可带动第三产业整体发展,促进商品流通、产品开发、信息交流、交通运输、餐饮娱乐业等的发展,促进地方经济发展。1.4结论某某地区历史悠久,但经济基础薄弱,经济发展较为滞后。区内经济以畜牧业为主导产业,可利用草场载畜量已处于基本饱和状态,境内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因此,开发利用某某地区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产业,不仅可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为信息交流、商品流通、产品开发提供良好的发展条件,为该地区富民升位、繁荣市场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而且旅游业的发展还将有力地促进安定团结与社会进步,提高当地居民的精神文化和科学素质;景区的开发还能有效保护植被,减少水土流失,优化生态环境。本项目建设为某某卓玛景区的开发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可促进当地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产业优势,项目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其建设合理可行。第二章旅游资源与市场预测2.1旅游资源1.风景资源概况某某景区位于某某自治区某某地区某某县南部,幅员面积37.6平方公里,处于藏北高原上的唐古拉与念青唐古拉两大山脉之间。念青唐古拉山形成于4万年前的晚期燕山运动,地质构造复杂,组成岩层古老,晚白垩世海退成陆。这些条件是某某景区自然景观资源形成的基本要素。景区属藏北高原,海拔4500~6590米。最高峰为桑丹康桑山,海拔6950米。山高坡陡,为高原丘陵地形。2.景区范围某某景区位于青藏公路中段古路乡境内,北到新141道班,南到出格沙淌,东抵青藏公路,西到桑丹康桑山麓,长约11公里,宽约3.5公里,面积37.6平方公里。某某景区地域较宽,地质、地貌等构景要素优越,自然景观类型多样,千姿百态。峰、石、峡、瀑布、溪流、草甸、灌丛、野生动物、气象景观,无所不备。人文景观更是内涵深远,区内有三座藏传佛教寺庙和遗址(喇嘛庙、尼姑庵和道教寺庙遗址),还有巴仁多藏族村落等等。为某某景区开展多样性自然生态、文化旅游提供了条件。景区划分为五个次级景片,即宗教文化景片、民俗风情景片、高原草甸景片、雪山峡谷景片和高山湖泊景片。3.主要景观资源本景区主要由雪山、峡谷、高山湖泊、藏北草原、寺庙、村落、野生动植物等景观要素组成。(1)雪山峡谷景观:该区位居青藏高原,以高原地貌为主,有桑丹康桑(海拔6950米)雪山和达若岗、吉拉姆雪山,两侧山峰林立,峰峦叠障,整个峡谷呈东西走向,峡谷前草原宽阔,峡谷里山高坡陡怪石嶙峋,洞穴遍布,鬼斧神工,神奇迷人。(2)藏北草原景观:峡谷前有广阔的草原,映衬着连绵的雪山。每年6—9月之季,绿草茵茵,鲜花盛开,牛羊成群,河流蜿蜒,蓝天、雪山、草甸、牛羊和牧民的歌声,组成一幅幅美丽的高原画卷,空阔无比,风光无限。(3)高山湖泊景观:藏北高原有着众多的高山湖泊,景区内雪山脚下距峡谷15公里左右,就有恩错和拉错两个高山湖泊,拉错是传说中米拉热巴的生命湖,湖周山势起伏,映在湛蓝的湖水中,更增静谧秀美,湖中游鱼可数,犹如童话般神奇迷人。(4)藏传佛教古寺景观:景区内有两座古老的寺庙—巴荣寺、卓玛寺和道教寺庙遗址。两座寺庙历史久远,属嘎举派内的四大派之一巴荣派别。巴荣寺有僧侣50多人;卓玛寺有男主持1人,有尼姑22人,有文物唐瓦、金佛像、金字金书三件,都具有较高的历史和观赏价值。卓玛寺后有大小洞穴四处,传说是著名的佛教修行洞,一洞一景,或宽阔,或狭窄,或洞中有洞,变化莫测,令人感叹。寺后山石上还有雕刻的佛像,藏语的经文和传说中卓玛寺守护神和佛教大师的脚手印,更有那奇石,长数米,宽3米左右,上部平坦如夷,为传说中仙女翩翩起舞之处。在浓郁的宗教氛围下,在酥油灯火棋布的寺庙殿堂里,如来佛的讳深莫测,观音佛的宁静慈祥、护法神的张牙恐怖,伴随着香火的闪烁,虔诚的膜拜,使得这一方山水都变得神圣起来,具有无比的神秘色彩。(5)藏族民俗景观:峡谷处口有一处藏族村落巴仁多,有20多户牧民。这里背靠山峰,前临河流,建筑集中布置。共有独立的院落20多座,多数是从西向东、背靠山梁,建筑墙体均系夯土板筑,具有丰富的民族特色。区内更有那繁多的藏族节日,浓缩了千百年来的古朴民风,观藏戏、逛林卡、赛牦牛、赛力气、背着经书转地头、过藏历新年等,具有独特清新的韵味。婚俗、葬俗、藏族的穿衣着装、食物饮品、生产等都具有其独特之处。景区内有天葬台两处,是了解藏族丧葬历史和风俗的场所。(6)野生植物景观:每到春夏之际,峡谷外,草原如毯,绿草茵茵;峡谷内,百花盛开,争奇斗艳,有点地梅、红景天、杜鹃、红柳、驴蹄草、毛茛、银莲花等,灌丛葱郁,百卉溢香,山清水秀,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7)野生动物景观:景区内还栖息着大量的野生动物,如獐子、藏雪鸡、狐狸、藏雀、石羊、盘羊、野鸭等,具有珍稀奇特的观赏价值。(8)气候景观:某某的气温特点是年温差小、日温差大。夏季8月白天气温可达10℃以上,夜间气温降至0℃以下,小溪和水潭上结冰。每年6月,中午最高气温可达27~29℃,给人以盛夏的感觉,傍晚气温下降,又有秋凉之感,午夜气温降至0°~5℃,又似冬季。因此,某某气候有“一天度四季,全年备寒装”之景象。1.景源构成与分布本风景区主要由雪山、峡谷、高山湖泊、洞穴、寺庙等景观要素组成,主要分布在某某内。2.景源评价(1)评价标准1)评价项目·自然景观:欣赏价值(美感度)、科学价值(科学值)、环境质量(洁净度)、生态水平(植被率)、旅游条件(可及度)、景源规模(容人度)。·人文景观:观赏价值(奇特度)、历史价值(人文值)、参与价值(参与度)、保存价值(完好度)、景源规模(容人度)。·观景点:视线深度、视野广度、视景美度、交通便度。2)评价等级·一级景源:具有珍稀、罕见、国家重点保护价值和地方代表作用,国内著名并具备国际吸引力。·二级景源:具有自治区级重点保护价值和地方代表作用,在自治区内外有影响具备省际吸引力。·三级景源:具有一定价值和游线辅助作用,有地区级吸引力。(2)评价结果自然景点评价表序号景点名称欣赏价值生态水平科学价值旅游条件总分级别备注1脚手印1820201876三级2恩措2225201582二级区外3拉措2225201582二级区外4修行洞2020182078三级5谷露温泉2023252593一级区外人文景观评价表序号景点名称欣赏价值生态水平科学价值旅游条件总分级别备注1卓玛寺2523232091一级2巴荣寺2221232490一级3佛像2018182278三级4道教寺庙遗址1823181877三级5天葬台2223181881二级区内共有一级景点二个,二级景点二个,三级景点四个。(3)评价结论某某景区以巍峨的雪山为背景,以秀丽的高山草甸和神秘古老的宗教寺庙和纯朴的民俗风情为典型景观代表,集雪山、峡谷、高山湖泊、草原、溪流、野生动物寺庙、村落、民俗景观为一体,其景观特色可概括为“秀、奇”,具有景观类型丰富、景观信息量大、生态环境绝佳、规模适宜的四大条件,是青藏线上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3.景观片区划分宗教文化景观片区:以三座寺庙及遗址为主体,衬托着古老的历史传说、宗教文化,具有观光、朝拜、考古、科研等职能。民俗民情景片:以巴仁多及周围环境为背景,以展示藏北民族特色的礼仪、生产、生活等民俗景观为主体,满足观光、探奇、休闲等多种需要。灌丛草甸景片:以峡谷内溪坡灌丛草甸为主景,满足观光、休闲、野营等需要。雪山高原景片:以桑丹康桑山峰、藏北草原景色为主体,满足登高探险、观光、度假、休闲等需要。高山湖泊景片:以恩错、拉错为主体,满足观光、揽胜、野营、朝拜的需要。景片名称景源特征景观价值环境水平旅游条件规模范围总分级别宗教文化景片宗教、历史文化内涵22232523931民俗民情景片藏族民俗、建筑景观20202523882灌丛草甸景片野生动植物景观25252323961雪山高原景片奇峰、草原23232425951高山湖泊景片天然湖泊202320208322.2市场预测世界旅游组织预测21世纪旅游业将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到2021年全球游客人数将达15亿,总收入达2万亿美元。据世界旅游组织的调查报告预测,无论是工业化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旅游业作为经济支柱的地位不会改变,未来10年旅游业是世界经济领域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生态旅游、探险旅游、文化旅游、远洋旅游和名目繁多的主题旅游项目将迅速崛起。改革开放二十年来,我国的旅游业实现了由旅游资源大国向亚洲旅游大国的历史跨越。从国内旅游业的收入看,1985—1998年14年的数据表明,除1989年外,13年都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速度。1999年入境过夜旅游者2700万人次,外国旅游者人数达840万人次,比1998年增长18%;国际旅游外汇收入突破140亿美元,比1998年增长12%;国内旅游蓬勃发展,全年国内旅游人次达7.2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超过2800亿元,发挥了刺激内需、活跃市场、拉动经济的作用。全国国际国内旅游业突破4000亿元,比1998年增长17%。2000年,旅游行业在假日旅游第一系列旅游新产品的带动下,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国内旅游由于旅游企业积极努力和节假日延长,市场规模迅速扩张,去年“五一”全国出游人数约4600万,出国旅游约10万人。在未来20年里,我国要实现由亚洲旅游大国向世界旅游强国的转变。据国家权威部门的预测,到2021年,中国将成为第四大旅游客源输出国,第一大入境旅游接待国。在未来20年,我国旅游业的主要经济指标将大幅提升:旅游入境人数将达到1.35—1.60亿人次,比1998年增长1.1—1.3倍,国际旅游外汇收入520—570亿美元,比1998年增长3.1—3.4倍;国内旅游收入1.9—2.7万亿元,比1998年增长6.9—9.8倍。届时,旅游业总收入将超过3.3万亿元,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8%,真正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目前,我国旅游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仅4%,而国际上旅游业占全球国内生产总值的份额已超过10%,因此,我国旅游业的发展空间极大。现代旅游业是现代经济和现代社会发展的伴生物。19世纪,伴随着英国工业革命,社会化的旅游业开始萌芽。二次大战以后,世界经济进入发展高峰,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人们收入的增加,工作时间由每周72小时减少到不足40小时,加上有了铁路、飞机、汽车等交通工具,旅游逐渐成为工业国家大众比较普遍的生活方式。70年代以来,大约60%的英国人每年度过一个包括4个夜晚或更多时间的外出度假期;瑞士83%的人每年度假一次,瑞典为80%,挪威和芬兰为70%。80年代以来,在多数发达国家的居民家庭消费结构中,旅游都在支出项目的前7项之中。全世界的年出国旅游人数从1950年的2500多万,增加到现在的6亿多人,国际旅游收入则从21亿美元猛增到4000多亿美元。我国现在旅游业的状况,正处于发达国家六、七十年代的阶段,旅游已成为我国群众的生活新需求。英国未来学家预测,继农业、工业、服务业和信息业驱动的经济变革浪潮后,在本世纪,人类至少还将经历由休闲、生命科学、超级材料、新的原子时代和新的航天时代驱动的五次浪潮,而休闲时代在2021年将主导地位。从国外情况看,人均年收入500—800美元,是旅游消费的急剧扩张期。目前,中国人均年收入已达到500美元左右,有的城市已超过1000美元,这为外出旅游奠定了经济基础,而长假期的出现成为旅游热的推进剂。据测算,假期每增加一天,旅游客源就增加10%。随着经济基础的变化,我国人民的生活需求发生着质变,进入小康的城市居民已不再满足于家电、美食这样的物质消费,而教育、医疗、养老保险、休假、娱乐等消费上升为人们越来越迫切的新的基本需求,假日旅游热就是这种需求质变的直接反映。在一个快节奏的社会中,人们更看重闲暇的自由,更崇尚回归自然,这是未来社会生活的一种大趋势,生态旅游、休闲旅游正成为旅游业发展的主导潮流。某某位于拉萨与某某之间,其涉及的两区总人口45.8万人次,按出游率50%(全国平均水平)计算,具有较大的旅客群体,市场潜力较大。随着青藏公路、黑昌公路、安狮公路通车和青藏铁路的逐步建成,必将改善景区及周围地区的交通状况,大大方便旅游者,海内外游客的数量将会在69416(99年)的基础上大幅度的增加。随着西部大开发和某某开放的逐步推进,某某将在全国乃至世界上产生极大影响力,前来观光旅游、科学考察、探险的游客将不断增多,必将推动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某某景区的游人规模预测结合附近温泉度假村游人和景区吸引力,并用周围人口校核。附近温泉度假村游人规模平均日游人120人次/日,年可游天数120天,则全年游人1.4万人次。确定近期增长游人按25%计,远期按10%计算。则近期2005年游人规模约2.8万人次,2021年8.5万人次。确定游客的平均停留时间近期1.0日,远期1.5日。第三章开发利用条件3.1自然条件某某县位于某某自治区中部,地理坐标东经91°10′—93°05′、北纬30°30′—31°55′,处于藏北高原上的唐古拉与念青唐古拉两大山脉之间,面积4.8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4500多米。辖1个镇、1个区、19个乡。某某景区位于某某县谷露区南端,北到新141道班,南到出格沙淌,东抵青藏公路,西到桑丹康桑山麓,长11公里,宽3.5公里,面积约37.6平方公里。某某位于昆仑山、唐古拉山和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之间,包括南、北羌塘山原湖盆地和昆仑山区,由一系列浑圆而平缓的山丘组成,丘顶到平地相对高差只有100~400米,其间夹着许多盆地,低地带潴水成湖,地势从西北到东南由高到低倾斜。某某景区位于桑丹康桑山麓,峡谷呈东西走向,地势西高东低,峡谷深处形成冰川侵蚀的特殊地貌,怪石嶙峋,洞穴遍布。峡谷口附近缓坡草甸,灌木丛生,溪流潺潺,峡谷两侧雪山巍峨,银装素裹。某某地区地处高原亚寒带季风半湿润气候区,在远古地质时期,这里曾是暖湿的亚热带气候。随着喜马拉雅山的形成与地形的隆起,印度洋暖流被喜马拉雅山脉与青藏高原隔离,气候变得寒冷干燥。因此,这里的气候基本特征是冬长、春秋短,夏季凉爽,日温差变化大。年平均气温为-2.1℃,年温差23.2℃,年极端最高气温23.6℃,年极端最低气温-41.2℃,年日照数为2911小时。全年没有无霜期,每年九月份至次年五月为积雪期和土壤冻结期,六月至八月为生长期,年降水量406.2mm,年蒸发量1810.3mm,相对湿度51%。降水多为夏季暴雨和冰雹,冬季多雪,常年多风,雪、寒、风、旱等自然灾害较为频繁。藏北高原是湖泊最多的地方,有大小一千多个湖泊,总面积达2600平方公里,其中大部分为咸水湖。著名的湖泊有纳木错、色林错、奇林错、当惹雍错等。其中纳木错,藏语意为“天湖”,是某某三大圣湖之一。湖面海拔4718米,东西长70公里,南北宽30公里,面积1920平方公里,是自治区最大的湖泊,中国第二大咸水湖,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湖。区内还有某某第二大湖色林错、苯教圣湖当惹雍错等,湖水均清澈,透明度大,矿化度低,呈蓝色,美不胜收。有扎加藏布、热振藏布、波仓藏布、某某等地表径流,水质优良。某某景区内雪山之冰雪融水形成一条清澈的谷间山溪,终年不断。据说,夏季水盛时,成瀑布自山崖高处落下,飞花溅玉,气势雄伟。峡谷口有桑曲河缓缓流过,河水清澈,支流纵横,为拉萨河上游水系。1.植物某某的大部分草场属高山草甸型草场,包括紫花肝矛、驼绒黎、阿加蒿水草、披碱草、羊矛、雀麦等,植被低矮,生长茂密。野生植物资源主要有虫草、贝母、雪莲花、红景天、杜鹃等。某某内属寒带灌丛草甸,每到夏季,峡谷外,绿草如毯;峡谷内宛如一座百花盛开的峡谷花园,各类草花、灌木争奇斗艳,其中有杜鹃、点地梅、绿绒蒿、委陵菜、驴蹄草、毛茛、银莲花等。处处灌木葱郁,百卉溢香,生机勃勃。2.野生动物某某境内野生动物品种繁多,主要有国家一类保护动物野牦牛、野驴、雪豹、长尾叶猴、藏羚、白唇鹿、斑尾榛鸡、藏雪鸡、黑颈鹤、丹顶鹤等;国家二类保护动物棕熊、马熊、兔狲、马鹿、獐子、藏原冷、盘羊、普氏原羚、猛禽(某某所有隼形目、鹊形目的种)、藏马鸡、棕头鸥等。另外还有石羊、猞猁、狐狸、狼、藏雀、天鹅、野鸭等。县境内有七处被列为野生动物保护区。某某景区内野生动物较多,常常可见野山羊、黄羊、獐寺、野鸡、鹰等。某某矿产资源丰富,种类繁多,从种类来看,火成矿床、水成矿床和变质矿床种类齐全,兼有少量风化矿床,有黄铁矿、黄铜矿、铬铁矿、磁铁矿、孔雀石(铜矿)、铅锌矿、辉锑矿、锡矿、煤矿、水晶矿、玛瑙矿、金矿等,已开采的有铬铁矿和铅锌矿。自然灾害为雪、寒、风、旱灾,发生较为频繁。3.2交通条件1.铁路正在建设的青藏铁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和最长的高原铁路。第一期工程西宁至格尔木段早已开通,第二期工程格尔木至拉萨段已于2001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正式启动,将使进藏更加便捷。景区位于青藏铁路沿线。2.公路某某已有青藏、川藏、新藏公路,连接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的国际公路和连接锡金首都甘托克的公路。以此为骨架,有干线公路15条、支线公路315条,通车2万多公里。某某地区公路运输线路四通八达,形成以青藏公路、黑昌公路和阿那公路为主干线的藏北交通网络。某某景区最尽端距青藏公路11公里。3.航空某某自治区贡嘎机场和邦达机场有定期航班,可直飞成都、重庆、西安、北京、西宁,并有至加德满都的国际航班。某某距拉萨238公里,可直接依托拉萨贡嘎机场转运远程游客。3.3能源通讯1.供电某某县境内外流河水年径流总量达440万立方米,西南部地势陡峭,水势落差较大,呈阶梯状分布,蕴藏着丰富的水力资源,在建的查龙电站装机容量为10800千瓦。2.太阳能、风能、地热青藏高原有世界屋脊之称,这里大气层浅薄,透明度高,加之几乎没有工业污染,纬度较低,太阳辐射极强。目前已初步开发利用,如太阳灶、太阳能充电器、太阳能热水袋、太阳能采暖设备等。这些利用太阳能的装置已开始进入牧民家中。风能是贮量极大,而又浪费较多的再生资源。近来,风力发电机利用了风能,化害为利,造福人民。风能发电机在某某镇使用较普通,牧区较少。某某区内还有丰富的地热资源。地下深处岩浆活动的影响,打井后喷发的水气,温度达200℃左右。目前已打井数口,进行了开发利用,其喷发出来的水汽已作暖气引入许多单位与部分家庭,用来冬季取暖。近年来,联合国开始投资,利用地热发电(现已上机一组),不久,它将会成为某某镇的充足能源。3.供水某某景区地表水丰富,水质较好,终年不断。现状用水均采自山溪水,无任何供水设施。4.通讯自治区现有60多座卫星地面通信站,已开通了国内、国际直接和移动,电视等业务,某某地区已建成全地区性通信网络,建立了十三座小口径卫星通信地球站系统,某某行署开通了移动。青藏公路沿线可接收无线移动通讯。3.4政策优势当前,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中央第四次某某工作座谈会赋予的优惠政策,为某某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建设和发展旅游业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从自治区到地区各级政府已将发展旅游业列为振兴地方经济和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并作为工作重点进行安排,发展旅游业必将获得政策和资金上的保障和倾斜,得到政策、经济和技术上的大力支持,为筹集社会资金和外来资金提供了方便。3.5某某景区开发潜力评价1.区位条件优越,自然生态环境极好,景区资源有较高的品位,有条件开发成为青藏公路、青藏铁路沿线的旅游热点之一。该景区处于格尔木—某某—拉萨青藏黄金旅游线的主要环节,又是拉萨为中心的历史文化观光旅游区与某某藏北野生动物、民俗民情、高原风光旅游区的交汇地带,开发该景区不仅丰富了青藏公路沿线的景观,而且对形成南北大通道,起到重要的引导作用。2.景区的资源丰富,空间组合性好,有利于集中开发。景区兼具景观类型丰富、景观信息量大、生态环境绝佳、规模适宜四大有利条件,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在景区内相互融合,可满足多样化的旅游需要,有利于集中开发,重点展示。有可能建成藏北高原人文及旅游资源的典型景区3.资源的价值高,保存完好,近期开发投入少、见效快,中长期发展有一定潜力。景区内无论人文资源还是自然资源都基本上保持了原始的状态,无人工破坏痕迹。因此,近期投资着重在观景设施、服务设施、道路交通及环卫设施的配套建设上。不需巨大的投资,就可以启动该景区旅游开发,产生多重效益。中长期,结合谷露温泉,形成游、购、娱、休闲一条龙服务,发展成为设施配套、服务优良、有重要影响的旅游热点。景区周围地区涉及众多的人口,并且随西部大开发和某某的逐步对外开放,前来观光旅游、科学考察、探险的游客将会大幅度提高,景区旅游的客源前景广阔。3.6现有旅游功能和设施本项目拟建设某某景区的旅游基础设施,某某景区面积37.6平方公里,近期依托青藏公路进行旅游开发,远期向纵深发展,连接与纳木错的步行游山道,形成旅游环线。某某景区旅游服务及基础设施基本上处于空白,急需开发建设。第四章建设内容及规模4.1根据某某地区《关于某某自然风景区开发建设立项报告》,本次报告主要编制设计景区的服务接待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各子项建设内容及规模为:1.景区公路:新建新141道路到景区卓玛寺公路11公里,公路等级为山岭重丘三级公路。近期可先建成砂石路面,远期采用沥青路面。2.桥架:近期在桑曲河上新修钢架桥一座,长20米,宽7米。3.游山道:拟在景区内建设环绕游山道,游山道宽度1.5~2m,长度18km,材料采用当地石板材。4.公厕:固定公厕3座,位于巴仁多、巴荣寺、卓玛寺三处,占地面积300m2。5.标示牌:立标示牌10个。6.停车场:峡谷入口处建停车场2000m2,卓玛寺前建停车场1000m2。7.游人服务中心:位于巴仁多,建筑面积1000m2。布置前厅、展示厅、服务厅、行政办公用房等。8.景区输变电工程:在谷露区建35kV变电站一座,架设10kV输电线路11km。9.给排水工程:在景区建供水能力为270m3/d的供水设施,包括取水点、泵站、蓄水池、净水设施、配水管网等。10.通讯工程:架设谷露乡到景区20门。11.污水处理工程:远期在谷露建污水处理站一座,污水处理能力640m3/d;另在卓玛景区选择排水条件好、污水收集便捷的地方选用污水处理成套设备进行污水处理。12.垃圾处理工程:近期在景区设置垃圾收集点20个,垃圾中转站1个,远期在谷露下游15km处建垃圾处理场一座,规模为日处理垃圾5t。13.观景亭:近期景区内建设观景台2处。14.休闲度假村:远期在谷露区建温泉休闲度假村,建温泉游泳池、餐厅、客房及配套设施10000m2。15.民俗展示村:近期在某某入口巴仁多建藏族风情展示村。16.绿化:为适应景区生态旅游的需要,搞好景区绿化。以自然抚育为主,人工培育为辅的原则,对景区溪畔、坡地种植地域性特色的树木、花卉。4.2景区风貌及特色定位1.景区是藏北高原风光的一部分,由于藏北地区是以高原风光、野生动植物、民俗风情为特征。因此,景区的风貌也应着重展示高原峡谷、野生动植物、某某藏北人家的生活风俗,强调青藏高原独有的景观风貌。2.青藏公路沿线景点较多,但大都类型单一,规模较小,留不住人。景区以其兼具自然和人文资源的特色,并且北与谷露温泉相连,西下纳木错相连,形成集游、购、娱、吃、住于一体配套式发展的旅游区,留住游人产生良好的回报率。3.景区的建筑形体应民居化,以符合藏北高原生态特点和人文环境的地方特色,避免城市化的影响,建筑体量应顺应自然地貌的变化,主要的服务接待、民俗展示建筑宜以院落形式相联,避免城市建筑的布局和外貌。4.景区内建设材料,宜以自然或仿自然材料为主,以便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本地产的石材应考虑在建设中大量使用,包括建筑、场地、道路、标志、小品等,以营造地方特色。5.温泉的开发和利用应突破简单的“浴泳”概念,营造以温泉为代表的水景内容,如观赏水景、热带鱼养殖;保健温泉理疗、健身活动、娱乐性的冲浪、跳水等。不仅丰富景观,也可增加游客的参与体验活动,加强景区吸引力。6.展示藏北民俗风情,突出自然的特色景区内的饮食、住宿、购物等都应本着回归自然、融入自然、享受自然的原则,尽可能调动游客的五官感受,在展示纯朴的民族风俗的同时,强调“绿色”概念,吸引游人,如绿色食品、绿色药品、绿色纪念品等。第五章工程设计方案5.1景区公路现有青藏公路沿景区东南部穿过,在建的青藏铁路也在此通过,是连接青海、某某的重要交通干线。景区内现有一土路至卓玛寺,约11公里。景区的入口至拉萨市230公里,北至某某镇90公里,远期连接与纳木措的步行游山道,形成旅游环线。1.概况建141道班至卓玛寺公路,形成贯通景区的游览干线,全长11公里。2.主要技术指标本公路为贯通景区旅游的重要通道,结合山谷相间、地形起伏较大的特点,拟定其主要技术标准为:公路等级:为山岭重丘三级公路标准;行车速度:计算行车速度30km/h;路基:路基宽度为8m,行车道宽度7m;路面:路面采用沥青碎砾石路面;行车道:平曲线半径一般最小半径30m,极限最小半径15m,最大纵坡不应大于9%,纵坡长度不超过400m。3.公路、桥梁方案设计(1)线路选择新建公路11公里,等级为山岭重丘三级公路。基本上以现有土路线路为基础,截弯取直,加宽路基,改大平曲半径,降缓纵坡。(2)路面路面设计原则是均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及足够的强度,其路表面满足平整、抗滑和排水要求;近期全部采用砂石路面,远期路面面层铺筑沥青碎石或沥青表面处理。(3)桥梁在桑曲河上新修钢架桥一座,长20米,宽7米,设计上尽量选择河道顺直、水流稳定、地质良好的地段;当桥上线形为曲线时,其各项技术指标均按路线布设的规定执行。桥上纵坡>4%,桥头引道纵坡不宜>5%,且两端引道线形要与桥上线形相配合;材料选择便于施工和养护的材料。(4)公路设施公路上设置警示标志、禁令标志及指标标志等,其名称、位置、形状、尺寸和颜色等按现行有关规定现场确定。5.2游山道景区游山道建设坚持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正确处理好需要、可能、现状和发展的关系,较好地展示主要景区景观,近期拟在游人较为集中的主要景区内改造、开设游山道二条。全长约18km。1.设计依据景区环境容量按预测为近期(2005年)达到2.74万人次/年,游山道按近期发展规划及近期游客规模设计,并考虑远景发展适当留有余地,本项目拟建游山道18km。2.线路选择沿公路两侧建环形步道,连接各景点。3.技术要求路线:本项目游山道线路应在施工中作具体放线,尽量避免土方开挖,特别是灾害地段要尽量保持自然环境、景区风貌。景区内较危险的地段应设复线,避免走回头路,造成人流不畅。坡度:游山道线路选择尽量做到纵坡<18%,当纵坡>15%时,游山道面应考虑防滑处理;纵坡超过18%时,设梯道、台阶踏步不少于两级;坡度>58%的梯道应做防滑处理和设置护栏设施。宽度:按1.5~2m设置。安全防护:景区内不宜游人进入地段设示意护栏,高度不超过0.4m,容易发生跌落、淹溺等事故地段,设安全防护栏,游人正常活动范围边缘临空差>1m处,设置高于1.05~1.2m的护栏。4.材料选择游山道材料采用当地石材板(厚12~16cm),要求路面平整,尽量做到古朴、大方,体现自然风格。5.3公厕1.设计原则本项目拟建公厕原则上设计在景区各服务点及主要景点附近。建设为规范生态型公共厕所,建筑风格与景区协调,设施完善,建筑标准较高。公共厕所结合所在地给排水系统统一处理。2.拟建规模景区内建3座公厕,分别位于巴仁多、巴荣寺、卓玛寺。公厕每座占地面积100m2,建筑面积70m2,平面布置根据地形具体设计。结构形式均采用砖混结构,装修标准为高级,外墙采用当地建筑材料,内墙采用白色花纹釉面砖贴面,地面采用耐碱性强的防滑地砖,用人造板(面饰板)将公厕蹲位隔成1m×1.4m的小间,洁具采用较高档洁具。男卫生间:设立式小便器6个,蹲位10个,采用踏式蹲便器,配冲洗水箱。女卫生间:设蹲位10个,采用踏式蹲便器,配冲洗水箱。本项目对固定公厕设置给排水、照明、通风装置。1.给水各景点公厕由所在地给水系统供水,给水管采用镀锌管,管径φ32。2.排水各景点公厕由景区排水系统统一处理排放。3.照明及通风公共厕所均采用带罩顶灯照明,采用自然通风与机械抽风相结合。5.4标示牌1.设计原则本项目标示牌主要设置在景区的游人中心、景区入口、景点入口、景点、岔路口、汽车站点等地点。标示牌设计和设置按照形象,醒目的原则,同时必须与环境协调,切忌破景、霸景和生硬造作。标示牌分大型、中型、小型四类,设中英文解说。1.拟建规模大型:3个中型:4个小型:3个共计:10个1.大型标示牌设置在游人中心及主景点,形状可设悬挂式或石刻式等,风景各异,标志牌尺寸为1m×1.5m。3.中型标示牌设置在景区内次要景点和一般景点,对景点内容及特色作简介,标示牌尺寸为0.8m×1.2m。4.小型标示牌设置在岔道、游道中,作为标明路程、方向、里程、建筑物等使用,标示牌尺寸0.6m×0.9m。标示牌可采用多种材料,以天然石材、木材为主,根据标示牌风格,采用立式或悬挂安装。5.5停车场在峡谷入口处建2000m2停车场,卓玛寺前建1000m2停车场。1.设计参数本项目停车场均以中型车辆设计,单位停车面积20~25m2/辆;停车场的出入口为2个,出入口宽度为7m。场内的交通路线采用与进出口行驶方向一致的单行驶路线。2.停车场用地面积估算(1)峡谷入口停车场:按最大容量可同时停放80辆汽车设计,用地面积为2000m2(包括辅助用房20m2)。(2)卓玛寺停车场:按最大容量可同时停放40辆汽车设计,用地面积为1000m2(包括辅助用房10m2)。3.工程方案为减少土石方量,场地平整尽量挖填方平衡。场地推平,素土压实,停车场基层铺40cm毛(碎)石垫层。停车场地坪(采用柔性结构)用砼块铺筑面层,选用C20砼22cm厚彩色花格空心砼块,中空部分种植草皮,有利于水土保持和提高停车场绿化面积。停车场边沟排水坡度不小于5‰;停车场进出口须有停车线、限速等各种标志和夜间显示装置,并综合考虑值勤人员用房、绿化、照明、排水等设施。5.6游人服务中心位于巴仁多,场址地势较开阔,地形较平坦,周边环境良好、且容量较大。宜于修建景区的标志性建筑。游人服务中心的功能是为游客提供本景区和相邻景区主要服务项目内容的查询,旅游景点和线路介绍,特景演示等;售票服务台为对外窗口,提供购票及各类服务的预订洽谈;信息、意见等的收集和反馈。游人服务中心分前厅、演示厅、服务厅、计算机房、行政办公用房等五大功能区。1.前厅前厅设在底层,用于游客短暂停留和导游查询,建筑面积200m2。厅内设置触摸式查询电脑2台,轻型休息椅20座,电视机1台等。查询电脑与计算机的网络服务器相连,通过人机交互方式的触摸屏查询电脑,游客可直观、快捷、方便地查询景点介绍、服务功能介绍、消费情况介绍、游览线路示意和注意事项以及天气、交通、住宿状况等,使游客能轻松自如的获取所需了解的信息,有条不紊的安排游程。2.服务厅服务厅设在底层,主要用于售游览景区门票和进行景区内有关宾馆服务的预订、洽谈等活动,建筑面积250m2。厅内设服务柜台二个、人工咨询台一个、小卖部一个、电视机一台和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冬至的由来课件
- 冬季呼吸道疾病防治课件
- 冬天大班健康运动课件
- 冠心病预防知识课件
- 2025届福建省宁德一中物理高一下期末统考模拟试题含解析
- 二零二五年度按揭购房合同房屋租赁及转卖规定
- 二零二五年度创新型办公楼租赁合作协议
- 二零二五年白灰原料进口代理购销合同范本
- 二零二五年度车间生产设备租赁承包合同
- 2025版城市综合体保安劳务派遣与培训服务合同
- 第2章中子活化分析
- 多能工管理办法
- 波峰焊作业指导书
- 武汉市市级预算单位银行账户和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 工作简报模板
- 避难硐室使用说明书
- 第二类医疗器械授权委托书
- 初中语文活动·探究单元教学研究综述
- 七年级期末考试数学质量分析
- 复式交分道岔的检查方法
- 2021年辽宁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地理真题(解析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