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上)期末练习1-15课_第1页
7(上)期末练习1-15课_第2页
7(上)期末练习1-15课_第3页
7(上)期末练习1-15课_第4页
7(上)期末练习1-15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3七年级(上)语文练习2走一步再走一步一、选择题。1、以下带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训诫(jiè)耸立(sǒng)迂回(xū)B、啜泣(zhuì)纳罕(hǎn)嶙峋(línxún)C、屹立(yì)屡次(lěi)头昏目眩(xuàn)D、萧瑟(sè)头颅(lú)小心翼翼(yì)2、以下句子中属于描写人物内心活动的一项是()A、那是费城七月里一个闷热的日子。B、“我下不去!”我哭着说,“我会掉下去,我会摔死的!”C、暮色苍茫,天上出现了星星,悬崖下面的大地越来越暗。D、我绝对没法爬下去,我会滑倒摔死的。二、填空题。3、注意下列句子中对话的引用方式,在方格内填上恰当的标点符号。(1)“嗨!”内德说□“我们很久没爬悬崖了。”(2)“我们现在就去爬吧!”有个孩子叫道□(3)妈妈说□“快去快回来。”4、下面各句中都有一个错别字,请在这个字下面划横线,并在括号内写出正确的字。(1)当我感到前途茫茫而恢心丧气时,我提醒自己……。()(2)我听见有人辍泣,正纳罕那是谁,结果发现原来是我自己。()(3)我惊奇而自毫地回头看看,自己所走过的路程是多么漫长。()(4)暮色仓茫,天上出现了星星,悬崖下面的大地越来越暗。()5、从课文内容看,标题“走一步,再走一步”有什么含义?6、请用“我喜欢……因为……”的句式,摘出你喜欢的语句,并简说喜欢的原因。7阅读课文最后三段,回答如下问题。(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灰心丧气:着眼:(2)、找出描写“我”下山时心理变化的词语,将其填入下面的横线上,并说明其作用。作用:(3)、当我最后爬下了悬崖,投入了父亲强壮的手臂中后,为什么我“先是啜泣了会儿,然后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答:(4)、“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右脚去探那块岩石,而且踩到了它。”这个句子中的“探”字能否改成“站”字?为什么?(5)、请找出能表现全文主旨的句子。答:(6)、对文中父亲的教育方法你赞成还是反对?请说出你的理由。答童趣一、积累运用。1、填空:课文《童趣》选自《》,作者是代文学家。字,长洲现在)人。课文详细叙述了两件自以为有“物外之趣”的事情:一是“戏蚊于帐中”看到“”的景象;二是“观虫斗草间”遇到“”的经过。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①童稚()②鹤唳()③土砾()④丘壑()⑤癞虾蟆()⑥藐小()3、解释下列句子加点的字词:①余忆童稚时()②项为之强()()③果如鹤唳云端()()④以丛草为林()()⑤方出神()⑥兴正浓()⑦驱之别院()⑧则或千或百()4、古诗文中有很多表意精练的语句,被当作成语保存到现代汉语中来。试从文中摘录这样的语句,并解释其大意。①()②(观)③()④()5、翻译下列句子。①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②故时有物外之趣。③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④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⑤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以丛草为林()心之所向()二虫尽为所吞()昂首观之()项为之强()物外之趣()常蹲其身()怡然称快()必细察其纹理()果然鹤也()7、将下列句中省略的内容补写在相应的括号中。①()昂首观之,项为之强。②一日,见二()虫斗()草间。③常蹲其身,使()与台齐。8、请用课文原句填空。①作者童稚时,时有物外之趣,关键原因是:②第三段中的“林”“兽”“丘”“壑”俱全一妙境完全源于作者敏锐的童心,它们分别指的是:③四段中的“庞然大物”指的是:所拔的“山”指的是:,所倒之“树”指的是:9、简答。①作者的“物外之趣”,全凭新奇合理的想象,除了作者在文中提到的四种趣物之外,你还能想到那些相似的且富有童趣的情形?写出来,与同学们分享。②作者从小就有如此闲情,以致后来成为文学家,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10、据原文内容填空:①,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使之冲烟而飞鸣,作,果如鹤唳云端,为之。②默写第三自然段:11、正确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①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②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③昂首观之,项为之强。④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⑤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12、弄清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①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②又留蚊于素帐,徐喷以烟。()③鞭数十,驱之别院。()④以虫蚊为兽。()13、弄清加点的代词在文中所指代的事物:①必细察其纹理() ②昂首观之()③使其冲烟飞鸣() ④常蹲其身()⑤观之,兴正浓() ⑥驱之别院()二、阅读理解:(一)阅读课文,回答问题:余忆童稚时,。。。。。。。。。。。。。。。。。。。。。。。。。。。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14、默写,将原文补充完整。15、分别找出文中体现作者观察本领、观察习惯及观察收获的句子。答:16、解释加点的字词。故时有物外之趣()徐喷以烟()鹤唳云端()怡然自得()17、表现文章主旨的词语是:18、翻译句子。①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②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二)阅读下文,回答文后问题。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及,达到)。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人名),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衡能说《诗》,时人为之语曰:“无说《诗》,匡鼎来;匡说《诗》,解人颐(使人开怀大笑)。”鼎,衡小名也。时人畏服之如是,闻者皆解颐欢笑。衡邑人有言《诗》者,衡从之与语,质疑,邑人挫服(折服),倒屣()而去。衡追之曰:“先生留听,更理前论!”邑人曰:“穷矣!”遂去不返。(选自晋朝葛洪《西京杂记》)1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邑()人大姓文不识与其()佣作而不求偿时人畏服之如是()邑人曰:“穷〔〕矣!”20、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愿得主人书遍读之:先生留听,更理前论:21、请概括选文第一自然段写匡衡勤读的两件小事。①②(三)阅读下文,回答文后问题。学奕孟子

奕①之为数,小数②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奕秋,通国之善奕者也。使奕秋③诲二人奕,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奕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④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注:①奕:古代一种围棋。②数:技艺。③奕秋:善奕者,名秋。④为:谓,说。)

22、给加点的字注音。

诲二人奕()鸿鹄将至()23、用“∕”划分朗读节奏。

使奕秋/诲二人奕24、解释加点的字。①通国之善奕者也②惟奕秋之为听③思援弓缴而射之④虽与之俱学25、文中哪句话说明了两个条件差不多的学生,跟随一个老师就学而效果不同?答:26、用自己的话说说,为什么两个条件差不多的学生,跟随一个老师就学,效果却不同?答:27、读完这个故事,你受到怎样的启示?答:三、综合实践:28、仿照例句,发挥想象,在下面横线上把句子补充完整,每句补写的部分不得超过十个字。事业说:人生就是建筑历史的一块砖石。友谊说:人生就是帮助别人攀登的阶梯。奋斗说:人生就是__________________困难说:人生就是29、人生是多么美好的字眼。古今中外,多少人在讴歌你,赞美你,用一生一世来拥抱你!请查询有关资料,摘录你所喜欢的关于“人生”的格言警句,工整地抄写在下面横线,并默记下来,时时品味理想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倔强()()洗濯()玷污()诅咒()碌碌终生()2.怎样理解“理想既是一种获得,/理想又是一种牺牲”这两句诗的含义?3.探究这首诗的脉络。

诗的2、3两节意思相近,可以用“”来概括。

诗的4、5、6、7节意思相近,可以用“”来概括。

诗的8、9、10、11节意思相近,可以用“”来概括。可见,全诗主要赞扬理想的意义,从历史意义,到人格意义和人生意义。4.第1节四个比喻,喻意是什么?5.最后一节说“请乘理想之马,挥鞭从此起程”,这句诗的意思是什么?_罔_6.“但理想有时候又是海天相吻的弧线,/可望不可即,折磨着你那进取的心。”这一诗句的意思是什么?

7.《理想》一诗结尾为什么不照应“照亮夜行的路”,而说“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论语》十则一、填空题。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论语()吾日三省吾身()诲女知之乎!()

不亦说乎()殆()

人不知而不yùn()2、在括号中解释加点字,在横线上解释整个词语。

(1)温故知新()_______________2)见贤思齐()_______________

(3)任重道远()_____________(4)三人行,必有我师()_______________

(5)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_______(6)思而不学则()_______________

(7)已所不欲,勿施于人()______8)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_______3、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B、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C、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D、.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4、比较下列各句“而”的不同用法,按A、(顺接)B、(转接)分别归类,将字母填入括号内。

A、学而时习之()B、人不知而不愠()

C、思而不学则殆()D、择其善者而从之()5、下列对《〈论语〉十则》中句子(谈学习方法与谈学习态度)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A、(1)(2)(3)/(4)B、(2)(3)/(1)(4)

C、(2)(3)/(1)(4)D、(1)(3)/(2)(4)6、选出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A、别人不知道就不恼怒,不也是君子吗?B、别人不了解,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C、别人不了解我却不恼怒,不也是君子吗?D、别人不了解,我就不怨恨,不是君子吗?

(2)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A、选择其中善良的跟随他,其中部善良的让他改正。

B、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发现他们的缺点(如果自己也有)就改正。

C、看到他们的优点学习,看到他们的缺点就让他们改正。

D、选择他们的优点学习,对他们的缺点加以改正。7、阅读下面语段,回答文后问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岂不善者而改之。”

(1)、以上这几句语录选自《》,这本书是记录_______________的书。这本书是____________家的经典著作,与《》、《》、《》合称“四书”。孔子,名,字,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家、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2)、从这句语录看,孔子认为学习的快乐在于_______________“学习”与“思考”二者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从这几句语录看,孔子认为,什么样的人才能做老师?这种观点是否与第5条语录的观点相矛盾?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这几条语录看,孔子认为,一个人可以所有人那里学到东西,因为如果别人比自己优秀,那么_______________;如果别人有缺点,那么_______________(5)、以上五条语录中,现在仍有生命力的词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为什么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结合你的学习生活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8、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不亦说乎()(2)诲女知之乎()(3)是知也()9.解释下列句中“之”字的意思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A、学而时习之B、诲女知之乎C、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D、驱之别院10.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学而时习之(按时)人不知而不愠(怨恨)B、学而不思则罔(迷惑)思而不学则殆(危险)C、不亦说乎(也,也是)死而后已(已经)D、其恕乎(大概,也许)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啊)11.按要求用原文填空(可节选)。(1)写出课文中谈学习方法的两个句子:答:(2)写出课文中谈学习态度的两个句子:答:(3)写出课文中谈个人修养的两个句子:答:12、文中的许多话都成了后人教育他人或警戒自己的名言,选出你最喜欢的一句,并说说你的理解或理由。答:11春1、填空①本文选自《》,作者,字,著名散文家、诗人,江苏扬州人。他的散文名篇有《》、《》。②本文是一篇优美的散文。课文围绕一个“春”字展开描写,是按照、、”的顺序写的,绘春部分先总说后分写了春、春、春、春以及春早人勤图,抒发了作者对春天的之情。2、按要求写出描写春花特征的语句。①繁茂:。②色彩:。③香气:。④描写春雨细密、闪烁的语句:。3、阅读理解“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⑴“‘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这句话从___________角度写春风的______。此诗句出自南宋_________(人名)的《绝句》,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杨柳风”指___________。该句的前一诗句是“沾衣欲湿杏花雨”。“杏花雨”指_________。⑵第一段文字层次分明,先从_______觉角度写春风的___________,再从________觉角度写春风的______,最后从________觉角度写春风的__________。⑶能将“抚摸”换成“拍打”好吗?为什么⑷第二段写雨景,哪些语句使你感觉所写的确实是春天⑸文中写雨景,有些语句是直接写,有些语句是间接写,用横线标出间接写雨景的语句。⑹写春雨用了三个比喻,“像牛毛”是写春雨_______,“像花针”是写春雨_______,“像细丝”是写春雨______。⑺这两段文字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等修辞手法,把春风写得有形、有味、有声、有情。⑻从文中找出运用拟人修辞方法写鸟鸣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⑼这两段文字分别描绘了_________图和________图,抒发了作者对春天的____________之情。⑽对同一自然景物的感受,往往会因人因事因地而异,作者把“春风”喻为“母亲的手”,写出对春风独特的感受。你对春风有什么独特的感受?请用一个比喻句写出来。⑾春天是一年的开端,春天万物复苏,大自然充满了生机,春天历来为文人所喜爱,古诗词中就有好多含“春”字的诗句,你知道一些吗?请写出诗句、诗题及作者姓名。⑿杜甫《春夜细雨》中有两句诗也是描写春雨入夜的,这两句诗是4、下面句子中的着重号表示朗读时的重音,不恰当的一句是()。A.跟轻风流水应和着。B.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C.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D.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感情色彩发生了变化的一项是:()A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B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呼朋引伴的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婉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C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D.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的响着。12.济南的冬天一、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1.一jì儿()2.zhù蓄()3.水藻()4..澄清()5.xiāngqiàn()6.着落()7.着急()8.睡着()二、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1.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2.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3.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4.日光是永远那么毒。()三、下面的句子各描写了什么季节?请在括号里注明。(1)夜风侵害飘飘地吹拂着,空气中飘荡着一种大海和田禾相混合的香味,轻柔的沙滩上残留着白天太阳炙晒的余温。()(2)松软的泥土散发着清新湿润的气息,冬憩后醒来的麦苗儿精神焕发,展现出一派蓬勃盎然的生机。()(3)溪上的桥好像一座白色大理石雕成的桥。溪中的石,好像一块一块白玉堆叠在那里。()(4)芦花飞白,枫木染赤,小屋中枕簟(diàn竹席)生凉。()四、阅读并完成练习。(一)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干啥还希望别的呢!1.“摇篮”本意是指,这里具体是指。2.给这段文字起个标题,应是()A.理想的境界B.慈善的冬天C.济南的小山D.济南冬天的小山3.“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为什么?4.为什么说济南的冬天是个“理想的境界”?(用原文回答)5.“慈善”原指,说济南冬天慈善是因为。(二)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那些小山太秀气!古老的济南,。。。。。。。。。。。。。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1.这两段的内容可概括为()刻画了济南山水的秀美,抒发了无限热爱之情。描写了济南小雪后的美景,赞颂了济南的可爱。描画了济南的山水景色,赞颂了济南的山山水水。描绘了济南小雪后秀美的山景,抒发热爱祖国河山之情。2.这两段文字是按什么顺序写景的?请具体说明。3.借用电影摄影艺术手法来说,这两段文字是小雪后(仰视、俯视、远眺)济南(小山、山水、村庄)的(远、中、近)景,而且是全景。4.第一段文字描绘了雪山的美景,用了一连串的形容词,请写出六个来。5.写景散文讲究准确生动地描写景物,试对下边两句中加点的词进行分析。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6.这两段文字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举例说明。15古代诗歌四首1.填空:《观沧海》一诗中的想象之句是:《次北固山下》一诗的颈联是:《钱塘湖春行》的名句是:2.下面不是对偶的一句是()A.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B.乡音何处达?归雁洛阳边C.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4.对“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句品析有误的一项是()A.第一句诗的意思是: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B.第二句话的意思是:旧年的春景生机盎然,令人难以忘怀。C.“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表时序匆匆交替,怎不叫身在异乡的诗人更生思乡之情?D.诗人将“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表现出普遍意义的生活哲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一)读《次北固山下》,回答问题:10.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次北固山下(次:)客路青山外(客路:)乡书何处达(乡书:)海日生残夜(残夜: )11.诗中的千古名句是 ,它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12.这首诗写的意境深婉,景情交融,主要选的景物有哪些? (二)读《钱塘湖春行》,回答问题:13.该诗押的韵是 ,韵脚是 。14.解释句子中词语的意思: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行不足:阴:15.这首诗写了钱塘湖的哪些景色?16.将“几处早莺”改为“处处早莺”,“谁家新燕”改为“家家新燕”有什么不好? (三)读《天净沙·秋思》,回答问题17.这首曲的曲牌名是 ,曲名是 。18.曲的第一句用了三个词,写了三种景物,即 。19.前三句用了个短语,写出了秋郊黄昏的、。20.曲中直接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句子是“ ”;能侧面表现游子长期漂泊异乡的诗句是 。《走一步,再走一步》答案1、D2、D3、(1),(2)。(3):4、(1)灰(2)啜(3)豪(4)苍5、(略)6、(略)7、《走一步,再走一步》是爸爸对我的劝告,是我脱险的行动过程,也是我的人生感悟,说明要向困难挑战,才会战胜困难。以此为题有形象性、动态感,并点明了文章的主题。7、(1)略(2)、小心翼翼有了信心信心大增产生成就感作用:这个词具体而详尽地表现了我由害怕困难到增强信心到战胜困难的全过程,描写具体细致。(3)、先“啜泣一会儿”是写作者被自己的行动感动了,对自己敢下悬崖,感到有点儿害怕,又感到十分高兴。最后,为自己产生巨大的成就而感动。(4)“探”是向前伸出的意思,写我不敢大胆迈步。这个词表现了我的胆怯和小心。而“站”字是站立的意思,用在此处不合愿意,表达效果不好。(5)、(略)(6)略8、本文主要讲述了伯尼马库斯和他的朋友被解雇后勇于创业,打开了成功的另一扇门。9、可以有两种理解:(1)一到九节为一部分,第十节为第二部分(从主题或表达方式的角度)(2)一到五为第一部分,六到十为第二部分(从故事内容的阶段性角度)10、伯尼马库斯成了一个失业者。11、突出他们创业成功的巨大成就。12、略

参考答案1、《闲情记趣》清沈复三白江苏苏州鹤唳云端庞然大物2、略3、(1)我(2)脖子同“僵”僵硬(3)果然鸣叫(4)把当作(5)刚刚(6)兴致(7)驱赶(8)有的4、①明察秋毫:能清楚地看见鸟类新长出的羽毛。②怡然自得:形容安适愉快,十分满足的样子。③庞然大物:非常庞大的东西。④拔山倒树:使山动摇,使树倒下,形容气势极大。5—9、略10.①夏蚊成雷心之所向昂首观之徐喷以烟青云白鹤观怡然称快②略11.(1)见/……必/……故/……(2)……则/……/果然……(3)昂首/观之,项/为之强(4)使之/……作/……(5)见/……庞然大物/……,盖/……12.(1)自己(2)慢慢地(3)用鞭子打(4)把……当作……13.(1)代藐小微物(2)代夏蚊(3)代蚊子(4)代自己(5)代二虫(6)代虾蟆14、略15、观察本领: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观察习惯: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观察收获:故时有物外之趣16、所以漫漫地鸟鸣安适、愉快的样子17、物外之趣18、①心里这么想着,眼前果真就出现了成百上千只白鹤②待到我神智恢复,捉住癞蛤蟆,用鞭子打了它十几下,把它赶到别的院子19、同乡他、指文不识如此、像这样穷尽20、(1)我希望能把主人的书全部通读一遍(2)先生停下来听我说,请您再谈谈前面的观点21、(1)勤学无烛,穿壁引光读书(2)与人佣作不求偿,愿读遍主人书。

22.huì;hú。23.使奕秋∕诲二人奕。24.擅长;只、单;弓箭;共同。25.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26.不是他们的智力有很大的差别,而在于是否专心致志。27.专心致志是学好的唯一秘诀,如果自恃聪明,三心二意,就是老师再好,也是学不好的。28、略29、略6《理想》答案略2.诗人所说的“理想”,是为社会进步、为多数人谋利益的理想。树立理想,拥有信念,拥有为理想而奋斗的幸福感,是获得,而这一切又是以牺牲个人利益为前提的,他要牺牲个人利益,他要抛弃黄金梦,所以又是一种牺牲。意思相近即可3.理想的历史意义;理想的人格意义;理想的人生意义4.这一节的意思主要是说,理想是前进的方向。马克思主义传播到中国,中国的先进分子树立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这个理想像灯一样,照亮了夜行的路。这个理想像路一样,引中国人民走到光明的新中国,引中国人民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意思相近即可5.希望人们树立远大理想,为理想而努力奋斗。6.略7.B8.A9.理想的实现,往往要经历多次挫折和失败,或者不像预期那样切近,起初对长期性估计不足,越到后来越是认识其艰巨性、长期性。10.“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象征大好形势。新的历史时期,丽日当空,春色一片,是中国人民实现自己美好理想的最好的年代。《论语》十则lúnxǐngrúyuèdài愠2、(1)旧的(2)看齐(3)重大(4)非确指,表示几个(5)迷惑(6)有害(7)施加(8)智慧3、A4、ABBA5、D6、(1)B(2)D、

7、(1)、论语孔子及弟子的言行儒孟子大学中庸(2)、不断学习、复习相辅相承辩证统一的。(3)、温故知新经常学习的人不会矛盾只要虚心学到处都有老师。(4)、学习他优点自己也有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